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哪些美食?

6 個回答
老席说食
2019-07-14

《長安十二時辰》火了的不光是劇情,服飾,故事,更像是《舌尖上的長安》。火了一大堆西安美食,水盆羊肉,月牙餅,面片湯,烤羊肉,燉羊肉,,,,。我最有感覺的兩個:一是水盆羊肉,二是面片湯。
《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哪些美食?

古代的耕牛是受法律保護的,死了宰殺都是要官府監管的,戰馬更是戰爭物質不能隨便宰殺,民間能食用的大型動物以豬肉,羊肉為主,西北高寒,羊肉的食用就成為了主力。水盆羊肉發於渭南,因用水盆寬湯煮羊肉吃,而得名“水盆羊肉”。真正的水盆羊肉都是專業煮羊肉的店出售,現在的水盆羊肉在羊湯館,泡饃館也都可以吃到。按你需要的量切煮好的羊肉,用漏勺浸到翻滾的羊湯裡燙熱,放進碗裡,加入香菜,蔥花,衝去滾燙的羊湯,配上一兩個月牙餅(白吉饃,鍋盔,也可以)撕碎了泡在湯裡,加一勺辣子油,一碗下去,渾身冒汗,一天身體都是熱的。
《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哪些美食?

面片湯,也叫揪片湯,山西有叫揪疙瘩的,也是古老的長安美食。羊肉,或者羊排,燉熟了切成塊,加入配菜,做成寬湯哨子,白麵和好了,杆成長條,用手揪成大片,丟到湯鍋裡煮熟,香菜,蔥花,食鹽,辣子油,一拌。熱氣騰騰,多壯的漢子,一碗也把你撐飽!
《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哪些美食?

這個片子拍的不錯,演員演的也好,每次看到他們大口大口,我都有衝出去,烤肉,燉肉,羊湯,小酒兒的衝動!值得一看!
《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哪些美食?

我是席俠客:我不是個大廚,我只是個超級吃貨!感恩:點贊、轉發、關注!謝謝您!

狐史首丘
2019-07-14

自從拍了《繡春刀》後,雷大頭成功把一部偵查武俠電影導向成了一部美食電影。

而《長安十二時辰》中,雷佳音也延續做為一個吃貨的優良傳統:美食。
《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哪些美食?

舌尖上的《長安》

胡餅:作為最先出場的大唐美食,胡餅有了一個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大街上叫賣的胡餅攤子、元載家的那半塊胡餅,都在強調胡餅的受歡迎程度。
《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哪些美食?
水盆羊肉:這是不良帥張小敬出場後吃的第一頓美食,臨了還要了一份打包,意義自然非凡。《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哪些美食?火晶柿子:吃法講究,先嘬汁水再吃果肉,看著張小敬那兩個火晶柿子,口水直流三千尺啊!《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哪些美食?葡萄酒:主食和飯後果都有了,哪能有餚無酒呢?可惜的是,焦遂的那瓶葡萄酒被曹破延給用來祭死去的狼衛兄弟了。在此說一句,焦遂:唐代平民,和李白、賀知章等七人為酒友,號稱“飲中八仙”。《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哪些美食?最後再來一片薄荷葉,去除口中異味之餘,提神醒腦,得勁。
《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哪些美食?不過在小說中,張小敬卻沒有時間享受這麼多美食,一天的時間裡,他只吃過幾個麥油子和一支烤得恰到好處的羊腿,現在劇情不斷更新,或許在後面我們就可以看到:張小敬手拿羊腿,一邊大口吃肉,一邊解救長安危機的鏡頭了。
《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哪些美食?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寫三國,次寫明清,其餘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玩转影视墙
2019-07-14

1.水盆羊肉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不是因為盛放肉湯的碗大,而是因為以前賣這種羊肉湯的店鋪,多用大水盆做盛湯器皿,所以“水盆羊肉”是因器得名。而賣水盆羊肉的店,也是在門前設灶臺,明堂售賣。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顧客要求,現切現調。顧客還可以加錢再加肉。現在為了衛生起見,都搬入屋內,但是隔開的廚房也是玻璃大窗,師傅在裡面打湯、割肉,食客在外面都是看得見的。

