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釘釘用戶數超過了2億。”

8月27日的釘釘未來組織大會上,無招正式宣佈了這個數字。

作為阿里all in C端社交後的一個意外,釘釘發展的勢頭和速度超出了起初業內的猜測和預判。

在智能移動辦公領域市場份額與活躍用戶數,釘釘已經超過第二至第十名的總和,成為行業巨擘。但這個破繭成蝶的故事,很難用一句話簡單敘述。

五年前北京房價還沒有現在高,如果咬牙買下,現在已經能夠安置妥當一個溫暖的家。

那年老百姓用上了iPhone 6,卻已經失去了喬布斯。

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市值突破2300億美元,成亞洲市值最高上市公司。

那年,無招剛剛經歷「來往」的落寞。這個承載著阿里對社交的渴望,集團傾斜了大量資源的產品,無論怎麼做,依舊沒法扭轉下滑的曲線。

他抽調了幾個員工選擇換道,打造彼時還是一片荒野的“工作場景的即時通訊工具”,團隊還搬進了湖畔花園閉關修煉,結果誤打誤撞踩到了企業服務市場的大風口上。

從0到1,1到2億,釘釘誕生於「來往」,「來往」的盡頭連著釘釘的涅槃,向死而生,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這個希望,正隨著撒進縫隙裡的陽光,越來越大。

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手機裡的輕音樂徐徐響起,成員們靜靜躺在床墊上,輕鬆的氛圍下,無招團隊冥想「來往」的產品方向。

到了夜裡十二點,他口中的“別睡著,大家都想想接下來怎麼做”,也慢慢變成了“把那誰誰搖一搖,他睡著了......”

那是2013年11月的一個夜晚,那年阿里All-in無線。

作為時任CEO陸兆禧的“CEO項目”,面向C端的社交產品「來往」從誕生開始,就擁有著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搖旗吶喊。

無招是「來往」的產品經理,負責產品設計。大家都喜歡用“瘋子”這個詞來形容他。無招,本名陳航。無招,有他的執念——想做一款讓人用到爽的軟件。

但無論怎麼努力,用戶的活躍度曲線一直在下跌。一年時間,最終只鐫刻下了「來往」是如何在聚光燈下被解散的。

當APP的更新頻率逐漸降低,媒體的聲音也越來越小,無招還是過得心神不寧。他最怕有人問他:“來往還在嗎?”

再後來,故事發展得很現實。

近500人的團隊,走掉一半。連剩下的都一分為三:一個「來往」,一個「悟空」,一個「工作圈」。

其中的「工作圈」,就是更名之前的釘釘。

只不過阿里內部,沒有再像之前,將其作為核心項目孵化。

不過無招借到了阿里的創業聖地:湖畔花園。無招從變暗的聚光燈下,走到誕生過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菜鳥的風水寶地,開始新一輪的閉關。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釘釘用戶數超過了2億。”

8月27日的釘釘未來組織大會上,無招正式宣佈了這個數字。

作為阿里all in C端社交後的一個意外,釘釘發展的勢頭和速度超出了起初業內的猜測和預判。

在智能移動辦公領域市場份額與活躍用戶數,釘釘已經超過第二至第十名的總和,成為行業巨擘。但這個破繭成蝶的故事,很難用一句話簡單敘述。

五年前北京房價還沒有現在高,如果咬牙買下,現在已經能夠安置妥當一個溫暖的家。

那年老百姓用上了iPhone 6,卻已經失去了喬布斯。

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市值突破2300億美元,成亞洲市值最高上市公司。

那年,無招剛剛經歷「來往」的落寞。這個承載著阿里對社交的渴望,集團傾斜了大量資源的產品,無論怎麼做,依舊沒法扭轉下滑的曲線。

他抽調了幾個員工選擇換道,打造彼時還是一片荒野的“工作場景的即時通訊工具”,團隊還搬進了湖畔花園閉關修煉,結果誤打誤撞踩到了企業服務市場的大風口上。

從0到1,1到2億,釘釘誕生於「來往」,「來往」的盡頭連著釘釘的涅槃,向死而生,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這個希望,正隨著撒進縫隙裡的陽光,越來越大。

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手機裡的輕音樂徐徐響起,成員們靜靜躺在床墊上,輕鬆的氛圍下,無招團隊冥想「來往」的產品方向。

到了夜裡十二點,他口中的“別睡著,大家都想想接下來怎麼做”,也慢慢變成了“把那誰誰搖一搖,他睡著了......”

那是2013年11月的一個夜晚,那年阿里All-in無線。

作為時任CEO陸兆禧的“CEO項目”,面向C端的社交產品「來往」從誕生開始,就擁有著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搖旗吶喊。

無招是「來往」的產品經理,負責產品設計。大家都喜歡用“瘋子”這個詞來形容他。無招,本名陳航。無招,有他的執念——想做一款讓人用到爽的軟件。

但無論怎麼努力,用戶的活躍度曲線一直在下跌。一年時間,最終只鐫刻下了「來往」是如何在聚光燈下被解散的。

當APP的更新頻率逐漸降低,媒體的聲音也越來越小,無招還是過得心神不寧。他最怕有人問他:“來往還在嗎?”

再後來,故事發展得很現實。

近500人的團隊,走掉一半。連剩下的都一分為三:一個「來往」,一個「悟空」,一個「工作圈」。

其中的「工作圈」,就是更名之前的釘釘。

只不過阿里內部,沒有再像之前,將其作為核心項目孵化。

不過無招借到了阿里的創業聖地:湖畔花園。無招從變暗的聚光燈下,走到誕生過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菜鳥的風水寶地,開始新一輪的閉關。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2014年5月26日,無招帶著自己的團隊6個人出來,搬進了湖畔花園。

在杭州湖畔花園的居民們眼中,這裡住著六個可疑的小夥子,白天幾乎看不到人,偶爾被撞見,也是一副不修邊幅的樣子。

到了夏天,他們會集體出現,歡騰在小區的游泳池裡。“有張有弛,充滿精氣神,結果就做成了。”回憶起那段日子,無招還是挺興奮的。

沒人知道,這群人,貓在馬雲曾經創業的房子裡,打造出了阿里的又一隻獨角獸——釘釘。

但當時,這樣的組合顯然不是最優解。如當時負責運營的一岱所說,在方向不確定的情況下背水一戰,是很痛苦的。

無招決定,不坐在房間裡面拍腦袋了,“我們要走出去,拜訪客戶。”

“忽悠”來的第一位釘釘用戶

如果「來往」的失敗,是對於用戶需求一廂情願的想象,那麼釘釘的成功,來自於無招團隊和每一家企業的實際共創。

200-300人的企業,是當時無招心儀的目標對象。但是“沒需求、不感興趣、我們沒啥痛點”的回覆,是回覆給無招團隊的統一態度。

這讓2014年的4月,顯得並不那麼溫暖。

一陣雷雨過後,無招把大家帶到杭州黃姑山路的一個小店裡,用一頓臭豆腐來振奮士氣。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釘釘用戶數超過了2億。”

8月27日的釘釘未來組織大會上,無招正式宣佈了這個數字。

作為阿里all in C端社交後的一個意外,釘釘發展的勢頭和速度超出了起初業內的猜測和預判。

在智能移動辦公領域市場份額與活躍用戶數,釘釘已經超過第二至第十名的總和,成為行業巨擘。但這個破繭成蝶的故事,很難用一句話簡單敘述。

五年前北京房價還沒有現在高,如果咬牙買下,現在已經能夠安置妥當一個溫暖的家。

那年老百姓用上了iPhone 6,卻已經失去了喬布斯。

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市值突破2300億美元,成亞洲市值最高上市公司。

那年,無招剛剛經歷「來往」的落寞。這個承載著阿里對社交的渴望,集團傾斜了大量資源的產品,無論怎麼做,依舊沒法扭轉下滑的曲線。

他抽調了幾個員工選擇換道,打造彼時還是一片荒野的“工作場景的即時通訊工具”,團隊還搬進了湖畔花園閉關修煉,結果誤打誤撞踩到了企業服務市場的大風口上。

從0到1,1到2億,釘釘誕生於「來往」,「來往」的盡頭連著釘釘的涅槃,向死而生,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這個希望,正隨著撒進縫隙裡的陽光,越來越大。

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手機裡的輕音樂徐徐響起,成員們靜靜躺在床墊上,輕鬆的氛圍下,無招團隊冥想「來往」的產品方向。

到了夜裡十二點,他口中的“別睡著,大家都想想接下來怎麼做”,也慢慢變成了“把那誰誰搖一搖,他睡著了......”

那是2013年11月的一個夜晚,那年阿里All-in無線。

作為時任CEO陸兆禧的“CEO項目”,面向C端的社交產品「來往」從誕生開始,就擁有著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搖旗吶喊。

無招是「來往」的產品經理,負責產品設計。大家都喜歡用“瘋子”這個詞來形容他。無招,本名陳航。無招,有他的執念——想做一款讓人用到爽的軟件。

但無論怎麼努力,用戶的活躍度曲線一直在下跌。一年時間,最終只鐫刻下了「來往」是如何在聚光燈下被解散的。

當APP的更新頻率逐漸降低,媒體的聲音也越來越小,無招還是過得心神不寧。他最怕有人問他:“來往還在嗎?”

再後來,故事發展得很現實。

近500人的團隊,走掉一半。連剩下的都一分為三:一個「來往」,一個「悟空」,一個「工作圈」。

其中的「工作圈」,就是更名之前的釘釘。

只不過阿里內部,沒有再像之前,將其作為核心項目孵化。

不過無招借到了阿里的創業聖地:湖畔花園。無招從變暗的聚光燈下,走到誕生過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菜鳥的風水寶地,開始新一輪的閉關。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2014年5月26日,無招帶著自己的團隊6個人出來,搬進了湖畔花園。

在杭州湖畔花園的居民們眼中,這裡住著六個可疑的小夥子,白天幾乎看不到人,偶爾被撞見,也是一副不修邊幅的樣子。

到了夏天,他們會集體出現,歡騰在小區的游泳池裡。“有張有弛,充滿精氣神,結果就做成了。”回憶起那段日子,無招還是挺興奮的。

沒人知道,這群人,貓在馬雲曾經創業的房子裡,打造出了阿里的又一隻獨角獸——釘釘。

但當時,這樣的組合顯然不是最優解。如當時負責運營的一岱所說,在方向不確定的情況下背水一戰,是很痛苦的。

無招決定,不坐在房間裡面拍腦袋了,“我們要走出去,拜訪客戶。”

“忽悠”來的第一位釘釘用戶

如果「來往」的失敗,是對於用戶需求一廂情願的想象,那麼釘釘的成功,來自於無招團隊和每一家企業的實際共創。

200-300人的企業,是當時無招心儀的目標對象。但是“沒需求、不感興趣、我們沒啥痛點”的回覆,是回覆給無招團隊的統一態度。

這讓2014年的4月,顯得並不那麼溫暖。

一陣雷雨過後,無招把大家帶到杭州黃姑山路的一個小店裡,用一頓臭豆腐來振奮士氣。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幾個大老爺們端著臭豆腐蹲在路邊的景象,就跟上一秒在樓裡被人拒絕一樣淒涼。

一抬頭,一岱突然發現,自己那個“賣了十年電腦”的老同學,公司就開在頭頂上,“要不要上去聊聊?”

這時的無招對於選取客戶已經開始謹慎,“你先打個電話問問。

畢業多年後,史楠接到了大學同窗一岱的電話,第一句話卻是:你們公司有多少人?

