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七旬老人40餘年老手藝,騎大梁自行車往返70裡地入5元,不捨
農村七旬老人40餘年老手藝,騎大梁自行車往返70裡地入5元,不捨
農村七旬老人40餘年老手藝,騎大梁自行車往返70裡地入5元,不捨
農村七旬老人40餘年老手藝,騎大梁自行車往返70裡地入5元,不捨
農村七旬老人40餘年老手藝,騎大梁自行車往返70裡地入5元,不捨
農村七旬老人40餘年老手藝,騎大梁自行車往返70裡地入5元,不捨
農村七旬老人40餘年老手藝,騎大梁自行車往返70裡地入5元,不捨
農村七旬老人40餘年老手藝,騎大梁自行車往返70裡地入5元,不捨
農村七旬老人40餘年老手藝,騎大梁自行車往返70裡地入5元,不捨
農村七旬老人40餘年老手藝,騎大梁自行車往返70裡地入5元,不捨
鏡頭的生活
1/9 中國是一個傳承有序的泱泱大國,很多的老手藝從古至今一直延續著,舊時,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帶著自己養家餬口的“家當”老手藝人用多年的絕活兒服務於每家每戶,當今隨著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與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好多老手藝消失的速度是如此之緩慢又如此之迅速,緩慢地讓人無法察覺,迅速的讓人來不及記錄。唐山大集上,72歲的曹大爺來售賣自制的篩籮子。
2/9 “篩籮子”老家的叫法,以前每家每戶都需要。儘管用篩籮子的農戶越來越少,但曹大爺始終是堅持著,每次有路人駐足,即便只是看看,曹大爺會緊忙上前招呼,生怕“丟”掉時時刻刻盼望的“顧客”。
3/9 曹大爺,今年72歲,從事自制、修每家每戶需要的生活用品已有40餘年之久,曹大爺說,他就是用這個老手藝養活了一大家子人,現如今,隨著塑料製品、不鏽鋼製品等的普及,老手藝活兒一天比一天少。
4/9 老人做的篩籮子,小些的賣價8元錢一個,大些的賣價9元錢,時至中午,老人還未開張。
5/9 曹大爺說,這篩籮子是用柳木所制。老人親自去木場挑選上等柳木,買回家經刮皮、切割、打磨等十多道繁瑣工序才能製成一個篩籮子。
6/9 老人說,這輛自行車是50多年前花100多元錢買回家,走街串巷,幾裡地也好,幾十裡甚至上百里地也罷,“愛車”便是最大的“功臣”。
7/9 老人苦等半天的收穫,村民家簸箕“舌頭”因長期使用已參錯不齊,要老人幫忙換一個,要價5元錢。
8/9 由於曹大爺家距離集市有30多裡地之遠,天矇矇亮沒吃早飯便往集市趕,老伴兒給裝了兩個包子。
9/9 “苦等半天,只接5塊錢的活兒,難道這老手藝真要丟嘍,唉······”臨走時,買回家一個篩籮子就當收藏,以後可能很少再見到吧。老人對幾十年老手藝的傳承和堅守感慨良深,或許不久的將來,老人不得不面臨“下崗”的尷尬與不捨。
201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