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大鬧天宮真實動機是什麼?

4 個回答
用户58645173695
2017-03-29

孫悟空大鬧天宮真實動機是什麼?

說起西遊記,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六小齡童扮演的孫悟空深入人心,電影版西遊記敢問路在何方也在拍攝中。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原來孫悟空也是有家室的人,在元代版西遊記裡,有個人叫金鼎公主嬌姿,是孫悟空原配夫人,孫悟空很愛他這個妻子金鼎公主的,而且很寵她.還為了哄夫人高興而大鬧天宮偷蟠桃偷仙衣什麼的,孫悟空雲:“我天宮內盜得仙衣、仙帽、仙桃、仙酒,夫人快活受用。"

孫悟空大鬧天宮真實動機是什麼?

金鼎公主嬌姿

孫悟空的兒子出現在波羅蜜王明代小說《西遊補》,《西遊補》作者的想象力十分豐富,其中把唐僧寫成一個帶兵打仗的將軍,孫悟空為了幫助他師父化作六耳獼猴的模樣,並齊名孫悟歡

孫悟空大鬧天宮真實動機是什麼?

六小齡童

用户58646870024
2017-03-29

要說弼馬溫,小蛇就有必要先帶入一個詞,那就是“大忽悠”相信大家對這個詞都很熟悉,自從《賣柺》小品出世,這個詞便逐漸傳遍了大江南北。小蛇看了這個小品以後也是感慨深深,那個時候才知道忽悠原來也是維持生計的一種方式,本山大叔的那張嘴簡直是厲害非凡了,雖然那只是一個小品,但我們也不得不佩服本山大叔的口才。不巧的是,西遊記裡面也有一個大忽悠,但此忽悠非彼忽悠,這位老大忽悠的不是凡人,而是齊天大聖孫悟空。

他是誰呢?沒錯,就是太白金星李長庚!

讓人驚歎的不僅是他的忽悠才能,還有他忽悠完人不用背鍋的神奇本領。你說他陰險狡詐?但人家忽悠孫悟空從來都是光明正大的,從來不留下把柄,你能把他怎麼著?

孫悟空大鬧天宮真實動機是什麼?

原著第四回時,這位老大忽悠著孫悟空上了天。隨後孫悟空就被玉帝封了個官,名曰弼馬溫。

對孫悟空來說,這官當的是真累,說是身心疲憊正好形容。

孫悟空還沒有進南天門,就先受了一氣。

孫悟空駕雲先到了南天門,剛要準備進殿參上,卻被增長天王攔下,不肯放進,猴王怒道:”這金星老兒乃奸詐之徒,既請老孫,如何叫人動刀動槍阻塞門路?“正嚷嚷間,太白金星也趕到了南天門,孫悟空心中有氣,於是便對太白金星吼道:”你這老兒怎麼哄我?被你說奉玉帝招安旨意來請,卻怎麼叫人阻住天門,不肯放老孫進去?”太白看猴王發怒,立馬賠笑道:”你自來未曾到此天堂,卻又無名,眾天兵又與你素不相識,他咋肯放你擅入?等如今見了天尊,授了仙籙,注了官名,向後隨你出入,誰復擋也?

太白金星說的話,句句在理,猴王便暫時被忽悠住了。但我們不妨想想,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嗎?

玉帝當著眾仙將下的令誰會不知道?更何況還有千里眼順風耳,看門的會不知道這回事?更何況他們在早些日子就已經見到過孫悟空了。他們既然知道為什麼還會攔住孫悟空?不能否認,他們是想給孫悟空一點難處,或者說是下馬威,但是,太白金星卻也沒把事情做到位,通知一下看門的對他來說很容易的,但他沒有,是何居心?眾人皆知。

孫悟空大鬧天宮真實動機是什麼?