“水盆羊肉”和“羊肉泡饃”最大的差別就在“饃”上,簡單地說,“水盆羊肉”配的饃是發麵饃,而“羊肉泡饃”配的饃是半生面的饃。羊肉泡饃在陝西當地一般稱為“煮饃”,吃羊肉泡饃要把餅撕成小塊,放在湯中,再煮,才能吃。配水盆羊肉要用剛出爐的“月牙餅”。剛出爐的月牙餅,外殼酥,裡面軟,中間包熱氣。直接吃、加羊肉、加小菜、加油潑辣子或者泡饃都是極美味的。

陝西東邊的水盆羊肉比較出名,渭南、大荔、澄城、合陽、韓城在每個地區做法也有差異。比如澄城的水盆羊肉講究用小茴香熬頭湯,所以湯色清澈黃亮;韓城喜用花椒入味,故湯色暗紅,麻味較重。但共同的一點是,這邊的水盆羊肉就是湯和肉,出鍋後再撒些蒜苗蔥花香菜,澆上特有的羊油潑成的油潑辣子。

到了咸陽一帶,水盆羊肉配上了當地特有的鍋盔;三原縣用石子饃配羊肉湯。再往西,眉縣、蔡家坡吃水盆羊肉,店家會提供麻花。而到了西安的水盆羊肉為了適合大多數人的口味,則進行了改良,加上了粉絲、黃花之類,油潑辣子也棄用羊油,和尋常口味一樣了。

2.胡餅

胡餅,是波斯人發明的一種食物,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的一種“西餐”主食。經考證,胡餅也就是類似芝麻燒餅形式的食品,有人會說:“不就是平常的燒餅嗎?”雖然燒餅平常,但也大有學問。

古代漢民族,將各種成型的麵食都稱之為“餅”,漢代《釋名》中有記:“餅,並也,溲麵使合併也。”被稱為餅的食品有很多,比如湯餅--面片、蒸餅(炊餅)--饅頭、索餅--饊子,還有我們今天要說的胡餅,也叫燒餅或者爐餅。

這些麵食出現在中國,至少是漢代以後的事兒,根據考古考證,戰國及先秦時代的磨,形式屬於溼磨,磨的時候需要加水,磨出來都是糊糊,而當時如果需要乾粉末,都是用搗的方式獲取,這種方式效率就十分低下了,後來經西域傳入石磨及胡餅等食品的烹飪方法,小麥麵粉的製品才漸漸豐富起來。

到了唐代,胡餅更是成了人們日常的主食,並且吃餅的方法也各種各樣,《唐語林》卷六記中記載了一種叫“古樓子”的食物,就是大個兒胡餅上撒上椒豉,再放上一斤羊肉,入爐烤制的一種吃食。白居易的《寄胡餅與楊萬州》中也有:“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3.烤羊肉

剛才說了古樓子這種食物,那就不能不談羊肉了。《長安十二時辰》不論小說還是電視劇裡都有吃羊肉的橋段。

其實只要羊肉新鮮,不論是煮是烤,都讓人垂涎欲滴。現實中我就常和馬伯庸等朋友們到一家叫“情憶草原”的飯館去吃羊肉,那家的烤串用的就是新鮮羊肉,不加任何調料,只撒鹽,烤出來的羊肉香味四溢,鮮嫩可口。

當然沒有飯局的時候,我要是饞了,就到樓下超市買兩根羊腿,在家用烤箱烤,只撒點鹽和孜然就好。

4.火晶柿子

從張小敬點菜就能看出他很會吃,在點了水盆羊肉等候的間隙,嘴還不閒著,又點了倆火晶柿子。用吸管“噗”一插就嘬著吃了。

火晶柿子是臨潼特產,因其顏色紅似火,果皮光如水晶而得名。2009年我曾在西安有幸吃過,果子通紅通紅的,個兒不大,皮兒很薄,不費什麼勁兒勁就能剝下來,咬一口,好甜好甜,比我之前吃過的柿子都要甜!