“史楠他們公司叫康帕斯,80來人。”掛了電話,出乎意料地聽到無招說:“走,上去看看。”

那天史楠再接到無招的電話時,已是一個月後了,他已經不記得對方是哪位。直到電話那頭說:“我請你到馬雲的湖畔花園坐坐怎麼樣?”

“創業聖地啊那是,一定要去看看,管他無招是誰。”於是史楠成了第一個心甘情願被“忽悠”的人。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釘釘用戶數超過了2億。”

8月27日的釘釘未來組織大會上,無招正式宣佈了這個數字。

作為阿里all in C端社交後的一個意外,釘釘發展的勢頭和速度超出了起初業內的猜測和預判。

在智能移動辦公領域市場份額與活躍用戶數,釘釘已經超過第二至第十名的總和,成為行業巨擘。但這個破繭成蝶的故事,很難用一句話簡單敘述。

五年前北京房價還沒有現在高,如果咬牙買下,現在已經能夠安置妥當一個溫暖的家。

那年老百姓用上了iPhone 6,卻已經失去了喬布斯。

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市值突破2300億美元,成亞洲市值最高上市公司。

那年,無招剛剛經歷「來往」的落寞。這個承載著阿里對社交的渴望,集團傾斜了大量資源的產品,無論怎麼做,依舊沒法扭轉下滑的曲線。

他抽調了幾個員工選擇換道,打造彼時還是一片荒野的“工作場景的即時通訊工具”,團隊還搬進了湖畔花園閉關修煉,結果誤打誤撞踩到了企業服務市場的大風口上。

從0到1,1到2億,釘釘誕生於「來往」,「來往」的盡頭連著釘釘的涅槃,向死而生,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這個希望,正隨著撒進縫隙裡的陽光,越來越大。

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手機裡的輕音樂徐徐響起,成員們靜靜躺在床墊上,輕鬆的氛圍下,無招團隊冥想「來往」的產品方向。

到了夜裡十二點,他口中的“別睡著,大家都想想接下來怎麼做”,也慢慢變成了“把那誰誰搖一搖,他睡著了......”

那是2013年11月的一個夜晚,那年阿里All-in無線。

作為時任CEO陸兆禧的“CEO項目”,面向C端的社交產品「來往」從誕生開始,就擁有著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搖旗吶喊。

無招是「來往」的產品經理,負責產品設計。大家都喜歡用“瘋子”這個詞來形容他。無招,本名陳航。無招,有他的執念——想做一款讓人用到爽的軟件。

但無論怎麼努力,用戶的活躍度曲線一直在下跌。一年時間,最終只鐫刻下了「來往」是如何在聚光燈下被解散的。

當APP的更新頻率逐漸降低,媒體的聲音也越來越小,無招還是過得心神不寧。他最怕有人問他:“來往還在嗎?”

再後來,故事發展得很現實。

近500人的團隊,走掉一半。連剩下的都一分為三:一個「來往」,一個「悟空」,一個「工作圈」。

其中的「工作圈」,就是更名之前的釘釘。

只不過阿里內部,沒有再像之前,將其作為核心項目孵化。

不過無招借到了阿里的創業聖地:湖畔花園。無招從變暗的聚光燈下,走到誕生過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菜鳥的風水寶地,開始新一輪的閉關。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2014年5月26日,無招帶著自己的團隊6個人出來,搬進了湖畔花園。

在杭州湖畔花園的居民們眼中,這裡住著六個可疑的小夥子,白天幾乎看不到人,偶爾被撞見,也是一副不修邊幅的樣子。

到了夏天,他們會集體出現,歡騰在小區的游泳池裡。“有張有弛,充滿精氣神,結果就做成了。”回憶起那段日子,無招還是挺興奮的。

沒人知道,這群人,貓在馬雲曾經創業的房子裡,打造出了阿里的又一隻獨角獸——釘釘。

但當時,這樣的組合顯然不是最優解。如當時負責運營的一岱所說,在方向不確定的情況下背水一戰,是很痛苦的。

無招決定,不坐在房間裡面拍腦袋了,“我們要走出去,拜訪客戶。”

“忽悠”來的第一位釘釘用戶

如果「來往」的失敗,是對於用戶需求一廂情願的想象,那麼釘釘的成功,來自於無招團隊和每一家企業的實際共創。

200-300人的企業,是當時無招心儀的目標對象。但是“沒需求、不感興趣、我們沒啥痛點”的回覆,是回覆給無招團隊的統一態度。

這讓2014年的4月,顯得並不那麼溫暖。

一陣雷雨過後,無招把大家帶到杭州黃姑山路的一個小店裡,用一頓臭豆腐來振奮士氣。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幾個大老爺們端著臭豆腐蹲在路邊的景象,就跟上一秒在樓裡被人拒絕一樣淒涼。

一抬頭,一岱突然發現,自己那個“賣了十年電腦”的老同學,公司就開在頭頂上,“要不要上去聊聊?”

這時的無招對於選取客戶已經開始謹慎,“你先打個電話問問。

畢業多年後,史楠接到了大學同窗一岱的電話,第一句話卻是:你們公司有多少人?

“史楠他們公司叫康帕斯,80來人。”掛了電話,出乎意料地聽到無招說:“走,上去看看。”

那天史楠再接到無招的電話時,已是一個月後了,他已經不記得對方是哪位。直到電話那頭說:“我請你到馬雲的湖畔花園坐坐怎麼樣?”

“創業聖地啊那是,一定要去看看,管他無招是誰。”於是史楠成了第一個心甘情願被“忽悠”的人。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牆上的老照片、白板上馬雲的題字,都讓史楠印象深刻。

“史楠,我想代表阿里巴巴跟你談個合作。”史楠記得,剛開始無招是這麼說的。

於是心下一盤算,代表阿里巴巴來跟自己合作,“是要分我錢,還是有股票呢?”

無招否認得很乾脆:“我沒有錢,也沒有股票。但我可以免費給康帕斯做一款產品,讓你用到爽為止。”

這種先搞定一個用戶,再去服務其他用戶的堅定,讓史楠當時就決定,“我好像要和阿里巴巴發生點兒關係了。”

那段共創的日子 “很嗨”

聊完的第二天,無招就帶著團隊,拎著水果和酸奶敲開了康帕斯的大門。

很快,整個公司都被他們的熱情,和下午茶“收買”,給安排得明明白白。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釘釘用戶數超過了2億。”

8月27日的釘釘未來組織大會上,無招正式宣佈了這個數字。

作為阿里all in C端社交後的一個意外,釘釘發展的勢頭和速度超出了起初業內的猜測和預判。

在智能移動辦公領域市場份額與活躍用戶數,釘釘已經超過第二至第十名的總和,成為行業巨擘。但這個破繭成蝶的故事,很難用一句話簡單敘述。

五年前北京房價還沒有現在高,如果咬牙買下,現在已經能夠安置妥當一個溫暖的家。

那年老百姓用上了iPhone 6,卻已經失去了喬布斯。

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市值突破2300億美元,成亞洲市值最高上市公司。

那年,無招剛剛經歷「來往」的落寞。這個承載著阿里對社交的渴望,集團傾斜了大量資源的產品,無論怎麼做,依舊沒法扭轉下滑的曲線。

他抽調了幾個員工選擇換道,打造彼時還是一片荒野的“工作場景的即時通訊工具”,團隊還搬進了湖畔花園閉關修煉,結果誤打誤撞踩到了企業服務市場的大風口上。

從0到1,1到2億,釘釘誕生於「來往」,「來往」的盡頭連著釘釘的涅槃,向死而生,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這個希望,正隨著撒進縫隙裡的陽光,越來越大。

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手機裡的輕音樂徐徐響起,成員們靜靜躺在床墊上,輕鬆的氛圍下,無招團隊冥想「來往」的產品方向。

到了夜裡十二點,他口中的“別睡著,大家都想想接下來怎麼做”,也慢慢變成了“把那誰誰搖一搖,他睡著了......”

那是2013年11月的一個夜晚,那年阿里All-in無線。

作為時任CEO陸兆禧的“CEO項目”,面向C端的社交產品「來往」從誕生開始,就擁有著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搖旗吶喊。

無招是「來往」的產品經理,負責產品設計。大家都喜歡用“瘋子”這個詞來形容他。無招,本名陳航。無招,有他的執念——想做一款讓人用到爽的軟件。

但無論怎麼努力,用戶的活躍度曲線一直在下跌。一年時間,最終只鐫刻下了「來往」是如何在聚光燈下被解散的。

當APP的更新頻率逐漸降低,媒體的聲音也越來越小,無招還是過得心神不寧。他最怕有人問他:“來往還在嗎?”

再後來,故事發展得很現實。

近500人的團隊,走掉一半。連剩下的都一分為三:一個「來往」,一個「悟空」,一個「工作圈」。

其中的「工作圈」,就是更名之前的釘釘。

只不過阿里內部,沒有再像之前,將其作為核心項目孵化。

不過無招借到了阿里的創業聖地:湖畔花園。無招從變暗的聚光燈下,走到誕生過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菜鳥的風水寶地,開始新一輪的閉關。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2014年5月26日,無招帶著自己的團隊6個人出來,搬進了湖畔花園。

在杭州湖畔花園的居民們眼中,這裡住著六個可疑的小夥子,白天幾乎看不到人,偶爾被撞見,也是一副不修邊幅的樣子。

到了夏天,他們會集體出現,歡騰在小區的游泳池裡。“有張有弛,充滿精氣神,結果就做成了。”回憶起那段日子,無招還是挺興奮的。

沒人知道,這群人,貓在馬雲曾經創業的房子裡,打造出了阿里的又一隻獨角獸——釘釘。

但當時,這樣的組合顯然不是最優解。如當時負責運營的一岱所說,在方向不確定的情況下背水一戰,是很痛苦的。

無招決定,不坐在房間裡面拍腦袋了,“我們要走出去,拜訪客戶。”

“忽悠”來的第一位釘釘用戶

如果「來往」的失敗,是對於用戶需求一廂情願的想象,那麼釘釘的成功,來自於無招團隊和每一家企業的實際共創。

200-300人的企業,是當時無招心儀的目標對象。但是“沒需求、不感興趣、我們沒啥痛點”的回覆,是回覆給無招團隊的統一態度。

這讓2014年的4月,顯得並不那麼溫暖。

一陣雷雨過後,無招把大家帶到杭州黃姑山路的一個小店裡,用一頓臭豆腐來振奮士氣。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幾個大老爺們端著臭豆腐蹲在路邊的景象,就跟上一秒在樓裡被人拒絕一樣淒涼。

一抬頭,一岱突然發現,自己那個“賣了十年電腦”的老同學,公司就開在頭頂上,“要不要上去聊聊?”

這時的無招對於選取客戶已經開始謹慎,“你先打個電話問問。

畢業多年後,史楠接到了大學同窗一岱的電話,第一句話卻是:你們公司有多少人?

“史楠他們公司叫康帕斯,80來人。”掛了電話,出乎意料地聽到無招說:“走,上去看看。”

那天史楠再接到無招的電話時,已是一個月後了,他已經不記得對方是哪位。直到電話那頭說:“我請你到馬雲的湖畔花園坐坐怎麼樣?”

“創業聖地啊那是,一定要去看看,管他無招是誰。”於是史楠成了第一個心甘情願被“忽悠”的人。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牆上的老照片、白板上馬雲的題字,都讓史楠印象深刻。

“史楠,我想代表阿里巴巴跟你談個合作。”史楠記得,剛開始無招是這麼說的。

於是心下一盤算,代表阿里巴巴來跟自己合作,“是要分我錢,還是有股票呢?”

