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10 個回答
蓝风破晓
2018-07-07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孫元良,被稱為“飛將軍”,這不是一句“好聽的話”,主要是說:腳底抹油,逃跑得快,就像飛毛腿一樣。

估計“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是孫元良最重要的座右銘。

在南京保衛戰中,孫元良的第88師表現很英勇,卻又很混亂,這些都源於他們的統帥孫元良。

奉命守城,浴血奮戰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後,蔣介石提出“戰略轉移”,計劃遷都重慶。對於這個計劃,大多數將領是支持的,畢竟死守可能會導致所有精銳覆滅,這對“黨國”是大大不利的。

可是,陸軍一級上將唐生智提出:“南京是國父所葬之地,是首都,這樣直接放棄,實在說不過去。本人主張死守到底,和敵人拼一拼。”

蔣介石很高興有這樣的將領,然後直接任命唐生智為南京城防司令,並留下十來萬人馬供其調遣。

孫元良部也被留了下來,當時孫是72軍軍長,兼任88師師長。估計,孫元良的內心是不爽的,那麼多人都撤了,為什麼自己這麼倒黴悲催,被留下來堵“日本人的槍眼”?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日軍的炮火是猛烈的,從12月1日開始,南京外圍不斷被攻克。

12月10日,日軍見國軍不願投降,遂向雨花臺、通濟門、光華門、紫金山第3峰等陣地發起全面進攻。

此時,在雨花臺固守的88師,拼命死戰,不願放棄。但日軍2個師團主力,和步、炮、坦克及航空兵協同攻擊,將第88師右翼第一線陣地全部摧毀。無奈,88師殘部退守第二線陣地。

12月11日,日軍第10軍的第114師團、第6師團主力,繼續猛烈攻擊雨花臺。第88師的第二線陣地又被摧毀,88師守軍被迫據守核心陣地。

當日,少數所謂的“日軍小股精英”,突入城中核心陣地,被我88軍全部殲滅。

此時的88師,雖然困難重重,但個個浴血奮戰,生死置之度外,沒有一個放棄。

眼看,88師就要和南京城共同“淪陷”。

死戰還是撤退?這是個問題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11日當夜,唐生智看狀況慘烈,又結合蔣介石提出的“守不住時可撤退”的建議,決定“全面撤退”,並安排參謀人員開始制定撤退計劃。

12月12日,日軍繼續猛烈攻擊,88師防守的雨花臺陣地,終於被日軍攻佔。

88師264旅殘部想退入城中,但“中華門”已關死,在敵人火力下,只好沿著護城河橫向移動,想從北門繞進去,但談何容易?除了一個個倒下的屍體,只剩下活著人眼中的“恐懼”。

日軍佔領雨花臺後,繼續大力“轟中華門”,88師262旅的將士們,堅守“城垣陣地”

孫元良看了看整體戰況,做出了判斷,南京城會馬上淪陷。於是帶著自己的直屬隊和262旅一部分將士,開始向下關退卻,計劃渡江北撤。

但,撤退時,碰到了一個人,這個人阻止了孫元良的撤退行為,這個人就是宋希濂。孫元良很無奈,就此放棄了撤退計劃。返回後,看到了被攻破的中華門,知道大勢已去,於是單獨脫離了隊伍,幾經波折後,藏匿到了城中“難民營”,在德國人拉貝的幫助下,孫元良活了下來。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但88師的剩餘兄弟們,一看老大不在了,早已亂作一團,繼續死戰?還是撤退?這是個問題。

但,隨之而來的是:12日下午,唐生智開會,會議的內容就是各軍準備棄城突圍,並下發了書面突圍指令。後來又口頭通知各部,如果有輪渡,可以直接做輪渡撤退。

人心都是肉長的,“死”誰都不想。長官找不到了,最大的長官又下令了撤退,再去死戰,實在說不過去。

88師殘酷的結局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12月12日下午,大軍開始逐漸撤退,可哪有那麼容易?領導們,早已知曉上面的撤退意圖,把一些收尾工作交代下去,就提前撤了。至於去突圍的隊伍少之又少(唐生智的命令有缺陷),都是想坐船和輪渡撤退,這樣犧牲最少。

等到下屬官員們從下關撤離時,慌亂極了,人多船少,註定有很多人是走不了的。

88師沒有陣亡的兄弟們,大部分沒有撤離成功,而是做了俘虜,最後死在了南京大屠殺。早知如此結局,也許拼死更好,誰知道沒有人性的日本軍會開展大屠殺呢?誰知道日軍會殺了所有的俘虜呢?

