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生活中還有詩人嗎?

如題
現在的生活中還有詩人嗎?
10 個回答
郑卫国原创诗歌
2017-04-29

現在的生活中還有詩人嗎?紅包紅包滿天飛

我為伊沉醉

搶得紅包心裡美

好運長相隨

現在的生活中還有詩人嗎?

紅包紅包滿天飛

我為伊心碎

坐等紅包人枯萎

落花已成堆

現在的生活中還有詩人嗎?

紅包紅包滿天飛

我為伊落淚

錯失紅包心成灰

怎能無所謂

現在的生活中還有詩人嗎?

紅包紅包滿天飛

來了去又回

紅包紅包滿天飛

情誼最珍貴

現在的生活中還有詩人嗎?

紅包紅包滿天飛

飛入花叢花更美

紅包紅包滿天飛

誠邀親朋來聚會

現在的生活中還有詩人嗎?

(鄭衛國原創詩歌,侵權必究。圖片源自網絡)

骑士139040929
2017-04-18

作詩,現在門檻很低。隨便寫幾句分段話,就可以在報刊人發表。這種詩,根本無人看,頂多一眼掃過,連五分鐘的印象存留期都沒有。所以,奉勸諸位還是少寫為妙。倒不如寫些反些反映當下群體生活的古詩詞要好些,只少有人看一眼,僅此而已。朦朧詩,我從小不看,現在工作忙,節奏快,壓力大,更無心去猜你是月朦朧或是鳥朦朧了。要帶著感情寫,要有不吐不快的心情時寫,要讓人看懂。當然,也不能為博眼球,寫什麼穿過大半中國去睡你,有什麼意義呢,難怪叫你屎人。

时空里的游客
2017-04-19

我覺得是有的,我也喜歡詩歌,現在的詩沒讀過,讀過的都是以前的如林徽因,余光中,汪國真,徐志摩等人的詩。附自己寫的一首詩,莫見笑。


現在的生活中還有詩人嗎?
闲人一个28
2017-04-19

現在的生活中有沒有詩人?還真不知道呢?什麼樣的標準才能成為詩人呢?

但熱愛詩歌的人士大有人在,我就是很喜歡詩歌,心情好的時候心血來潮也作它幾首。

頭條中好多網友們都能寫作一首好詩來,例如:大海老師,陳老師,敬書,致遠,華山白子,海哥,逍遙....等等友友們太多了,還有一位佛教奇才”法渡塵世”,他們的詩歌我都拜讀。

一首好詩,欣賞悅讀就像美味佳餚,可口順心,處景生情,以情感而發寫一首詩,自己賞心悅目,算不算詩人不重要,開心快樂舒發自己的詩感,我不是 詩人,但我喜歡寫詩,不成文的詩歌自我享受,快樂幸福知足常樂,就是人生中最美的詩篇。
現在的生活中還有詩人嗎?

江南独伊108572263
2017-04-19

有。我有個同學是某省作家協會會員,詩人。他每天在詩歌網中都寫詩,在微信中寫詩,似乎不寫詩他就無法度過每一天,把寫詩當作了自己的工作和使命,詩對他來說就是陽光和空氣。不寫詩他的生命就好象要枯萎。生活中吃、喝、玩、樂、他都能用詩去舒發心中的豪情。與同學發生矛盾,想挖苦別人,他也能寫詩發洩心中的怨氣,總之,他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詩情畫意。

手机用户19858249437
2017-04-18

詩人,老夫以為非現代詩新詩及所謂朦朧詩,而是傳統的詩詞。只"格律"一項,懂的人已是鳳毛鱗角。古人云"詩之餘文,文之餘書畫",可知詩在文人中的地位。傳統意義上的文人已是稀罕物,詩人還有嗎?有。不在體制內不在文化單位而在民間。唐山,就有一批堅守古典詩詞的詩人。他們不為人知一也不想人知。他們的名字是:唐山詩詞學會。

脑洞青年
2017-04-18

連日來,詩人樑小斌腦梗住院的消息成為焦點,詩人伊沙在微博中說:“為中國的鑰匙祈禱。”除了他自身在文學上的高深造詣,及在中國詩壇舉足輕重的地位外,還因為這樣一個大名鼎鼎的朦朧詩代表人物,不是體制內的作家,他本人沒有醫保,連醫療費用都難以承擔。

為什麼詩壇地位顯赫,生活卻困窘,這樣一種懸殊的境遇落差,是怎樣形成的?中國的詩人都在做什麼?他們的生存現狀如何?

