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跟誰生活誰就不落好,不生活在一起的子女老人反而要向著點,這種情況你怎麼看?

7 個回答
武冈微妹子
2019-05-24

所謂“距離產生美”,這就是最直接的表現。遠香近臭,不是不無道理。

每天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習慣的不同,思想觀念的不同,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哪怕你不遺餘力的照顧老人,他仍然是會有不滿。

但是沒有生活在一起的就不一樣了,沒有了生活中的摩擦,偶爾買點東西帶點錢來探望,再噓寒問暖一番,老人會覺得這就是孝順,會讓老人壓抑的內心得到釋放,內心的天平便會傾斜。

亙古不變的話題“婆媳問題”,也類似一般,婆媳住在一起就永遠有話題。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做到問心無愧就好,其他的事情不必太在意,那樣只會給自己徒增煩惱罷了。

家人平安147354958
2019-06-08

老人跟誰生活誰就不落好,不生活在一起的子女老人反而要向著點,這種情況你怎麼看?

這種情況就是人們常說的“遠香近臭”,人和人長時間生活在一起,難免不了會因各種小事起爭執,比如吃喝方面,各人有各人的喜歡吃的飯菜;在作息時間上也有不同;畢竟各有各的觀點、想法……因此在一起相處久了就會產生分歧。

而子女不與老人住在一起的,老人心裡只有牽掛、擔心,老人和子女偶爾見一次,寒暄間只是彌補相思之苦,再加上子女給老人帶點錢和買點吃的東西,老人更覺得他們特別孝順……

現在的社會,多數人喜歡哪些嘴巴會說的人、光撿愛聽的去哄騙的人、虛偽的人反而會遭人喜歡……反過來那些不會哄、實話實說的會不遭待見。比如小時候有時候做錯了事,父母想拿棍子要打時,這時連忙向父母認錯,說些今後改正的一些話,這時父母見態度好,又敢去認錯,父母就不會打了,反之,如果與父母死抗,不認錯,父母就會生氣,越生氣越就會打,並且還會打的比較嚴重……

咕嘟故而
2019-06-04

不太贊同這個觀點。

老人和誰生活在一起,是老人自己決定的,既然能生活在一起,就說明這個兒女有老人欣賞喜歡的地方,比如誠實、善良、體貼,也有可能生活在一起的兒女在經濟方面或者做人方面不如其它兒女,老人不放心,想扶持一把。

經常生活在一個屋簷下,難免有言語上的衝突。人老了,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就和年輕人有分歧,聰明的老人會選擇對兒女的事不太過問干涉,這樣矛盾相對而言比較少,就是有,也是一些生活瑣事生活習性的分歧,雖然老人有時候也嘮叨囉嗦,雖然子女也有發火煩躁的時候,不過不會影響老人和一起生活的兒女的親情的。當然不排除在一起生活的老人和子女關係破裂,那就另當別論了,要是有一方忍讓遷就就不會有這種情況。

沒有和老人在一起生活的子女,也是都互相在心裡經常牽掛唸叨的,基本都是隔一段時間看看父母,好久和父母待上那麼一天,不可能見面就說一些惱人的事,所以都是顯得和和氣氣的,但是互相都有保持一定的距離,多多少少有點生疏的感覺,儘管是自己的親人。

我們每個人都有老了的那一天,個人覺得,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老人還是不要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生活起居飲食習慣都有不同了,各自過好各自的生活,待到不能自理了,子女都會過來照顧父母的。


老人跟誰生活誰就不落好,不生活在一起的子女老人反而要向著點,這種情況你怎麼看?
老人跟誰生活誰就不落好,不生活在一起的子女老人反而要向著點,這種情況你怎麼看?
太素老道
2019-05-25

這個現象好像是符合貝伯理論。也符合一些遞減理論啥的。貝伯理論說的是【日常接受的東西,你會習以為常】,一旦接受的東西消失或者減少降低了,你就會不舒服。比如有一個人將爸爸媽媽老婆兩個兒子給殺了,理由就是【父母管的太嚴了】。這是因為以前他是奶奶帶大的,奶奶管的很鬆【溺愛】,輪到父母管他的時候,他就不適應了。這種貝伯理論同時說明【日常所受,他不但會習以為常,同時,他會沒有感覺,必須加碼他才會滿意】,也就是不斷的索取。比如你一個月給他一千塊錢零花錢,他會以為這個是你應該做的【如果你給800,他就會不滿,如果你每個月都給,他不會感恩,那你加碼給1500,他也沒有感覺的。如果你變成給300,那你就是仇人了】而那些不在他身邊的人,給不給他都不會在意的。你給少了,就不行。

另外,因為住在一起,所以,你平時無論怎麼做,那都是你應該做的。而且,你做的事情他都不滿意【做多錯多】,而那些不在身邊的人他們沒有做事,當然是都是對的而沒有錯。所以,在身邊做事服侍他的人肯定是差強人意很多不是不對的地方。一旦讓這些人來照顧服侍他,這些人一樣逃不脫被責怪的圈套。因此,老人家在子女家輪流照顧,其實就是【輪流得罪老人家】而已,這是最愚蠢的做法,最後,老人家肯定會落得一個淒涼的下場【家家都得罪了個遍】。而且,老人家他還會在幾個兒女之間去做比較【東家長,西家短】的,這樣的老人更慘。

而遞減理論說的是【你滿足之後,這個幸福感會越來越少】。比如你吃了第一個蘋果的時候,假設幸福感【好吃】是100分,那你吃第二個的時候的分數就是80分,第三個60分,第四個就不及格不好吃了。再讓你吃第五個試試。也就是說,老人家在某一個人家裡被服侍的幸福感會越來越差。因此,時間越長,他的抱怨越多,矛盾越大,家人的錯越來越多,他的幸福感也就越來越差。於是,那些沒有服侍他的人,跟服侍他的人相比,當然是沒有服侍他的吃喝拉撒睡的人給他的印象會更好。所以,這個就是這麼悲催。等他輪流一家家去被服侍,他就會發覺,子女們儘管都會服侍他,可是個個都是不孝子【有的老人就會將矛頭對準媳婦】。

所以,子女們都會不樂意服侍老人,就是這個道理。巴不得老人趕緊的給我滾。

事實就是,老人過於計較造成的,計較比較,在意,挑刺,看不順眼,製造家庭矛盾,製造家庭糾紛,對媳婦兒橫挑鼻子豎挑眼,要做老大。你老人這個樣子搞事,會被人善待才會怪事一樁。【老人家自己為老不尊】,多管閒事,肯定不會落得好下場的。老了,就要服老,【兒孫自有兒孫福。也不須,採藥訪神仙】。老了就看不見,聽不清楚,心知肚明就好了,又何必糾纏計較那麼多?【老人家就應該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吃又穿就好了,管那麼多閒事幹嘛?】凡是子女不孝,家庭矛盾重重子女離婚的老人流落街頭的,幾乎都是老人不會做老人的結果。【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hndt
2019-05-26

說的太對了,他們跟著你過日子,操心的確是其他兒子,說是那個可憐那個不容易。我家就是這個情況,老人跟著我們,心卻向著老公哥哥家。老是偷著貼補他們家。其實我和老公也不容易,只是我們從來報喜不報憂,老人就感覺我們日子好的很。

sisupig
2019-05-25

現在的老人誰孝,誰愛她,他們誰不好

人在旅途11188888888
2019-05-24

這問題是因為長時間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天天能見到難免有些生活中小事摩擦,反而會對沒生活在一起的親人有嚮往和牽掛引起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