但火晶柿子的吃法並不限於直接食用,還有能做成“柿餅”來吃。此柿餅非彼柿餅,我們常說的柿餅,是把柿子壓扁晾乾,而這種柿餅被稱為“黃桂柿子餅”,做法呢有點像糊塌子,把火晶柿子用過籮篩成柿子漿,然後將其和白麵混合揉成麵糰,中間包上餡料(也有不包餡的)揉成小麵糰,下鍋按成小餅餅煎熟後食用。

這種柿餅外層酥脆,中間軟糯,還有柿子的香甜味,趁熱吃一氣能吃好幾個!

5.薄荷葉

電視劇裡,隨處可見嚼薄荷葉的情節,但在我印象中,這種現象貌似很少見,後來我諮詢了馬伯庸,他跟我說:“那是我瞎編的。”原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一轉念這個東西貌似一直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吧......

現在咱們俗話裡說的薄荷呢,其實是包括留蘭香、美國薄荷、胡椒薄荷等多種薄荷屬植物的統稱,有原產歐亞大陸的,也有產自美洲大陸的。而薄荷葉更多的是用作泡茶、泡酒和做烹飪調料,以前我家種留蘭香的時候,我曾經嚼過新鮮的葉子,但感覺提神醒腦的效果並不明顯。

而唐代人確實有“口香糖”,有直接口含丁香的,也有用丁香等芬芳香料蜜製成小丸兒的。相傳宋之問在宮廷中任文學侍從,他自恃自己長得儀表堂堂,又滿腹經綸,認為可以得到武則天喜愛,但是武則天一直對他避而遠之,後來宋之問為武則天獻詩一首,詢問緣故,武則天向近臣透露宋之問口臭太厲害,想離他遠點兒。後來這事兒傳到了宋之問耳朵裡,他懊悔不已,從此便出門就含著丁香,以解口臭。後人將丁香趣成為“口香糖之祖”了。

5.葡萄酒

有了美食,自然不能缺了美酒。在唐朝人生活中,酒已經是不可或缺之物。當時飲酒之風盛行,城鄉各地的繁華之處往往酒旗招展,酒肆生意火熱。而在當時的帝都長安,不僅有傳統釀造的美酒,還有葡萄酒!

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唐朝大軍平定高昌國後,當地的葡萄酒釀造技術便隨著戰俘傳入中原。劇中焦遂喝的就是葡萄酒,酒體通紅,色澤鮮豔,一看就是好酒啊。


《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哪些美食?
《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哪些美食?
《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哪些美食?
《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哪些美食?
村里妹子
2019-07-14

水盆羊肉、火晶柿子、烤胡餅、薄荷味。《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美食

水盆羊肉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不是因為盛放肉湯的碗大,而是因為以前賣這種羊肉湯的店鋪,多用大水盆做盛湯器皿,所以“水盆羊肉”是因器得名。而賣水盆羊肉的店,也是在門前設灶臺,明堂售賣。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顧客要求,現切現調。顧客還可以加錢再加肉。現在為了衛生起見,都搬入屋內,但是隔開的廚房也是玻璃大窗,師傅在裡面打湯、割肉,食客在外面都是看得見的。

“水盆羊肉”和“羊肉泡饃”最大的差別就在“饃”上,簡單地說,“水盆羊肉”配的饃是發麵饃,而“羊肉泡饃”配的饃是半生面的饃。羊肉泡饃在陝西當地一般稱為“煮饃”,吃羊肉泡饃要把餅撕成小塊,放在湯中,再煮,才能吃。配水盆羊肉要用剛出爐的“月牙餅”。剛出爐的月牙餅,外殼酥,裡面軟,中間包熱氣。直接吃、加羊肉、加小菜、加油潑辣子或者泡饃都是極美味的。