孫悟空好不容易進了南天門,卻沒料到後來又受了天兵天將幾頓氣,孫悟空並不笨,反而很聰明,受氣無所謂嘛,不疼不癢的,關鍵是能封到官才是最重要的。一番折騰後,玉帝看他學乖了,便給他封了個官,孫悟空高高興興的領命而去。一路上問人自己的官是大還是小,卻被眾人搪塞過去了。沒辦法,孫悟空只有自己去試驗了。於是這位猴類弼馬溫便上任了,孫悟空起初也沒嫌棄這份工作。哪怕是很累很髒他都忍著幹了。我們來看看他都乾的那些活。

原著中是這樣寫的:”這猴王查看了文薄,點明瞭馬數,與力士官典薄官共同弼馬,徵備草料,刷洗馬匹,扎草,飲水,煮料。晝夜不睡,滋養馬匹,日間舞弄猶可,夜間看管殷勤,但是馬睡的,趕起來吃草,走的捉將來靠槽,那些天馬見了他泯耳攢蹄,都養的肉肥膘滿,不覺半月有餘。”

從孫悟空乾的這些活來看,都是些細緻的苦力活,但孫悟空不僅沒嫌棄,還自發改進了飼養策略,把天馬養的膘肥體健,從業績上來說,這是超額完成目標。玉帝是不是得給他個贊?

孫悟空大鬧天宮真實動機是什麼?

一日閒暇時,孫悟空與同僚慣熟了後,便問及了自己的官品,自以為自己官大至極,卻不料其實是一個不入流的小官,把天馬養好了只能落個監官的“好“,但若是沒養好稍有差錯,還要罰贖問罪。聽到真相的孫悟空,內心是奔潰的,對屬下說道:”老孫在那花果山,稱王稱祖,怎麼哄我來替他養馬?養馬者為後生小輩下賤之役,豈是待我的?“於是他也顧不上什麼後果不後果的了,說話間便從耳朵眼裡揪出了棒子打出了南天門,飛回了花果山。

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關於孫悟空的漏洞。孫悟空自己養了半個月的馬,但卻對屬下說養馬是下賤之役,不是他乾的活?那他為啥還要養半個月的天馬?還那麼殷勤?這難道不矛盾嗎?在小蛇看來,這並不矛盾,這恰恰體現了孫悟空的精明之處,他很巧妙的護住了自己的面子,或者是尊嚴。

這其中有兩個原因:

  1. 別人的話刺激到了孫悟空脆弱的神經,讓他的自尊心無處可放。

  2. 孫悟空認清了一個事實,這弼馬溫沒有前途,沒有晉升的可能性,即使是個天上的官。

後來便有了大鬧天宮的故事,孫悟空也拿定了決心,不做則以,要做就做到最大,即使是頭破血流,身首異處,必須堅持到底。

孫悟空為我們展示的是一種勇敢拼搏的精神。

人在年輕的時候受點苦累折磨,低聲下氣都無所謂,關鍵是你能不能因此認清自己,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怎麼幹!

想要維護自己的自尊嗎?先去拼一拼再說!

用户58645173695
2017-03-29

孫悟空大鬧天宮真實動機是什麼?

經常看武俠小說的人都會有一個誤解,覺得最厲害的武林高手都在江湖,而事實上是大內高手也很厲害,比那些傳得神乎其神的武林盟主們可能要厲害多了。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西遊記》,所以,有很多聲音認為,孫悟空在大鬧天宮的時候作為一隻猴妖還是很厲害的,所向披靡。其實,根本不是這樣。

雖然,孫悟空後來在取經途中打妖怪時,經常跟人吹牛:想當年俺老孫大鬧天宮,十萬天兵都拿不住我!但是,我們之前也說過,這只不過是猴子被壓五行山之後,能夠用來回憶的為數不多的精彩章節,以此聊以安慰,才度過那漫長而無聊的歲月而已。

孫悟空大鬧天宮真實動機是什麼?

抱歉,這只是電視劇劇情

因為,大鬧天宮的時候他壓根沒佔什麼上風,更沒有把玉皇大帝嚇到桌子底下的豐功偉績,畢竟,大內的那些神仙們法力還是很高強的。

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悟空被太上老君放到爐裡面練了七七四十九天,推到老君爐出來以後:

孫悟空大鬧天宮真實動機是什麼?

