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玩家被消費升級:淺談Steam中國區漲價風波

六月,全戰三國在各大論壇掀起的熱度正在緩緩平復。一張表情包卻橫空出世,玩家們則重複著表情包上的臺詞,或調侃或嘲諷地說:真有你們的啊,Square Enix。

中國玩家被消費升級:淺談Steam中國區漲價風波

(大概說這話的時候玩家也跟上圖左演員的表情差不多)

SE被群嘲的導火索,是去年發行的高評分佳作《八方旅人》在Steam中國區的登陸。當然,假如只是添加漢化+可在國區商店界面購買,收穫的一般只會是玩家的讚美。這一回,SE風評被害的真正原因是標價60美元的遊戲按照Steam的一貫定價策略,在國區售價大概會是200RMB上下。而標價60美元的《八方旅人》,在國區的售價卻是402元,甚至比剛發行時售賣的NS實體卡帶版和數字版還要貴——這個遊戲在Steam各區商店的定價也是一片混亂,在作為知名低價區的俄區,這個遊戲的售價折算一下比中文版高出了八十元,反倒在印尼區比國區低出一百來塊。當然,這一切都是基於這款遊戲60美元的定價來折算。可就算就是在歐美地區,60美元也是一個讓人無法滿意的價格。畢竟一般來說賣到60美元的只有3A大作。身為一款已經發行一年有餘的像素風JRPG,《八方旅人》卻敢驟然把定價提到出乎人意料的位置,難怪玩家紛紛嘲諷。最令人迷惑的是,SE在定價上耍的花頭還不止這一個。早在17年,SE與白金工作室聯手開發的《尼爾:機械紀元》在Steam上線時就曾經歷過一次“漲價風波”。剛剛開放國區購買時價格僅為199元的遊戲在短短一天內價格翻倍,直漲到412元。不僅引發了玩家大規模到該遊戲下刷差評的行為(放到今天來看,也許該叫又雙叒叕大規模到某遊戲下刷差評的行為),網友們還紛紛模仿Steam促銷格式p圖嘲諷了一波。

中國玩家被消費升級:淺談Steam中國區漲價風波

(有趣的是上圖還p錯了,實際應該是+108%)

當SE因為八方旅人被抓住小辮的時候又翻出了尼爾機械紀元的舊賬,“新仇舊恨”加在一起,難怪會被國內玩家狠狠地記下一筆,甚至把賬記到了所有日本遊戲廠家的身上。當然,漲價的遊戲也不止《尼爾:機械紀元》一個,實則一些搞不清楚狀況的日廠在國區發行遊戲時,往往是根據Steam推薦價格定了價,之後再嚇一跳地發現自家遊戲在該地區的售價怎麼如此便宜。以I社的《VR女友》為例,國區發售後從138元直漲價到278元,而I社給出的解釋是“對中國區的定價政策不熟悉”,才導致定出了雖然與中國Steam商店一貫情況相符合、卻對I社本身而言過低的售價。這個理由也並不是說不過去,畢竟在許多低價區的背後,都有一些本國人才心知肚明的歷史遺留因素。但直到自己關注的遊戲真真正正地以一個讓人吃驚的價格出現在願望單裡的時候,國內的玩家才會真正驚覺:從什麼時候開始,60USD=199RMB的遊戲已經越來越少,而新發售的遊戲在國區定價越來越貴?

漲價的並非只有SE,或者某些日廠。如果說CDPR——波蘭蠢驢放出風聲,定價為278RMB的《賽博朋克2077》因為很有誠意的全中文配音而得到了國內玩家的認可,那麼阿育,中國人的老朋友育碧的漲價就多少讓人有些“被噶韭菜”之感。從《全境封鎖2》308元開始,到《幽靈行動:斷點》《看門狗:軍團》的普通版預購358元。遊戲上未見得精心打造、誠意之作,拋開被詬病已久的BUG問題,終於藉著Epic的東風逃離Steam的育碧似乎是打定主意靠著自家已經開出一片市場的IP舒舒服服地享受已被圈到田裡的韭菜,甚至還想取消Uplay預購常年八折的甜頭——最後當然是被reddit的玩家噴了回去。雖說在聲討育碧全線漲價的帖子中,不少人表示理解;此外Uplay也是常年八折、限時原價、每逢好日子打骨折+總要給育碧遊戲半年的BUG沉澱期……但,國外大作似乎是不約而同地提升了自家遊戲在國內的售價,卻還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假如說Steam國區曾經是一個安逸的水塘,那此次的風波就像一瓢潑入的熱水,驚起青蛙無數。一直以來享受著作為低價區的好處,但這樣的好日子還能有多久呢?如果有朝一日國區的售價真的和美區沒有什麼區別,那國內的Steam用戶又應該何去何從呢?

