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

前兩天,看了一本書,無意中看到了一個讀者的留言——

小時候經常躺在床上想:如果我以後死了怎麼辦,我死了會去哪裡,我是不是會看不到爸爸媽媽了……想著想著就哭了。

然後我在他下面留言:你不是一個人。

還有人留言:

現在奔四了,想到死還是會很痛苦。不知道怎麼勸慰開導自己……

原來不止我們小時候會有這種無奈的想法,原來長大了也會有跟小時候一樣的煩惱。

有人說年紀越大,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

不單單是那些真心待你的朋友,更是你身邊那些你認為不會、不可能離開你的親人或朋友們,他們會在某個不經意間與你永遠別過。

所以,趁我們還好好的時候,一定要珍視真正值得珍視的東西。

多陪家人,多跟真正的朋友在一起,才能不負此生。

"

前兩天,看了一本書,無意中看到了一個讀者的留言——

小時候經常躺在床上想:如果我以後死了怎麼辦,我死了會去哪裡,我是不是會看不到爸爸媽媽了……想著想著就哭了。

然後我在他下面留言:你不是一個人。

還有人留言:

現在奔四了,想到死還是會很痛苦。不知道怎麼勸慰開導自己……

原來不止我們小時候會有這種無奈的想法,原來長大了也會有跟小時候一樣的煩惱。

有人說年紀越大,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

不單單是那些真心待你的朋友,更是你身邊那些你認為不會、不可能離開你的親人或朋友們,他們會在某個不經意間與你永遠別過。

所以,趁我們還好好的時候,一定要珍視真正值得珍視的東西。

多陪家人,多跟真正的朋友在一起,才能不負此生。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一、越怕死,是越對這個世界更留念

于娟,癌症晚期。祖籍山東濟寧,海歸,博士,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一個兩歲孩子的母親,乳腺癌晚期患者。

2009年12月被確診患上了乳腺癌,2010年1月2日于娟被進一步確診乳腺癌晚期,骨轉移,化療放療都用了。

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時許,于娟辭世,享年32歲。

她留下的不單單是這個世界的紀念,對孩子的留念、對父母的依戀、對丈夫的懷念,都留在了這本書裡——《此生未完成》。

"

前兩天,看了一本書,無意中看到了一個讀者的留言——

小時候經常躺在床上想:如果我以後死了怎麼辦,我死了會去哪裡,我是不是會看不到爸爸媽媽了……想著想著就哭了。

然後我在他下面留言:你不是一個人。

還有人留言:

現在奔四了,想到死還是會很痛苦。不知道怎麼勸慰開導自己……

原來不止我們小時候會有這種無奈的想法,原來長大了也會有跟小時候一樣的煩惱。

有人說年紀越大,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

不單單是那些真心待你的朋友,更是你身邊那些你認為不會、不可能離開你的親人或朋友們,他們會在某個不經意間與你永遠別過。

所以,趁我們還好好的時候,一定要珍視真正值得珍視的東西。

多陪家人,多跟真正的朋友在一起,才能不負此生。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一、越怕死,是越對這個世界更留念

于娟,癌症晚期。祖籍山東濟寧,海歸,博士,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一個兩歲孩子的母親,乳腺癌晚期患者。

2009年12月被確診患上了乳腺癌,2010年1月2日于娟被進一步確診乳腺癌晚期,骨轉移,化療放療都用了。

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時許,于娟辭世,享年32歲。

她留下的不單單是這個世界的紀念,對孩子的留念、對父母的依戀、對丈夫的懷念,都留在了這本書裡——《此生未完成》。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就像書名那樣,完成的,未完成的都記錄在了這本書裡。

結婚8年,有個男孩,事業有成。博士,出國經歷,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前途光明,正到了大施拳腳的時候,生活跟她開了一個玩笑。

從巔峰跌至低谷。

她曾說過:“除了病痛以外,更比以前快樂。”或許是常年的積累,得不到完好的休息,因為腫瘤的緣故,反而讓她的身心得到了解放。

只是生理上的崩塌,再也回不到最初。

她和我們普普通通的人一樣,30歲之前努力工作,更多是對未來的奢望和執著。

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更多的挑戰和希望,希望父母平安快樂,孩子讀最好的學校,受最頂級的教育,自己住最大的房子,最好再遊遍全世界。

