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大潮大浪淘沙之下,資本熱潮有所退去,很多產品力不足,或市場節奏還未到來的創業公司面臨很大困境。而計算機視覺(CV)四小龍——商湯、曠視、依圖、雲從已經是創業熱潮中,“技術流”中相對最被看好的一批企業。儘管四小龍還都沒能實現穩定的規模化贏利,但他們的前景似乎都被看好。資本的力量、市場的空間、技術的成熟,甚至創業大潮中對英雄的需要,都助推著這些企業不斷走向更前臺。是化云為雨落地生根,還是進場套現走人?

曠視們究竟能走多遠?他們的前方真的一片藍海,坦途無限嗎?未必那麼簡單。

"

創業大潮大浪淘沙之下,資本熱潮有所退去,很多產品力不足,或市場節奏還未到來的創業公司面臨很大困境。而計算機視覺(CV)四小龍——商湯、曠視、依圖、雲從已經是創業熱潮中,“技術流”中相對最被看好的一批企業。儘管四小龍還都沒能實現穩定的規模化贏利,但他們的前景似乎都被看好。資本的力量、市場的空間、技術的成熟,甚至創業大潮中對英雄的需要,都助推著這些企業不斷走向更前臺。是化云為雨落地生根,還是進場套現走人?

曠視們究竟能走多遠?他們的前方真的一片藍海,坦途無限嗎?未必那麼簡單。

曠視上市強敵環伺,跳得出套現離場的窠臼嗎?

曠世的噱頭、轉向和資本結構

CV四小龍之一的曠視在上市短跑中拔得頭籌,8月末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招股書顯示,曠視擬採用“同股不同權”方式上市,印奇、唐文斌、楊沐三人佔股分別為8.21%、5.9%、2.72%;阿里系在曠視科技的股權佔比已達到29.43%。

成立最早的“CV四小龍”曠視科技,至今仍是個虧損大戶。2016年至2018年收入分別為6700萬元、3.132億元、14.269億元,複合增長率為358.8%。

但是虧損同樣嚴重,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曠視分別虧損3.428億元、7.59億元及33.51億元。考慮到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實際虧損額沒有這麼,據估算可能還有幾千萬的淨利潤。

但招股書也反映出幾個問題:曠視的賬期比較長,特別是相比於曠視垂涎的安防市場同行,顯得格外長。這些淨利潤,並不能在較短時限內轉化為現金流支持公司的運轉,也就說明,奔跑上市的曠視,用賬期換市場,做大銷售額是他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的重中之重。

畢竟早期資本需要更快實現離場環道,而IPO也更看重市銷率。真正沉澱到市場裡形成穩定的商業閉環,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AI最成熟的跑道上,“曠視們”差距還很遠

當下,很多AI企業把安防作為發力點,在市場上搏殺。招股書披露,在曠視2019年上半年9.5億元的營收中,貢獻最多的就是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包括安防和交通業務,佔比73.2%。

目前業內公認安防市場是最適合AI落地應用,且具備較大市場規模的領域。但是在這個市場裡,人工智能早已不是新鮮事。大廠盤踞,強者進入,留給曠視、商湯等CV公司的空間並不樂觀。

從2018年泛安防企業的營收規模裡看,曠視的長跑才剛開始。並且,圖標中除了曠視以外,其他企業都是贏利的,海康威視的利潤率甚至達到了48%的水平,並且保持常年穩中有進的態勢,這反映出市場並非想象中那麼簡單。

"

創業大潮大浪淘沙之下,資本熱潮有所退去,很多產品力不足,或市場節奏還未到來的創業公司面臨很大困境。而計算機視覺(CV)四小龍——商湯、曠視、依圖、雲從已經是創業熱潮中,“技術流”中相對最被看好的一批企業。儘管四小龍還都沒能實現穩定的規模化贏利,但他們的前景似乎都被看好。資本的力量、市場的空間、技術的成熟,甚至創業大潮中對英雄的需要,都助推著這些企業不斷走向更前臺。是化云為雨落地生根,還是進場套現走人?

曠視們究竟能走多遠?他們的前方真的一片藍海,坦途無限嗎?未必那麼簡單。

曠視上市強敵環伺,跳得出套現離場的窠臼嗎?

