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裡的九龍壁藏著什麼祕密?

我國現存有三處九龍壁,故宮九龍壁、北海九龍壁和山西大同九龍壁。這其中,最精美的一座當屬位於故宮皇極門外的九龍壁。

建造九龍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為了突出龍的形象,工匠們採取浮雕技術來燒製,雕塑不僅精緻,色彩也甚為華美。可正是這面奢華而又不一般的九龍壁,背後竟藏著一個驚天大祕密!

我國現存有三處九龍壁,故宮九龍壁、北海九龍壁和山西大同九龍壁。這其中,最精美的一座當屬位於故宮皇極門外的九龍壁。

建造九龍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為了突出龍的形象,工匠們採取浮雕技術來燒製,雕塑不僅精緻,色彩也甚為華美。可正是這面奢華而又不一般的九龍壁,背後竟藏著一個驚天大祕密!

故宮裡的九龍壁藏著什麼祕密?

故宮九龍壁

這面九龍壁建於乾隆三十七年,位置就在寧壽宮皇極門外。寧壽宮,是乾隆皇帝為自己退位後準備的太上皇宮殿,在規制上也是完全是模仿著紫禁城來建的。如此一建,顯然是乾隆皇帝不想完全退位,即便退位也要做有實權的太上皇。

寧壽宮既然是乾隆皇帝退休養老的院落,也需要建一座照壁來擋風聚氣。古時的皇帝大多偏愛龍,不僅自命真龍天子,就連睡床、椅子都要稱之為龍榻、龍椅,更別說這用來擋風、遮蔽視線的照壁了,也被冠以“龍”字。

這“九條龍”中間那條被稱作“正龍”,用黃色琉璃瓦燒製,代表皇帝自己。在它兩側顏色不同的龍叫“升龍”和“降龍”,代表著八旗子弟,每條龍都翻騰自如,神態各異。

不僅如此,這座九龍壁的設計與裝飾也都蘊藏著象徵皇權和天子之尊的九五之數。九條龍的“九”是《周易》裡的極陽數,代表帝王。五是陽數的居中數,所以這九條龍,不論你從左還是右數,中間那條黃龍永遠是“第五條”,這也正是“九五之尊”的象徵。所以,九龍壁的主體有九條龍,廡殿頂設有五條脊,當中正脊上也有九條遊動的行龍;斗拱之間採用45塊龍紋墊拱板,整個壁面用270塊塑塊,都是九、五的倍數。

我國現存有三處九龍壁,故宮九龍壁、北海九龍壁和山西大同九龍壁。這其中,最精美的一座當屬位於故宮皇極門外的九龍壁。

建造九龍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為了突出龍的形象,工匠們採取浮雕技術來燒製,雕塑不僅精緻,色彩也甚為華美。可正是這面奢華而又不一般的九龍壁,背後竟藏著一個驚天大祕密!

故宮裡的九龍壁藏著什麼祕密?

故宮九龍壁

這面九龍壁建於乾隆三十七年,位置就在寧壽宮皇極門外。寧壽宮,是乾隆皇帝為自己退位後準備的太上皇宮殿,在規制上也是完全是模仿著紫禁城來建的。如此一建,顯然是乾隆皇帝不想完全退位,即便退位也要做有實權的太上皇。

寧壽宮既然是乾隆皇帝退休養老的院落,也需要建一座照壁來擋風聚氣。古時的皇帝大多偏愛龍,不僅自命真龍天子,就連睡床、椅子都要稱之為龍榻、龍椅,更別說這用來擋風、遮蔽視線的照壁了,也被冠以“龍”字。

這“九條龍”中間那條被稱作“正龍”,用黃色琉璃瓦燒製,代表皇帝自己。在它兩側顏色不同的龍叫“升龍”和“降龍”,代表著八旗子弟,每條龍都翻騰自如,神態各異。

不僅如此,這座九龍壁的設計與裝飾也都蘊藏著象徵皇權和天子之尊的九五之數。九條龍的“九”是《周易》裡的極陽數,代表帝王。五是陽數的居中數,所以這九條龍,不論你從左還是右數,中間那條黃龍永遠是“第五條”,這也正是“九五之尊”的象徵。所以,九龍壁的主體有九條龍,廡殿頂設有五條脊,當中正脊上也有九條遊動的行龍;斗拱之間採用45塊龍紋墊拱板,整個壁面用270塊塑塊,都是九、五的倍數。

故宮裡的九龍壁藏著什麼祕密?

