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10 個回答
小影大夫
2019-05-27

我是小影大夫。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兩者都有便血,有一些朋友因為便血,一直以為是痔瘡,以為沒多大事,就沒有就診。過了半年,發現血越來越多,人越來越瘦,才去看醫生,最後發現原來是直腸癌。像這樣的直腸癌,被誤以為痔瘡的人,不在少數。那如何去鑑別呢?

痔瘡

俗話說“十男九痔”、 “十女十痔",說的就是痔瘡的發病率非常之高。很多人都有,只是看有沒有發病,發病的頻率高不高而已。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痔瘡是人體直腸末端和肛周的靜脈團迂曲擴張形成的軟組織突出。根據部位不同,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很多人的痔瘡在裡面,只有用力大便的時候才會脫出來,可以簡單理解為內痔。如果一直在外面,就是外痔。如果都有,就是混合痔。

痔瘡實際上就是一團迂曲的血管團,就是靜脈。長期的坐立、便祕、妊娠、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引起直腸靜脈迴流受阻,導致痔瘡的形成。

所以從手感上來講,痔瘡是軟的。如果合併血栓形成可以硬,但是一般都有疼痛。痔瘡是一團靜脈,所以容易出血,但是這個出血是被動性的出血,意思就是拉了大便,由於摩擦,使得大便表面帶血,可以是鮮血,點滴不盡,紙上帶著鮮血。並且脫出來的痔瘡,有些可以歸納進去。人的體重上,不會有很大的變化。

直腸癌與痔瘡的區別

直腸癌屬於直腸的惡性腫瘤,是起源於直腸黏膜的。也就是說是本來沒有的,黏膜長出來的不好的肉團,所以摸起來會比痔瘡要硬。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直腸癌的出血是由於癌腫潰瘍破裂引起的,所以是主動的出血,可以說是一直在內出血,混在大便裡面。所以便血可以是表現在大便表面,也可以混在大便裡面。

直腸癌的症狀還有腹瀉、便祕,或者腹瀉和便祕交替,直腸癌會刺激直腸功能,使的排便習慣出現改變。而痔瘡沒有這個症狀。

直腸癌長大了,會引起直腸管腔狹窄,出現腹痛,腸梗阻的症狀。而痔瘡不會腹痛,只會肛門部疼痛。

直腸癌還會引起體重無明顯誘因的下降,因為癌腫都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會不斷的把人體的營養物質吃掉,供應自己的生長。因為體重下降而就診發現直腸癌的人,不在少數。如果出現便血,還有不明原因體重下降,一定要去看醫生。

在發病年齡上,痔瘡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兒童很少。而直腸癌一般都是中老年人。

無論痔瘡還是直腸癌,由專科醫生做個觸診,基本能診斷七八十了,做個直腸鏡是最直接,也是最準確的檢查了。

儘管痔瘡很常見,但是中老年人出現了便血,切不可大意。

我是小影大夫。想要了解更多醫學知識,請關注我。

普外科曾医生
2019-05-26

痔瘡和直腸癌都可以表現為便血,兩者的症狀高度重合,非常容易出現漏診或者誤診,如何鑑別痔瘡和直腸癌呢?我們一點一點來分析:

第一,什麼是痔瘡,什麼是直腸癌

痔瘡是一種良性病,是直腸肛門周圍的靜脈曲張,如果發生在直腸裡面那就是內痔,發生在肛門周圍,那就是外痔。內痔和外痔都有,那就是混合痔。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直腸癌是因為直腸粘膜上皮細胞發生惡變,變成腫瘤細胞,是一種惡性疾病,直腸癌可以發生轉移,侵犯全身各個臟器,危及生命。

第二,痔瘡和直腸癌怎麼鑑別:

(1)兩者便血的性質不同

痔瘡和直腸癌都可以表現為便血,痔瘡一般是大便後滴血或者噴血,為鮮紅色血液,或者擦手紙上有血液;直腸癌一般表現為暗紅色血液,大便裡面常混有粘液或者膿液。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2)發病年齡

