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孩子有成長怪癖!你以為是任性,其實這些壞習慣都是疾病預兆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父母都是最好的見證者。可你一定還記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那些“怪異”行為,比如,被保護的“小公主”睡覺總舔著毛絨熊,怎麼都戒不掉、調皮的“小少爺”愛盯著成群的螞蟻,然後殘忍地踩上一腳……

家有“怪癖娃”,你是“以暴制暴”還是溫柔勸說呢?醫學專家的答案是:檢查身體!近日,一份醫療調查給不少中國家長敲了警鐘——調查顯示,全球有70%以上的孩子出現過“怪癖”,其中,有46%的“怪癖娃”身上被發現疾病風險。


到底哪些“怪癖”可能有健康風險?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熊孩子”的故事,為家長們排憂解難……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父母都是最好的見證者。可你一定還記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那些“怪異”行為,比如,被保護的“小公主”睡覺總舔著毛絨熊,怎麼都戒不掉、調皮的“小少爺”愛盯著成群的螞蟻,然後殘忍地踩上一腳……

家有“怪癖娃”,你是“以暴制暴”還是溫柔勸說呢?醫學專家的答案是:檢查身體!近日,一份醫療調查給不少中國家長敲了警鐘——調查顯示,全球有70%以上的孩子出現過“怪癖”,其中,有46%的“怪癖娃”身上被發現疾病風險。


到底哪些“怪癖”可能有健康風險?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熊孩子”的故事,為家長們排憂解難……

七成孩子有成長怪癖!你以為是任性,其實這些壞習慣都是疾病預兆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李詩韻 通訊員 姚家琦


“小公舉”睡覺離不開毛絨玩具

關鍵詞:自閉症

咳嗽、打噴嚏,6歲的小女孩蓉蓉又生病了!一年時間,因為毛絨吸入鼻孔導致氣管異物以及身體過敏的次數不計其數——可不管爸媽怎麼勸說,蓉蓉的毛絨玩具都不能離手,睡覺前和起床前都要抱著毛絨玩具熊舔,每次少則20分鐘,多則能舔上半個小時。即便是睡著了,她還會把毛絨熊放在嘴邊。

“這肯定是不好的怪癖!”蓉蓉的媽媽嘗試了很多辦法,試圖丟掉家裡所有的毛絨玩具,不過,孩子總用哭鬧、不睡覺等辦法來抗拒。無奈,蓉蓉媽只能丟一次買一次。

在不少家長眼中,偏愛毛絨玩具的小女生並不奇怪,哪怕是過於執著,只會以為這是一種“嬌氣”。殊不知,這也可能是一種嚴重的疾病。

“不止是小女孩有這樣的習慣,有些小男孩對毛絨玩具也很執著。這時,就需要醫生來判斷孩子是否存在自閉風險。”湖南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所所長鍾燕表示,大多數孩子執著某一件玩具或事情都會因成長而改變,倘若很多年執迷同一件玩具或事情,就要引起警惕,因為孩子長時間堅持一個奇怪的癖好,孩子很可能患上了自閉症。

鍾燕介紹,除了喜歡某一種物品,愛吃愛聞特定物品也是症狀之一,比如愛聞汽油味、鞭炮味、木屑味等。而從發病原因上考慮,分為遺傳與後天環境影響兩大類,“有家族發病史的孩子一旦出現執迷行為或是長期缺乏父母陪伴與交流的孩子更需要警惕自閉症。”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父母都是最好的見證者。可你一定還記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那些“怪異”行為,比如,被保護的“小公主”睡覺總舔著毛絨熊,怎麼都戒不掉、調皮的“小少爺”愛盯著成群的螞蟻,然後殘忍地踩上一腳……

家有“怪癖娃”,你是“以暴制暴”還是溫柔勸說呢?醫學專家的答案是:檢查身體!近日,一份醫療調查給不少中國家長敲了警鐘——調查顯示,全球有70%以上的孩子出現過“怪癖”,其中,有46%的“怪癖娃”身上被發現疾病風險。


