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埃及新聞同行說心裡話:中國媒體應多在阿拉伯國家發出聲音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周輖】作為一名駐外記者,免不了要跟國外同行一起跑新聞、打交道。我來開羅工作近一年,認識了很多埃及同行,他們有的是在埃及媒體工作,有的是外國駐埃媒體僱員,還有的甚至是自辦小報或小網站的“總編輯”。他們給《環球時報》記者留下的整體印象是:有拼勁、愛表達、很敬業。

有幾位美聯社的埃及僱員平時彬彬有禮,但一旦活動開始,他們就會把別的記者擠到一邊。埃及記者還善於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前段時間,中國電視劇《歡樂頌》的阿拉伯語版在埃及國家電視臺第二頻道熱播,我和一些媒體同行到譯製該劇的“vibration工作室”採訪。原定一小時的採訪安排因埃及記者的“刨根問底”,整整進行了一下午。

普通埃及新聞從業者的收入不太高,特別是一些小媒體剛入職的年輕僱員,他們的月薪甚至只有2000埃鎊左右(1元人民幣約合2.5埃鎊),與當地公司員工、公務員的收入相比顯得略少一些。去年開羅地鐵漲價後,一個埃及同行抱怨說,他每天上班單程要花5埃鎊,一個月下來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有一次他請客,幾經輾轉帶我找到當地一家烤肉店,兩人飽餐一頓只花了100埃鎊,之後又花費10埃鎊買了茶和咖啡。他告訴我,這對他來說就是“改善生活”,在家裡做飯顯然要實惠很多。

總體來說,埃及媒體人對中國同行非常友善,並願意與中國媒體展開形式多樣的合作。今年3月兩會期間,我作為人民日報社的代表,進入《金字塔報》編輯部,與他們一同製作兩會報道和中國發展成就專版。本以為埃及人日常不拘小節,擔心合作過程中可能效率不高,但沒想到製版當天,從稿件修改、版面規劃到大樣付印,每個流程都溝通得非常順暢。負責拼版的埃及編輯對我說:“你們提供的內容很好,特別是照片非常美。埃及讀者看後一定會特別想去中國!”

今年4月底,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在埃及媒體朋友的鼓勵下,我嘗試用阿拉伯語寫了一篇“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埃合作的評論文章,並在埃及發行量最大的《消息報》上刊發。“這下你在埃及是名人了,今天走在街上有人跟你打招呼嗎?”與我聯絡的《消息報》編輯開玩笑地說,“不過說實話,這樣的文章我們真的很歡迎。媒體之間交流,可以讓彼此互相學習和了解。跟西方國家相比,中國媒體的話語權目前在阿拉伯國家還相對較弱,你們應多發出自己的聲音。”《金字塔報》副主編薩米·卡姆哈維也在一次聊天中說:“目前在中國設有記者站的中東媒體屈指可數,而大多數媒體的報道傾向常常受西方影響。如何讓阿拉伯世界瞭解真正的中國,中國媒體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