曠世的噱頭、轉向和資本結構

CV四小龍之一的曠視在上市短跑中拔得頭籌,8月末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招股書顯示,曠視擬採用“同股不同權”方式上市,印奇、唐文斌、楊沐三人佔股分別為8.21%、5.9%、2.72%;阿里系在曠視科技的股權佔比已達到29.43%。

成立最早的“CV四小龍”曠視科技,至今仍是個虧損大戶。2016年至2018年收入分別為6700萬元、3.132億元、14.269億元,複合增長率為358.8%。

但是虧損同樣嚴重,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曠視分別虧損3.428億元、7.59億元及33.51億元。考慮到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實際虧損額沒有這麼,據估算可能還有幾千萬的淨利潤。

但招股書也反映出幾個問題:曠視的賬期比較長,特別是相比於曠視垂涎的安防市場同行,顯得格外長。這些淨利潤,並不能在較短時限內轉化為現金流支持公司的運轉,也就說明,奔跑上市的曠視,用賬期換市場,做大銷售額是他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的重中之重。

畢竟早期資本需要更快實現離場環道,而IPO也更看重市銷率。真正沉澱到市場裡形成穩定的商業閉環,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AI最成熟的跑道上,“曠視們”差距還很遠

當下,很多AI企業把安防作為發力點,在市場上搏殺。招股書披露,在曠視2019年上半年9.5億元的營收中,貢獻最多的就是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包括安防和交通業務,佔比73.2%。

目前業內公認安防市場是最適合AI落地應用,且具備較大市場規模的領域。但是在這個市場裡,人工智能早已不是新鮮事。大廠盤踞,強者進入,留給曠視、商湯等CV公司的空間並不樂觀。

從2018年泛安防企業的營收規模裡看,曠視的長跑才剛開始。並且,圖標中除了曠視以外,其他企業都是贏利的,海康威視的利潤率甚至達到了48%的水平,並且保持常年穩中有進的態勢,這反映出市場並非想象中那麼簡單。

曠視上市強敵環伺,跳得出套現離場的窠臼嗎?

傳統安防企業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和宇視(千方科技)俗稱海大宇,佔據了國內安防市場超過7成的份額。海康威視的市場佔比更是超過4成。2018年以來,華為的安防團隊強勢入場,2019年5月末,阿里入股千方科技成為第二大股東,市場格局一下成了華為、阿里和海康的三國殺。

華為有全棧能力、強大規模、市場情緒支持,阿里巴巴則有更大的生態、大數據能力支持,海康威視儘管更像單打獨鬥,但其完整的安防產品線、持續十多年的高強度研發投入、廣泛的市場覆蓋能力,更像是一艘旗艦,已經是市場裡的定海神針。

在大華、科達、天地偉業等中小安防企業都已經瑟瑟發抖的時代,曠視以及商湯、依圖、雲從想分一杯羹,難上加難。

四小龍分野,阿里移情?

CV四小龍同出計算機視覺,同樣看好安防市場,同樣面對強敵環伺,但近一年來分野明顯。

依圖向內。2019年5月,依圖發佈了SoC解決方案,系統級芯片,取名questcore™,中文名求索。

雲從紅心。雲從在模式上於大量地方政府及國家級資金合作,重點也放在了安防、金融、基礎設施場景領域。2017年營收數據約8億。

商湯向後。非常重視平臺和中心產品,各類Pass和整合平臺,並強勢切入智慧城市市場。另外,國際化出鏡程度也比較高。

曠視向前。曠視2016年來發布了很多采集終端、智能人像抓拍機、智能客流統計終端硬件產品。在數據入口上下了不少功夫。

阿里的多情和移情。

·2015年馬雲在漢諾威刷臉購買一張郵票,第一次把人臉識別技術帶到前臺,背後使用的,正是曠視科技提供的技術。

實際上,阿里系並非僅僅拿了曠視超過兩成股權,事實上還“沾染”了多家。

·2017年10月,曠視公佈了C輪4.6億美元融資,螞蟻金服、富士康集團聯合領投,螞蟻金服是阿里巴巴電商平臺的支付服務提供商。

·2018年4月,商湯科技6億美元的C輪融資名單裡,出現阿里巴巴集團的身影,其身份還是領投,當時這筆融資是人工智能領域最大一筆單輪融資。阿里巴巴對此類消息都未予置評。

·2017年依圖接受了高瓴資本、雲鋒基金(阿里系)、紅杉資本、高榕資本、真格基金的B輪融資。

四小龍裡三家都有阿里系的身影。而2019年5月27日,阿里購入千方科技(SZ:002373)總股本的15%,成為第二大股東,轉讓價款總計近36億元。千方科技旗下擇有安防第三大廠商宇視。

這樣一來,曠視也只是阿里佈局城市大腦四肢裡的一隻手臂。

AI賽道到底刮不颳得開?

