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生態養殖甲魚?

4 個回答
三农开拓者
2019-08-02

在稻田養甲魚符合生態養殖,主要包括開挖暫養溝、開挖養殖溝、防逃設施、食臺設置、甲魚苗放養和飼養管理;從而減少了化肥使用量,甲魚又能捕食田間害蟲,減少了農藥的用量,實現了生態養殖,提高了甲魚和水稻的品質,保護了環境,具有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在稻田養甲魚符合生態養殖,主要包括開挖暫養溝、開挖養殖溝、防逃設施、食臺設置、甲魚苗放養和飼養管理;從而減少了化肥使用量,甲魚又能捕食田間害蟲,減少了農藥的用量,實現了生態養殖,提高了甲魚和水稻的品質,保護了環境,具有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1、開挖暫養溝:在水稻田的一邊開挖寬2m、深1. 2m的暫養溝,溝面積佔稻田面積 的5 %,便於以後起捕,並在暫養溝一側建一南北向的沙灘供其晒背用。

在稻田養甲魚符合生態養殖,主要包括開挖暫養溝、開挖養殖溝、防逃設施、食臺設置、甲魚苗放養和飼養管理;從而減少了化肥使用量,甲魚又能捕食田間害蟲,減少了農藥的用量,實現了生態養殖,提高了甲魚和水稻的品質,保護了環境,具有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1、開挖暫養溝:在水稻田的一邊開挖寬2m、深1. 2m的暫養溝,溝面積佔稻田面積 的5 %,便於以後起捕,並在暫養溝一側建一南北向的沙灘供其晒背用。

2、開挖養殖溝:沿四周田埂內側,距埂0.5m挖環形溝,溝寬lm、溝深0.5m ;5畝的 稻田要加挖十字,溝寬lm,溝深0. 5m,溝溝相通。

3、防逃設施:田埂要高出田面50cm左右,捶緊夯實,在養殖田埂上用專用農膜沿 四周設置高度80cm防逃牆,並用木樁按一定距離支撐固定,專用農膜插入泥中10cm圍護田 埂。在進排水口設攔魚設施,用寬5cm、高80cm用竹片織成孔隙為3cm的竹柵欄,防止甲魚 外逃。

在稻田養甲魚符合生態養殖,主要包括開挖暫養溝、開挖養殖溝、防逃設施、食臺設置、甲魚苗放養和飼養管理;從而減少了化肥使用量,甲魚又能捕食田間害蟲,減少了農藥的用量,實現了生態養殖,提高了甲魚和水稻的品質,保護了環境,具有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1、開挖暫養溝:在水稻田的一邊開挖寬2m、深1. 2m的暫養溝,溝面積佔稻田面積 的5 %,便於以後起捕,並在暫養溝一側建一南北向的沙灘供其晒背用。

2、開挖養殖溝:沿四周田埂內側,距埂0.5m挖環形溝,溝寬lm、溝深0.5m ;5畝的 稻田要加挖十字,溝寬lm,溝深0. 5m,溝溝相通。

3、防逃設施:田埂要高出田面50cm左右,捶緊夯實,在養殖田埂上用專用農膜沿 四周設置高度80cm防逃牆,並用木樁按一定距離支撐固定,專用農膜插入泥中10cm圍護田 埂。在進排水口設攔魚設施,用寬5cm、高80cm用竹片織成孔隙為3cm的竹柵欄,防止甲魚 外逃。

4、食臺設置:每畝養殖稻田設置甲魚食臺4個。

5、甲魚苗放養:甲魚種放養前,對稻田養殖溝進行清整消毒,每畝用生石灰75kg 兌水潑灑。6月底待水稻秧苗返青,排乾田間水,進行烤田,然後加水至20-30cm時投放甲魚 種,畝投放300g/只左右的甲魚種250只,並用5%食鹽水消毒。

在稻田養甲魚符合生態養殖,主要包括開挖暫養溝、開挖養殖溝、防逃設施、食臺設置、甲魚苗放養和飼養管理;從而減少了化肥使用量,甲魚又能捕食田間害蟲,減少了農藥的用量,實現了生態養殖,提高了甲魚和水稻的品質,保護了環境,具有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1、開挖暫養溝:在水稻田的一邊開挖寬2m、深1. 2m的暫養溝,溝面積佔稻田面積 的5 %,便於以後起捕,並在暫養溝一側建一南北向的沙灘供其晒背用。

2、開挖養殖溝:沿四周田埂內側,距埂0.5m挖環形溝,溝寬lm、溝深0.5m ;5畝的 稻田要加挖十字,溝寬lm,溝深0. 5m,溝溝相通。

3、防逃設施:田埂要高出田面50cm左右,捶緊夯實,在養殖田埂上用專用農膜沿 四周設置高度80cm防逃牆,並用木樁按一定距離支撐固定,專用農膜插入泥中10cm圍護田 埂。在進排水口設攔魚設施,用寬5cm、高80cm用竹片織成孔隙為3cm的竹柵欄,防止甲魚 外逃。

4、食臺設置:每畝養殖稻田設置甲魚食臺4個。

5、甲魚苗放養:甲魚種放養前,對稻田養殖溝進行清整消毒,每畝用生石灰75kg 兌水潑灑。6月底待水稻秧苗返青,排乾田間水,進行烤田,然後加水至20-30cm時投放甲魚 種,畝投放300g/只左右的甲魚種250只,並用5%食鹽水消毒。

6、飼養管理:飼料主要投喂甲魚全價配合飼料,適當投喂小魚、小蝦、螺蛘肉、玉 米、小麥。7-9月份是甲魚攝食生長旺季,每天投喂三次,日投喂量為甲魚體重的5%,10月 下旬以後投餌量要少一些;日投喂量為甲魚體重的3 %,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每天堅持巡 田,定期對養殖溝潑灑生石灰消毒。合理使用農藥,確需用藥應選擇對甲魚危害小的生物農 藥。

乡村小丸子的365
2019-08-03

一、生態養殖池建設養殖基地宜建在環境安靜、靠近水源、水質無汙染的區域,養殖池要求都是土池,以正方形為宜,池底土質以砂壤土為宜,淤泥厚不超過15cm,要求池底平坦,池深1.2~2.5m,面積一般3—5畝,以不超過15畝為宜,有條件的可配套建設親鱉池、幼鱉池、稚鱉池,養殖池可用石棉板、磚牆、水泥板等建防逃設施,池中要移植水草,在春季要投放適量螺蜆、河蚌等貝類,使池中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另外,根據需要設若干飼料臺及晒背棲息臺。

二、優質種苗繁育與投放

1、親本選擇與培育選購自然水域生長的野生中華鱉作為親本,要求體重在2~4kg,6--7齡,已達性成熟,無病無傷,體質健壯,雌雄比例為4:1。選購的親鱉要專池飼養,放養密度為每平方水面0.3~0.5只,在餌料投喂上,要以動物性餌料(活螺蜆、小雜魚、動物內臟等)為主,輔以適量植物性餌料(餅類、南瓜等)和配合餌料,日投喂量為在池鱉體重在5%~8%。

