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五代甌窯青釉瓜形帶蓋曲流壺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五代甌窯青釉瓜形帶蓋曲流壺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五代甌窯青釉瓜形帶蓋曲流壺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德清窯:因地在浙江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幾十處之多,是以黑瓷與青瓷兼燒,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影響很大。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五代甌窯青釉瓜形帶蓋曲流壺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德清窯:因地在浙江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幾十處之多,是以黑瓷與青瓷兼燒,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影響很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東晉 德清窯雞首雙系盤口把壺

鄞縣窯:在今浙江鄞縣,故名。已發現小白市、沙葉河及郭家峙三處, 以小白市窯歷史為早,燒瓷在東晉、南朝時期;另兩處均為五代、 北宋時期。造型、紋飾及支燒方法與餘姚上林湖越窯極其近似, 所燒瓷器多供吳越王錢氏進貢之用。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五代甌窯青釉瓜形帶蓋曲流壺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德清窯:因地在浙江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幾十處之多,是以黑瓷與青瓷兼燒,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影響很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東晉 德清窯雞首雙系盤口把壺

鄞縣窯:在今浙江鄞縣,故名。已發現小白市、沙葉河及郭家峙三處, 以小白市窯歷史為早,燒瓷在東晉、南朝時期;另兩處均為五代、 北宋時期。造型、紋飾及支燒方法與餘姚上林湖越窯極其近似, 所燒瓷器多供吳越王錢氏進貢之用。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龍泉窯:在今浙江龍泉縣,故名。創燒於北宋早期,南宋晚期進入鼎盛階段,到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以燒青瓷聞名於世。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五代甌窯青釉瓜形帶蓋曲流壺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德清窯:因地在浙江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幾十處之多,是以黑瓷與青瓷兼燒,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影響很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東晉 德清窯雞首雙系盤口把壺

鄞縣窯:在今浙江鄞縣,故名。已發現小白市、沙葉河及郭家峙三處, 以小白市窯歷史為早,燒瓷在東晉、南朝時期;另兩處均為五代、 北宋時期。造型、紋飾及支燒方法與餘姚上林湖越窯極其近似, 所燒瓷器多供吳越王錢氏進貢之用。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龍泉窯:在今浙江龍泉縣,故名。創燒於北宋早期,南宋晚期進入鼎盛階段,到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以燒青瓷聞名於世。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龍泉窯瓷器梅子青五管瓶

官窯:宋室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立新官窯,先置修內司官窯,後立郊壇下官窯,修內司窯址迄今尚未發現,現已確認的只有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官窯一處,專燒青瓷。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五代甌窯青釉瓜形帶蓋曲流壺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德清窯:因地在浙江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幾十處之多,是以黑瓷與青瓷兼燒,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影響很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東晉 德清窯雞首雙系盤口把壺

鄞縣窯:在今浙江鄞縣,故名。已發現小白市、沙葉河及郭家峙三處, 以小白市窯歷史為早,燒瓷在東晉、南朝時期;另兩處均為五代、 北宋時期。造型、紋飾及支燒方法與餘姚上林湖越窯極其近似, 所燒瓷器多供吳越王錢氏進貢之用。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龍泉窯:在今浙江龍泉縣,故名。創燒於北宋早期,南宋晚期進入鼎盛階段,到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以燒青瓷聞名於世。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龍泉窯瓷器梅子青五管瓶

官窯:宋室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立新官窯,先置修內司官窯,後立郊壇下官窯,修內司窯址迄今尚未發現,現已確認的只有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官窯一處,專燒青瓷。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武義窯:在今浙江武義,故名。文獻未見記載,近年經調查在境內發現 青瓷窯址數十處,絕大部分均屬宋代,燒瓷以碗較多,碗裡多刻 花蓖點紋裝飾,外部刻複線紋,這類碗盛行於宋元時期,在浙閩 瓷窯發現最多。元代遺址多燒龍泉釉盤碗,器裡中心多印陰紋花 卉,偶有帶八思巴文者,為數不多。

西山窯:在浙江溫州西山,故名。燒造時代五代、 北宋、青瓷。胎色灰或淡青白色,質較細膩。釉層肥厚,以淡青為主,少數開片。裝飾以刻劃蓮瓣紋為主。

吳興窯:在浙江吳興,故名。為東晉唐宋瓷窯,胎色呈灰白,器物以平底居多。青釉釉色內呈黃色,有的在釉上加褐色,釉有開片。

象山窯:在今浙江象山,故名。據明清著錄謂燒白瓷,似定窯瓷器而粗; 經查,判明唐已燒青瓷。遺址面積不大,遺留標本不多,所燒以盤 碗為主,直口平底碗的造型與浙江麗水、吳興、餘姚等窯相同,屬唐代前期流行式樣。

紹興富盛窯:因窯址在浙江省紹興縣富盛而名。是戰國時 期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同窯合燒的窯場,這類窯 場分佈在紹興市、肖山市一帶。印紋硬陶和原始 青瓷雖同燒一窯,但產品迥然不同。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五代甌窯青釉瓜形帶蓋曲流壺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德清窯:因地在浙江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幾十處之多,是以黑瓷與青瓷兼燒,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影響很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東晉 德清窯雞首雙系盤口把壺

鄞縣窯:在今浙江鄞縣,故名。已發現小白市、沙葉河及郭家峙三處, 以小白市窯歷史為早,燒瓷在東晉、南朝時期;另兩處均為五代、 北宋時期。造型、紋飾及支燒方法與餘姚上林湖越窯極其近似, 所燒瓷器多供吳越王錢氏進貢之用。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龍泉窯:在今浙江龍泉縣,故名。創燒於北宋早期,南宋晚期進入鼎盛階段,到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以燒青瓷聞名於世。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龍泉窯瓷器梅子青五管瓶

官窯:宋室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立新官窯,先置修內司官窯,後立郊壇下官窯,修內司窯址迄今尚未發現,現已確認的只有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官窯一處,專燒青瓷。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武義窯:在今浙江武義,故名。文獻未見記載,近年經調查在境內發現 青瓷窯址數十處,絕大部分均屬宋代,燒瓷以碗較多,碗裡多刻 花蓖點紋裝飾,外部刻複線紋,這類碗盛行於宋元時期,在浙閩 瓷窯發現最多。元代遺址多燒龍泉釉盤碗,器裡中心多印陰紋花 卉,偶有帶八思巴文者,為數不多。

西山窯:在浙江溫州西山,故名。燒造時代五代、 北宋、青瓷。胎色灰或淡青白色,質較細膩。釉層肥厚,以淡青為主,少數開片。裝飾以刻劃蓮瓣紋為主。

吳興窯:在浙江吳興,故名。為東晉唐宋瓷窯,胎色呈灰白,器物以平底居多。青釉釉色內呈黃色,有的在釉上加褐色,釉有開片。

象山窯:在今浙江象山,故名。據明清著錄謂燒白瓷,似定窯瓷器而粗; 經查,判明唐已燒青瓷。遺址面積不大,遺留標本不多,所燒以盤 碗為主,直口平底碗的造型與浙江麗水、吳興、餘姚等窯相同,屬唐代前期流行式樣。

紹興富盛窯:因窯址在浙江省紹興縣富盛而名。是戰國時 期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同窯合燒的窯場,這類窯 場分佈在紹興市、肖山市一帶。印紋硬陶和原始 青瓷雖同燒一窯,但產品迥然不同。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紹興富盛窯

黃岩窯:在浙江省黃岩市而名。時代從東漢 到唐宋都有發現,以青瓷為主。

紹興窯:在今浙江紹興,故名。已發現窯址兩處:一在富盛區長竹園一帶, 時代屬春秋戰國,遺物有原始瓷碗缽等器,器裡有螺旋紋,是浙江早 期窯址之一;一在下蒲西一帶,出土罐壺等遺物多印有帶狀網紋及鋪首裝飾,具有吳、西晉時期特徵。

蕭山窯:地在浙江省蕭山市,故名。燒造時代上至春秋戰國下到東晉。東晉窯址於1954年發現,以燒造青瓷為主。胎色灰,碗盤為平底足有支燒痕。器物以盆、碗、盂等大口器為多。

麗水窯:在今浙江省麗水市而名。屬龍泉窯系統,已發現窯址堆積二十餘處。主要燒造年代為元代。瓷質較粗。釉有青釉、灰青釉、黑釉。灰青釉的釉色接近影青。

泰順窯:在今浙江泰順,故名。燒青白瓷,復燒窯具口大底小,是完整的整體,裝坯時先裝小器,依大小可裝九件,上面一件口徑最大。所燒器物釉色偏灰,器裡有簡練的刻花紋飾。

慈溪窯:在今浙江慈溪杜湖濱湖地帶,故名。為新發現的一處青瓷產地, 與餘姚毗鄰。產品以壺灰較多,壺有多種式樣,腹部多有刻花與劃 花裝飾,肩部多帶雙系,系面也有多種紋飾;釉色多呈青灰,色調特殊,但瓷質鬆脆易破。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五代甌窯青釉瓜形帶蓋曲流壺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德清窯:因地在浙江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幾十處之多,是以黑瓷與青瓷兼燒,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影響很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東晉 德清窯雞首雙系盤口把壺

鄞縣窯:在今浙江鄞縣,故名。已發現小白市、沙葉河及郭家峙三處, 以小白市窯歷史為早,燒瓷在東晉、南朝時期;另兩處均為五代、 北宋時期。造型、紋飾及支燒方法與餘姚上林湖越窯極其近似, 所燒瓷器多供吳越王錢氏進貢之用。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龍泉窯:在今浙江龍泉縣,故名。創燒於北宋早期,南宋晚期進入鼎盛階段,到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以燒青瓷聞名於世。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龍泉窯瓷器梅子青五管瓶

官窯:宋室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立新官窯,先置修內司官窯,後立郊壇下官窯,修內司窯址迄今尚未發現,現已確認的只有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官窯一處,專燒青瓷。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武義窯:在今浙江武義,故名。文獻未見記載,近年經調查在境內發現 青瓷窯址數十處,絕大部分均屬宋代,燒瓷以碗較多,碗裡多刻 花蓖點紋裝飾,外部刻複線紋,這類碗盛行於宋元時期,在浙閩 瓷窯發現最多。元代遺址多燒龍泉釉盤碗,器裡中心多印陰紋花 卉,偶有帶八思巴文者,為數不多。

西山窯:在浙江溫州西山,故名。燒造時代五代、 北宋、青瓷。胎色灰或淡青白色,質較細膩。釉層肥厚,以淡青為主,少數開片。裝飾以刻劃蓮瓣紋為主。

吳興窯:在浙江吳興,故名。為東晉唐宋瓷窯,胎色呈灰白,器物以平底居多。青釉釉色內呈黃色,有的在釉上加褐色,釉有開片。

象山窯:在今浙江象山,故名。據明清著錄謂燒白瓷,似定窯瓷器而粗; 經查,判明唐已燒青瓷。遺址面積不大,遺留標本不多,所燒以盤 碗為主,直口平底碗的造型與浙江麗水、吳興、餘姚等窯相同,屬唐代前期流行式樣。

紹興富盛窯:因窯址在浙江省紹興縣富盛而名。是戰國時 期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同窯合燒的窯場,這類窯 場分佈在紹興市、肖山市一帶。印紋硬陶和原始 青瓷雖同燒一窯,但產品迥然不同。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紹興富盛窯

黃岩窯:在浙江省黃岩市而名。時代從東漢 到唐宋都有發現,以青瓷為主。

紹興窯:在今浙江紹興,故名。已發現窯址兩處:一在富盛區長竹園一帶, 時代屬春秋戰國,遺物有原始瓷碗缽等器,器裡有螺旋紋,是浙江早 期窯址之一;一在下蒲西一帶,出土罐壺等遺物多印有帶狀網紋及鋪首裝飾,具有吳、西晉時期特徵。

蕭山窯:地在浙江省蕭山市,故名。燒造時代上至春秋戰國下到東晉。東晉窯址於1954年發現,以燒造青瓷為主。胎色灰,碗盤為平底足有支燒痕。器物以盆、碗、盂等大口器為多。

麗水窯:在今浙江省麗水市而名。屬龍泉窯系統,已發現窯址堆積二十餘處。主要燒造年代為元代。瓷質較粗。釉有青釉、灰青釉、黑釉。灰青釉的釉色接近影青。

泰順窯:在今浙江泰順,故名。燒青白瓷,復燒窯具口大底小,是完整的整體,裝坯時先裝小器,依大小可裝九件,上面一件口徑最大。所燒器物釉色偏灰,器裡有簡練的刻花紋飾。

慈溪窯:在今浙江慈溪杜湖濱湖地帶,故名。為新發現的一處青瓷產地, 與餘姚毗鄰。產品以壺灰較多,壺有多種式樣,腹部多有刻花與劃 花裝飾,肩部多帶雙系,系面也有多種紋飾;釉色多呈青灰,色調特殊,但瓷質鬆脆易破。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慈溪窯

