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地震機器人25秒“寫”完新聞稿,機器人會取代記者嗎?

昨晚21時19分,四川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21時37分15秒,中國地震臺網機器人自動編寫稿件,僅用25秒出稿,540字並配發4張圖片!內容包括速報參數、震中地形、熱力人口、周邊村鎮、周邊縣區、歷史地震、震中簡介、震中天氣8大項。當人類記者還處在驚愕中時,機器人已經迅速完成了數據挖掘、數據分析、自動寫稿的全過程。 機器人寫稿你看好嗎?人類記者的工作會大幅減少嗎?
10 個回答
震长
2017-08-11

九寨溝地震機器人25秒“寫”完新聞稿,機器人會取代記者嗎?機器人速報九寨溝地震這事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現在我來說說吧,因為這事就是我乾的。

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的研發始於2015年,最初的目的是豐富地震速報內容,因為在以前,不論多大的地震,我們最先發布的只有“時、空、強”三參數,後來,特別是破壞地震發生後,政府、民眾和新聞媒體急切想知道地震的相關背景信息,這就是機器人出生的特殊背景。

現在,機器人在獲取最新地震參數後自動觸發,一般在20多秒完工,最短的只有三、五秒鐘。目前產出內容目前有十項,內容整體看有五、六百字和五、六張圖,具體項目有:

速報參數、震中地圖(多張)、震中地形圖(多張)、震中海拔、熱力人口、震中周邊歷史地震(文字和分佈圖)、震中周邊村莊、震中周邊鄉鎮(文字和分佈圖)、震中周邊縣城(文字和分佈圖)、震中簡介和震中天氣等。

機器人在這麼短時間內產出了這麼多內容,下一個環節也必須是全自動的,所以,機器人的產出結果和地震新媒體平臺、互聯網平臺和多家新聞客戶端進行了實時對接,也就是說,這些內容能進行全自動分發,之後,各平臺根據地震的大小進行定向精準推送。

目前,機器人的公共服務能力是一分鐘覆蓋上億網友。

最後需要說的是,這個機器人運行在互聯網上,基礎數據來自互聯網,最後通過互聯網服務用戶,它就是互“聯網+地震”的一款應用產品。

AI财经社
2017-08-10

540字並配4張圖片的新聞,估計沒有哪位記者能在25秒完成,但是機器人做到了。那機器人會取代記者嗎?目前來看,記者工作是一種複雜的、高級的腦力勞動。機器人也是人類發明的,機器人的構思再精巧,也無法替代人腦。未來更理想的方式是,機器人作為輔助,和記者們配合。前者可以通過速度優勢快速、全面、準確的發送消息,而後者負責深入解讀和分析。

先說一下中國地震臺網的這個機器人。2016年12月,在“中國地震局2016年度新聞發佈會”上,時任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潘懷文介紹,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會根據本地數據網絡,和接口調用、空間分析等多種技術自動寫稿完成地震信息發佈,通過新聞客戶端、微博、微信、短信、郵件向公眾快速報告。其能夠提供多元化的內容產出,包括速報參數、震中地形圖、震區海拔高度、地震周邊歷史上地震記錄,以及震中附近的行政、人口分佈等相關信息。這些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預,可由計算機在3-5秒時間內自動生成全面綜合地震速報內容。

九寨溝地震機器人25秒“寫”完新聞稿,機器人會取代記者嗎?

其實機器人寫稿已經不是新鮮事,尤其是在地震領域。早在2014年3月17日,美國洛杉磯發生4.4級地震,《洛杉磯時報》的相關報道從撰寫到發佈僅用3分鐘。去年四川綿陽發生4.3級地震時,“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的機器人就寫下560字的新聞稿件,僅僅花了6秒鐘,而且自動寫作,自動發佈,全程無人介入。國內機器人寫稿,主要從2015年開始。2015年9月10日,騰訊財經發布了一篇關於8月份CPI的稿件,署名“Dream writer”,這是騰訊財經開發的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而2015年11月7日,新華社也迎來機器人新“員工”——“快筆小新”......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和傳統媒體人相比,寫稿機器人可以瞬間完成海量閱讀、海量分析,尤其是針對上市公司的公告、財務報表、官方發佈、社交平臺、證券行情等信息源。與此同時,又可以根據互聯網活躍點擊量數據,瞬時篩選出下一個熱點新聞,並通過後臺的算法快速合成新聞。整體上看來,寫稿機器人在速度和數量上有著不可忽視的絕對優勢。依靠海量的大數據平臺和不斷演進的算法設計,生成一篇深度報道的時間已經由最初的30秒縮短到2秒以內,其精度和準確率還在不斷提升,而且擬人化、情感化的技能也在持續加強。