在南京保衛戰中,88師損失慘重,三個旅長中,兩個陣亡;六個團長,陣亡三個(韓憲元、李傑、華品章),營長陣亡十一個,連排長傷亡更大。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第88師戰前約6000餘人,等戰後清點時,只剩了500人。

88師最高長官孫元良活了下來,靠自己的“智慧”和局勢的“判斷”活了下來。

說實話,也不容易,委員長撤了,李宗仁撤了,大部分人撤了,叫囂著要“死守南京”的唐生智也準備帶人撤了,自己帶著人馬在這裡送死,實在是“有些愚蠢”。從人性出發,“明哲保身”不是大錯。

但,這一戰役,給孫元良的終身都卡上了“丟下隊伍,提前逃跑”的恥辱烙印。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也許孫元良寧願死在守城上,如果是這樣,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臺灣巨星秦漢了。(孫元良是秦漢的父親)

國軍當初死守南京的勇氣值得提倡,但進攻的安排,撤退的協調,實在是不盡人意。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88師的英雄們在南京保衛戰中,早期拼搏過,死守過,但實力的差距,最終沒有完成死守城門的任務。至於後期出現的“缺乏主帥指揮”的混亂,不怪他們,真不怪他們。

那些守城死去的先烈,那些被日軍屠殺的戰士,安息吧!好在,死在了國父埋葬的那一片土地上。如果真有“泉下”一說,國父孫中山會在地下為他們戴上勳章。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向88師所有的將士們致敬,包括孫元良,畢竟能留下守城,而且前期能那麼頑強,真心不容易。

也向所有在南京保衛戰中獻出生命,流過血、受過傷的將士們致敬!活下來不容易,死去的很偉大。

萨沙
2018-02-28

孫元良的88師幾乎在南京保衛戰中全軍覆沒。該師下轄的3個旅中,在中華門外的2個旅基本拼光了,只剩下2000多傷員,2個旅長朱赤、高致嵩殉國。

孫元良讓輜重營在長江邊準備了200多艘小漁船,幫助部隊撤退。

但這2000人撤退期間出現問題,被其他部隊攔住。無奈之下,孫親自前往交涉,最終才得以放行。

這被人曲解為孫要逃走,正是笑話。

令人震驚的是,這2000多先行撤退的傷員,竟然是88師唯一成建制撤退的部隊。

在12日17點下達撤退命令後,孫元良仍然奉命在中華門繼續防守。

在日軍的攻擊下,孫元良又死撐了2個小時。於是,該師剩下的部隊又傷亡極大,日軍認為中華門內的88師官兵遺體就有1000具。

該師剩餘部隊約一二千人,從中華門向南到中山碼頭撤退時,日軍已經封鎖了長江。

最終,這些部隊幾乎都沒有撤退成功,連孫元良自己都被裹在城中,差點死於大屠殺。

至於有些傢伙黑孫元良,說什麼孫元良放棄部隊逃走。

那麼請問,國軍在南京有差不多10萬軍隊。其他那麼多軍長都撤退成功了,只留下孫元良一個人沒走成,差點把命都送了。

都逃走了,為什麼就他一個沒走掉?這符合基本邏輯嗎?

88師最終成功突圍出去的僅僅二三千人,師長也險些送命!