無招否認得很乾脆:“我沒有錢,也沒有股票。但我可以免費給康帕斯做一款產品,讓你用到爽為止。”

這種先搞定一個用戶,再去服務其他用戶的堅定,讓史楠當時就決定,“我好像要和阿里巴巴發生點兒關係了。”

那段共創的日子 “很嗨”

聊完的第二天,無招就帶著團隊,拎著水果和酸奶敲開了康帕斯的大門。

很快,整個公司都被他們的熱情,和下午茶“收買”,給安排得明明白白。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包括“打卡”這件小事。

每天早上8點25到8點30,無招會蹲在打卡機旁邊,看康帕斯員工如何打卡。

一旦前面有人指紋按不出來,後面就會有人拼命叫。有時候為了不打遲到卡,月末還會上演“我按了可是機器沒錄到!”的戲碼。為此,史楠曾經換過3臺打卡機。最後沒法,在旁邊裝了攝像頭,“逼”得不少員工都乾脆先趕來打完卡,再下去吃早餐。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釘釘用戶數超過了2億。”

8月27日的釘釘未來組織大會上,無招正式宣佈了這個數字。

作為阿里all in C端社交後的一個意外,釘釘發展的勢頭和速度超出了起初業內的猜測和預判。

在智能移動辦公領域市場份額與活躍用戶數,釘釘已經超過第二至第十名的總和,成為行業巨擘。但這個破繭成蝶的故事,很難用一句話簡單敘述。

五年前北京房價還沒有現在高,如果咬牙買下,現在已經能夠安置妥當一個溫暖的家。

那年老百姓用上了iPhone 6,卻已經失去了喬布斯。

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市值突破2300億美元,成亞洲市值最高上市公司。

那年,無招剛剛經歷「來往」的落寞。這個承載著阿里對社交的渴望,集團傾斜了大量資源的產品,無論怎麼做,依舊沒法扭轉下滑的曲線。

他抽調了幾個員工選擇換道,打造彼時還是一片荒野的“工作場景的即時通訊工具”,團隊還搬進了湖畔花園閉關修煉,結果誤打誤撞踩到了企業服務市場的大風口上。

從0到1,1到2億,釘釘誕生於「來往」,「來往」的盡頭連著釘釘的涅槃,向死而生,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這個希望,正隨著撒進縫隙裡的陽光,越來越大。

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手機裡的輕音樂徐徐響起,成員們靜靜躺在床墊上,輕鬆的氛圍下,無招團隊冥想「來往」的產品方向。

到了夜裡十二點,他口中的“別睡著,大家都想想接下來怎麼做”,也慢慢變成了“把那誰誰搖一搖,他睡著了......”

那是2013年11月的一個夜晚,那年阿里All-in無線。

作為時任CEO陸兆禧的“CEO項目”,面向C端的社交產品「來往」從誕生開始,就擁有著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搖旗吶喊。

無招是「來往」的產品經理,負責產品設計。大家都喜歡用“瘋子”這個詞來形容他。無招,本名陳航。無招,有他的執念——想做一款讓人用到爽的軟件。

但無論怎麼努力,用戶的活躍度曲線一直在下跌。一年時間,最終只鐫刻下了「來往」是如何在聚光燈下被解散的。

當APP的更新頻率逐漸降低,媒體的聲音也越來越小,無招還是過得心神不寧。他最怕有人問他:“來往還在嗎?”

再後來,故事發展得很現實。

近500人的團隊,走掉一半。連剩下的都一分為三:一個「來往」,一個「悟空」,一個「工作圈」。

其中的「工作圈」,就是更名之前的釘釘。

只不過阿里內部,沒有再像之前,將其作為核心項目孵化。

不過無招借到了阿里的創業聖地:湖畔花園。無招從變暗的聚光燈下,走到誕生過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菜鳥的風水寶地,開始新一輪的閉關。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2014年5月26日,無招帶著自己的團隊6個人出來,搬進了湖畔花園。

在杭州湖畔花園的居民們眼中,這裡住著六個可疑的小夥子,白天幾乎看不到人,偶爾被撞見,也是一副不修邊幅的樣子。

到了夏天,他們會集體出現,歡騰在小區的游泳池裡。“有張有弛,充滿精氣神,結果就做成了。”回憶起那段日子,無招還是挺興奮的。

沒人知道,這群人,貓在馬雲曾經創業的房子裡,打造出了阿里的又一隻獨角獸——釘釘。

但當時,這樣的組合顯然不是最優解。如當時負責運營的一岱所說,在方向不確定的情況下背水一戰,是很痛苦的。

無招決定,不坐在房間裡面拍腦袋了,“我們要走出去,拜訪客戶。”

“忽悠”來的第一位釘釘用戶

如果「來往」的失敗,是對於用戶需求一廂情願的想象,那麼釘釘的成功,來自於無招團隊和每一家企業的實際共創。

200-300人的企業,是當時無招心儀的目標對象。但是“沒需求、不感興趣、我們沒啥痛點”的回覆,是回覆給無招團隊的統一態度。

這讓2014年的4月,顯得並不那麼溫暖。

一陣雷雨過後,無招把大家帶到杭州黃姑山路的一個小店裡,用一頓臭豆腐來振奮士氣。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幾個大老爺們端著臭豆腐蹲在路邊的景象,就跟上一秒在樓裡被人拒絕一樣淒涼。

一抬頭,一岱突然發現,自己那個“賣了十年電腦”的老同學,公司就開在頭頂上,“要不要上去聊聊?”

這時的無招對於選取客戶已經開始謹慎,“你先打個電話問問。

畢業多年後,史楠接到了大學同窗一岱的電話,第一句話卻是:你們公司有多少人?

“史楠他們公司叫康帕斯,80來人。”掛了電話,出乎意料地聽到無招說:“走,上去看看。”

那天史楠再接到無招的電話時,已是一個月後了,他已經不記得對方是哪位。直到電話那頭說:“我請你到馬雲的湖畔花園坐坐怎麼樣?”

“創業聖地啊那是,一定要去看看,管他無招是誰。”於是史楠成了第一個心甘情願被“忽悠”的人。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牆上的老照片、白板上馬雲的題字,都讓史楠印象深刻。

“史楠,我想代表阿里巴巴跟你談個合作。”史楠記得,剛開始無招是這麼說的。

於是心下一盤算,代表阿里巴巴來跟自己合作,“是要分我錢,還是有股票呢?”

無招否認得很乾脆:“我沒有錢,也沒有股票。但我可以免費給康帕斯做一款產品,讓你用到爽為止。”

這種先搞定一個用戶,再去服務其他用戶的堅定,讓史楠當時就決定,“我好像要和阿里巴巴發生點兒關係了。”

那段共創的日子 “很嗨”

聊完的第二天,無招就帶著團隊,拎著水果和酸奶敲開了康帕斯的大門。

很快,整個公司都被他們的熱情,和下午茶“收買”,給安排得明明白白。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包括“打卡”這件小事。

每天早上8點25到8點30,無招會蹲在打卡機旁邊,看康帕斯員工如何打卡。

一旦前面有人指紋按不出來,後面就會有人拼命叫。有時候為了不打遲到卡,月末還會上演“我按了可是機器沒錄到!”的戲碼。為此,史楠曾經換過3臺打卡機。最後沒法,在旁邊裝了攝像頭,“逼”得不少員工都乾脆先趕來打完卡,再下去吃早餐。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大家的打卡更自由,最好是早上還沒到公司,一邊吃早餐,就能一邊打上卡?”無招的提問,聽起來有點像是無稽之談。

“用WIFI!”冥思苦想之後,團隊裡出現瞭解答的聲音,這樣就可以在方圓100米的範圍內都接收到打卡信號。但測試下來,無論幾千塊的WIFI,都經不起80人同一時間接入。

“不對,為什麼一定要接入呢?看到廣告牌就意味著進入了範圍,沒必要一定要抱住廣告牌啊!”不知是誰喊了這句話,直接啟發了釘釘上面的智能打卡,無需連入WIFI,只需搜索到WIFI信號,就能被讀取。

這樣的創新思路給史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時他也會到湖畔花園去。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釘釘用戶數超過了2億。”

8月27日的釘釘未來組織大會上,無招正式宣佈了這個數字。

作為阿里all in C端社交後的一個意外,釘釘發展的勢頭和速度超出了起初業內的猜測和預判。

在智能移動辦公領域市場份額與活躍用戶數,釘釘已經超過第二至第十名的總和,成為行業巨擘。但這個破繭成蝶的故事,很難用一句話簡單敘述。

五年前北京房價還沒有現在高,如果咬牙買下,現在已經能夠安置妥當一個溫暖的家。

那年老百姓用上了iPhone 6,卻已經失去了喬布斯。

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市值突破2300億美元,成亞洲市值最高上市公司。

那年,無招剛剛經歷「來往」的落寞。這個承載著阿里對社交的渴望,集團傾斜了大量資源的產品,無論怎麼做,依舊沒法扭轉下滑的曲線。

他抽調了幾個員工選擇換道,打造彼時還是一片荒野的“工作場景的即時通訊工具”,團隊還搬進了湖畔花園閉關修煉,結果誤打誤撞踩到了企業服務市場的大風口上。

從0到1,1到2億,釘釘誕生於「來往」,「來往」的盡頭連著釘釘的涅槃,向死而生,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這個希望,正隨著撒進縫隙裡的陽光,越來越大。

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手機裡的輕音樂徐徐響起,成員們靜靜躺在床墊上,輕鬆的氛圍下,無招團隊冥想「來往」的產品方向。

到了夜裡十二點,他口中的“別睡著,大家都想想接下來怎麼做”,也慢慢變成了“把那誰誰搖一搖,他睡著了......”

那是2013年11月的一個夜晚,那年阿里All-in無線。

作為時任CEO陸兆禧的“CEO項目”,面向C端的社交產品「來往」從誕生開始,就擁有著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搖旗吶喊。

無招是「來往」的產品經理,負責產品設計。大家都喜歡用“瘋子”這個詞來形容他。無招,本名陳航。無招,有他的執念——想做一款讓人用到爽的軟件。

但無論怎麼努力,用戶的活躍度曲線一直在下跌。一年時間,最終只鐫刻下了「來往」是如何在聚光燈下被解散的。

當APP的更新頻率逐漸降低,媒體的聲音也越來越小,無招還是過得心神不寧。他最怕有人問他:“來往還在嗎?”

再後來,故事發展得很現實。

近500人的團隊,走掉一半。連剩下的都一分為三:一個「來往」,一個「悟空」,一個「工作圈」。

其中的「工作圈」,就是更名之前的釘釘。

只不過阿里內部,沒有再像之前,將其作為核心項目孵化。

不過無招借到了阿里的創業聖地:湖畔花園。無招從變暗的聚光燈下,走到誕生過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菜鳥的風水寶地,開始新一輪的閉關。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2014年5月26日,無招帶著自己的團隊6個人出來,搬進了湖畔花園。

在杭州湖畔花園的居民們眼中,這裡住著六個可疑的小夥子,白天幾乎看不到人,偶爾被撞見,也是一副不修邊幅的樣子。

到了夏天,他們會集體出現,歡騰在小區的游泳池裡。“有張有弛,充滿精氣神,結果就做成了。”回憶起那段日子,無招還是挺興奮的。

沒人知道,這群人,貓在馬雲曾經創業的房子裡,打造出了阿里的又一隻獨角獸——釘釘。

但當時,這樣的組合顯然不是最優解。如當時負責運營的一岱所說,在方向不確定的情況下背水一戰,是很痛苦的。

無招決定,不坐在房間裡面拍腦袋了,“我們要走出去,拜訪客戶。”

“忽悠”來的第一位釘釘用戶

如果「來往」的失敗,是對於用戶需求一廂情願的想象,那麼釘釘的成功,來自於無招團隊和每一家企業的實際共創。

200-300人的企業,是當時無招心儀的目標對象。但是“沒需求、不感興趣、我們沒啥痛點”的回覆,是回覆給無招團隊的統一態度。

這讓2014年的4月,顯得並不那麼溫暖。

一陣雷雨過後,無招把大家帶到杭州黃姑山路的一個小店裡,用一頓臭豆腐來振奮士氣。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幾個大老爺們端著臭豆腐蹲在路邊的景象,就跟上一秒在樓裡被人拒絕一樣淒涼。

一抬頭,一岱突然發現,自己那個“賣了十年電腦”的老同學,公司就開在頭頂上,“要不要上去聊聊?”

