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30集的《白色強人》在最近“劇荒”狀態下意外火了一把,郭晉安和馬國明演的兩名醫生,原本各有專長,他們對香港公立醫院的社會職能、發展理念的衝突,加上種種疑難雜症橋段,成功吸引大批觀眾追捧。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從《心術》《青年醫生》,到《外科風雲》《急診科醫生》,甚至還有《產科醫生》《兒科醫生》,國內目前至少有十幾部醫療題材電視劇出爐,單2017年播出的醫療劇就有3部。

據《新京報》當時報道,國內熱播醫療劇至少85%存在專業性差錯,雖然劇集一部接著一部,總體質量提升卻並不明顯,除了茶餘飯後充當談資,其實當中並沒有真正的經典爆款。

近兩年,現實題材影視劇前所未有地力度傾斜,醫療劇好像還是處於某種瓶頸,究竟是編導創作方面的內在因素?還是製作審查方面的“場外”因素?這是一個值得考察一番的問題。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01

《白色強人》“行業+商戰”的大視角,

非“職業+愛情”的偶像劇

去年有一部《律政強人》,今年有《白色強人》,如果不是特別熟悉2000年以來港劇幕後班底,很少人知道編劇黃偉強的名字。

《白色強人》明顯不像TVB過去《妙手仁心》《OnCall36小時》一類職業+愛情的套路,試圖把行業背景放大呈現,真正的“戲眼”是揭開香港多年來醫療行業究竟如何操作,儘管演出來的同樣有限,通過臺詞和劇情,牽扯內地常說“放管服”一類宏觀政策的關鍵詞,事關民生,該劇能吸引香港和內地觀眾眼球,那是毫無懸念。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通過郭晉安演的楊逸滔佈局,謀劃香港醫療改革掀起一場“行業風雲”,以此實現個人上位,具備話語權。這種“野心家”出現在醫生隊伍中是新穎的,更像過去港劇常見的商戰梟雄。

如同港劇標配——“本故事純屬虛構”,並非要觀眾相信楊逸滔所作所為有多少真實性,而是劇情對待病患的種種弊端,醫院管理層與媒體、商家的對立與合作,到香港醫療體系暴露的問題,正是“來自生活又超越生活”。

《白色強人》總體其實不算創新,如看過去年的《律政強人》更能發現,幾個核心男女的功能安排,甚至對行業運作的反思都大同小異。既然如此,《白色強人》為什麼還引起強烈關注?正說明一出好的行業劇來之不易。

醫療行業有特殊性,公立、私立在服務矛盾,行業運作的商業性與公益性,種種改革方向,價值取捨,社會與媒體的輿論等方面,這些元素的編排非常體現創作者的知識積累和價值判斷。即使有成功的架構作借鑑,注入的劇情血肉還是需要編劇、導演精心設置,同樣考驗功力。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白色強人》將醫生、醫院、職能部門、媒體、商家不同立場的方方面面都聯繫一起,帶出香港這一商業社會下,醫療事業背後的種種運作趨勢,尤其因為香港公立醫院特殊的排號與拖延現象,促使楊逸滔呼籲改革,以及提出一系列措施。

當然,劇集是商業娛樂化的,人物之間充斥著利益和利用。不論楊逸滔還是呂院長,任何一方可能有益於社會,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弊端。就像當年奧利弗·斯通在《挑戰星期天》中反思賽事職業化對體育競技運動帶來的種種不可逆轉地影響,就像俗話常說——凡事都有兩面性。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編劇黃偉強與HKTV合作的《選戰》是學習美劇風格的典範,這種劇情本身自帶熱度,人物形象也並不預設價值判斷,完全引起觀眾自發的思考。個人感覺,黃偉強自2014年與火爆一時的HKTV合作一段時間後,更擅長融合熱點,拓展視野,不論《律政強人》還是《白色強人》,已經學到不少美劇範,類型化也不顯得單純。只不過港劇本質還是以娛樂性、觀賞性更重要,所以有時候為了吸引眼球,會為衝突而衝突,因為只有人們被劇集“粘住”了,才會去考慮背後的意義和價值。


02

美式醫療劇優質,但不刻意“出眾”

美國上世紀60年代初就有《基戴爾醫生》《綜合醫院》等劇集,是醫療劇發源地。今天觀眾談經典,十有八九會說出《急診室故事》《豪斯醫生》《實習醫生格蕾》三大元老。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急診室故事》海報

為什麼醫療劇會在美國誕生,成為一種職業劇模式?