AI賽道上不止有四小龍,科大訊飛曾經就備受質疑。

l 曠視近三年間的銷售及市場開支分別佔收入的54.8%、22.3%、13.8%。科大訊飛平均在20%,而海康威視已經多年維持在5%-10%間,且非常穩定。

l 科大訊飛的業務裡,工程業務中佔比很大,雖然價值小,但帶來流水,曠視沒有太多。同樣是AI產品,要想橫跨各類行業和客戶,很難實現規模化複製。在這個方面,海康威視CEO胡揚忠多次強調,安防及智慧城市、智慧企業類業務方面的“碎片化”,對於企業向寬度和縱深探索而言,目前這個現狀似乎不可避免。

l 曠視人均產值約70多萬,約和科大訊飛人均產值67萬。而安防大佬海康威視的人均產值約為150萬,華為人均產值300多萬,可見其人力資源對產值的貢獻還遠未到高水準,更別談利潤和現金流情況。

"

創業大潮大浪淘沙之下,資本熱潮有所退去,很多產品力不足,或市場節奏還未到來的創業公司面臨很大困境。而計算機視覺(CV)四小龍——商湯、曠視、依圖、雲從已經是創業熱潮中,“技術流”中相對最被看好的一批企業。儘管四小龍還都沒能實現穩定的規模化贏利,但他們的前景似乎都被看好。資本的力量、市場的空間、技術的成熟,甚至創業大潮中對英雄的需要,都助推著這些企業不斷走向更前臺。是化云為雨落地生根,還是進場套現走人?

曠視們究竟能走多遠?他們的前方真的一片藍海,坦途無限嗎?未必那麼簡單。

曠視上市強敵環伺,跳得出套現離場的窠臼嗎?

曠世的噱頭、轉向和資本結構

CV四小龍之一的曠視在上市短跑中拔得頭籌,8月末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招股書顯示,曠視擬採用“同股不同權”方式上市,印奇、唐文斌、楊沐三人佔股分別為8.21%、5.9%、2.72%;阿里系在曠視科技的股權佔比已達到29.43%。

成立最早的“CV四小龍”曠視科技,至今仍是個虧損大戶。2016年至2018年收入分別為6700萬元、3.132億元、14.269億元,複合增長率為358.8%。

但是虧損同樣嚴重,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曠視分別虧損3.428億元、7.59億元及33.51億元。考慮到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實際虧損額沒有這麼,據估算可能還有幾千萬的淨利潤。

但招股書也反映出幾個問題:曠視的賬期比較長,特別是相比於曠視垂涎的安防市場同行,顯得格外長。這些淨利潤,並不能在較短時限內轉化為現金流支持公司的運轉,也就說明,奔跑上市的曠視,用賬期換市場,做大銷售額是他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的重中之重。

畢竟早期資本需要更快實現離場環道,而IPO也更看重市銷率。真正沉澱到市場裡形成穩定的商業閉環,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AI最成熟的跑道上,“曠視們”差距還很遠

當下,很多AI企業把安防作為發力點,在市場上搏殺。招股書披露,在曠視2019年上半年9.5億元的營收中,貢獻最多的就是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包括安防和交通業務,佔比73.2%。

目前業內公認安防市場是最適合AI落地應用,且具備較大市場規模的領域。但是在這個市場裡,人工智能早已不是新鮮事。大廠盤踞,強者進入,留給曠視、商湯等CV公司的空間並不樂觀。

從2018年泛安防企業的營收規模裡看,曠視的長跑才剛開始。並且,圖標中除了曠視以外,其他企業都是贏利的,海康威視的利潤率甚至達到了48%的水平,並且保持常年穩中有進的態勢,這反映出市場並非想象中那麼簡單。

曠視上市強敵環伺,跳得出套現離場的窠臼嗎?