東陽窯:在今浙江東陽,故名。六十年代發現窯址九處,七十年代後期又續有發現。始燒於唐而終於宋,其地屬婺州,所燒瓷器屬婺州窯系。

寧波窯:在今浙江寧波,故名。已發現郭堂嶴、雲湖及小洞嶴三處窯址, 以郭堂嶴窯燒瓷歷史最早,東漢後期即燒青窯、黑瓷,與上虞、小仙壇窯近似。

哥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哥窯多仿三代銅器式樣,釉開片形如冰裂,紋片呈黃黑二色,因有金絲鐵線 之稱。傳世品較多,多收藏於故宮博物院。龍泉窯經多次調查與發掘,迄未 發現傳世哥窯標本,哥窯是否屬於龍泉窯系統的問題還有待於證實。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五代甌窯青釉瓜形帶蓋曲流壺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德清窯:因地在浙江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幾十處之多,是以黑瓷與青瓷兼燒,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影響很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東晉 德清窯雞首雙系盤口把壺

鄞縣窯:在今浙江鄞縣,故名。已發現小白市、沙葉河及郭家峙三處, 以小白市窯歷史為早,燒瓷在東晉、南朝時期;另兩處均為五代、 北宋時期。造型、紋飾及支燒方法與餘姚上林湖越窯極其近似, 所燒瓷器多供吳越王錢氏進貢之用。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龍泉窯:在今浙江龍泉縣,故名。創燒於北宋早期,南宋晚期進入鼎盛階段,到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以燒青瓷聞名於世。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龍泉窯瓷器梅子青五管瓶

官窯:宋室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立新官窯,先置修內司官窯,後立郊壇下官窯,修內司窯址迄今尚未發現,現已確認的只有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官窯一處,專燒青瓷。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武義窯:在今浙江武義,故名。文獻未見記載,近年經調查在境內發現 青瓷窯址數十處,絕大部分均屬宋代,燒瓷以碗較多,碗裡多刻 花蓖點紋裝飾,外部刻複線紋,這類碗盛行於宋元時期,在浙閩 瓷窯發現最多。元代遺址多燒龍泉釉盤碗,器裡中心多印陰紋花 卉,偶有帶八思巴文者,為數不多。

西山窯:在浙江溫州西山,故名。燒造時代五代、 北宋、青瓷。胎色灰或淡青白色,質較細膩。釉層肥厚,以淡青為主,少數開片。裝飾以刻劃蓮瓣紋為主。

吳興窯:在浙江吳興,故名。為東晉唐宋瓷窯,胎色呈灰白,器物以平底居多。青釉釉色內呈黃色,有的在釉上加褐色,釉有開片。

象山窯:在今浙江象山,故名。據明清著錄謂燒白瓷,似定窯瓷器而粗; 經查,判明唐已燒青瓷。遺址面積不大,遺留標本不多,所燒以盤 碗為主,直口平底碗的造型與浙江麗水、吳興、餘姚等窯相同,屬唐代前期流行式樣。

紹興富盛窯:因窯址在浙江省紹興縣富盛而名。是戰國時 期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同窯合燒的窯場,這類窯 場分佈在紹興市、肖山市一帶。印紋硬陶和原始 青瓷雖同燒一窯,但產品迥然不同。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紹興富盛窯

黃岩窯:在浙江省黃岩市而名。時代從東漢 到唐宋都有發現,以青瓷為主。

紹興窯:在今浙江紹興,故名。已發現窯址兩處:一在富盛區長竹園一帶, 時代屬春秋戰國,遺物有原始瓷碗缽等器,器裡有螺旋紋,是浙江早 期窯址之一;一在下蒲西一帶,出土罐壺等遺物多印有帶狀網紋及鋪首裝飾,具有吳、西晉時期特徵。

蕭山窯:地在浙江省蕭山市,故名。燒造時代上至春秋戰國下到東晉。東晉窯址於1954年發現,以燒造青瓷為主。胎色灰,碗盤為平底足有支燒痕。器物以盆、碗、盂等大口器為多。

麗水窯:在今浙江省麗水市而名。屬龍泉窯系統,已發現窯址堆積二十餘處。主要燒造年代為元代。瓷質較粗。釉有青釉、灰青釉、黑釉。灰青釉的釉色接近影青。

泰順窯:在今浙江泰順,故名。燒青白瓷,復燒窯具口大底小,是完整的整體,裝坯時先裝小器,依大小可裝九件,上面一件口徑最大。所燒器物釉色偏灰,器裡有簡練的刻花紋飾。

慈溪窯:在今浙江慈溪杜湖濱湖地帶,故名。為新發現的一處青瓷產地, 與餘姚毗鄰。產品以壺灰較多,壺有多種式樣,腹部多有刻花與劃 花裝飾,肩部多帶雙系,系面也有多種紋飾;釉色多呈青灰,色調特殊,但瓷質鬆脆易破。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慈溪窯

東陽窯:在今浙江東陽,故名。六十年代發現窯址九處,七十年代後期又續有發現。始燒於唐而終於宋,其地屬婺州,所燒瓷器屬婺州窯系。

寧波窯:在今浙江寧波,故名。已發現郭堂嶴、雲湖及小洞嶴三處窯址, 以郭堂嶴窯燒瓷歷史最早,東漢後期即燒青窯、黑瓷,與上虞、小仙壇窯近似。

哥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哥窯多仿三代銅器式樣,釉開片形如冰裂,紋片呈黃黑二色,因有金絲鐵線 之稱。傳世品較多,多收藏於故宮博物院。龍泉窯經多次調查與發掘,迄未 發現傳世哥窯標本,哥窯是否屬於龍泉窯系統的問題還有待於證實。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哥窯

江山窯:在遼寧遼陽市江窯屯,因名。為遼金時期民窯。創燒於遼晚期,盛於金。以燒白釉粗瓷為主,兼燒白釉黑花器、黑釉器、三彩等。白釉色白而微黃,黑釉色純黑。

上虞窯:在今浙江上虞,故名。已發現窯址達三百處以上,是國內發 現窯址最多的縣。燒瓷自東漢迄於宋。

臨海窯:在今浙江臨海,故名。共發現窯址兩處,均燒青瓷,一在五孔嶴,燒瓷在南朝到初唐之間,所燒瓷器以碗為主,屬越窯系。

祕色窯:即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的浙江餘桃上林湖越窯。祕色之名始見 於晚唐徐寅的《貢餘祕色茶盞詩》,唐人對此未加註釋;南宋趙德麟 《侯鯖錄》釋為:“今之祕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五代甌窯青釉瓜形帶蓋曲流壺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德清窯:因地在浙江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幾十處之多,是以黑瓷與青瓷兼燒,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影響很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東晉 德清窯雞首雙系盤口把壺

鄞縣窯:在今浙江鄞縣,故名。已發現小白市、沙葉河及郭家峙三處, 以小白市窯歷史為早,燒瓷在東晉、南朝時期;另兩處均為五代、 北宋時期。造型、紋飾及支燒方法與餘姚上林湖越窯極其近似, 所燒瓷器多供吳越王錢氏進貢之用。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龍泉窯:在今浙江龍泉縣,故名。創燒於北宋早期,南宋晚期進入鼎盛階段,到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以燒青瓷聞名於世。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龍泉窯瓷器梅子青五管瓶

官窯:宋室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立新官窯,先置修內司官窯,後立郊壇下官窯,修內司窯址迄今尚未發現,現已確認的只有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官窯一處,專燒青瓷。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武義窯:在今浙江武義,故名。文獻未見記載,近年經調查在境內發現 青瓷窯址數十處,絕大部分均屬宋代,燒瓷以碗較多,碗裡多刻 花蓖點紋裝飾,外部刻複線紋,這類碗盛行於宋元時期,在浙閩 瓷窯發現最多。元代遺址多燒龍泉釉盤碗,器裡中心多印陰紋花 卉,偶有帶八思巴文者,為數不多。

西山窯:在浙江溫州西山,故名。燒造時代五代、 北宋、青瓷。胎色灰或淡青白色,質較細膩。釉層肥厚,以淡青為主,少數開片。裝飾以刻劃蓮瓣紋為主。

吳興窯:在浙江吳興,故名。為東晉唐宋瓷窯,胎色呈灰白,器物以平底居多。青釉釉色內呈黃色,有的在釉上加褐色,釉有開片。

象山窯:在今浙江象山,故名。據明清著錄謂燒白瓷,似定窯瓷器而粗; 經查,判明唐已燒青瓷。遺址面積不大,遺留標本不多,所燒以盤 碗為主,直口平底碗的造型與浙江麗水、吳興、餘姚等窯相同,屬唐代前期流行式樣。

紹興富盛窯:因窯址在浙江省紹興縣富盛而名。是戰國時 期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同窯合燒的窯場,這類窯 場分佈在紹興市、肖山市一帶。印紋硬陶和原始 青瓷雖同燒一窯,但產品迥然不同。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紹興富盛窯

黃岩窯:在浙江省黃岩市而名。時代從東漢 到唐宋都有發現,以青瓷為主。

紹興窯:在今浙江紹興,故名。已發現窯址兩處:一在富盛區長竹園一帶, 時代屬春秋戰國,遺物有原始瓷碗缽等器,器裡有螺旋紋,是浙江早 期窯址之一;一在下蒲西一帶,出土罐壺等遺物多印有帶狀網紋及鋪首裝飾,具有吳、西晉時期特徵。

蕭山窯:地在浙江省蕭山市,故名。燒造時代上至春秋戰國下到東晉。東晉窯址於1954年發現,以燒造青瓷為主。胎色灰,碗盤為平底足有支燒痕。器物以盆、碗、盂等大口器為多。

麗水窯:在今浙江省麗水市而名。屬龍泉窯系統,已發現窯址堆積二十餘處。主要燒造年代為元代。瓷質較粗。釉有青釉、灰青釉、黑釉。灰青釉的釉色接近影青。

泰順窯:在今浙江泰順,故名。燒青白瓷,復燒窯具口大底小,是完整的整體,裝坯時先裝小器,依大小可裝九件,上面一件口徑最大。所燒器物釉色偏灰,器裡有簡練的刻花紋飾。

慈溪窯:在今浙江慈溪杜湖濱湖地帶,故名。為新發現的一處青瓷產地, 與餘姚毗鄰。產品以壺灰較多,壺有多種式樣,腹部多有刻花與劃 花裝飾,肩部多帶雙系,系面也有多種紋飾;釉色多呈青灰,色調特殊,但瓷質鬆脆易破。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慈溪窯

東陽窯:在今浙江東陽,故名。六十年代發現窯址九處,七十年代後期又續有發現。始燒於唐而終於宋,其地屬婺州,所燒瓷器屬婺州窯系。

寧波窯:在今浙江寧波,故名。已發現郭堂嶴、雲湖及小洞嶴三處窯址, 以郭堂嶴窯燒瓷歷史最早,東漢後期即燒青窯、黑瓷,與上虞、小仙壇窯近似。

哥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哥窯多仿三代銅器式樣,釉開片形如冰裂,紋片呈黃黑二色,因有金絲鐵線 之稱。傳世品較多,多收藏於故宮博物院。龍泉窯經多次調查與發掘,迄未 發現傳世哥窯標本,哥窯是否屬於龍泉窯系統的問題還有待於證實。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哥窯

江山窯:在遼寧遼陽市江窯屯,因名。為遼金時期民窯。創燒於遼晚期,盛於金。以燒白釉粗瓷為主,兼燒白釉黑花器、黑釉器、三彩等。白釉色白而微黃,黑釉色純黑。

上虞窯:在今浙江上虞,故名。已發現窯址達三百處以上,是國內發 現窯址最多的縣。燒瓷自東漢迄於宋。

臨海窯:在今浙江臨海,故名。共發現窯址兩處,均燒青瓷,一在五孔嶴,燒瓷在南朝到初唐之間,所燒瓷器以碗為主,屬越窯系。

祕色窯:即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的浙江餘桃上林湖越窯。祕色之名始見 於晚唐徐寅的《貢餘祕色茶盞詩》,唐人對此未加註釋;南宋趙德麟 《侯鯖錄》釋為:“今之祕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唐代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祕色瓷盤

河南篇

扒村窯:在今河南禹縣扒村,故名。創燒於唐,終於元,屬磁州窯系,以燒白地黑花瓷為主。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五代甌窯青釉瓜形帶蓋曲流壺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德清窯:因地在浙江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幾十處之多,是以黑瓷與青瓷兼燒,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影響很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東晉 德清窯雞首雙系盤口把壺