"

前兩天,看了一本書,無意中看到了一個讀者的留言——

小時候經常躺在床上想:如果我以後死了怎麼辦,我死了會去哪裡,我是不是會看不到爸爸媽媽了……想著想著就哭了。

然後我在他下面留言:你不是一個人。

還有人留言:

現在奔四了,想到死還是會很痛苦。不知道怎麼勸慰開導自己……

原來不止我們小時候會有這種無奈的想法,原來長大了也會有跟小時候一樣的煩惱。

有人說年紀越大,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

不單單是那些真心待你的朋友,更是你身邊那些你認為不會、不可能離開你的親人或朋友們,他們會在某個不經意間與你永遠別過。

所以,趁我們還好好的時候,一定要珍視真正值得珍視的東西。

多陪家人,多跟真正的朋友在一起,才能不負此生。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一、越怕死,是越對這個世界更留念

于娟,癌症晚期。祖籍山東濟寧,海歸,博士,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一個兩歲孩子的母親,乳腺癌晚期患者。

2009年12月被確診患上了乳腺癌,2010年1月2日于娟被進一步確診乳腺癌晚期,骨轉移,化療放療都用了。

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時許,于娟辭世,享年32歲。

她留下的不單單是這個世界的紀念,對孩子的留念、對父母的依戀、對丈夫的懷念,都留在了這本書裡——《此生未完成》。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就像書名那樣,完成的,未完成的都記錄在了這本書裡。

結婚8年,有個男孩,事業有成。博士,出國經歷,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前途光明,正到了大施拳腳的時候,生活跟她開了一個玩笑。

從巔峰跌至低谷。

她曾說過:“除了病痛以外,更比以前快樂。”或許是常年的積累,得不到完好的休息,因為腫瘤的緣故,反而讓她的身心得到了解放。

只是生理上的崩塌,再也回不到最初。

她和我們普普通通的人一樣,30歲之前努力工作,更多是對未來的奢望和執著。

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更多的挑戰和希望,希望父母平安快樂,孩子讀最好的學校,受最頂級的教育,自己住最大的房子,最好再遊遍全世界。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但是,我們忘了最重要的一點——

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我們要健康地活著 ,活著才是最大的財富。

因為你一旦得了病,尤其是身不由己的病,不管你放不放得下,都要學會放下。

所以,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清楚地明白: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要真的等到了死亡的時候,才明白生的含義。

二、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

有句話說:“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錢不是萬能,是因為它不能買命;但它可以提高你的生活質量,讓你的生命週期得以延長。

史鐵生說“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當你出生的那一刻即預示著上一個你已經死亡,生,是一個節日,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同時死亡也是如此,那是一個不一樣的節日。向死而生,由死向生。

不需要擔心,該來的總會來,躲都躲不掉。

想起曾經工作的同事說過“跟他日日夜夜上班的一個搭檔,好好的,說沒就沒了。”

曾經一起工作的畫面感還記憶猶新,只是物是人非。

你無法想象那種無力感,一個跟你非親非故的人,突然離開或許不會那麼傷心。但是,你要知道,他們也曾是你周圍身邊的一份子,我們也是他們身邊的一份子。

天道好輪迴。

你永遠不知道哪天意外會來臨,唯有珍惜,別無選擇。

三、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于娟在《此生未完成》寫道:

“金貴銀貴不如命貴,癌症病人和家屬是最缺錢的,但是卻最捨得花錢。若是你對癌症病人說花錢能買命,不說病人本身,病人家屬就會立馬賣血剜肉割腎換了錢捧給你。病急亂投醫是古語,是病急之後很難繞開的傳統騙局故事。”