痔瘡可見於任何年齡段患者,青年人和孕婦多見,而直腸癌多發於中老年人,但是,現在直腸癌也有年輕化的趨勢,我國年輕人的直腸癌發病率也不低,30歲以下的直腸癌並不少見,千萬不能忽視了。

(3)大便習慣改變

直腸癌的患者,因為腫瘤刺激直腸,可引起大便習慣改變,可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排便不盡感,總想上廁所。還可以出現腹瀉與便祕相交替的情況。

痔瘡的患者,較少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但是,便祕的患者常常合併有痔瘡,因為長期用力大便,會加重痔瘡的臨床表現。

(4)直腸指檢

直腸指檢可以發現大部分直腸癌,表現為質硬的腫塊,而痔瘡是柔軟的肉團,有經驗的醫生,通過直腸指檢可以鑑別診斷痔瘡和直腸癌。

康爱多中医养生
2019-06-05

痔瘡和直腸癌都屬於直腸末端類的一種疾病,對人體的傷害程度卻是不一樣的,在發病的時候一般都是大便帶血,醫生也常常會被誤診。但痔瘡跟直腸癌真的是無法區分的嗎?其實並不如此!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接著讀下去,讓小康在這篇文章裡面告訴你答案吧!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什麼是痔瘡?

痔瘡或者稱痔,是臨床上一種最常見的肛門疾病,痔是直腸下端的肛墊出現了病理性肥大。

根據發生部位的不同,痔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目前認為內痔是肛墊(肛管血管墊)的支持結構、血管叢及動靜脈吻合支發生的病理性改變或移位。外痔是齒狀線遠側皮下血管叢的病理性擴張或血栓形成。混合痔是內痔和外痔混合體。

什麼是直腸癌?

直腸癌是指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直腸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腸指診及乙狀結腸鏡診斷。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關係複雜,手術不易徹底,術後複發率高。

我國直腸癌發病年齡中位數在45歲左右。青年人發病率有升高的趨勢。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1、便血的區別

如果是痔瘡和直腸癌都有一種不同的現象,那就是大便中帶血,雖然從表面上沒有什麼區別,但是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它們的區別,如果是痔瘡發生的時候大便中帶血,在擦拭的時候血跡一般是鮮紅色的,而直腸癌在排便以後擦拭的時候就會有血液不斷的流出,而且這種顏色往往出現暗紅色,所以大家可以通過這種顏色來觀察出是否是痔瘡或者是腸癌。

2、發病年齡

在發病年齡中,兩種疾病的特點也截然不同。痔瘡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身上,而直腸癌的患者多是中年人(>40歲)或老年人。

3、腸外症狀的不同

痔瘡雖然對造成機體失血,但這種失血量通常是少量的,對機體的健康沒明顯的影響。而直腸癌患者由於癌細胞的無限增殖分化,掠奪機體正常組織的營養,長期消耗機體的能力,還造成血便。多種因素會造成機體貧血,惡病質明顯。癌症發展到晚期,癌細胞的轉移擴散,常伴有其他器官系統功能的異常。

此外,痔瘡的發病主要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而直腸癌患者除了不健康生活習慣外,還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所以大家可以通過觀察的以上痔瘡和腸癌的區別來分辨出它們,以便平時能夠快速的區別這2種現象,避免粗心大意會對身體造成的影響。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請點擊文章上方的「關注」按鈕關注我們!

康愛多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健康的知識,讓你瞭解更多的健康資訊,走出用藥誤區!

如果喜歡,歡迎點贊、評論或轉發!

汪医生小课堂
2019-06-02

什麼是痔瘡?

痔瘡指的是肛門或直腸靜脈異常曲張或者是肛墊下移引起的。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靜脈血管曲張良性病變。其發病率較高,有“十人九痣”的說法。多數患者年齡為20-40歲。目前其分類包括:內痔一般是來源於直腸附近靜脈曲張,外痔一般是來源於肛門附近靜脈曲張,和二者同時來源的出現曲張的混合痣。內痔患者一般是排便後見紙巾或者大便上出現鮮紅色的血。一般不需治療可自行停止。外痔入廁時一般會有不適感,包括肛門周圍瘙癢、疼痛。混合痔一般是同時具有內痔和外痔的變現。必要時可到三甲醫院肛腸外科行痔瘡手術治療,治療後一般不會出現復發。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什麼是直腸癌?