之所以黑孫元良,是因為他說明一句名言:說國軍消極抗日,真是天理難容!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史之策
2018-04-01

全師幾乎全部陣亡,孫元良僥倖逃脫


其實在南京保衛戰之後,有大批的人開始黑孫元良,主要聚焦點在於國民黨消極抗日,孫元良率殘部消極出逃。然而孫元良部逃出去了嗎?沒有,幾乎全軍覆沒。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的第88師的情況。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1937年12月11日在接到蔣介石的撤退命令後,然而最後除了陳廣東的兩個軍和宋希濂撤了下來,其餘幾乎全軍陣亡。而關於孫元良逃跑,是來自宋希濂所說:

88師負責的雨花臺淪陷後,又全部轉去中華門,之後孫元良率領2000殘部向下關退去,企圖過江逃跑。最後在宋的堵截下,孫又不得不率部回中華門,最後因為敵人火力太猛,撤離中華門。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被阻的88師是因為雨花臺淪陷後,又無法從中華門進城,所以部隊是繞城而走。而當時孫元良還在中華門的城樓上,在這之後才與部隊匯合。並不是孫元良率部從下關撤退,而是該部隊無法入城,又無法按計劃從雨花臺突圍才走下關,這就涉及到了突圍路線。

南京軍的突圍計劃是在12日按照鐵心橋――古裡村――路廊橋的路線,中間必經之地是雨花臺。 當時雨花臺已經淪陷,衝上去是白白送死。而下關位置是留給長官部隊的位置,孫是正面雨花臺突圍無望才走的下關。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總而言之,88師沒有臨陣脫逃,全軍所有官員灑盡最後一滴血。該師的兩個旅長,幾乎一半的團長全部戰死。除了廖齡奇率領殘部2000人從下關坐船突圍外,其他所有人全部死於雨花臺與中華門。8000多人被日寇所殺,孫元良未能跟部隊撤離,後隱藏民間。

李三万的三万里
2018-08-01

孫元良(1904一2007)四川華陽(今成都市)人。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畢業。歷任排、連、營長。1926年任北伐軍第一路軍第一團團長。1927年留學日本,東京陸軍士官學校特別炮兵科肄業。1929年返國後任國民革命軍教導一師野炮營長、陸軍第二師第七團團長。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1931年任國民政府警衛軍第一師第一旅旅長,後改為第八十七師二五九旅旅長。1932年派赴上海抗日。參加了淞滬戰役,在廟行鎮擊退日軍。此役被當時國際間評為“國軍第一次擊敗日軍的戰役”,由此獲得寶鼎勳章,擢升為第88師師長。駐軍京滬線,並先後兼任蘇常守備司令及首都警備副司令。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同年冬,相繼被派往福建、江西等省與中國工農紅軍作戰。 抗日戰爭期間,歷任第七十二軍軍長,第十九、二十八集團軍副總司令兼二十九軍軍長等職。1946年6月任重慶警備副司令。後擔任過第十六兵團司令官、第十五編練司令部司令兼第四十軍軍長、徐州“剿總”前線指揮部副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去臺灣。2007年以103歲高齡在臺北去世,他是最後一位離世的黃埔軍校一期生。根據其遺願,骨灰暫放林口,等待適當時機再安葬南京。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孫元良,南京保衛戰有個事件長期以來眾說紛紜,被人們津津樂道,議論的主角就是時任第72軍軍長兼第88師師長的孫元良。有資料在介紹他的生平時有這麼一段話: “1937年12月,參加南京保衛戰,駐守城南雨花臺一 帶,曾經私自下令撤出南京城,被其後隊宋希濂舉機槍督戰逼迫下才不得不重回戰場。南京失守前,因畏敵如虎放棄對本部隊指揮直接導致部隊崩潰,致使大批士兵被俘被殺,自己一人化裝躲進妓院得以存活。此戰後廖耀湘等上 呈報告要求追查責任,因此被撤職查辦,投監拘押42天。”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由於在淞滬會戰初期中孫元良謀劃得當,指揮有方,被蔣介石加官晉爵,升任為第72軍中將軍長,仍兼第88師師長,後又被授予國民政府“雲麾勳章”。 1 1月9日,日軍突破蘇州河,國軍餘部皆潰不成軍。孫元良也與大部隊失散,身邊只有幾個衛士。直到蘇州後,才將陸陸續續零散而來的部隊重新集結起來。12月10日,南京保衛戰打響,第88師未經休整即迅速投入戰鬥,負責守衛南京的制高點雨花臺和南京城南。官兵們雖經浴血奮戰,拼死搏殺,終因兵力、武器、給養方面的全面劣勢,僅僅兩三天,外圍陣地即告失手,復廓陣地主要方向也被日軍逐漸突破。 12月12日上午,雨花臺陣地陷落,日軍居高臨下,攻擊中華門陣地。第88師第262旅官兵堅守城垣…… 事情發展到這裡,關於孫元良“逃跑”的說法就出現了以下幾個版本: 1.就在第88師第262旅官兵堅守城垣的時候,孫元良卻率師直屬隊和第262旅一部擅自向下關撤退,企圖渡江北撤。在挹江門內被第36師師長宋希濂的督戰隊用機槍“勸阻”,只得返回中華門繼續作戰。到了當天中午,中華門被日軍突破。孫元良不通知部隊,獨自逃跑,用金條收買老鴇,躲入南京青樓之中。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2.有個叫吳求劍的下屬說,在12月1 1日下午3時左右,我還同孫師長通電話一次,他告訴我見機行事,就失了聯絡…… 3.德國商人拉貝在《拉貝日記》中說:“對於國民黨第72軍軍長兼88師師長孫元良,拉貝更是關心入微。得知孫藏身在難民營中,拉貝親自將他接到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頂層密室裡居住……” 4.奉命駐守雨花臺、中華門一線的第72軍軍長孫元良尚未接到撤退命令,便擅自率部向下關碼頭轉移,藉口是即將彈盡糧絕,移師下關尋求糧彈補充。



