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記者凌志軍:2007年癌症晚期,醫生說活不過3個月,我為何現在依然健康?

癌症 腫瘤 肺癌 藥品 攝影 灼見 2018-11-29
人民日報記者凌志軍:2007年癌症晚期,醫生說活不過3個月,我為何現在依然健康?

△ 凌志軍

Oct.

31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打開康復之門的鑰匙有時在我們自己手裡。

來源 | 靈性覺醒中國夢(jxzgm2017)

人民日報記者凌志軍:2007年癌症晚期,醫生說活不過3個月,我為何現在依然健康?

2007年,他被診斷為“肺癌晚期”,且轉移到了顱內。

當時多數醫生認為是惡性腫瘤,不立即手術會貽誤“最佳治療時機”時,他決定靜養;

當肺內陰影變小被多數醫生認為無關緊要時,他決定接受病灶切除手術。

兩次他都“賭”對了。

他就是凌志軍,人民日報社資深記者、作家。作為時政記者,他曾記錄下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風雲變遷。

當初醫生認為他“活不過三個月”,但如今他卻走上了適合自己的康復之路,現如今依然非常健康。

抗癌成功後,凌志軍寫了一本抗癌感悟的書:《重生手記:一個癌症患者的康復之路》

這本書包含了他五年抗癌康復之路上的經驗總結,如實記錄了犯過的錯誤,堪稱一部“生病智慧書”;也書寫了一位資深記者對當今中國癌症醫療體系種種利弊的觀察和剖析,觀點犀利。

本文就根據其《重生手記》以及其接受媒體公開採訪的內容,總結出其患癌後的8大感悟,可以說字字如金。

01

很多人不是死於腫瘤而是死於對腫瘤的無知和恐懼

“癌症只是一種慢性病”。

著名腫瘤臨床專家何裕民,顛覆了中國人“癌症是絕症”的慣性思維,他說:

很多腫瘤患者不是死於腫瘤,而是死於對腫瘤的無知、高度恐懼以及恐懼本身帶來的盲目應對。

應該理性對待、善用智慧以合理防治。

凌志軍認為:我國癌症治療體系可能存在致命的弊端,人們對癌症的認識也存在致命的偏差。

我們恐懼,是因為我們無知。我們不瞭解癌症,不知道癌症其實並非絕症,只不過是一種慢性病。我們不瞭解自己的肌體,很容易過低地估計自己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卻過高估計藥物的能力,不知道那些所謂“特效藥”有可能正是致命的殺手。

只要我們不恐懼,不盲從,不走上錯誤的治療之路,我們就已經有66%的機會遠離死神。

即使我們的腫瘤已經到了中晚期,也可以長期與癌共存。

02

沒想到做癌症病人那麼沒尊嚴

2007年2月,凌志軍被診斷“肺癌、腦轉移”的概率為98%,即“肺癌晚期”

北京、上海兩地名醫會診,幾乎一邊倒地判定他活不過3個月。

在治療期間,凌志軍發現,病人們花了錢、排了長隊、內心所期待和倚重的一流醫院的“特級專家會診”,才不足三分鐘。

醫生的一句“你等著吧”的“診斷”幾乎就是一紙死亡判決書。

手術、化療等高科技治療和開“天價特效藥”,是不同醫生的相同手段。而憂心忡忡、愁眉苦臉、排隊就醫甚至傾家蕩產的那個弱勢群體,就是中國癌症患者的群像。

03

我們要用腦子救命而不是用腰包救命

人民日報記者凌志軍:2007年癌症晚期,醫生說活不過3個月,我為何現在依然健康?

北京、上海的專家們陳述的治療程序是:

開顱手術、化療、放療;觀察肺部病灶,準備第二次手術,打開胸膛,切除肺葉;繼續化療,放療……

因為開顱也不能保證痊癒,凌志軍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先觀察一陣

兩星期之後,醫生的說法是腦部的腫瘤“應該是沒有長大”!