2、人工孵化與培育在選育好親鱉的同時,應及時觀察並收集鱉卵用恆溫箱或恆溫砂盤(砂盤中用砂以25目網篩過篩)在室內進行人工孵化,要求溫度控制在33℃~34℃,保持溼度為81%~82%,溫床中砂子的含水量要控制在7%~8%,經36—38天孵化出稚鱉、幼鱉。稚鱉要分級分池飼養,以水蚤、絲蚯蚓、絞碎的小雜魚等鮮活餌料為主,進行強化培育。在越冬期間,要搞好防凍設施,以提高越冬成活率。 3、種苗投放利用土池常溫養鱉,在每年春季4~6月份開始放種。適宜投放體重在15克以上的稚鱉,要求規模整齊、年齡相同、體質健壯,對於外地選購的鱉種要進行暫養強化培育1個月後投放,自繁培育的苗種可直接投放,投放前應用高錳酸鉀等藥物消毒,防止疾病的發生,放苗密度一般畝放600只/畝。此外,養殖池中應搭配放養適量的白鰱、鯿魚、黃顙魚、青蝦等品種,提高水體利用率。

三、成鱉常溫飼養採用自然水溫露天養殖中華鱉,要求儘量創造甲魚生長的生態環境,實行科學管理,主要有: 1、飼料投喂飼料以鮮活餌料為主,搭配部分植物性餌料為自配餌料,主要種類有:鮮活螺蜆、小雜魚、動物內臟、餅類、麩類、南瓜等及人工配合飼料,在水溫上升到18℃以上時開始投喂,日投喂量為鱉體重3%~6%。每天投喂1—2次,具體視水溫及天氣情況而定,在投餌時可搭配少量光合細菌等生物製劑,一般不使用甲魚顆粒飼料,禁用添加劑和含激素類或有殘留的藥物。 2、水質調控及病害防治。半野生化甲魚養殖過程中,控制甲魚疾病及提高甲魚品質關鍵在於水環境控制,重點是搞好水質調控,儘量營造甲魚的自然生長環境,建立水體的生態平衡,主要應做好:①搞好池塘生態設置。一是投放活螺蜆、河蚌等貝類,在春季3~4月份畝放200kg;二是移植水草,要移植苦草、伊樂藻、水葫蘆等,覆蓋面達1/3,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達到塘內自淨。②定期加水和換水,每10~15天應適量換水和加水,換水量一般不宜超過三分之一,保持水質清新穩定。③定期潑灑生石灰調節水質、保持pH值穩定。④控制投餌,減少餌料對水環境破壞。首先投喂餌料要控制在2小時內吃完;其次,堅持檢查,避免過多投喂造成殘餌破壞水質。⑤定期添加微生物製品。如光合細菌等,可定期潑灑和每天添加到餌料中,起到淨化水質、防病促長、提高餌料轉換率等作用。在防治病害方面,必須堅持生態防治為主,藥物預防為輔,根據需要可定期投喂藥餌和使用殺菌、殺蟲藥物潑灑預防,藥物使用必須符合NY5071—2001的規定。 3、分池管理每年根據鱉的生長情況,及時做好挑選,將規模大小基本一致的放在一起飼養,防止殘殺和造成病害,有利於甲魚的養殖管理,促進生長。

四、起捕上市經3~4年的常溫露天養殖,養殖的甲魚一般達到500克左右,這時就要根據市場要,及時起捕上市,可用籠捕或幹塘捕捉。在上市時要做到由公司或協會統一組織對外實施品牌銷售。 


一、生態養殖池建設養殖基地宜建在環境安靜、靠近水源、水質無汙染的區域,養殖池要求都是土池,以正方形為宜,池底土質以砂壤土為宜,淤泥厚不超過15cm,要求池底平坦,池深1.2~2.5m,面積一般3—5畝,以不超過15畝為宜,有條件的可配套建設親鱉池、幼鱉池、稚鱉池,養殖池可用石棉板、磚牆、水泥板等建防逃設施,池中要移植水草,在春季要投放適量螺蜆、河蚌等貝類,使池中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另外,根據需要設若干飼料臺及晒背棲息臺。

二、優質種苗繁育與投放

1、親本選擇與培育選購自然水域生長的野生中華鱉作為親本,要求體重在2~4kg,6--7齡,已達性成熟,無病無傷,體質健壯,雌雄比例為4:1。選購的親鱉要專池飼養,放養密度為每平方水面0.3~0.5只,在餌料投喂上,要以動物性餌料(活螺蜆、小雜魚、動物內臟等)為主,輔以適量植物性餌料(餅類、南瓜等)和配合餌料,日投喂量為在池鱉體重在5%~8%。

2、人工孵化與培育在選育好親鱉的同時,應及時觀察並收集鱉卵用恆溫箱或恆溫砂盤(砂盤中用砂以25目網篩過篩)在室內進行人工孵化,要求溫度控制在33℃~34℃,保持溼度為81%~82%,溫床中砂子的含水量要控制在7%~8%,經36—38天孵化出稚鱉、幼鱉。稚鱉要分級分池飼養,以水蚤、絲蚯蚓、絞碎的小雜魚等鮮活餌料為主,進行強化培育。在越冬期間,要搞好防凍設施,以提高越冬成活率。 3、種苗投放利用土池常溫養鱉,在每年春季4~6月份開始放種。適宜投放體重在15克以上的稚鱉,要求規模整齊、年齡相同、體質健壯,對於外地選購的鱉種要進行暫養強化培育1個月後投放,自繁培育的苗種可直接投放,投放前應用高錳酸鉀等藥物消毒,防止疾病的發生,放苗密度一般畝放600只/畝。此外,養殖池中應搭配放養適量的白鰱、鯿魚、黃顙魚、青蝦等品種,提高水體利用率。