據說,當年乾隆皇帝下令燒造九龍壁時,只給了很短的時間,還要燒造不同顏色的琉璃。而要燒造好不同顏色的琉璃可不是簡單的事,每塊琉璃所用的土質、火候,燒造的時間錯一點都燒不成需要的顏色。所以,這面華美又講究的九龍壁,建造起來十分複雜,難度也頗大。萬一造得不夠精美或出了什麼差錯都可能會招來一場殺身之禍。

必須要找那些技藝高超的人才行。工部大臣選來選去,最後選中了一個叫馬德春的工匠。這馬德春燒製琉璃瓦十幾年了,技藝高湛。他又選了幾十位工匠,很快就開工了。工匠們日以繼夜的精心燒造,終於燒製完成準備安裝。

就在此時,一個小工匠卻不小心將燒造好的一塊白琉璃給打碎了。這可不得了,如果要重新燒這塊琉璃,會花費很多時間,必定誤了工期,交不了工,就是殺頭的大罪!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時,馬德春急中生智,連夜用一塊楠木雕刻成龍腹的形狀,代替那塊打碎的白琉璃構件安裝到了白龍腹部,然後再刷上白色的油漆,如果不仔細辨識,根本看不出那塊是木頭而不是琉璃。

我國現存有三處九龍壁,故宮九龍壁、北海九龍壁和山西大同九龍壁。這其中,最精美的一座當屬位於故宮皇極門外的九龍壁。

建造九龍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為了突出龍的形象,工匠們採取浮雕技術來燒製,雕塑不僅精緻,色彩也甚為華美。可正是這面奢華而又不一般的九龍壁,背後竟藏著一個驚天大祕密!

故宮裡的九龍壁藏著什麼祕密?

故宮九龍壁

這面九龍壁建於乾隆三十七年,位置就在寧壽宮皇極門外。寧壽宮,是乾隆皇帝為自己退位後準備的太上皇宮殿,在規制上也是完全是模仿著紫禁城來建的。如此一建,顯然是乾隆皇帝不想完全退位,即便退位也要做有實權的太上皇。

寧壽宮既然是乾隆皇帝退休養老的院落,也需要建一座照壁來擋風聚氣。古時的皇帝大多偏愛龍,不僅自命真龍天子,就連睡床、椅子都要稱之為龍榻、龍椅,更別說這用來擋風、遮蔽視線的照壁了,也被冠以“龍”字。

這“九條龍”中間那條被稱作“正龍”,用黃色琉璃瓦燒製,代表皇帝自己。在它兩側顏色不同的龍叫“升龍”和“降龍”,代表著八旗子弟,每條龍都翻騰自如,神態各異。

不僅如此,這座九龍壁的設計與裝飾也都蘊藏著象徵皇權和天子之尊的九五之數。九條龍的“九”是《周易》裡的極陽數,代表帝王。五是陽數的居中數,所以這九條龍,不論你從左還是右數,中間那條黃龍永遠是“第五條”,這也正是“九五之尊”的象徵。所以,九龍壁的主體有九條龍,廡殿頂設有五條脊,當中正脊上也有九條遊動的行龍;斗拱之間採用45塊龍紋墊拱板,整個壁面用270塊塑塊,都是九、五的倍數。

故宮裡的九龍壁藏著什麼祕密?

據說,當年乾隆皇帝下令燒造九龍壁時,只給了很短的時間,還要燒造不同顏色的琉璃。而要燒造好不同顏色的琉璃可不是簡單的事,每塊琉璃所用的土質、火候,燒造的時間錯一點都燒不成需要的顏色。所以,這面華美又講究的九龍壁,建造起來十分複雜,難度也頗大。萬一造得不夠精美或出了什麼差錯都可能會招來一場殺身之禍。

必須要找那些技藝高超的人才行。工部大臣選來選去,最後選中了一個叫馬德春的工匠。這馬德春燒製琉璃瓦十幾年了,技藝高湛。他又選了幾十位工匠,很快就開工了。工匠們日以繼夜的精心燒造,終於燒製完成準備安裝。

就在此時,一個小工匠卻不小心將燒造好的一塊白琉璃給打碎了。這可不得了,如果要重新燒這塊琉璃,會花費很多時間,必定誤了工期,交不了工,就是殺頭的大罪!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時,馬德春急中生智,連夜用一塊楠木雕刻成龍腹的形狀,代替那塊打碎的白琉璃構件安裝到了白龍腹部,然後再刷上白色的油漆,如果不仔細辨識,根本看不出那塊是木頭而不是琉璃。

故宮裡的九龍壁藏著什麼祕密?

從東數的第三條白龍的腹部是用楠木雕刻而成的

九龍壁完工的第二天乾隆帶著幾位大臣前往觀看,剛一進錫慶門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輝煌的九龍壁。走近再仔細觀看,那九條龍栩栩如生,宛如真龍一般。乾隆皇帝對此讚不絕口,並重賞了馬德春。就這樣,眾人一齊騙過了乾隆皇帝,躲過了殺身之禍。

而這條龍就是從東數的第三條白龍。如果仔細看這條白龍的腹部,是不是有一塊琉璃瓦的顏色和整體的白色有點不一樣呢?如今這條白龍的腹部還保留著這塊用楠木代替的假琉璃,若不是年代久遠,白漆漸漸褪去,恐怕誰也發現不了這個祕密吧。

(責編:李兆年)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