為什麼詩壇地位顯赫,生活卻困窘?

與北島、顧城齊名的朦朧詩人樑小斌以一首《中國,我的鑰匙丟了》聞名詩歌界,創作於1980年的代表詩作《中國,我的鑰匙丟了》,通過“我”“尋找”鑰匙的過程,體現了一代青年的覺醒和思考,在當時的中國詩壇上,颳起一陣“找鑰匙”旋風。這首詩與同時期的《雪白的牆》等作品也成為中國新時期朦朧詩的代表作,樑小斌就此也成為朦朧詩人的代表人物,與北島、顧城等詩人齊名。

樑小斌共有9篇詩歌散文入選中學、大學教科書。著名詩人、文藝評論家徐敬亞曾評價:“在荒原上,中國有兩個天真的孩子,一個是顧城,一個就是樑小斌。”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著名詩人,現實生活中的境況卻堪稱困難。

樑小斌是中國當代著名詩人群體中“生活處境最差的詩人”用著名詩人、學者葉匡政的話說,“樑小斌可能是中國當代著名詩人群體中‘生活處境最差的詩人’。”

樑小斌的詩歌和隨筆創作有很高的成就,但是他不屬於安徽作協、北京作協,多年來從事過電臺編輯等很多工作,近年來年齡大了也還是為了生計四處奔波。

葉匡政表示,“我跟圈內的人也討論過,樑老師隨筆的水平在當代是很高的,但是讀者群比較窄,這樣的作品不會成為暢銷書。”

據瞭解,樑小斌入院後,每天各項檢查、治療費用高達數千元,未來至少還有十多天的治療期。面對這筆醫療費用,樑小斌的夫人卓女士面對記者時稱“我們能挺過去”,但還是流露出有心無力的乏力感。

中國當代詩人生存現狀

20年賣不完一本詩集詩人們在自身與宇宙相通的無邊無涯的精神世界裡,披荊斬棘,艱苦卓絕,創造了驚風雨泣鬼神的語言奇蹟;尤其在物慾橫流的當下,他們放棄世俗生活的歡樂,鐵錐般專注於詩域。但是,光靠寫詩歌是無法生活的,這樣的詩人生存狀況不佳,被稱為“不會經營自己的詩人”。目前把精力完全放在詩歌上的職業詩人目前還是很少的,他們在生活窘迫時,往往靠家人、朋友和親戚資助。

職業詩人楊嘉利1996年出版了一本自費印刷的詩集,可是直到今天為止,快20年了,依舊沒有銷售完,還有幾捆詩集放在他的床下。他的作品在全國20幾家刊物發表,每月可以收到幾百元稿費,扣除郵寄和打印的費用,幾乎沒有盈利。因為他是殘疾人,靠政府給予的生活補貼才勉強生存下去。

歐陽江河十年只寫了十首詩在長詩《泰姬陵之淚》之前,歐陽江河差不多有十年沒動筆了,他在北京的一家著名演出公司做演出策劃,一做就是六七年。他很坦然,詩人就不要謀生了嗎?

