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鐘暮鼓的儀式對佛教有何重要意義?

晨鐘喚醒… 暮鼓敲響末歸之人?…晨鐘暮鼓的儀式對佛教有何重要意義?晨鐘暮鼓的儀式對佛教有何重要意義?晨鐘暮鼓的儀式對佛教有何重要意義?
2 個回答
燕国术士虎胤空
2017-09-07

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晨鐘暮鼓指寺廟中早晚報時的鐘鼓聲,可以用來形容寺院僧人的生活。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也形容時光的流逝。如陸游的"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鐘暮鼓無時休"。亦特指金陵四十八景中的一景。也指古時(漢魏除外)城內的報時法。

只看字面似乎是晨撞鐘暮擊鼓,其實不然,不論早晚都有擊鼓撞鐘,區別是早晨撞鐘擊鼓,晚上擊鼓撞鐘,順序不同。

佛鐘有木、石、銅、鐵等各類,一在多以銅類為多,其次是鐵類。大鐘一般高約一百五十釐米,直徑約六十釐米。大鐘形式是,在上端雕成龍頭狀的鈞釣手,下端有相對的兩個蓮花形撞座,稱為八葉,撞座以下成草間,下緣成駒爪,中間部分則分為池間和乳間,乳間上並列環繞著小突起物。聯結撞座呈直角交叉的條帶,稱為袈裟舉,又叫做六道。另外,在釣手旁有呈圓筒狀的筒插通內部。小鐘則多以黃銅鑄造,一般高六十至八十釐米。

古人劃一晝夜為十二時辰,分別以地支(子醜寅卯)序之,每個時辰相當於今日的兩個小時。以圭表或銅壺測得時辰,便擊鼓報時,以便讓民眾知曉。但鼓聲傳的範圍有限,齊武帝( 483 年- 493 年)時,為使宮中都能聽見報時聲,便在景陽樓內懸一口大銅鐘,改為只在晚上擊鼓報時,首開先河。為了使鐘聲傳播更遠,除了銅鐘越鑄越大之外,還建較高的鐘樓,與鼓樓相對,朝來撞鐘,夜來擊鼓。

佛鐘的鳴法

佛鐘包括大鐘和小鐘,它們的鳴法非常的繁雜,不同的佛事活動有不同的叩擊鳴法,不同的流派和地域也有不同的叩擊鳴法。

一般說來,佛鐘有三下、七下、十八下、三十六下、一百零八下的叩擊鳴法。在僧眾們齋粥下堂、參禪完畢、早晚巡視或吃茶下床的時候,鳴三下;在住持早晚到佛前行香、住持進入僧眾講堂的時候,鳴七下;在齋時僧眾進入齋堂的時候,鳴十八下,叫做“入堂鍾”,入堂鍾是按照進齋的次序而逐次完成的;而三十六下則是集三通擊鳴之和,總成一百零八下。

佛教寺院中的重要活動,以一百零八下為準,所以佛鐘又稱為“百八鍾”。百八鐘的撞擊之法,佛經中說:鳴鐘“引杵宜緩,揚聲欲長,凡三通,各三十六下,總一百八下,起止三下稍緊”。就是說,擊鐘的時候,應該緩引鍾槌,使擊出的鐘聲悠遠深長。通常是以三鳴為始,二鳴連續為終。分三通擊完,每通三十六下,快十八下,慢十八下。如果是晨鐘,則是先快十八下,後慢十八下。先快十八下,應念“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南無華嚴會上佛菩薩”,共十八字,每字鳴鐘一下。後慢十八下,也有相應要念的經文,共十八句,每句鳴鐘一下。

後快十八下,應念“南無大乘妙法蓮花經,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共十八字,每字鳴鐘一下。早晚如此叩擊三通,三通鳴畢,最後念“南無當山護教伽藍聖眾菩薩”三遍,再擊鐘三下,接三下板。這樣,鳴鐘的過程才算是全部完成了。

佛教的儀式,我以為是僧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規範,本來是以行修心的,但是有多少僧人真的做到了呢?昨天我在一個評論裡惡搞了一下,原文貼在下面:

我能不能理解為: 凡事釋迦牟尼搞不定的,找個接盤俠阿彌陀背鍋?還要很久遠以後才能……哦,你們懂,於是迦葉尊者在雞足山入定等著阿彌陀佛出世交付釋迦牟尼衣缽,等的花兒都謝了,阿彌陀佛哭暈在兜率天,而一部分佛子佛孫在現世中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踢寡婦門,刨絕戶墳,打瞎子,罵啞巴,摔瘸子,欺負老頭兒跟孩子,扇陰風點鬼火,打悶棍子套白狼。住持像主持,和尚說相聲,結果萬民信仰,我擦,果真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其實真正的僧人還是有的,好像是遼寧的一座寺院(寺名記不得了,有朋友知道的提示一下),不設功德箱,不收捐贈,嚴格按戒律生活修行,我個人淺見,這個才讓暮鼓晨鐘有了真實的意義、有了真正的意義。至於某寺某方丈若干串什麼血珀、蜜蠟、紫檀佛珠不同場合換來換去,我就表示羨慕嫉妒恨,呵呵,真特麼有錢!果然如釋迦牟尼所說: 末法時代。

借一句單田芳先生在評書裡不止一次說過的話: 一幫禿子只是指佛吃飯,賴佛穿衣,有幾個修行人?好好的佛經被歪嘴和尚念走樣了多少?又有多少晨鐘暮鼓只剩下了表面的形式?

晨鐘暮鼓的儀式不僅對佛教,對任何人意義都是提示: 不困用什麼方式,什麼手段,修心是求解脫最根本的途徑。對僧人而言是自度的修行,度自己出苦海再說度人。否則,所謂的晨鐘暮鼓僅僅是: 我擦,真好聽!

读者161417345
2017-09-07

晨鐘暮鼓的儀式對佛教有何重要意義?
晨鐘:通俗地講,大鐘是“警人破迷的”信號臺。

所謂“迷”是指不明白,所有的事搞不清楚,搞不明白。寺院敲鐘,就是為了使人“破迷開悟”。我們常說“警鐘長鳴”這句成語,就是這樣引申出來的。

當然,各寺廟的大鐘敲法也不盡相同,如浙江普陀山的“普濟禪寺”,每日早晚要各撞108下,而且這108下據說還有來歷:一種說法是“凡撞鐘108聲應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之數”,另一種說法是因為眾生界有108種煩惱,撞一下,解一個煩惱……

僧眾的敲法:在日沒後,先敲鼓,後打鐘,其次序是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即每次需要撞鐘54下。

百姓的敲法:敲三聲,端正聰明。敲六聲,健康長壽。敲九聲,大富大貴。敲十八聲,國泰民安。

鼓:佛教法器名,《百丈清規·法四章》:“法鼓:凡住持上堂、小參、普說、入室、並擊之,擊鼓之法:上堂三通、小參一通、普說五下、入室三下,皆當緩擊。茶鼓一通、齋鼓三通、普請鼓長擊一通、更鼓早晚平擊三通,若新住持入院,諸法器一齊俱鳴”。?

其意義與敲鐘基本相同,主要是與鐘的配合,即所說的“晨鐘暮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