历史军魂
2018-09-02

孫元良的第88師剛剛參加完淞滬會戰之後又立即參加了南京保衛戰。第88師負責守衛南京的南大門——雨花臺。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南京保衛戰中 ,雨花臺是中日軍隊交火的主要陣地之一。負責守衛雨花臺的是孫元良的所謂“德械師”第88師,該師下轄第262旅、旅長朱赤,第264旅,旅長高致嵩。進攻雨花臺的日軍為第6師團、第114師團各一部。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第88師的官兵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搏鬥,戰鬥至1937年12月12日時,第88師的官兵大部分壯烈殉國。堅守雨花臺的官兵有6000餘人,經過連日的血戰,傷亡了大半,到南京淪陷時,又一部分官兵未能撤退遭到日軍的大肆屠殺,最後收容者僅僅只有四五百人。

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的表現是不差的,但是身為師長的孫元良卻在關鍵時刻拋棄了自己的部隊而隻身逃走,這與黃埔精神是不符的。

历史之绝唱
2018-02-28

孫元良是國民黨中著名的“飛將軍”,當然和蔣鼎文那個飛將軍意義不同。在淞滬會戰爆發後,孫元良成為了國民革命軍第88師師長,而這第88師是一個在國民黨軍隊中也少見的德械師,戰鬥力極強,算是國民黨的主力。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在淞滬會戰結束後,日寇進逼南京,而國民黨圍繞守衛還是放棄南京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後來唐生智自願請求守衛南京,其後被蔣介石任命為南京衛戍司令。而孫元良便率領剛剛退下戰場的88師奔赴南京,展開了南京保衛戰。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而這88師的戰鬥力是毋容置疑的,在淞滬會戰時謝晉元率領的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便是孫元良的部下,而南京保衛戰打響後,孫元良率部守衛雨花臺和南城,在88師全體官兵的英勇抵抗下,南京依然城破。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後勢於南京共存亡的唐生智也下令撤退,而孫元良卻乘亂獨自離開了南京城,拋下了88師的國軍士兵,使得所部損失慘重,88師突圍出去的不足千人。後在解放戰爭時期孫元良於淮海戰場逃跑,相比於長腿將軍劉峙,這位“飛將軍”卻更讓人“佩服”。

度度狼gg
2018-07-17

蔣介石是1937年12月7日凌晨飛離南京的,此時日軍對南京外圍陣地的進攻已經開始了四天,西路第6師團陷蕪湖,九個師團正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合圍壓縮南京防禦半徑。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南京保衛戰第88師青年士兵)