若不是到了窮途末路,我相信也不會有人心甘上當受騙。

于娟就是這樣。

當時聽信讒言,說只要每天不吃飯,就能治好癌症。只能吃極少量的葡萄和芋頭,為了治好病,他們堅信會有奇蹟出現的一天。

為了配合“神醫”的治療,已是癌症晚期的虛弱病人,放棄正常飲食與其他營養補給,每天還要喝下幾碗“神醫”送來的中藥。

經過此番治療之後,其中一個病友最先出現了嘔吐和咳血的情況,但“神醫”說這是藥效開始產生了,將癌細胞吐出來了。

這時于娟的病情也日漸惡化。

接受治療40多天時,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病友突發休克,不得不送到正規醫院搶救。

在生命的最後病友終於意識到所謂的“神醫”可能是個騙子,但為時已晚,付出了最慘重的代價。

此時經過“飢餓療法”的于娟,體內的癌細胞已經發生轉移,2011年4月不幸辭世。

"

前兩天,看了一本書,無意中看到了一個讀者的留言——

小時候經常躺在床上想:如果我以後死了怎麼辦,我死了會去哪裡,我是不是會看不到爸爸媽媽了……想著想著就哭了。

然後我在他下面留言:你不是一個人。

還有人留言:

現在奔四了,想到死還是會很痛苦。不知道怎麼勸慰開導自己……

原來不止我們小時候會有這種無奈的想法,原來長大了也會有跟小時候一樣的煩惱。

有人說年紀越大,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

不單單是那些真心待你的朋友,更是你身邊那些你認為不會、不可能離開你的親人或朋友們,他們會在某個不經意間與你永遠別過。

所以,趁我們還好好的時候,一定要珍視真正值得珍視的東西。

多陪家人,多跟真正的朋友在一起,才能不負此生。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一、越怕死,是越對這個世界更留念

于娟,癌症晚期。祖籍山東濟寧,海歸,博士,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一個兩歲孩子的母親,乳腺癌晚期患者。

2009年12月被確診患上了乳腺癌,2010年1月2日于娟被進一步確診乳腺癌晚期,骨轉移,化療放療都用了。

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時許,于娟辭世,享年32歲。

她留下的不單單是這個世界的紀念,對孩子的留念、對父母的依戀、對丈夫的懷念,都留在了這本書裡——《此生未完成》。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就像書名那樣,完成的,未完成的都記錄在了這本書裡。

結婚8年,有個男孩,事業有成。博士,出國經歷,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前途光明,正到了大施拳腳的時候,生活跟她開了一個玩笑。

從巔峰跌至低谷。

她曾說過:“除了病痛以外,更比以前快樂。”或許是常年的積累,得不到完好的休息,因為腫瘤的緣故,反而讓她的身心得到了解放。

只是生理上的崩塌,再也回不到最初。

她和我們普普通通的人一樣,30歲之前努力工作,更多是對未來的奢望和執著。

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更多的挑戰和希望,希望父母平安快樂,孩子讀最好的學校,受最頂級的教育,自己住最大的房子,最好再遊遍全世界。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但是,我們忘了最重要的一點——

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我們要健康地活著 ,活著才是最大的財富。

因為你一旦得了病,尤其是身不由己的病,不管你放不放得下,都要學會放下。

所以,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清楚地明白: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要真的等到了死亡的時候,才明白生的含義。

二、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

有句話說:“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錢不是萬能,是因為它不能買命;但它可以提高你的生活質量,讓你的生命週期得以延長。

史鐵生說“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當你出生的那一刻即預示著上一個你已經死亡,生,是一個節日,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同時死亡也是如此,那是一個不一樣的節日。向死而生,由死向生。

不需要擔心,該來的總會來,躲都躲不掉。

想起曾經工作的同事說過“跟他日日夜夜上班的一個搭檔,好好的,說沒就沒了。”

曾經一起工作的畫面感還記憶猶新,只是物是人非。

你無法想象那種無力感,一個跟你非親非故的人,突然離開或許不會那麼傷心。但是,你要知道,他們也曾是你周圍身邊的一份子,我們也是他們身邊的一份子。

天道好輪迴。

你永遠不知道哪天意外會來臨,唯有珍惜,別無選擇。

三、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于娟在《此生未完成》寫道:

“金貴銀貴不如命貴,癌症病人和家屬是最缺錢的,但是卻最捨得花錢。若是你對癌症病人說花錢能買命,不說病人本身,病人家屬就會立馬賣血剜肉割腎換了錢捧給你。病急亂投醫是古語,是病急之後很難繞開的傳統騙局故事。”

若不是到了窮途末路,我相信也不會有人心甘上當受騙。

于娟就是這樣。

當時聽信讒言,說只要每天不吃飯,就能治好癌症。只能吃極少量的葡萄和芋頭,為了治好病,他們堅信會有奇蹟出現的一天。

為了配合“神醫”的治療,已是癌症晚期的虛弱病人,放棄正常飲食與其他營養補給,每天還要喝下幾碗“神醫”送來的中藥。

經過此番治療之後,其中一個病友最先出現了嘔吐和咳血的情況,但“神醫”說這是藥效開始產生了,將癌細胞吐出來了。

這時于娟的病情也日漸惡化。

接受治療40多天時,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病友突發休克,不得不送到正規醫院搶救。

在生命的最後病友終於意識到所謂的“神醫”可能是個騙子,但為時已晚,付出了最慘重的代價。

此時經過“飢餓療法”的于娟,體內的癌細胞已經發生轉移,2011年4月不幸辭世。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一聲嘆息。

但,如果真的不是走投無路,誰又會嘗試呢。

我看了一個採訪,于娟的。

在她活著的時候,她也想父母過得好、孩子受到好的教育、自己能夠住在大房子裡,但事實是,這些都不重要。

在病魔面前,都是浮雲。

重要的是,他們都希望你活著。

好好的活著,這才是最大的回報。

他們不需要你榮華富貴,升官發財,有權有勢,只要你健康就好。

"

前兩天,看了一本書,無意中看到了一個讀者的留言——

小時候經常躺在床上想:如果我以後死了怎麼辦,我死了會去哪裡,我是不是會看不到爸爸媽媽了……想著想著就哭了。

然後我在他下面留言:你不是一個人。

還有人留言:

現在奔四了,想到死還是會很痛苦。不知道怎麼勸慰開導自己……

原來不止我們小時候會有這種無奈的想法,原來長大了也會有跟小時候一樣的煩惱。

有人說年紀越大,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

不單單是那些真心待你的朋友,更是你身邊那些你認為不會、不可能離開你的親人或朋友們,他們會在某個不經意間與你永遠別過。

所以,趁我們還好好的時候,一定要珍視真正值得珍視的東西。

多陪家人,多跟真正的朋友在一起,才能不負此生。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一、越怕死,是越對這個世界更留念

于娟,癌症晚期。祖籍山東濟寧,海歸,博士,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一個兩歲孩子的母親,乳腺癌晚期患者。

2009年12月被確診患上了乳腺癌,2010年1月2日于娟被進一步確診乳腺癌晚期,骨轉移,化療放療都用了。

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時許,于娟辭世,享年32歲。

她留下的不單單是這個世界的紀念,對孩子的留念、對父母的依戀、對丈夫的懷念,都留在了這本書裡——《此生未完成》。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就像書名那樣,完成的,未完成的都記錄在了這本書裡。

結婚8年,有個男孩,事業有成。博士,出國經歷,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前途光明,正到了大施拳腳的時候,生活跟她開了一個玩笑。

從巔峰跌至低谷。

她曾說過:“除了病痛以外,更比以前快樂。”或許是常年的積累,得不到完好的休息,因為腫瘤的緣故,反而讓她的身心得到了解放。

只是生理上的崩塌,再也回不到最初。

她和我們普普通通的人一樣,30歲之前努力工作,更多是對未來的奢望和執著。

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更多的挑戰和希望,希望父母平安快樂,孩子讀最好的學校,受最頂級的教育,自己住最大的房子,最好再遊遍全世界。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但是,我們忘了最重要的一點——

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我們要健康地活著 ,活著才是最大的財富。

因為你一旦得了病,尤其是身不由己的病,不管你放不放得下,都要學會放下。

所以,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清楚地明白: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要真的等到了死亡的時候,才明白生的含義。