傳統安防企業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和宇視(千方科技)俗稱海大宇,佔據了國內安防市場超過7成的份額。海康威視的市場佔比更是超過4成。2018年以來,華為的安防團隊強勢入場,2019年5月末,阿里入股千方科技成為第二大股東,市場格局一下成了華為、阿里和海康的三國殺。

華為有全棧能力、強大規模、市場情緒支持,阿里巴巴則有更大的生態、大數據能力支持,海康威視儘管更像單打獨鬥,但其完整的安防產品線、持續十多年的高強度研發投入、廣泛的市場覆蓋能力,更像是一艘旗艦,已經是市場裡的定海神針。

在大華、科達、天地偉業等中小安防企業都已經瑟瑟發抖的時代,曠視以及商湯、依圖、雲從想分一杯羹,難上加難。

四小龍分野,阿里移情?

CV四小龍同出計算機視覺,同樣看好安防市場,同樣面對強敵環伺,但近一年來分野明顯。

依圖向內。2019年5月,依圖發佈了SoC解決方案,系統級芯片,取名questcore™,中文名求索。

雲從紅心。雲從在模式上於大量地方政府及國家級資金合作,重點也放在了安防、金融、基礎設施場景領域。2017年營收數據約8億。

商湯向後。非常重視平臺和中心產品,各類Pass和整合平臺,並強勢切入智慧城市市場。另外,國際化出鏡程度也比較高。

曠視向前。曠視2016年來發布了很多采集終端、智能人像抓拍機、智能客流統計終端硬件產品。在數據入口上下了不少功夫。

阿里的多情和移情。

·2015年馬雲在漢諾威刷臉購買一張郵票,第一次把人臉識別技術帶到前臺,背後使用的,正是曠視科技提供的技術。

實際上,阿里系並非僅僅拿了曠視超過兩成股權,事實上還“沾染”了多家。

·2017年10月,曠視公佈了C輪4.6億美元融資,螞蟻金服、富士康集團聯合領投,螞蟻金服是阿里巴巴電商平臺的支付服務提供商。

·2018年4月,商湯科技6億美元的C輪融資名單裡,出現阿里巴巴集團的身影,其身份還是領投,當時這筆融資是人工智能領域最大一筆單輪融資。阿里巴巴對此類消息都未予置評。

·2017年依圖接受了高瓴資本、雲鋒基金(阿里系)、紅杉資本、高榕資本、真格基金的B輪融資。

四小龍裡三家都有阿里系的身影。而2019年5月27日,阿里購入千方科技(SZ:002373)總股本的15%,成為第二大股東,轉讓價款總計近36億元。千方科技旗下擇有安防第三大廠商宇視。

這樣一來,曠視也只是阿里佈局城市大腦四肢裡的一隻手臂。

AI賽道到底刮不颳得開?

AI賽道上不止有四小龍,科大訊飛曾經就備受質疑。

l 曠視近三年間的銷售及市場開支分別佔收入的54.8%、22.3%、13.8%。科大訊飛平均在20%,而海康威視已經多年維持在5%-10%間,且非常穩定。

l 科大訊飛的業務裡,工程業務中佔比很大,雖然價值小,但帶來流水,曠視沒有太多。同樣是AI產品,要想橫跨各類行業和客戶,很難實現規模化複製。在這個方面,海康威視CEO胡揚忠多次強調,安防及智慧城市、智慧企業類業務方面的“碎片化”,對於企業向寬度和縱深探索而言,目前這個現狀似乎不可避免。

l 曠視人均產值約70多萬,約和科大訊飛人均產值67萬。而安防大佬海康威視的人均產值約為150萬,華為人均產值300多萬,可見其人力資源對產值的貢獻還遠未到高水準,更別談利潤和現金流情況。

曠視上市強敵環伺,跳得出套現離場的窠臼嗎?
"

創業大潮大浪淘沙之下,資本熱潮有所退去,很多產品力不足,或市場節奏還未到來的創業公司面臨很大困境。而計算機視覺(CV)四小龍——商湯、曠視、依圖、雲從已經是創業熱潮中,“技術流”中相對最被看好的一批企業。儘管四小龍還都沒能實現穩定的規模化贏利,但他們的前景似乎都被看好。資本的力量、市場的空間、技術的成熟,甚至創業大潮中對英雄的需要,都助推著這些企業不斷走向更前臺。是化云為雨落地生根,還是進場套現走人?