1943年蔣介石還有一次在空中遭到日本戰鬥機攔截的歷險,左右大驚失色,惟蔣介石正襟讀書,甭管真的還是撐的,作為最高軍事統帥,鎮定的架勢還是有的。

由於飛機載員不足,他的兩個貼身侍衛班遲至12月11日才從下關碼頭乘船撤離,負責看管船隻的宋希濂腦子還算靈光,未予阻攔。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孫元良已於淞滬戰役第二階段被晉升為第72軍軍長,不過只是架子軍,手下的部隊仍然還是一個第88師(組建了補充旅),在南京衛戍總司令唐生智的軍事地圖上,第88師的防區為南京城南的雨花臺和城垣的中華門,是日軍的主攻方向。該師左翼是俞濟時第74軍,右翼為王敬久第87師,雨花臺山岡上築有永備國防工事,以重機槍堡為主、戰車防禦炮碉堡為輔,各碉堡之間以戰壕相連,陣地前沿布有雷區。

孫元良中將根據本部實際情況,作如下兵力佈署:以第262旅朱赤(黃埔三期)所部和264旅高致嵩(黃埔三期)所部死守雨花臺,親率師直屬隊和補充旅坐鎮中華門。此前,唐生智已頒佈“背水一戰”命令,下關碼頭大部船隻開往上游,所餘船隻由第36師切實掌握,未經命令擅自渡江北撤者,格殺勿論。既然如此,各部也做好了決死一戰的準備,孫元良的戰鬥動員很簡單:“敵人不是打不死的”。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第88師師長孫元良)

1937年12月10日下午1點,在唐生智拒絕了鬆井石根的最後通牒後,日軍第6師團和第114師團對雨花臺發起進攻,最先上來的是戰力一般的末鬆茂治中將第114師團,日軍先趟了地雷,再被重迫擊炮轟,最後是猛烈的機槍火力掃射,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價,幾個回合下來,主攻的第150聯隊戰死中佐大隊長以下數百人;次日,更加凶惡的第6師團牛島旅團岡本聯隊擔任進攻主力,在重炮聯隊沒有到達的情況下貿然發起衝鋒,又扔下500多具屍體。

戰犯谷壽夫率師團主力到達戰場後,首先呼叫第三飛行團對雨花臺陣地狂轟濫炸,由於雨花臺山頂平緩,日機捕捉目標極易,第88師陣地盡毀。隨後日軍在重炮和坦克的掩護下,發起一波又一波的衝鋒,每次衝到山頂又被打下去,然而第88師也出現了可怕的傷亡,兩個旅四個團八名正副團長僅存一名,官兵傷亡超過6000人,血戰至12月12日上午10時,雨花臺陣地失守,朱赤和高致嵩兩位旅長力戰而死,殘部由264旅副旅長廖齡奇(黃埔四期)率領向中華門撤退。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

孫元良的南京保衛戰歷程,跟唐生智一樣,是標準的“虎頭蛇尾”,發現雨花臺陷落後孫元良立即下令炸燬了護城河上的橋樑,致廖齡奇殘部無法進城,只能且戰且走,繞城撤往下關碼頭。

中華門是南京最堅固的城門,總高超過20米,甕城中有藏兵洞27個,城門上有88師的標語:誓復國仇(見照片)!然而在現代化的攻城武器面前,古老的南京城牆是無力的,日軍在雨花臺上架起加農炮,到下午4時即轟破數個缺口,中日兩軍圍繞突破口展開廝殺。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注意城門上的誓復國仇四字)

前一天安徽當途陷落,蔣介石即知南京守軍已陷死地,囑江北的顧祝同通知唐生智可以相機撤退和突圍,結果唐生智心理動搖了,12月12日傍晚召集各部隊長開會佈置撤退,並要求各部隊長在撤退令上簽字(沒有蔣介石的直接命令),孫元良第三個簽字。隨後唐生智下達了一個愚蠢的口頭命令:變更原撤退預案,允第87、第88兩師和教總跟隨第36師一起自下關碼頭撤向北岸,要命的是宋希濂卻沒有接到這個命令!