直腸癌顧名思義是一種癌症,大部分患者為腺癌。我國直腸癌診斷時年齡大概為45歲左右,大多數為低位性,目前該疾病有年輕化趨勢。一般來說,早期的直腸癌患者大多數沒有症狀,多為結直腸鏡偶然發現。早期的時候會有患者出現無痛疼痛的便血,血液一般呈現鮮紅色。當直腸癌發展到中期或者後期,會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血便、膿血便、裡急後重、便祕、腹瀉,部分患者會出現大便突然變細等症狀。此時患者便血多為暗紅色。常見的篩查方法包括:大便潛血檢查,直腸指診,內鏡檢查,一些影像學檢查,腫瘤標記物檢查,主要是CEA和CA199等。目前確診診斷後治療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化療、放療、靶向和免疫治療等。容易復發。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區分痔瘡和直腸癌要點

基於以上兩個疾病的特點。目前可以主要從以下方進行區分:1.大便的次數,一般直腸癌大便次數會增多,一般4-7次/日;2.直腸癌多數會自覺大便排不盡感;3.痔瘡血多為鮮紅色,量少;4.必要時到三甲醫院肛腸外科或者普外科就診。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影像科医生张浩
2019-05-30

直腸癌是乙狀結腸直腸交界處鋸齒狀線之間的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而痔瘡是指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周圍黏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由於直腸癌和痔瘡在症狀上有些相似之處,特別是會出現便血的情況

但其實只要仔細地觀察,仍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鑑別的

■1、便血 直腸癌和痔瘡都可出現便血,但從便血的顏色、形狀、以及排便習慣上都有所不同。

痔瘡患者便血顏色鮮豔,便後紙上粘血。痔瘡患者的大便形狀和排便習慣,一般也無法改變。而直腸癌導致的便血,血色暗紅,血多粘在大便表面或混在大便裡。時間長了,甚至大便內的血液會變成黑色,並且因癌症破壞直腸黏膜,從而產生粘液分泌,有時大便本身還會帶有黏液和濃液,後者又被稱為膿血便。

直腸癌患者由於腸道受腫瘤脫落物刺激,從而出現大便次數增加,肛門墜脹,裡急後重,便意頻繁,且大便會變稀變爛等改變。

2、發病年齡 痔瘡可以發生在各個年齡段。而直腸癌的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中年人或老年人,且男性較女性多見。。。。

3、軟硬程度及脫出 痔瘡直腸觸診時是柔軟的包塊,部分情況下可以自行回納和用手拖回,少數情況下會發生嵌頓。直腸癌在直腸觸診時可以摸到腸壁有較硬的佔位性病變。一般不會從肛門脫出。

4、伴隨症狀 直腸癌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一般會腹痛,或其它腫瘤症狀,而痔瘡不會。

以上都是痔瘡和直腸癌的一些鑑別的典型症狀

當然了,除了臨床症狀,還可以就診肛腸外科,進行直腸指檢或其它影像檢查來明確,病理活檢是檢查直腸癌的金標準。

药师方健
2019-05-29

俗話說“十人九痔”,可見痔瘡的發病率非常高,很多人由於其職業特點常年處於坐姿更易患上痔瘡,一旦得了痔瘡複發率極高,反反覆覆經久不愈,大多數痔瘡不需做任何治療,對健康無太大影響。近些年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直腸癌的發病率也呈逐漸上升趨勢,直腸癌是消化道發生率較高的惡性腫瘤,如不及早診治可危及生命。如早期發現治療效果也很好。

由於痔瘡和直腸癌有個共同的症狀——便血,很多人經常把痔瘡和直腸癌搞混了,有些人會誤把痔瘡當直腸癌,惶惶不可終日,有些人因為直腸癌便血,卻誤以為是痔瘡,不當一回事,後來發現直腸癌,後悔莫及!

痔瘡和直腸癌的區別有哪些?