曠視們究竟能走多遠?他們的前方真的一片藍海,坦途無限嗎?未必那麼簡單。

曠視上市強敵環伺,跳得出套現離場的窠臼嗎?

曠世的噱頭、轉向和資本結構

CV四小龍之一的曠視在上市短跑中拔得頭籌,8月末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招股書顯示,曠視擬採用“同股不同權”方式上市,印奇、唐文斌、楊沐三人佔股分別為8.21%、5.9%、2.72%;阿里系在曠視科技的股權佔比已達到29.43%。

成立最早的“CV四小龍”曠視科技,至今仍是個虧損大戶。2016年至2018年收入分別為6700萬元、3.132億元、14.269億元,複合增長率為358.8%。

但是虧損同樣嚴重,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曠視分別虧損3.428億元、7.59億元及33.51億元。考慮到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實際虧損額沒有這麼,據估算可能還有幾千萬的淨利潤。

但招股書也反映出幾個問題:曠視的賬期比較長,特別是相比於曠視垂涎的安防市場同行,顯得格外長。這些淨利潤,並不能在較短時限內轉化為現金流支持公司的運轉,也就說明,奔跑上市的曠視,用賬期換市場,做大銷售額是他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的重中之重。

畢竟早期資本需要更快實現離場環道,而IPO也更看重市銷率。真正沉澱到市場裡形成穩定的商業閉環,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AI最成熟的跑道上,“曠視們”差距還很遠

當下,很多AI企業把安防作為發力點,在市場上搏殺。招股書披露,在曠視2019年上半年9.5億元的營收中,貢獻最多的就是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包括安防和交通業務,佔比73.2%。

目前業內公認安防市場是最適合AI落地應用,且具備較大市場規模的領域。但是在這個市場裡,人工智能早已不是新鮮事。大廠盤踞,強者進入,留給曠視、商湯等CV公司的空間並不樂觀。

從2018年泛安防企業的營收規模裡看,曠視的長跑才剛開始。並且,圖標中除了曠視以外,其他企業都是贏利的,海康威視的利潤率甚至達到了48%的水平,並且保持常年穩中有進的態勢,這反映出市場並非想象中那麼簡單。

曠視上市強敵環伺,跳得出套現離場的窠臼嗎?

傳統安防企業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和宇視(千方科技)俗稱海大宇,佔據了國內安防市場超過7成的份額。海康威視的市場佔比更是超過4成。2018年以來,華為的安防團隊強勢入場,2019年5月末,阿里入股千方科技成為第二大股東,市場格局一下成了華為、阿里和海康的三國殺。

華為有全棧能力、強大規模、市場情緒支持,阿里巴巴則有更大的生態、大數據能力支持,海康威視儘管更像單打獨鬥,但其完整的安防產品線、持續十多年的高強度研發投入、廣泛的市場覆蓋能力,更像是一艘旗艦,已經是市場裡的定海神針。

在大華、科達、天地偉業等中小安防企業都已經瑟瑟發抖的時代,曠視以及商湯、依圖、雲從想分一杯羹,難上加難。

四小龍分野,阿里移情?

CV四小龍同出計算機視覺,同樣看好安防市場,同樣面對強敵環伺,但近一年來分野明顯。

依圖向內。2019年5月,依圖發佈了SoC解決方案,系統級芯片,取名questcore™,中文名求索。

雲從紅心。雲從在模式上於大量地方政府及國家級資金合作,重點也放在了安防、金融、基礎設施場景領域。2017年營收數據約8億。

商湯向後。非常重視平臺和中心產品,各類Pass和整合平臺,並強勢切入智慧城市市場。另外,國際化出鏡程度也比較高。

曠視向前。曠視2016年來發布了很多采集終端、智能人像抓拍機、智能客流統計終端硬件產品。在數據入口上下了不少功夫。

阿里的多情和移情。

·2015年馬雲在漢諾威刷臉購買一張郵票,第一次把人臉識別技術帶到前臺,背後使用的,正是曠視科技提供的技術。

實際上,阿里系並非僅僅拿了曠視超過兩成股權,事實上還“沾染”了多家。

·2017年10月,曠視公佈了C輪4.6億美元融資,螞蟻金服、富士康集團聯合領投,螞蟻金服是阿里巴巴電商平臺的支付服務提供商。

·2018年4月,商湯科技6億美元的C輪融資名單裡,出現阿里巴巴集團的身影,其身份還是領投,當時這筆融資是人工智能領域最大一筆單輪融資。阿里巴巴對此類消息都未予置評。

