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該如何理解?

10 個回答
无极心灵驿站
2019-07-22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心經》乃至佛教的重要教義,是一個總綱,理解了這兩句話才能真正理解佛教。

首先色是指一切事物,一切現象,一切物質,一切有相無相、有形無形的存在,都可稱之為色。

空字面意思是指空無,空虛,空洞等,但佛教講的空不是這個意思。

佛佗認為一切事物都不是恆常不變的,都不是獨立的、孤立的存在的,都處於一種變化、運動當中,也就是沒有自性,事物的這種特性稱作“空”。

“色即是空”這句話的意思是任何一種事物、現象、或物質都必然具有空這一特性,也就是說任何事物都不是恆常不變的,都不是獨立的、孤立的存在,都是因緣合和而成,處於無常變化當中的。

而“空即是色”就不太好解釋了。

空是色的必然屬性,所以空與色就是一體的,不能割裂開單獨講。

空是一切色的一種必然屬性,是宇宙萬有普遍真理,所以空也就是一種必然現象了,那麼這種現象也是一種色了。

所以“空即是色”的意思是說空是一種必然存在的現象。

還有2句,空不異色,色不異空,意思空與色是一體的,是無法割裂的,空離不開色,色也離不開空。

锐度何老师
2019-03-21

來吧,看看優質軍事作者何老師談佛法。

這句偈說的再直接一點就是:色就是空,空就是色。色跟空是一體的。

什麼是色呢?宇宙人生全部加在一起就叫色。這個世界上你能感知的所有一切都叫色。

那什麼是空呢?這個咱們先放一下。

打個比方:

我們天天玩手機,上面有新聞、評論、視頻、音樂、遊戲、辦公軟件、錢包支付......這些咱們給他統稱為手機內容。這些就是色。而我們的手機屏幕就叫“空”。

手機內容是依託於手機屏幕而存在的,沒有屏幕就沒有內容。

心經中還有兩句偈: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離不開空,空也離不開色。換到這裡就是手機內容離不開手機屏幕,手機屏幕也離不開手機內容。沒有屏幕,內容沒有載體,就無法顯示。沒有內容,手機屏幕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我們的宇宙人生是色,我們都是“手機內容”。

咱們再回到上面的問題,“空”是什麼?答案就是:不知道,說不出來,解釋不清楚。為什麼?因為我們是手機內容,被困在了屏幕內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就被包含在“空”的裡面,所以我們根本無法去全面、整體的觀察這個空。

我們只能憑智慧去知道:我們的存在,肯定是有個依託,有個載體。就像宇宙,宇宙大爆炸,它是在哪裡發生爆炸的?宇宙是在膨脹,但膨脹的外面呢?肯定有東西,對不對?宇宙肯定是在某個東西的裡面,或者是表面爆炸,誕生的。這個東西就是空。空,這個東西肯定是存在。但它究竟是啥?不知道。是手機屏幕還是電影屏幕?是方的還是圓的?是黑的還是白的?我們不知道。

道德經的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就說了有這麼一個東西,在它的基礎上,誕生了這個世界。但這個東西究竟是啥,我說不出來,只能暫時、勉強把它稱為“道”。道家的這個道,其實就是佛家的“空”。以我目前的修為來看,還是一回事。

道家的道是啥,說不出來。佛家的空是啥,也說不出來。

現在知道信佛的天天叨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啥意思了吧?這幾句話說的是宇宙人生的結構。

來吧,看看優質軍事作者何老師談佛法。

這句偈說的再直接一點就是:色就是空,空就是色。色跟空是一體的。

什麼是色呢?宇宙人生全部加在一起就叫色。這個世界上你能感知的所有一切都叫色。

那什麼是空呢?這個咱們先放一下。

打個比方:

我們天天玩手機,上面有新聞、評論、視頻、音樂、遊戲、辦公軟件、錢包支付......這些咱們給他統稱為手機內容。這些就是色。而我們的手機屏幕就叫“空”。

手機內容是依託於手機屏幕而存在的,沒有屏幕就沒有內容。

心經中還有兩句偈: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離不開空,空也離不開色。換到這裡就是手機內容離不開手機屏幕,手機屏幕也離不開手機內容。沒有屏幕,內容沒有載體,就無法顯示。沒有內容,手機屏幕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我們的宇宙人生是色,我們都是“手機內容”。

咱們再回到上面的問題,“空”是什麼?答案就是:不知道,說不出來,解釋不清楚。為什麼?因為我們是手機內容,被困在了屏幕內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就被包含在“空”的裡面,所以我們根本無法去全面、整體的觀察這個空。

我們只能憑智慧去知道:我們的存在,肯定是有個依託,有個載體。就像宇宙,宇宙大爆炸,它是在哪裡發生爆炸的?宇宙是在膨脹,但膨脹的外面呢?肯定有東西,對不對?宇宙肯定是在某個東西的裡面,或者是表面爆炸,誕生的。這個東西就是空。空,這個東西肯定是存在。但它究竟是啥?不知道。是手機屏幕還是電影屏幕?是方的還是圓的?是黑的還是白的?我們不知道。

道德經的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就說了有這麼一個東西,在它的基礎上,誕生了這個世界。但這個東西究竟是啥,我說不出來,只能暫時、勉強把它稱為“道”。道家的這個道,其實就是佛家的“空”。以我目前的修為來看,還是一回事。

道家的道是啥,說不出來。佛家的空是啥,也說不出來。

現在知道信佛的天天叨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啥意思了吧?這幾句話說的是宇宙人生的結構。

其實說到這就挺有趣了,就是大家意識到沒有,佛菩薩為啥叫我們天天叨咕這句話呀?讓我們天天念:宇宙外面還有個東西,這個東西包著宇宙,這個東西就是宇宙,宇宙就是這個東西,手機內容就是手機屏幕,手機屏幕就是手機內容......佛菩薩為啥要我們天天背這個?