當然,純技術角度做新聞編輯報道還是存在一定侷限性。萬年進化而成的人腦,絕非幾十歲的機器人能輕易代替。記者聯繫採訪對象,觀察對方,用心去感受人物,再對大量資料進行整理,做出取捨,對這些複雜細緻的情感工作,目前人工智能機器人用深度學習的算法尚不能搞定。由於目前的技術制約,寫稿機器人還無法開展自行思考,智能寫稿系統在稿件的深度以及稿件個性化上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

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陳力丹認為,機器人的反應速度確實比人迅速,但是機器人蔘與寫作只是新聞寫作中最基礎的,新聞從業者不能因為機器能夠寫作就丟棄基本功,畢竟操作機器寫作的是人,如果人類不會自己寫作了,機器也沒有模本可供參考了。同時,新聞從業者從簡單的、重複的事件性報道中解放出來後,可以進行深度報道、話題設計、文化創意等其他內容。

目前來看,新聞機器人並不會取代記者,相反會成為記者的好幫手。機器人寫稿將大大提高記者產出新聞的數量和速度,節省媒體的時間成本和運營成本,提升媒體運營的成本收益率。用戶的閱讀興趣呈長尾分佈,單篇閱讀量高的新聞可以由記者來寫,但是更大量的單篇閱讀量稍低的新聞同樣很有價值,由人來寫則收益率並不高,而請機器人來寫既能彌補這部分閱讀需求,又能降低新聞採編的成本,可謂一舉多得。

那些擔心失業的記者可以先放下一顆懸著的心,想想怎麼提高自己的新聞業務水平才是更重要的。

IT烽火台
2017-08-11

8月8日21時19分,四川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舉國震驚。不過更令媒體和公眾感到吃驚的是,在21時37分15秒,中國地震臺網機器人自動編寫稿件,僅用25秒出稿,540字並配發4張圖片,內容包括速報參數、震中地形、熱力人口、周邊村鎮、周邊縣區、歷史地震、震中簡介、震中天氣8大項。

九寨溝地震機器人25秒“寫”完新聞稿,機器人會取代記者嗎?

25秒能做什麼?當人類記者還處在驚愕中時,機器人已經迅速完成了數據挖掘、數據分析、自動寫稿的全過程,不禁讓公眾浮想聯翩:記者是否要徹底失業了?

在筆者看來,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需要恐慌,尤其是記者這個群體,需要客觀看待,既要看到寫稿機器人在信息採集、加工、分析這個領域的巨大優勢,也要明白按照現在的人工智能技術,寫稿機器人儘管有一定的優勢,但其還很難達到記者寫稿中所飽含的事實、情感、邏輯、思想等高度。

九寨溝地震機器人25秒“寫”完新聞稿,機器人會取代記者嗎?

其實,對於機器人寫稿,傳媒界並不陌生。從技術層面上來說,寫稿機器人實際上是一種數字技術和智能寫稿編程系統。一般而言,機器人寫稿流程分為數據採集、數據加工、自動寫稿、編輯簽發4個環節。只不過面對海量數據信息,人力的處理速度肯定趕不上機器人,機器人在以信息發佈為主的消息、上市公司公告、財務報表、官方發佈、社交平臺、證券行情等類型文章,寫稿機器人不僅提高了新聞的時效性,同時節約了成本。

比如,新華社機器人發稿系統後臺有500到600個模版,可以根據不同的要求,呈現不同的稿件。目前新華社機器人發稿系統運營維護僅需4到5人的團隊,平均一天稿件簽發量在100條左右。但要注意,這些稿件基本上還是以短平快的消息為主,這次中國地震臺網機器人自動編寫稿件也是以信息發佈、分類處理、背景介紹為主,並不是通訊、評論、特寫等以思想性見長的稿件。

九寨溝地震機器人25秒“寫”完新聞稿,機器人會取代記者嗎?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儘管隨著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的日益強大,寫稿機器人在新聞基礎領域可以部分取代記者的工作,甚至會比傳統的人力工作更高效,但與機器人寫稿相比,人的最大價值在於對事實的判斷以及對複雜邏輯關係的推理,這是記者本身創造性的體現,也是目前機器人所沒有的能力。比如,質疑、追問、尋找對方話語中的新聞線索,這就是人類記者的法寶。相較於寫稿機器人,記者能夠生產優質的、深度的、有觀點、有分析的作品,這種優勢恰恰是機器人並不具備的。

九寨溝地震機器人25秒“寫”完新聞稿,機器人會取代記者嗎?