鄞縣窯:在今浙江鄞縣,故名。已發現小白市、沙葉河及郭家峙三處, 以小白市窯歷史為早,燒瓷在東晉、南朝時期;另兩處均為五代、 北宋時期。造型、紋飾及支燒方法與餘姚上林湖越窯極其近似, 所燒瓷器多供吳越王錢氏進貢之用。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龍泉窯:在今浙江龍泉縣,故名。創燒於北宋早期,南宋晚期進入鼎盛階段,到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以燒青瓷聞名於世。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龍泉窯瓷器梅子青五管瓶

官窯:宋室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立新官窯,先置修內司官窯,後立郊壇下官窯,修內司窯址迄今尚未發現,現已確認的只有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官窯一處,專燒青瓷。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武義窯:在今浙江武義,故名。文獻未見記載,近年經調查在境內發現 青瓷窯址數十處,絕大部分均屬宋代,燒瓷以碗較多,碗裡多刻 花蓖點紋裝飾,外部刻複線紋,這類碗盛行於宋元時期,在浙閩 瓷窯發現最多。元代遺址多燒龍泉釉盤碗,器裡中心多印陰紋花 卉,偶有帶八思巴文者,為數不多。

西山窯:在浙江溫州西山,故名。燒造時代五代、 北宋、青瓷。胎色灰或淡青白色,質較細膩。釉層肥厚,以淡青為主,少數開片。裝飾以刻劃蓮瓣紋為主。

吳興窯:在浙江吳興,故名。為東晉唐宋瓷窯,胎色呈灰白,器物以平底居多。青釉釉色內呈黃色,有的在釉上加褐色,釉有開片。

象山窯:在今浙江象山,故名。據明清著錄謂燒白瓷,似定窯瓷器而粗; 經查,判明唐已燒青瓷。遺址面積不大,遺留標本不多,所燒以盤 碗為主,直口平底碗的造型與浙江麗水、吳興、餘姚等窯相同,屬唐代前期流行式樣。

紹興富盛窯:因窯址在浙江省紹興縣富盛而名。是戰國時 期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同窯合燒的窯場,這類窯 場分佈在紹興市、肖山市一帶。印紋硬陶和原始 青瓷雖同燒一窯,但產品迥然不同。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紹興富盛窯

黃岩窯:在浙江省黃岩市而名。時代從東漢 到唐宋都有發現,以青瓷為主。

紹興窯:在今浙江紹興,故名。已發現窯址兩處:一在富盛區長竹園一帶, 時代屬春秋戰國,遺物有原始瓷碗缽等器,器裡有螺旋紋,是浙江早 期窯址之一;一在下蒲西一帶,出土罐壺等遺物多印有帶狀網紋及鋪首裝飾,具有吳、西晉時期特徵。

蕭山窯:地在浙江省蕭山市,故名。燒造時代上至春秋戰國下到東晉。東晉窯址於1954年發現,以燒造青瓷為主。胎色灰,碗盤為平底足有支燒痕。器物以盆、碗、盂等大口器為多。

麗水窯:在今浙江省麗水市而名。屬龍泉窯系統,已發現窯址堆積二十餘處。主要燒造年代為元代。瓷質較粗。釉有青釉、灰青釉、黑釉。灰青釉的釉色接近影青。

泰順窯:在今浙江泰順,故名。燒青白瓷,復燒窯具口大底小,是完整的整體,裝坯時先裝小器,依大小可裝九件,上面一件口徑最大。所燒器物釉色偏灰,器裡有簡練的刻花紋飾。

慈溪窯:在今浙江慈溪杜湖濱湖地帶,故名。為新發現的一處青瓷產地, 與餘姚毗鄰。產品以壺灰較多,壺有多種式樣,腹部多有刻花與劃 花裝飾,肩部多帶雙系,系面也有多種紋飾;釉色多呈青灰,色調特殊,但瓷質鬆脆易破。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慈溪窯

東陽窯:在今浙江東陽,故名。六十年代發現窯址九處,七十年代後期又續有發現。始燒於唐而終於宋,其地屬婺州,所燒瓷器屬婺州窯系。

寧波窯:在今浙江寧波,故名。已發現郭堂嶴、雲湖及小洞嶴三處窯址, 以郭堂嶴窯燒瓷歷史最早,東漢後期即燒青窯、黑瓷,與上虞、小仙壇窯近似。

哥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哥窯多仿三代銅器式樣,釉開片形如冰裂,紋片呈黃黑二色,因有金絲鐵線 之稱。傳世品較多,多收藏於故宮博物院。龍泉窯經多次調查與發掘,迄未 發現傳世哥窯標本,哥窯是否屬於龍泉窯系統的問題還有待於證實。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哥窯

江山窯:在遼寧遼陽市江窯屯,因名。為遼金時期民窯。創燒於遼晚期,盛於金。以燒白釉粗瓷為主,兼燒白釉黑花器、黑釉器、三彩等。白釉色白而微黃,黑釉色純黑。

上虞窯:在今浙江上虞,故名。已發現窯址達三百處以上,是國內發 現窯址最多的縣。燒瓷自東漢迄於宋。

臨海窯:在今浙江臨海,故名。共發現窯址兩處,均燒青瓷,一在五孔嶴,燒瓷在南朝到初唐之間,所燒瓷器以碗為主,屬越窯系。

祕色窯:即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的浙江餘桃上林湖越窯。祕色之名始見 於晚唐徐寅的《貢餘祕色茶盞詩》,唐人對此未加註釋;南宋趙德麟 《侯鯖錄》釋為:“今之祕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唐代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祕色瓷盤

河南篇

扒村窯:在今河南禹縣扒村,故名。創燒於唐,終於元,屬磁州窯系,以燒白地黑花瓷為主。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扒村窯龍紋梅瓶—上海博物館藏

汝窯:在今河南寶豐縣,宋屬汝州,故名。以燒青瓷為主,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五代甌窯青釉瓜形帶蓋曲流壺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德清窯:因地在浙江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幾十處之多,是以黑瓷與青瓷兼燒,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影響很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東晉 德清窯雞首雙系盤口把壺

鄞縣窯:在今浙江鄞縣,故名。已發現小白市、沙葉河及郭家峙三處, 以小白市窯歷史為早,燒瓷在東晉、南朝時期;另兩處均為五代、 北宋時期。造型、紋飾及支燒方法與餘姚上林湖越窯極其近似, 所燒瓷器多供吳越王錢氏進貢之用。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龍泉窯:在今浙江龍泉縣,故名。創燒於北宋早期,南宋晚期進入鼎盛階段,到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以燒青瓷聞名於世。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龍泉窯瓷器梅子青五管瓶

官窯:宋室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立新官窯,先置修內司官窯,後立郊壇下官窯,修內司窯址迄今尚未發現,現已確認的只有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官窯一處,專燒青瓷。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武義窯:在今浙江武義,故名。文獻未見記載,近年經調查在境內發現 青瓷窯址數十處,絕大部分均屬宋代,燒瓷以碗較多,碗裡多刻 花蓖點紋裝飾,外部刻複線紋,這類碗盛行於宋元時期,在浙閩 瓷窯發現最多。元代遺址多燒龍泉釉盤碗,器裡中心多印陰紋花 卉,偶有帶八思巴文者,為數不多。

西山窯:在浙江溫州西山,故名。燒造時代五代、 北宋、青瓷。胎色灰或淡青白色,質較細膩。釉層肥厚,以淡青為主,少數開片。裝飾以刻劃蓮瓣紋為主。

吳興窯:在浙江吳興,故名。為東晉唐宋瓷窯,胎色呈灰白,器物以平底居多。青釉釉色內呈黃色,有的在釉上加褐色,釉有開片。

象山窯:在今浙江象山,故名。據明清著錄謂燒白瓷,似定窯瓷器而粗; 經查,判明唐已燒青瓷。遺址面積不大,遺留標本不多,所燒以盤 碗為主,直口平底碗的造型與浙江麗水、吳興、餘姚等窯相同,屬唐代前期流行式樣。

紹興富盛窯:因窯址在浙江省紹興縣富盛而名。是戰國時 期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同窯合燒的窯場,這類窯 場分佈在紹興市、肖山市一帶。印紋硬陶和原始 青瓷雖同燒一窯,但產品迥然不同。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紹興富盛窯

黃岩窯:在浙江省黃岩市而名。時代從東漢 到唐宋都有發現,以青瓷為主。

紹興窯:在今浙江紹興,故名。已發現窯址兩處:一在富盛區長竹園一帶, 時代屬春秋戰國,遺物有原始瓷碗缽等器,器裡有螺旋紋,是浙江早 期窯址之一;一在下蒲西一帶,出土罐壺等遺物多印有帶狀網紋及鋪首裝飾,具有吳、西晉時期特徵。

蕭山窯:地在浙江省蕭山市,故名。燒造時代上至春秋戰國下到東晉。東晉窯址於1954年發現,以燒造青瓷為主。胎色灰,碗盤為平底足有支燒痕。器物以盆、碗、盂等大口器為多。

麗水窯:在今浙江省麗水市而名。屬龍泉窯系統,已發現窯址堆積二十餘處。主要燒造年代為元代。瓷質較粗。釉有青釉、灰青釉、黑釉。灰青釉的釉色接近影青。

泰順窯:在今浙江泰順,故名。燒青白瓷,復燒窯具口大底小,是完整的整體,裝坯時先裝小器,依大小可裝九件,上面一件口徑最大。所燒器物釉色偏灰,器裡有簡練的刻花紋飾。

慈溪窯:在今浙江慈溪杜湖濱湖地帶,故名。為新發現的一處青瓷產地, 與餘姚毗鄰。產品以壺灰較多,壺有多種式樣,腹部多有刻花與劃 花裝飾,肩部多帶雙系,系面也有多種紋飾;釉色多呈青灰,色調特殊,但瓷質鬆脆易破。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慈溪窯

東陽窯:在今浙江東陽,故名。六十年代發現窯址九處,七十年代後期又續有發現。始燒於唐而終於宋,其地屬婺州,所燒瓷器屬婺州窯系。

寧波窯:在今浙江寧波,故名。已發現郭堂嶴、雲湖及小洞嶴三處窯址, 以郭堂嶴窯燒瓷歷史最早,東漢後期即燒青窯、黑瓷,與上虞、小仙壇窯近似。

哥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哥窯多仿三代銅器式樣,釉開片形如冰裂,紋片呈黃黑二色,因有金絲鐵線 之稱。傳世品較多,多收藏於故宮博物院。龍泉窯經多次調查與發掘,迄未 發現傳世哥窯標本,哥窯是否屬於龍泉窯系統的問題還有待於證實。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哥窯

江山窯:在遼寧遼陽市江窯屯,因名。為遼金時期民窯。創燒於遼晚期,盛於金。以燒白釉粗瓷為主,兼燒白釉黑花器、黑釉器、三彩等。白釉色白而微黃,黑釉色純黑。

上虞窯:在今浙江上虞,故名。已發現窯址達三百處以上,是國內發 現窯址最多的縣。燒瓷自東漢迄於宋。

臨海窯:在今浙江臨海,故名。共發現窯址兩處,均燒青瓷,一在五孔嶴,燒瓷在南朝到初唐之間,所燒瓷器以碗為主,屬越窯系。

祕色窯:即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的浙江餘桃上林湖越窯。祕色之名始見 於晚唐徐寅的《貢餘祕色茶盞詩》,唐人對此未加註釋;南宋趙德麟 《侯鯖錄》釋為:“今之祕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唐代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祕色瓷盤

河南篇

扒村窯:在今河南禹縣扒村,故名。創燒於唐,終於元,屬磁州窯系,以燒白地黑花瓷為主。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扒村窯龍紋梅瓶—上海博物館藏

汝窯:在今河南寶豐縣,宋屬汝州,故名。以燒青瓷為主,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鈞窯:在今河南禹縣八卦洞與鈞臺一帶,金代屬鈞州,因鈞臺或鈞州,故名。始燒於唐代,盛於北宋晚期,金元時繼續燒造,以燒製乳濁釉青瓷為主,兼燒黑瓷及白地黑花瓷,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五代甌窯青釉瓜形帶蓋曲流壺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德清窯:因地在浙江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幾十處之多,是以黑瓷與青瓷兼燒,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影響很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東晉 德清窯雞首雙系盤口把壺

鄞縣窯:在今浙江鄞縣,故名。已發現小白市、沙葉河及郭家峙三處, 以小白市窯歷史為早,燒瓷在東晉、南朝時期;另兩處均為五代、 北宋時期。造型、紋飾及支燒方法與餘姚上林湖越窯極其近似, 所燒瓷器多供吳越王錢氏進貢之用。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龍泉窯:在今浙江龍泉縣,故名。創燒於北宋早期,南宋晚期進入鼎盛階段,到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以燒青瓷聞名於世。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龍泉窯瓷器梅子青五管瓶