三、成鱉常溫飼養採用自然水溫露天養殖中華鱉,要求儘量創造甲魚生長的生態環境,實行科學管理,主要有: 1、飼料投喂飼料以鮮活餌料為主,搭配部分植物性餌料為自配餌料,主要種類有:鮮活螺蜆、小雜魚、動物內臟、餅類、麩類、南瓜等及人工配合飼料,在水溫上升到18℃以上時開始投喂,日投喂量為鱉體重3%~6%。每天投喂1—2次,具體視水溫及天氣情況而定,在投餌時可搭配少量光合細菌等生物製劑,一般不使用甲魚顆粒飼料,禁用添加劑和含激素類或有殘留的藥物。 2、水質調控及病害防治。半野生化甲魚養殖過程中,控制甲魚疾病及提高甲魚品質關鍵在於水環境控制,重點是搞好水質調控,儘量營造甲魚的自然生長環境,建立水體的生態平衡,主要應做好:①搞好池塘生態設置。一是投放活螺蜆、河蚌等貝類,在春季3~4月份畝放200kg;二是移植水草,要移植苦草、伊樂藻、水葫蘆等,覆蓋面達1/3,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達到塘內自淨。②定期加水和換水,每10~15天應適量換水和加水,換水量一般不宜超過三分之一,保持水質清新穩定。③定期潑灑生石灰調節水質、保持pH值穩定。④控制投餌,減少餌料對水環境破壞。首先投喂餌料要控制在2小時內吃完;其次,堅持檢查,避免過多投喂造成殘餌破壞水質。⑤定期添加微生物製品。如光合細菌等,可定期潑灑和每天添加到餌料中,起到淨化水質、防病促長、提高餌料轉換率等作用。在防治病害方面,必須堅持生態防治為主,藥物預防為輔,根據需要可定期投喂藥餌和使用殺菌、殺蟲藥物潑灑預防,藥物使用必須符合NY5071—2001的規定。 3、分池管理每年根據鱉的生長情況,及時做好挑選,將規模大小基本一致的放在一起飼養,防止殘殺和造成病害,有利於甲魚的養殖管理,促進生長。

四、起捕上市經3~4年的常溫露天養殖,養殖的甲魚一般達到500克左右,這時就要根據市場要,及時起捕上市,可用籠捕或幹塘捕捉。在上市時要做到由公司或協會統一組織對外實施品牌銷售。 



一、生態養殖池建設養殖基地宜建在環境安靜、靠近水源、水質無汙染的區域,養殖池要求都是土池,以正方形為宜,池底土質以砂壤土為宜,淤泥厚不超過15cm,要求池底平坦,池深1.2~2.5m,面積一般3—5畝,以不超過15畝為宜,有條件的可配套建設親鱉池、幼鱉池、稚鱉池,養殖池可用石棉板、磚牆、水泥板等建防逃設施,池中要移植水草,在春季要投放適量螺蜆、河蚌等貝類,使池中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另外,根據需要設若干飼料臺及晒背棲息臺。

二、優質種苗繁育與投放

1、親本選擇與培育選購自然水域生長的野生中華鱉作為親本,要求體重在2~4kg,6--7齡,已達性成熟,無病無傷,體質健壯,雌雄比例為4:1。選購的親鱉要專池飼養,放養密度為每平方水面0.3~0.5只,在餌料投喂上,要以動物性餌料(活螺蜆、小雜魚、動物內臟等)為主,輔以適量植物性餌料(餅類、南瓜等)和配合餌料,日投喂量為在池鱉體重在5%~8%。

2、人工孵化與培育在選育好親鱉的同時,應及時觀察並收集鱉卵用恆溫箱或恆溫砂盤(砂盤中用砂以25目網篩過篩)在室內進行人工孵化,要求溫度控制在33℃~34℃,保持溼度為81%~82%,溫床中砂子的含水量要控制在7%~8%,經36—38天孵化出稚鱉、幼鱉。稚鱉要分級分池飼養,以水蚤、絲蚯蚓、絞碎的小雜魚等鮮活餌料為主,進行強化培育。在越冬期間,要搞好防凍設施,以提高越冬成活率。 3、種苗投放利用土池常溫養鱉,在每年春季4~6月份開始放種。適宜投放體重在15克以上的稚鱉,要求規模整齊、年齡相同、體質健壯,對於外地選購的鱉種要進行暫養強化培育1個月後投放,自繁培育的苗種可直接投放,投放前應用高錳酸鉀等藥物消毒,防止疾病的發生,放苗密度一般畝放600只/畝。此外,養殖池中應搭配放養適量的白鰱、鯿魚、黃顙魚、青蝦等品種,提高水體利用率。

三、成鱉常溫飼養採用自然水溫露天養殖中華鱉,要求儘量創造甲魚生長的生態環境,實行科學管理,主要有: 1、飼料投喂飼料以鮮活餌料為主,搭配部分植物性餌料為自配餌料,主要種類有:鮮活螺蜆、小雜魚、動物內臟、餅類、麩類、南瓜等及人工配合飼料,在水溫上升到18℃以上時開始投喂,日投喂量為鱉體重3%~6%。每天投喂1—2次,具體視水溫及天氣情況而定,在投餌時可搭配少量光合細菌等生物製劑,一般不使用甲魚顆粒飼料,禁用添加劑和含激素類或有殘留的藥物。 2、水質調控及病害防治。半野生化甲魚養殖過程中,控制甲魚疾病及提高甲魚品質關鍵在於水環境控制,重點是搞好水質調控,儘量營造甲魚的自然生長環境,建立水體的生態平衡,主要應做好:①搞好池塘生態設置。一是投放活螺蜆、河蚌等貝類,在春季3~4月份畝放200kg;二是移植水草,要移植苦草、伊樂藻、水葫蘆等,覆蓋面達1/3,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達到塘內自淨。②定期加水和換水,每10~15天應適量換水和加水,換水量一般不宜超過三分之一,保持水質清新穩定。③定期潑灑生石灰調節水質、保持pH值穩定。④控制投餌,減少餌料對水環境破壞。首先投喂餌料要控制在2小時內吃完;其次,堅持檢查,避免過多投喂造成殘餌破壞水質。⑤定期添加微生物製品。如光合細菌等,可定期潑灑和每天添加到餌料中,起到淨化水質、防病促長、提高餌料轉換率等作用。在防治病害方面,必須堅持生態防治為主,藥物預防為輔,根據需要可定期投喂藥餌和使用殺菌、殺蟲藥物潑灑預防,藥物使用必須符合NY5071—2001的規定。 3、分池管理每年根據鱉的生長情況,及時做好挑選,將規模大小基本一致的放在一起飼養,防止殘殺和造成病害,有利於甲魚的養殖管理,促進生長。

四、起捕上市經3~4年的常溫露天養殖,養殖的甲魚一般達到500克左右,這時就要根據市場要,及時起捕上市,可用籠捕或幹塘捕捉。在上市時要做到由公司或協會統一組織對外實施品牌銷售。 




一、生態養殖池建設養殖基地宜建在環境安靜、靠近水源、水質無汙染的區域,養殖池要求都是土池,以正方形為宜,池底土質以砂壤土為宜,淤泥厚不超過15cm,要求池底平坦,池深1.2~2.5m,面積一般3—5畝,以不超過15畝為宜,有條件的可配套建設親鱉池、幼鱉池、稚鱉池,養殖池可用石棉板、磚牆、水泥板等建防逃設施,池中要移植水草,在春季要投放適量螺蜆、河蚌等貝類,使池中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另外,根據需要設若干飼料臺及晒背棲息臺。

