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入摩,新三板會受傷嗎?

IPO 新三板 投資 滬指 新三板智庫 2017-06-25

北京時間6月21日凌晨4點30分,明晟MSCI公佈2017年度市場分類評審結果,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這是自2013年起,A股連續三次闖關失敗後的第四次闖關,也是被市場預測為最有希望的一次。

問題來了,這個MSCI到底是個什麼鬼,為被它翻牌子寵幸,弄得全國自上而下,從政府到市場,都如此津津樂道、鍥而不捨?

A股入摩,新三板會受傷嗎?

一、MSCI到底是個什麼鬼?

MSCI英文全稱為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是美國著名的指數編制公司、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的縮寫。MSCI是一家股權、固定資產、對衝基金、股票市場指數的供應商,其旗下編制了多種指數。MSCI指數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最多采用的基準指數。據晨星、彭博、eVestment的估算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全球約10萬億美元的資產以MSCI指數為基準,全球前100個最大資產管理者中,97個都是MSCI的客戶。截至2015年末,超過790支ETF以MSCI指數為追蹤標的,美國95%的投資權益的養老金以MSCI為基準。

MSCI指數之所以能夠獲得國際機構法人認同,作為資金配置的參考,主要是基於下列因素:

1、客觀性:MSCI在編制指數時,必須先經由專業人士研究各國的政治經濟後,依照科學方法進行編制,而且統一各指數的計算公式,讓指數之間可以作長期的績效比較;

2、公正性:MSCI在編制指數的過程中,保持高度保密;在以後的追蹤上,保持高度嚴謹;在變更計算公式時,保持高度中立,避免資金大量流入該地市場,增添不穩定性;

3、實用性:MSCI在指數編制的計價單位上,除了計算當地貨幣計價之指數外,也會同時編制以美元計價的股價指數,讓國際投資人便於比較;

4、參考性:對國際基金經理人和投資機構法人而言,只有建立績效良好的投資組合,才能打敗大盤。但是各國的股價指數在編制方法上不一,再加上各國的匯率變動也會影響到投資回報率,使得投資參考和績效考核上均出現問題。而MSCI在編制指數時,會將上述因素均加考慮;

5、機動性:隨著公司財務和股價的變動,或者政治經濟及法律限制的改變,股價指數在經過一段時間後便會失去參考價值。而MSCI於每季均會對旗下成分股作調整,以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

6、公開性:MSCI所編制的指數,透過眾多媒體來傳播,並且將每天的指數變動或指數內容異動等信息,迅速通過網站及路透、彭博資訊等國際媒體傳佈世界各地。

二、MSCI如何選股?

那麼,其指數又如何編制呢?哪些股票更入它的法眼呢?

1、選股考慮因素:其選股主要考慮以下三大要素:

(1)規模:MSCI計算每一股票的自由流通調整後的市值作為公司規模的表徵,這包括定義估計每隻股票的國外投資者可投資股數,賦予每隻股票自由流通調整因子,並計算每隻股票自由流通調整後的市值;

(2)行業代表性:MSCI採用標準普爾和MSCI共同開發的全球行業分類標準,對上市公司進行行業分類;

(3)流動性:MSCI目標是覆蓋每個國家的每個行業自由流通調整後85%的自由流通市值。

2、選股過程

(1)定義樣本空間。MSCI以國家(或地區)為基本單位編制指數,對於每一國家,每一公司僅歸屬於一個國家(地區);

(2)對於該國家(地區)的每一上市公司,確定國際投資者可自由買賣、流通在外的公司股份市值(自由流通市值);

(3)按照全球行業分類標準對上市公司進行行業分類;

(4)MSCI採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構造指數,即在行業的層次,依次加入自由流通市值較大的股票,使每行業的入選股票自由流通市值達到該行業的85%;

(5)對各行業中的入選股票進行微調,使入選股票的自由流通市值達到整個市場的85%以上。

也就是說,MSCI的指數編制非常注重流動性和基本面,它青睞的是高流通市值、盈利能力強的個股。能夠入得了它法眼的,全部,至少幾乎全部,都是大盤藍籌股。

目前,A股中納入MSCI指數權重最大的股票TOP10預估為以下這十支票:茅臺股份、浦發銀行、上汽集團、興業銀行、長江電力、中國建築、海康威視、美的集團、五糧液、招商蛇口、國泰君安。

三、入摩後,對A股會有何影響?