官窯:宋室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立新官窯,先置修內司官窯,後立郊壇下官窯,修內司窯址迄今尚未發現,現已確認的只有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官窯一處,專燒青瓷。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武義窯:在今浙江武義,故名。文獻未見記載,近年經調查在境內發現 青瓷窯址數十處,絕大部分均屬宋代,燒瓷以碗較多,碗裡多刻 花蓖點紋裝飾,外部刻複線紋,這類碗盛行於宋元時期,在浙閩 瓷窯發現最多。元代遺址多燒龍泉釉盤碗,器裡中心多印陰紋花 卉,偶有帶八思巴文者,為數不多。

西山窯:在浙江溫州西山,故名。燒造時代五代、 北宋、青瓷。胎色灰或淡青白色,質較細膩。釉層肥厚,以淡青為主,少數開片。裝飾以刻劃蓮瓣紋為主。

吳興窯:在浙江吳興,故名。為東晉唐宋瓷窯,胎色呈灰白,器物以平底居多。青釉釉色內呈黃色,有的在釉上加褐色,釉有開片。

象山窯:在今浙江象山,故名。據明清著錄謂燒白瓷,似定窯瓷器而粗; 經查,判明唐已燒青瓷。遺址面積不大,遺留標本不多,所燒以盤 碗為主,直口平底碗的造型與浙江麗水、吳興、餘姚等窯相同,屬唐代前期流行式樣。

紹興富盛窯:因窯址在浙江省紹興縣富盛而名。是戰國時 期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同窯合燒的窯場,這類窯 場分佈在紹興市、肖山市一帶。印紋硬陶和原始 青瓷雖同燒一窯,但產品迥然不同。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紹興富盛窯

黃岩窯:在浙江省黃岩市而名。時代從東漢 到唐宋都有發現,以青瓷為主。

紹興窯:在今浙江紹興,故名。已發現窯址兩處:一在富盛區長竹園一帶, 時代屬春秋戰國,遺物有原始瓷碗缽等器,器裡有螺旋紋,是浙江早 期窯址之一;一在下蒲西一帶,出土罐壺等遺物多印有帶狀網紋及鋪首裝飾,具有吳、西晉時期特徵。

蕭山窯:地在浙江省蕭山市,故名。燒造時代上至春秋戰國下到東晉。東晉窯址於1954年發現,以燒造青瓷為主。胎色灰,碗盤為平底足有支燒痕。器物以盆、碗、盂等大口器為多。

麗水窯:在今浙江省麗水市而名。屬龍泉窯系統,已發現窯址堆積二十餘處。主要燒造年代為元代。瓷質較粗。釉有青釉、灰青釉、黑釉。灰青釉的釉色接近影青。

泰順窯:在今浙江泰順,故名。燒青白瓷,復燒窯具口大底小,是完整的整體,裝坯時先裝小器,依大小可裝九件,上面一件口徑最大。所燒器物釉色偏灰,器裡有簡練的刻花紋飾。

慈溪窯:在今浙江慈溪杜湖濱湖地帶,故名。為新發現的一處青瓷產地, 與餘姚毗鄰。產品以壺灰較多,壺有多種式樣,腹部多有刻花與劃 花裝飾,肩部多帶雙系,系面也有多種紋飾;釉色多呈青灰,色調特殊,但瓷質鬆脆易破。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慈溪窯

東陽窯:在今浙江東陽,故名。六十年代發現窯址九處,七十年代後期又續有發現。始燒於唐而終於宋,其地屬婺州,所燒瓷器屬婺州窯系。

寧波窯:在今浙江寧波,故名。已發現郭堂嶴、雲湖及小洞嶴三處窯址, 以郭堂嶴窯燒瓷歷史最早,東漢後期即燒青窯、黑瓷,與上虞、小仙壇窯近似。

哥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哥窯多仿三代銅器式樣,釉開片形如冰裂,紋片呈黃黑二色,因有金絲鐵線 之稱。傳世品較多,多收藏於故宮博物院。龍泉窯經多次調查與發掘,迄未 發現傳世哥窯標本,哥窯是否屬於龍泉窯系統的問題還有待於證實。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哥窯

江山窯:在遼寧遼陽市江窯屯,因名。為遼金時期民窯。創燒於遼晚期,盛於金。以燒白釉粗瓷為主,兼燒白釉黑花器、黑釉器、三彩等。白釉色白而微黃,黑釉色純黑。

上虞窯:在今浙江上虞,故名。已發現窯址達三百處以上,是國內發 現窯址最多的縣。燒瓷自東漢迄於宋。

臨海窯:在今浙江臨海,故名。共發現窯址兩處,均燒青瓷,一在五孔嶴,燒瓷在南朝到初唐之間,所燒瓷器以碗為主,屬越窯系。

祕色窯:即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的浙江餘桃上林湖越窯。祕色之名始見 於晚唐徐寅的《貢餘祕色茶盞詩》,唐人對此未加註釋;南宋趙德麟 《侯鯖錄》釋為:“今之祕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唐代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祕色瓷盤

河南篇

扒村窯:在今河南禹縣扒村,故名。創燒於唐,終於元,屬磁州窯系,以燒白地黑花瓷為主。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扒村窯龍紋梅瓶—上海博物館藏

汝窯:在今河南寶豐縣,宋屬汝州,故名。以燒青瓷為主,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鈞窯:在今河南禹縣八卦洞與鈞臺一帶,金代屬鈞州,因鈞臺或鈞州,故名。始燒於唐代,盛於北宋晚期,金元時繼續燒造,以燒製乳濁釉青瓷為主,兼燒黑瓷及白地黑花瓷,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鈞窯玫瑰紫釉長方花盆

當陽峪窯:在今河南修武縣當陽峪,故名。燒瓷於宋代,燒製白瓷、黑瓷、醬色釉瓷、白釉剔花及絞胎等品種。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五代甌窯青釉瓜形帶蓋曲流壺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德清窯:因地在浙江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幾十處之多,是以黑瓷與青瓷兼燒,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影響很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東晉 德清窯雞首雙系盤口把壺

鄞縣窯:在今浙江鄞縣,故名。已發現小白市、沙葉河及郭家峙三處, 以小白市窯歷史為早,燒瓷在東晉、南朝時期;另兩處均為五代、 北宋時期。造型、紋飾及支燒方法與餘姚上林湖越窯極其近似, 所燒瓷器多供吳越王錢氏進貢之用。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龍泉窯:在今浙江龍泉縣,故名。創燒於北宋早期,南宋晚期進入鼎盛階段,到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以燒青瓷聞名於世。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龍泉窯瓷器梅子青五管瓶

官窯:宋室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立新官窯,先置修內司官窯,後立郊壇下官窯,修內司窯址迄今尚未發現,現已確認的只有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官窯一處,專燒青瓷。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武義窯:在今浙江武義,故名。文獻未見記載,近年經調查在境內發現 青瓷窯址數十處,絕大部分均屬宋代,燒瓷以碗較多,碗裡多刻 花蓖點紋裝飾,外部刻複線紋,這類碗盛行於宋元時期,在浙閩 瓷窯發現最多。元代遺址多燒龍泉釉盤碗,器裡中心多印陰紋花 卉,偶有帶八思巴文者,為數不多。

西山窯:在浙江溫州西山,故名。燒造時代五代、 北宋、青瓷。胎色灰或淡青白色,質較細膩。釉層肥厚,以淡青為主,少數開片。裝飾以刻劃蓮瓣紋為主。

吳興窯:在浙江吳興,故名。為東晉唐宋瓷窯,胎色呈灰白,器物以平底居多。青釉釉色內呈黃色,有的在釉上加褐色,釉有開片。

象山窯:在今浙江象山,故名。據明清著錄謂燒白瓷,似定窯瓷器而粗; 經查,判明唐已燒青瓷。遺址面積不大,遺留標本不多,所燒以盤 碗為主,直口平底碗的造型與浙江麗水、吳興、餘姚等窯相同,屬唐代前期流行式樣。

紹興富盛窯:因窯址在浙江省紹興縣富盛而名。是戰國時 期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同窯合燒的窯場,這類窯 場分佈在紹興市、肖山市一帶。印紋硬陶和原始 青瓷雖同燒一窯,但產品迥然不同。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紹興富盛窯

黃岩窯:在浙江省黃岩市而名。時代從東漢 到唐宋都有發現,以青瓷為主。

紹興窯:在今浙江紹興,故名。已發現窯址兩處:一在富盛區長竹園一帶, 時代屬春秋戰國,遺物有原始瓷碗缽等器,器裡有螺旋紋,是浙江早 期窯址之一;一在下蒲西一帶,出土罐壺等遺物多印有帶狀網紋及鋪首裝飾,具有吳、西晉時期特徵。

蕭山窯:地在浙江省蕭山市,故名。燒造時代上至春秋戰國下到東晉。東晉窯址於1954年發現,以燒造青瓷為主。胎色灰,碗盤為平底足有支燒痕。器物以盆、碗、盂等大口器為多。

麗水窯:在今浙江省麗水市而名。屬龍泉窯系統,已發現窯址堆積二十餘處。主要燒造年代為元代。瓷質較粗。釉有青釉、灰青釉、黑釉。灰青釉的釉色接近影青。

泰順窯:在今浙江泰順,故名。燒青白瓷,復燒窯具口大底小,是完整的整體,裝坯時先裝小器,依大小可裝九件,上面一件口徑最大。所燒器物釉色偏灰,器裡有簡練的刻花紋飾。

慈溪窯:在今浙江慈溪杜湖濱湖地帶,故名。為新發現的一處青瓷產地, 與餘姚毗鄰。產品以壺灰較多,壺有多種式樣,腹部多有刻花與劃 花裝飾,肩部多帶雙系,系面也有多種紋飾;釉色多呈青灰,色調特殊,但瓷質鬆脆易破。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慈溪窯

東陽窯:在今浙江東陽,故名。六十年代發現窯址九處,七十年代後期又續有發現。始燒於唐而終於宋,其地屬婺州,所燒瓷器屬婺州窯系。

寧波窯:在今浙江寧波,故名。已發現郭堂嶴、雲湖及小洞嶴三處窯址, 以郭堂嶴窯燒瓷歷史最早,東漢後期即燒青窯、黑瓷,與上虞、小仙壇窯近似。

哥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哥窯多仿三代銅器式樣,釉開片形如冰裂,紋片呈黃黑二色,因有金絲鐵線 之稱。傳世品較多,多收藏於故宮博物院。龍泉窯經多次調查與發掘,迄未 發現傳世哥窯標本,哥窯是否屬於龍泉窯系統的問題還有待於證實。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哥窯

江山窯:在遼寧遼陽市江窯屯,因名。為遼金時期民窯。創燒於遼晚期,盛於金。以燒白釉粗瓷為主,兼燒白釉黑花器、黑釉器、三彩等。白釉色白而微黃,黑釉色純黑。

上虞窯:在今浙江上虞,故名。已發現窯址達三百處以上,是國內發 現窯址最多的縣。燒瓷自東漢迄於宋。

臨海窯:在今浙江臨海,故名。共發現窯址兩處,均燒青瓷,一在五孔嶴,燒瓷在南朝到初唐之間,所燒瓷器以碗為主,屬越窯系。

祕色窯:即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的浙江餘桃上林湖越窯。祕色之名始見 於晚唐徐寅的《貢餘祕色茶盞詩》,唐人對此未加註釋;南宋趙德麟 《侯鯖錄》釋為:“今之祕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唐代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祕色瓷盤

河南篇

扒村窯:在今河南禹縣扒村,故名。創燒於唐,終於元,屬磁州窯系,以燒白地黑花瓷為主。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扒村窯龍紋梅瓶—上海博物館藏

汝窯:在今河南寶豐縣,宋屬汝州,故名。以燒青瓷為主,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鈞窯:在今河南禹縣八卦洞與鈞臺一帶,金代屬鈞州,因鈞臺或鈞州,故名。始燒於唐代,盛於北宋晚期,金元時繼續燒造,以燒製乳濁釉青瓷為主,兼燒黑瓷及白地黑花瓷,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鈞窯玫瑰紫釉長方花盆

當陽峪窯:在今河南修武縣當陽峪,故名。燒瓷於宋代,燒製白瓷、黑瓷、醬色釉瓷、白釉剔花及絞胎等品種。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臨汝窯:在今河南臨汝縣,故名。燒瓷於宋、金,以燒製青瓷為主。