二、優質種苗繁育與投放

1、親本選擇與培育選購自然水域生長的野生中華鱉作為親本,要求體重在2~4kg,6--7齡,已達性成熟,無病無傷,體質健壯,雌雄比例為4:1。選購的親鱉要專池飼養,放養密度為每平方水面0.3~0.5只,在餌料投喂上,要以動物性餌料(活螺蜆、小雜魚、動物內臟等)為主,輔以適量植物性餌料(餅類、南瓜等)和配合餌料,日投喂量為在池鱉體重在5%~8%。

2、人工孵化與培育在選育好親鱉的同時,應及時觀察並收集鱉卵用恆溫箱或恆溫砂盤(砂盤中用砂以25目網篩過篩)在室內進行人工孵化,要求溫度控制在33℃~34℃,保持溼度為81%~82%,溫床中砂子的含水量要控制在7%~8%,經36—38天孵化出稚鱉、幼鱉。稚鱉要分級分池飼養,以水蚤、絲蚯蚓、絞碎的小雜魚等鮮活餌料為主,進行強化培育。在越冬期間,要搞好防凍設施,以提高越冬成活率。 3、種苗投放利用土池常溫養鱉,在每年春季4~6月份開始放種。適宜投放體重在15克以上的稚鱉,要求規模整齊、年齡相同、體質健壯,對於外地選購的鱉種要進行暫養強化培育1個月後投放,自繁培育的苗種可直接投放,投放前應用高錳酸鉀等藥物消毒,防止疾病的發生,放苗密度一般畝放600只/畝。此外,養殖池中應搭配放養適量的白鰱、鯿魚、黃顙魚、青蝦等品種,提高水體利用率。

三、成鱉常溫飼養採用自然水溫露天養殖中華鱉,要求儘量創造甲魚生長的生態環境,實行科學管理,主要有: 1、飼料投喂飼料以鮮活餌料為主,搭配部分植物性餌料為自配餌料,主要種類有:鮮活螺蜆、小雜魚、動物內臟、餅類、麩類、南瓜等及人工配合飼料,在水溫上升到18℃以上時開始投喂,日投喂量為鱉體重3%~6%。每天投喂1—2次,具體視水溫及天氣情況而定,在投餌時可搭配少量光合細菌等生物製劑,一般不使用甲魚顆粒飼料,禁用添加劑和含激素類或有殘留的藥物。 2、水質調控及病害防治。半野生化甲魚養殖過程中,控制甲魚疾病及提高甲魚品質關鍵在於水環境控制,重點是搞好水質調控,儘量營造甲魚的自然生長環境,建立水體的生態平衡,主要應做好:①搞好池塘生態設置。一是投放活螺蜆、河蚌等貝類,在春季3~4月份畝放200kg;二是移植水草,要移植苦草、伊樂藻、水葫蘆等,覆蓋面達1/3,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達到塘內自淨。②定期加水和換水,每10~15天應適量換水和加水,換水量一般不宜超過三分之一,保持水質清新穩定。③定期潑灑生石灰調節水質、保持pH值穩定。④控制投餌,減少餌料對水環境破壞。首先投喂餌料要控制在2小時內吃完;其次,堅持檢查,避免過多投喂造成殘餌破壞水質。⑤定期添加微生物製品。如光合細菌等,可定期潑灑和每天添加到餌料中,起到淨化水質、防病促長、提高餌料轉換率等作用。在防治病害方面,必須堅持生態防治為主,藥物預防為輔,根據需要可定期投喂藥餌和使用殺菌、殺蟲藥物潑灑預防,藥物使用必須符合NY5071—2001的規定。 3、分池管理每年根據鱉的生長情況,及時做好挑選,將規模大小基本一致的放在一起飼養,防止殘殺和造成病害,有利於甲魚的養殖管理,促進生長。

四、起捕上市經3~4年的常溫露天養殖,養殖的甲魚一般達到500克左右,這時就要根據市場要,及時起捕上市,可用籠捕或幹塘捕捉。在上市時要做到由公司或協會統一組織對外實施品牌銷售。 





一、生態養殖池建設養殖基地宜建在環境安靜、靠近水源、水質無汙染的區域,養殖池要求都是土池,以正方形為宜,池底土質以砂壤土為宜,淤泥厚不超過15cm,要求池底平坦,池深1.2~2.5m,面積一般3—5畝,以不超過15畝為宜,有條件的可配套建設親鱉池、幼鱉池、稚鱉池,養殖池可用石棉板、磚牆、水泥板等建防逃設施,池中要移植水草,在春季要投放適量螺蜆、河蚌等貝類,使池中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另外,根據需要設若干飼料臺及晒背棲息臺。

二、優質種苗繁育與投放

1、親本選擇與培育選購自然水域生長的野生中華鱉作為親本,要求體重在2~4kg,6--7齡,已達性成熟,無病無傷,體質健壯,雌雄比例為4:1。選購的親鱉要專池飼養,放養密度為每平方水面0.3~0.5只,在餌料投喂上,要以動物性餌料(活螺蜆、小雜魚、動物內臟等)為主,輔以適量植物性餌料(餅類、南瓜等)和配合餌料,日投喂量為在池鱉體重在5%~8%。

2、人工孵化與培育在選育好親鱉的同時,應及時觀察並收集鱉卵用恆溫箱或恆溫砂盤(砂盤中用砂以25目網篩過篩)在室內進行人工孵化,要求溫度控制在33℃~34℃,保持溼度為81%~82%,溫床中砂子的含水量要控制在7%~8%,經36—38天孵化出稚鱉、幼鱉。稚鱉要分級分池飼養,以水蚤、絲蚯蚓、絞碎的小雜魚等鮮活餌料為主,進行強化培育。在越冬期間,要搞好防凍設施,以提高越冬成活率。 3、種苗投放利用土池常溫養鱉,在每年春季4~6月份開始放種。適宜投放體重在15克以上的稚鱉,要求規模整齊、年齡相同、體質健壯,對於外地選購的鱉種要進行暫養強化培育1個月後投放,自繁培育的苗種可直接投放,投放前應用高錳酸鉀等藥物消毒,防止疾病的發生,放苗密度一般畝放600只/畝。此外,養殖池中應搭配放養適量的白鰱、鯿魚、黃顙魚、青蝦等品種,提高水體利用率。