因為眾生愚痴,我們都是傻子。

咱們現在把自己假設成傻子,一下子就能明白這裡面的良苦用心。孩子智力還不夠,那咋辦?你就先背吧,背會了,給你好吃的。先背個滾瓜爛熟,等啥時候智慧開了,自己就明白了。

心經這幾句話是密碼,講的是宇宙人生的結構。

我們是色,是手機內容,困在空裡,困在手機屏幕裡。那我們怎樣才能看到這個世界的真相?這個空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我們為啥能看見手機屏幕?能操作手機內容?因為我們在外面!

只有從手機裡跳出來,你才能看清手機。你既不能成為手機內容,也不能成為手機屏幕。

就像前幾天有朋友發評論說:金剛經講的就是一個字,空。這恐怕是不對。我覺得金剛經講的是“非空非有”,或者說非空非色。

你執著於有,執著於色,當手機內容,這叫法。

你執著於空,當手機屏幕,這叫非法。

法跟非法都叫“有為法”。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法就是色,就是有。非法就是空。非法非非法,就是既不是空也不是有。既不當手機內容也不當手機屏幕,跳出來,當操作手機的人。

不執著於法,不執著於有,不執著於色,也不執著於空,不執著於非法,就是“無為法”。

风景线杂谈
2019-10-11

詞句子是

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典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義理。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簡單的說,色是指一切能見到或不能見到的事物現象,而這些現象是由因果產生,空是事物的本質,任何事物都是從無到有。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這句佛經名言,包含著很深的哲學思想,一般人包括文人們喜歡以此開玩笑,認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虛無或烏有。說和尚看破紅塵,把女人看做是虛無或烏有,便出家做和尚了。其實色並非女色,空也非虛無烏有。要認識此言的真正含義,還得從佛教的基本教義說起。

色即是空,讓人們認識到事物的現象,從而認識到諸多的苦和煩惱都是人心中的虛妄產生的,空即是色,則由事物的共性,因緣關係,讓人們知道因果報應,善惡循環。所謂: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便是空的緣由關係及多種因素合成的最好說明。只有認識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因果報應,善惡循環,才能讓人行善並以自身個體的德性度人,並真正關心世間萬物,以善的基礎。

佛學常見詞彙 色是指一切有形的物質,這些物質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其當體即空,故說色即是空。

補充解釋:色,外在、表面、現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是指表象為空,外在為空。進一步解釋,外在為空,表象為空,內在為本,實質為本,看人看事物遇到迷茫迷惑時,去看本質看內容,從而不被表面與現象所迷惑所困擾,看人看本質,看問題看本質。心經的內涵與本質說的是哲學,即般若(智慧)。

從本源上說

色、空從本源上說,是一體的。色是空性“因緣和合”而產生或幻化而出;一切色都是通過一定的“因緣和合”而從空性中產生或幻化出來;也就是說,色是空性在一定因緣條件下的表徵或表象或表相。色來自空;一切色都有空性。而空性則是色的本源或本質。一切色都可以迴歸其本性,也就是迴歸到空性。當色(或有情眾生)迴歸到空性或本源,也就是成佛了。

詞句子是

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典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義理。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簡單的說,色是指一切能見到或不能見到的事物現象,而這些現象是由因果產生,空是事物的本質,任何事物都是從無到有。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這句佛經名言,包含著很深的哲學思想,一般人包括文人們喜歡以此開玩笑,認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虛無或烏有。說和尚看破紅塵,把女人看做是虛無或烏有,便出家做和尚了。其實色並非女色,空也非虛無烏有。要認識此言的真正含義,還得從佛教的基本教義說起。

色即是空,讓人們認識到事物的現象,從而認識到諸多的苦和煩惱都是人心中的虛妄產生的,空即是色,則由事物的共性,因緣關係,讓人們知道因果報應,善惡循環。所謂: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便是空的緣由關係及多種因素合成的最好說明。只有認識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因果報應,善惡循環,才能讓人行善並以自身個體的德性度人,並真正關心世間萬物,以善的基礎。

佛學常見詞彙 色是指一切有形的物質,這些物質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其當體即空,故說色即是空。

補充解釋:色,外在、表面、現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是指表象為空,外在為空。進一步解釋,外在為空,表象為空,內在為本,實質為本,看人看事物遇到迷茫迷惑時,去看本質看內容,從而不被表面與現象所迷惑所困擾,看人看本質,看問題看本質。心經的內涵與本質說的是哲學,即般若(智慧)。

從本源上說

色、空從本源上說,是一體的。色是空性“因緣和合”而產生或幻化而出;一切色都是通過一定的“因緣和合”而從空性中產生或幻化出來;也就是說,色是空性在一定因緣條件下的表徵或表象或表相。色來自空;一切色都有空性。而空性則是色的本源或本質。一切色都可以迴歸其本性,也就是迴歸到空性。當色(或有情眾生)迴歸到空性或本源,也就是成佛了。