美國的基本醫療保障偏低端,還不如一些二三世界國家完善,而五星級醫療服務方面又居於世界前列,好萊塢影視行業大佬雖然都是不差錢的富豪,但美國影視劇立場一向喜歡充當“弱勢群體代言人”,也從不迴避社會現實矛盾。

另外,常見的80種職業中,醫生是美國最受尊敬的職業第一,排在教師、律師和消防員之前。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豪斯醫生》海報

可以歸納美國醫療劇的特點為:人物形象代表“精英”,崇尚專業;反映美國社會問題,不懼爭議;尊重影視作品商業化規律,強調觀賞性、娛樂性。通觀幾大經典美劇,無一例外

如《豪斯醫生》,豪斯的形象有點“非主流”,喜歡鬥嘴較勁,什麼“30%的老爸都在養別人的孩子”“不撒謊的父母不是好父母”“醫生索賄不行,但要是黑幫執意送禮,就得乖乖收下”,古怪的經典話語可以羅列一大堆。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診病往往也“非主流”,如對腸炎腹瀉,服藥無用,他的療法是吸菸,一天兩根;治療打嗝是不斷煽自己耳光;有病人家屬不同意做手術,他讓家屬籤後果自負的協議。

如果初步判斷,一定都會認為豪斯這人不“正常”。習慣上人們對醫生的理解應該是把“不正常”的病人通過治療恢復“正常”,這種反差自然形就成了戲劇衝突。

《豪斯醫生》劇情傾向於“解答疑團”,很多內容要一集結尾,甚至一季結束才揭示答案,娛樂性、觀賞性很強。當年《紐約時報》曾評價,該劇的吸引力在於它堅持讓自己貌似肥皂劇,卻有意地拒絕成為肥皂劇。

眾所周知,美劇一貫標榜製作精良,平均一集製作費都是幾百萬美元,除了場景較少,播出平臺有差別,拍攝的手法技巧與電影基本沒有什麼不同。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好比第一季的21集用思維轉換銜接起三個病人的故事,最終這三個故事重疊成豪斯腿傷的病史。而第二季的8集,三個人關於同一件事不同的表述,有點模仿《羅生門》。也是最後才揭開奇斯撒謊,因為父親當年的過世。顯示了單集劇情的巧妙,也呼應整部劇對人物的佈局。

《豪斯醫生》代表了主流美劇的特色,還有比較罕見的醫療劇——《週一清晨》,於2013年只播出一季。

劇中每週一清晨舉行外科業務討論會。能從這種角度切入創作,足見美劇對發掘題材到了何種精細的角度。這種業務會自然是內部進行,像誰誰可能有過差錯失誤,誰誰被表揚或批評,一般不會對外界透露。如“對死亡患者的家屬進行安慰是否是必須”,“用錯誤的方法救了病人性命是否該被譴責”等,這些事件其實全世界醫院都很普遍。

舊版《蜘蛛俠2》的“章魚博士”阿爾弗雷德·莫里納,戴上眼鏡扮演切爾西綜合醫院外科部門主任哈丁,幾乎每次會議上,他會用一大堆說辭把大家的總結陳述反轉為“危機”。觀眾一般會對哈丁吹毛求疵感到不滿,慢慢又對他的理念抱有崇敬和信任。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部門屬下對哈丁有過互懟情緒,當面對疾病和壓力時,同事們卻能表現為一個集體。尤其最後一集,女醫生Tina被毒癮患者打成昏迷,生命垂危。哈丁又召開會議,納普爾醫生忍不住抱怨:“為什麼我們要在晚上10點鐘來這裡聽你說這些?”哈丁說:“沒別的原因,為了讓我們忙起來。當深愛的人倒下,甚至可能會死,我們無能為力,只能讓自己忙起來”。這時他摘掉眼鏡,掩飾難過,流露出隱藏的感情,非常細膩精準。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該劇寫實一面充滿複雜的病症和人生的意外,對醫患關係、信仰衝突和人生哲學的思索達到美劇中罕見的高度。沒有像《豪斯醫生》那樣添加懸疑色彩,也沒有“格蕾”一樣的成長和言情,基本摒棄了娛樂元素,是一部純正的醫療劇。