到底哪些“怪癖”可能有健康風險?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熊孩子”的故事,為家長們排憂解難……

七成孩子有成長怪癖!你以為是任性,其實這些壞習慣都是疾病預兆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李詩韻 通訊員 姚家琦


“小公舉”睡覺離不開毛絨玩具

關鍵詞:自閉症

咳嗽、打噴嚏,6歲的小女孩蓉蓉又生病了!一年時間,因為毛絨吸入鼻孔導致氣管異物以及身體過敏的次數不計其數——可不管爸媽怎麼勸說,蓉蓉的毛絨玩具都不能離手,睡覺前和起床前都要抱著毛絨玩具熊舔,每次少則20分鐘,多則能舔上半個小時。即便是睡著了,她還會把毛絨熊放在嘴邊。

“這肯定是不好的怪癖!”蓉蓉的媽媽嘗試了很多辦法,試圖丟掉家裡所有的毛絨玩具,不過,孩子總用哭鬧、不睡覺等辦法來抗拒。無奈,蓉蓉媽只能丟一次買一次。

在不少家長眼中,偏愛毛絨玩具的小女生並不奇怪,哪怕是過於執著,只會以為這是一種“嬌氣”。殊不知,這也可能是一種嚴重的疾病。

“不止是小女孩有這樣的習慣,有些小男孩對毛絨玩具也很執著。這時,就需要醫生來判斷孩子是否存在自閉風險。”湖南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所所長鍾燕表示,大多數孩子執著某一件玩具或事情都會因成長而改變,倘若很多年執迷同一件玩具或事情,就要引起警惕,因為孩子長時間堅持一個奇怪的癖好,孩子很可能患上了自閉症。

鍾燕介紹,除了喜歡某一種物品,愛吃愛聞特定物品也是症狀之一,比如愛聞汽油味、鞭炮味、木屑味等。而從發病原因上考慮,分為遺傳與後天環境影響兩大類,“有家族發病史的孩子一旦出現執迷行為或是長期缺乏父母陪伴與交流的孩子更需要警惕自閉症。”

七成孩子有成長怪癖!你以為是任性,其實這些壞習慣都是疾病預兆

邊玩邊“吃”,泥土沙粒不放過

關鍵詞:異食癖

不少孩子在外遊玩總能有所“收穫”:見到樹葉、小石子,就往口袋裡塞,攔都攔不住;在家裡,只要瞄到地上的泥巴沙粒,趁家長不注意,馬上塞進嘴裡……

儘管只有2歲,帥帥“貪吃”的行為可沒少讓爸媽著急。不久前,因為腹痛不止,伴腹脹、食慾不振,帥帥被帶到湖南省兒童醫院就診。經胃鏡檢查,發現胃部充滿毛髮狀物,胃幽門內塞滿頭髮,部分呈發球並轉移至腸道。

然而,帥帥的媽媽回憶,孩子年紀不大,但好奇心特別重。除了喜歡扯爸媽的頭髮往嘴裡塞,還總是喜歡趴在地上撿那些黑色的小顆粒,“我看到了,就會從他嘴裡摳出來,被他咬了好幾次!”

醫生診斷,帥帥患上了異食癖。這是他在取食過程中逐漸出現的一種特殊嗜好,對不應取食的食物進行難以控制的咀嚼與吞食。這類孩子喜歡吃沙石、泥土、毛髮、紙片,甚至某些小蟲等。

“不是所有好奇寶寶都是異食癖患者,這個病需要醫生專業診斷。”湖南省腦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周旭輝介紹,對孩子的這種行為,父母可以酌情處理。首先,對孩子撿拾的物品做個簡單的分類,告訴他們哪些可以撿,哪些不能碰,如果在教育過程中得以改變,行為則屬於“好奇心”。

