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股價跌慘了 ST股仍存投資路徑

IPO *ST皇臺 投資 ST宏盛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12
今年股價跌慘了 ST股仍存投資路徑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謝欣

近期市場隨著IPO降速以及監管層欲放鬆併購重組政策,使得前期大幅超跌的“殼股”短期受到市場關注。實際上自今年以來,在政策壓制及IPO擴容加速等因素影響下,A股有41只ST股股價下跌超30%,有24只下跌超40%。而此時,ST股也只有通過三大路徑展開“自我救贖”了。

ST股今年股價下跌較慘

A股市場中有不少投資者對ST股格外熱衷,不過隨著監管趨嚴,ST公司不再是投資者的“香饃饃”,反而ST股成為大跌的“重災區”。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統計顯示,74只ST股(B股除外)中,今年內僅有*ST天儀的股價走勢最好,漲幅達34.97%,其他大部分公司股價年內走勢可以用一個“慘”字來形容。

截至6月9日,A股有41只ST個股今年以來下跌超30%,其中有24只下跌超40%。其中*ST昌魚今年以來下跌達65.56%,*ST寶實今年以來下跌61%,*ST上普今年下跌55%;此外隨著股價重挫,一些殼概念股的市值也大幅下降,*ST皇臺、*ST柳化、*ST東數、ST南化、ST亞太、*ST宏盛、*ST準油等個股市值都不超過22億元。

對此北京清和泉資本告訴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殼價值”是伴隨著併購重組而水漲船高的,2013年以來的併購重組開啟了中小創三年的牛市,“殼價值”也迎來最巔峰的時期。當前,監管層的“組合拳”令“炒殼”毫無還手之力,特別是併購重組新規實施,優勝劣汰將加速進行。

而深圳乾元資始李寶對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表示,“殼資源”肯定是貶值的趨勢,因為供給越來越多,最終的目標是消滅“殼價值”;其次“借殼”、重大資產重組等應該是股票市場的常態,但個股會不會搖身變“鳳凰”,還是要取決於裝入的資產質量。“殼股”的價值越低,借殼方的重組成本就越低,就越有利於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從而有效提升股票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

投資ST股仍有路徑

值得注意的是,*ST新梅是ST公司走上“自救”之路的代表之一,公司是通過化解控制權之爭,才為恢復上市創造了有利條件。而ST雲維在6月5日晚間發佈公告,公司擬作價48.15億元收購新三板公司深裝總98.27%股權,本次交易構成借殼上市。這也是在時隔7個月之後,A股市場終於又浮現出借殼上市預案。

此外,近期經濟學家吳曉求認為,資本市場的併購重組是其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沒有這個功能,資本市場就沒有生命力,也就沒有什麼存在的價值。而證監會副主席姜洋在中投論壇2017暨“一帶一路”與跨境投資CEO峰會上發表演講稱,繼續深化併購重組的市場化改革。

對此寧波喬戈理資本牛曉濤告訴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併購重組是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有效手段,通過併購重組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退市制度的不足。很多“殼股”通過併購重組實現了優勝劣汰和市場出清,在相關問題沒有解決之前,併購重組不會徹底放開,審核依然會比較嚴厲。

投資者如果要博弈ST股的機會,那麼首先要選擇大股東是央企背景或有整合資源實現行業集中度的個股,目前央企及地方國企是目前ST板塊中的主力,尤其是在國有資產保值的壓力下,也有望獲得更多的重組可能;其次是大股東的一級資產或二級市場運作,如*ST沈機,其大股東沈機集團6月2日出具了承諾函,擬在2018年末之前將i5在機床領域的全部資產注入*ST沈機。

第三是在進行“殼股”的投資時,投資一批大集團旗下小公司,冀望未來的資產注入和重組,而大股東持股比例較低的,為了更強地控制上市公司,其重組的概率也相對高一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