陝西東邊的水盆羊肉比較出名,渭南、大荔、澄城、合陽、韓城在每個地區做法也有差異。比如澄城的水盆羊肉講究用小茴香熬頭湯,所以湯色清澈黃亮;韓城喜用花椒入味,故湯色暗紅,麻味較重。但共同的一點是,這邊的水盆羊肉就是湯和肉,出鍋後再撒些蒜苗蔥花香菜,澆上特有的羊油潑成的油潑辣子。

到了咸陽一帶,水盆羊肉配上了當地特有的鍋盔;三原縣用石子饃配羊肉湯。再往西,眉縣、蔡家坡吃水盆羊肉,店家會提供麻花。而到了西安的水盆羊肉為了適合大多數人的口味,則進行了改良,加上了粉絲、黃花之類,油潑辣子也棄用羊油,和尋常口味一樣了。

胡餅

胡餅,是波斯人發明的一種食物,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的一種“西餐”主食。經考證,胡餅也就是類似芝麻燒餅形式的食品,有人會說:“不就是平常的燒餅嗎?”雖然燒餅平常,但也大有學問。

古代漢民族,將各種成型的麵食都稱之為“餅”,漢代《釋名》中有記:“餅,並也,溲麵使合併也。”被稱為餅的食品有很多,比如湯餅--面片、蒸餅(炊餅)--饅頭、索餅--饊子,還有我們今天要說的胡餅,也叫燒餅或者爐餅。

這些麵食出現在中國,至少是漢代以後的事兒,根據考古考證,戰國及先秦時代的磨,形式屬於溼磨,磨的時候需要加水,磨出來都是糊糊,而當時如果需要乾粉末,都是用搗的方式獲取,這種方式效率就十分低下了,後來經西域傳入石磨及胡餅等食品的烹飪方法,小麥麵粉的製品才漸漸豐富起來。

到了唐代,胡餅更是成了人們日常的主食,並且吃餅的方法也各種各樣,《唐語林》卷六記中記載了一種叫“古樓子”的食物,就是大個兒胡餅上撒上椒豉,再放上一斤羊肉,入爐烤制的一種吃食。白居易的《寄胡餅與楊萬州》中也有:“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烤羊肉

剛才說了古樓子這種食物,那就不能不談羊肉了。《長安十二時辰》不論小說還是電視劇裡都有吃羊肉的橋段。

其實只要羊肉新鮮,不論是煮是烤,都讓人垂涎欲滴。現實中我就常和馬伯庸等朋友們到一家叫“情憶草原”的飯館去吃羊肉,那家的烤串用的就是新鮮羊肉,不加任何調料,只撒鹽,烤出來的羊肉香味四溢,鮮嫩可口。

當然沒有飯局的時候,我要是饞了,就到樓下超市買兩根羊腿,在家用烤箱烤,只撒點鹽和孜然就好。

火晶柿子

從張小敬點菜就能看出他很會吃,在點了水盆羊肉等候的間隙,嘴還不閒著,又點了倆火晶柿子。用吸管“噗”一插就嘬著吃了。

火晶柿子是臨潼特產,因其顏色紅似火,果皮光如水晶而得名。2009年我曾在西安有幸吃過,果子通紅通紅的,個兒不大,皮兒很薄,不費什麼勁兒勁就能剝下來,咬一口,好甜好甜,比我之前吃過的柿子都要甜!

但火晶柿子的吃法並不限於直接食用,還有能做成“柿餅”來吃。此柿餅非彼柿餅,我們常說的柿餅,是把柿子壓扁晾乾,而這種柿餅被稱為“黃桂柿子餅”,做法呢有點像糊塌子,把火晶柿子用過籮篩成柿子漿,然後將其和白麵混合揉成麵糰,中間包上餡料(也有不包餡的)揉成小麵糰,下鍋按成小餅餅煎熟後食用。

這種柿餅外層酥脆,中間軟糯,還有柿子的香甜味,趁熱吃一氣能吃好幾個!

薄荷葉

電視劇裡,隨處可見嚼薄荷葉的情節,但在我印象中,這種現象貌似很少見,後來我諮詢了馬伯庸,他跟我說:“那是我瞎編的。”原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一轉念這個東西貌似一直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吧......