而異食癖患兒以3—7歲的孩子更為多見,男孩多於女孩。他們會偷偷地吞食異物,如在夜間,或獨自一人活動時,有機會就吞食。如果不讓他們吞食,會表現得情緒憂鬱、焦躁不安。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在在生長期偏食導致身體嚴重缺乏鋅、鈣等微量元素,也可能導致異食癖。所以,當孩子喜歡亂吃垃圾,家長可適當讓孩子服用補鐵、補鋅的藥物,並在日常飲食中增加豬肝、瘦肉等食物。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父母都是最好的見證者。可你一定還記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那些“怪異”行為,比如,被保護的“小公主”睡覺總舔著毛絨熊,怎麼都戒不掉、調皮的“小少爺”愛盯著成群的螞蟻,然後殘忍地踩上一腳……

家有“怪癖娃”,你是“以暴制暴”還是溫柔勸說呢?醫學專家的答案是:檢查身體!近日,一份醫療調查給不少中國家長敲了警鐘——調查顯示,全球有70%以上的孩子出現過“怪癖”,其中,有46%的“怪癖娃”身上被發現疾病風險。


到底哪些“怪癖”可能有健康風險?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熊孩子”的故事,為家長們排憂解難……

七成孩子有成長怪癖!你以為是任性,其實這些壞習慣都是疾病預兆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李詩韻 通訊員 姚家琦


“小公舉”睡覺離不開毛絨玩具

關鍵詞:自閉症

咳嗽、打噴嚏,6歲的小女孩蓉蓉又生病了!一年時間,因為毛絨吸入鼻孔導致氣管異物以及身體過敏的次數不計其數——可不管爸媽怎麼勸說,蓉蓉的毛絨玩具都不能離手,睡覺前和起床前都要抱著毛絨玩具熊舔,每次少則20分鐘,多則能舔上半個小時。即便是睡著了,她還會把毛絨熊放在嘴邊。

“這肯定是不好的怪癖!”蓉蓉的媽媽嘗試了很多辦法,試圖丟掉家裡所有的毛絨玩具,不過,孩子總用哭鬧、不睡覺等辦法來抗拒。無奈,蓉蓉媽只能丟一次買一次。

在不少家長眼中,偏愛毛絨玩具的小女生並不奇怪,哪怕是過於執著,只會以為這是一種“嬌氣”。殊不知,這也可能是一種嚴重的疾病。

“不止是小女孩有這樣的習慣,有些小男孩對毛絨玩具也很執著。這時,就需要醫生來判斷孩子是否存在自閉風險。”湖南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所所長鍾燕表示,大多數孩子執著某一件玩具或事情都會因成長而改變,倘若很多年執迷同一件玩具或事情,就要引起警惕,因為孩子長時間堅持一個奇怪的癖好,孩子很可能患上了自閉症。

鍾燕介紹,除了喜歡某一種物品,愛吃愛聞特定物品也是症狀之一,比如愛聞汽油味、鞭炮味、木屑味等。而從發病原因上考慮,分為遺傳與後天環境影響兩大類,“有家族發病史的孩子一旦出現執迷行為或是長期缺乏父母陪伴與交流的孩子更需要警惕自閉症。”

七成孩子有成長怪癖!你以為是任性,其實這些壞習慣都是疾病預兆

邊玩邊“吃”,泥土沙粒不放過

關鍵詞:異食癖

不少孩子在外遊玩總能有所“收穫”:見到樹葉、小石子,就往口袋裡塞,攔都攔不住;在家裡,只要瞄到地上的泥巴沙粒,趁家長不注意,馬上塞進嘴裡……

儘管只有2歲,帥帥“貪吃”的行為可沒少讓爸媽著急。不久前,因為腹痛不止,伴腹脹、食慾不振,帥帥被帶到湖南省兒童醫院就診。經胃鏡檢查,發現胃部充滿毛髮狀物,胃幽門內塞滿頭髮,部分呈發球並轉移至腸道。

然而,帥帥的媽媽回憶,孩子年紀不大,但好奇心特別重。除了喜歡扯爸媽的頭髮往嘴裡塞,還總是喜歡趴在地上撿那些黑色的小顆粒,“我看到了,就會從他嘴裡摳出來,被他咬了好幾次!”