·2017年依圖接受了高瓴資本、雲鋒基金(阿里系)、紅杉資本、高榕資本、真格基金的B輪融資。

四小龍裡三家都有阿里系的身影。而2019年5月27日,阿里購入千方科技(SZ:002373)總股本的15%,成為第二大股東,轉讓價款總計近36億元。千方科技旗下擇有安防第三大廠商宇視。

這樣一來,曠視也只是阿里佈局城市大腦四肢裡的一隻手臂。

AI賽道到底刮不颳得開?

AI賽道上不止有四小龍,科大訊飛曾經就備受質疑。

l 曠視近三年間的銷售及市場開支分別佔收入的54.8%、22.3%、13.8%。科大訊飛平均在20%,而海康威視已經多年維持在5%-10%間,且非常穩定。

l 科大訊飛的業務裡,工程業務中佔比很大,雖然價值小,但帶來流水,曠視沒有太多。同樣是AI產品,要想橫跨各類行業和客戶,很難實現規模化複製。在這個方面,海康威視CEO胡揚忠多次強調,安防及智慧城市、智慧企業類業務方面的“碎片化”,對於企業向寬度和縱深探索而言,目前這個現狀似乎不可避免。

l 曠視人均產值約70多萬,約和科大訊飛人均產值67萬。而安防大佬海康威視的人均產值約為150萬,華為人均產值300多萬,可見其人力資源對產值的貢獻還遠未到高水準,更別談利潤和現金流情況。

曠視上市強敵環伺,跳得出套現離場的窠臼嗎?
曠視上市強敵環伺,跳得出套現離場的窠臼嗎?

另一邊,CV公司在行業側的AI護城河變得越來越窄,自動駕駛等前沿AI應用,又遲遲等不來市場的爆發。

今年8月,百度推出深度學習平臺飛槳(PaddlePaddle)推出端側推理引擎 Paddle Lite,旨在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在端側更好落地。發佈億元算力支持計劃,支持開發者免費試用工業旗艦 GPU,同時提供免費安裝的集成環境,開發者可以直接上手試用。

而從安防硬件起家的海康威視,近年來在雲端和AI領域的發力也很猛。今年3月海康研究院表示,零算法基礎的行業用戶可以訓練自己應用場景的算法,少量數據迅速生成滿足場景化需求的AI算法,算法的訓練優化可以全部自動實現。再加上其自身強大的智能硬件產品線也開放給各類算法的植入應用,這對CV公司的算法護城河形成了很大的挑戰。

著名投資人程浩曾分析BAT為何很難涉足安防領域時曾提到,自動駕駛、遠程醫療是關鍵領域,零點幾個百分點的誤差可能就是人命關天。而在安防、金融、交通、教育、地產等領域,算法相差幾個點,可以有很多互補的方式,而成本、穩定、工程、服務、產品線的完整度,可能是用戶更看中的。

自動駕駛遲遲未到成熟採摘期,非關鍵領域上曠視除了算法,沒有更多武器,不接地氣。

所以儘管曠視、商湯在國際上拿獎拿到手軟,論文長期霸榜,但在商業上卻沒辦法實現突飛猛進,也正是這個道理。短時間內,還沒法撼動傳統大廠的地位。

當然,曠視在速動比率方面表現尚可,達到3.2,而海康威視為1.9,科大訊飛1.3,其償債能力還足夠支撐短期內的快速擴張。

"

創業大潮大浪淘沙之下,資本熱潮有所退去,很多產品力不足,或市場節奏還未到來的創業公司面臨很大困境。而計算機視覺(CV)四小龍——商湯、曠視、依圖、雲從已經是創業熱潮中,“技術流”中相對最被看好的一批企業。儘管四小龍還都沒能實現穩定的規模化贏利,但他們的前景似乎都被看好。資本的力量、市場的空間、技術的成熟,甚至創業大潮中對英雄的需要,都助推著這些企業不斷走向更前臺。是化云為雨落地生根,還是進場套現走人?