明心悟空
2019-04-12

一天空空和師傅下山化緣,看到了一個婀娜多姿,美豔動人的女子。心裡撲通撲通直跳,臉色發燙,呆呆地望著女人自言自語的說:“好美啊。”

師傅敲了敲空空的腦袋說: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不一定是真面目”。

空空撓了撓小腦袋說:“了可是人家現在眼晴裡看到的那個女人真的很漂亮啊"。

師傅手一揮施法展現出各種景象"你看看百年之後,她是什麼樣子,她百年之前又是什麼樣子,她卸妝的樣子。一個紅粉的骷髏在向前方走來,一隻滿身是毛的大猩猩在扭屁股,一位臉上長滿麻痘,且面容憔脆的女子在閨房裡拿著手機自拍。”

空空:好可怕……!。”

一天空空和師傅下山化緣,看到了一個婀娜多姿,美豔動人的女子。心裡撲通撲通直跳,臉色發燙,呆呆地望著女人自言自語的說:“好美啊。”

師傅敲了敲空空的腦袋說: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不一定是真面目”。

空空撓了撓小腦袋說:“了可是人家現在眼晴裡看到的那個女人真的很漂亮啊"。

師傅手一揮施法展現出各種景象"你看看百年之後,她是什麼樣子,她百年之前又是什麼樣子,她卸妝的樣子。一個紅粉的骷髏在向前方走來,一隻滿身是毛的大猩猩在扭屁股,一位臉上長滿麻痘,且面容憔脆的女子在閨房裡拿著手機自拍。”

空空:好可怕……!。”

一天空空和師傅下山化緣,看到了一個婀娜多姿,美豔動人的女子。心裡撲通撲通直跳,臉色發燙,呆呆地望著女人自言自語的說:“好美啊。”

師傅敲了敲空空的腦袋說: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不一定是真面目”。

空空撓了撓小腦袋說:“了可是人家現在眼晴裡看到的那個女人真的很漂亮啊"。

師傅手一揮施法展現出各種景象"你看看百年之後,她是什麼樣子,她百年之前又是什麼樣子,她卸妝的樣子。一個紅粉的骷髏在向前方走來,一隻滿身是毛的大猩猩在扭屁股,一位臉上長滿麻痘,且面容憔脆的女子在閨房裡拿著手機自拍。”

空空:好可怕……!。”

真心真意真言
2019-07-24

這句話很多人都聽過,但是即使對佛教教義有很深理解的人,也不一定能夠準確解釋它的涵義,其中的原因在哪裡呢?就在於人們缺乏對物質和能量之間關係的清晰認知。如果我們能夠細心觀察現實世界的各種現象,也許能夠比較輕鬆地理解這句話。

觀察現實世界的各種事物,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物質,都具有顏色、形狀、尺寸等等物理特徵,這些物理特徵在這句話裡,就統一用一個字來代表了,這個字就是“色"。所以“色”在這裡就是指物質,同時也是指物質具有的能夠被觀察到的物理特徵。

再來說說能量,什麼是能量?能量有什麼特徵?能量能夠被我們感知到,但是大部分能量(可見光除外)都無法用眼睛看見,因而大部分能量都不具備物質所具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等特徵。例如我們的身體能夠感知到爆炸產生的衝擊波,耳朵能夠聽到爆炸的聲音,但是我們卻無法用眼睛看到它。我們為什麼能夠感知到衝擊波呢?就是因為能量推動著物質碰觸了我們的身體,聲波通過傳播到達了我們的耳朵,振動了我們的耳膜,於是我們就感知到了能量,聽見了聲音。由於大部分能量無法被直接看到,也不具備能夠被觀察到的各種物理特徵,在我們的眼裡,它就是“空”。因此“空”在這裡就是指能量,同時也是指能量一般不具備物質所具備的能夠被觀察到的物理特徵。

只是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這裡的“”,只是指能量在我們的眼裡表現為空,而不是說能量本身是空,是虛無,是虛擬,是不存在的。能量是實實在在的存在,它充斥著整個宇宙空間,也是能夠被我們感知到的存在,能量只是在我們的眼裡表現為“空”罷了,這並不能否定它的真實存在。

搞清楚了“色與空”的內涵,接下來解釋“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異色,色不異空”這句話,就比較容易了。這句話的根本意思就是說,能量就是物質,物質就是能量,它們從本質上是同一個東西,只不過在我們的眼裡表現出了不同的特徵罷了,因此才有了“色”與“空”這樣不同的稱謂。我們之所以稱物質為“色”,是因為它具有肉眼能夠觀察到的物理特徵;我們之所以稱能量為“空”,是因為能量一般不具有肉眼能夠觀察到的物理特徵。

那麼說能量和物質本質上是同一個東西,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這實際是在說物質與能量之間的真正關係。只是由於目前的物理學界對此的認知還沒有透徹,所以這句話也顯得比較難於理解。物質與能量之間的真正關係是什麼?能量是整個宇宙世界的本質,物質只是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這就是它們之間的真正關係。什麼是物質?物質是拒絕改變的能量,因為拒絕改變(這裡涉及到了意識,但因為與本文內容關係不大,本文就忽略了),能量才成了物質,才具有了能夠被觀察到的物理特徵。所以說世界的本質就是能量,能量是整個宇宙世界的真相,這就是這句話最深的含義所在。