這時的無招對於選取客戶已經開始謹慎,“你先打個電話問問。

畢業多年後,史楠接到了大學同窗一岱的電話,第一句話卻是:你們公司有多少人?

“史楠他們公司叫康帕斯,80來人。”掛了電話,出乎意料地聽到無招說:“走,上去看看。”

那天史楠再接到無招的電話時,已是一個月後了,他已經不記得對方是哪位。直到電話那頭說:“我請你到馬雲的湖畔花園坐坐怎麼樣?”

“創業聖地啊那是,一定要去看看,管他無招是誰。”於是史楠成了第一個心甘情願被“忽悠”的人。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牆上的老照片、白板上馬雲的題字,都讓史楠印象深刻。

“史楠,我想代表阿里巴巴跟你談個合作。”史楠記得,剛開始無招是這麼說的。

於是心下一盤算,代表阿里巴巴來跟自己合作,“是要分我錢,還是有股票呢?”

無招否認得很乾脆:“我沒有錢,也沒有股票。但我可以免費給康帕斯做一款產品,讓你用到爽為止。”

這種先搞定一個用戶,再去服務其他用戶的堅定,讓史楠當時就決定,“我好像要和阿里巴巴發生點兒關係了。”

那段共創的日子 “很嗨”

聊完的第二天,無招就帶著團隊,拎著水果和酸奶敲開了康帕斯的大門。

很快,整個公司都被他們的熱情,和下午茶“收買”,給安排得明明白白。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包括“打卡”這件小事。

每天早上8點25到8點30,無招會蹲在打卡機旁邊,看康帕斯員工如何打卡。

一旦前面有人指紋按不出來,後面就會有人拼命叫。有時候為了不打遲到卡,月末還會上演“我按了可是機器沒錄到!”的戲碼。為此,史楠曾經換過3臺打卡機。最後沒法,在旁邊裝了攝像頭,“逼”得不少員工都乾脆先趕來打完卡,再下去吃早餐。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大家的打卡更自由,最好是早上還沒到公司,一邊吃早餐,就能一邊打上卡?”無招的提問,聽起來有點像是無稽之談。

“用WIFI!”冥思苦想之後,團隊裡出現瞭解答的聲音,這樣就可以在方圓100米的範圍內都接收到打卡信號。但測試下來,無論幾千塊的WIFI,都經不起80人同一時間接入。

“不對,為什麼一定要接入呢?看到廣告牌就意味著進入了範圍,沒必要一定要抱住廣告牌啊!”不知是誰喊了這句話,直接啟發了釘釘上面的智能打卡,無需連入WIFI,只需搜索到WIFI信號,就能被讀取。

這樣的創新思路給史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時他也會到湖畔花園去。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屋子裡一臺挨一臺全是電腦,50個人擠在裡面,沒有什麼空間,窗簾拉起來,從外面看跟黑網吧一模一樣。”這是史楠中間造訪的真實感受。

只不過這群人瘋狂起來,根本不挑場合。有時還會在馬路牙子上擼代碼。

史楠記得,某年杭州的夏天已是“燒烤模式”。從下午5點一直聊到晚上11點半,生生把杭州城西的星巴克聊到了關門。

無招卻還不盡興,一個電話打過去,半個小時內幾個產品經理全都出現在了史楠面前。

33℃的夜間高溫裡,一行人擼起袖子就寫起了代碼。“真的很嗨,雖然跟我沒啥關係,但那股精氣神隔著空氣影響到了我。”

結束“化緣”的日子

史楠永遠也忘不了第一版釘釘交到自己手上時的情形。

2014年,正是iPhone5、6熱門的時候,可是無招拿給史楠的移動端軟件,卻只有安卓版,“也就是說當時我們公司只有40%的人能體驗,其他人都安裝不上。”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釘釘用戶數超過了2億。”

8月27日的釘釘未來組織大會上,無招正式宣佈了這個數字。

作為阿里all in C端社交後的一個意外,釘釘發展的勢頭和速度超出了起初業內的猜測和預判。

在智能移動辦公領域市場份額與活躍用戶數,釘釘已經超過第二至第十名的總和,成為行業巨擘。但這個破繭成蝶的故事,很難用一句話簡單敘述。

五年前北京房價還沒有現在高,如果咬牙買下,現在已經能夠安置妥當一個溫暖的家。

那年老百姓用上了iPhone 6,卻已經失去了喬布斯。

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市值突破2300億美元,成亞洲市值最高上市公司。

那年,無招剛剛經歷「來往」的落寞。這個承載著阿里對社交的渴望,集團傾斜了大量資源的產品,無論怎麼做,依舊沒法扭轉下滑的曲線。

他抽調了幾個員工選擇換道,打造彼時還是一片荒野的“工作場景的即時通訊工具”,團隊還搬進了湖畔花園閉關修煉,結果誤打誤撞踩到了企業服務市場的大風口上。

從0到1,1到2億,釘釘誕生於「來往」,「來往」的盡頭連著釘釘的涅槃,向死而生,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這個希望,正隨著撒進縫隙裡的陽光,越來越大。

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手機裡的輕音樂徐徐響起,成員們靜靜躺在床墊上,輕鬆的氛圍下,無招團隊冥想「來往」的產品方向。

到了夜裡十二點,他口中的“別睡著,大家都想想接下來怎麼做”,也慢慢變成了“把那誰誰搖一搖,他睡著了......”

那是2013年11月的一個夜晚,那年阿里All-in無線。

作為時任CEO陸兆禧的“CEO項目”,面向C端的社交產品「來往」從誕生開始,就擁有著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搖旗吶喊。

無招是「來往」的產品經理,負責產品設計。大家都喜歡用“瘋子”這個詞來形容他。無招,本名陳航。無招,有他的執念——想做一款讓人用到爽的軟件。

但無論怎麼努力,用戶的活躍度曲線一直在下跌。一年時間,最終只鐫刻下了「來往」是如何在聚光燈下被解散的。

當APP的更新頻率逐漸降低,媒體的聲音也越來越小,無招還是過得心神不寧。他最怕有人問他:“來往還在嗎?”

再後來,故事發展得很現實。

近500人的團隊,走掉一半。連剩下的都一分為三:一個「來往」,一個「悟空」,一個「工作圈」。

其中的「工作圈」,就是更名之前的釘釘。

只不過阿里內部,沒有再像之前,將其作為核心項目孵化。

不過無招借到了阿里的創業聖地:湖畔花園。無招從變暗的聚光燈下,走到誕生過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菜鳥的風水寶地,開始新一輪的閉關。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2014年5月26日,無招帶著自己的團隊6個人出來,搬進了湖畔花園。

在杭州湖畔花園的居民們眼中,這裡住著六個可疑的小夥子,白天幾乎看不到人,偶爾被撞見,也是一副不修邊幅的樣子。

到了夏天,他們會集體出現,歡騰在小區的游泳池裡。“有張有弛,充滿精氣神,結果就做成了。”回憶起那段日子,無招還是挺興奮的。

沒人知道,這群人,貓在馬雲曾經創業的房子裡,打造出了阿里的又一隻獨角獸——釘釘。

但當時,這樣的組合顯然不是最優解。如當時負責運營的一岱所說,在方向不確定的情況下背水一戰,是很痛苦的。

無招決定,不坐在房間裡面拍腦袋了,“我們要走出去,拜訪客戶。”

“忽悠”來的第一位釘釘用戶

如果「來往」的失敗,是對於用戶需求一廂情願的想象,那麼釘釘的成功,來自於無招團隊和每一家企業的實際共創。

200-300人的企業,是當時無招心儀的目標對象。但是“沒需求、不感興趣、我們沒啥痛點”的回覆,是回覆給無招團隊的統一態度。

這讓2014年的4月,顯得並不那麼溫暖。

一陣雷雨過後,無招把大家帶到杭州黃姑山路的一個小店裡,用一頓臭豆腐來振奮士氣。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幾個大老爺們端著臭豆腐蹲在路邊的景象,就跟上一秒在樓裡被人拒絕一樣淒涼。

一抬頭,一岱突然發現,自己那個“賣了十年電腦”的老同學,公司就開在頭頂上,“要不要上去聊聊?”

這時的無招對於選取客戶已經開始謹慎,“你先打個電話問問。

畢業多年後,史楠接到了大學同窗一岱的電話,第一句話卻是:你們公司有多少人?

“史楠他們公司叫康帕斯,80來人。”掛了電話,出乎意料地聽到無招說:“走,上去看看。”

那天史楠再接到無招的電話時,已是一個月後了,他已經不記得對方是哪位。直到電話那頭說:“我請你到馬雲的湖畔花園坐坐怎麼樣?”

“創業聖地啊那是,一定要去看看,管他無招是誰。”於是史楠成了第一個心甘情願被“忽悠”的人。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牆上的老照片、白板上馬雲的題字,都讓史楠印象深刻。

“史楠,我想代表阿里巴巴跟你談個合作。”史楠記得,剛開始無招是這麼說的。

於是心下一盤算,代表阿里巴巴來跟自己合作,“是要分我錢,還是有股票呢?”

無招否認得很乾脆:“我沒有錢,也沒有股票。但我可以免費給康帕斯做一款產品,讓你用到爽為止。”

這種先搞定一個用戶,再去服務其他用戶的堅定,讓史楠當時就決定,“我好像要和阿里巴巴發生點兒關係了。”

那段共創的日子 “很嗨”

聊完的第二天,無招就帶著團隊,拎著水果和酸奶敲開了康帕斯的大門。

很快,整個公司都被他們的熱情,和下午茶“收買”,給安排得明明白白。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包括“打卡”這件小事。

每天早上8點25到8點30,無招會蹲在打卡機旁邊,看康帕斯員工如何打卡。

一旦前面有人指紋按不出來,後面就會有人拼命叫。有時候為了不打遲到卡,月末還會上演“我按了可是機器沒錄到!”的戲碼。為此,史楠曾經換過3臺打卡機。最後沒法,在旁邊裝了攝像頭,“逼”得不少員工都乾脆先趕來打完卡,再下去吃早餐。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大家的打卡更自由,最好是早上還沒到公司,一邊吃早餐,就能一邊打上卡?”無招的提問,聽起來有點像是無稽之談。

“用WIFI!”冥思苦想之後,團隊裡出現瞭解答的聲音,這樣就可以在方圓100米的範圍內都接收到打卡信號。但測試下來,無論幾千塊的WIFI,都經不起80人同一時間接入。

“不對,為什麼一定要接入呢?看到廣告牌就意味著進入了範圍,沒必要一定要抱住廣告牌啊!”不知是誰喊了這句話,直接啟發了釘釘上面的智能打卡,無需連入WIFI,只需搜索到WIFI信號,就能被讀取。

這樣的創新思路給史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時他也會到湖畔花園去。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屋子裡一臺挨一臺全是電腦,50個人擠在裡面,沒有什麼空間,窗簾拉起來,從外面看跟黑網吧一模一樣。”這是史楠中間造訪的真實感受。