曠視們究竟能走多遠?他們的前方真的一片藍海,坦途無限嗎?未必那麼簡單。

曠視上市強敵環伺,跳得出套現離場的窠臼嗎?

曠世的噱頭、轉向和資本結構

CV四小龍之一的曠視在上市短跑中拔得頭籌,8月末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招股書顯示,曠視擬採用“同股不同權”方式上市,印奇、唐文斌、楊沐三人佔股分別為8.21%、5.9%、2.72%;阿里系在曠視科技的股權佔比已達到29.43%。

成立最早的“CV四小龍”曠視科技,至今仍是個虧損大戶。2016年至2018年收入分別為6700萬元、3.132億元、14.269億元,複合增長率為358.8%。

但是虧損同樣嚴重,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曠視分別虧損3.428億元、7.59億元及33.51億元。考慮到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實際虧損額沒有這麼,據估算可能還有幾千萬的淨利潤。

但招股書也反映出幾個問題:曠視的賬期比較長,特別是相比於曠視垂涎的安防市場同行,顯得格外長。這些淨利潤,並不能在較短時限內轉化為現金流支持公司的運轉,也就說明,奔跑上市的曠視,用賬期換市場,做大銷售額是他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的重中之重。

畢竟早期資本需要更快實現離場環道,而IPO也更看重市銷率。真正沉澱到市場裡形成穩定的商業閉環,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AI最成熟的跑道上,“曠視們”差距還很遠

當下,很多AI企業把安防作為發力點,在市場上搏殺。招股書披露,在曠視2019年上半年9.5億元的營收中,貢獻最多的就是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包括安防和交通業務,佔比73.2%。

目前業內公認安防市場是最適合AI落地應用,且具備較大市場規模的領域。但是在這個市場裡,人工智能早已不是新鮮事。大廠盤踞,強者進入,留給曠視、商湯等CV公司的空間並不樂觀。

從2018年泛安防企業的營收規模裡看,曠視的長跑才剛開始。並且,圖標中除了曠視以外,其他企業都是贏利的,海康威視的利潤率甚至達到了48%的水平,並且保持常年穩中有進的態勢,這反映出市場並非想象中那麼簡單。

曠視上市強敵環伺,跳得出套現離場的窠臼嗎?

傳統安防企業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和宇視(千方科技)俗稱海大宇,佔據了國內安防市場超過7成的份額。海康威視的市場佔比更是超過4成。2018年以來,華為的安防團隊強勢入場,2019年5月末,阿里入股千方科技成為第二大股東,市場格局一下成了華為、阿里和海康的三國殺。

華為有全棧能力、強大規模、市場情緒支持,阿里巴巴則有更大的生態、大數據能力支持,海康威視儘管更像單打獨鬥,但其完整的安防產品線、持續十多年的高強度研發投入、廣泛的市場覆蓋能力,更像是一艘旗艦,已經是市場裡的定海神針。

在大華、科達、天地偉業等中小安防企業都已經瑟瑟發抖的時代,曠視以及商湯、依圖、雲從想分一杯羹,難上加難。

四小龍分野,阿里移情?

CV四小龍同出計算機視覺,同樣看好安防市場,同樣面對強敵環伺,但近一年來分野明顯。

依圖向內。2019年5月,依圖發佈了SoC解決方案,系統級芯片,取名questcore™,中文名求索。

雲從紅心。雲從在模式上於大量地方政府及國家級資金合作,重點也放在了安防、金融、基礎設施場景領域。2017年營收數據約8億。

商湯向後。非常重視平臺和中心產品,各類Pass和整合平臺,並強勢切入智慧城市市場。另外,國際化出鏡程度也比較高。

曠視向前。曠視2016年來發布了很多采集終端、智能人像抓拍機、智能客流統計終端硬件產品。在數據入口上下了不少功夫。

阿里的多情和移情。

·2015年馬雲在漢諾威刷臉購買一張郵票,第一次把人臉識別技術帶到前臺,背後使用的,正是曠視科技提供的技術。

實際上,阿里系並非僅僅拿了曠視超過兩成股權,事實上還“沾染”了多家。

·2017年10月,曠視公佈了C輪4.6億美元融資,螞蟻金服、富士康集團聯合領投,螞蟻金服是阿里巴巴電商平臺的支付服務提供商。

·2018年4月,商湯科技6億美元的C輪融資名單裡,出現阿里巴巴集團的身影,其身份還是領投,當時這筆融資是人工智能領域最大一筆單輪融資。阿里巴巴對此類消息都未予置評。