在這十年裡,曾被成為“中國朦朧詩五大家”之一的歐陽江河(即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楊煉)只寫了十首左右的詩,但寫了很多文章,包括音樂、繪畫、電影等領域的評論,甚至還有建築、攝影和舞蹈方面的文章,以至於有了音樂和美術評論家的頭銜。辭掉演出公司的工作之後,他的生計主要靠“賣字”來解決。2002年起,有日本人欣賞他的書法,獨家買斷了他十年內的書法作品。

這十年,歐陽江河如同一座沉寂的火山一樣存在。或許,這長長的寂寞算不上什麼。里爾克、瓦雷裡都曾經沉寂很多年,芒克也沉寂了很多時間。詩人寫作,有人是長流水,有人有間歇期。歐陽江河自己曾解釋說,在這樣的時代,他根本無所謂寫不寫,“我不做詩歌的祕書”。“我成功剝離了作為生活和寫作的歐陽江河,沒把我的寫作變成我的生活方式。”

這十年,歐陽江河如同一座沉寂的火山一樣存在。

下海難游泳,上岸沒人脈

不僅中國詩人謀生艱難,全世界詩人境況都差不多,即使是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也很難找到一位真正的全職詩人。

在現代印刷術普及前,寫作僅僅是愛好,而非職業,印刷術將創作的權利從貴族小圈子中解放出來,讓平民也有機會靠寫作才華過上自由、富裕和名譽的生活。可遺憾的是,詩歌文體與印刷術不易緊密結合。

詩歌語言較概括,對不同圈子的人來說,能從中獲得的信息量太少,此外,詩歌寫作門檻相對較低(俄羅斯人說“每一篇樹葉都有20位詩人在寫詩”),生產量大,且質量標準模糊,造成市場傾斜,故“劣幣驅除良幣”的現象比比皆是。比如余光中的《鄉愁》藝術成就不高,可在公眾眼中,卻成了他的“代表作”。再比如,建國以來作品銷量最大的詩人是汪國真,“順口溜”竟遠超北島、顧城等大師級詩人。市場化失敗,決定了詩歌只能按等級社會中的傳統方式來運作,即:寫詩本身無法盈利,但可以將其兌換成影響力,再把這些影響力變現。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詩歌之所以出現井噴現象,創作更自由固然是一個原因,但當時這個兌現鏈條相對完整,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但,現代社會越來越扁平化,等級間藩籬被漸次拆除,在今天,芙蓉姐姐、鳳姐等的影響力比普通詩人要大得多,從而壓縮了後者的生存空間。

詩人們錯過了上岸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社會發生深刻變化,出現了“餓死詩人”的聲音。在此之前,中國詩人的職業身份主要是四種:一是體制內專業詩人,二是各國營單位員工,收入不高,生活相對安定;三是校園兼職詩人;四是流浪詩人。

在市場大潮衝擊下,這幾種職業的誘惑力迅速下降,大批詩人投身商海,以從事出版業的為多,比較成功的有李亞偉、萬夏、楚塵、沈浩波、葉匡政等。

出版業制度環境差,導致市場不規範,盜版、欠款等行為氾濫,真正成功者鳳毛麟角。

1995年以後,隨著各大學待遇猛增,當年下海的學者們出現了一個“上岸潮”,絕大多數詩人沒能把握住這個機會。“上岸”需要人脈資源,非詩人所長,詩歌不算專業,大學能提供的教職極少。不適應市場,又無法“上岸”,詩人們不得不在詩與生活間痛苦抉擇。

詩歌之路在何方?

國外的詩人 是怎麼活的呢?

今年63歲的安妮·卡森是一個奇蹟,她的詩集銷量一般,但她不斷斬獲各種文學獎,出道以來,她的總獎金額已超80萬美元。

而過去幾年諾獎熱門作家阿多尼斯的主業是大學教授,用他的話說,一生寫詩從沒賺過錢。幸虧他留在了大學裡,對於詩人而言,這也許是最理想的狀態。

還有一部分詩人靠基金會養活,在社會相對發達的國家,詩人只要知名度足夠,申請一份創作基金並不難,但創作基金有時間限制,一般是1-2年,且管理嚴格,挪用的可能性不大,不過是在約定時間內,詩人有了一個相對安逸的創作環境而已。