如果反思《週一清晨》之所以只有一季,個人覺得不完全是沒有考慮商業性,該劇的專業性也沒有問題,原著作者桑賈伊·古普塔(Sanjay Gupta)有醫生經歷,而且還是CNN首席醫學記者。

可能問題是,劇中幾乎每一集都有人死,醫生向家屬說“抱歉,我們已經盡力”,遠多過“病人情況已經趨於穩定”。這種“逆天”的角度似乎在質疑這些號稱精英的人物,大大顛覆習慣稱讚美國醫生職業水準的影視形象。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週一清晨》幕後班底基本出自《波士頓法律》

週一清晨》的反思特色也另闢蹊徑,展示業務會議像一次“結案陳詞”,從業務、道德和哲學層面對職業進行拷問。可能編劇大衛·凱利、導演比爾·德埃利亞都有參與《波士頓法律》劇集的資歷,也算醫療劇向律政劇的一種技巧借鑑。

總的說來,美國醫療劇不會刻意為出位而塞入各種娛樂賣點,論“賣相”醫療劇在美劇中雖然有爆款,卻並不算數一數二,但全世界沒有人會懷疑其代表作的精良。


03

日本醫療劇高產,勝在細膩真實,

折射倫理文化

什麼東西一旦在日本具備審美癖好,往往走向極致,還會被冠以“道”,如人們熟悉的茶道、花道、劍道、棋道之流。

在影視劇中演繹職業特色,自然也體現美學傾向。都知道日本人迷戀細節,推崇極致,契合二元化的善惡對立。大部分劇集在創作時,往往挖掘這一對抗模式,好比經典到四度翻拍的《白色巨塔》。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白色巨塔》小說出版於1963年

兩位主角財前五郎和裡見修二,一個追求名譽權力,貪婪無恥;一個尊重生命,熱心研究,經典的雙男主模式,一正一反。《白色巨塔》儘管並非首創,但從原著到影視化風靡影響幾十年,永久成為一個標誌。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白色巨塔》劇照

該劇的醫學專業部分也非常真實,但受人稱道的“戲眼”,的確並非反映日本的現代醫學,始終是人物形象。可能是源自小說的改編,對兩個男主角的心理刻畫,挖掘職業操守的爭議,對各種專業難題的態度以及人生前途種種,傳統日劇的細膩風格發揮了獨到優勢。

第一,日劇相對舒緩的節奏與美劇偏向電影化的剪輯理念不同;第二,劇情方面並不追求每一集要有一個到多個的病例呈現。日劇每季的集數、時長與美劇相仿,如《白色巨塔》日劇版21集,篇幅可算美劇的一季,完全是以塑造人物為第一原則,這方面也深深影響到港臺和內地的醫療劇創作。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白色巨塔》劇照

日本的醫療劇能夠長期風靡,也大量建立在真實素材的基礎上。如《白色巨塔》雖然是小說,但原型就是大阪大學醫學院,並非編劇腦洞大開“純屬虛構”, 後來熱播的《Doctor-X 外科醫生大門未知子》也有原型,片中主角是米倉涼子這一知性美女,現實原型是一位長腿帥哥,日本第一個自由職業醫生金平永二。

該劇通過男女反差,一開始也塑造大門未知子與眾多男同行的對立,不光是日本社會傳統的性別觀,就作風理念,對醫學認識種種方面都有對抗,雖然從中表達了職業女性的現實問題,但在該劇來說,不排除是一種藝術化、商業娛樂化的加工。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外科醫生大門未知子》劇照

在演繹醫學專業方面,大門未知子也非常精細,她牢記師父的教誨,在筆記本上寫下每一次手術的準備,在無數次手術中淬鍊自己的技藝,所以,人物塑造的可信度需要真實可靠的細節作輔助,最終大門未知子成為醫界傳奇。