·2017年依圖接受了高瓴資本、雲鋒基金(阿里系)、紅杉資本、高榕資本、真格基金的B輪融資。

四小龍裡三家都有阿里系的身影。而2019年5月27日,阿里購入千方科技(SZ:002373)總股本的15%,成為第二大股東,轉讓價款總計近36億元。千方科技旗下擇有安防第三大廠商宇視。

這樣一來,曠視也只是阿里佈局城市大腦四肢裡的一隻手臂。

AI賽道到底刮不颳得開?

AI賽道上不止有四小龍,科大訊飛曾經就備受質疑。

l 曠視近三年間的銷售及市場開支分別佔收入的54.8%、22.3%、13.8%。科大訊飛平均在20%,而海康威視已經多年維持在5%-10%間,且非常穩定。

l 科大訊飛的業務裡,工程業務中佔比很大,雖然價值小,但帶來流水,曠視沒有太多。同樣是AI產品,要想橫跨各類行業和客戶,很難實現規模化複製。在這個方面,海康威視CEO胡揚忠多次強調,安防及智慧城市、智慧企業類業務方面的“碎片化”,對於企業向寬度和縱深探索而言,目前這個現狀似乎不可避免。

l 曠視人均產值約70多萬,約和科大訊飛人均產值67萬。而安防大佬海康威視的人均產值約為150萬,華為人均產值300多萬,可見其人力資源對產值的貢獻還遠未到高水準,更別談利潤和現金流情況。

曠視上市強敵環伺,跳得出套現離場的窠臼嗎?
曠視上市強敵環伺,跳得出套現離場的窠臼嗎?

另一邊,CV公司在行業側的AI護城河變得越來越窄,自動駕駛等前沿AI應用,又遲遲等不來市場的爆發。

今年8月,百度推出深度學習平臺飛槳(PaddlePaddle)推出端側推理引擎 Paddle Lite,旨在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在端側更好落地。發佈億元算力支持計劃,支持開發者免費試用工業旗艦 GPU,同時提供免費安裝的集成環境,開發者可以直接上手試用。

而從安防硬件起家的海康威視,近年來在雲端和AI領域的發力也很猛。今年3月海康研究院表示,零算法基礎的行業用戶可以訓練自己應用場景的算法,少量數據迅速生成滿足場景化需求的AI算法,算法的訓練優化可以全部自動實現。再加上其自身強大的智能硬件產品線也開放給各類算法的植入應用,這對CV公司的算法護城河形成了很大的挑戰。

著名投資人程浩曾分析BAT為何很難涉足安防領域時曾提到,自動駕駛、遠程醫療是關鍵領域,零點幾個百分點的誤差可能就是人命關天。而在安防、金融、交通、教育、地產等領域,算法相差幾個點,可以有很多互補的方式,而成本、穩定、工程、服務、產品線的完整度,可能是用戶更看中的。

自動駕駛遲遲未到成熟採摘期,非關鍵領域上曠視除了算法,沒有更多武器,不接地氣。

所以儘管曠視、商湯在國際上拿獎拿到手軟,論文長期霸榜,但在商業上卻沒辦法實現突飛猛進,也正是這個道理。短時間內,還沒法撼動傳統大廠的地位。

當然,曠視在速動比率方面表現尚可,達到3.2,而海康威視為1.9,科大訊飛1.3,其償債能力還足夠支撐短期內的快速擴張。

曠視上市強敵環伺,跳得出套現離場的窠臼嗎?

國家層面還在支持,但是市場能不能托起這些公司,還是個未知數。

業內人士斷言,2020年將是CV四小龍的決戰之年。好消息是必然有一家會勝出,而壞消息是,可能不止一家會被淘汰。孰是孰非,時日不多,可見分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