凌志軍傾聽自己身體所發出的信號是,頭痛、眩暈、視覺模糊、眼球震顫等症狀並沒有更嚴重。

他感悟:對病人而言,要用我們的腦子救命,而不是用腰包救命。

但是,他並非一味排斥手術,在可信的醫生,胸科影像學專家石木蘭確認肺部的癌症,並建議他做手術開胸之後,他立即按照石木蘭的推薦,選擇醫生為自己主刀。

肺部的惡性腫瘤被切除之後,他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裡。他拒絕了化療,因為化療僅僅“將治癒率從60%提高到62%”,同時拒絕了很多昂貴的“特效藥”。

他查閱了很多資訊,確認中國有很多癌症患者被過度治療。他的一個朋友,身體棒,腰包鼓,結果從發病到治療僅三個多月就去世了。

他決定,做一個聰明的患者,相信自己身體的力量而不是醫生和藥物,開始自我恢復。

04

把性命託付給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康復之路

人民日報記者凌志軍:2007年癌症晚期,醫生說活不過3個月,我為何現在依然健康?

出院時,凌志軍嘗試用一些純自然的方法恢復自己的體能。

凌志軍的經驗是:他把性命託付給自己,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康復之路。

他曾在一種“末日心態”籠罩之下,但也在不經意之間走上康復之路——他每天步行5公里。

8000公里,就是他5年走過的路程,相當於從北京到拉薩一個來回。

現在的凌志軍好似一個得道的智者,樂山樂水樂於助人,喜歡攝影,發現並捕捉光影世界中的美感,喜歡以積極的眼光看待世界和人生。

他的妻子也說:愛情、親情和友情的力量,會讓我們的生命出現奇蹟。即使它無法起死回生,仍可以讓我們超越肉體的痛苦,達到心靈的安寧。

著名作家、心理醫生畢淑敏說:“他不但奇蹟般地把病治好了,整個人生都上了一個新境界。”

05

向死而生把身體交給自然

人民日報記者凌志軍:2007年癌症晚期,醫生說活不過3個月,我為何現在依然健康?

從飲食和起居習慣開始,凌志軍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他不再忙碌。

對他來說,“時間不再是金錢,不再是完成工作進度的承載體,它不過是我告別死神走向康復的橋樑。”

他更多的時間是在戶外度過,在湖邊踏青,在林間漫步,在陽臺聽音樂閉目養神,眺望遠山近水和藍天白雲。他享受陽光,也享受風雨雪霧。

每天,他重視的五件事是:吃、喝、拉、撒、睡。

在吃的方面,要足夠雜,足夠粗,足夠素,足夠天然;他每天要喝2400毫升水;讓自己的排洩每天都有規律,同時觀察大小便的顏色和多少,間隔時間;每天的睡眠不低於8小時。

春秋季節,盛夏9點之前和下午5點之後,他會來到戶外,裸露50%的皮膚晒太陽,就算不能補充維生素D,“我的生命再次被陽光照亮,生機和活力不知不覺重新回到我的身上。”

他還去一些氣候和空氣好的地方療養。去蘇州的第二天,開胸手術後的正常反應胸悶和咳嗽就減輕了,五個月後咳嗽就好了。

他還去了深圳東郊隱居,或漫步海邊,或在山間拾級而上。

他終於又回到了滑雪場,重溫了這種野性和富有刺激性的運動。

當晚,他給關心他的朋友發出一條短信:“號外:凌志軍重返滑雪場。”

2012年3月15日,經過新一輪的複查,凌志軍顱內病灶幾乎完全消失,肺部和腹部未見新的異常。

醫生對他說:“不要再把自己當作病人啦!”