鶴壁窯:在今河南鶴壁市,故名。始燒於唐代而終於元代,唐代燒白、黃、黑瓷;宋金時期以燒白地黑花瓷為主,屬磁州窯系。

密縣窯:在今河南密縣,故名。始燒於唐而終於金,品種較多,有白瓷、黑瓷、黃瓷、 青瓷及珍珠地劃花。

登封窯:在今河南登封縣,故名.始燒於唐代,北宋為其繁盛時期,終於元代,以燒白瓷為主,兼燒黑瓷及三彩陶器,白釉珍珠地劃花最具特色。

魯山窯:在今河南魯山縣,故名。創燒於唐代而終於元代,燒製花釉瓷。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五代甌窯青釉瓜形帶蓋曲流壺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德清窯:因地在浙江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幾十處之多,是以黑瓷與青瓷兼燒,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影響很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東晉 德清窯雞首雙系盤口把壺

鄞縣窯:在今浙江鄞縣,故名。已發現小白市、沙葉河及郭家峙三處, 以小白市窯歷史為早,燒瓷在東晉、南朝時期;另兩處均為五代、 北宋時期。造型、紋飾及支燒方法與餘姚上林湖越窯極其近似, 所燒瓷器多供吳越王錢氏進貢之用。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龍泉窯:在今浙江龍泉縣,故名。創燒於北宋早期,南宋晚期進入鼎盛階段,到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以燒青瓷聞名於世。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龍泉窯瓷器梅子青五管瓶

官窯:宋室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立新官窯,先置修內司官窯,後立郊壇下官窯,修內司窯址迄今尚未發現,現已確認的只有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官窯一處,專燒青瓷。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武義窯:在今浙江武義,故名。文獻未見記載,近年經調查在境內發現 青瓷窯址數十處,絕大部分均屬宋代,燒瓷以碗較多,碗裡多刻 花蓖點紋裝飾,外部刻複線紋,這類碗盛行於宋元時期,在浙閩 瓷窯發現最多。元代遺址多燒龍泉釉盤碗,器裡中心多印陰紋花 卉,偶有帶八思巴文者,為數不多。

西山窯:在浙江溫州西山,故名。燒造時代五代、 北宋、青瓷。胎色灰或淡青白色,質較細膩。釉層肥厚,以淡青為主,少數開片。裝飾以刻劃蓮瓣紋為主。

吳興窯:在浙江吳興,故名。為東晉唐宋瓷窯,胎色呈灰白,器物以平底居多。青釉釉色內呈黃色,有的在釉上加褐色,釉有開片。

象山窯:在今浙江象山,故名。據明清著錄謂燒白瓷,似定窯瓷器而粗; 經查,判明唐已燒青瓷。遺址面積不大,遺留標本不多,所燒以盤 碗為主,直口平底碗的造型與浙江麗水、吳興、餘姚等窯相同,屬唐代前期流行式樣。

紹興富盛窯:因窯址在浙江省紹興縣富盛而名。是戰國時 期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同窯合燒的窯場,這類窯 場分佈在紹興市、肖山市一帶。印紋硬陶和原始 青瓷雖同燒一窯,但產品迥然不同。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紹興富盛窯

黃岩窯:在浙江省黃岩市而名。時代從東漢 到唐宋都有發現,以青瓷為主。

紹興窯:在今浙江紹興,故名。已發現窯址兩處:一在富盛區長竹園一帶, 時代屬春秋戰國,遺物有原始瓷碗缽等器,器裡有螺旋紋,是浙江早 期窯址之一;一在下蒲西一帶,出土罐壺等遺物多印有帶狀網紋及鋪首裝飾,具有吳、西晉時期特徵。

蕭山窯:地在浙江省蕭山市,故名。燒造時代上至春秋戰國下到東晉。東晉窯址於1954年發現,以燒造青瓷為主。胎色灰,碗盤為平底足有支燒痕。器物以盆、碗、盂等大口器為多。

麗水窯:在今浙江省麗水市而名。屬龍泉窯系統,已發現窯址堆積二十餘處。主要燒造年代為元代。瓷質較粗。釉有青釉、灰青釉、黑釉。灰青釉的釉色接近影青。

泰順窯:在今浙江泰順,故名。燒青白瓷,復燒窯具口大底小,是完整的整體,裝坯時先裝小器,依大小可裝九件,上面一件口徑最大。所燒器物釉色偏灰,器裡有簡練的刻花紋飾。

慈溪窯:在今浙江慈溪杜湖濱湖地帶,故名。為新發現的一處青瓷產地, 與餘姚毗鄰。產品以壺灰較多,壺有多種式樣,腹部多有刻花與劃 花裝飾,肩部多帶雙系,系面也有多種紋飾;釉色多呈青灰,色調特殊,但瓷質鬆脆易破。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慈溪窯

東陽窯:在今浙江東陽,故名。六十年代發現窯址九處,七十年代後期又續有發現。始燒於唐而終於宋,其地屬婺州,所燒瓷器屬婺州窯系。

寧波窯:在今浙江寧波,故名。已發現郭堂嶴、雲湖及小洞嶴三處窯址, 以郭堂嶴窯燒瓷歷史最早,東漢後期即燒青窯、黑瓷,與上虞、小仙壇窯近似。

哥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哥窯多仿三代銅器式樣,釉開片形如冰裂,紋片呈黃黑二色,因有金絲鐵線 之稱。傳世品較多,多收藏於故宮博物院。龍泉窯經多次調查與發掘,迄未 發現傳世哥窯標本,哥窯是否屬於龍泉窯系統的問題還有待於證實。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哥窯

江山窯:在遼寧遼陽市江窯屯,因名。為遼金時期民窯。創燒於遼晚期,盛於金。以燒白釉粗瓷為主,兼燒白釉黑花器、黑釉器、三彩等。白釉色白而微黃,黑釉色純黑。

上虞窯:在今浙江上虞,故名。已發現窯址達三百處以上,是國內發 現窯址最多的縣。燒瓷自東漢迄於宋。

臨海窯:在今浙江臨海,故名。共發現窯址兩處,均燒青瓷,一在五孔嶴,燒瓷在南朝到初唐之間,所燒瓷器以碗為主,屬越窯系。

祕色窯:即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的浙江餘桃上林湖越窯。祕色之名始見 於晚唐徐寅的《貢餘祕色茶盞詩》,唐人對此未加註釋;南宋趙德麟 《侯鯖錄》釋為:“今之祕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唐代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祕色瓷盤

河南篇

扒村窯:在今河南禹縣扒村,故名。創燒於唐,終於元,屬磁州窯系,以燒白地黑花瓷為主。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扒村窯龍紋梅瓶—上海博物館藏

汝窯:在今河南寶豐縣,宋屬汝州,故名。以燒青瓷為主,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鈞窯:在今河南禹縣八卦洞與鈞臺一帶,金代屬鈞州,因鈞臺或鈞州,故名。始燒於唐代,盛於北宋晚期,金元時繼續燒造,以燒製乳濁釉青瓷為主,兼燒黑瓷及白地黑花瓷,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鈞窯玫瑰紫釉長方花盆

當陽峪窯:在今河南修武縣當陽峪,故名。燒瓷於宋代,燒製白瓷、黑瓷、醬色釉瓷、白釉剔花及絞胎等品種。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臨汝窯:在今河南臨汝縣,故名。燒瓷於宋、金,以燒製青瓷為主。

鶴壁窯:在今河南鶴壁市,故名。始燒於唐代而終於元代,唐代燒白、黃、黑瓷;宋金時期以燒白地黑花瓷為主,屬磁州窯系。

密縣窯:在今河南密縣,故名。始燒於唐而終於金,品種較多,有白瓷、黑瓷、黃瓷、 青瓷及珍珠地劃花。

登封窯:在今河南登封縣,故名.始燒於唐代,北宋為其繁盛時期,終於元代,以燒白瓷為主,兼燒黑瓷及三彩陶器,白釉珍珠地劃花最具特色。

魯山窯:在今河南魯山縣,故名。創燒於唐代而終於元代,燒製花釉瓷。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唐代魯山窯花瓷腰鼓

郟縣窯:在今河南郟縣,故名。創燒於唐代而終於元代,燒製花釉瓷、黃瓷及白瓷等。

內鄉大窯店窯:略

鞏縣窯:在今河南鞏縣,故名。燒瓷於隋、唐,隋代燒青瓷,唐代以燒白瓷為主,此外還燒三彩陶器,黑瓷、絞胎與茶葉末釉也有一定比例。

宜陽窯:在河南宜陽三裡廟等處,故名。為宋代瓷窯。以燒青釉為主,兼燒白釉,白釉黑花及黑釉等品種。

寶丰窯:在河南省寶豐縣,故名。為宋代陶瓷窯。 產品有白瓷、青瓷,低溫三彩陶器等。

安陽窯:在今河南安陽北郊安陽橋附近,故名。 經過小規模試掘,初步判明是隋代青瓷窯址。

汴京官窯:北宋後期設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由官府直接經營的瓷窯,故名。 官窯專為宮廷服務,此窯繼汝窯之後為宮廷燒製瓷器,形質與工藝與汝窯有共同處。 器多仿古,胎骨深灰或紫色,釉色有粉青、月白,釉質晶瑩潤澤,有紋 片,有紫口鐵口特徵,底有支釘燒痕。具體窯址至今尚未發現。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五代甌窯青釉瓜形帶蓋曲流壺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德清窯:因地在浙江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幾十處之多,是以黑瓷與青瓷兼燒,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影響很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東晉 德清窯雞首雙系盤口把壺

鄞縣窯:在今浙江鄞縣,故名。已發現小白市、沙葉河及郭家峙三處, 以小白市窯歷史為早,燒瓷在東晉、南朝時期;另兩處均為五代、 北宋時期。造型、紋飾及支燒方法與餘姚上林湖越窯極其近似, 所燒瓷器多供吳越王錢氏進貢之用。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龍泉窯:在今浙江龍泉縣,故名。創燒於北宋早期,南宋晚期進入鼎盛階段,到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以燒青瓷聞名於世。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龍泉窯瓷器梅子青五管瓶

官窯:宋室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立新官窯,先置修內司官窯,後立郊壇下官窯,修內司窯址迄今尚未發現,現已確認的只有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官窯一處,專燒青瓷。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武義窯:在今浙江武義,故名。文獻未見記載,近年經調查在境內發現 青瓷窯址數十處,絕大部分均屬宋代,燒瓷以碗較多,碗裡多刻 花蓖點紋裝飾,外部刻複線紋,這類碗盛行於宋元時期,在浙閩 瓷窯發現最多。元代遺址多燒龍泉釉盤碗,器裡中心多印陰紋花 卉,偶有帶八思巴文者,為數不多。

西山窯:在浙江溫州西山,故名。燒造時代五代、 北宋、青瓷。胎色灰或淡青白色,質較細膩。釉層肥厚,以淡青為主,少數開片。裝飾以刻劃蓮瓣紋為主。

吳興窯:在浙江吳興,故名。為東晉唐宋瓷窯,胎色呈灰白,器物以平底居多。青釉釉色內呈黃色,有的在釉上加褐色,釉有開片。

象山窯:在今浙江象山,故名。據明清著錄謂燒白瓷,似定窯瓷器而粗; 經查,判明唐已燒青瓷。遺址面積不大,遺留標本不多,所燒以盤 碗為主,直口平底碗的造型與浙江麗水、吳興、餘姚等窯相同,屬唐代前期流行式樣。

紹興富盛窯:因窯址在浙江省紹興縣富盛而名。是戰國時 期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同窯合燒的窯場,這類窯 場分佈在紹興市、肖山市一帶。印紋硬陶和原始 青瓷雖同燒一窯,但產品迥然不同。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紹興富盛窯

黃岩窯:在浙江省黃岩市而名。時代從東漢 到唐宋都有發現,以青瓷為主。

紹興窯:在今浙江紹興,故名。已發現窯址兩處:一在富盛區長竹園一帶, 時代屬春秋戰國,遺物有原始瓷碗缽等器,器裡有螺旋紋,是浙江早 期窯址之一;一在下蒲西一帶,出土罐壺等遺物多印有帶狀網紋及鋪首裝飾,具有吳、西晉時期特徵。

蕭山窯:地在浙江省蕭山市,故名。燒造時代上至春秋戰國下到東晉。東晉窯址於1954年發現,以燒造青瓷為主。胎色灰,碗盤為平底足有支燒痕。器物以盆、碗、盂等大口器為多。

麗水窯:在今浙江省麗水市而名。屬龍泉窯系統,已發現窯址堆積二十餘處。主要燒造年代為元代。瓷質較粗。釉有青釉、灰青釉、黑釉。灰青釉的釉色接近影青。

泰順窯:在今浙江泰順,故名。燒青白瓷,復燒窯具口大底小,是完整的整體,裝坯時先裝小器,依大小可裝九件,上面一件口徑最大。所燒器物釉色偏灰,器裡有簡練的刻花紋飾。

慈溪窯:在今浙江慈溪杜湖濱湖地帶,故名。為新發現的一處青瓷產地, 與餘姚毗鄰。產品以壺灰較多,壺有多種式樣,腹部多有刻花與劃 花裝飾,肩部多帶雙系,系面也有多種紋飾;釉色多呈青灰,色調特殊,但瓷質鬆脆易破。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慈溪窯