只不過這群人瘋狂起來,根本不挑場合。有時還會在馬路牙子上擼代碼。

史楠記得,某年杭州的夏天已是“燒烤模式”。從下午5點一直聊到晚上11點半,生生把杭州城西的星巴克聊到了關門。

無招卻還不盡興,一個電話打過去,半個小時內幾個產品經理全都出現在了史楠面前。

33℃的夜間高溫裡,一行人擼起袖子就寫起了代碼。“真的很嗨,雖然跟我沒啥關係,但那股精氣神隔著空氣影響到了我。”

結束“化緣”的日子

史楠永遠也忘不了第一版釘釘交到自己手上時的情形。

2014年,正是iPhone5、6熱門的時候,可是無招拿給史楠的移動端軟件,卻只有安卓版,“也就是說當時我們公司只有40%的人能體驗,其他人都安裝不上。”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裝上之後更懵了,面對面站著的兩個人,連消息都發不出去。第一天就原地改了100多個bug。

史楠一年後才知道,原來當時的無招團隊,連最基本的開發閉環都不具備,六個人裡面,五個都是安卓前端。

最刺激的是,很快無招團隊就拿出了ios的版本。問起怎麼做到的,他理所當然地回答:“買書現學啊,你看我們買的書,每天晚上都在你這裡學習。”

像康帕斯這樣深度駐紮的企業,釘釘經歷了不下1200家。和每個崗位的人暢聊需求之後,都針對不同公司的痛點,就有了釘釘上現在的每一個功能更新。

2015年1月16日,釘釘1.0版正式上線,一向注重發佈會的阿里巴巴並未對此進行大肆宣傳。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釘釘用戶數超過了2億。”

8月27日的釘釘未來組織大會上,無招正式宣佈了這個數字。

作為阿里all in C端社交後的一個意外,釘釘發展的勢頭和速度超出了起初業內的猜測和預判。

在智能移動辦公領域市場份額與活躍用戶數,釘釘已經超過第二至第十名的總和,成為行業巨擘。但這個破繭成蝶的故事,很難用一句話簡單敘述。

五年前北京房價還沒有現在高,如果咬牙買下,現在已經能夠安置妥當一個溫暖的家。

那年老百姓用上了iPhone 6,卻已經失去了喬布斯。

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市值突破2300億美元,成亞洲市值最高上市公司。

那年,無招剛剛經歷「來往」的落寞。這個承載著阿里對社交的渴望,集團傾斜了大量資源的產品,無論怎麼做,依舊沒法扭轉下滑的曲線。

他抽調了幾個員工選擇換道,打造彼時還是一片荒野的“工作場景的即時通訊工具”,團隊還搬進了湖畔花園閉關修煉,結果誤打誤撞踩到了企業服務市場的大風口上。

從0到1,1到2億,釘釘誕生於「來往」,「來往」的盡頭連著釘釘的涅槃,向死而生,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這個希望,正隨著撒進縫隙裡的陽光,越來越大。

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手機裡的輕音樂徐徐響起,成員們靜靜躺在床墊上,輕鬆的氛圍下,無招團隊冥想「來往」的產品方向。

到了夜裡十二點,他口中的“別睡著,大家都想想接下來怎麼做”,也慢慢變成了“把那誰誰搖一搖,他睡著了......”

那是2013年11月的一個夜晚,那年阿里All-in無線。

作為時任CEO陸兆禧的“CEO項目”,面向C端的社交產品「來往」從誕生開始,就擁有著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搖旗吶喊。

無招是「來往」的產品經理,負責產品設計。大家都喜歡用“瘋子”這個詞來形容他。無招,本名陳航。無招,有他的執念——想做一款讓人用到爽的軟件。

但無論怎麼努力,用戶的活躍度曲線一直在下跌。一年時間,最終只鐫刻下了「來往」是如何在聚光燈下被解散的。

當APP的更新頻率逐漸降低,媒體的聲音也越來越小,無招還是過得心神不寧。他最怕有人問他:“來往還在嗎?”

再後來,故事發展得很現實。

近500人的團隊,走掉一半。連剩下的都一分為三:一個「來往」,一個「悟空」,一個「工作圈」。

其中的「工作圈」,就是更名之前的釘釘。

只不過阿里內部,沒有再像之前,將其作為核心項目孵化。

不過無招借到了阿里的創業聖地:湖畔花園。無招從變暗的聚光燈下,走到誕生過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菜鳥的風水寶地,開始新一輪的閉關。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2014年5月26日,無招帶著自己的團隊6個人出來,搬進了湖畔花園。

在杭州湖畔花園的居民們眼中,這裡住著六個可疑的小夥子,白天幾乎看不到人,偶爾被撞見,也是一副不修邊幅的樣子。

到了夏天,他們會集體出現,歡騰在小區的游泳池裡。“有張有弛,充滿精氣神,結果就做成了。”回憶起那段日子,無招還是挺興奮的。

沒人知道,這群人,貓在馬雲曾經創業的房子裡,打造出了阿里的又一隻獨角獸——釘釘。

但當時,這樣的組合顯然不是最優解。如當時負責運營的一岱所說,在方向不確定的情況下背水一戰,是很痛苦的。

無招決定,不坐在房間裡面拍腦袋了,“我們要走出去,拜訪客戶。”

“忽悠”來的第一位釘釘用戶

如果「來往」的失敗,是對於用戶需求一廂情願的想象,那麼釘釘的成功,來自於無招團隊和每一家企業的實際共創。

200-300人的企業,是當時無招心儀的目標對象。但是“沒需求、不感興趣、我們沒啥痛點”的回覆,是回覆給無招團隊的統一態度。

這讓2014年的4月,顯得並不那麼溫暖。

一陣雷雨過後,無招把大家帶到杭州黃姑山路的一個小店裡,用一頓臭豆腐來振奮士氣。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幾個大老爺們端著臭豆腐蹲在路邊的景象,就跟上一秒在樓裡被人拒絕一樣淒涼。

一抬頭,一岱突然發現,自己那個“賣了十年電腦”的老同學,公司就開在頭頂上,“要不要上去聊聊?”

這時的無招對於選取客戶已經開始謹慎,“你先打個電話問問。

畢業多年後,史楠接到了大學同窗一岱的電話,第一句話卻是:你們公司有多少人?

“史楠他們公司叫康帕斯,80來人。”掛了電話,出乎意料地聽到無招說:“走,上去看看。”

那天史楠再接到無招的電話時,已是一個月後了,他已經不記得對方是哪位。直到電話那頭說:“我請你到馬雲的湖畔花園坐坐怎麼樣?”

“創業聖地啊那是,一定要去看看,管他無招是誰。”於是史楠成了第一個心甘情願被“忽悠”的人。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牆上的老照片、白板上馬雲的題字,都讓史楠印象深刻。

“史楠,我想代表阿里巴巴跟你談個合作。”史楠記得,剛開始無招是這麼說的。

於是心下一盤算,代表阿里巴巴來跟自己合作,“是要分我錢,還是有股票呢?”

無招否認得很乾脆:“我沒有錢,也沒有股票。但我可以免費給康帕斯做一款產品,讓你用到爽為止。”

這種先搞定一個用戶,再去服務其他用戶的堅定,讓史楠當時就決定,“我好像要和阿里巴巴發生點兒關係了。”

那段共創的日子 “很嗨”

聊完的第二天,無招就帶著團隊,拎著水果和酸奶敲開了康帕斯的大門。

很快,整個公司都被他們的熱情,和下午茶“收買”,給安排得明明白白。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包括“打卡”這件小事。

每天早上8點25到8點30,無招會蹲在打卡機旁邊,看康帕斯員工如何打卡。

一旦前面有人指紋按不出來,後面就會有人拼命叫。有時候為了不打遲到卡,月末還會上演“我按了可是機器沒錄到!”的戲碼。為此,史楠曾經換過3臺打卡機。最後沒法,在旁邊裝了攝像頭,“逼”得不少員工都乾脆先趕來打完卡,再下去吃早餐。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大家的打卡更自由,最好是早上還沒到公司,一邊吃早餐,就能一邊打上卡?”無招的提問,聽起來有點像是無稽之談。

“用WIFI!”冥思苦想之後,團隊裡出現瞭解答的聲音,這樣就可以在方圓100米的範圍內都接收到打卡信號。但測試下來,無論幾千塊的WIFI,都經不起80人同一時間接入。

“不對,為什麼一定要接入呢?看到廣告牌就意味著進入了範圍,沒必要一定要抱住廣告牌啊!”不知是誰喊了這句話,直接啟發了釘釘上面的智能打卡,無需連入WIFI,只需搜索到WIFI信號,就能被讀取。

這樣的創新思路給史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時他也會到湖畔花園去。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屋子裡一臺挨一臺全是電腦,50個人擠在裡面,沒有什麼空間,窗簾拉起來,從外面看跟黑網吧一模一樣。”這是史楠中間造訪的真實感受。

只不過這群人瘋狂起來,根本不挑場合。有時還會在馬路牙子上擼代碼。

史楠記得,某年杭州的夏天已是“燒烤模式”。從下午5點一直聊到晚上11點半,生生把杭州城西的星巴克聊到了關門。

無招卻還不盡興,一個電話打過去,半個小時內幾個產品經理全都出現在了史楠面前。

33℃的夜間高溫裡,一行人擼起袖子就寫起了代碼。“真的很嗨,雖然跟我沒啥關係,但那股精氣神隔著空氣影響到了我。”

結束“化緣”的日子

史楠永遠也忘不了第一版釘釘交到自己手上時的情形。

2014年,正是iPhone5、6熱門的時候,可是無招拿給史楠的移動端軟件,卻只有安卓版,“也就是說當時我們公司只有40%的人能體驗,其他人都安裝不上。”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裝上之後更懵了,面對面站著的兩個人,連消息都發不出去。第一天就原地改了100多個bug。

史楠一年後才知道,原來當時的無招團隊,連最基本的開發閉環都不具備,六個人裡面,五個都是安卓前端。

最刺激的是,很快無招團隊就拿出了ios的版本。問起怎麼做到的,他理所當然地回答:“買書現學啊,你看我們買的書,每天晚上都在你這裡學習。”

像康帕斯這樣深度駐紮的企業,釘釘經歷了不下1200家。和每個崗位的人暢聊需求之後,都針對不同公司的痛點,就有了釘釘上現在的每一個功能更新。

2015年1月16日,釘釘1.0版正式上線,一向注重發佈會的阿里巴巴並未對此進行大肆宣傳。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第一個嚐到“甜頭”的史楠,就成了釘釘的佈道師。

企業通訊錄、已讀未讀、DING消息、企業群、個人免費電話和密聊等功能,靠著口口相傳的口碑效應,迅速吸引並擴大了用戶規模。

以至於在2015年馬雲去復星集團參觀時,才聽說“你們阿里旗下有一款產品,幫復興解決了不少管理問題。”

釘釘成為了馬雲口中的“驚喜”,並在當年5月終於成立了事業部,結束了到處“化緣”的日子。

言之鑿鑿,板上釘釘

2017年的發佈會上,無招哭了。去年忍住沒哭,說了不少金句。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釘釘用戶數超過了2億。”

8月27日的釘釘未來組織大會上,無招正式宣佈了這個數字。

作為阿里all in C端社交後的一個意外,釘釘發展的勢頭和速度超出了起初業內的猜測和預判。

在智能移動辦公領域市場份額與活躍用戶數,釘釘已經超過第二至第十名的總和,成為行業巨擘。但這個破繭成蝶的故事,很難用一句話簡單敘述。

五年前北京房價還沒有現在高,如果咬牙買下,現在已經能夠安置妥當一個溫暖的家。

那年老百姓用上了iPhone 6,卻已經失去了喬布斯。

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市值突破2300億美元,成亞洲市值最高上市公司。

那年,無招剛剛經歷「來往」的落寞。這個承載著阿里對社交的渴望,集團傾斜了大量資源的產品,無論怎麼做,依舊沒法扭轉下滑的曲線。

他抽調了幾個員工選擇換道,打造彼時還是一片荒野的“工作場景的即時通訊工具”,團隊還搬進了湖畔花園閉關修煉,結果誤打誤撞踩到了企業服務市場的大風口上。

從0到1,1到2億,釘釘誕生於「來往」,「來往」的盡頭連著釘釘的涅槃,向死而生,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這個希望,正隨著撒進縫隙裡的陽光,越來越大。

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手機裡的輕音樂徐徐響起,成員們靜靜躺在床墊上,輕鬆的氛圍下,無招團隊冥想「來往」的產品方向。

到了夜裡十二點,他口中的“別睡著,大家都想想接下來怎麼做”,也慢慢變成了“把那誰誰搖一搖,他睡著了......”