醉墨客林世伟
2019-04-16


一、關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一些誤解,廣大女同胞表示不服。

在影視作品中,常能看到美女在撩和尚時,和尚往往眼睛一閉雙手合十,然後念一句“阿彌陀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視人家美女是個紅粉骷髏似的。或者一對苦命鴛鴦有一方眼睛一閉死掉了,另一方要死要活的肝腸寸斷,此時劇情安排,一旁的和尚就立馬上場念上這句話。

再在現實生活中,女色、好色、色狼、色鬼等等詞彙的大量運用,大多數人也就認為“色就是空,空就是色”當中的“色”就是指女人。在此,廣大女同胞表示抗議,怎麼我們莫名其妙就成了“空”?實則現在人們對這句話的理解與原意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


一、關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一些誤解,廣大女同胞表示不服。

在影視作品中,常能看到美女在撩和尚時,和尚往往眼睛一閉雙手合十,然後念一句“阿彌陀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視人家美女是個紅粉骷髏似的。或者一對苦命鴛鴦有一方眼睛一閉死掉了,另一方要死要活的肝腸寸斷,此時劇情安排,一旁的和尚就立馬上場念上這句話。

再在現實生活中,女色、好色、色狼、色鬼等等詞彙的大量運用,大多數人也就認為“色就是空,空就是色”當中的“色”就是指女人。在此,廣大女同胞表示抗議,怎麼我們莫名其妙就成了“空”?實則現在人們對這句話的理解與原意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

也有人認為這句話出自《心經》,但並非如此,實際上其它經典中也常到看這句話,比如《維摩詰經》。造成很多人誤認為這句話出自《心經》的原因,是《心經》簡短,只有兩百多字,而且流傳廣泛。

於此,給大家普及一下,佛學三藏十二部的思想總結是五千多字的《金剛經》,五千多字的《金剛經》再進一步濃縮,就是兩百多字的《心經》。因此,以後就別瞎說這句話出自《心經》了,會讓人笑掉大牙的。


一、關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一些誤解,廣大女同胞表示不服。

在影視作品中,常能看到美女在撩和尚時,和尚往往眼睛一閉雙手合十,然後念一句“阿彌陀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視人家美女是個紅粉骷髏似的。或者一對苦命鴛鴦有一方眼睛一閉死掉了,另一方要死要活的肝腸寸斷,此時劇情安排,一旁的和尚就立馬上場念上這句話。

再在現實生活中,女色、好色、色狼、色鬼等等詞彙的大量運用,大多數人也就認為“色就是空,空就是色”當中的“色”就是指女人。在此,廣大女同胞表示抗議,怎麼我們莫名其妙就成了“空”?實則現在人們對這句話的理解與原意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

也有人認為這句話出自《心經》,但並非如此,實際上其它經典中也常到看這句話,比如《維摩詰經》。造成很多人誤認為這句話出自《心經》的原因,是《心經》簡短,只有兩百多字,而且流傳廣泛。

於此,給大家普及一下,佛學三藏十二部的思想總結是五千多字的《金剛經》,五千多字的《金剛經》再進一步濃縮,就是兩百多字的《心經》。因此,以後就別瞎說這句話出自《心經》了,會讓人笑掉大牙的。

二、還廣大女同胞的清白,我以佛學的角度,給大家說說這句話的原意。

這句話裡面的“色”,不是指女色,不是指女色,不是指女色,重要的事說三遍。在這裡,我就以《心經》來作分析。上面說過,兩百多字的《心經》是五千多字的《金剛經》的濃縮,所以它裡面的內容是釆用簡略的寫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接著是寫“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所以,如果擴展開來,就是“受即是空,空就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以此類推。色、受、想、行、識即是佛學的五蘊。


一、關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一些誤解,廣大女同胞表示不服。

在影視作品中,常能看到美女在撩和尚時,和尚往往眼睛一閉雙手合十,然後念一句“阿彌陀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視人家美女是個紅粉骷髏似的。或者一對苦命鴛鴦有一方眼睛一閉死掉了,另一方要死要活的肝腸寸斷,此時劇情安排,一旁的和尚就立馬上場念上這句話。

再在現實生活中,女色、好色、色狼、色鬼等等詞彙的大量運用,大多數人也就認為“色就是空,空就是色”當中的“色”就是指女人。在此,廣大女同胞表示抗議,怎麼我們莫名其妙就成了“空”?實則現在人們對這句話的理解與原意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

也有人認為這句話出自《心經》,但並非如此,實際上其它經典中也常到看這句話,比如《維摩詰經》。造成很多人誤認為這句話出自《心經》的原因,是《心經》簡短,只有兩百多字,而且流傳廣泛。

於此,給大家普及一下,佛學三藏十二部的思想總結是五千多字的《金剛經》,五千多字的《金剛經》再進一步濃縮,就是兩百多字的《心經》。因此,以後就別瞎說這句話出自《心經》了,會讓人笑掉大牙的。

二、還廣大女同胞的清白,我以佛學的角度,給大家說說這句話的原意。

這句話裡面的“色”,不是指女色,不是指女色,不是指女色,重要的事說三遍。在這裡,我就以《心經》來作分析。上面說過,兩百多字的《心經》是五千多字的《金剛經》的濃縮,所以它裡面的內容是釆用簡略的寫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接著是寫“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所以,如果擴展開來,就是“受即是空,空就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以此類推。色、受、想、行、識即是佛學的五蘊。