12月12日晚,兩個德械師和教導總隊的殘部湧向下關,非但渡船極少,宋希濂第36師還奉原命令開槍攔截,長江上的日軍艦艇炮火連天,教導總隊一名頗多戰功的團長竟被活活踩死,其狀慘不忍睹。第88師雨花臺殘部2000人由於不能進城,因禍得福最先到達下關附近撤出;孫元良則未及中華門陷落,即率師直屬隊逃往江邊,結果被36師攔阻後折回城內,部隊終被打散,第88師最後僅存廖副旅長率領突圍的人馬,餘皆損失。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第36師師長宋希濂)

孫元良在後來的回憶錄中寫到:“帶司令部600人從龍潭附近渡江,經泰興、淮陰等地,於1938年3月下旬到達武漢云云。”純屬自吹自擂。

實際情況是,孫元良的直屬隊被打散後,隻身一人躲進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難民所,後來被德國人拉貝藏於學院一座樓房的閣樓,躲過日軍搜捕後,1938年初逃離南京,輾轉到達武漢,這一細節已經在後來出版《拉貝日記》中完整的記錄下來,可惜當時沒有人瞭解清楚。第264旅副旅長廖齡奇撤至武漢後,面呈蔣介石要求槍斃孫元良,理由就是驚慌失措、放棄部隊和臨陣脫逃,孫元良隨即被陳誠扣押。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頗具諷刺的是,孫元良被審查42天查無實據無罪釋放,“告御狀”的廖齡奇(轉任第74軍第58師師長)卻在第二次長沙會戰後以“擅離職守”被執行槍決,雖然後來證明是冤案,不過成全了另外一位國軍網紅:副師長張靈甫,天上砸金蛋,意外得以轉正。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吾与吾国
2018-09-15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孫元良是隻活脫脫的兔子!

孫元良被人戲稱為“飛將軍”,只因為跑得飛快,活脫脫像只受了驚嚇的兔子,可謂是頗得“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的奧妙,將此兵法運用得活靈活現,簡直妙哉,妙哉。

1935年88師師長俞濟時調到侍從室,孫元良以88師副師長升任88師師長。1937年8月12日,在淞滬會戰爆發前夕,孫元良88師運抵上海,8月13日國軍率先發起進攻,由此拉開了淞滬會戰的序幕。在淞滬會戰中,謝晉元率領88師524團1營“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掩護張治中部撤退,成為舉世矚目的英雄。謝晉元的出色表現成全了孫元良,孫元良被升為72軍軍長,仍然兼任88師師長。

上海失守後,國民黨高層關於是否死守南京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蔣介石對此的看法是“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對國對民殊難為懷也”,畢竟南京是首都,如果不守的話在面子上過不去。最後是唐生智請纓,孫元良88師也被劃給了唐生智。

在孫元良的率領下,第88師的表現又會如何呢?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在說孫元良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的表現如何如何之前,我們先說說88師的歷史。

1924年蔣介石奉命創辦了黃埔軍校,然後專門建立了衛兵隊負責蔣介石的安全與警衛,後來蔣將衛兵隊擴編為特務營,到了北伐的時候又將特務營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團。

1927年蔣介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後,為了匹配自己的身份,又將警衛團擴編為首都警備師。1930年12月,首都警備師與中央軍校教導第1師合併成為首都警衛師,轄2旅6團,師直屬1個特務團和1個炮兵團,在人員編制上相當於2個常規師。1931年3月的時候警衛師又被拆分成了警衛1師和警衛2師,到了12月警衛1師和2師分別被改編沒87師和88師,87師師長為張治中,88師師長則為俞濟時,至此這兩個師讓出了蔣介石“近衛軍”的位置。但是,在88軍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很輕易地發現,88師絕對是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部隊。後來宋希濂的36師則是從87、88兩師中各抽2個補充旅組成。

第88師總兵力在14000人左右。

國民政府與德國展開軍事合作後,德國為國府制定了整軍計劃,對國軍進行裝備德械與德式軍事訓練,在少數幾個完成了換裝德械的師中便包括了88師與87師、36師,成為精銳德械師,成為蔣介石早期的嫡系王牌軍。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第88師作為蔣介石最早接受德械和德式軍事訓練的嫡系王牌軍,被劃給唐生智參加南京保衛戰後,在戰場上的孫元良和88師的表現如何呢?