現在咱們俗話裡說的薄荷呢,其實是包括留蘭香、美國薄荷、胡椒薄荷等多種薄荷屬植物的統稱,有原產歐亞大陸的,也有產自美洲大陸的。而薄荷葉更多的是用作泡茶、泡酒和做烹飪調料,以前我家種留蘭香的時候,我曾經嚼過新鮮的葉子,但感覺提神醒腦的效果並不明顯。

而唐代人確實有“口香糖”,有直接口含丁香的,也有用丁香等芬芳香料蜜製成小丸兒的。相傳宋之問在宮廷中任文學侍從,他自恃自己長得儀表堂堂,又滿腹經綸,認為可以得到武則天喜愛,但是武則天一直對他避而遠之,後來宋之問為武則天獻詩一首,詢問緣故,武則天向近臣透露宋之問口臭太厲害,想離他遠點兒。後來這事兒傳到了宋之問耳朵裡,他懊悔不已,從此便出門就含著丁香,以解口臭。後人將丁香趣成為“口香糖之祖”了。

奶片儿妈的幸福生活
2019-07-14

饞死人不償命的水盆羊肉、火晶柿子、烤胡餅到底是啥?還有電視劇裡出現率極高的薄荷葉就是薄荷的葉子這麼簡單嗎?今天,所長就帶你探祕《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大唐”美食。

水盆羊肉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不是因為盛放肉湯的碗大,而是因為以前賣這種羊肉湯的店鋪,多用大水盆做盛湯器皿,所以“水盆羊肉”是因器得名。而賣水盆羊肉的店,也是在門前設灶臺,明堂售賣。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顧客要求,現切現調。顧客還可以加錢再加肉。現在為了衛生起見,都搬入屋內,但是隔開的廚房也是玻璃大窗,師傅在裡面打湯、割肉,食客在外面都是看得見的。

“水盆羊肉”和“羊肉泡饃”最大的差別就在“饃”上,簡單地說,“水盆羊肉”配的饃是發麵饃,而“羊肉泡饃”配的饃是半生面的饃。羊肉泡饃在陝西當地一般稱為“煮饃”,吃羊肉泡饃要把餅撕成小塊,放在湯中,再煮,才能吃。配水盆羊肉要用剛出爐的“月牙餅”。剛出爐的月牙餅,外殼酥,裡面軟,中間包熱氣。直接吃、加羊肉、加小菜、加油潑辣子或者泡饃都是極美味的。

陝西東邊的水盆羊肉比較出名,渭南、大荔、澄城、合陽、韓城在每個地區做法也有差異。比如澄城的水盆羊肉講究用小茴香熬頭湯,所以湯色清澈黃亮;韓城喜用花椒入味,故湯色暗紅,麻味較重。但共同的一點是,這邊的水盆羊肉就是湯和肉,出鍋後再撒些蒜苗蔥花香菜,澆上特有的羊油潑成的油潑辣子。

到了咸陽一帶,水盆羊肉配上了當地特有的鍋盔;三原縣用石子饃配羊肉湯。再往西,眉縣、蔡家坡吃水盆羊肉,店家會提供麻花。而到了西安的水盆羊肉為了適合大多數人的口味,則進行了改良,加上了粉絲、黃花之類,油潑辣子也棄用羊油,和尋常口味一樣了。

胡餅

胡餅,是波斯人發明的一種食物,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的一種“西餐”主食。經考證,胡餅也就是類似芝麻燒餅形式的食品,有人會說:“不就是平常的燒餅嗎?”雖然燒餅平常,但也大有學問。

古代漢民族,將各種成型的麵食都稱之為“餅”,漢代《釋名》中有記:“餅,並也,溲麵使合併也。”被稱為餅的食品有很多,比如湯餅--面片、蒸餅(炊餅)--饅頭、索餅--饊子,還有我們今天要說的胡餅,也叫燒餅或者爐餅。