二、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

有句話說:“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錢不是萬能,是因為它不能買命;但它可以提高你的生活質量,讓你的生命週期得以延長。

史鐵生說“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當你出生的那一刻即預示著上一個你已經死亡,生,是一個節日,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同時死亡也是如此,那是一個不一樣的節日。向死而生,由死向生。

不需要擔心,該來的總會來,躲都躲不掉。

想起曾經工作的同事說過“跟他日日夜夜上班的一個搭檔,好好的,說沒就沒了。”

曾經一起工作的畫面感還記憶猶新,只是物是人非。

你無法想象那種無力感,一個跟你非親非故的人,突然離開或許不會那麼傷心。但是,你要知道,他們也曾是你周圍身邊的一份子,我們也是他們身邊的一份子。

天道好輪迴。

你永遠不知道哪天意外會來臨,唯有珍惜,別無選擇。

三、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于娟在《此生未完成》寫道:

“金貴銀貴不如命貴,癌症病人和家屬是最缺錢的,但是卻最捨得花錢。若是你對癌症病人說花錢能買命,不說病人本身,病人家屬就會立馬賣血剜肉割腎換了錢捧給你。病急亂投醫是古語,是病急之後很難繞開的傳統騙局故事。”

若不是到了窮途末路,我相信也不會有人心甘上當受騙。

于娟就是這樣。

當時聽信讒言,說只要每天不吃飯,就能治好癌症。只能吃極少量的葡萄和芋頭,為了治好病,他們堅信會有奇蹟出現的一天。

為了配合“神醫”的治療,已是癌症晚期的虛弱病人,放棄正常飲食與其他營養補給,每天還要喝下幾碗“神醫”送來的中藥。

經過此番治療之後,其中一個病友最先出現了嘔吐和咳血的情況,但“神醫”說這是藥效開始產生了,將癌細胞吐出來了。

這時于娟的病情也日漸惡化。

接受治療40多天時,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病友突發休克,不得不送到正規醫院搶救。

在生命的最後病友終於意識到所謂的“神醫”可能是個騙子,但為時已晚,付出了最慘重的代價。

此時經過“飢餓療法”的于娟,體內的癌細胞已經發生轉移,2011年4月不幸辭世。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一聲嘆息。

但,如果真的不是走投無路,誰又會嘗試呢。

我看了一個採訪,于娟的。

在她活著的時候,她也想父母過得好、孩子受到好的教育、自己能夠住在大房子裡,但事實是,這些都不重要。

在病魔面前,都是浮雲。

重要的是,他們都希望你活著。

好好的活著,這才是最大的回報。

他們不需要你榮華富貴,升官發財,有權有勢,只要你健康就好。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最後用於娟的一段話作為結尾: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

前兩天,看了一本書,無意中看到了一個讀者的留言——

小時候經常躺在床上想:如果我以後死了怎麼辦,我死了會去哪裡,我是不是會看不到爸爸媽媽了……想著想著就哭了。

然後我在他下面留言:你不是一個人。

還有人留言:

現在奔四了,想到死還是會很痛苦。不知道怎麼勸慰開導自己……

原來不止我們小時候會有這種無奈的想法,原來長大了也會有跟小時候一樣的煩惱。

有人說年紀越大,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

不單單是那些真心待你的朋友,更是你身邊那些你認為不會、不可能離開你的親人或朋友們,他們會在某個不經意間與你永遠別過。

所以,趁我們還好好的時候,一定要珍視真正值得珍視的東西。

多陪家人,多跟真正的朋友在一起,才能不負此生。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一、越怕死,是越對這個世界更留念

于娟,癌症晚期。祖籍山東濟寧,海歸,博士,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一個兩歲孩子的母親,乳腺癌晚期患者。

2009年12月被確診患上了乳腺癌,2010年1月2日于娟被進一步確診乳腺癌晚期,骨轉移,化療放療都用了。

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時許,于娟辭世,享年32歲。

她留下的不單單是這個世界的紀念,對孩子的留念、對父母的依戀、對丈夫的懷念,都留在了這本書裡——《此生未完成》。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就像書名那樣,完成的,未完成的都記錄在了這本書裡。