東陽窯:在今浙江東陽,故名。六十年代發現窯址九處,七十年代後期又續有發現。始燒於唐而終於宋,其地屬婺州,所燒瓷器屬婺州窯系。

寧波窯:在今浙江寧波,故名。已發現郭堂嶴、雲湖及小洞嶴三處窯址, 以郭堂嶴窯燒瓷歷史最早,東漢後期即燒青窯、黑瓷,與上虞、小仙壇窯近似。

哥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哥窯多仿三代銅器式樣,釉開片形如冰裂,紋片呈黃黑二色,因有金絲鐵線 之稱。傳世品較多,多收藏於故宮博物院。龍泉窯經多次調查與發掘,迄未 發現傳世哥窯標本,哥窯是否屬於龍泉窯系統的問題還有待於證實。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哥窯

江山窯:在遼寧遼陽市江窯屯,因名。為遼金時期民窯。創燒於遼晚期,盛於金。以燒白釉粗瓷為主,兼燒白釉黑花器、黑釉器、三彩等。白釉色白而微黃,黑釉色純黑。

上虞窯:在今浙江上虞,故名。已發現窯址達三百處以上,是國內發 現窯址最多的縣。燒瓷自東漢迄於宋。

臨海窯:在今浙江臨海,故名。共發現窯址兩處,均燒青瓷,一在五孔嶴,燒瓷在南朝到初唐之間,所燒瓷器以碗為主,屬越窯系。

祕色窯:即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的浙江餘桃上林湖越窯。祕色之名始見 於晚唐徐寅的《貢餘祕色茶盞詩》,唐人對此未加註釋;南宋趙德麟 《侯鯖錄》釋為:“今之祕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唐代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祕色瓷盤

河南篇

扒村窯:在今河南禹縣扒村,故名。創燒於唐,終於元,屬磁州窯系,以燒白地黑花瓷為主。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扒村窯龍紋梅瓶—上海博物館藏

汝窯:在今河南寶豐縣,宋屬汝州,故名。以燒青瓷為主,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鈞窯:在今河南禹縣八卦洞與鈞臺一帶,金代屬鈞州,因鈞臺或鈞州,故名。始燒於唐代,盛於北宋晚期,金元時繼續燒造,以燒製乳濁釉青瓷為主,兼燒黑瓷及白地黑花瓷,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鈞窯玫瑰紫釉長方花盆

當陽峪窯:在今河南修武縣當陽峪,故名。燒瓷於宋代,燒製白瓷、黑瓷、醬色釉瓷、白釉剔花及絞胎等品種。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臨汝窯:在今河南臨汝縣,故名。燒瓷於宋、金,以燒製青瓷為主。

鶴壁窯:在今河南鶴壁市,故名。始燒於唐代而終於元代,唐代燒白、黃、黑瓷;宋金時期以燒白地黑花瓷為主,屬磁州窯系。

密縣窯:在今河南密縣,故名。始燒於唐而終於金,品種較多,有白瓷、黑瓷、黃瓷、 青瓷及珍珠地劃花。

登封窯:在今河南登封縣,故名.始燒於唐代,北宋為其繁盛時期,終於元代,以燒白瓷為主,兼燒黑瓷及三彩陶器,白釉珍珠地劃花最具特色。

魯山窯:在今河南魯山縣,故名。創燒於唐代而終於元代,燒製花釉瓷。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唐代魯山窯花瓷腰鼓

郟縣窯:在今河南郟縣,故名。創燒於唐代而終於元代,燒製花釉瓷、黃瓷及白瓷等。

內鄉大窯店窯:略

鞏縣窯:在今河南鞏縣,故名。燒瓷於隋、唐,隋代燒青瓷,唐代以燒白瓷為主,此外還燒三彩陶器,黑瓷、絞胎與茶葉末釉也有一定比例。

宜陽窯:在河南宜陽三裡廟等處,故名。為宋代瓷窯。以燒青釉為主,兼燒白釉,白釉黑花及黑釉等品種。

寶丰窯:在河南省寶豐縣,故名。為宋代陶瓷窯。 產品有白瓷、青瓷,低溫三彩陶器等。

安陽窯:在今河南安陽北郊安陽橋附近,故名。 經過小規模試掘,初步判明是隋代青瓷窯址。

汴京官窯:北宋後期設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由官府直接經營的瓷窯,故名。 官窯專為宮廷服務,此窯繼汝窯之後為宮廷燒製瓷器,形質與工藝與汝窯有共同處。 器多仿古,胎骨深灰或紫色,釉色有粉青、月白,釉質晶瑩潤澤,有紋 片,有紫口鐵口特徵,底有支釘燒痕。具體窯址至今尚未發現。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汴京官窯

東窯:在汴京(今河南開封)附近。專燒磚瓦。

福建篇

建窯:在今福建建陽縣,故名.晚唐、五代燒青瓷,宋代以燒黑瓷為主,兼燒青白瓷和青瓷。建窯以宋代盛產的黑釉瓷器最為聞名,所制供飲茶用的'兔毫盞'最受人歡迎,北宋後期曾為宮廷燒製御用茶盞,元以後黑釉器停燒。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五代甌窯青釉瓜形帶蓋曲流壺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德清窯:因地在浙江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幾十處之多,是以黑瓷與青瓷兼燒,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影響很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東晉 德清窯雞首雙系盤口把壺

鄞縣窯:在今浙江鄞縣,故名。已發現小白市、沙葉河及郭家峙三處, 以小白市窯歷史為早,燒瓷在東晉、南朝時期;另兩處均為五代、 北宋時期。造型、紋飾及支燒方法與餘姚上林湖越窯極其近似, 所燒瓷器多供吳越王錢氏進貢之用。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龍泉窯:在今浙江龍泉縣,故名。創燒於北宋早期,南宋晚期進入鼎盛階段,到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以燒青瓷聞名於世。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龍泉窯瓷器梅子青五管瓶

官窯:宋室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立新官窯,先置修內司官窯,後立郊壇下官窯,修內司窯址迄今尚未發現,現已確認的只有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官窯一處,專燒青瓷。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武義窯:在今浙江武義,故名。文獻未見記載,近年經調查在境內發現 青瓷窯址數十處,絕大部分均屬宋代,燒瓷以碗較多,碗裡多刻 花蓖點紋裝飾,外部刻複線紋,這類碗盛行於宋元時期,在浙閩 瓷窯發現最多。元代遺址多燒龍泉釉盤碗,器裡中心多印陰紋花 卉,偶有帶八思巴文者,為數不多。

西山窯:在浙江溫州西山,故名。燒造時代五代、 北宋、青瓷。胎色灰或淡青白色,質較細膩。釉層肥厚,以淡青為主,少數開片。裝飾以刻劃蓮瓣紋為主。

吳興窯:在浙江吳興,故名。為東晉唐宋瓷窯,胎色呈灰白,器物以平底居多。青釉釉色內呈黃色,有的在釉上加褐色,釉有開片。

象山窯:在今浙江象山,故名。據明清著錄謂燒白瓷,似定窯瓷器而粗; 經查,判明唐已燒青瓷。遺址面積不大,遺留標本不多,所燒以盤 碗為主,直口平底碗的造型與浙江麗水、吳興、餘姚等窯相同,屬唐代前期流行式樣。

紹興富盛窯:因窯址在浙江省紹興縣富盛而名。是戰國時 期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同窯合燒的窯場,這類窯 場分佈在紹興市、肖山市一帶。印紋硬陶和原始 青瓷雖同燒一窯,但產品迥然不同。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紹興富盛窯

黃岩窯:在浙江省黃岩市而名。時代從東漢 到唐宋都有發現,以青瓷為主。

紹興窯:在今浙江紹興,故名。已發現窯址兩處:一在富盛區長竹園一帶, 時代屬春秋戰國,遺物有原始瓷碗缽等器,器裡有螺旋紋,是浙江早 期窯址之一;一在下蒲西一帶,出土罐壺等遺物多印有帶狀網紋及鋪首裝飾,具有吳、西晉時期特徵。

蕭山窯:地在浙江省蕭山市,故名。燒造時代上至春秋戰國下到東晉。東晉窯址於1954年發現,以燒造青瓷為主。胎色灰,碗盤為平底足有支燒痕。器物以盆、碗、盂等大口器為多。

麗水窯:在今浙江省麗水市而名。屬龍泉窯系統,已發現窯址堆積二十餘處。主要燒造年代為元代。瓷質較粗。釉有青釉、灰青釉、黑釉。灰青釉的釉色接近影青。

泰順窯:在今浙江泰順,故名。燒青白瓷,復燒窯具口大底小,是完整的整體,裝坯時先裝小器,依大小可裝九件,上面一件口徑最大。所燒器物釉色偏灰,器裡有簡練的刻花紋飾。

慈溪窯:在今浙江慈溪杜湖濱湖地帶,故名。為新發現的一處青瓷產地, 與餘姚毗鄰。產品以壺灰較多,壺有多種式樣,腹部多有刻花與劃 花裝飾,肩部多帶雙系,系面也有多種紋飾;釉色多呈青灰,色調特殊,但瓷質鬆脆易破。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慈溪窯

東陽窯:在今浙江東陽,故名。六十年代發現窯址九處,七十年代後期又續有發現。始燒於唐而終於宋,其地屬婺州,所燒瓷器屬婺州窯系。

寧波窯:在今浙江寧波,故名。已發現郭堂嶴、雲湖及小洞嶴三處窯址, 以郭堂嶴窯燒瓷歷史最早,東漢後期即燒青窯、黑瓷,與上虞、小仙壇窯近似。

哥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哥窯多仿三代銅器式樣,釉開片形如冰裂,紋片呈黃黑二色,因有金絲鐵線 之稱。傳世品較多,多收藏於故宮博物院。龍泉窯經多次調查與發掘,迄未 發現傳世哥窯標本,哥窯是否屬於龍泉窯系統的問題還有待於證實。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哥窯

江山窯:在遼寧遼陽市江窯屯,因名。為遼金時期民窯。創燒於遼晚期,盛於金。以燒白釉粗瓷為主,兼燒白釉黑花器、黑釉器、三彩等。白釉色白而微黃,黑釉色純黑。

上虞窯:在今浙江上虞,故名。已發現窯址達三百處以上,是國內發 現窯址最多的縣。燒瓷自東漢迄於宋。

臨海窯:在今浙江臨海,故名。共發現窯址兩處,均燒青瓷,一在五孔嶴,燒瓷在南朝到初唐之間,所燒瓷器以碗為主,屬越窯系。

祕色窯:即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的浙江餘桃上林湖越窯。祕色之名始見 於晚唐徐寅的《貢餘祕色茶盞詩》,唐人對此未加註釋;南宋趙德麟 《侯鯖錄》釋為:“今之祕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唐代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祕色瓷盤

河南篇

扒村窯:在今河南禹縣扒村,故名。創燒於唐,終於元,屬磁州窯系,以燒白地黑花瓷為主。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扒村窯龍紋梅瓶—上海博物館藏

汝窯:在今河南寶豐縣,宋屬汝州,故名。以燒青瓷為主,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鈞窯:在今河南禹縣八卦洞與鈞臺一帶,金代屬鈞州,因鈞臺或鈞州,故名。始燒於唐代,盛於北宋晚期,金元時繼續燒造,以燒製乳濁釉青瓷為主,兼燒黑瓷及白地黑花瓷,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鈞窯玫瑰紫釉長方花盆

當陽峪窯:在今河南修武縣當陽峪,故名。燒瓷於宋代,燒製白瓷、黑瓷、醬色釉瓷、白釉剔花及絞胎等品種。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臨汝窯:在今河南臨汝縣,故名。燒瓷於宋、金,以燒製青瓷為主。

鶴壁窯:在今河南鶴壁市,故名。始燒於唐代而終於元代,唐代燒白、黃、黑瓷;宋金時期以燒白地黑花瓷為主,屬磁州窯系。

密縣窯:在今河南密縣,故名。始燒於唐而終於金,品種較多,有白瓷、黑瓷、黃瓷、 青瓷及珍珠地劃花。

登封窯:在今河南登封縣,故名.始燒於唐代,北宋為其繁盛時期,終於元代,以燒白瓷為主,兼燒黑瓷及三彩陶器,白釉珍珠地劃花最具特色。

魯山窯:在今河南魯山縣,故名。創燒於唐代而終於元代,燒製花釉瓷。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唐代魯山窯花瓷腰鼓