三、成鱉常溫飼養採用自然水溫露天養殖中華鱉,要求儘量創造甲魚生長的生態環境,實行科學管理,主要有: 1、飼料投喂飼料以鮮活餌料為主,搭配部分植物性餌料為自配餌料,主要種類有:鮮活螺蜆、小雜魚、動物內臟、餅類、麩類、南瓜等及人工配合飼料,在水溫上升到18℃以上時開始投喂,日投喂量為鱉體重3%~6%。每天投喂1—2次,具體視水溫及天氣情況而定,在投餌時可搭配少量光合細菌等生物製劑,一般不使用甲魚顆粒飼料,禁用添加劑和含激素類或有殘留的藥物。 2、水質調控及病害防治。半野生化甲魚養殖過程中,控制甲魚疾病及提高甲魚品質關鍵在於水環境控制,重點是搞好水質調控,儘量營造甲魚的自然生長環境,建立水體的生態平衡,主要應做好:①搞好池塘生態設置。一是投放活螺蜆、河蚌等貝類,在春季3~4月份畝放200kg;二是移植水草,要移植苦草、伊樂藻、水葫蘆等,覆蓋面達1/3,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達到塘內自淨。②定期加水和換水,每10~15天應適量換水和加水,換水量一般不宜超過三分之一,保持水質清新穩定。③定期潑灑生石灰調節水質、保持pH值穩定。④控制投餌,減少餌料對水環境破壞。首先投喂餌料要控制在2小時內吃完;其次,堅持檢查,避免過多投喂造成殘餌破壞水質。⑤定期添加微生物製品。如光合細菌等,可定期潑灑和每天添加到餌料中,起到淨化水質、防病促長、提高餌料轉換率等作用。在防治病害方面,必須堅持生態防治為主,藥物預防為輔,根據需要可定期投喂藥餌和使用殺菌、殺蟲藥物潑灑預防,藥物使用必須符合NY5071—2001的規定。 3、分池管理每年根據鱉的生長情況,及時做好挑選,將規模大小基本一致的放在一起飼養,防止殘殺和造成病害,有利於甲魚的養殖管理,促進生長。

四、起捕上市經3~4年的常溫露天養殖,養殖的甲魚一般達到500克左右,這時就要根據市場要,及時起捕上市,可用籠捕或幹塘捕捉。在上市時要做到由公司或協會統一組織對外實施品牌銷售。 





小雨的故事
2019-08-03

你好

一、養殖場地選擇

甲魚具有喜陽怕風、喜靜怕驚、喜潔怕髒、畏寒怕熱等特性,故養殖地點應選擇離城鎮有一定距離,遠離工廠、礦山,交通和供電便利,水源充足無汙染、進排水方便、水質良好、向陽背風、環境僻靜、餌料來源充足的地方。

二、養殖環境條件

1.環境:環境要安靜。

2.水源:水源要充足,水質應符合GB11607-89《漁業水質標準》的要求。

3.甲魚池水質:應符合NY5051-2001《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的要求。

4.甲魚池:

(1)朝向:開闊向陽,光照充足。

(2)形狀:以長方形為宜。

(3)面積:面積以3~10畝為宜。

(4)池深:以2.0~3.5m為宜。

(5)水深:以1.0~2.5m為宜。

(6)坡比:以1: 0.5~1為宜,並鋪設細沙,有利於甲魚晒背,

殺滅體表病原菌。

三、甲魚入池前的準備

1.清塘消毒:於甲魚放養前半個月進行,排乾池水,清除淤泥,用生石灰每畝100~150Kg化水後全池均勻潑灑消毒,7~10天待毒性消失後加水至1.5~2m。

2.防逃設施建設:在池埂四周每隔2~3m打一個固定木樁,將石棉瓦固定在木樁上(石棉瓦入土30cm,土上留高1.5m)或紅磚粉砌(高1m左右,內壁光滑)作防逃牆。進、排水口用50目雙層鋼絲過濾網攔好防逃。

3.栽種水生植物:在池塘內利用1/3~1/4水面栽種水葫蘆、水花生等水生植物,不僅能淨化、改善水質,同時起到供甲魚遮陰降溫、隱蔽躲藏、採食生長的作用。

4.投放鮮活餌料:畝投放50Kg以上的活螺螄讓其自然繁殖(放前用5%的食鹽水消毒),培育幼螺,供甲魚攝食,同時補充甲魚對鈣的需求。

5.科學混養鰱、鱅魚。甲魚的糞尿較肥可培養池中浮游生物,體質瘦弱、瀕臨死亡的魚可被甲魚攝食,每畝混養30~60Kg鰱鱅魚,可使養殖水質透明度維持在25~45cm,為甲魚的生長提供一個安全的養殖環境,形成魚鱉互利共存的生態養殖體系。

四、甲魚種放養

最佳放養時間在3月底~4月中旬。選擇個體規格1~1.5斤/只的雄性中華鱉,放養密度為90~120只/畝,種質要求外形完整,無病無傷,規格整齊,肌肉厚實,行動敏捷、活力強,體色鮮潤。入池前用用5%的食鹽水(或混加15~20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5~20分鐘,然後將消毒器皿放入水中,讓甲魚自行爬出,遊入水中即可。

五、飼養管理

1.搭建食臺。用木板或石棉瓦搭建成面積為1~2m2的平臺固定在池邊,使其一半淹於水下,一半露出水面,供投餌和甲魚晒背用。

2.科學馴食。把甲魚精飼料加水拌勻捏成一個個小團放在投餌臺上,引導甲魚前來採食,待甲魚發現進食後的一段時間內逐漸在飼料中添加鮮活餌料,最後全部換成鮮活餌料,從而達到馴食實現“三轉”、“三可”的目標。

“三轉”:(1)甲魚從攝食精飼料到完全攝食鮮活餌料的轉變;(2)甲魚單獨分散攝食到集中岸邊攝食的轉變;

(3)甲魚在水下采食到岸邊投餌臺攝食的轉變。

“三可”是指可控(量)、可見、可防(病)。

3.投餌管理:

(1)嚴格按照“四定”方針進行投喂:

定點——固定在投餌臺上;

定時——每天上午11時,下午5時各喂1次;

定量——按甲魚體重的5~10%的量作為日投餌量投喂;

定質——餌料用5%食鹽水消毒10分鐘,同時保證新鮮、無汙染、無腐敗變質。

(2)合理搭配:選擇新鮮活鰱魚塊、野生雜魚、蝦、螺螄、蚌肉、黃粉蟲、蚯蚓、動物內臟、蠅蛆等動物餌料為主,搭配少量玉米、南瓜、果皮及蔬菜等植物餌料,適量添加水產多維,這樣可確保甲魚營養全面、機體免疫力提高、品質優良。

(3)及時清除殘餌,每隔5~7天用5%的食鹽水洗刷一次食臺,保持養殖環境清潔。

4.水質調節:每20天左右,交替使用生石灰、二氧化氯、“EM調水王”對養殖水質進行調節,達到調理、淨化、改良水質和水體消毒的目的。

5.日常管理:

(1)早晚巡塘,檢查甲魚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保持安靜的環境,以免影響甲魚攝食生長。