正是因為寫稿機器人和記者的各有優勢,可以預見,未來新聞界可能的一大發展趨勢就是人機協作來完成新聞作品,具體的模式就是讓機器人完成新聞信息的蒐集、整理、分析和加工,然後記者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深度挖掘,完成邏輯判斷,形成觀點和思想。所以,面對此次寫稿機器人的橫空出世,記者們其實不必恐慌,畢竟他們還是高等智慧生物,機器人想要取而代之並沒有這麼容易。

机器人观察员
2017-08-09

結合我本身是學新聞學的經歷,還有我這幾年做互聯網相關的經驗說一下。

1、先說機器人寫新聞是怎麼寫的?

2、新聞的要素是什麼?

3、記者的工作內容。

4、未來是不是沒有記者了?

一、這篇新聞是地震臺網的機器人寫的。地震臺網後臺是有地震監測系統,這個系統是全天24小時監測地震的實時數據。通過這個監測系統,可以快速的輸入一個簡單的結果:地震的地點,時間,地震的相關參數。這是一份詳細的報告。這種類型的系統就相當於公安機關的天眼系統。比如說天眼系統也可以直接給出一份: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車牌,那輛車違章了。這樣一份詳細的報告。只不過這個報告不具有新聞價值。

機器人寫新聞是通過智能系統給出一份實時的報告,監測出具的報告是客觀性的事情,可以直接發佈。如果不是客觀性那一般需要人工驗證後才發佈。比如說:房地產交易系統監測出什麼地方的房子價格上漲或者下降了。系統自動給出的報告是,什麼時間,地點,房地產下降了。下降了多少。覆蓋的範圍等等信息。這個就不能直接發佈出來,為什麼?因為這個是非自然性的時間,需要人工進行求證,求證數據的真偽,以及數據外部相關因數。

這裡面涉及到到時大數據的收集還有各種判斷,相關性的處理。(實話說我不是這方面專家)。

機器人能寫新聞,但是不能寫所有新聞。很多的新聞需要人工進行真實性的核實。

二、記者的工作內容。新聞的要素。及時性,準確性,真實性反應當下發生的事情。

同時還需要判斷事情是否具有新聞價值。不是說每一件事情都有新聞價值。同時新聞還肩負輿論導向的功能。這些東西就不是一個機器人能夠做到的。不管機器人發展到什麼階段,除非超越人,否者機器人都做不到這些要素。

比如說:戰地記者,救災現場記者。很多需要新聞需要記者去發現。救災現場的新聞不單單是傷亡多少人,倒塌多少房屋,救災進展到什麼階段了。還有就在現場工作分配是什麼樣的,救災現場人員的心理狀態是什麼情況。有哪些深層的東西需要挖掘。

你以為汶川救災,全國媒體主要關注救災的行動,還有全國獻愛心這些事情,這就是新聞輿論的導向。

3、未來是一個互補的過程,有很多客觀數據,會比現在更及時的反饋給大眾。同時記者也會將這作為工具進行快速的求證,追中報道這個事情。

南红讲堂
2017-08-11

一圖|25秒完成地震報道 寫稿機器人驚豔世人 但它能拿中國新聞獎嗎?
九寨溝地震機器人25秒“寫”完新聞稿,機器人會取代記者嗎?央視新聞 作者: 央視新聞 2017-08-10 19:59:13 舉報
閱讀數:51萬+

8月8日晚,四川九寨溝發生了7.0級地震,一時間,各家媒體爭相報道。

然而,最先發布該消息的是一個寫稿機器人,它用25秒寫完了關於這次地震的速報,通過中國地震臺網官方微信平臺推送,全球首發。

九寨溝地震機器人25秒“寫”完新聞稿,機器人會取代記者嗎?△機器人自動編寫,用時25秒

25秒出稿,585個字,並配發5張圖片,自動寫作,自動發佈

當空空還處在驚愕中時,機器人已經迅速完成了數據挖掘、數據分析、自動寫稿的全過程。

“記者、編輯會不會被寫稿機器人代替?”這成為今天了媒體圈熱議的話題。

九寨溝地震機器人25秒“寫”完新聞稿,機器人會取代記者嗎?