郟縣窯:在今河南郟縣,故名。創燒於唐代而終於元代,燒製花釉瓷、黃瓷及白瓷等。

內鄉大窯店窯:略

鞏縣窯:在今河南鞏縣,故名。燒瓷於隋、唐,隋代燒青瓷,唐代以燒白瓷為主,此外還燒三彩陶器,黑瓷、絞胎與茶葉末釉也有一定比例。

宜陽窯:在河南宜陽三裡廟等處,故名。為宋代瓷窯。以燒青釉為主,兼燒白釉,白釉黑花及黑釉等品種。

寶丰窯:在河南省寶豐縣,故名。為宋代陶瓷窯。 產品有白瓷、青瓷,低溫三彩陶器等。

安陽窯:在今河南安陽北郊安陽橋附近,故名。 經過小規模試掘,初步判明是隋代青瓷窯址。

汴京官窯:北宋後期設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由官府直接經營的瓷窯,故名。 官窯專為宮廷服務,此窯繼汝窯之後為宮廷燒製瓷器,形質與工藝與汝窯有共同處。 器多仿古,胎骨深灰或紫色,釉色有粉青、月白,釉質晶瑩潤澤,有紋 片,有紫口鐵口特徵,底有支釘燒痕。具體窯址至今尚未發現。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汴京官窯

東窯:在汴京(今河南開封)附近。專燒磚瓦。

福建篇

建窯:在今福建建陽縣,故名.晚唐、五代燒青瓷,宋代以燒黑瓷為主,兼燒青白瓷和青瓷。建窯以宋代盛產的黑釉瓷器最為聞名,所制供飲茶用的'兔毫盞'最受人歡迎,北宋後期曾為宮廷燒製御用茶盞,元以後黑釉器停燒。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建窯黑釉兔毫盞

德化窯:在今福建德化縣,故名。創燒於宋代,宋元時期燒青白瓷,明代盛燒白瓷,清代又有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五代甌窯青釉瓜形帶蓋曲流壺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德清窯:因地在浙江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幾十處之多,是以黑瓷與青瓷兼燒,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影響很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東晉 德清窯雞首雙系盤口把壺

鄞縣窯:在今浙江鄞縣,故名。已發現小白市、沙葉河及郭家峙三處, 以小白市窯歷史為早,燒瓷在東晉、南朝時期;另兩處均為五代、 北宋時期。造型、紋飾及支燒方法與餘姚上林湖越窯極其近似, 所燒瓷器多供吳越王錢氏進貢之用。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龍泉窯:在今浙江龍泉縣,故名。創燒於北宋早期,南宋晚期進入鼎盛階段,到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以燒青瓷聞名於世。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龍泉窯瓷器梅子青五管瓶

官窯:宋室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立新官窯,先置修內司官窯,後立郊壇下官窯,修內司窯址迄今尚未發現,現已確認的只有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官窯一處,專燒青瓷。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武義窯:在今浙江武義,故名。文獻未見記載,近年經調查在境內發現 青瓷窯址數十處,絕大部分均屬宋代,燒瓷以碗較多,碗裡多刻 花蓖點紋裝飾,外部刻複線紋,這類碗盛行於宋元時期,在浙閩 瓷窯發現最多。元代遺址多燒龍泉釉盤碗,器裡中心多印陰紋花 卉,偶有帶八思巴文者,為數不多。

西山窯:在浙江溫州西山,故名。燒造時代五代、 北宋、青瓷。胎色灰或淡青白色,質較細膩。釉層肥厚,以淡青為主,少數開片。裝飾以刻劃蓮瓣紋為主。

吳興窯:在浙江吳興,故名。為東晉唐宋瓷窯,胎色呈灰白,器物以平底居多。青釉釉色內呈黃色,有的在釉上加褐色,釉有開片。

象山窯:在今浙江象山,故名。據明清著錄謂燒白瓷,似定窯瓷器而粗; 經查,判明唐已燒青瓷。遺址面積不大,遺留標本不多,所燒以盤 碗為主,直口平底碗的造型與浙江麗水、吳興、餘姚等窯相同,屬唐代前期流行式樣。

紹興富盛窯:因窯址在浙江省紹興縣富盛而名。是戰國時 期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同窯合燒的窯場,這類窯 場分佈在紹興市、肖山市一帶。印紋硬陶和原始 青瓷雖同燒一窯,但產品迥然不同。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紹興富盛窯

黃岩窯:在浙江省黃岩市而名。時代從東漢 到唐宋都有發現,以青瓷為主。

紹興窯:在今浙江紹興,故名。已發現窯址兩處:一在富盛區長竹園一帶, 時代屬春秋戰國,遺物有原始瓷碗缽等器,器裡有螺旋紋,是浙江早 期窯址之一;一在下蒲西一帶,出土罐壺等遺物多印有帶狀網紋及鋪首裝飾,具有吳、西晉時期特徵。

蕭山窯:地在浙江省蕭山市,故名。燒造時代上至春秋戰國下到東晉。東晉窯址於1954年發現,以燒造青瓷為主。胎色灰,碗盤為平底足有支燒痕。器物以盆、碗、盂等大口器為多。

麗水窯:在今浙江省麗水市而名。屬龍泉窯系統,已發現窯址堆積二十餘處。主要燒造年代為元代。瓷質較粗。釉有青釉、灰青釉、黑釉。灰青釉的釉色接近影青。

泰順窯:在今浙江泰順,故名。燒青白瓷,復燒窯具口大底小,是完整的整體,裝坯時先裝小器,依大小可裝九件,上面一件口徑最大。所燒器物釉色偏灰,器裡有簡練的刻花紋飾。

慈溪窯:在今浙江慈溪杜湖濱湖地帶,故名。為新發現的一處青瓷產地, 與餘姚毗鄰。產品以壺灰較多,壺有多種式樣,腹部多有刻花與劃 花裝飾,肩部多帶雙系,系面也有多種紋飾;釉色多呈青灰,色調特殊,但瓷質鬆脆易破。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慈溪窯

東陽窯:在今浙江東陽,故名。六十年代發現窯址九處,七十年代後期又續有發現。始燒於唐而終於宋,其地屬婺州,所燒瓷器屬婺州窯系。

寧波窯:在今浙江寧波,故名。已發現郭堂嶴、雲湖及小洞嶴三處窯址, 以郭堂嶴窯燒瓷歷史最早,東漢後期即燒青窯、黑瓷,與上虞、小仙壇窯近似。

哥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哥窯多仿三代銅器式樣,釉開片形如冰裂,紋片呈黃黑二色,因有金絲鐵線 之稱。傳世品較多,多收藏於故宮博物院。龍泉窯經多次調查與發掘,迄未 發現傳世哥窯標本,哥窯是否屬於龍泉窯系統的問題還有待於證實。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哥窯

江山窯:在遼寧遼陽市江窯屯,因名。為遼金時期民窯。創燒於遼晚期,盛於金。以燒白釉粗瓷為主,兼燒白釉黑花器、黑釉器、三彩等。白釉色白而微黃,黑釉色純黑。

上虞窯:在今浙江上虞,故名。已發現窯址達三百處以上,是國內發 現窯址最多的縣。燒瓷自東漢迄於宋。

臨海窯:在今浙江臨海,故名。共發現窯址兩處,均燒青瓷,一在五孔嶴,燒瓷在南朝到初唐之間,所燒瓷器以碗為主,屬越窯系。

祕色窯:即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的浙江餘桃上林湖越窯。祕色之名始見 於晚唐徐寅的《貢餘祕色茶盞詩》,唐人對此未加註釋;南宋趙德麟 《侯鯖錄》釋為:“今之祕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唐代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祕色瓷盤

河南篇

扒村窯:在今河南禹縣扒村,故名。創燒於唐,終於元,屬磁州窯系,以燒白地黑花瓷為主。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扒村窯龍紋梅瓶—上海博物館藏

汝窯:在今河南寶豐縣,宋屬汝州,故名。以燒青瓷為主,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鈞窯:在今河南禹縣八卦洞與鈞臺一帶,金代屬鈞州,因鈞臺或鈞州,故名。始燒於唐代,盛於北宋晚期,金元時繼續燒造,以燒製乳濁釉青瓷為主,兼燒黑瓷及白地黑花瓷,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鈞窯玫瑰紫釉長方花盆

當陽峪窯:在今河南修武縣當陽峪,故名。燒瓷於宋代,燒製白瓷、黑瓷、醬色釉瓷、白釉剔花及絞胎等品種。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臨汝窯:在今河南臨汝縣,故名。燒瓷於宋、金,以燒製青瓷為主。

鶴壁窯:在今河南鶴壁市,故名。始燒於唐代而終於元代,唐代燒白、黃、黑瓷;宋金時期以燒白地黑花瓷為主,屬磁州窯系。

密縣窯:在今河南密縣,故名。始燒於唐而終於金,品種較多,有白瓷、黑瓷、黃瓷、 青瓷及珍珠地劃花。

登封窯:在今河南登封縣,故名.始燒於唐代,北宋為其繁盛時期,終於元代,以燒白瓷為主,兼燒黑瓷及三彩陶器,白釉珍珠地劃花最具特色。

魯山窯:在今河南魯山縣,故名。創燒於唐代而終於元代,燒製花釉瓷。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唐代魯山窯花瓷腰鼓

郟縣窯:在今河南郟縣,故名。創燒於唐代而終於元代,燒製花釉瓷、黃瓷及白瓷等。

內鄉大窯店窯:略

鞏縣窯:在今河南鞏縣,故名。燒瓷於隋、唐,隋代燒青瓷,唐代以燒白瓷為主,此外還燒三彩陶器,黑瓷、絞胎與茶葉末釉也有一定比例。

宜陽窯:在河南宜陽三裡廟等處,故名。為宋代瓷窯。以燒青釉為主,兼燒白釉,白釉黑花及黑釉等品種。

寶丰窯:在河南省寶豐縣,故名。為宋代陶瓷窯。 產品有白瓷、青瓷,低溫三彩陶器等。

安陽窯:在今河南安陽北郊安陽橋附近,故名。 經過小規模試掘,初步判明是隋代青瓷窯址。

汴京官窯:北宋後期設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由官府直接經營的瓷窯,故名。 官窯專為宮廷服務,此窯繼汝窯之後為宮廷燒製瓷器,形質與工藝與汝窯有共同處。 器多仿古,胎骨深灰或紫色,釉色有粉青、月白,釉質晶瑩潤澤,有紋 片,有紫口鐵口特徵,底有支釘燒痕。具體窯址至今尚未發現。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汴京官窯

東窯:在汴京(今河南開封)附近。專燒磚瓦。

福建篇

建窯:在今福建建陽縣,故名.晚唐、五代燒青瓷,宋代以燒黑瓷為主,兼燒青白瓷和青瓷。建窯以宋代盛產的黑釉瓷器最為聞名,所制供飲茶用的'兔毫盞'最受人歡迎,北宋後期曾為宮廷燒製御用茶盞,元以後黑釉器停燒。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建窯黑釉兔毫盞

德化窯:在今福建德化縣,故名。創燒於宋代,宋元時期燒青白瓷,明代盛燒白瓷,清代又有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德化窯

同安窯:在今福建同安縣,故名。創燒與唐代,宋元時期鼎盛,以燒青瓷為主,兼燒青白瓷。同安青瓷,日本人稱為'珠光青瓷'。

泉州窯:在今福建泉州市,故名。共發現碗窯鄉、磁灶、童子山等窯址十一處,主要燒青白瓷、青瓷和黑瓷,時代均在宋元時期。

安溪窯:在今福建安溪縣,故名。宋元時期以燒青白瓷為主,明清燒青花和紅綠彩瓷。

南安窯:在福建南安縣,因名。為宋代窯場,有窯址近五十處。主要燒造青瓷和青白瓷。

崇安窯:在今福建崇安,故名。已發現窯址十一處,屬宋代者八處。 因距建陽較近,發現有專燒黑瓷的窯址,造型與建窯相似;燒 青白瓷者發現兩處,出土器物有盤、碗、杯、碟、洗及盒,質 量以苑埂窯所燒者為精。因地鄰江西,青白瓷受景德鎮、南豐 兩窯一定影響。

福清窯:在今福建福清,故名。是閩東沿漲地區古外銷瓷產地之一。 五十年代在縣東門外東張區發現宋代窯址五處,均燒青釉刻花 筐點紋及黑瓷兩類器物,風格與福建各地宋代同類窯址出土遺 物基本屬於同一類型。

