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90後貴州年輕人紛紛選擇留在村裡做“稀罕物”,月入五六千元
80後90後貴州年輕人紛紛選擇留在村裡做“稀罕物”,月入五六千元
80後90後貴州年輕人紛紛選擇留在村裡做“稀罕物”,月入五六千元
80後90後貴州年輕人紛紛選擇留在村裡做“稀罕物”,月入五六千元
80後90後貴州年輕人紛紛選擇留在村裡做“稀罕物”,月入五六千元
80後90後貴州年輕人紛紛選擇留在村裡做“稀罕物”,月入五六千元
80後90後貴州年輕人紛紛選擇留在村裡做“稀罕物”,月入五六千元
80後90後貴州年輕人紛紛選擇留在村裡做“稀罕物”,月入五六千元
80後90後貴州年輕人紛紛選擇留在村裡做“稀罕物”,月入五六千元
80後90後貴州年輕人紛紛選擇留在村裡做“稀罕物”,月入五六千元
80後90後貴州年輕人紛紛選擇留在村裡做“稀罕物”,月入五六千元
如歌視覺
1/10 在貴州省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有一門民間工藝經過世代相傳,如今已被許多80後90後年輕人繼承了下來,並且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這門民間工藝就是“古法造紙”。圖為該村一名年輕的苗族婦女正在利用古法進行造紙,動作嫻熟。(圖片來自 IC photo)
2/10 圖中這位笑容滿面的小夥,名叫李聚標,今年32歲。他說,自己從事“古法造紙”已經9年了,依靠著這門傳統民間工藝,自己月入6000元左右,比背井離鄉在外面打工“端人碗看人臉”自在多了。(圖片來自 IC photo)
3/10 更重要的是,他可以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不用漂泊在外打工,飽受思念家人之苦。況且,獨在異鄉打拼,吃不好睡不好,乾的活也不輕鬆,苦不堪言。(圖片來自 IC photo)
4/10 依靠著“古法造紙”,李聚標實現了脫貧致富,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每天累、充實、收穫並快樂著。(圖片來自 IC photo)
5/10 這位勤勞能幹、誠懇踏實的年輕人名叫羅文武,今年30歲,他和妻子都從事“古法造紙”工作,夫妻倆每個月能賺上萬元。(圖片來自 IC photo)
6/10 對於自己的生活狀態,羅文武也很滿足,他說,一家人能夠每天在一起,掙的也不比在外打工少,感覺很幸福很高興。石橋村的“古法造紙”不僅留住了許多年輕人在本村工作,還吸引了不少年輕人返鄉工作。(圖片來自 IC photo)
7/10 羅文武的妻子從事紙張烘乾等工作,掙的比丈夫少點,但她卻說,自己並不在乎掙多掙少,重要的是自己能夠和丈夫、孩子天天在一起,再也不會讓孩子成為可憐巴巴的留守兒童了。(圖片來自 IC photo)
8/10 每天快到中午的時候,羅文武的妻子都會帶著活潑可愛的孩子先回家做飯,等著丈夫回家一起吃飯。他們一家人很享受這樣的平淡生活,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衣食無憂。(圖片來自 IC photo)
9/10 石橋村的古法造紙遺址在大巖腳石壁下方,石壁前傾能遮擋風雨,是一個天然的作坊。這裡供奉著造紙術的發明家蔡倫,全村男女老幼都很敬重他,每年都會定期舉行祭拜儀式。(圖片來自 IC photo)
10/10 在石橋村,還有一條“紙街”格外引人注目,一街兩旁的店鋪裡,售賣著各種各樣的工藝紙張。除了用作書法,許多紙張也成為了裝飾品。隨著當地旅遊業的興盛,石橋村保留至今的“古法造紙”民間工藝不但讓村民們成功脫貧致富,而且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和歡迎。(圖片來自 IC photo)
2019-06-2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