04

國內劇職業屬性不嚴謹,反映生活大過反映行業

中國醫療劇起步在2000年以後,早年任泉、李小璐、佟大為出道時主演的《都是天使惹的禍》是偶像擔當,同期,鄭曉龍打造過相對職業化的《永不放棄》,之後有《無限生機》《醫者仁心》等同類劇,其實算現實題材風格,總體不溫不火。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帶動國內醫療劇迅速增多的《心術》

隨著《心術》《青年醫生》《到愛的距離》,到《外科風雲》《急診科醫生》,甚至出現《兒科醫生》《產科醫生》等細分領域的劇集,醫療題材算是如火如荼。21世紀以來,中國電視劇產出穩居世界第一,市場化卻比電影還晚。近幾年網劇或“網播”平臺出現,電視劇的類型化才體現定位與結構差異,除了借鑑外國製作技巧,雜糅各種娛樂元素,並沒有超越約定俗成的創作框架。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急診科醫生》劇照

如2017年熱播的《急診科醫生》,仍然是鄭曉龍導演,本質上還是現實題材生活劇。要說該劇涉及突破的地方,就是對社會寫實的一點深入,尤其大型綜合醫院的管理層風貌,創作者希望引入一些“職場”元素,為該劇帶來一些戲劇衝突,但出於淺嘗輒止,或者不便過多渲染,顯得並不真實,反而成了瑕疵。

涉及社會的一些現象,有網友覺得該劇就像“頭腦風暴”一時興起,把醫保、醫鬧、貪腐、流浪兒童等一鍋亂燉,40多集篇幅囫圇吞棗,沒有突出重點,影響劇集質量。

《外科風雲》的錯誤也遭吐槽,男主角靳東在術前準備時,套上手術衣後直接擼袖子,抓起手套就戴,違反無菌原則。女主角白百何穿著高跟鞋在急診室健步如飛,還抽空為小男孩拼樂高。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外科風雲》劇照

《青年醫生》的劇名“青年”二字好像一種反諷,醫生職業只是他們的背景,劇中人物在醫院工作上班顯得無所事事,都在忙著談戀愛。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到愛的距離》劇照

《到愛的距離》配有顧問團隊指導醫學內容,卻還是被濃墨重彩的感情線打敗,當時兩對“CP”搶足風頭,李晨與前女友張馨予,靳東與李佳都是熱門話題,任誰光看劇名,一定想象不到這是醫療劇。

客觀來說,內地劇不少內容素材並不虛假。像2017年的《兒科醫生》的病例都強調來自真實案例。該劇一播出,醫生的“行頭”就被一頓“轟炸”,什麼看病不戴口罩,幾乎所有主演工作服都不穿戴整齊,很多時候鈕釦都不嚴實,這些應該是醫護人員的起碼要求。

現實中的兒科是每家醫院最忙碌、最繁重的科室,如今家家戶戶對孩子的過分寶貝溺愛,兒科自然成了醫患矛盾最頻發的“重災區”。第一集葉梅亮相,遇見一個孩子穿著時尚,葉梅覺得需要住院詳細檢查,母親不同意,要帶孩子趕場拍廣告。

觀眾認為這一幕太假,導演卻指來自真實案例,現在許多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根本不顧及孩子的內心。之後的小女孩蕾蕾,也是韓媽媽一心栽培的“童星”。該劇不希望多做冷漠地診斷,也沒有過多專業術語,幾個重點小病人如蕾蕾、牛牛等,都充實醫生與孩子的互動,除了治病,更重視“治心”。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該劇啟用羅雲熙、曾黎等俊男美女,依然充斥大量相親戀愛戲份,篇幅也拉長到40多集,自然沖淡醫療主線,生活氣息遠大過職業特色。

外科是內地劇出鏡率很高的科室,從《醫者仁心》《外科風雲》《急診科醫生》等劇都重點表現,尤其《醫者仁心》把手術作為塑造主角鍾立行的一種手段,但其他一些細節也能體現專業水平。

第五集巡查病房,鍾立行為一個手術後的老人拆除導尿管,所有醫護人員都驚了。之後他解釋,如果希望病患儘早恢復自己小便,就必須及時處理,防止術後時間長了發生粘連,這需要忍受一定疼痛,但是為了減輕將來疼痛。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醫者仁心》海報