那是2013年11月的一個夜晚,那年阿里All-in無線。

作為時任CEO陸兆禧的“CEO項目”,面向C端的社交產品「來往」從誕生開始,就擁有著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搖旗吶喊。

無招是「來往」的產品經理,負責產品設計。大家都喜歡用“瘋子”這個詞來形容他。無招,本名陳航。無招,有他的執念——想做一款讓人用到爽的軟件。

但無論怎麼努力,用戶的活躍度曲線一直在下跌。一年時間,最終只鐫刻下了「來往」是如何在聚光燈下被解散的。

當APP的更新頻率逐漸降低,媒體的聲音也越來越小,無招還是過得心神不寧。他最怕有人問他:“來往還在嗎?”

再後來,故事發展得很現實。

近500人的團隊,走掉一半。連剩下的都一分為三:一個「來往」,一個「悟空」,一個「工作圈」。

其中的「工作圈」,就是更名之前的釘釘。

只不過阿里內部,沒有再像之前,將其作為核心項目孵化。

不過無招借到了阿里的創業聖地:湖畔花園。無招從變暗的聚光燈下,走到誕生過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菜鳥的風水寶地,開始新一輪的閉關。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2014年5月26日,無招帶著自己的團隊6個人出來,搬進了湖畔花園。

在杭州湖畔花園的居民們眼中,這裡住著六個可疑的小夥子,白天幾乎看不到人,偶爾被撞見,也是一副不修邊幅的樣子。

到了夏天,他們會集體出現,歡騰在小區的游泳池裡。“有張有弛,充滿精氣神,結果就做成了。”回憶起那段日子,無招還是挺興奮的。

沒人知道,這群人,貓在馬雲曾經創業的房子裡,打造出了阿里的又一隻獨角獸——釘釘。

但當時,這樣的組合顯然不是最優解。如當時負責運營的一岱所說,在方向不確定的情況下背水一戰,是很痛苦的。

無招決定,不坐在房間裡面拍腦袋了,“我們要走出去,拜訪客戶。”

“忽悠”來的第一位釘釘用戶

如果「來往」的失敗,是對於用戶需求一廂情願的想象,那麼釘釘的成功,來自於無招團隊和每一家企業的實際共創。

200-300人的企業,是當時無招心儀的目標對象。但是“沒需求、不感興趣、我們沒啥痛點”的回覆,是回覆給無招團隊的統一態度。

這讓2014年的4月,顯得並不那麼溫暖。

一陣雷雨過後,無招把大家帶到杭州黃姑山路的一個小店裡,用一頓臭豆腐來振奮士氣。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幾個大老爺們端著臭豆腐蹲在路邊的景象,就跟上一秒在樓裡被人拒絕一樣淒涼。

一抬頭,一岱突然發現,自己那個“賣了十年電腦”的老同學,公司就開在頭頂上,“要不要上去聊聊?”

這時的無招對於選取客戶已經開始謹慎,“你先打個電話問問。

畢業多年後,史楠接到了大學同窗一岱的電話,第一句話卻是:你們公司有多少人?

“史楠他們公司叫康帕斯,80來人。”掛了電話,出乎意料地聽到無招說:“走,上去看看。”

那天史楠再接到無招的電話時,已是一個月後了,他已經不記得對方是哪位。直到電話那頭說:“我請你到馬雲的湖畔花園坐坐怎麼樣?”

“創業聖地啊那是,一定要去看看,管他無招是誰。”於是史楠成了第一個心甘情願被“忽悠”的人。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牆上的老照片、白板上馬雲的題字,都讓史楠印象深刻。

“史楠,我想代表阿里巴巴跟你談個合作。”史楠記得,剛開始無招是這麼說的。

於是心下一盤算,代表阿里巴巴來跟自己合作,“是要分我錢,還是有股票呢?”

無招否認得很乾脆:“我沒有錢,也沒有股票。但我可以免費給康帕斯做一款產品,讓你用到爽為止。”

這種先搞定一個用戶,再去服務其他用戶的堅定,讓史楠當時就決定,“我好像要和阿里巴巴發生點兒關係了。”

那段共創的日子 “很嗨”

聊完的第二天,無招就帶著團隊,拎著水果和酸奶敲開了康帕斯的大門。

很快,整個公司都被他們的熱情,和下午茶“收買”,給安排得明明白白。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包括“打卡”這件小事。

每天早上8點25到8點30,無招會蹲在打卡機旁邊,看康帕斯員工如何打卡。

一旦前面有人指紋按不出來,後面就會有人拼命叫。有時候為了不打遲到卡,月末還會上演“我按了可是機器沒錄到!”的戲碼。為此,史楠曾經換過3臺打卡機。最後沒法,在旁邊裝了攝像頭,“逼”得不少員工都乾脆先趕來打完卡,再下去吃早餐。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大家的打卡更自由,最好是早上還沒到公司,一邊吃早餐,就能一邊打上卡?”無招的提問,聽起來有點像是無稽之談。

“用WIFI!”冥思苦想之後,團隊裡出現瞭解答的聲音,這樣就可以在方圓100米的範圍內都接收到打卡信號。但測試下來,無論幾千塊的WIFI,都經不起80人同一時間接入。

“不對,為什麼一定要接入呢?看到廣告牌就意味著進入了範圍,沒必要一定要抱住廣告牌啊!”不知是誰喊了這句話,直接啟發了釘釘上面的智能打卡,無需連入WIFI,只需搜索到WIFI信號,就能被讀取。

這樣的創新思路給史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時他也會到湖畔花園去。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屋子裡一臺挨一臺全是電腦,50個人擠在裡面,沒有什麼空間,窗簾拉起來,從外面看跟黑網吧一模一樣。”這是史楠中間造訪的真實感受。

只不過這群人瘋狂起來,根本不挑場合。有時還會在馬路牙子上擼代碼。

史楠記得,某年杭州的夏天已是“燒烤模式”。從下午5點一直聊到晚上11點半,生生把杭州城西的星巴克聊到了關門。

無招卻還不盡興,一個電話打過去,半個小時內幾個產品經理全都出現在了史楠面前。

33℃的夜間高溫裡,一行人擼起袖子就寫起了代碼。“真的很嗨,雖然跟我沒啥關係,但那股精氣神隔著空氣影響到了我。”

結束“化緣”的日子

史楠永遠也忘不了第一版釘釘交到自己手上時的情形。

2014年,正是iPhone5、6熱門的時候,可是無招拿給史楠的移動端軟件,卻只有安卓版,“也就是說當時我們公司只有40%的人能體驗,其他人都安裝不上。”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裝上之後更懵了,面對面站著的兩個人,連消息都發不出去。第一天就原地改了100多個bug。

史楠一年後才知道,原來當時的無招團隊,連最基本的開發閉環都不具備,六個人裡面,五個都是安卓前端。

最刺激的是,很快無招團隊就拿出了ios的版本。問起怎麼做到的,他理所當然地回答:“買書現學啊,你看我們買的書,每天晚上都在你這裡學習。”

像康帕斯這樣深度駐紮的企業,釘釘經歷了不下1200家。和每個崗位的人暢聊需求之後,都針對不同公司的痛點,就有了釘釘上現在的每一個功能更新。

2015年1月16日,釘釘1.0版正式上線,一向注重發佈會的阿里巴巴並未對此進行大肆宣傳。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第一個嚐到“甜頭”的史楠,就成了釘釘的佈道師。

企業通訊錄、已讀未讀、DING消息、企業群、個人免費電話和密聊等功能,靠著口口相傳的口碑效應,迅速吸引並擴大了用戶規模。

以至於在2015年馬雲去復星集團參觀時,才聽說“你們阿里旗下有一款產品,幫復興解決了不少管理問題。”

釘釘成為了馬雲口中的“驚喜”,並在當年5月終於成立了事業部,結束了到處“化緣”的日子。

言之鑿鑿,板上釘釘

2017年的發佈會上,無招哭了。去年忍住沒哭,說了不少金句。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他喜歡印在《The Whole Earth Catalog》-全球概覽雜誌的封底,這本深深影響喬布斯的雜誌在上世紀70年代停刊時,最後一期的封底是一張清晨鄉村公路的照片,上面寫著: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我們釘釘的Slogan是Stay hungry,Stay foolish,But be Crazy。”無招解釋,什麼是瘋狂?瘋狂就如同許三多,又傻又天真,堅守理想決不放棄。

2018年,林清軒的孫來春來見無招。他還揹著黑色的雙肩包,把桌上的東西往旁邊一扒拉,坐在工位旁的紙箱堆裡,就開始聊起了智能導購。

一會兒跑出去拿個打印機回來,一會兒又跑去拿個wifi盒子回來,一會兒又抱來人臉識別的東西一邊演示一邊講。

“折騰”的結果是,接入智能導購的林清軒,當年的會員招募效率就提升了30倍,以前3年發展會員40萬,現在3個月積累100萬。

如今越來越多如房地產、製造、線下的零售等行業,也開始意識到信息化和效率提升的重要性。

IDC的數據表明,數字經濟爆發已是全球趨勢,預計到2021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45萬億美元,佔經濟比重將超過50%;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的引領者之一,屆時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8.5萬億美元,比重將超過55%。

從2015年1月,發佈1.0版本開始,1680多天的輪迴,今天你打開釘釘,會看到大量的通用性功能以及培訓管理等,像一個無邊界的功能箱子,每一次更新的小功能,都是幫助中國4300萬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的鑰匙。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釘釘用戶數超過了2億。”

8月27日的釘釘未來組織大會上,無招正式宣佈了這個數字。

作為阿里all in C端社交後的一個意外,釘釘發展的勢頭和速度超出了起初業內的猜測和預判。

在智能移動辦公領域市場份額與活躍用戶數,釘釘已經超過第二至第十名的總和,成為行業巨擘。但這個破繭成蝶的故事,很難用一句話簡單敘述。

五年前北京房價還沒有現在高,如果咬牙買下,現在已經能夠安置妥當一個溫暖的家。

那年老百姓用上了iPhone 6,卻已經失去了喬布斯。

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市值突破2300億美元,成亞洲市值最高上市公司。

那年,無招剛剛經歷「來往」的落寞。這個承載著阿里對社交的渴望,集團傾斜了大量資源的產品,無論怎麼做,依舊沒法扭轉下滑的曲線。

他抽調了幾個員工選擇換道,打造彼時還是一片荒野的“工作場景的即時通訊工具”,團隊還搬進了湖畔花園閉關修煉,結果誤打誤撞踩到了企業服務市場的大風口上。

從0到1,1到2億,釘釘誕生於「來往」,「來往」的盡頭連著釘釘的涅槃,向死而生,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這個希望,正隨著撒進縫隙裡的陽光,越來越大。

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手機裡的輕音樂徐徐響起,成員們靜靜躺在床墊上,輕鬆的氛圍下,無招團隊冥想「來往」的產品方向。

到了夜裡十二點,他口中的“別睡著,大家都想想接下來怎麼做”,也慢慢變成了“把那誰誰搖一搖,他睡著了......”