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世界上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原子彈,一個是中國的古陶瓷。可見凝聚在古陶瓷身上的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中國陶瓷,源遠流長,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後就已經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從商周時期,原始青瓷的發明,到東漢成熟青瓷的產生,經歷唐宋的發展,直至明清制瓷業的繁榮,中國製瓷業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單色到多彩,走過了漫長的發展道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據考古資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現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 800多年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江南瓷業獲得迅速發展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等地都相繼設立了窯場,分別燒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雖然北方地區制瓷業發展較遲,但在山東、河北等處也發現了青瓷窯址。在晉書《字林》中第一次出現了'瓷'字。同時,讚譽瓷器的詩詞歌賦也出現了。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以下為各位看官歸納了全國各時期大部分窯口資料以供參考:

浙江篇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五代甌窯青釉瓜形帶蓋曲流壺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是繼德清窯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早期黑瓷產地。 窯址共發現兩處,所燒器皿與德清窯近似;黑釉雞頭壺地面遺留較多, 有大中小三種形式,當時產量較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德清窯:因地在浙江德清縣,故名。窯址在德清縣境內已發現幾十處之多,是以黑瓷與青瓷兼燒,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影響很大。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東晉 德清窯雞首雙系盤口把壺

鄞縣窯:在今浙江鄞縣,故名。已發現小白市、沙葉河及郭家峙三處, 以小白市窯歷史為早,燒瓷在東晉、南朝時期;另兩處均為五代、 北宋時期。造型、紋飾及支燒方法與餘姚上林湖越窯極其近似, 所燒瓷器多供吳越王錢氏進貢之用。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龍泉窯:在今浙江龍泉縣,故名。創燒於北宋早期,南宋晚期進入鼎盛階段,到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以燒青瓷聞名於世。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龍泉窯瓷器梅子青五管瓶

官窯:宋室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立新官窯,先置修內司官窯,後立郊壇下官窯,修內司窯址迄今尚未發現,現已確認的只有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官窯一處,專燒青瓷。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武義窯:在今浙江武義,故名。文獻未見記載,近年經調查在境內發現 青瓷窯址數十處,絕大部分均屬宋代,燒瓷以碗較多,碗裡多刻 花蓖點紋裝飾,外部刻複線紋,這類碗盛行於宋元時期,在浙閩 瓷窯發現最多。元代遺址多燒龍泉釉盤碗,器裡中心多印陰紋花 卉,偶有帶八思巴文者,為數不多。

西山窯:在浙江溫州西山,故名。燒造時代五代、 北宋、青瓷。胎色灰或淡青白色,質較細膩。釉層肥厚,以淡青為主,少數開片。裝飾以刻劃蓮瓣紋為主。

吳興窯:在浙江吳興,故名。為東晉唐宋瓷窯,胎色呈灰白,器物以平底居多。青釉釉色內呈黃色,有的在釉上加褐色,釉有開片。

象山窯:在今浙江象山,故名。據明清著錄謂燒白瓷,似定窯瓷器而粗; 經查,判明唐已燒青瓷。遺址面積不大,遺留標本不多,所燒以盤 碗為主,直口平底碗的造型與浙江麗水、吳興、餘姚等窯相同,屬唐代前期流行式樣。

紹興富盛窯:因窯址在浙江省紹興縣富盛而名。是戰國時 期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同窯合燒的窯場,這類窯 場分佈在紹興市、肖山市一帶。印紋硬陶和原始 青瓷雖同燒一窯,但產品迥然不同。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紹興富盛窯

黃岩窯:在浙江省黃岩市而名。時代從東漢 到唐宋都有發現,以青瓷為主。

紹興窯:在今浙江紹興,故名。已發現窯址兩處:一在富盛區長竹園一帶, 時代屬春秋戰國,遺物有原始瓷碗缽等器,器裡有螺旋紋,是浙江早 期窯址之一;一在下蒲西一帶,出土罐壺等遺物多印有帶狀網紋及鋪首裝飾,具有吳、西晉時期特徵。

蕭山窯:地在浙江省蕭山市,故名。燒造時代上至春秋戰國下到東晉。東晉窯址於1954年發現,以燒造青瓷為主。胎色灰,碗盤為平底足有支燒痕。器物以盆、碗、盂等大口器為多。

麗水窯:在今浙江省麗水市而名。屬龍泉窯系統,已發現窯址堆積二十餘處。主要燒造年代為元代。瓷質較粗。釉有青釉、灰青釉、黑釉。灰青釉的釉色接近影青。

泰順窯:在今浙江泰順,故名。燒青白瓷,復燒窯具口大底小,是完整的整體,裝坯時先裝小器,依大小可裝九件,上面一件口徑最大。所燒器物釉色偏灰,器裡有簡練的刻花紋飾。

慈溪窯:在今浙江慈溪杜湖濱湖地帶,故名。為新發現的一處青瓷產地, 與餘姚毗鄰。產品以壺灰較多,壺有多種式樣,腹部多有刻花與劃 花裝飾,肩部多帶雙系,系面也有多種紋飾;釉色多呈青灰,色調特殊,但瓷質鬆脆易破。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慈溪窯

東陽窯:在今浙江東陽,故名。六十年代發現窯址九處,七十年代後期又續有發現。始燒於唐而終於宋,其地屬婺州,所燒瓷器屬婺州窯系。

寧波窯:在今浙江寧波,故名。已發現郭堂嶴、雲湖及小洞嶴三處窯址, 以郭堂嶴窯燒瓷歷史最早,東漢後期即燒青窯、黑瓷,與上虞、小仙壇窯近似。

哥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哥窯多仿三代銅器式樣,釉開片形如冰裂,紋片呈黃黑二色,因有金絲鐵線 之稱。傳世品較多,多收藏於故宮博物院。龍泉窯經多次調查與發掘,迄未 發現傳世哥窯標本,哥窯是否屬於龍泉窯系統的問題還有待於證實。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哥窯

江山窯:在遼寧遼陽市江窯屯,因名。為遼金時期民窯。創燒於遼晚期,盛於金。以燒白釉粗瓷為主,兼燒白釉黑花器、黑釉器、三彩等。白釉色白而微黃,黑釉色純黑。

上虞窯:在今浙江上虞,故名。已發現窯址達三百處以上,是國內發 現窯址最多的縣。燒瓷自東漢迄於宋。

臨海窯:在今浙江臨海,故名。共發現窯址兩處,均燒青瓷,一在五孔嶴,燒瓷在南朝到初唐之間,所燒瓷器以碗為主,屬越窯系。

祕色窯:即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的浙江餘桃上林湖越窯。祕色之名始見 於晚唐徐寅的《貢餘祕色茶盞詩》,唐人對此未加註釋;南宋趙德麟 《侯鯖錄》釋為:“今之祕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唐代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祕色瓷盤

河南篇

扒村窯:在今河南禹縣扒村,故名。創燒於唐,終於元,屬磁州窯系,以燒白地黑花瓷為主。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代扒村窯龍紋梅瓶—上海博物館藏

汝窯:在今河南寶豐縣,宋屬汝州,故名。以燒青瓷為主,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鈞窯:在今河南禹縣八卦洞與鈞臺一帶,金代屬鈞州,因鈞臺或鈞州,故名。始燒於唐代,盛於北宋晚期,金元時繼續燒造,以燒製乳濁釉青瓷為主,兼燒黑瓷及白地黑花瓷,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鈞窯玫瑰紫釉長方花盆

當陽峪窯:在今河南修武縣當陽峪,故名。燒瓷於宋代,燒製白瓷、黑瓷、醬色釉瓷、白釉剔花及絞胎等品種。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臨汝窯:在今河南臨汝縣,故名。燒瓷於宋、金,以燒製青瓷為主。

鶴壁窯:在今河南鶴壁市,故名。始燒於唐代而終於元代,唐代燒白、黃、黑瓷;宋金時期以燒白地黑花瓷為主,屬磁州窯系。

密縣窯:在今河南密縣,故名。始燒於唐而終於金,品種較多,有白瓷、黑瓷、黃瓷、 青瓷及珍珠地劃花。

登封窯:在今河南登封縣,故名.始燒於唐代,北宋為其繁盛時期,終於元代,以燒白瓷為主,兼燒黑瓷及三彩陶器,白釉珍珠地劃花最具特色。

魯山窯:在今河南魯山縣,故名。創燒於唐代而終於元代,燒製花釉瓷。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唐代魯山窯花瓷腰鼓

郟縣窯:在今河南郟縣,故名。創燒於唐代而終於元代,燒製花釉瓷、黃瓷及白瓷等。

內鄉大窯店窯:略

鞏縣窯:在今河南鞏縣,故名。燒瓷於隋、唐,隋代燒青瓷,唐代以燒白瓷為主,此外還燒三彩陶器,黑瓷、絞胎與茶葉末釉也有一定比例。

宜陽窯:在河南宜陽三裡廟等處,故名。為宋代瓷窯。以燒青釉為主,兼燒白釉,白釉黑花及黑釉等品種。

寶丰窯:在河南省寶豐縣,故名。為宋代陶瓷窯。 產品有白瓷、青瓷,低溫三彩陶器等。

安陽窯:在今河南安陽北郊安陽橋附近,故名。 經過小規模試掘,初步判明是隋代青瓷窯址。

汴京官窯:北宋後期設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由官府直接經營的瓷窯,故名。 官窯專為宮廷服務,此窯繼汝窯之後為宮廷燒製瓷器,形質與工藝與汝窯有共同處。 器多仿古,胎骨深灰或紫色,釉色有粉青、月白,釉質晶瑩潤澤,有紋 片,有紫口鐵口特徵,底有支釘燒痕。具體窯址至今尚未發現。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汴京官窯

東窯:在汴京(今河南開封)附近。專燒磚瓦。

福建篇

建窯:在今福建建陽縣,故名.晚唐、五代燒青瓷,宋代以燒黑瓷為主,兼燒青白瓷和青瓷。建窯以宋代盛產的黑釉瓷器最為聞名,所制供飲茶用的'兔毫盞'最受人歡迎,北宋後期曾為宮廷燒製御用茶盞,元以後黑釉器停燒。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宋建窯黑釉兔毫盞

德化窯:在今福建德化縣,故名。創燒於宋代,宋元時期燒青白瓷,明代盛燒白瓷,清代又有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德化窯

同安窯:在今福建同安縣,故名。創燒與唐代,宋元時期鼎盛,以燒青瓷為主,兼燒青白瓷。同安青瓷,日本人稱為'珠光青瓷'。

泉州窯:在今福建泉州市,故名。共發現碗窯鄉、磁灶、童子山等窯址十一處,主要燒青白瓷、青瓷和黑瓷,時代均在宋元時期。

安溪窯:在今福建安溪縣,故名。宋元時期以燒青白瓷為主,明清燒青花和紅綠彩瓷。

南安窯:在福建南安縣,因名。為宋代窯場,有窯址近五十處。主要燒造青瓷和青白瓷。

崇安窯:在今福建崇安,故名。已發現窯址十一處,屬宋代者八處。 因距建陽較近,發現有專燒黑瓷的窯址,造型與建窯相似;燒 青白瓷者發現兩處,出土器物有盤、碗、杯、碟、洗及盒,質 量以苑埂窯所燒者為精。因地鄰江西,青白瓷受景德鎮、南豐 兩窯一定影響。

福清窯:在今福建福清,故名。是閩東沿漲地區古外銷瓷產地之一。 五十年代在縣東門外東張區發現宋代窯址五處,均燒青釉刻花 筐點紋及黑瓷兩類器物,風格與福建各地宋代同類窯址出土遺 物基本屬於同一類型。

中國古瓷窯口大全(上篇)

福清窯

光澤窯:在今福建光澤,故名。五十年代在茅店發現宋代窯址一處, 遺物有青白瓷及黑瓷兩類,青白瓷數量多胎潔白,釉色有的偏灰,有的偏黃;黑瓷多為各式茶盞, 有兔毫與醬斑,但為數不多。

連江窯:在今福建連江,故名。是閩東沿海地區古外銷瓷產地之一。 建國初在浦口、魁岐發現宋元時期窯址群。

閩清窯:在今福建閩清,故名。燒瓷於宋元兩代,共發現遺址四處, 專燒青白瓷,胎質堅細,造型多樣,紋飾較豐富,釉呈淺灰色, 青的色調少,有福建地區特色。

莆田窯:在今福建莆田,故名。是閩東沿海地區古外銷瓷產地之一。

浦城窯:在今福建浦城,故名。燒瓷約在南宋到元代前期。 共發現窯址兩處:一在碗窯背,燒青瓷,遺物以碗最 多,瓶、罐等器少量發現,有雙耳活環扁瓶,瓶身兩 面印福壽字,這種瓶在距浦城較近的浙江龍泉窯有大 量燒製,可見受龍泉窯一定影響;一在大口村,以青 白瓷為主,器身多印有陽紋裝飾。

仙遊窯:在今福建仙遊,故名。窯址於1953年發現,遺留有青瓷、 青白瓷及黑瓷標本,屬宋代瓷窯。dengwentao2008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