佛學上的這五蘊,色是指沒有意識的客觀萬物,受、想、行、識是指有意識的主觀感受、認知。若是再具體一點,色就是對應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的眼根,也可以這樣理解:你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雞鴨羊狗,張三李四等等,都可以統稱為色。

因此,色並不是指女人、女色,佛學中的色,它的範圍是非常廣闊的。


一、關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一些誤解,廣大女同胞表示不服。

在影視作品中,常能看到美女在撩和尚時,和尚往往眼睛一閉雙手合十,然後念一句“阿彌陀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視人家美女是個紅粉骷髏似的。或者一對苦命鴛鴦有一方眼睛一閉死掉了,另一方要死要活的肝腸寸斷,此時劇情安排,一旁的和尚就立馬上場念上這句話。

再在現實生活中,女色、好色、色狼、色鬼等等詞彙的大量運用,大多數人也就認為“色就是空,空就是色”當中的“色”就是指女人。在此,廣大女同胞表示抗議,怎麼我們莫名其妙就成了“空”?實則現在人們對這句話的理解與原意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

也有人認為這句話出自《心經》,但並非如此,實際上其它經典中也常到看這句話,比如《維摩詰經》。造成很多人誤認為這句話出自《心經》的原因,是《心經》簡短,只有兩百多字,而且流傳廣泛。

於此,給大家普及一下,佛學三藏十二部的思想總結是五千多字的《金剛經》,五千多字的《金剛經》再進一步濃縮,就是兩百多字的《心經》。因此,以後就別瞎說這句話出自《心經》了,會讓人笑掉大牙的。

二、還廣大女同胞的清白,我以佛學的角度,給大家說說這句話的原意。

這句話裡面的“色”,不是指女色,不是指女色,不是指女色,重要的事說三遍。在這裡,我就以《心經》來作分析。上面說過,兩百多字的《心經》是五千多字的《金剛經》的濃縮,所以它裡面的內容是釆用簡略的寫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接著是寫“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所以,如果擴展開來,就是“受即是空,空就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以此類推。色、受、想、行、識即是佛學的五蘊。

佛學上的這五蘊,色是指沒有意識的客觀萬物,受、想、行、識是指有意識的主觀感受、認知。若是再具體一點,色就是對應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的眼根,也可以這樣理解:你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雞鴨羊狗,張三李四等等,都可以統稱為色。

因此,色並不是指女人、女色,佛學中的色,它的範圍是非常廣闊的。

三、解釋了“色”之後,繼續說說什麼又是“空”,為什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句話裡面的“空”,不是說什麼都沒有,如果這樣理解,就會走火入魔地進入到“斷滅空”。它所說的空,恰恰是有,佛學上叫做“真空妙有”。

大家常到看到這樣一句話“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於佛學角度,就是說人人具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因此,我以“體、相、用”來詳細說說。


一、關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一些誤解,廣大女同胞表示不服。

在影視作品中,常能看到美女在撩和尚時,和尚往往眼睛一閉雙手合十,然後念一句“阿彌陀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視人家美女是個紅粉骷髏似的。或者一對苦命鴛鴦有一方眼睛一閉死掉了,另一方要死要活的肝腸寸斷,此時劇情安排,一旁的和尚就立馬上場念上這句話。

再在現實生活中,女色、好色、色狼、色鬼等等詞彙的大量運用,大多數人也就認為“色就是空,空就是色”當中的“色”就是指女人。在此,廣大女同胞表示抗議,怎麼我們莫名其妙就成了“空”?實則現在人們對這句話的理解與原意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

也有人認為這句話出自《心經》,但並非如此,實際上其它經典中也常到看這句話,比如《維摩詰經》。造成很多人誤認為這句話出自《心經》的原因,是《心經》簡短,只有兩百多字,而且流傳廣泛。

於此,給大家普及一下,佛學三藏十二部的思想總結是五千多字的《金剛經》,五千多字的《金剛經》再進一步濃縮,就是兩百多字的《心經》。因此,以後就別瞎說這句話出自《心經》了,會讓人笑掉大牙的。

二、還廣大女同胞的清白,我以佛學的角度,給大家說說這句話的原意。

這句話裡面的“色”,不是指女色,不是指女色,不是指女色,重要的事說三遍。在這裡,我就以《心經》來作分析。上面說過,兩百多字的《心經》是五千多字的《金剛經》的濃縮,所以它裡面的內容是釆用簡略的寫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接著是寫“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所以,如果擴展開來,就是“受即是空,空就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以此類推。色、受、想、行、識即是佛學的五蘊。

佛學上的這五蘊,色是指沒有意識的客觀萬物,受、想、行、識是指有意識的主觀感受、認知。若是再具體一點,色就是對應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的眼根,也可以這樣理解:你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雞鴨羊狗,張三李四等等,都可以統稱為色。

因此,色並不是指女人、女色,佛學中的色,它的範圍是非常廣闊的。

三、解釋了“色”之後,繼續說說什麼又是“空”,為什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句話裡面的“空”,不是說什麼都沒有,如果這樣理解,就會走火入魔地進入到“斷滅空”。它所說的空,恰恰是有,佛學上叫做“真空妙有”。

大家常到看到這樣一句話“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於佛學角度,就是說人人具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因此,我以“體、相、用”來詳細說說。

