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遍地“不死鳥”,為何新都退連殼價值都沒有

IPO 投資 財華社集團 深交所 香港財華社 2017-06-24

A股遍地“不死鳥”,為何新都退連殼價值都沒有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王牌專欄,20年專注港股,金融名家齊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創財經號。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 文|騰拓,香港財華社財經編輯。

2017年5月24日,新都退發佈了“關於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第一次風險提示公告”。公告表示公司股票於2017年5月24日進入退市整理期,期限為三十個交易日,預計最後交易日期為2017年7月6日,退市整理期屆滿的次一個交易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A股遍地“不死鳥”,為何新都退連殼價值都沒有

新都退是2017年A股市場的第一隻退市股,如過去市場中出現的退市標的一樣。新都退走向退市的過程也是跌宕起伏,我們先從其近期走勢來分析。

A股遍地“不死鳥”,為何新都退連殼價值都沒有

通過行情軟件可以很直觀的看到,在公司進入退市整理期前,ST新都在15個交易日走出了連續漲停板行情,停牌後,因該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證券交易所終止上市,所以於停牌期間籌劃的以現金增資方式與廣州某公司的重組事項宣佈失敗。

至此,該公司正式進入退市整理期,隨後股價一路下跌至出現17個跌停板,但在進入整理期的第18個交易日,新都退的退市劇情出現了反轉,成交量開始放大並打開了其連續跌停的局面。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以概括為兩點。

一、此前炒作ST新都重組預期時,有很多投機型機構大筆買入(這也是造成之前15連板行情的原因)而當新都確認退市。機構為了出貨,就需要做大成交量,拉昇股價做出所謂的“末世行情”。而市場中從不缺乏不明真相的群眾,雖然該公司公告裡已經明確寫出了整理期過後深交所就會將其摘牌,但在臨近退市的前夕仍出現了大筆的“博傻資金”買入。

二、回顧歷史行情,很多ST公司在臨近退市都出現過扭虧為盈的摘帽行情。特別是在17年的三月份,大批ST公司在年報業績披露後盈利摘帽。而最明顯的例子就是ST黑豹,由於年報預期向好。ST黑豹受到市場青睞,股價從9.41元/股一連18個漲停,直至摘帽最高價升至42.6元/股,由此引發了今年的ST股普漲行情。而類似的神話更不勝枚舉,傳頌較多的例子有暴漲近10倍的摘帽股協鑫集成。當市場出現過此類暴漲股後,投資者看待退市股時往往多了一層投機性,在成交量放大後出現賭博心理不難理解。

變殼難了,新都退為什麼沒有成為殼資源

在15年A股出現牛市之際,不少的中概股和H股因為在海外市場表現很差想要回歸A股上市,而當時IPO的新政還未落實,既想抓住行情又能快速登錄A股市場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借殼,於是一批半死不活的殼資源被爆炒。筆者印象最深的就是當時世紀遊輪購買巨人網絡100%股權造成連續20個漲停板的例子。於此,st公司重組成殼也就變得尤其重要。

而為何新都退保殼沒成功,原因之一是其能夠提供的盈利能力的問題,新都退旗下高夫球場的物業租金主要收入為短期租約及其產生的增值服務,具有偶發性,被定義為非經常性損益。而其二跟監管層日趨漸緊的政策有一定關係,如上文所說作為一家連年虧損勉強存活於市場的殼資源在轉移重組後便能暴漲,這對IPO和場內公司的估值會產生嚴重影響。

舉個例子,目前申購新股被投資者戲稱為抓彩票,而其言外之意既是買到就能賺錢。新股發行其估值本來就具有一定參考意義,在國際相對成熟的市場,新股入市下跌並不難見到。而在A股市場,我們看到入市的新股市值基本會翻倍。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殼資源帶來的傳導效應。一個爛殼通過重組,市值就會翻幾倍。而新股往往具有不錯的淨資產和盈利能力,那基本面良好,瘋狂漲停在投資者心裡就成了正常現象。而從IPO加速開始,從前的那種監管層不想讓上市公司退市的政策改變了。IPO加快使殼資源在市場的優勢慢慢減弱,加上未來將要實行的IPO註冊制,殼的存在對於市場已經不那麼重要。

A股遍地“不死鳥”,為何新都退連殼價值都沒有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在上個月的講話中表現出了強硬態度,指出“達到退市條件的公司,堅決做到出現一家,退市一家。”雖然新都退在ST停牌期間為了重組保殼努力了兩年,但誰讓它踩在這個時間節點了呢。

文末,筆者想提醒各位投資者,目前的市場風格已從投機向價值投資轉變。新都退這股別碰為好,與其買入被人稱為“搏傻”,倒不如隔岸觀火看其中機構“火燒屁股”呢。

■ 編輯|徐冰瑩,財華社財經編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