1)發病年齡不同:痔瘡可見於任何年齡段,但以青年人和孕婦常見,常常與工作特點有一定關係,如司機、辦公室工作者更易得。而直腸癌多發於中老年人,分佈年齡偏大。大家可以以此作為參考,但年齡不是兩者的絕對區別。因為我國直腸癌發病年齡中位數在45歲左右,青年人發病率有升高的趨勢。

2)排便習慣改變:癌腫病人由於腫塊刺激,病人可在短期內出現無明顯誘因的大便次數增多或便祕腹瀉相交替,有排便不盡感。隨著病程的進展,病灶增大,癌腫可阻塞直腸出口,大便變細。

3)大便性狀改變:痔瘡的血一般是鮮紅色、一滴一滴的。直腸癌的血顏色偏深、偏暗,血量有時多有時少,大便裡常混有粘液或膿液,經常是血便交融。

4)直腸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腸指診及腸鏡診斷。所謂指診,是指醫生戴手套中指進入肛門,如果直腸癌位置足夠低,能夠手指接觸到!可以說,這一個動作就能檢查出很多直腸癌!而如果直腸癌早期能發現,早治療,那麼生存超過 5 年的可能性大於 90%。由此可見,大腸癌其實並非那麼可怕,關鍵是能夠早期發現!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旦發現以上症狀應該提高警惕。肛門指檢能發現75%以上的直腸癌,腸鏡檢查幾乎能發現所有的直腸癌,因此一旦發現多次大便異常和便血,一定不能疏忽大意,應立刻到醫院檢查確診。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深蓝医生
2019-05-24

痔瘡和直腸癌有時症狀很相似,都有可能出現肛門墜脹感,大便帶血等。

一、痔瘡表現

痔瘡可以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表現出的症狀可以有疼痛,肛門部位瘙癢,排便時帶血、滴血,有痔核脫出時,能自行觸摸到,輕者痔核可以自行還納,重者不能還納或反覆脫出等。

痔瘡大多會反覆出現症狀,生活的中的各種因素,包括吸菸、飲酒,進食辛辣刺激食物等都可以導致症狀加重,輕者大多可以自行緩解。

二、直腸癌表現

同樣可以出現便血,疼痛,或者是膿血便,可也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裡急後重(比如,大便次數增多,總是有排便不盡感)、便祕腹瀉交替出現等。隨著腫瘤進展 ,隆起型的癌症可以出現便形改變,或大便逐漸變細,甚至是形成腫瘤性梗阻,導致大便不通,腫瘤侵犯到膀胱、尿道時可以出現尿路刺激症狀、會陰部疼痛等。

直腸癌較早期的時候,症狀並不典型,有時很難和痔瘡區分,如果以前沒有痔瘡病史,且上述症狀持續存在,不能緩解,就有必要找專科醫生查體,或直接做腸鏡檢查排除。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刘永毅医生
2019-06-18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經常遇見以為是痔瘡的病人,最後診斷為直腸癌!所以,不論什麼情況,如果不舒服了,尤其超過兩週了,都是需要到醫院看醫生的!

這裡講的直腸癌和痔瘡之間的區別只是簡單的從症狀上來說。

🍀便血不一樣

痔瘡便血多為獻血,可手紙上鮮血,可便時滴血,甚至噴血。直腸癌少有這種情況,血色較暗,血量減少,可混於大便,可有粘液伴隨。

🍀大便形狀不一樣

痔瘡便後一般多無凹槽,有人說可見,注意,痔瘡引起大便不規則是圓滑的不規則。直腸癌可以有凹槽,尤其低位直腸癌,有稜型,偏心狀。

🍀大便次數不一樣

痔瘡一般大便次數不改變,直腸癌可有便祕、腹瀉、或者便祕腹瀉交替進行,有時這樣,有時那樣。

❤有症狀,不可僥倖心理,最遲不可超過兩週,就需要看醫生的。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小克大夫
2019-05-26

臨床上診斷和鑑別疾病需要在不同或相似症狀、體徵的初步判斷下進行鍼對性的相關輔助檢查,才能確定具體病變的性質及嚴重程度,然後進行相關治療。僅僅依靠症狀就確定診斷,並進行治療的話的確是有些盲目,容易發生誤診誤治而延誤病情的情況出現,這是應該警惕和注意的。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痔瘡和直腸癌都是發生在直腸的兩個性質不同,但症狀表現有些相似,並且容易混淆的腸道常見病變,診斷中也一樣要遵循以上原則。