站在本體界,人人都有佛性,只是因為一念無明的業力作用,導致六道輪迴不得解脫,於是有了輪迴的“相”,這些“相”包括色、受、想、行、識,包括六道的種種現象。色的本質是人人具有的佛性,一切都是佛性的顯現。

色是佛性的顯現,它是一種現象,這現象隨時隨地變化,所以是假相,是空,所以《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即是虛妄。但又轉換過來,恰恰這種相、空是實相,它是不一不二的。作個比喻,本體就是鏡子,人到鏡子前就顯現人,牛到鏡子前就顯現牛,可是這種顯現是空的,不是永恆的。


一、關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一些誤解,廣大女同胞表示不服。

在影視作品中,常能看到美女在撩和尚時,和尚往往眼睛一閉雙手合十,然後念一句“阿彌陀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視人家美女是個紅粉骷髏似的。或者一對苦命鴛鴦有一方眼睛一閉死掉了,另一方要死要活的肝腸寸斷,此時劇情安排,一旁的和尚就立馬上場念上這句話。

再在現實生活中,女色、好色、色狼、色鬼等等詞彙的大量運用,大多數人也就認為“色就是空,空就是色”當中的“色”就是指女人。在此,廣大女同胞表示抗議,怎麼我們莫名其妙就成了“空”?實則現在人們對這句話的理解與原意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

也有人認為這句話出自《心經》,但並非如此,實際上其它經典中也常到看這句話,比如《維摩詰經》。造成很多人誤認為這句話出自《心經》的原因,是《心經》簡短,只有兩百多字,而且流傳廣泛。

於此,給大家普及一下,佛學三藏十二部的思想總結是五千多字的《金剛經》,五千多字的《金剛經》再進一步濃縮,就是兩百多字的《心經》。因此,以後就別瞎說這句話出自《心經》了,會讓人笑掉大牙的。

二、還廣大女同胞的清白,我以佛學的角度,給大家說說這句話的原意。

這句話裡面的“色”,不是指女色,不是指女色,不是指女色,重要的事說三遍。在這裡,我就以《心經》來作分析。上面說過,兩百多字的《心經》是五千多字的《金剛經》的濃縮,所以它裡面的內容是釆用簡略的寫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接著是寫“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所以,如果擴展開來,就是“受即是空,空就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以此類推。色、受、想、行、識即是佛學的五蘊。

佛學上的這五蘊,色是指沒有意識的客觀萬物,受、想、行、識是指有意識的主觀感受、認知。若是再具體一點,色就是對應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的眼根,也可以這樣理解:你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雞鴨羊狗,張三李四等等,都可以統稱為色。

因此,色並不是指女人、女色,佛學中的色,它的範圍是非常廣闊的。

三、解釋了“色”之後,繼續說說什麼又是“空”,為什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句話裡面的“空”,不是說什麼都沒有,如果這樣理解,就會走火入魔地進入到“斷滅空”。它所說的空,恰恰是有,佛學上叫做“真空妙有”。

大家常到看到這樣一句話“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於佛學角度,就是說人人具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因此,我以“體、相、用”來詳細說說。

站在本體界,人人都有佛性,只是因為一念無明的業力作用,導致六道輪迴不得解脫,於是有了輪迴的“相”,這些“相”包括色、受、想、行、識,包括六道的種種現象。色的本質是人人具有的佛性,一切都是佛性的顯現。

色是佛性的顯現,它是一種現象,這現象隨時隨地變化,所以是假相,是空,所以《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即是虛妄。但又轉換過來,恰恰這種相、空是實相,它是不一不二的。作個比喻,本體就是鏡子,人到鏡子前就顯現人,牛到鏡子前就顯現牛,可是這種顯現是空的,不是永恆的。

因此,《莊子》中亦有說,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至於“用”,它就是六度萬行,明白了體、相之後,道須流通,所以要有用。

總而言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相當於水即是冰,冰即是水,水與冰的本質都是H₂O,如此理解,就更容易了。


一、關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一些誤解,廣大女同胞表示不服。

在影視作品中,常能看到美女在撩和尚時,和尚往往眼睛一閉雙手合十,然後念一句“阿彌陀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視人家美女是個紅粉骷髏似的。或者一對苦命鴛鴦有一方眼睛一閉死掉了,另一方要死要活的肝腸寸斷,此時劇情安排,一旁的和尚就立馬上場念上這句話。

再在現實生活中,女色、好色、色狼、色鬼等等詞彙的大量運用,大多數人也就認為“色就是空,空就是色”當中的“色”就是指女人。在此,廣大女同胞表示抗議,怎麼我們莫名其妙就成了“空”?實則現在人們對這句話的理解與原意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

也有人認為這句話出自《心經》,但並非如此,實際上其它經典中也常到看這句話,比如《維摩詰經》。造成很多人誤認為這句話出自《心經》的原因,是《心經》簡短,只有兩百多字,而且流傳廣泛。

於此,給大家普及一下,佛學三藏十二部的思想總結是五千多字的《金剛經》,五千多字的《金剛經》再進一步濃縮,就是兩百多字的《心經》。因此,以後就別瞎說這句話出自《心經》了,會讓人笑掉大牙的。

二、還廣大女同胞的清白,我以佛學的角度,給大家說說這句話的原意。

這句話裡面的“色”,不是指女色,不是指女色,不是指女色,重要的事說三遍。在這裡,我就以《心經》來作分析。上面說過,兩百多字的《心經》是五千多字的《金剛經》的濃縮,所以它裡面的內容是釆用簡略的寫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接著是寫“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所以,如果擴展開來,就是“受即是空,空就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以此類推。色、受、想、行、識即是佛學的五蘊。