06

中國有八成癌症患者被“過度治療”

在治療期間,他處處發揮自己的記者本能,細心觀察自身所處的醫療環境,悉心蒐集資料,對中國癌症治療現狀有很多驚人的發現。

當今社會醫患關係緊張,醫生誤診錯診,病人傷害醫生的事件時有發生,醫療領地上的“割據”與“門戶”讓人很是無奈。

這些現象及其根源在本書中都有體現。

有一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

全國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數是200萬,有80%的癌症患者在有意或被迫接受著超過疾病治療需要的“過度治療”。90%以上的癌症患者沒有得到良好的治療方案,符合規範用藥者僅為20%。

“這些數字令我震驚,癌症患者中竟有如此多的人不是死於自己的疾病,而是死於自己的恐懼和不正確的治療。

看起來,我們最大的不幸不在於遭遇癌細胞的侵襲,而在於我們被中國式的癌症觀念包圍著,同時還接受著中國式的癌症治療。

這種醫療環境正在造就一個悖論:“醫學越是發達,越是剝奪患者的主動性和判斷力,越是造成病人的恐懼和錯誤。

所有死亡的癌症患者中,三分之一是被嚇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只有三分之一是真正因病而死。

如果你一定要問我,有沒有一些可以讓癌症患者共同遵循的東西,那麼我會說,有。的確,有一些事對所有病人都是相通的——

我們必須有足夠的堅強,去接受那些應當接受的治療。

我們必須有足夠的勇氣,去拒絕那些不應當接受的治療。

我們必須有足夠的智慧,去分清楚哪些是應當接受的、哪些是不應當接受的。

我們都需要知道,什麼時候該從容地迎接死神降臨,什麼時候該堅定地尋找康復之路。因此,做一個聰明的病人,遠比做一個聽話的病人更重要。

07

不能盲目你要會辨別哪些醫生值得信任

凌志軍說,病人通常有兩種心理:

第一,我不懂醫,不聽醫生聽誰的;

第二,醫生都是錯的,不能聽醫生的。

我想這兩種心理都有問題,都會導致自己犯錯誤。

我自己的感受是看病是一件很受罪的事情,去看病常常是很難受的事情——不是疾病帶來的難受,而是看病的過程當中種種的問題。

的確有一些醫生不怎麼樣,醫生也會犯錯誤,我遇到好幾次,所以對醫生的話不能盲目。

但是,也的確有好醫生,醫術高明,道德水準也很高,這樣的醫生不難找到,我就碰到好幾位。

癌症患者對醫生的選擇非常重要,其實我從醫生那裡學到了很多,醫生不僅救了我的命,而且給了我很多這方面的知識,引導著我的康復之路,甚至他們的錯誤也讓我學到很多。

還有,犯了錯誤的醫生不一定不是好醫生。

實際上,那些有熱情有辦法去發現新證據,並且根據新證據迅速修正自己錯誤的醫生,更值得信賴。

08

作為病人,我們不懂醫但我們應當懂人

作為病人,我們不懂醫,但我們應當懂人,應當知道什麼樣的醫生是可信的,什麼樣的醫生是靠不住的。

如果既不懂醫又不懂人,那就很容易盲從,而盲從是導致我們犯錯誤的最重要的原因。

我做了30多年記者,接觸過各種各樣的人,的確養成了觀察人,識別人的習慣,也有一些經驗。這能夠幫助我尋找那些值得信賴的好醫生。

除了記者經驗之外,我想還有別的,比如冷靜,比如動腦子,甚至一個人的價值觀也會發生作用。

舉個例子,我非常信奉誠信,甚至有些偏執。如果發現一個人說了一句假話,我就會對他的所有言行產生疑問。所以,我在和醫生的接觸中,特別注意他說話的可信度。一旦發現他在自吹自擂,我就不會再去看他。

就是因為這個理由,我拒絕了不少醫生和他們的所謂“特效藥”。

這也許會讓我失去一些治療的機會,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自己犯錯誤。

最後,相比國外醫生,大多數國內醫生並不大看重病人的症狀變化,“都有過分依賴現代掃描儀器和黑白影像膠片的傾向,漠視病人的直覺和陳述。

凌志軍說:我的一個美國朋友告訴我,在美國,醫生不僅僅依據影像診斷,還充分考慮病人的症狀,認真傾聽病人的感受。而對於中國式專家門診,這一點很難做到。

一個簡單的事實是,人的生理狀態千差萬別,疾病也是五花八門。

千差萬別的癌細胞發生在千差萬別的人身上,結果必定是千差萬別的。

沒有任何一個醫生,更沒有任何一臺機器,能夠精確地分辨出每一種情況。

所以,當疾病猝然加之的時候,我們必須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康復之門的鑰匙在我們自己手裡。

其實,人體有你想象不到的強大自愈力。

當人有不適或生病時,自愈力可以敏感地捕捉到人體異常信號,馬上調整人體的各種功能。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醫生治病,只是激發和扶持人類機體的自愈力而已,最終治好疾病的,不是藥,而是人們自己。

人民日報記者凌志軍:2007年癌症晚期,醫生說活不過3個月,我為何現在依然健康?