結婚8年,有個男孩,事業有成。博士,出國經歷,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前途光明,正到了大施拳腳的時候,生活跟她開了一個玩笑。

從巔峰跌至低谷。

她曾說過:“除了病痛以外,更比以前快樂。”或許是常年的積累,得不到完好的休息,因為腫瘤的緣故,反而讓她的身心得到了解放。

只是生理上的崩塌,再也回不到最初。

她和我們普普通通的人一樣,30歲之前努力工作,更多是對未來的奢望和執著。

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更多的挑戰和希望,希望父母平安快樂,孩子讀最好的學校,受最頂級的教育,自己住最大的房子,最好再遊遍全世界。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但是,我們忘了最重要的一點——

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我們要健康地活著 ,活著才是最大的財富。

因為你一旦得了病,尤其是身不由己的病,不管你放不放得下,都要學會放下。

所以,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清楚地明白: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要真的等到了死亡的時候,才明白生的含義。

二、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

有句話說:“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錢不是萬能,是因為它不能買命;但它可以提高你的生活質量,讓你的生命週期得以延長。

史鐵生說“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當你出生的那一刻即預示著上一個你已經死亡,生,是一個節日,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同時死亡也是如此,那是一個不一樣的節日。向死而生,由死向生。

不需要擔心,該來的總會來,躲都躲不掉。

想起曾經工作的同事說過“跟他日日夜夜上班的一個搭檔,好好的,說沒就沒了。”

曾經一起工作的畫面感還記憶猶新,只是物是人非。

你無法想象那種無力感,一個跟你非親非故的人,突然離開或許不會那麼傷心。但是,你要知道,他們也曾是你周圍身邊的一份子,我們也是他們身邊的一份子。

天道好輪迴。

你永遠不知道哪天意外會來臨,唯有珍惜,別無選擇。

三、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于娟在《此生未完成》寫道:

“金貴銀貴不如命貴,癌症病人和家屬是最缺錢的,但是卻最捨得花錢。若是你對癌症病人說花錢能買命,不說病人本身,病人家屬就會立馬賣血剜肉割腎換了錢捧給你。病急亂投醫是古語,是病急之後很難繞開的傳統騙局故事。”

若不是到了窮途末路,我相信也不會有人心甘上當受騙。

于娟就是這樣。

當時聽信讒言,說只要每天不吃飯,就能治好癌症。只能吃極少量的葡萄和芋頭,為了治好病,他們堅信會有奇蹟出現的一天。

為了配合“神醫”的治療,已是癌症晚期的虛弱病人,放棄正常飲食與其他營養補給,每天還要喝下幾碗“神醫”送來的中藥。

經過此番治療之後,其中一個病友最先出現了嘔吐和咳血的情況,但“神醫”說這是藥效開始產生了,將癌細胞吐出來了。

這時于娟的病情也日漸惡化。

接受治療40多天時,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病友突發休克,不得不送到正規醫院搶救。

在生命的最後病友終於意識到所謂的“神醫”可能是個騙子,但為時已晚,付出了最慘重的代價。

此時經過“飢餓療法”的于娟,體內的癌細胞已經發生轉移,2011年4月不幸辭世。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一聲嘆息。

但,如果真的不是走投無路,誰又會嘗試呢。

我看了一個採訪,于娟的。

在她活著的時候,她也想父母過得好、孩子受到好的教育、自己能夠住在大房子裡,但事實是,這些都不重要。

在病魔面前,都是浮雲。

重要的是,他們都希望你活著。

好好的活著,這才是最大的回報。

他們不需要你榮華富貴,升官發財,有權有勢,只要你健康就好。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最後用於娟的一段話作為結尾: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標題:《此生未完成》:于娟,32歲,海歸博士,死於癌症

總結:

不要長期熬夜加班;

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

不要所謂的好房好車,夠用就好。

有空就多陪陪父母,多陪陪孩子,關愛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今日話題:你會因為工作經常熬夜麼?歡迎留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