那是2013年11月的一個夜晚,那年阿里All-in無線。

作為時任CEO陸兆禧的“CEO項目”,面向C端的社交產品「來往」從誕生開始,就擁有著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搖旗吶喊。

無招是「來往」的產品經理,負責產品設計。大家都喜歡用“瘋子”這個詞來形容他。無招,本名陳航。無招,有他的執念——想做一款讓人用到爽的軟件。

但無論怎麼努力,用戶的活躍度曲線一直在下跌。一年時間,最終只鐫刻下了「來往」是如何在聚光燈下被解散的。

當APP的更新頻率逐漸降低,媒體的聲音也越來越小,無招還是過得心神不寧。他最怕有人問他:“來往還在嗎?”

再後來,故事發展得很現實。

近500人的團隊,走掉一半。連剩下的都一分為三:一個「來往」,一個「悟空」,一個「工作圈」。

其中的「工作圈」,就是更名之前的釘釘。

只不過阿里內部,沒有再像之前,將其作為核心項目孵化。

不過無招借到了阿里的創業聖地:湖畔花園。無招從變暗的聚光燈下,走到誕生過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菜鳥的風水寶地,開始新一輪的閉關。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2014年5月26日,無招帶著自己的團隊6個人出來,搬進了湖畔花園。

在杭州湖畔花園的居民們眼中,這裡住著六個可疑的小夥子,白天幾乎看不到人,偶爾被撞見,也是一副不修邊幅的樣子。

到了夏天,他們會集體出現,歡騰在小區的游泳池裡。“有張有弛,充滿精氣神,結果就做成了。”回憶起那段日子,無招還是挺興奮的。

沒人知道,這群人,貓在馬雲曾經創業的房子裡,打造出了阿里的又一隻獨角獸——釘釘。

但當時,這樣的組合顯然不是最優解。如當時負責運營的一岱所說,在方向不確定的情況下背水一戰,是很痛苦的。

無招決定,不坐在房間裡面拍腦袋了,“我們要走出去,拜訪客戶。”

“忽悠”來的第一位釘釘用戶

如果「來往」的失敗,是對於用戶需求一廂情願的想象,那麼釘釘的成功,來自於無招團隊和每一家企業的實際共創。

200-300人的企業,是當時無招心儀的目標對象。但是“沒需求、不感興趣、我們沒啥痛點”的回覆,是回覆給無招團隊的統一態度。

這讓2014年的4月,顯得並不那麼溫暖。

一陣雷雨過後,無招把大家帶到杭州黃姑山路的一個小店裡,用一頓臭豆腐來振奮士氣。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幾個大老爺們端著臭豆腐蹲在路邊的景象,就跟上一秒在樓裡被人拒絕一樣淒涼。

一抬頭,一岱突然發現,自己那個“賣了十年電腦”的老同學,公司就開在頭頂上,“要不要上去聊聊?”

這時的無招對於選取客戶已經開始謹慎,“你先打個電話問問。

畢業多年後,史楠接到了大學同窗一岱的電話,第一句話卻是:你們公司有多少人?

“史楠他們公司叫康帕斯,80來人。”掛了電話,出乎意料地聽到無招說:“走,上去看看。”

那天史楠再接到無招的電話時,已是一個月後了,他已經不記得對方是哪位。直到電話那頭說:“我請你到馬雲的湖畔花園坐坐怎麼樣?”

“創業聖地啊那是,一定要去看看,管他無招是誰。”於是史楠成了第一個心甘情願被“忽悠”的人。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牆上的老照片、白板上馬雲的題字,都讓史楠印象深刻。

“史楠,我想代表阿里巴巴跟你談個合作。”史楠記得,剛開始無招是這麼說的。

於是心下一盤算,代表阿里巴巴來跟自己合作,“是要分我錢,還是有股票呢?”

無招否認得很乾脆:“我沒有錢,也沒有股票。但我可以免費給康帕斯做一款產品,讓你用到爽為止。”

這種先搞定一個用戶,再去服務其他用戶的堅定,讓史楠當時就決定,“我好像要和阿里巴巴發生點兒關係了。”

那段共創的日子 “很嗨”

聊完的第二天,無招就帶著團隊,拎著水果和酸奶敲開了康帕斯的大門。

很快,整個公司都被他們的熱情,和下午茶“收買”,給安排得明明白白。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包括“打卡”這件小事。

每天早上8點25到8點30,無招會蹲在打卡機旁邊,看康帕斯員工如何打卡。

一旦前面有人指紋按不出來,後面就會有人拼命叫。有時候為了不打遲到卡,月末還會上演“我按了可是機器沒錄到!”的戲碼。為此,史楠曾經換過3臺打卡機。最後沒法,在旁邊裝了攝像頭,“逼”得不少員工都乾脆先趕來打完卡,再下去吃早餐。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大家的打卡更自由,最好是早上還沒到公司,一邊吃早餐,就能一邊打上卡?”無招的提問,聽起來有點像是無稽之談。

“用WIFI!”冥思苦想之後,團隊裡出現瞭解答的聲音,這樣就可以在方圓100米的範圍內都接收到打卡信號。但測試下來,無論幾千塊的WIFI,都經不起80人同一時間接入。

“不對,為什麼一定要接入呢?看到廣告牌就意味著進入了範圍,沒必要一定要抱住廣告牌啊!”不知是誰喊了這句話,直接啟發了釘釘上面的智能打卡,無需連入WIFI,只需搜索到WIFI信號,就能被讀取。

這樣的創新思路給史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時他也會到湖畔花園去。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屋子裡一臺挨一臺全是電腦,50個人擠在裡面,沒有什麼空間,窗簾拉起來,從外面看跟黑網吧一模一樣。”這是史楠中間造訪的真實感受。

只不過這群人瘋狂起來,根本不挑場合。有時還會在馬路牙子上擼代碼。

史楠記得,某年杭州的夏天已是“燒烤模式”。從下午5點一直聊到晚上11點半,生生把杭州城西的星巴克聊到了關門。

無招卻還不盡興,一個電話打過去,半個小時內幾個產品經理全都出現在了史楠面前。

33℃的夜間高溫裡,一行人擼起袖子就寫起了代碼。“真的很嗨,雖然跟我沒啥關係,但那股精氣神隔著空氣影響到了我。”

結束“化緣”的日子

史楠永遠也忘不了第一版釘釘交到自己手上時的情形。

2014年,正是iPhone5、6熱門的時候,可是無招拿給史楠的移動端軟件,卻只有安卓版,“也就是說當時我們公司只有40%的人能體驗,其他人都安裝不上。”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裝上之後更懵了,面對面站著的兩個人,連消息都發不出去。第一天就原地改了100多個bug。

史楠一年後才知道,原來當時的無招團隊,連最基本的開發閉環都不具備,六個人裡面,五個都是安卓前端。

最刺激的是,很快無招團隊就拿出了ios的版本。問起怎麼做到的,他理所當然地回答:“買書現學啊,你看我們買的書,每天晚上都在你這裡學習。”

像康帕斯這樣深度駐紮的企業,釘釘經歷了不下1200家。和每個崗位的人暢聊需求之後,都針對不同公司的痛點,就有了釘釘上現在的每一個功能更新。

2015年1月16日,釘釘1.0版正式上線,一向注重發佈會的阿里巴巴並未對此進行大肆宣傳。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第一個嚐到“甜頭”的史楠,就成了釘釘的佈道師。

企業通訊錄、已讀未讀、DING消息、企業群、個人免費電話和密聊等功能,靠著口口相傳的口碑效應,迅速吸引並擴大了用戶規模。

以至於在2015年馬雲去復星集團參觀時,才聽說“你們阿里旗下有一款產品,幫復興解決了不少管理問題。”

釘釘成為了馬雲口中的“驚喜”,並在當年5月終於成立了事業部,結束了到處“化緣”的日子。

言之鑿鑿,板上釘釘

2017年的發佈會上,無招哭了。去年忍住沒哭,說了不少金句。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他喜歡印在《The Whole Earth Catalog》-全球概覽雜誌的封底,這本深深影響喬布斯的雜誌在上世紀70年代停刊時,最後一期的封底是一張清晨鄉村公路的照片,上面寫著: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我們釘釘的Slogan是Stay hungry,Stay foolish,But be Crazy。”無招解釋,什麼是瘋狂?瘋狂就如同許三多,又傻又天真,堅守理想決不放棄。

2018年,林清軒的孫來春來見無招。他還揹著黑色的雙肩包,把桌上的東西往旁邊一扒拉,坐在工位旁的紙箱堆裡,就開始聊起了智能導購。

一會兒跑出去拿個打印機回來,一會兒又跑去拿個wifi盒子回來,一會兒又抱來人臉識別的東西一邊演示一邊講。

“折騰”的結果是,接入智能導購的林清軒,當年的會員招募效率就提升了30倍,以前3年發展會員40萬,現在3個月積累100萬。

如今越來越多如房地產、製造、線下的零售等行業,也開始意識到信息化和效率提升的重要性。

IDC的數據表明,數字經濟爆發已是全球趨勢,預計到2021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45萬億美元,佔經濟比重將超過50%;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的引領者之一,屆時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8.5萬億美元,比重將超過55%。

從2015年1月,發佈1.0版本開始,1680多天的輪迴,今天你打開釘釘,會看到大量的通用性功能以及培訓管理等,像一個無邊界的功能箱子,每一次更新的小功能,都是幫助中國4300萬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的鑰匙。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大潤發的黃明端曾經說,過去大潤發的溝通模式都是通過郵件的,每次自己的講話,從區總、經理、科長,一層一層的傳遞下去,“我講的話可能他們都不清楚。”

“現在我們一線工作人員,收銀人員都是年輕的,他們每天做什麼事我都很清楚,而且她們如果想聯繫我,直接釘釘就可以了。”黃明端說。

釘釘內部有共創機制,要求所有員工必須要和用戶密切地呆在一起。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發現,100人的公司結算工資,表格排版、打印工資表、手工裁剪、人工裝訂、發送員工......大概需要5個專職人員連續加班7天,每天工作14個小時才能完成。

HR還要一直緊繃著神經,不間斷地盯著屏幕,眼睛時常看到流淚,最後再忍受一遍工資條發放後的問題轟炸。傳統方式下的算薪困境每月都在擊潰HR們的心理防線。

而現在,在釘釘上給10000人工資條發放需要多久?無招給出的答案是:3秒!

這樣的共創催生的原創新功能,讓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有據可依,也讓釘釘真正地更懂企業。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釘釘用戶數超過了2億。”

8月27日的釘釘未來組織大會上,無招正式宣佈了這個數字。

作為阿里all in C端社交後的一個意外,釘釘發展的勢頭和速度超出了起初業內的猜測和預判。

在智能移動辦公領域市場份額與活躍用戶數,釘釘已經超過第二至第十名的總和,成為行業巨擘。但這個破繭成蝶的故事,很難用一句話簡單敘述。

五年前北京房價還沒有現在高,如果咬牙買下,現在已經能夠安置妥當一個溫暖的家。

那年老百姓用上了iPhone 6,卻已經失去了喬布斯。

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市值突破2300億美元,成亞洲市值最高上市公司。

那年,無招剛剛經歷「來往」的落寞。這個承載著阿里對社交的渴望,集團傾斜了大量資源的產品,無論怎麼做,依舊沒法扭轉下滑的曲線。

他抽調了幾個員工選擇換道,打造彼時還是一片荒野的“工作場景的即時通訊工具”,團隊還搬進了湖畔花園閉關修煉,結果誤打誤撞踩到了企業服務市場的大風口上。

從0到1,1到2億,釘釘誕生於「來往」,「來往」的盡頭連著釘釘的涅槃,向死而生,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這個希望,正隨著撒進縫隙裡的陽光,越來越大。

只要沒死透,就有希望

手機裡的輕音樂徐徐響起,成員們靜靜躺在床墊上,輕鬆的氛圍下,無招團隊冥想「來往」的產品方向。

到了夜裡十二點,他口中的“別睡著,大家都想想接下來怎麼做”,也慢慢變成了“把那誰誰搖一搖,他睡著了......”