再有就是所謂的“地下詩人”,他們主要有三種生存方式:

一是詩歌朗誦會,收入雖少,但比較有保障,國內詩人也曾嘗試過,但在沙龍文化、酒吧文化不夠發達的前提下,聽眾不會為此付費,朗誦會無法盈利。二是出版私人雜誌,發行量雖小,但經營得當,不僅能提升知名度,還會獲得一筆穩定收入。三是各種兼職。

雖然國外詩人活得不算好,但對於真正熱愛詩的人來說,只要能放棄虛榮,就足以堅持下來,與中國詩人相比,他們付出的代價要小得多。雖然在國外當詩人不難活,但他們在選擇這一職業時,往往更謹慎。

成為職業作家,這是人生的一個重大選擇,需要良好的職業規劃,三思方能後行。

相比之下,許多中國詩人卻認為職業規劃是反詩歌的,是庸俗、墮落的行為,他們更喜歡率性,追求無拘無束的生活。這背後是對自由的誤解。

自由的前提是自治,即每個人對自己行為負責,可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有一種誤會,認為詩人就要隨心所欲,就要完全靠感覺來生活,這樣才叫有才華,結果遇到問題時,因心理準備不足,他們往往落入怨天尤人的境地中,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別人,認為自己的麻煩都是這個不讀詩的時代造成的。

反思職業精神事實是,中國古代從沒有什麼職業詩人,不能拿古人來說事,在今天,既然選擇以詩歌為職業,就應有職業精神,就應超越簡單愛好的層面。

許多諾獎獲得者當年在選擇作家這一職業時,都是慎之又慎,為了養活自己,海明威、斯坦貝克、馬爾克斯等當過記者,福克納當過編劇,在今天,左手打工,右手寫作是常態。在文學的世界外,現代人還要食人間煙火。置種種俗務於不顧,很難長久保持良好的創作狀態。

相比於小說,中國當代詩歌更接近國際水準,但也要看到,中國詩人往往是出了一篇好作品後,便很難再上一個臺階,他們的成名作讓人充滿期待,可從那以後,他們幾乎不再進步了。

不是中國詩人們不努力,而是不良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抑制了他們的進步,他們以為自己因率性而成功,便刻意誇張自己的率性,甚至以排斥理性為榮,結果,他們與生活的距離越來越遠,隨著當初淪為下層的痛感漸漸被淡忘,則虛偽、裝腔、生硬等等弊端將日益凸顯出來。

與國外不同,中國詩人之間彼此聯繫極少,很難形成一種影響社會的力量。只有出現極端事件時,大家才會想起彼此的存在,而自組織渙散,同樣加劇了詩人們的生存困境。

結語

樑小斌住院,引出了當下中國詩人生存困境的的老話題。我們可以慨嘆詩意喪失的年代,物慾吞噬一切。但從另一方面來說,詩人是否要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在現代社會,自食其力之餘,合理規劃自己的生活,對詩人來說應該不是過分要求。(騰文)

Sunny1203842
2017-04-18

我不知道你所謂的詩人是寫作者還是另有深意!

現在寫詩的人仍然大有人在,寫好詩的人,這個就要看歲月的洗禮了,大浪淘沙,作品能影響幾代人的必定是好詩,三十年後無人再提起的那就算了!

如果說,一個在生活上有自己的原則,心地善良,又內心強大,珍愛身邊的的人和事,有節操又不枯燥…等等,我想這也是個詩人,即使他沒有文字上的作品,但仍然能深刻地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往好的方向發展!並在死後很久仍然會讓這些人念念不忘!