(3)做好日誌備查,發現死亡甲魚及時登記並檢查原因。

(4)勤換水,每週換水1次,保持水質肥、活、嫩、爽。

(5)生產管理人員24小時值班,養殖場所封閉上鎖,嚴禁無關人員出入,確保無偷盜、偷釣甲魚的事件發生。

六、病害防治

1.原則:以防為主、防重於治、防治結合。

2.預防措施:

(1)生態預防:經常換水、調節好pH值,保持水質良好,滿足甲魚喜靜、喜潔、喜陰的生態習性要求。

(2)生物預防:即在池中搭配少量鰱、鱅魚調節水質,同時種植水草,調整水體環境。

(3)藥物預防:在關鍵環節必須採取藥物預防,如藥物消毒、

工具消毒、定期投喂藥物等。

3.藥物選擇:所用藥物應符合NY5071-2001《無公害食品 漁

用藥物使用準則》的規定,是通過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認證的水產專用藥,禁止使用無生產許可證、無生產廠名、無藥物批號、無生產日期的藥物,禁止使用高毒、高汙染、高殘留的藥物,禁止使用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的藥物。主要禁用藥物品種列於附表1。

4.鱉病防治:養殖期間發生鱉病,應按附表2所列方法及時進行防治。

七、捕撈貯運

當甲魚池水溫下降到15℃以下,甲魚已潛入泥中後放乾池水進行人工翻泥捕捉。對於捕捉到的尚未達到商品規格而需要繼續留養的,應抓緊時間放入預留池內,以免凍傷。


你好

一、養殖場地選擇

甲魚具有喜陽怕風、喜靜怕驚、喜潔怕髒、畏寒怕熱等特性,故養殖地點應選擇離城鎮有一定距離,遠離工廠、礦山,交通和供電便利,水源充足無汙染、進排水方便、水質良好、向陽背風、環境僻靜、餌料來源充足的地方。

二、養殖環境條件

1.環境:環境要安靜。

2.水源:水源要充足,水質應符合GB11607-89《漁業水質標準》的要求。

3.甲魚池水質:應符合NY5051-2001《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的要求。

4.甲魚池:

(1)朝向:開闊向陽,光照充足。

(2)形狀:以長方形為宜。

(3)面積:面積以3~10畝為宜。

(4)池深:以2.0~3.5m為宜。

(5)水深:以1.0~2.5m為宜。

(6)坡比:以1: 0.5~1為宜,並鋪設細沙,有利於甲魚晒背,

殺滅體表病原菌。

三、甲魚入池前的準備

1.清塘消毒:於甲魚放養前半個月進行,排乾池水,清除淤泥,用生石灰每畝100~150Kg化水後全池均勻潑灑消毒,7~10天待毒性消失後加水至1.5~2m。

2.防逃設施建設:在池埂四周每隔2~3m打一個固定木樁,將石棉瓦固定在木樁上(石棉瓦入土30cm,土上留高1.5m)或紅磚粉砌(高1m左右,內壁光滑)作防逃牆。進、排水口用50目雙層鋼絲過濾網攔好防逃。

3.栽種水生植物:在池塘內利用1/3~1/4水面栽種水葫蘆、水花生等水生植物,不僅能淨化、改善水質,同時起到供甲魚遮陰降溫、隱蔽躲藏、採食生長的作用。

4.投放鮮活餌料:畝投放50Kg以上的活螺螄讓其自然繁殖(放前用5%的食鹽水消毒),培育幼螺,供甲魚攝食,同時補充甲魚對鈣的需求。

5.科學混養鰱、鱅魚。甲魚的糞尿較肥可培養池中浮游生物,體質瘦弱、瀕臨死亡的魚可被甲魚攝食,每畝混養30~60Kg鰱鱅魚,可使養殖水質透明度維持在25~45cm,為甲魚的生長提供一個安全的養殖環境,形成魚鱉互利共存的生態養殖體系。

四、甲魚種放養

最佳放養時間在3月底~4月中旬。選擇個體規格1~1.5斤/只的雄性中華鱉,放養密度為90~120只/畝,種質要求外形完整,無病無傷,規格整齊,肌肉厚實,行動敏捷、活力強,體色鮮潤。入池前用用5%的食鹽水(或混加15~20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5~20分鐘,然後將消毒器皿放入水中,讓甲魚自行爬出,遊入水中即可。

五、飼養管理

1.搭建食臺。用木板或石棉瓦搭建成面積為1~2m2的平臺固定在池邊,使其一半淹於水下,一半露出水面,供投餌和甲魚晒背用。

2.科學馴食。把甲魚精飼料加水拌勻捏成一個個小團放在投餌臺上,引導甲魚前來採食,待甲魚發現進食後的一段時間內逐漸在飼料中添加鮮活餌料,最後全部換成鮮活餌料,從而達到馴食實現“三轉”、“三可”的目標。

“三轉”:(1)甲魚從攝食精飼料到完全攝食鮮活餌料的轉變;(2)甲魚單獨分散攝食到集中岸邊攝食的轉變;

(3)甲魚在水下采食到岸邊投餌臺攝食的轉變。

“三可”是指可控(量)、可見、可防(病)。

3.投餌管理:

(1)嚴格按照“四定”方針進行投喂:

定點——固定在投餌臺上;

定時——每天上午11時,下午5時各喂1次;

定量——按甲魚體重的5~10%的量作為日投餌量投喂;

定質——餌料用5%食鹽水消毒10分鐘,同時保證新鮮、無汙染、無腐敗變質。

(2)合理搭配:選擇新鮮活鰱魚塊、野生雜魚、蝦、螺螄、蚌肉、黃粉蟲、蚯蚓、動物內臟、蠅蛆等動物餌料為主,搭配少量玉米、南瓜、果皮及蔬菜等植物餌料,適量添加水產多維,這樣可確保甲魚營養全面、機體免疫力提高、品質優良。

(3)及時清除殘餌,每隔5~7天用5%的食鹽水洗刷一次食臺,保持養殖環境清潔。

4.水質調節:每20天左右,交替使用生石灰、二氧化氯、“EM調水王”對養殖水質進行調節,達到調理、淨化、改良水質和水體消毒的目的。

5.日常管理:

(1)早晚巡塘,檢查甲魚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保持安靜的環境,以免影響甲魚攝食生長。

(3)做好日誌備查,發現死亡甲魚及時登記並檢查原因。

(4)勤換水,每週換水1次,保持水質肥、活、嫩、爽。

(5)生產管理人員24小時值班,養殖場所封閉上鎖,嚴禁無關人員出入,確保無偷盜、偷釣甲魚的事件發生。

六、病害防治

1.原則:以防為主、防重於治、防治結合。

2.預防措施:

(1)生態預防:經常換水、調節好pH值,保持水質良好,滿足甲魚喜靜、喜潔、喜陰的生態習性要求。

(2)生物預防:即在池中搭配少量鰱、鱅魚調節水質,同時種植水草,調整水體環境。

(3)藥物預防:在關鍵環節必須採取藥物預防,如藥物消毒、

工具消毒、定期投喂藥物等。

3.藥物選擇:所用藥物應符合NY5071-2001《無公害食品 漁

用藥物使用準則》的規定,是通過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認證的水產專用藥,禁止使用無生產許可證、無生產廠名、無藥物批號、無生產日期的藥物,禁止使用高毒、高汙染、高殘留的藥物,禁止使用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的藥物。主要禁用藥物品種列於附表1。

4.鱉病防治:養殖期間發生鱉病,應按附表2所列方法及時進行防治。

七、捕撈貯運

當甲魚池水溫下降到15℃以下,甲魚已潛入泥中後放乾池水進行人工翻泥捕捉。對於捕捉到的尚未達到商品規格而需要繼續留養的,應抓緊時間放入預留池內,以免凍傷。



你好

一、養殖場地選擇

甲魚具有喜陽怕風、喜靜怕驚、喜潔怕髒、畏寒怕熱等特性,故養殖地點應選擇離城鎮有一定距離,遠離工廠、礦山,交通和供電便利,水源充足無汙染、進排水方便、水質良好、向陽背風、環境僻靜、餌料來源充足的地方。

二、養殖環境條件

1.環境:環境要安靜。

2.水源:水源要充足,水質應符合GB11607-89《漁業水質標準》的要求。

3.甲魚池水質:應符合NY5051-2001《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的要求。

4.甲魚池:

(1)朝向:開闊向陽,光照充足。

(2)形狀:以長方形為宜。

(3)面積:面積以3~10畝為宜。

(4)池深:以2.0~3.5m為宜。

(5)水深:以1.0~2.5m為宜。

(6)坡比:以1: 0.5~1為宜,並鋪設細沙,有利於甲魚晒背,

殺滅體表病原菌。

三、甲魚入池前的準備

1.清塘消毒:於甲魚放養前半個月進行,排乾池水,清除淤泥,用生石灰每畝100~150Kg化水後全池均勻潑灑消毒,7~10天待毒性消失後加水至1.5~2m。

2.防逃設施建設:在池埂四周每隔2~3m打一個固定木樁,將石棉瓦固定在木樁上(石棉瓦入土30cm,土上留高1.5m)或紅磚粉砌(高1m左右,內壁光滑)作防逃牆。進、排水口用50目雙層鋼絲過濾網攔好防逃。

3.栽種水生植物:在池塘內利用1/3~1/4水面栽種水葫蘆、水花生等水生植物,不僅能淨化、改善水質,同時起到供甲魚遮陰降溫、隱蔽躲藏、採食生長的作用。

4.投放鮮活餌料:畝投放50Kg以上的活螺螄讓其自然繁殖(放前用5%的食鹽水消毒),培育幼螺,供甲魚攝食,同時補充甲魚對鈣的需求。

5.科學混養鰱、鱅魚。甲魚的糞尿較肥可培養池中浮游生物,體質瘦弱、瀕臨死亡的魚可被甲魚攝食,每畝混養30~60Kg鰱鱅魚,可使養殖水質透明度維持在25~45cm,為甲魚的生長提供一個安全的養殖環境,形成魚鱉互利共存的生態養殖體系。

四、甲魚種放養

最佳放養時間在3月底~4月中旬。選擇個體規格1~1.5斤/只的雄性中華鱉,放養密度為90~120只/畝,種質要求外形完整,無病無傷,規格整齊,肌肉厚實,行動敏捷、活力強,體色鮮潤。入池前用用5%的食鹽水(或混加15~20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5~20分鐘,然後將消毒器皿放入水中,讓甲魚自行爬出,遊入水中即可。

五、飼養管理

1.搭建食臺。用木板或石棉瓦搭建成面積為1~2m2的平臺固定在池邊,使其一半淹於水下,一半露出水面,供投餌和甲魚晒背用。

2.科學馴食。把甲魚精飼料加水拌勻捏成一個個小團放在投餌臺上,引導甲魚前來採食,待甲魚發現進食後的一段時間內逐漸在飼料中添加鮮活餌料,最後全部換成鮮活餌料,從而達到馴食實現“三轉”、“三可”的目標。

“三轉”:(1)甲魚從攝食精飼料到完全攝食鮮活餌料的轉變;(2)甲魚單獨分散攝食到集中岸邊攝食的轉變;

(3)甲魚在水下采食到岸邊投餌臺攝食的轉變。

“三可”是指可控(量)、可見、可防(病)。

3.投餌管理:

(1)嚴格按照“四定”方針進行投喂:

定點——固定在投餌臺上;

定時——每天上午11時,下午5時各喂1次;

定量——按甲魚體重的5~10%的量作為日投餌量投喂;

定質——餌料用5%食鹽水消毒10分鐘,同時保證新鮮、無汙染、無腐敗變質。

(2)合理搭配:選擇新鮮活鰱魚塊、野生雜魚、蝦、螺螄、蚌肉、黃粉蟲、蚯蚓、動物內臟、蠅蛆等動物餌料為主,搭配少量玉米、南瓜、果皮及蔬菜等植物餌料,適量添加水產多維,這樣可確保甲魚營養全面、機體免疫力提高、品質優良。

(3)及時清除殘餌,每隔5~7天用5%的食鹽水洗刷一次食臺,保持養殖環境清潔。

4.水質調節:每20天左右,交替使用生石灰、二氧化氯、“EM調水王”對養殖水質進行調節,達到調理、淨化、改良水質和水體消毒的目的。

5.日常管理:

(1)早晚巡塘,檢查甲魚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保持安靜的環境,以免影響甲魚攝食生長。

(3)做好日誌備查,發現死亡甲魚及時登記並檢查原因。

(4)勤換水,每週換水1次,保持水質肥、活、嫩、爽。

(5)生產管理人員24小時值班,養殖場所封閉上鎖,嚴禁無關人員出入,確保無偷盜、偷釣甲魚的事件發生。

六、病害防治

1.原則:以防為主、防重於治、防治結合。

2.預防措施:

(1)生態預防:經常換水、調節好pH值,保持水質良好,滿足甲魚喜靜、喜潔、喜陰的生態習性要求。

(2)生物預防:即在池中搭配少量鰱、鱅魚調節水質,同時種植水草,調整水體環境。

(3)藥物預防:在關鍵環節必須採取藥物預防,如藥物消毒、

工具消毒、定期投喂藥物等。

3.藥物選擇:所用藥物應符合NY5071-2001《無公害食品 漁

用藥物使用準則》的規定,是通過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認證的水產專用藥,禁止使用無生產許可證、無生產廠名、無藥物批號、無生產日期的藥物,禁止使用高毒、高汙染、高殘留的藥物,禁止使用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的藥物。主要禁用藥物品種列於附表1。