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鐵棒東打西敵,更無一神可擋。只打到通明殿裡,靈霄殿外。幸有佑聖真君的佐使王靈官執殿。他看大聖縱橫,掣金鞭近前擋住道:“潑猴何往!有吾在此,切莫猖狂!”這大聖不由分說,舉棒就打,那靈官鞭起相迎。兩個在靈霄殿前廝渾一處。好殺——

赤膽忠良名譽大,欺天誑上聲名壞。一低一好幸相持,豪傑英雄同賭賽。鐵棒凶,金鞭快,正直無私怎忍耐?這個是太乙雷聲應化尊,那個是齊天大聖猿猴怪。金鞭鐵棒兩家能,都是神宮仙器械。今日在靈霄寶殿弄威風,各展雄才真可愛。一個欺心要奪鬥牛宮,一個竭力匡扶玄聖界。苦爭不讓顯神通,鞭棒往來無勝敗。

孫悟空大鬧天宮真實動機是什麼?

這個跟悟空打了平手,他根本佔不上便宜的神仙是佑聖真君的佐使王靈官,而他只不過剛好那天值班,並不是專門派來跟悟空對戰的。也就是說,天上隨隨便便一個神仙,悟空可能就不是對手。後來,佑聖真君發文到雷府,調三十六員雷將齊來,把大聖圍在垓心,卻不能近身,大吵大嚷就驚動了玉帝。看清楚了,並不是猴子要掀了天庭,玉帝扛不住去請的佛祖,而是,猴子和神仙打架聲音太大,吵到了玉帝。

孫悟空大鬧天宮真實動機是什麼?

所以,再也不要相信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真很厲害,誰都不是他的對手的話了。猴子最大的特點其實不是厲害,是膽子大。不管你是哪路天將,佛祖還是玉皇大帝,都敢去鬥一番。而天上的神仙不是這樣的,他們如果沒有得到玉帝的指令,剛好那天也不是自己值班的話,大抵是不會管這種閒事的。畢竟偷蟠桃的又不是孫悟空一個,還有東方朔。大鬧天宮的也不止孫悟空一個,那個比孫悟空還厲害,一口吞下十萬天兵的青獅精,最後不也成了別人的坐騎。

孫悟空大鬧天宮真實動機是什麼?

對於玉帝和天上的神仙們來說,這個事情不僅常見,而且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處理。只不過,對於普通的妖怪和神仙來說,很難做到也很難想象。即使是真的有能力的妖怪,也不會像猴子那麼混不吝,前車之鑑已經證明了,這個結果是很慘的。

用户58645097462
2017-03-29

孫悟空大鬧天宮真實動機是什麼?

貫穿整部《西遊記》的靈魂人物,一定是孫悟空。我們不煩還原一番此君的人生軌跡:花果山為王、靈臺山拜師、大鬧天宮、五行山下思過、西天取經、修取正果這幾個階段。至於重頭戲,自然是“大鬧天宮”、“西天取經”,也是著墨最多的。但這一切的契機一定是“靈臺山拜師”。換句話,孫悟空若非學得一身武藝,我們恐怕也無法接觸到那個原本遙不可及且波詭雲譎的神話世界了。

那麼,問題來了。孫悟空為何尋思著拜師學藝呢?花果山為王逍遙自在何苦還要修行。這裡,我們不煩套用一下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這個理論,略懂心理學的大概都知道。即人的需求可以分成五個階段,孫悟空雖然是猴子,但在神話世界裡,我們往往也給予他人格化處理(包括後面出場的一眾妖精亦如是)。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比對著孫悟空的成長過程,看看這五個需求層次是如何實現的。

原著是這樣描述的:“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學爬學走,拜了四方。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

這就是第一層次:生理上的需求。看得出來,孫悟空自出世以來,經過一段時間對未知世界的摸索,已經漸漸適應,並且能基本滿足生存需要,個人溫飽應該不成問題。

接下來,孫悟空的需求遞進,應該過度到第二層次:安全上的需求。譬如原著如下描述:“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看得出來,孫悟空開始學會構建自己的交際圈,並且也有比較舒適的棲息空間。也就是說,孫悟空有了相對安全的生活半徑。

