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為10歲女兒親手製作“最後的歸宿” 媽媽極力反對:她還活著
父親為10歲女兒親手製作“最後的歸宿” 媽媽極力反對:她還活著
父親為10歲女兒親手製作“最後的歸宿” 媽媽極力反對:她還活著
父親為10歲女兒親手製作“最後的歸宿” 媽媽極力反對:她還活著
父親為10歲女兒親手製作“最後的歸宿” 媽媽極力反對:她還活著
父親為10歲女兒親手製作“最後的歸宿” 媽媽極力反對:她還活著
父親為10歲女兒親手製作“最後的歸宿” 媽媽極力反對:她還活著
父親為10歲女兒親手製作“最後的歸宿” 媽媽極力反對:她還活著
父親為10歲女兒親手製作“最後的歸宿” 媽媽極力反對:她還活著
父親為10歲女兒親手製作“最後的歸宿” 媽媽極力反對:她還活著
父親為10歲女兒親手製作“最後的歸宿” 媽媽極力反對:她還活著
父親為10歲女兒親手製作“最後的歸宿” 媽媽極力反對:她還活著
1/11 韓海森認真的在木頭上畫著量著,誰也想不到他正在做的是棺材,是為女兒鑫鑫準備的“最後的歸宿”,這些木材是他花了一週時間從外面零零碎碎撿回來的,這個一窮二白的家無法給重病的女兒做移植,在家躺了一年靠中藥維持生命的鑫鑫入冬後極度虛弱,隨時有生命危險。圖為孩子爸爸在院子做棺材,媽媽阻攔不住暗自落淚。\n
2/11 媽媽李豔華極力反對孩子爸爸做棺材,他甚至連壽衣都準備好了,李豔華哭著說:“鑫鑫她還活著,這實在太晦氣了,給孩子看到了心裡該多絕望。”可是勸不住,爸爸說:“我心裡也很難受,有一天孩子對我說,爸爸我不怕死,我知道你們都盡力了,我看著她那個樣,心裡真的好愧疚好愧疚,在我們這兒有錢人才會買棺材,這是我唯一能為她做的,我想為我的女兒再做點什麼。”圖片攝於2018年1月,鑫鑫從醫院剛回家還能夠自己坐立。\n
3/11 鑫鑫在2008年4月出生在黑龍江省肇東市萬友村最貧困的一戶家庭,爸爸原本是江蘇徐州人,他說:“家裡兄弟姐妹多,經濟條件很差,我在20多年前闖關東,後來娶了孩子媽媽,在萬友村魏家屯安了家。”雖然過的一直都很清寒,但在鑫鑫沒生病前,一家人很和睦,用他的話說:“在一起吃窩窩頭也是一種幸福,我相信一代總比一代好。”圖為媽媽在淘米。\n
4/11 但是現實總是殘酷的,先是鑫鑫媽媽在2010年左眼由角膜炎發展成眼白斑,眼睛看不見,做了眼角膜移植手術,靠著2畝地和孩子爸爸做些零活生存下來的家庭為此掏空家底,還欠下1萬多。6年過去,一直健康的鑫鑫患上再生障礙性貧血,這種需要移植才能徹底康復的病,讓一家人陷入絕境。圖為媽媽經常因為心痛女兒而流淚過多再次損傷了視力,導致左眼再次失明。\n
5/11 孩子爸爸和媽媽商量:“要不聽醫生的,先每個月給孩子輸血之類的維持著吧,不可能還沒治就放棄。”於是他們每個月趕往哈爾濱醫院,開始輸血小板,用激素刺激骨髓維持治療,可是這樣的治療僅僅維持了一年,而後連血小板也輸不起了。圖片攝於2018年1月,無錢醫治後,夫妻兩在商議辦法。\n
6/11 無奈之下,從今年1月份開始,鑫鑫只能躺在家裡喝中藥維持。剛開始的日子是非常絕望的,鑫鑫總是問:“媽媽,我的病好了嗎?以後都不用去醫院了嗎?”媽媽只能用謊言安慰著她,可是生病的孩子總是敏感,經常聽到爸爸媽媽在屋外爭吵,她慢慢地也明白了自己不是病好了,是沒錢治了。圖為媽媽給鑫鑫喂中藥喝。\n
7/11 有幾次孩子看著快不行了,家裡親戚實在心疼孩子,主動借了錢讓爸爸帶著孩子緊急趕往哈爾濱輸了血小板,用了藥才緩了過來。回憶起那幾次,爸爸經常暗自抹淚:“這一年太難熬,誰又忍心放棄自己的親骨肉呢?醫生說,現在做移植還來得及,孩子是有希望的。可都花了40萬了,外債就20多萬了,我真的借不到了。現在幹著活就想起鑫鑫小時候拉著我喊爸爸爸爸,眼淚都忍不住。”圖為鑫鑫因為激素導致肥胖、毛髮增多等症狀。\n
8/11 東北現在已經零下20多度,別人家都有暖氣,鑫鑫家用的是燒煤炭的爐子來取暖,她被激素催胖的身體也愈發虛弱了,坐起來有時都很費勁,有一天晚上,她突然對媽媽說:“媽媽,是我拖累了你們,不要再為了我吵架了。媽媽總是哭,現在眼睛都看不見了,我想把我的眼角膜送給媽媽,這樣我還是一直陪在爸爸媽媽身邊的。”這一番話讓媽媽抱著鑫鑫痛哭了很久。圖為鑫鑫家取暖用的煤炭爐子。\n
9/11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去,對於她們家來說,最期盼的莫過於讓時間走的慢一點再慢一點,電影裡那句臺詞“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這句話真正地映射了這個家庭。爸爸在院子裡吭哧吭哧的為孩子準備“最後的歸宿”,鑫鑫在媽媽攙扶下坐起來望著窗外,“媽媽,我想再看一次大雪天,很美。”\n
10/11 若想幫助她,直接掃描二維碼即可查看項目詳情,進行捐助。如果不能直接掃碼,可將二維碼保存至手機相冊,打開“掃一掃”,從相冊中選取二維碼進行識別。該項目由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小星欣新生命項目,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水滴公益”發起募捐,並負責項目的審核、執行及信息反饋。該項目最終解釋權歸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所有。詳情請關注“水滴公益”平臺動態。監督電話:021-34689638。
11/11 關於“感光計劃”:是2018年7月12日由今日頭條攜手中國攝影家協會、中華 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發起的公益項目 ,參與項目的公益攝影師,在符合《慈善法》要求的基礎上,將通過自己的頭條號持續發佈反映救助線索的公益圖片,為有需要的受助人連接社會募捐需求。
2019-01-1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