4.鱉病防治:養殖期間發生鱉病,應按附表2所列方法及時進行防治。

七、捕撈貯運

當甲魚池水溫下降到15℃以下,甲魚已潛入泥中後放乾池水進行人工翻泥捕捉。對於捕捉到的尚未達到商品規格而需要繼續留養的,應抓緊時間放入預留池內,以免凍傷。




你好

一、養殖場地選擇

甲魚具有喜陽怕風、喜靜怕驚、喜潔怕髒、畏寒怕熱等特性,故養殖地點應選擇離城鎮有一定距離,遠離工廠、礦山,交通和供電便利,水源充足無汙染、進排水方便、水質良好、向陽背風、環境僻靜、餌料來源充足的地方。

二、養殖環境條件

1.環境:環境要安靜。

2.水源:水源要充足,水質應符合GB11607-89《漁業水質標準》的要求。

3.甲魚池水質:應符合NY5051-2001《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的要求。

4.甲魚池:

(1)朝向:開闊向陽,光照充足。

(2)形狀:以長方形為宜。

(3)面積:面積以3~10畝為宜。

(4)池深:以2.0~3.5m為宜。

(5)水深:以1.0~2.5m為宜。

(6)坡比:以1: 0.5~1為宜,並鋪設細沙,有利於甲魚晒背,

殺滅體表病原菌。

三、甲魚入池前的準備

1.清塘消毒:於甲魚放養前半個月進行,排乾池水,清除淤泥,用生石灰每畝100~150Kg化水後全池均勻潑灑消毒,7~10天待毒性消失後加水至1.5~2m。

2.防逃設施建設:在池埂四周每隔2~3m打一個固定木樁,將石棉瓦固定在木樁上(石棉瓦入土30cm,土上留高1.5m)或紅磚粉砌(高1m左右,內壁光滑)作防逃牆。進、排水口用50目雙層鋼絲過濾網攔好防逃。

3.栽種水生植物:在池塘內利用1/3~1/4水面栽種水葫蘆、水花生等水生植物,不僅能淨化、改善水質,同時起到供甲魚遮陰降溫、隱蔽躲藏、採食生長的作用。

4.投放鮮活餌料:畝投放50Kg以上的活螺螄讓其自然繁殖(放前用5%的食鹽水消毒),培育幼螺,供甲魚攝食,同時補充甲魚對鈣的需求。

5.科學混養鰱、鱅魚。甲魚的糞尿較肥可培養池中浮游生物,體質瘦弱、瀕臨死亡的魚可被甲魚攝食,每畝混養30~60Kg鰱鱅魚,可使養殖水質透明度維持在25~45cm,為甲魚的生長提供一個安全的養殖環境,形成魚鱉互利共存的生態養殖體系。

四、甲魚種放養

最佳放養時間在3月底~4月中旬。選擇個體規格1~1.5斤/只的雄性中華鱉,放養密度為90~120只/畝,種質要求外形完整,無病無傷,規格整齊,肌肉厚實,行動敏捷、活力強,體色鮮潤。入池前用用5%的食鹽水(或混加15~20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5~20分鐘,然後將消毒器皿放入水中,讓甲魚自行爬出,遊入水中即可。

五、飼養管理

1.搭建食臺。用木板或石棉瓦搭建成面積為1~2m2的平臺固定在池邊,使其一半淹於水下,一半露出水面,供投餌和甲魚晒背用。

2.科學馴食。把甲魚精飼料加水拌勻捏成一個個小團放在投餌臺上,引導甲魚前來採食,待甲魚發現進食後的一段時間內逐漸在飼料中添加鮮活餌料,最後全部換成鮮活餌料,從而達到馴食實現“三轉”、“三可”的目標。

“三轉”:(1)甲魚從攝食精飼料到完全攝食鮮活餌料的轉變;(2)甲魚單獨分散攝食到集中岸邊攝食的轉變;

(3)甲魚在水下采食到岸邊投餌臺攝食的轉變。

“三可”是指可控(量)、可見、可防(病)。

3.投餌管理:

(1)嚴格按照“四定”方針進行投喂:

定點——固定在投餌臺上;

定時——每天上午11時,下午5時各喂1次;

定量——按甲魚體重的5~10%的量作為日投餌量投喂;

定質——餌料用5%食鹽水消毒10分鐘,同時保證新鮮、無汙染、無腐敗變質。

(2)合理搭配:選擇新鮮活鰱魚塊、野生雜魚、蝦、螺螄、蚌肉、黃粉蟲、蚯蚓、動物內臟、蠅蛆等動物餌料為主,搭配少量玉米、南瓜、果皮及蔬菜等植物餌料,適量添加水產多維,這樣可確保甲魚營養全面、機體免疫力提高、品質優良。

(3)及時清除殘餌,每隔5~7天用5%的食鹽水洗刷一次食臺,保持養殖環境清潔。

4.水質調節:每20天左右,交替使用生石灰、二氧化氯、“EM調水王”對養殖水質進行調節,達到調理、淨化、改良水質和水體消毒的目的。

5.日常管理:

(1)早晚巡塘,檢查甲魚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保持安靜的環境,以免影響甲魚攝食生長。

(3)做好日誌備查,發現死亡甲魚及時登記並檢查原因。

(4)勤換水,每週換水1次,保持水質肥、活、嫩、爽。

(5)生產管理人員24小時值班,養殖場所封閉上鎖,嚴禁無關人員出入,確保無偷盜、偷釣甲魚的事件發生。

六、病害防治

1.原則:以防為主、防重於治、防治結合。

2.預防措施:

(1)生態預防:經常換水、調節好pH值,保持水質良好,滿足甲魚喜靜、喜潔、喜陰的生態習性要求。

(2)生物預防:即在池中搭配少量鰱、鱅魚調節水質,同時種植水草,調整水體環境。

(3)藥物預防:在關鍵環節必須採取藥物預防,如藥物消毒、

工具消毒、定期投喂藥物等。

3.藥物選擇:所用藥物應符合NY5071-2001《無公害食品 漁

用藥物使用準則》的規定,是通過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認證的水產專用藥,禁止使用無生產許可證、無生產廠名、無藥物批號、無生產日期的藥物,禁止使用高毒、高汙染、高殘留的藥物,禁止使用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的藥物。主要禁用藥物品種列於附表1。

4.鱉病防治:養殖期間發生鱉病,應按附表2所列方法及時進行防治。

七、捕撈貯運

當甲魚池水溫下降到15℃以下,甲魚已潛入泥中後放乾池水進行人工翻泥捕捉。對於捕捉到的尚未達到商品規格而需要繼續留養的,應抓緊時間放入預留池內,以免凍傷。




木子哥哥GZ
2019-08-03

生態養殖,就是儘量保持原生態的烏龜生長環境,不喂飼料,讓其在大自然的環境自然覓食,這樣的烏龜長出來的肉質還是品質都是一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