1、短期影響:

首先需要注意到的是,MSCI宣佈納入的是一個縮小版的A股,據目前MSCI官網公佈的新方案,原來的488只股票減少至169只股票。小範圍納入意味著最初納入的指數權重減少到0.7%,相當於增加資金流入約為100億美元,或近700億人民幣。

在一個市值約為8萬億美元,每天交易約500億美元的市場裡,這樣的新增資金規模無疑是九牛一毛。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本身並不缺乏流動性,單于流動性而言,中國的資本市場並不真正需要外援,何況來的更只是九牛一毛。

當然,基於目前市場情緒低迷這一事實,大A股被納入指數,短期內對市場有正面、積極作用——有助修復市場情緒倒也有可能。也就是說,於A股而言,納入後其所帶來的增量資金太小,對交易情緒的提振,可能更大於增量資金的流入。

2、長期影響:

A股納入指數,或許有助於長期。

有業內專家分析,納入指數後,對A股最大的利好是倒逼中國的資本市場改革。正如中國加入WTO後所表現出來的,近期或許是如此,但更長時間維度,可能會事實恰恰相反。

我們反倒認為,納入指數的最大利好,應該在於因為擴大交易,而帶來的市場情緒的對衝,所形成的市場的穩定。羅伯特.席勒就曾指出,一國要想維護經濟的長期穩定,影響股票市場並使之保持平穩的上策,最好的辦法應該是擴大、拓寬市場交易的範圍,尤其是擴大國際交易。原因在於,投機情緒極大地受到口頭傳播效果及該地區的特殊情緒的影響,這種情緒因為地域的相對獨立性,區域外投資者顯然受到的影響要小的多。歷史上的1989年,當日本Nikkei指數達到最高點時,日本本國的投資者期望來年日本Nikkei指數再上升10個帕位,而美國的投資者的看法卻相反,他們普遍預期Nikkei指數下降8個帕點。從事後來看,國外投資者的觀點顯然是對的。我們有理由相信,當時的日本如果能夠對美國及其他國外投資者的限制放開一些的話,日本的股票市場或許不會將泡沫吹的那麼大,最後也不至於崩的如此之厲害了。

因此,我們認為,A股此番被納入明晟指數,由此而參與到國際交易,從長期而言,將有助於平衡投資者們的不同預期,並對形成更為穩定的股票市場價格產生積極的影響。

四、入摩後,對新三板會有何影響?

首先,表現在對投資觀念的衝擊。正如MSCI指數選股標準所表明的,目前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多是以大盤藍籌股是投資主流。此次A股納入,儘管資金不多,但因為明星效應所致,再加上監管層和媒體的渲染,會起到非常強烈的風向標作用。一旦在MSCI指數帶動下,A股大盤藍籌行情啟動。當前觀望的投機資金、疑慮資金會即時轉換陣營,投入大盤股。當上述聰明錢的財富效應一旦顯現,在羊群效應下,其他資金也會跟進,大舉買入國內大盤股。這也就意味著,當前創業板、中小板個股高估的狀況,會遭到前所未有之挑戰。於新三板而言,其衝擊也將是空前的。

其次,新股發行可能會加速。這次A股之所以得以入摩,跟近年來中國在重新監管股票停牌、擴大互聯互通機制、放寬新產品的預審權(IPO加速)不無關係。這是劉士餘主席任期內第一個重大收穫,代表著對他工作的全面肯定,這一成績也會得到更高層的欣賞。

需要正視的是,MSCI這次雖宣佈將A股納入,但納入的只是MSCI新興市場指數。新興市場(Emerged Markets)是相對於成熟市場(Developed Markets)而言的,它不獨指是發展中國家的股票市場。某國縱然經濟發達,但如其股市發展滯後,市場機制不成熟,它仍將被視為是新興市場。也就是說,於MSCI看來,中國離成熟市場還有差距。這與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體量是不匹配的。為鞏固納入新興市場這一成績,同時更為謀求納入成熟市場,監管層可能會進一步謀求與國際市場接軌,那麼IPO發行還會進一步加速,甚至在發行機制上可能會進一步改革。

而目前,很多企業之所以選擇新三板掛牌,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受限於A股發行制度所導致的時間成本過高。今年兩會期間,據新華社受權發佈《關於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就曾提及將穩妥推進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改革,推動《證券法》修訂,完善股票發行制度改革。一旦A股市場的發行制度,真朝準註冊制靠攏,那麼新三板市場上的發行制度優勢將不復存在。那些在新三板市場掛牌的優質企業,選擇A股上市的時間成本,也將大幅下降,這些企業會選擇摘牌離場去IPO。這就會出現一種尷尬的局面,那就是優質企業被主板市場徹底掏空,進而令新三板市場的供給結構進一步惡化。如此一來,更將無法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更無法將國內過剩的流動性有效導入。市場供給質量下降,流動性進一步枯竭……一種惡性循環就成形成。

無可否認,於新三板市場而言,當前正面臨著空前考驗,但我們也無需過度悲觀。眾所周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成立於1968年,從其成立的第一天起,它便抱持著今日的投資邏輯:只專注於大盤藍籌。但我們更應該注意到的是,納斯達克於1971年才成立,但MSCI的投資邏輯,並沒有妨礙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更沒有妨礙納斯達克的崛起和偉大,沒有妨礙微軟、蘋果、谷歌、推特和臉書的崛起。

正是因此,於新三板市場而言,固然不能驕傲自滿,也無需妄自菲薄。於新三板市場而言,當前的根本任務是,加快改革發行制度、完善交易體系、改善市場流動性,以此來應對當前之挑戰。

文/韓和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