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人湊錢買咖啡送給李師傅

埃塞俄比亞 非洲 坦贊鐵路 吉布提 未來網新聞 2017-05-13
埃塞俄比亞人湊錢買咖啡送給李師傅

李師傅拍攝的在埃塞俄比亞的輸變電工程(部分) 受訪者供圖

埃塞俄比亞人湊錢買咖啡送給李師傅

閒暇時,李師傅也會在埃塞俄比亞走走看看 受訪者供圖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李江瑞

第六次遠赴非洲埃塞俄比亞之後,河南送變電工程公司的李照學師傅幹完手頭的活,於昨天坐飛機回國。

回國前,李師傅回想起幾個場景:凝聚著大夥兒心血的設備,項目部裡開闢的菜園,和當地結識的朋友互加微信好友,以及向當地學校贈送足球和圖書。當然,李師傅還說起了和大家一起工作、好學的當地人,他當了小包工頭後越混越好,據說已經進了埃塞俄比亞的“電力國企”。

【了不起的工程】

非洲輸電線路最長

輸送容量最大的輸變電工程

從2003年算起,這是李師傅第六次到埃塞俄比亞了。這次他作為河南送變電工程公司的一名質檢員,主要做些後期工作。

李師傅工作涉及的這項工程,是埃塞俄比亞GDHA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屬於非洲最大水電項目復興大壩水電站的送出工程,在2015年底竣工。

官方信息顯示,該工程是非洲輸電線路最長、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的輸變電工程,也是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在海外竣工的規模和投資額最大的輸變電工程。這個工程,不僅能改善埃塞俄比亞電網結構,還對促進清潔能源外送和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有重要意義。

這項工程曾有河南等數個省份的送變電公司參與其中,當時約1萬名中外電力建設者在此揮灑汗水,李師傅就是其中之一。

【了不起的工作】

李師傅與同事們一起

為了工程,付出很多

1.效率驚人:“和老天搶時間、搶速度”

“2003年第一次來埃塞俄比亞,也是變電站工程,那時候才230千伏。”李師傅說,而這次的工程更大,回想起來就覺得效率驚人。

“這裡一年分雨季和旱季,每年的4、5、6月份是小雨季,8、9、10月份是大雨季,雨季經常無法施工。”李師傅說。另外,有時想解決一個零部件問題,需要半個月、一個月甚至更久。

當時,李師傅和同事們經常早上7點開工幹活,加班加點到晚上。有時白天干不成,就晚上趕工。終於,工程竣工比要求時間提前了8天。

李師傅說,可以說是“和老天搶時間、搶速度”。

回想起最初的設備運輸,李師傅說,那時把設備從非洲吉布提港運到埃塞俄比亞的工地,約1300公里的路程往往要用七八天時間。

如今,吉布提港到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已經有了亞吉鐵路。這條鐵路全長752.7公里,2016年10月5日正式建成通車後,吉布提至亞的斯亞貝巴的運輸時間從公路運輸的7天縮短至10個小時。

河南商報記者瞭解到,這是繼坦贊鐵路之後,中國在非洲修建的又一條跨國鐵路,被譽為“新時期的坦贊鐵路”。

2.留守員:別人都回國了,他留在當地負責對接

留守員的生活是孤單的。2015年底工程竣工,2016年夏天,趙師傅被河南送變電工程公司派往埃塞俄比亞負責對接工作。

在李師傅看來,留守員趙師傅很厲害。趙師傅從2002年左右,就陸續在埃塞俄比亞工作,至今在埃塞俄比亞待的時間加起來約十年。他不僅會說英語,還學了埃塞俄比亞的官方語言阿姆哈拉語,能和當地人無障礙交流,時常充當翻譯。另外,趙師傅還是二級廚師,於是在項目部就順理成章地“身兼數職”了。

趙師傅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一個人留守其實過得也不錯,有活就幹活,沒活就在週末找當地朋友去釣魚,或者在項目部當初自設的簡易KTV唱歌,再學學外語。不過,2016年10月初,當地一度發生動亂,趙師傅只能待在屋裡,大約一個月沒有出門。

好消息是,今年年底,趙師傅可能就能歸國了。

【了不起的友誼】

李師傅與當地工人

結下友誼,共同成長

1.友誼:和當地人互加微信好友,還收到他們買的咖啡

在輸變電工程的施工高峰時期,李師傅說中方在當地僱傭的工人一度有兩千名之多,“我們走在路上碰面了,當地人常對我們說‘China good’。”

在學了些當地語言後,李師傅還會和當地人談談工作和生活,還和一些有手機的工人相互加了微信好友,大家會分享各自的照片,“他們那裡不下雪,我把鄭州下雪的照片發給他們,他們就一直感慨鄭州真冷。”

李師傅說,工程結束時,有人會把手機等物品送給當地人,而當地人還湊錢買咖啡送給李師傅等人,“但覺得他們掙錢不容易,就又拿錢給他們。”

說起咖啡,李師傅想起當地人曾在節日時,邀請中方人員一同過節,盛裝現制咖啡、學生表演,好不熱鬧。

“大家關係很好。”李師傅說,河南送變電工程公司在埃塞俄比亞的項目部,還向當地學校贈送過足球、圖書和電腦。

2.成長:從工人到小包工頭,現在進入“電力國企”

中方人員和當地工人也一起經歷了共同成長的過程。

李師傅想起當地一名資深工人,最初這名工人做體力工作,後來他主動和中方人員交流,也樂意學習漢語和工程技術,慢慢就成了中方人員和當地工人交流的“中介”,慢慢的,他就帶著一些當地工人組建起隊伍,成了小包工頭。

前段時間,李師傅聽說這個當地人進入了埃塞俄比亞的電力公司,“相當於在中國進入電力國企。”

李師傅說想想也挺有意思,中方的項目部在當地需要僱傭工人時,找到這些小包工頭,能更快招到合適的工人;需要管理時,也儘量交由當地人對工作時間、工作紀律等進行管理。這樣下來,中方人員和當地的小包工頭、管理者互相信任、尊重,保障了當地工人的權益,也有利於中方的工作。

“有時候咱們還要組織當地優秀員工評選,給榮譽、發獎金,大家積極性都很高。”李師傅說。

【心聲】

參與建設這樣的工程

是踐行“一帶一路”的

具體方式

臨走,李師傅想起了項目部的菜地,當年人們從中國帶了菠菜、黃瓜、豆角、韭菜等蔬菜種子,在項目部內開闢田地種上,韭菜長成後能吃上韭菜餡餃子,簡直是無上美味。

項目部的牆外,就是變電站,那裡的設備更是凝聚著李師傅和同事們的汗水。

“能在這裡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展示個人和公司、乃至國人的風采,真的不錯!”李師傅說,參與過的人再看到這裡的電力設備,都會倍感親切,也會回味在這裡度過的時光。參與建設這樣的工程,其實就是個人、公司、河南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方式。

李師傅還記得,2003年第一次到埃塞俄比亞時,那裡的中國人只有一兩千,而現在在該國首都常駐的中國人就可以以萬計了。還有修好的立交橋、鐵路、輕軌,都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成果,而且李師傅發現,當地的很多新出租車,都是來自中國的力帆汽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