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快哉江湖——CBA亞洲外援的興衰史

難掩春夢豔如妖,總有曇花易殘消。

很多事或物,出現自是有其道理,消逝也有其必然原因。

CBA的亞洲外援就是這樣一個群體,它的出現,為CBA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好像一條鯰魚,攪得原本相對平衡的CBA戰場,一下子亂了起來,宛如群雄逐鹿,日月爭輝。

它的出現的確不利於培養國內球員,也影響了聯賽秩序,往往到了賽季末端,很多弱隊為了這個資格就爭相“擺爛”,場面相當尷尬。

但凡事都有兩面,你不能只看到它的不好,卻忽略了它的美好。

你不能否認它的出現,也促進了聯賽的發展,也使得CBA戰局,風雲變幻,縮小球隊之間實力貧富差距。

2008-09賽季開始前,籃協出臺亞洲外援政策,規定前一年的13-16名球隊:上海、吉林、佛山和山西隊,再加上CBA新軍:天津、青島2隊,可以在雙外援基礎上再註冊一名亞洲外援,亞洲外援不限定上場時間和人次。

當初籃協出臺亞洲外援政策的初衷是平衡CBA各隊的實力,調整CBA格局。因為當年亞洲頂級外援的水平,其實和國手水平差不多。

亞外政策一開始並不被看好,很多球隊認為亞外就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所以2008-2009賽季的亞外政策,並未激起CBA各隊的熱情,只有山西隊註冊了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瑞斯蘭木,成為CBA史上第一支擁有亞洲外援的球隊。

第二年,2009-10賽季,亞洲外援初露鋒芒,共有5只球隊簽下亞洲外援:

上海:約旦前鋒阿巴斯

青島:巴勒斯坦前鋒桑尼

天津:黎巴嫩後衛法赫德

佛山:敘利亞後衛馬丹利

吉林:約旦後衛道格拉斯

其中,簽下約旦前鋒阿巴斯的上海隊,更是在這一年打進了四強。

他們所獲得的成功,使更多球隊看到了亞洲外援的利好之處。

從這賽季以後,亞洲外援開始大放異彩,在CBA這個汪洋之中,開始一步步左右聯賽格局。

2015-16賽季,亞洲外援來到了歷史頂峰,四川隊簽下哈達迪、哈里斯、鄧特蒙,三個外援,這就是歷史上出名的 “鄧哈哈”組合,這個三人組幫助四川首次問鼎總冠軍。

但是CBA畢竟是國人的聯賽,外援終究是來幫助球隊和國內球員,而非主導,而非壓制。

隨著阿巴斯、道格拉斯、哈達迪、巴赫拉米、卡姆拉尼等高水平亞洲外援進入CBA,亞洲外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開始阻礙了CBA的發展。

許多投資人認為引進亞洲外援增加成本、且壓制本土球員,提出要取消亞洲外援政策。

中央電視臺籃球解說嘉賓張衛平更是直言不諱:CBA聯賽選亞洲外援是養虎為患,是在幫助亞洲其他國家培養球員。

當初推出亞外政策,目的是補貼弱隊,讓比賽不至於變成一邊倒,影響比賽觀賞度。

但任何政策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有利必定有弊。

當年推行這一政策,必然是考慮利大於弊,那麼如今,顯然弊大於利。

改革亞外政策已經是必然趨勢。

兵革自久遠,興衰看帝王。

改變是歷史必然的選擇,這個關鍵的人物就是姚明。

從當年政策的受益者,到如今政策的執刀人,姚主席一直都只是為了中國籃球在努力。

在姚主席還是姚老闆的時候,他就是亞外政策的極力反對者,上海隊也是第一個放棄使用亞外政策的球隊。

2016-17賽季籃協修改了外援規則,規定各隊末節只能使用單外援(包括亞外)。

2017-18賽季只有前一年倒數4名球隊可配備三外援,並逐年削減擁有亞外球隊的名額。

2018-2019賽季,CBA的亞外政策繼續“收緊”,只有倒數兩名的球隊才擁有亞外,且進入季後賽後該球隊只能使用雙外援(含亞外)。上賽季排名第20的八一隊不使用外援,排名第而排名19的四川隊也沒有簽下新的亞洲外援。

至此,本應到2019-2020賽季才會徹底取消亞洲外援政策,在這個賽季提前完成了任務。

亞洲外援的出現是CBA歷史的必然選擇,而他的消退,也是CBA浪潮下必然犧牲的事物。

與其遺憾,不如抬頭向前。

亞洲外援是CBA一道鮮明的分割線,前後風景各不同。

它的出現代表了CBA的進步,它的消退預示著CBA的改變,無論如何,作為球迷,都該感謝這十年來亞洲外援為我們帶來的CBA“亂世爭雄”。

以下是我找的歷年CBA亞洲外援資料,很不全,歡迎球友一起討論,有大神能補全就更好了。

2008-09賽季:瑞斯蘭木

2009-10賽季:上海阿巴斯、青島桑尼、天津法赫德,佛山馬丹利和吉林道格拉斯

2010-2011賽季:山西道格拉斯

2011-12賽季:福建阿巴斯、佛山馬丹利、青島桑尼、吉林道格拉斯和天津法赫德

2012-13賽季:山東阿巴斯、佛山馬丹利、天津道格里斯和江蘇庫克尼

2013-14賽季:青島桑尼、天津法赫德、佛山馬丹利、福建阿巴斯、吉林道格里斯

2014-15賽季:重慶卡茲米、同曦卡姆拉尼、山西阿巴斯、青島哈達迪、吉林馬丹利和佛山哈提布

2015-16賽季:四川哈達迪、福建哈提布、同曦卡姆拉尼、稠州、北控、山西、吉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