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江第一閣:屹立長江700餘年,在湍急江水中穩如泰山
萬里長江第一閣:屹立長江700餘年,在湍急江水中穩如泰山
萬里長江第一閣:屹立長江700餘年,在湍急江水中穩如泰山
萬里長江第一閣:屹立長江700餘年,在湍急江水中穩如泰山
萬里長江第一閣:屹立長江700餘年,在湍急江水中穩如泰山
萬里長江第一閣:屹立長江700餘年,在湍急江水中穩如泰山
萬里長江第一閣:屹立長江700餘年,在湍急江水中穩如泰山
萬里長江第一閣:屹立長江700餘年,在湍急江水中穩如泰山
東方視圖
1/7 近日,長江汛期來臨,江水暴漲,長江洪峰過湖北鄂州,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閣”的觀音閣依然“釘”在江心,在湍急的江水中依然屹立,穩如磐石。這座建於始建於宋代的觀音閣,屹立長江700餘年,在浩淼長江水之中,宛如中流砥柱,威鎮江心。
2/7 觀音閣位於湖北鄂州市小東門外,古廟在洪水中成了當地的一道靚麗風景。據《武昌縣誌》記載:宋時龍蟠磯建寺,歷代有興廢。在宋代時期,長江鄂州龍蟠磯就建有廟宇,直到元代,才正式取名觀音閣。明清時期,觀音閣有修繕,解放後又多次對其進行維修。直到2006年,觀音閣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3/7 音閣坐東朝西,長24米,高14米,以紅石青磚砌就,與龍蟠磯巧妙地融為一體,基座厚1米,用條石壘成。閣內有一亭三殿二樓,總面積300多平方米,分別由觀瀾亭、東方朔殿、觀音殿、老君殿和純陽樓組成。
4/7 千百年來,民間傳說觀音閣隨水漲隨水落,是因為觀音閣是神鰲馱著的,它可隨水起落。古往今來,處於湍流江水中的觀音閣,穩立江中。任憑江水拍擊咆哮,總是穩於泰山。作為長江上的唯一寺廟,觀音閣被稱作“萬里長江第一閣”。
5/7 觀音閣造型奇特,設計獨具匠心,觀音閣下半部設計為船舷樣的弧形石,這樣巧妙的實際既減緩水勢,又順勢洩流。許多建築專家對此讚歎不已,感嘆古代工匠對流體力學的奇妙運用。即使江水已經漫入閣中,只剩高層窗口,但在閣頭擋水牆的保護下,整個建築依舊給人感覺固若金湯。
6/7 在觀音閣,老井、古樹和神鱉眼,被稱作“三趣”。古井鑿於何時已無據可考,令人驚奇的是井水絲毫不受江潮影響,自古水清見底,水位高出江水數尺。老樹俗稱蔻樹,植根於觀瀾亭邊紅石之中,原已枯萎縮多年,近年竟死而復生。傳說閣底有隻神鰲,馱著觀音閣隨潮漲落,神鰲雙眼出油、出鹽,後有一貪心道人,戮瞎神鰲雙眼,從此兩個凹凼油鹽不出,觀音閣也不能隨江水漲落了。
7/7 如今,長江每到汛潮,水漫樓閣,只剩高層窗口在浩淼長江水之中。汛期一過,水落石出,它又橫空出世,威鎮江心。觀音閣隨江水起起落落,沒有哪一座仙山瓊閣像觀音閣這樣立於大江之上。所以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都將觀音閣視為遊覽勝地。圖為夏日,不管水漲水落,都有不少游泳愛好者來此一聚。
2019-07-1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