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母親思念犧牲兒子 每天為其做飯堅持30年
8旬母親思念犧牲兒子 每天為其做飯堅持30年
8旬母親思念犧牲兒子 每天為其做飯堅持30年
8旬母親思念犧牲兒子 每天為其做飯堅持30年
8旬母親思念犧牲兒子 每天為其做飯堅持30年
8旬母親思念犧牲兒子 每天為其做飯堅持30年
8旬母親思念犧牲兒子 每天為其做飯堅持30年
8旬母親思念犧牲兒子 每天為其做飯堅持30年
8旬母親思念犧牲兒子 每天為其做飯堅持30年
8旬母親思念犧牲兒子 每天為其做飯堅持30年
快拍阜陽
1/9 因思念在戰場上犧牲的兒子,年過8旬的母親按照當地習俗,每天在做飯時都要多做上一份,然後再混上水後將多出的一份飯菜潑灑到屋外……在當地,這叫“潑水飯”。意思是這樣逝者就可以和家人一起吃飯,以此來寄託對親人的哀思之情。為了讓犧牲的兒子每天能和家人一起吃飯,老人堅持每天為其送“潑水飯”,這一做就是30年。
2/9 這位老人叫夏翠仙,今年87歲,是雲南昆明人。據瞭解,老人年輕喪偶,獨自拉扯大6個子女。在30年前的一場自衛反擊戰中,兒子張朝榮壯烈犧牲。
3/9 圖為張朝榮烈士的烈士證明。(文\/圖 黨建為)
4/9 兒子犧牲後,老人就一直居住在兒子生前居住的老屋裡不肯搬走。因為在這間屋裡,存放著有關兒子的物件:一張發白的烈士證書和一塊上面寫著四個紅色大字“烈屬光榮”的牌匾。
5/9 據老人介紹,在兒子張朝榮剛犧牲那幾年,自己每天夜裡都能夢見兒子。“我問他,你在那邊怎那樣?”老人說,任憑自己怎麼問,兒子好象是沒有聽見一樣,一句話也不說,只是哭,一個勁的哭。圖為老人住了幾十年的老屋。在這間老屋的最顯眼的地方,擺放著張朝榮烈士的烈士證書複印件和“烈屬光榮”牌匾。
6/9 老人把做夢見到兒子的事和村民說後,大夥認為這是張朝榮在那面生活得不好。老人擔心兒子受苦,就去了麻栗坡陵園,給兒子做了超度。老人說,自那次超度完後,就沒有再夢見兒子。“他一定是投胎了,找到好人家了,我也不牽掛他了。”
7/9 老人嘴上說不牽掛,但是內心裡一直無法忘記兒子張朝榮。據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兒子介紹,直到現在,每天母親都要給三哥(張朝榮)送“潑水飯”。 “潑水飯”是當地對逝者寄託哀思的一種習俗,就把自己吃的食物用水混合後潑灑到屋外。他們相信逝者能和他們一起吃,不會受苦捱餓。
8/9 針對老人家特殊的情況,當地民政今年出資6萬元餘給她重建了房子,並配備了嶄新的傢俱。新家裡,夏翠仙最感興趣的要數臥室裡的電視機,她耳朵聽不見,眼睛也看不清,電視成天到晚24小時開著,沒有一點聲音。夏翠仙坐在靜默的電視機前前,和電視機裡晃動的人影對話,常常一說就說到大半夜。
9/9 住進新家後,87歲的夏翠仙老人很高興。“現在好了,國家對我好得很,房子都給我蓋了,當地政府還給我配了新傢俱。我很滿意。”老人說,新買的雙缸洗衣機她不會用,衣服都由兒媳來洗。“要是我兒子朝榮還活著,他也早該結婚成家了。”
2017-10-15

相關推薦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