中國玩家被消費升級:淺談Steam中國區漲價風波

(阿育似乎早有預謀的漲價)

或許說到國區之所以是低價區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那個也許有很多人懷念、也許有很多人痛恨的盜版時代。00年前後,中國正通過發展中的互聯網觸摸國外的世界。在這個時候,其實一些我們今日耳熟能詳的遊戲公司已經在試探這片新開放的東方藍海——譬如EA,譬如育碧。如果說在盜版光盤時代他們尚能有一戰之力,那麼網絡盜版時代的到來,也就宣告著這些先行者的折戟沉沙。那時對電子遊戲感興趣的人已經初步接觸到了歐美與日本基本成型的遊戲產業下生產出的商品,大部分人的見識與經濟水平卻並不能支持他們為正版埋單。加上國內長久以來形成的偏見,花錢買遊戲被視為一種不正經、不正確的行為。造成的後果,就是破解版大行其道,購買正版一度被譏笑為錢多了燒手。

在這種情況下,也許不能說Steam在國內的出現與流行是正版崛起的第一聲號角,但總能算是黎明中的一束曙光。隨著經濟的發達,當年在書店裡纏著老闆租盜版光碟的小孩一個個長大、工作、擁有了自由,現在到了他們為自己當年的愛好補票的時候。尤其是2015年後,Steam中國區上線,由於種種原因,G胖最終用低廉——相對於美區來說非常低廉的價格,作為一大優勢漸漸彙集起數量龐大的玩家。從這個角度來說,是Steam牽頭敲開了中國的正版之門也未嘗不可。中國許許多多的玩家,或者說單機遊戲玩家,也終於得以光明正大地購入當年心儀遊戲的續作,在論壇上和許多志同道合之人交流遊戲心得。

但,凡事有利也有弊。就像Steam用低價敲開了中國玩家的門扉,並且為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獨立遊戲製作者提供了平臺一樣。它養起了國內玩家的胃口,同時放任著國內跌撞起步的遊戲製作者被國外的“大朋友們”撞的滿頭是包。常年打骨折的巫師三隻需六十多RMB就能購入,所以你一個古劍憑什麼賣99呢?你配跟巫師三叫板嗎?什麼俠客風雲傳呢,軒轅劍外傳穹之扉呢,國產遊戲都是那些毛病,不說也罷。在NGA某個帖子中,樓主曾經用“傾銷”二字形容Steam的進入中國市場。事實也正是如此。世上並沒有絕對的好事,在部分玩家消費觀念尚未轉變的今天,也許六十來塊的巫師三對他而言依然太貴,另一邊的小工作室卻只能咬牙壓著遊戲定價,生怕定高了一群人來嘲諷你也配,最後無人問津。一來二去,“國產遊戲”就和“國產動畫”、“國產漫畫”、“國貨”一樣成了國人揮之不去的心病。為什麼國人喜歡為了遊戲的“誠意”買單,並且還一度相當吃“誠意”這一套?無他,硬實力比不過,只好打打情懷牌。期間當然也有《太吾繪卷》一樣另闢蹊徑、絕無國外同類競爭對手的佳作,但終究是少數。假如毫無變數,國產遊戲最後還是會陷入“情懷就是騙錢的,你做的好玩我自然會買單,可是沒有人買我們的遊戲我們很難做出好玩的遊戲,那你們就做出好玩的遊戲讓我們買單啊”的怪循環。

中國玩家被消費升級:淺談Steam中國區漲價風波

(上圖可以改為各種怪循壞,譬如“卡拉贊畢業才能打卡拉贊”)

話又說回來,國外大廠遊戲齊齊漲價的行為也並不奇怪。天下資本無非逐利二字。Steam之所以願意以低價優待中國區,其中當然也打著開拓市場、培養用戶的主意。遊戲大廠集體漲價,或許是因為在他們的評估之中,中國已經擁有幾近成熟的遊戲市場與遊戲受眾,不必再賠本賺吆喝而是到了收穫的時候。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說,這固然不能算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但換一種角度,也許這是國內遊戲市場變革中必經的一步。國外遊戲廠商定價策略的轉變,也是國內遊戲廠商得以活動的契機。雖然不可否認,一定會有感到被坑的玩家轉投回3DM的懷抱,但正版的種子已然生根發芽,總會有人跟隨全新的浪潮,共同建立起新的秩序。

畢竟,就像所有隨著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興起的其他產業一樣,電子遊戲正在成為我們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的一部分。雖然關於這一事實究竟是好是壞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遊戲在極大地影響著一部分人的生活。就中國來說,他們中的一些或許是某氪金手遊的忠實玩家,也或許是非3A大作不玩的主機用戶。他們有的使用Steam,有的使用3DM。一部分像收藏卡牌那樣不斷收藏著自己從來不會玩的遊戲,一部分則精挑細選,非精品絕不肯購入。更多的人位於兩個極端之間。但無論如何,他們都屬於國內遊戲玩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