如是,應該就得漸進到第三層次:情感和歸屬的需求。這個時候,孫悟空已經有比較成熟的“朋友圈”了,即和親緣性比較密切的猴群為伴。平時都做啥?“捉蝨子,咬圪蚤,理毛衣,剔指甲”、“青松林下任他頑,綠水澗邊隨洗濯”。可見這個圈子的相對是比較融洽的,生存環境也比較優渥。生活隨性自然,有點類似陶淵明先生筆下的桃花源。

但這三個層次是比較低級的層次,人發展到一定階段,如果有條件,一定還會往更高層次需求邁進,比如尊重的需求,這就是第四層次。那悟空實現了嗎?當然是肯定的。但這要有個契機。這個契機,大概發生了“猴友圈”出現了一張水簾洞的“照片”。“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潺蔽名瀑布,真似掛簾帷”,瞧瞧,這樣的勝地,猴子們自然都按捺不住內心蓬勃的情懷,非得結伴去看一看。不用說,悟空也在其中。

但到了洞口,誰也不敢進去了。為什麼?因為這是一個未知的領域,而且,洞前水流湍急。這個時候,有猴子跳出來了,喊到:“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連呼了三聲。看得出來,這是個人價值自我實現的機會,如果穿過水瀑,就可以在“朋友圈”裡獲得極大的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群眾們“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問題來了,為何孫悟空不馬上跳出,非要等三聲之後。他又在權衡什麼?

原因大概有兩個。第一,他在計算風險,估算自己的能力範圍,獲益和風險之間是否能找到平衡點。第二,他在觀望。觀望什麼?看看是否有人跳出來。這件事情如果沒人做,或者沒人能做、沒人敢做,拖得越久,那麼所獲取的價值也就最大。換句話說,他在吊猴友們胃口。

事情難度越大,獲得的尊重也就越多。

當然,飛躍水瀑對於悟空這隻天產石猴而言,還是比較容易的。不僅如此,他還帶著一眾猴子穿入水簾洞,裡面別有一番洞天。如是,需求層次的昇華就順理成章了,即第五層次:自我實現的需求。悟空笑道:“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眾猴們的態度呢,“拱伏無違,一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看得出來,孫悟空通過飛躍水簾洞事件,此時已經有了比較高的個人影響力。而且,也有比較不錯的領導天賦,能讓一群散漫的猴子“序齒排班、朝上禮拜”,也就是形成了一定秩序,“一群猿猴、獼猴、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遊花果山,暮宿水簾”。

這樣看來,對於馬斯洛五個需求層次,孫悟空都實現了。眾猴臣們成之為“千歲大王”, 又稱美猴王,榮譽無所附加,夫復何求?這下,又如何圓回初始命題“為何尋思著拜師學藝”呢?要解釋這個,還得搬出“馬氏理論”。這個理論很有意思,是可以循環詮釋的。也就是說,我們先前所詮釋的,是理論1.0版,是低級的版本。孫悟空滿足的,只是低級需求的五個層次,但在他所處的高級的神話世界,這是遠遠不夠的。

而孫悟空在通關了低級版本之後,要進入更高級的“馬氏理論”。或者說,“馬氏理論”2.0版本。此時他所面臨的第一個需求,仍然是生理需求。只不過,此時需求的,不再是溫飽,而是長生不老。要如何獲得長生不老的權力呢?原著裡有這樣一段對話:

猴王道:“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內?”

一通背猿猴道:“大王若是這般遠慮,真所謂道心開發也!如今五蟲之內,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迴,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

猴王聞之,道:“我明日就辭汝等下山,務必訪此三者,學一個不老長生,常躲過閻君之難。”

看得出來,孫悟空拜師學藝的初衷,正是為了滿足“馬氏理論” 2.0版的第一個需求層次,長生的生理需求。這個時期的孫悟空,也沒有太多的宏圖大志,學藝也並非為了揚名立萬開疆拓土甚至要挾天庭,還只是從個人需要的考量,立意也是狹小的。當然,這個需求實現時候,心理的必然推動會促使他實現需求層次的遞進,比如獲得更高層次的尊重、自我實現等。也就有了後來的向天庭開口索取官職、索取不成大鬧天宮等行為。當然,這在後續文章裡,陸續解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