陳昭妃博士說:

我們與生俱來就有一個免疫系統的抵抗能力,它就像一個軍隊在保護一個國家。一但有汙染進入我們的身體,不管它是灰塵、一個病毒,還是一個細菌,只要免疫系統有反應,基本上能夠把它消除掉。

生命本身就有自動康復的能力,我們只要通過各種方法去喚醒這種能力,就可以治癒身體的疾病。

那要如何喚醒五臟的自愈力呢?

激發心臟、血管自愈力

所有的血管都是和心臟相連的,心臟自愈力上來了,血管有點毛病,都可以自己恢復。心臟每天運行,“激發”需要每天進行。

上海瑞金醫院副主任醫師施詠梅說:

激發方法:

①加點醋,減點鹽:為了增強心臟自愈力,不吃鹽,過著苦行僧的生活。這時可以找些高鹽調味料的替代品,比如醋、番茄等,兩不誤。

②加點鉀,助排鈉:鈉吃多了,會降低心臟自愈能力,造成胸悶、心悸,高鉀食物(香蕉、海帶、菠菜)有利於排鈉,增強自愈能力。

激發骨骼自愈力

發生骨折時,骨骼中的活性成分骨細胞就會被自動激活,它對骨頭修復發揮著關鍵作用。談到骨骼大家就會想到維生素D,其實這種觀點比較陳舊,真正鎖定骨細胞的,是維他命K。

激發方法:每天要吃一次菠菜或西蘭花,它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

溫馨提示:骨折發生6周後,應適當活動以刺激骨細胞,加速骨骼修復。

激發肝臟自愈力

肝臟是唯一即使切除部分壞死組織,也可自我修復的器官。

激發方法:平常可以補充葉酸和B族維生素,特別是用大棗煮水長期喝,以激發肝臟的自愈力。

激發腎臟自愈力

很多人不知道,人類的腎臟具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談到腎自愈力的問題,“國醫大師”、腎病研究專家鄭新教授提供了一個方子:

激發方法:黃芪熬湯煮飯。黃芪先熬水,然後煮飯,一天的用量在100克內。

激發胃腸道自愈力

胃腸道細胞是人體更新速度最快的細胞,平均一兩天就會更新一次。抓住這個時間:

激發方法:早餐吃全穀物食品,就是老玉米和燕麥,而不要吃粉、面這種油脂重的、饅頭、包子這種精製的。這樣用食,為胃部自愈力的激發提速。

激發肺部自愈力

煙霧等嚴重汙染會加重肺臟負擔,破壞它的自我修復功能。視黃酸有助於肺臟自愈力激發。

激發方法:胡蘿蔔、紅薯和芒果要每天吃,量不應低於900毫克。

激發大腦自愈力

其實,我們的腦子並不是老了才會老化,人的大腦在我們上高中的時候就停止產生神經元,走下坡路了。但不要絕望。激發神經元生成,充分喚醒沉睡的大腦自愈力:

激發方法:快步走。每天至少30分鐘,每週2—3天。

你看那些不幸患老年痴呆的朋友都是整年不運動的,這種行為就是給自愈力搗亂。

具體來說,就是我們需要通過萬物的力量,通過內在的力量來喚醒身體的自愈能力。

真正讓生命康復的最大力量不是任何人,不是任何藥物,而是你自己。

—THE END—

☀本文選自靈性覺醒中國夢(ID:jxzgm2017),灼見經授權發佈。

MORE

灼見熱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