那是2013年11月的一個夜晚,那年阿里All-in無線。

作為時任CEO陸兆禧的“CEO項目”,面向C端的社交產品「來往」從誕生開始,就擁有著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搖旗吶喊。

無招是「來往」的產品經理,負責產品設計。大家都喜歡用“瘋子”這個詞來形容他。無招,本名陳航。無招,有他的執念——想做一款讓人用到爽的軟件。

但無論怎麼努力,用戶的活躍度曲線一直在下跌。一年時間,最終只鐫刻下了「來往」是如何在聚光燈下被解散的。

當APP的更新頻率逐漸降低,媒體的聲音也越來越小,無招還是過得心神不寧。他最怕有人問他:“來往還在嗎?”

再後來,故事發展得很現實。

近500人的團隊,走掉一半。連剩下的都一分為三:一個「來往」,一個「悟空」,一個「工作圈」。

其中的「工作圈」,就是更名之前的釘釘。

只不過阿里內部,沒有再像之前,將其作為核心項目孵化。

不過無招借到了阿里的創業聖地:湖畔花園。無招從變暗的聚光燈下,走到誕生過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菜鳥的風水寶地,開始新一輪的閉關。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2014年5月26日,無招帶著自己的團隊6個人出來,搬進了湖畔花園。

在杭州湖畔花園的居民們眼中,這裡住著六個可疑的小夥子,白天幾乎看不到人,偶爾被撞見,也是一副不修邊幅的樣子。

到了夏天,他們會集體出現,歡騰在小區的游泳池裡。“有張有弛,充滿精氣神,結果就做成了。”回憶起那段日子,無招還是挺興奮的。

沒人知道,這群人,貓在馬雲曾經創業的房子裡,打造出了阿里的又一隻獨角獸——釘釘。

但當時,這樣的組合顯然不是最優解。如當時負責運營的一岱所說,在方向不確定的情況下背水一戰,是很痛苦的。

無招決定,不坐在房間裡面拍腦袋了,“我們要走出去,拜訪客戶。”

“忽悠”來的第一位釘釘用戶

如果「來往」的失敗,是對於用戶需求一廂情願的想象,那麼釘釘的成功,來自於無招團隊和每一家企業的實際共創。

200-300人的企業,是當時無招心儀的目標對象。但是“沒需求、不感興趣、我們沒啥痛點”的回覆,是回覆給無招團隊的統一態度。

這讓2014年的4月,顯得並不那麼溫暖。

一陣雷雨過後,無招把大家帶到杭州黃姑山路的一個小店裡,用一頓臭豆腐來振奮士氣。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幾個大老爺們端著臭豆腐蹲在路邊的景象,就跟上一秒在樓裡被人拒絕一樣淒涼。

一抬頭,一岱突然發現,自己那個“賣了十年電腦”的老同學,公司就開在頭頂上,“要不要上去聊聊?”

這時的無招對於選取客戶已經開始謹慎,“你先打個電話問問。

畢業多年後,史楠接到了大學同窗一岱的電話,第一句話卻是:你們公司有多少人?

“史楠他們公司叫康帕斯,80來人。”掛了電話,出乎意料地聽到無招說:“走,上去看看。”

那天史楠再接到無招的電話時,已是一個月後了,他已經不記得對方是哪位。直到電話那頭說:“我請你到馬雲的湖畔花園坐坐怎麼樣?”

“創業聖地啊那是,一定要去看看,管他無招是誰。”於是史楠成了第一個心甘情願被“忽悠”的人。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牆上的老照片、白板上馬雲的題字,都讓史楠印象深刻。

“史楠,我想代表阿里巴巴跟你談個合作。”史楠記得,剛開始無招是這麼說的。

於是心下一盤算,代表阿里巴巴來跟自己合作,“是要分我錢,還是有股票呢?”

無招否認得很乾脆:“我沒有錢,也沒有股票。但我可以免費給康帕斯做一款產品,讓你用到爽為止。”

這種先搞定一個用戶,再去服務其他用戶的堅定,讓史楠當時就決定,“我好像要和阿里巴巴發生點兒關係了。”

那段共創的日子 “很嗨”

聊完的第二天,無招就帶著團隊,拎著水果和酸奶敲開了康帕斯的大門。

很快,整個公司都被他們的熱情,和下午茶“收買”,給安排得明明白白。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包括“打卡”這件小事。

每天早上8點25到8點30,無招會蹲在打卡機旁邊,看康帕斯員工如何打卡。

一旦前面有人指紋按不出來,後面就會有人拼命叫。有時候為了不打遲到卡,月末還會上演“我按了可是機器沒錄到!”的戲碼。為此,史楠曾經換過3臺打卡機。最後沒法,在旁邊裝了攝像頭,“逼”得不少員工都乾脆先趕來打完卡,再下去吃早餐。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大家的打卡更自由,最好是早上還沒到公司,一邊吃早餐,就能一邊打上卡?”無招的提問,聽起來有點像是無稽之談。

“用WIFI!”冥思苦想之後,團隊裡出現瞭解答的聲音,這樣就可以在方圓100米的範圍內都接收到打卡信號。但測試下來,無論幾千塊的WIFI,都經不起80人同一時間接入。

“不對,為什麼一定要接入呢?看到廣告牌就意味著進入了範圍,沒必要一定要抱住廣告牌啊!”不知是誰喊了這句話,直接啟發了釘釘上面的智能打卡,無需連入WIFI,只需搜索到WIFI信號,就能被讀取。

這樣的創新思路給史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時他也會到湖畔花園去。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屋子裡一臺挨一臺全是電腦,50個人擠在裡面,沒有什麼空間,窗簾拉起來,從外面看跟黑網吧一模一樣。”這是史楠中間造訪的真實感受。

只不過這群人瘋狂起來,根本不挑場合。有時還會在馬路牙子上擼代碼。

史楠記得,某年杭州的夏天已是“燒烤模式”。從下午5點一直聊到晚上11點半,生生把杭州城西的星巴克聊到了關門。

無招卻還不盡興,一個電話打過去,半個小時內幾個產品經理全都出現在了史楠面前。

33℃的夜間高溫裡,一行人擼起袖子就寫起了代碼。“真的很嗨,雖然跟我沒啥關係,但那股精氣神隔著空氣影響到了我。”

結束“化緣”的日子

史楠永遠也忘不了第一版釘釘交到自己手上時的情形。

2014年,正是iPhone5、6熱門的時候,可是無招拿給史楠的移動端軟件,卻只有安卓版,“也就是說當時我們公司只有40%的人能體驗,其他人都安裝不上。”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裝上之後更懵了,面對面站著的兩個人,連消息都發不出去。第一天就原地改了100多個bug。

史楠一年後才知道,原來當時的無招團隊,連最基本的開發閉環都不具備,六個人裡面,五個都是安卓前端。

最刺激的是,很快無招團隊就拿出了ios的版本。問起怎麼做到的,他理所當然地回答:“買書現學啊,你看我們買的書,每天晚上都在你這裡學習。”

像康帕斯這樣深度駐紮的企業,釘釘經歷了不下1200家。和每個崗位的人暢聊需求之後,都針對不同公司的痛點,就有了釘釘上現在的每一個功能更新。

2015年1月16日,釘釘1.0版正式上線,一向注重發佈會的阿里巴巴並未對此進行大肆宣傳。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第一個嚐到“甜頭”的史楠,就成了釘釘的佈道師。

企業通訊錄、已讀未讀、DING消息、企業群、個人免費電話和密聊等功能,靠著口口相傳的口碑效應,迅速吸引並擴大了用戶規模。

以至於在2015年馬雲去復星集團參觀時,才聽說“你們阿里旗下有一款產品,幫復興解決了不少管理問題。”

釘釘成為了馬雲口中的“驚喜”,並在當年5月終於成立了事業部,結束了到處“化緣”的日子。

言之鑿鑿,板上釘釘

2017年的發佈會上,無招哭了。去年忍住沒哭,說了不少金句。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他喜歡印在《The Whole Earth Catalog》-全球概覽雜誌的封底,這本深深影響喬布斯的雜誌在上世紀70年代停刊時,最後一期的封底是一張清晨鄉村公路的照片,上面寫著: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我們釘釘的Slogan是Stay hungry,Stay foolish,But be Crazy。”無招解釋,什麼是瘋狂?瘋狂就如同許三多,又傻又天真,堅守理想決不放棄。

2018年,林清軒的孫來春來見無招。他還揹著黑色的雙肩包,把桌上的東西往旁邊一扒拉,坐在工位旁的紙箱堆裡,就開始聊起了智能導購。

一會兒跑出去拿個打印機回來,一會兒又跑去拿個wifi盒子回來,一會兒又抱來人臉識別的東西一邊演示一邊講。

“折騰”的結果是,接入智能導購的林清軒,當年的會員招募效率就提升了30倍,以前3年發展會員40萬,現在3個月積累100萬。

如今越來越多如房地產、製造、線下的零售等行業,也開始意識到信息化和效率提升的重要性。

IDC的數據表明,數字經濟爆發已是全球趨勢,預計到2021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45萬億美元,佔經濟比重將超過50%;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的引領者之一,屆時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8.5萬億美元,比重將超過55%。

從2015年1月,發佈1.0版本開始,1680多天的輪迴,今天你打開釘釘,會看到大量的通用性功能以及培訓管理等,像一個無邊界的功能箱子,每一次更新的小功能,都是幫助中國4300萬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的鑰匙。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大潤發的黃明端曾經說,過去大潤發的溝通模式都是通過郵件的,每次自己的講話,從區總、經理、科長,一層一層的傳遞下去,“我講的話可能他們都不清楚。”

“現在我們一線工作人員,收銀人員都是年輕的,他們每天做什麼事我都很清楚,而且她們如果想聯繫我,直接釘釘就可以了。”黃明端說。

釘釘內部有共創機制,要求所有員工必須要和用戶密切地呆在一起。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發現,100人的公司結算工資,表格排版、打印工資表、手工裁剪、人工裝訂、發送員工......大概需要5個專職人員連續加班7天,每天工作14個小時才能完成。

HR還要一直緊繃著神經,不間斷地盯著屏幕,眼睛時常看到流淚,最後再忍受一遍工資條發放後的問題轟炸。傳統方式下的算薪困境每月都在擊潰HR們的心理防線。

而現在,在釘釘上給10000人工資條發放需要多久?無招給出的答案是:3秒!

這樣的共創催生的原創新功能,讓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有據可依,也讓釘釘真正地更懂企業。

微信最大勁敵:釘釘來了,用戶突破2億大關

之前產品上線前團隊經歷無招嚴格的Review

如今從龍章大廈到未來Park,釘釘的辦公地點已經三遷,團隊規模也在不斷豐盈。

但每一個工位上,“用戶第一、創業之心、向前一步”的標語,仍然在讓創業的激情,瀰漫四散。

一切都彷彿和那年在湖畔花園時一樣,激情和敬畏從未離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