蔣介石當時打算將國軍從淞滬戰場撤到南京以保衛南京,但是在撤退過程中因為指揮混亂,致使撤退變成了潰敗。此時,日軍正在後面咬著國軍的尾巴,潰散的國軍難以快速收攏,南京,到底守還是不守?

最終,被蔣介石冷落閒置的唐生智為討好蔣介石,主動請纓守衛南京,於是蔣以唐為首都衛戍司令長官,負責守衛南京。88師和36師亦被劃到南京守軍序列,88師負責守衛雨花臺及城南,36師負責守衛江山、幕府山以及城北。

此時的88師遭受過淞滬會戰的摧殘後,早已不復曾經的威風。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1937年12月1日,南京保衛戰打響。

12月10日,日軍發動兩個師團與坦克、飛機協同向雨花臺發起進攻,日軍依靠猛烈的炮火迅速攻破了88師的一線陣地,88師值得轉移到二線陣地。12月11日,88師二線陣地又被日軍摧毀,88師殘部只好退守雨花臺核心陣地。12月12日,88師264旅在日軍攻佔雨花臺後,因中華門被堵死無法進入城中而冒著敵軍炮火劃木船渡江,可謂是死傷慘重。此時,88師262旅仍然冒死堅守城垣,但是這時卻發生了一件為人所不齒的事,88師師長孫元良竟然扔下自己的部隊悄悄渡江偷跑。孫元良到挹江門的時候,被36師師長宋希濂拿槍頂著腦袋給“勸”了回去。孫元良無奈下,只好返回中華門繼續指揮作戰。

中華門被日軍攻破後,88師退入城內。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12月11日,蔣介石眼看南京保不住了,所以讓顧祝同下令唐生智從南京城撤退。唐生智收到撤令後,想了想,自己曾經說過“誓與南京共存亡”,同時他也知道蔣介石恐怕也不想就這麼撤出南京,所以將這份撤令隱而不發。

12月12日雨花臺的失守,讓唐生智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也讓他放棄了繼續守下去的想法,於是在當日17時,唐生智召開軍事會議,然後下發了撤退的命令。

這便意味著孫元良的“擅自撤退”是在唐生智下發撤令之前發生的,是臨陣脫逃!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等到唐生智下發了撤退的命令後,南京守軍的將領們更是爭先恐後地拋下自己的部隊逃離南京,致使部隊失去了指揮,造成了更嚴重的潰敗和損失。孫元良也是如此,孫元良當時藏身在難民營中,後得到德國人拉貝的救助。

孫元良善於“逃跑”,可謂是貫穿了他的軍事生涯。

早在北伐時期,時任1師1團團長的孫元良,負責駐守南昌牛行車站,結果戰鬥剛剛打響,孫元良便被嚇得扔下部隊率先跑路。後來,程潛讓孫元良去守奉新,掩護主力部隊集結,結果孫元良剛聽到敵軍要來了,立刻嚇得趕緊撒腳跑路。蔣介石聽到消息後,氣得親自跑到奉新說要槍斃孫元良,如果不是薛嶽和劉峙他們幫忙說情,孫元良早歇菜了。

淮海戰役快要結束的時候,孫元良也是絕了,先是化妝成中尉副官,然後又裝成農民逃到信陽火車站,等到杜聿明被俘、邱清泉陣亡的消息傳開時,人家孫元良已經安全回到了南京。

軍隊再好,統帥垃圾,最後也只能了了。

第88師雖然基本折在了南京保衛戰,但是表現還算不錯,但是說到它的統帥孫元良的話,我們也只能呵呵了。

兔子跑得快,孫元良比兔子跑得還要快!

赚钱还债养儿子
2018-03-01

孫元良——有名的飛毛腿逃跑將軍!