听文化发声音
2017-04-19

現在的生活中還有詩人嗎?路也、吳思敬、謝冕、瀟瀟(從左至右)在中國詩歌節期間合影

  毫無疑問,謝冕是詩評界的泰斗。儘管也許有些年輕人對此存疑。

  82歲的謝冕,依舊葆有一顆童心,一顆赤子之心。說他有童心的時候,他反問道:你是說我幼稚吧?然後是一大串謝冕式的爽朗的哈哈大笑。

  在詩仙李白的故里逗留不到一週時間,謝冕就和酒店門口胖胖的保安成了“勾肩搭背”的好朋友。酒店裡的服務員給每個房間用毛巾疊出可愛的天鵝、鱷魚等小動物,很多人笑笑,謝冕認真地給酒店寫了感謝信,酒店經理找過來問:真的是謝冕給我們寫的信嗎?激動地要跟他合影。於是就合影。謝冕說:這不就是美,不就是藝術嗎?

  見過謝冕的人都被他的熱情、他的童真感染。

  謝冕說,詩人要有一份天真,詩人和一般的人不同,和當官的人、經商的人,甚至和學者都不同,就是要用天真的眼睛、天真的心靈去觀察去擁抱世界,所以孩子是最天然的詩人。一個孩子對蝴蝶講:你是一朵會飛的花嗎?這就是詩。

  詩歌是做夢的事業

  對人如斯,他對詩更是一腔真誠。在謝冕眼中,詩歌是夢想的,是做夢的事業,是最美的事業。正如斯蒂文斯說:詩歌是最高的虛構。為了一個美貌的女子,發動一場戰爭,歷史上有很多類似這樣的故事,比如中國的西施,西方的海倫,漫長歲月中人們忘記了戰爭的慘痛,卻記住了那位女性曼妙的青春,記住了永恆的美麗。戰爭為了愛,為了美,在詩人看來,愛和美的位置也高於戰爭。“詩歌歸根結底是美的。 ”謝冕讀“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越讀這首詩越覺得偉大,古人怎麼講出這句非常離經叛道的話呢?美麗是不可重複的,時光流逝中抓住美麗,管它傾城與傾國,這是詩歌給我們的啟發。“詩歌表現的是美麗的世界,為了維護美,維護愛,維護人性的關懷,這就是詩歌” 。

  夢想與美並不是凌空蹈虛的,謝冕認為,夢想和現實之間的關聯非常複雜,有些人將現實定位於批判就有點太狹隘了,批判、反思、認識、表現,或者反映、關懷,都是詩歌與現實的關係。謝冕指出,詩歌的任務是感化,去感動人,感動經過心靈的轉化,變成對現實的關懷。他舉例說,白居易的新樂府、長篇歌行也寫現實,但是他不是直接地反映現實,而是充滿了同情心和人性的關懷,傳遞出情感的共鳴。“白居易的偉大,是他有一些非常人性的東西感動我們,是悲憫情懷,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也是這樣的悲憫情懷,你把它簡單地說成是反映現實,就把白居易杜甫降低了。 ”

  “你不知道你這樣是完全背叛了詩歌的”

  1980年,謝冕的一篇《在新的崛起面前》 ,掀起了一場新的詩潮。他的敏銳的發現與站出來的勇敢彌足珍貴。三十年過去了,一代代詩人出現,影響力卻遠沒有北島、舒婷一代廣泛。對當代詩人的批評,謝冕並不諱言:“很多詩人自我感覺非常好,覺得自己太了不起,我是開天闢地的,其實不是那回事,他們缺乏思想內涵,缺乏境界,缺乏懷抱,缺乏胸襟,缺乏唐人的趣味。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說,我是酒中的仙,我不去,天子來招我也沒用。“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這是杜甫《飲中八仙歌》寫賀知章,那種醉態,那種狂態,蔑視權貴,張揚個性,佯狂也罷,真醉也罷,總之是表現詩人的真性情。謝冕惋惜的是,現在沒有這些東西了。

  在謝冕跟臺灣詩人瘂弦的一次座談中,瘂弦也曾談到中國人的胸懷問題。談及一些中國詩人面對一些問題胸懷的缺失時,謝冕表示痛心:“你不知道你這樣是完全背叛了詩歌的,詩人永遠站在真理一邊,站在自由一邊,站在民主一邊,站在人性一邊,應該堅定地站在這兒! ”聶魯達是左傾的,他寫《葡萄園與風》 ,寫《伐木者醒來》 ,傳達南美洲大地的美麗,有著世界胸懷,呼籲世界和平、人類和解。謝冕說,“詩人的胸懷應該是博大的。 ”