國內電視劇為了凸顯人物形象,難免對主角塑造理想化。

不光《醫者仁心》的鐘立行,像《心術》的劉晨曦,《外科風雲》的莊恕都讓觀眾感覺接近“完美”,他們頻頻在職業生涯中放棄個人發展,一心一意熱愛自己的職業。

當下觀眾其實更欣賞真實客觀的人物,即便創作上需要尊守一些準則,如何讓人物與現實有效結合,這是編劇的一份艱鉅使命。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外科風雲》劇照

像2010年《醫者仁心》的編劇徐萌表示,該劇目標是儘量貼近《實習醫生格蕾》,體現專業、職業和生活化。事實上,國內劇還沒有專業程度可與美劇相比,美國創作把專業要求放第一位。哪怕《外科風雲》《到愛的距離》的編劇朱朱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並在美國就讀臨床流行病專業,可創作的兩部劇都被觀眾挑剔專業存在很多問題,而且整體感情戲過重。

像美劇《週一清晨》播出接受度不如預期,寧願接受“被砍”,也不改變定位加入娛樂性的東西迎合市場,這正說明什麼叫“專業”第一。

醫生這一職業在中國有強烈的公益道德色彩,即便根據真實原型提煉故事,早期國內影視作品往往改編一些先進人物的事蹟,如《一個醫生的故事》《真心》,我們的創作傳統與美國、日本的思路完全不同。

即便都表現醫學專業,美劇從中產與富豪佔主體的國情出發,演繹醫生的技術層面需要推崇職業素質,涉及病症推理分析,如何解決問題,反思醫學層面的倫理等等。他們絲毫不避諱大量病症及醫學術語,因為清楚追劇的觀眾層面都相對高端,還可以起到普及作用。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週一清晨》劇照

另外,美國醫療劇沒有停留醫療本身,還會不斷嘗試懸疑、愛情、勵志等觀眾喜聞樂見的元素,除了讓醫療劇能夠翻新,也可以適當調劑過於專業的劇情,進行觀賞性的延伸。

日劇也立足於文化背景,從人性角度進行善惡碰撞,引發人們對價值觀和社會制度的反思。像90年代大熱的《回首又見他》,雖然人物設置有借鑑《白色巨塔》(《白色巨塔》劇集其實要比《回首又見他》晚十年,但小說出版於1963年),片中司馬江太郎由織田裕二飾演太搶戲,讓人看到一個墮落的靈魂與救贖。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回首又見他》劇照

司馬醫術高超,卻生性貪婪自我,一方面嚷嚷下班了就不願意加班,可有一次議員的兒子病重,立刻屁顛顛跑去了。織田裕二精湛的表演一改《東愛》一類偶像劇的形象,讓好多觀眾理解和同情司馬人性的“變質”,直到最後搶救另一男主石川才讓人刮目相看。

不論演員多帥,這種人物根本不敢想象出現在國內醫療劇中當主角,甚至連配角都要掂量,戲份不宜過多渲染。

國內醫療劇也反映醫患矛盾,一般作為某幾集的個例。像《兒科醫生》作為高潮劇情的催化劑,只是為了突出唐雨佳、申赫面在事件中的反應和抉擇,甚至烘托感情糾葛才是重點。對人物塑造算是一種成功,卻沒有將事件與醫院、職業層面聯繫到一起。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作為觀眾,看不到醫院這個劇情舞臺,如何從策略上應對醫患衝突,有無專業意見或常規機制建設?劇中人物也並沒有從這方面有什麼表現,往往化身“個人英雄主義”,或灑出幾滴“雞湯”就化解糾紛。我們的醫療劇這方面幾乎一片空白,或者故意忽略。

通觀內地劇的特點:

(1)醫學上的疑難雜症往往不是表現重點;

(2)對醫療行業的切入和呈現也不是重點。

我們強調塑造人物,但還沒有真正很好結合職業特質塑造一個經典的人物角色,像“豪斯”這樣具有個性的經典角色似乎還無法企及。所以,就像調侃楊冪,這部劇中是翻譯官,換一身衣服可以變建築師,主要任務還是找個噱頭談戀愛,正由於專業與人物結合沒有“水乳交融”,創作導向呆滯,成了換湯不換藥。

