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居在中亞的中國人,用俄語字母拼寫中國方言,有獨立的課本教材,保留明清習俗
聚居在中亞的中國人,用俄語字母拼寫中國方言,有獨立的課本教材,保留明清習俗
聚居在中亞的中國人,用俄語字母拼寫中國方言,有獨立的課本教材,保留明清習俗
聚居在中亞的中國人,用俄語字母拼寫中國方言,有獨立的課本教材,保留明清習俗
聚居在中亞的中國人,用俄語字母拼寫中國方言,有獨立的課本教材,保留明清習俗
聚居在中亞的中國人,用俄語字母拼寫中國方言,有獨立的課本教材,保留明清習俗
聚居在中亞的中國人,用俄語字母拼寫中國方言,有獨立的課本教材,保留明清習俗
聚居在中亞的中國人,用俄語字母拼寫中國方言,有獨立的課本教材,保留明清習俗
聚居在中亞的中國人,用俄語字母拼寫中國方言,有獨立的課本教材,保留明清習俗
聚居在中亞的中國人,用俄語字母拼寫中國方言,有獨立的課本教材,保留明清習俗
聚居在中亞的中國人,用俄語字母拼寫中國方言,有獨立的課本教材,保留明清習俗
聚居在中亞的中國人,用俄語字母拼寫中國方言,有獨立的課本教材,保留明清習俗
聚居在中亞的中國人,用俄語字母拼寫中國方言,有獨立的課本教材,保留明清習俗
聚居在中亞的中國人,用俄語字母拼寫中國方言,有獨立的課本教材,保留明清習俗
覃仕勇說史
1/13 在吉爾吉斯和哈薩克的交界處的秋河的兩岸,以及吉爾吉斯首都比什凱克的周圍,聚居著中國以外最大的回民社會群體,今天人數達到12萬人。圖為吉爾吉斯斯坦亞歷山大諾夫卡鄉已是四代同堂的一家。年輕人都外出闖蕩,家中僅有老母親、老伴、兒媳和幾個孫子孫女,但仍顯得其樂融融。
2/13 這一回民社會群體是在鴉片戰爭(1840年)後武裝反清失敗後的移民群落,他們被稱沙皇政府稱為東干人(陝西方言“東邊的人”)。得到了沙皇政府撥發的7萬畝土地,並免徵10年賦稅。此後,這些陝甘人便在這塊土地上播種下從老家帶來的麥種和菜籽,就此繁衍生息。圖為哈薩克斯坦新渠鄉,一對年輕的東干夫婦正在收穫種植的大蒜。
3/13 生活在中亞的東干人很大一部分從事農業種植,以勤勞和精耕細作而聞名,當地的農作物大部分由他們提供。圖為哈薩克斯坦一個叫東干諾夫卡的東干人在種植土豆。
4/13 東干人全是黃皮膚黑頭髮,講著地道的陝西方言。生活方式,有些還停留在清朝時代,比如在他們的日常用語中,稱呼首相、總統為“皇上”或“皇帝”,政府機構叫做“衙門”,警察叫“衙役”,學校叫“學堂”,上學或上課叫“上學堂”。圖為東干諾夫卡的一群東干小朋友。
5/13 吉爾吉斯斯坦亞歷山大諾夫卡鄉街幾名身穿東干傳統服飾的小姑娘。
6/13 百多年來,東干人並沒有忘記中華文化,為了繼承母語文化,他們創立了一種用俄語字母拼寫出來的中國西北方言,相應地,也擁有以俄語拼寫的報紙及完整的一至十二號(即小學至中學)的課本教材。
7/13 雖然已在中亞生活了120餘年,但東干人仍保留著許多源自中國的民俗風情。例如,東干人演奏揚琴、二胡、三絃子和響板等具有漢民族傳統特色的樂器,甚至關於孟姜女哭長城的古老傳說、《三國演義》等小說在東干人當中也廣為流傳。圖為東干族“相好歌舞團”演出扇子舞。
8/13 最能體現中國古老民俗的是東干人的婚禮。東干新娘出嫁的服飾全部是用手工製作的。哈薩克斯坦境內的陝西村還保留著一百多年前的陝西民俗,出嫁的新娘要穿繡花鞋,紅綢衣服,挽著清朝或者明朝時的髮型,插著簪子
9/13 伊萬諾夫卡肯布倫村的巷子裡的一場婚禮,不大的院子裡擺滿了婚宴的流水席,有手抓飯、葡萄、糖果和糕餅,沒有酒。
10/13 比什凱克一帶其實就是古代的碎葉城(現為托克馬克市),即我國偉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吉爾吉斯中海市場,一名年輕的東干女孩在此打工,如今很多東干年輕人會選擇自己創業或外出打工。
11/13 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有個很有名的大集市,叫做奧什巴扎。旅居在此的中國人,對這個集市都感覺很親切。因為買賣雙方都能夠用漢語交流。
12/13 吉爾吉斯斯坦亞歷山大諾夫卡鄉的一個集貿市場,東干婦女在此擺攤經營小生意。
13/13 吉爾吉斯斯坦亞歷山大諾夫卡鄉集貿市場的東干婦女。
2017-07-16

相關推薦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