佛學上的這五蘊,色是指沒有意識的客觀萬物,受、想、行、識是指有意識的主觀感受、認知。若是再具體一點,色就是對應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的眼根,也可以這樣理解:你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雞鴨羊狗,張三李四等等,都可以統稱為色。

因此,色並不是指女人、女色,佛學中的色,它的範圍是非常廣闊的。

三、解釋了“色”之後,繼續說說什麼又是“空”,為什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句話裡面的“空”,不是說什麼都沒有,如果這樣理解,就會走火入魔地進入到“斷滅空”。它所說的空,恰恰是有,佛學上叫做“真空妙有”。

大家常到看到這樣一句話“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於佛學角度,就是說人人具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因此,我以“體、相、用”來詳細說說。

站在本體界,人人都有佛性,只是因為一念無明的業力作用,導致六道輪迴不得解脫,於是有了輪迴的“相”,這些“相”包括色、受、想、行、識,包括六道的種種現象。色的本質是人人具有的佛性,一切都是佛性的顯現。

色是佛性的顯現,它是一種現象,這現象隨時隨地變化,所以是假相,是空,所以《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即是虛妄。但又轉換過來,恰恰這種相、空是實相,它是不一不二的。作個比喻,本體就是鏡子,人到鏡子前就顯現人,牛到鏡子前就顯現牛,可是這種顯現是空的,不是永恆的。

因此,《莊子》中亦有說,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至於“用”,它就是六度萬行,明白了體、相之後,道須流通,所以要有用。

總而言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相當於水即是冰,冰即是水,水與冰的本質都是H₂O,如此理解,就更容易了。

命理师陈一宏
2019-10-10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深深的懷疑,解釋對的人,不多。你所看到的很多解釋,都不一定正確。(當然,說這個也是我的心得體會,不一定很正確,就是說出來大家參考。)

大家都說講的是色就是空的,會成住壞空,會壞,會不長久,所以是空,有人還更形象的說如身體髮膚,看著沒變,可是都是細胞組成的,細胞非常多,分分鐘在成住壞空更新換代,貌似很有道理。或者另一個解釋就是心能轉物,若是心不住著這些物質世界,世界也可以當是無,這就是空了。

問題是,這就是答案嗎?我不信這些就是答案,因為我相信,另有答案。

色,是物質世界,這個解釋是對的。但空,就值得推敲一翻了。

空,是不是指我們的本性,指佛性呢?因為“心經”也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所以,空,還會是沒有嗎?還是滅嗎?當然了,在其他佛經中,有可能是。但在《心經》這裡,這句話,絕對不是,知者自明啦。【個人心得體會,若有錯誤之處,還請交流指正,不勝感激】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深深的懷疑,解釋對的人,不多。你所看到的很多解釋,都不一定正確。(當然,說這個也是我的心得體會,不一定很正確,就是說出來大家參考。)

大家都說講的是色就是空的,會成住壞空,會壞,會不長久,所以是空,有人還更形象的說如身體髮膚,看著沒變,可是都是細胞組成的,細胞非常多,分分鐘在成住壞空更新換代,貌似很有道理。或者另一個解釋就是心能轉物,若是心不住著這些物質世界,世界也可以當是無,這就是空了。

問題是,這就是答案嗎?我不信這些就是答案,因為我相信,另有答案。

色,是物質世界,這個解釋是對的。但空,就值得推敲一翻了。

空,是不是指我們的本性,指佛性呢?因為“心經”也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所以,空,還會是沒有嗎?還是滅嗎?當然了,在其他佛經中,有可能是。但在《心經》這裡,這句話,絕對不是,知者自明啦。【個人心得體會,若有錯誤之處,還請交流指正,不勝感激】

建章君
2019-04-10

“色、受、想、行、識”被稱為五蘊,佛教哲學認為,我們的身心就是由這五大類構成的。色指的物質性的肉身,受、想、行、識則是四大精神活動。“受”是感受,“想”是記憶思維,“行”是驅使我們行為造作的種種心理特點、性格特徵等,“識”是我們的感知、認識系統。

這些都被認為是“有為法”。《心經》指出“五蘊皆空”。

按照《金剛經》的解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也就是說,我們的“五蘊身心”,在這個世間中的存在,與夢、幻、泡、影、露水、閃電等相似。

“色、受、想、行、識”被稱為五蘊,佛教哲學認為,我們的身心就是由這五大類構成的。色指的物質性的肉身,受、想、行、識則是四大精神活動。“受”是感受,“想”是記憶思維,“行”是驅使我們行為造作的種種心理特點、性格特徵等,“識”是我們的感知、認識系統。

這些都被認為是“有為法”。《心經》指出“五蘊皆空”。

按照《金剛經》的解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也就是說,我們的“五蘊身心”,在這個世間中的存在,與夢、幻、泡、影、露水、閃電等相似。

這就像我們在看電影時,電影幕布中活動的人物與景物,我們切不可以為是真人、真景,以為實有真人、真景可得。

“色、受、想、行、識”被稱為五蘊,佛教哲學認為,我們的身心就是由這五大類構成的。色指的物質性的肉身,受、想、行、識則是四大精神活動。“受”是感受,“想”是記憶思維,“行”是驅使我們行為造作的種種心理特點、性格特徵等,“識”是我們的感知、認識系統。