這些麵食出現在中國,至少是漢代以後的事兒,根據考古考證,戰國及先秦時代的磨,形式屬於溼磨,磨的時候需要加水,磨出來都是糊糊,而當時如果需要乾粉末,都是用搗的方式獲取,這種方式效率就十分低下了,後來經西域傳入石磨及胡餅等食品的烹飪方法,小麥麵粉的製品才漸漸豐富起來。

到了唐代,胡餅更是成了人們日常的主食,並且吃餅的方法也各種各樣,《唐語林》卷六記中記載了一種叫“古樓子”的食物,就是大個兒胡餅上撒上椒豉,再放上一斤羊肉,入爐烤制的一種吃食。白居易的《寄胡餅與楊萬州》中也有:“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烤羊肉

剛才說了古樓子這種食物,那就不能不談羊肉了。《長安十二時辰》不論小說還是電視劇裡都有吃羊肉的橋段。

其實只要羊肉新鮮,不論是煮是烤,都讓人垂涎欲滴。現實中我就常和馬伯庸等朋友們到一家叫“情憶草原”的飯館去吃羊肉,那家的烤串用的就是新鮮羊肉,不加任何調料,只撒鹽,烤出來的羊肉香味四溢,鮮嫩可口。

當然沒有飯局的時候,我要是饞了,就到樓下超市買兩根羊腿,在家用烤箱烤,只撒點鹽和孜然就好。

火晶柿子

從張小敬點菜就能看出他很會吃,在點了水盆羊肉等候的間隙,嘴還不閒著,又點了倆火晶柿子。用吸管“噗”一插就嘬著吃了。

火晶柿子是臨潼特產,因其顏色紅似火,果皮光如水晶而得名。2009年我曾在西安有幸吃過,果子通紅通紅的,個兒不大,皮兒很薄,不費什麼勁兒勁就能剝下來,咬一口,好甜好甜,比我之前吃過的柿子都要甜!

但火晶柿子的吃法並不限於直接食用,還有能做成“柿餅”來吃。此柿餅非彼柿餅,我們常說的柿餅,是把柿子壓扁晾乾,而這種柿餅被稱為“黃桂柿子餅”,做法呢有點像糊塌子,把火晶柿子用過籮篩成柿子漿,然後將其和白麵混合揉成麵糰,中間包上餡料(也有不包餡的)揉成小麵糰,下鍋按成小餅餅煎熟後食用。

這種柿餅外層酥脆,中間軟糯,還有柿子的香甜味,趁熱吃一氣能吃好幾個!

薄荷葉

電視劇裡,隨處可見嚼薄荷葉的情節,但在我印象中,這種現象貌似很少見,後來我諮詢了馬伯庸,他跟我說:“那是我瞎編的。”原來,他想寫嚼檳榔,但是一轉念這個東西貌似一直沒有傳入中原,就編了個嚼薄荷葉吧......

現在咱們俗話裡說的薄荷呢,其實是包括留蘭香、美國薄荷、胡椒薄荷等多種薄荷屬植物的統稱,有原產歐亞大陸的,也有產自美洲大陸的。而薄荷葉更多的是用作泡茶、泡酒和做烹飪調料,以前我家種留蘭香的時候,我曾經嚼過新鮮的葉子,但感覺提神醒腦的效果並不明顯。

而唐代人確實有“口香糖”,有直接口含丁香的,也有用丁香等芬芳香料蜜製成小丸兒的。相傳宋之問在宮廷中任文學侍從,他自恃自己長得儀表堂堂,又滿腹經綸,認為可以得到武則天喜愛,但是武則天一直對他避而遠之,後來宋之問為武則天獻詩一首,詢問緣故,武則天向近臣透露宋之問口臭太厲害,想離他遠點兒。後來這事兒傳到了宋之問耳朵裡,他懊悔不已,從此便出門就含著丁香,以解口臭。後人將丁香趣成為“口香糖之祖”了。

111双重
2019-07-14

水盆羊肉,火晶柿子,薄荷葉,烤羊肉,手抓羊肉,三胡餅,三勒漿,面片湯,茶湯,葡萄酒,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