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中國車 為何賣給美國的更安全?

SUV 本田思域 途觀L 大眾途觀 昂科威 新汽車志 2019-01-26

國內汽車市場掀起議論狂潮的CIRI(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在去年中旬發佈了《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2018年第二批測評車型通告》,這第二批所涉及的被測車輛為以下十輛。

同是中國車 為何賣給美國的更安全?

在這十輛車中國產品牌佔據了一半席位,車型分類上則是七輛SUV,兩輛轎車,一輛MPV,這批車型碰撞測試的成績暫未公佈,外界也不太好猜測,不過CIRI的第一批碰撞測試可是給了我們很大驚喜(嚇),想來這第二批也不至於讓我們覺得“無聊”吧?

也許大家都快忘記了這CIRI到底是什麼東西了?那我提幾個關鍵詞幫助你們回憶一下:“思域B柱斷裂”、“途觀L碰撞測試差評”!如何?現在是不是稍稍回憶起來點了?這兩臺車在2018年可謂是“一撞而紅”呢!

同是中國車 為何賣給美國的更安全?

思域在側面碰撞測試中B柱發生嚴重變形,甚至出現斷裂。

同是中國車 為何賣給美國的更安全?

同是中國車 為何賣給美國的更安全?

途觀L在正面25%偏置碰撞測試中獲得了最差的P等級

本來都已忘了這茬,這不是快過年了嘛,一朋友在外工作多年,此次回家被七大姨八大姑不停安排著相親,身心俱疲地奔赴在不同餐廳、奶茶店、咖啡廳的他終於受不了想到了要買一臺汽車來代步,於是從不關注汽車的他瘋狂惡補車型知識,但凡自己所關注的車型有何風吹草動都會去一探到底,好巧不巧的是CIRI第一批測試車型中正有他所看關注的昂科威,碰撞成績發佈不久他就跑來詢問我為何中美成績差異那麼大?要知道昂科威可都是在中國同一個地方同一個廠房,同一條生產線(但願如此)誕生的呀?

同是中國車 為何賣給美國的更安全?

翻看碰撞測試的成績我們發現,雖然昂科威的最終成績仍是“及格”,但在更為嚴格的美國IIHS碰撞測試標準下獲得可全部是“優秀”,如果說思域和途觀L沒有獲得優秀的成績是歸罪於國產化,因為國內生產可能遇到供應商提供的材料品質不過關,又或者是為了終端售價的下降,不惜用稍次的材料來降低成本的話,全部國內生產再返銷美國市場的昂科威又如何解釋呢?

同是中國車 為何賣給美國的更安全?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四年之前那場日本搶購馬桶圈的全民狂潮,去日本旅遊購買各種家電電子產品似乎成了一種國人的時尚。

同是中國車 為何賣給美國的更安全?

記得在一則新聞中報道,一位家住浙江省慈溪市的宋先生幾經周折,千里迢迢從日本揹回來一個智能馬桶圈,據他所言買馬桶蓋時人非常很多,自己差點沒買到。

據瞭解,購買高峰的時候日本商場在一個小時內能賣掉將近50只馬桶蓋,其中大部分的購買者都是中國遊客,甚至出現一個人購買三到四隻的情況。

同是中國車 為何賣給美國的更安全?

宋先生表示到家準備拆開安裝時赫然發現馬桶圈的背面清晰的印有“Made In China”字樣,繼續翻看產地竟然就在自家附近的杭州...

同是中國車 為何賣給美國的更安全?

經過了解我們發現,2015年該品牌馬桶圈共銷售了25萬隻,光雙十一就賣出去了近兩萬只,這驚人銷量的背後原因,莫不是日本買的馬桶圈質量更勝一籌?

恐怕還真是,不少在日本商場裡排著長龍的待購者是知道這玩意兒是祖國生產的,而且也深知因為日本關稅的原因,在這裡買一來二去沒準還比國內賣得貴,即便他們瞭解得一清二楚卻仍舊在排隊購買,只因為一個原因:他們認為出口的質量更好,因為要想打入海外市場必須符合該國的進口標準,自然不管在用料還是品控上都更加精益求精,就跟國內不少廠家自己宣傳的“出口品質”一個意思。這番聽罷,若有所思。

可能年紀稍大一些的朋友聽過一個詞叫“出口轉內銷”,大概在1970至1990年初,中國市場上會出現一批打著“出口轉內銷”標籤的商品,一旦上市轉瞬之間就被一掃而光,原因無它就是因為質量好。

同是中國車 為何賣給美國的更安全?

國內的生鮮市場經常有上新聞,曝光某某品牌質量不合格,不是這超標就是那超標的,僅僅是因為這些商家沒有良心,販售不合格生鮮置消費者的健康於不顧嗎?並不是,是國內執行的標準制訂得太低了!國標作為一個國家制定的基本底限,在這之上還有省級標準、市級標準乃至行業標準,這也造成了同一類商品在執行更高市級標準的城市中的質量遠比另一些僅執行國家最低標準的城市中的要好得多!

同樣是生鮮,有一種叫“供港生鮮”的類別中,抽檢合格率卻達到了99.999%

同是中國車 為何賣給美國的更安全?

從“供港生鮮”的事實證明,我們明明可以做到、明明可以做好,卻在某些領域放任著監管、忽略著秩序。

一切內外有別的“貨物”,多在於監管之嚴苛,然後生產者心存戒律,良性循環之後,就成了毋庸操心的慣例。只有在持續、有力、嚴格的監管制度下,壓力才能傳遞為保障質量安全的動力。

同是中國車 為何賣給美國的更安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