這些都被認為是“有為法”。《心經》指出“五蘊皆空”。

按照《金剛經》的解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也就是說,我們的“五蘊身心”,在這個世間中的存在,與夢、幻、泡、影、露水、閃電等相似。

這就像我們在看電影時,電影幕布中活動的人物與景物,我們切不可以為是真人、真景,以為實有真人、真景可得。

就像大海中的波浪,也無法離開整個大海可得。

所以,我們的五蘊身心,與整個虛空,其實是完全融為一體的。這種關係,就像“波浪是水,水起波浪”。我們不能說,波浪不是水。同樣道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果我們將整個虛空比喻為整個“大海”的話,完全可以認為我們的身心與大千世界一切事物,就像這“大海”起了波浪一樣的道理。

紫玄修行
2019-11-02

這句話出自心經,心經雖短但是實際有非常的深奧的內涵,是觀自在菩薩也就是觀音菩薩講的大智慧,並不適合初學者,必須對佛家的經典有系統的瞭解才能解讀一些,比如有的人連五蘊皆空的五蘊都不知道。

我還是想說,佛經講悟,並非你咬文嚼字可以理解的,必須有一定的境界,也就是到了菩薩的境界才能體悟其中的奧妙,這句話表面的意思是理解事物有無的,色是五蘊之一,簡單的說代表看到事物,那麼色即是空,就是說事物是空的,空是什麼?佛家講的空不是沒有,是佛菩薩悟到的事物本質,看不到的存在,我這樣說不知道一般人能否理解,我的理解是一種在未轉化為具體事物的一種存在狀態,第二句話空即是色,不是廢話,是說這樣本質狀態會轉化為具體事物,後面的話接著說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就是說為什麼要說前面的話,也就是菩薩的境界需要領悟這樣的境界,知道事物的生滅轉化,這個只是我個人的理解,絕對沒有那麼簡單,其實說實話古今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沒幾個,理解也沒有用,因為境界達不到,這種境界也是我們學佛的人都應去追求


這句話出自心經,心經雖短但是實際有非常的深奧的內涵,是觀自在菩薩也就是觀音菩薩講的大智慧,並不適合初學者,必須對佛家的經典有系統的瞭解才能解讀一些,比如有的人連五蘊皆空的五蘊都不知道。

我還是想說,佛經講悟,並非你咬文嚼字可以理解的,必須有一定的境界,也就是到了菩薩的境界才能體悟其中的奧妙,這句話表面的意思是理解事物有無的,色是五蘊之一,簡單的說代表看到事物,那麼色即是空,就是說事物是空的,空是什麼?佛家講的空不是沒有,是佛菩薩悟到的事物本質,看不到的存在,我這樣說不知道一般人能否理解,我的理解是一種在未轉化為具體事物的一種存在狀態,第二句話空即是色,不是廢話,是說這樣本質狀態會轉化為具體事物,後面的話接著說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就是說為什麼要說前面的話,也就是菩薩的境界需要領悟這樣的境界,知道事物的生滅轉化,這個只是我個人的理解,絕對沒有那麼簡單,其實說實話古今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沒幾個,理解也沒有用,因為境界達不到,這種境界也是我們學佛的人都應去追求


康142341986
2019-03-21

看了多人回答,說的都太膚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本意是:“空就在色受想行識中,不要滅掉“色”或離開“色”去尋空,那樣的“空”是“斷滅空”,佛說“一切法空”,所以“色是當體即空”五蘊本身即是“空”,不是滅掉色等五蘊才“空”。

“心經”過於簡略,義理闡述不周全,給人以“空空如也”的感覺,其實佛說的空是不離五蘊的。《心經》出自《大品般若經》的《捧缽》《習應》等品,《奉缽品》中,說“色即是空”外,還有“離色亦無空,離受想行識亦無空”之語,這樣義理才周全,人們才不至於誤解而墜入“斷滅空”下邊附上《大品般若經,奉缽品》經文:


看了多人回答,說的都太膚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本意是:“空就在色受想行識中,不要滅掉“色”或離開“色”去尋空,那樣的“空”是“斷滅空”,佛說“一切法空”,所以“色是當體即空”五蘊本身即是“空”,不是滅掉色等五蘊才“空”。

“心經”過於簡略,義理闡述不周全,給人以“空空如也”的感覺,其實佛說的空是不離五蘊的。《心經》出自《大品般若經》的《捧缽》《習應》等品,《奉缽品》中,說“色即是空”外,還有“離色亦無空,離受想行識亦無空”之語,這樣義理才周全,人們才不至於誤解而墜入“斷滅空”下邊附上《大品般若經,奉缽品》經文:



看了多人回答,說的都太膚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本意是:“空就在色受想行識中,不要滅掉“色”或離開“色”去尋空,那樣的“空”是“斷滅空”,佛說“一切法空”,所以“色是當體即空”五蘊本身即是“空”,不是滅掉色等五蘊才“空”。

“心經”過於簡略,義理闡述不周全,給人以“空空如也”的感覺,其實佛說的空是不離五蘊的。《心經》出自《大品般若經》的《捧缽》《習應》等品,《奉缽品》中,說“色即是空”外,還有“離色亦無空,離受想行識亦無空”之語,這樣義理才周全,人們才不至於誤解而墜入“斷滅空”下邊附上《大品般若經,奉缽品》經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