九寨溝地震機器人25秒“寫”完新聞稿,機器人會取代記者嗎?

不用吃飯、睡覺、不會生病,還不領工資。機器人寫稿,真正達到了“又讓馬兒跑,馬兒又可以不吃草”的理想境界。

不過,儘管可以很快做到“讀書破萬卷”,但是,“下筆如有神”機器人目前可是做不到的。

九寨溝地震機器人25秒“寫”完新聞稿,機器人會取代記者嗎?

機器人能寫稿,記者和編輯要顫抖嗎?現在當然不必。

目前,機器人寫的稿子只是一些標準化、程式化較強的“通稿”,僅限於“消息”層面。信息時代,拼消息發佈的速度固然重要,但更稀缺的無疑是有深度、有觀點、有調查性的報道和評論。 機器人負責基礎性的文字工作,能把記者們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時間更深入地發掘新聞,有更多精力去採訪、創作。同時機器人也可以將消費者從海量信息中解放出來,提高他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效果和效率,而這就是人工智能對媒體的重要影響。或許,“人機協作”在不遠的將來將成為媒體的標配。


聊文玩,找空空,關注

南紅講堂頭條號

,學習文玩知識!

九寨溝地震機器人25秒“寫”完新聞稿,機器人會取代記者嗎?

篱笆屋里的程序媛
2017-08-15

25秒出稿,540字並配發4張圖片,速度和效率上機器人已然完勝!

那麼機器人會取代記者嗎?不能!

作為一名準程序媛,我客觀地分析一下。

目前來看,記者的工作是一種複雜的、高級的腦力勞動且具有感情色彩

機器人是眾多電路板,算法芯片構造而成的具有“邏輯思維”能力的機器,注意,機器

未來某一天,機器人在腦力這方面一定會超越人類!這是毫無疑問的!

中間差了什麼,差了一種叫做情感的東西,這是機器人無論如何模仿都不能精準表達的東西!再精妙的算法也很難完美模擬出人類複雜的感情!

未來更理想的方式是,機器人作為輔助,和記者們配合。記者們可以通過速度優勢快速、全面、準確的發送消息,而機器人負責深入解讀和分析。

九寨溝地震機器人25秒“寫”完新聞稿,機器人會取代記者嗎?

新聞機器人並不會取代記者,相反會成為記者的助手。

機器人寫稿將大大提高記者產出新聞的數量和速度,節省媒體的時間成本和運營成本,提升媒體運營的成本收益率。

超越44593750
2017-08-11

九寨溝地震機器人25秒“寫”完新聞稿,機器人會取代記者嗎?

優酷的第一條推送消息是機器人寫的?

证券日报
2017-08-12

這是爭論很久的話題了。可以很明確地說,新聞機器人並不會取代記者,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記者,同時也豐富了新聞採編行業。

機器人寫稿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大數據的功能,數據涉獵面也廣。這會減輕記者這方面的蒐集時間,提高新聞傳播的效率。

但畢竟新聞是需要觀察、質疑、解惑等過程的,這個過程唯有人去執行。簡單來說,新聞寫作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用模板式寫作,直接往框架裡面添加內容。二是更復雜化、人性化、文學化的新聞。機器人寫稿屬於第一類。

機器人新聞的報道領域侷限於題材重複的新聞故事,另外,機器人現階段依舊離不開人類干預。

我才不是你眼中的魑魅魍魉
2017-08-09

以前看過一篇論文《網絡新聞從業者生存現狀調查報告》,裡面講述了記者面臨的問題,網絡新聞記者女性居多,面臨的壓力主要是房貸壓力,挑戰是AR,機器人寫作……但是我認為,機器人並不會取代記者,機器人雖然速度快,但只會按照所編訂的程序進行寫作,而且不具備人的思考能力。雖然寫完新聞稿了,最終還是要記者記者進行審核,所以機器人不會代替記者。但是在地震用機器人進行採稿還是很好的,可以減少地震對人的影響,而且能夠做到及時準確報道,可以讓受眾第一時間瞭解災情。

FLB一风雅利彪
2017-08-11

以後讓它直接寫新華社評論員的文章


九寨溝地震機器人25秒“寫”完新聞稿,機器人會取代記者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