  而反觀一些中國當代詩人,謝冕認為,他們說不上銳氣,也說不上批判性,他們只看到陰暗的一面,以表現人性的卑微為榮,將表現醜陋當做尖銳,將表現邪惡當做深刻,走進了一個拖不回來的誤區。“詩人不在這兒,詩人用一種非常美妙的詞句傳達非常美妙的情感和人性中非常美麗的東西。 ”謝冕強調,我們當然要鞭笞醜陋,但是不能將此變成唯一的東西,生活有豐富的多面性,不應該專門盯住一點。“他們以為自己很深刻,深刻到了群眾不理解我,他們只能理解北島和舒婷的淺薄,可是人家舒婷的詩大家就是喜歡。他們太自戀了,自戀到了他們認識不到自己的侷限在哪兒。 ”

  苦難之後,詩人在做什麼?

  有一種說法是國家不幸詩家幸,現在沒有偉大的詩人,是因為我們現在國運昌平,過得太安樂了嗎?“我們的苦難比誰都深重。 ”謝冕說,不止地震天災,政治運動、“文革” 、曾經對知識分子的迫害都是多麼殘酷啊,我們精神上所受的折磨是多麼殘酷啊,還有日本的侵略,八年抗戰,三年內戰,我們這個民族是災難深重的民族,我們的苦難非常深刻。可是,“一部分詩人在鶯歌燕舞,一部分詩人在鞭笞他所謂的人性的卑微的東西” ,他們缺乏擁抱整個世界的胸懷,從整個民族的歷史上來看,我們應該如何表達我們對苦難的抗議,表達我們對光明和民主自由的嚮往,缺少詩人站出來這樣做。“為了愛,為了美麗,為了人性的美麗、人性的光輝,我們要和黑暗告別,我們要控訴黑暗,詩人沒有這個懷抱。我們的差距就在這兒,不在別的地方。現在談什麼語言技巧啊,那是細枝末節,缺少的是境界,是精神的豐富性。 ”

  就如同人類有未來一樣,謝冕也堅定地相信詩歌的未來。有人說謝冕激情澎湃。謝冕卻說,你們都只看到了我的一面,沒有看到我深沉的一面。很少有人會想到這樣一個充滿激情的老人一生所承受的苦難。他出生於1932年, 1937年抗戰爆發時謝冕5歲,到11歲時家鄉陷落,淪為“皇民” ,也就是奴隸, 11歲的孩子,家裡沒有人,被日本人逼著去修機場。少年時代在抗戰中度過,青年時代又是內戰時期,謝冕投筆從戎,以身許國,“我不敢說別的,有好多次我也就可能戰死在戰場上了” 。此後又經歷“文革” ,被打入另冊。謝冕說,他不願意跟人講這些,不願意渲染苦難,“因為我的苦難比起很多家破人亡來說,不值一提,滿身的鮮血都有,那些人承受得比我多” 。

  “人生的苦樂我深諳於心,我看到了人生的悲劇性,但我們的態度是積極的。 ”謝冕說,事實上也是如此,你看人類經歷了那麼多挫折,最後不都走向了希望的一面嗎?李白曾寫,“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這是他當時看到的場景,在帝都長安,我們避開未央宮,目光投向僻靜處,一片月光下是婦女們在那兒搗衣,境界何等開闊。而如今高樓林立,一些非常樸素的東西永遠地消失了,謝冕惋惜道,讓我們悲觀的就在這兒。“我們的地球已經千瘡百孔,我們站在上面尋歡作樂,我們不悲觀嗎?但是沒有辦法,我們應該看到另一面。 ”謝冕指出,有些人用仇恨的眼光看社會,這樣不對,他們認為與生俱來自己應該如何如何,卻不知道今天的這些是前赴後繼、流血犧牲、滿身傷痕才走到的,簡單地發著滿腹牢騷。像荊棘鳥一樣,胸中扎進了刺,也要放聲歌唱。經歷過很多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經歷的苦難之後,謝冕依舊總會看到社會進步的一面,依舊感恩,這正是一些年輕詩人所缺乏的,“我知道苦難,但我熱愛,我相信,我爭取,我呼籲! ”