痔瘡是由於長期便祕、門靜脈高壓、用力排便、愛吃刺激性食物(辣椒)、長期喝酒、肛門局部感染等多種因素引起的直腸黏膜下的靜脈血管迂曲擴張形成的血管團塊,分為外痔、內痔或混合痔。內痔主要表現為大便帶血、滴血(糞便和血液不混合、排便後出血會自行停止)、痔核脫出等症狀;外痔主要表現為肛門局部的潮溼、瘙癢、疼痛及出現贅生物;混合痔以上兩種症狀都有發生。進行肛門指診和肛門鏡檢查可以明確診斷,並能瞭解痔瘡的具體情況。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直腸癌是發生在直腸黏膜的惡性腫瘤,以腺癌多見,直腸癌的發生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長期攝人過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缺乏纖維素及維生素)、遺傳因素、患有結腸腺瘤、家族性結腸息肉病、潰瘍性結腸炎、結腸血吸蟲病肉芽腫等慢性疾病等因素有關。直腸癌主要表現為便意頻繁,排便不盡感,肛門下墜感等直腸刺激症狀;當腫瘤破潰感染時出現糞便表面帶血、膿血便現象;腫瘤增大阻塞腸腔時出現糞便變形 、變細或低位腸梗阻的症狀;病情發展到晚期侵犯前列腺時出現尿路刺激症狀,侵犯骶前神經時會有持續性疼痛,發生肝轉移時出現黃疸、腹水、貧血、消瘦等表現。直腸癌依據以上症狀和肛門指診(摸到腫塊和指套染血)可以初步判定,確診需要腸鏡檢查的同時進行病變組織活檢,檢查血清癌胚抗原有支持診斷的意義。發現直腸癌後需要進行盆腹腔B超、CT、核磁共振等檢查瞭解腫瘤的具體情況。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謝謝閱讀!

胃肠肝胆外科曾医生
2019-06-17

(2018年6月16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有些醫生臨床經驗不夠豐富,將直腸癌錯當痔瘡治療,最後延誤病情,失去最好治療時機。我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也不得不為之嘆息。

本回答將從各方面剖析兩個疾病的鑑別點,希望對有類似症狀的人有個提醒及幫助。

一、病因

①痔瘡:肛門鬆弛後,肛墊下移或各種原因引起肛門靜脈叢曲張血栓形成引起(如飲酒、肛門感染等)。

②直腸癌:多數認可為基因突變,直腸腸管變性引起。

如何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二、臨床症狀

①痔瘡:開始為便時帶血、滴血或噴射性出血;隨著病情進展可排便時有腫物突出肛門外,便後又縮回肛門內;嚴重時不能自行縮回肛門,需要用手還納回去,有些甚至不能還納。如果是外痔,還合併有肛門瘙癢、潮溼不潔等症狀。病人常常合併反覆便祕。

②直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也不會出血;當腫瘤破潰時,出現直腸刺激徵(感覺排不完的大便、頻繁大便、裡急後重感),大便變細,大便表面帶有粘液或帶血/膿血等。

三、體格檢查

①痔瘡:痔瘡的痔核一般距離肛門較近,稍微掰開肛門就可以看見呈暗紅色的腫物(痔核),肛門指診觸摸腫物比較柔軟,可為單顆或數顆呈梅花狀排列,不感染時一般無壓痛。

②直腸癌:一般距離肛門較深,搬開屁股常常看不見,如果有解血便、大便習慣改變等,需要做直腸指檢,可摸到質硬、凹凸不平的腫物,手套出來一般帶有血或粘液血,有些較深的需要肛窺器輔助檢查。

四、輔助檢查

①痔瘡:一般腫瘤標誌物不升高,B超、CT等各指標正常,腸鏡可見痔核。

②直腸:腫瘤標誌物常常明顯升高,B超、CT可見直腸增厚,有輕到中度的貧血,腸鏡可視下見到“菜花狀”的腫瘤。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