醫療劇如何創新?做好各種元素“平衡”

今天內地醫療劇,不論如何與都市愛情、家庭生活、警匪懸疑、人物傳記種種元素進行拼貼,只要是醫療行業為主線,就要基本維持正面宣傳的主流價值觀。

就創作角度而言,並非不能學習港臺、歐美、日韓的技巧,但能夠吸收多少,到哪種層次,需要從幾個方面考慮。

1、專業內容與生活情感的均衡。

這方面港劇經驗豐富,如當年《妙手仁心》等打著職業劇旗號,填充男女感情、家庭關係,他們就比較注意內容均衡,而且節奏感好,專業情節也比較講究,其實內地劇到21世紀10年代了,理念與當年港劇接近,甚至差一些的,就觀賞性、專業性都還不如人家上世紀作品。

內地劇需要清晰定位,避免模稜兩可,雜糅要突顯主打元素和顯現風格。如《外科風雲》在一些創作者看來缺乏職業醫療劇特色,導演李雪也承認主線還是偏重情節劇,但設置了老長一條莊恕潛伏醫院伺機復仇的“琅琊榜”戲碼,卻看不出多少情節劇的氣質。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產科醫生》編劇張作民曾指出內地劇集創作的偏差:“比如一個小孩子是晚期癌症,他不想做手術,想充分享受人生。醫生怎麼去說服他,又如何去做手術延長他的存活期,這才是醫療劇。”

因此,要做醫療劇應該考慮個人的恩怨情仇的尺度分寸,以及如何通過病例表現人性關懷。

2、顧問團隊與創作團隊的配合。

多數國內醫療劇到醫院實地拍攝比較少,畢竟真實醫院環境特殊,會受種種客觀限制。像《外科風雲》是到郊區的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取景,十分難得。

要想醫療劇專業嚴謹,一定要聘請顧問團隊,為劇本、劇組進行指導把關。

《外科風雲》的顧問韓志義是北大國際醫院胸外科的副主任醫師,到劇組統共10天,指導大部分手術場景,也承認難免有不真實的地方。如醫療儀器是根據實際檢測的病人指標來示波,醫院不可能允許劇組在病人急救的時候去拍攝儀器,所以需要劇組自己調式,難免不準確。

醫療道具也會和拍攝道具產生衝突,如手術室的無影燈特定的擺放角度,實際上會與鏡頭燈光產生反光效應。因此呈現效果與真實治療情況也會有差距。

這種情況需要專家協助,或者後期進行處理。像《產科醫生》在拍攝時,後期刪掉很多生命監測儀的鏡頭,或者後期特效處理儀器光波或指標數據。

如何保障劇情反映的醫學專業程度,一是編劇儲備專業知識程度,顧問專家參與的程度,雙方配合的默契;二是劇情定位,正如大部分國內醫療劇從未把專業這一方面當作重點,編導團隊是否考慮加強這一元素是需要勇氣,往往不是編劇一兩個人可以決定的。


TVB硬核神作《白色強人》火了,內地醫療劇該如何打造爆款?

3、主題與人物的協調。

如今劇集會呈現一些客觀存在的民生問題、醫患矛盾,如何把握主角的“光環”?

編劇需要表現人物的專業素養,但不宜過分拔高“醫德”的標準,脫離今天的客觀環境。如果還像塑造先進典型的心態,既不能引起觀眾共鳴,也難以引起對醫療問題的思考。

立足於人物形象,發揮專業性、職業性的特色功能,也需要符合客觀實際,如主要人物是在鄉村醫院還是城市醫院?例如在一個村鎮醫院實現遠程醫療的劇情合不合情理,並不像開發一款APP那麼簡單。

不論劇集賣弄何種開拓或挑戰的噱頭,人物與劇情的真實感永遠是第一位,哪怕涉及科幻未來的元素,也要有符合故事背景的可信度作為支持。

醫療行業本身涉及專業知識領域的題材,如果不嚴謹、不考究,打著各種噱頭談戀愛,靠化服道吹噓“良心劇”,最終只能招來一波波吐槽而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