  詩歌評論,不能總是抱團說好話

  對詩人現狀怒其不爭之外,謝冕坦言,對詩歌批評界他也並不滿意—— “抱團,說好話,沒有自己的發現,沒有自己的見解,而且不敢表達自己的見解。 ”批評家說了什麼別人不知道,他讀懂了他評論的詩沒有別人也不知道,究竟好在何處也說不清。“批評家不比詩人高,於是他就沒有發現的眼光,他就發現不了。 ”謝冕也害怕,怕觸動別人,怕別人不高興,“我想勸他們寫得少一點,寫得慢一點,寫得精一點,我不敢。 ”他每次發表一個意見,都會有人不滿,招來不少罵聲,前後左右都要應付,他沒有那麼多精力,包括當年朦朧詩論戰,他都沒有迴應過。所以謝冕說,十幾年二十幾年過去了,他津津樂道的還是那幾首詩。當然也有新的發現流露了出來,比如他關注併發掘出來的詩人杜涯。杜涯是許昌縣醫院的一位護士,身體非常不好,在她非常不出名的時候,謝冕呼籲大家去讀一讀杜涯寫的嵩山北部山上的那一片慄樹林,認為杜涯的詩不張揚女性的性別特點,有人生的感悟,有內在的節奏感,讀來循環往復,有一種傷感。“說來說去就是這些詩” 。這大概也是很多詩評家面臨的共同的問題。

  詩歌大眾化,不如說詩化大眾

  新詩門檻低,誰都可以寫,形成了一種表面的繁榮。謝冕指出,門檻越低,越不能講大眾化。 “為什麼詩一定要大眾化呢?它本來就是小眾的。與其說詩歌大眾化,不如說詩化大眾。 ”謝冕重申了他一直持有的一種觀點,即詩是小眾化的,詩是貴族的,只有貴族的心靈境界,才能寫出具有很高境界和情趣的詩來影響大眾。他指出,李白在化我們,杜甫也在化我們,整個盛唐氣象都在化我們,把我們征服了,然後我們也提高了一個精神層次,我們知道了,原來月亮可以這麼美,月亮可以跟我飲酒,可以跟我對話,春江花月是那麼美,詩歌的作用就在這兒。很多人生活沒有趣味,不會享受大自然賜予我們的東西,詩歌感化大眾之後,大家在詩歌的陽光沐浴下,在月光的照耀下,變得精神高雅,人類就有了很高的情趣,生活也就有了味道。由此,詩歌也走到了群眾中間,走到了現實當中。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何瑞涓

生活如诗如画
2017-04-19

原創。《流淚的詩歌》

作詞:生活如詩如畫

作曲:如詩的生活

演唱:生活如詩如畫

頭條寫詩快一年

沒有賺到一分錢

好想跟詩歌說再見

也看不見我有些哀怨

網友的留戀

只不過一切在敷衍

詩中沒有喜悅

好像一場悲劇在上演

就在一轉身

發現詩的臉

已經陌生不會再像從前

我的世界開始下雪

冷得讓我無法多呆一天

冷得連隱藏的詩意都那麼明顯

我和詩告別在無人的街

讓風痴笑我不能拒絕

我和詩告別在狂亂的夜

我的心等著迎接傷悲

想要寫詩的思念

好像風箏斷了線

只想和詩歌說再見

卻發現淚水模糊我視線

一場悲劇正上演

詩中沒有喜悅

我只好躲在詩裡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