我們廣東粵軍在抗戰中很出色能打的,但我們從不吹自己,祖父在粵軍部隊裡當兵吃糧超過10年,聽他說南京保衛戰,當時所有國軍部隊都一窩蜂擠在江邊過河,滿岸都是人,施展不開,自相踐踏者死傷無數,83集團軍軍長鄧龍江將軍(茂名人),當機立斷,相信自己部隊的袍澤之情結協作,一句“丟那媽,從正面衝出去”,率部從日軍正面突圍,是唯一的一支從正面成功全建制突圍的部隊,突出重圍之後,不忍扔下落散的子弟兵,還各個方向派出小分隊搜索,救援,收容病傷散兵。更厲害的是,一星期後,撤退到蕪湖,鄧將軍瞭解到日軍也是剛剛佔領蕪湖不久,立足未穩。召集所部154,156兩個師的師長,參謀,又來一句“丟他媽,南京撤退好溼柴,在此打一仗振奮士氣”,巧妙指揮展開攻擊,一舉收復蕪湖,全殲日軍一個聯隊,粵軍各部在抗戰中打遍淞滬,蘭封會戰,長沙會戰,上高會戰,萬家嶺大捷,雪峰山大捷,粵北大捷,豫湘桂,雷州半島.....可惜這一支善戰之軍,不為蔣光頭所容,藉故裁撤,拆分到各個部隊中去,越之能打的將領越不被重用,如蔡廷鍇,鄧龍江,華振中等等。反而忠心的草包們卻能重掌兵權,官越做越大,比如臺灣著名歌星秦漢的老爸孫元良,便是有名的逃跑將軍,國軍眾將都戲稱他為“飛毛腿”,南京戰事吃緊時,他連部隊都不敢回,只是打電話叫部下撤退,自己躲在妓院裡一個多月,等風頭不緊之後才輾轉回到部隊,蔣光頭不但不責怪,還官職連升。

当狗容易做人难
2018-03-04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孫元良畢業於黃埔軍校一期,是蔣介石的嫡系干將。孫元良是個很矛盾的人物,既有東征陳炯明血戰惠州率先登上城頭的英勇,也有北伐期間不聽號令一潰千里的懦弱;既有貪財好色的一面,又不魚肉百姓、欺凌下屬。而孫元良所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是國民黨部隊中最精銳的三個德械師之一,抗戰初期的王牌。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1936年淞滬會戰爆發,孫元良率領八十八師衝在了最前面,將士用命,奮力拼殺,戰爭初期打的日本海軍陸戰隊節節敗退。只可惜國民黨高層的錯誤指揮使得將士的犧牲白白浪費,日軍增援到達,局勢對中國軍隊不利最後不得不全線撤退。

蔣介石曾打算讓88師留守閘北以期獲得國際社會的注意和同情,孫元良力薦稱不能做無謂的犧牲,留少數精銳固守一兩個據點就行了,這才有了八百壯士血戰四行倉庫的壯舉。

看到上面是不是覺得孫元良不錯,但在淞滬會戰的關鍵時刻孫元良也沒改貪財本色。當時財政部為88師撥了26萬元經費用來修築防禦工事,孫元良看到防區現成的倉庫、鋼鐵,直接就地取材拆房建工事,這26萬元就落入了孫元良腰包。還有全國民眾送給88師的勞軍物資也被孫元良變賣換錢貪汙了。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南京保衛戰前夕孫元良天天泡在戲院、青樓裡玩樂,根本無心管理軍務,88師在沒經過休整,毫無準備下就再次投入了血戰,負責守衛南京的制高點雨花臺和南京城南。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南京保衛戰名義上的指揮官是唐生智,實際上是蔣介石遙控指揮,孫元良身為蔣介石的嫡系也算盡忠職守,帶領88師血戰兩晝夜,傷亡慘重。但當1937年12月12日撤退的命令下達後,孫元良跑得比誰都快,直接拋棄了在前線血戰的88師262旅官兵,帶著師部直屬部隊和262旅部分官兵用事先藏起來的木船跑路了。

南京保衛戰中88師的三個旅長陣亡兩個(高致嵩、朱赤),六個團長陣亡三個(韓憲元、李傑、華品章),營長陣亡十一個,連排長傷亡佔全員的十分之八,全師僅剩兩千多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