醫生診斷,帥帥患上了異食癖。這是他在取食過程中逐漸出現的一種特殊嗜好,對不應取食的食物進行難以控制的咀嚼與吞食。這類孩子喜歡吃沙石、泥土、毛髮、紙片,甚至某些小蟲等。

“不是所有好奇寶寶都是異食癖患者,這個病需要醫生專業診斷。”湖南省腦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周旭輝介紹,對孩子的這種行為,父母可以酌情處理。首先,對孩子撿拾的物品做個簡單的分類,告訴他們哪些可以撿,哪些不能碰,如果在教育過程中得以改變,行為則屬於“好奇心”。

而異食癖患兒以3—7歲的孩子更為多見,男孩多於女孩。他們會偷偷地吞食異物,如在夜間,或獨自一人活動時,有機會就吞食。如果不讓他們吞食,會表現得情緒憂鬱、焦躁不安。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在在生長期偏食導致身體嚴重缺乏鋅、鈣等微量元素,也可能導致異食癖。所以,當孩子喜歡亂吃垃圾,家長可適當讓孩子服用補鐵、補鋅的藥物,並在日常飲食中增加豬肝、瘦肉等食物。

七成孩子有成長怪癖!你以為是任性,其實這些壞習慣都是疾病預兆

溫柔寶寶最愛“踩死螞蟻”

關鍵詞:焦慮症

我們偶爾會看到一些孩子見到成群的螞蟻、蝸牛,就去用水澆或用腳踩;對貓貓狗狗這些小動物也並不友好。一些家長以為這只是“熊孩子”太淘氣,可如果性格溫柔的寶寶也出現殘忍的行為呢?

4歲的小女孩婷婷從小性格溫和,與家裡餵養了6年的寵物犬相處融洽。可近日,婷婷卻被寵物犬咬傷了——原來,婷婷對寵物犬大叫了兩聲後,用手拖住狗狗的後腿,遭到了反擊。

面對溫柔寶寶的突然變化,婷婷媽媽很無奈。其實早在一段時間前,孩子就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曾經很喜歡小動物的婷婷突然愛上了“踩螞蟻”,踩死螞蟻后,自己還會生氣大哭。

“這就是典型的焦慮行為,很可能與家人的相處方式有關。”周旭輝解釋,從心理學上講,孩子在遭遇心理壓力、挫折或不適應新環境時,容易產生攻擊性或破壞性行為。孩子虐待小動物,實際是心理障礙的外在表現,他們往往通過這種方式發洩心中的鬱悶、緩解緊張情緒。

  所以,出現這種情況,父母一定要及時問問孩子,為什麼突然不喜歡小動物了,是否遇到了一些不高興的事,引導孩子說出他們心中的煩惱,然後採取相應措施,幫其找到釋放心理壓力的出口,避免遷怒於無辜的小動物。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父母都是最好的見證者。可你一定還記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那些“怪異”行為,比如,被保護的“小公主”睡覺總舔著毛絨熊,怎麼都戒不掉、調皮的“小少爺”愛盯著成群的螞蟻,然後殘忍地踩上一腳……

家有“怪癖娃”,你是“以暴制暴”還是溫柔勸說呢?醫學專家的答案是:檢查身體!近日,一份醫療調查給不少中國家長敲了警鐘——調查顯示,全球有70%以上的孩子出現過“怪癖”,其中,有46%的“怪癖娃”身上被發現疾病風險。


到底哪些“怪癖”可能有健康風險?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熊孩子”的故事,為家長們排憂解難……

七成孩子有成長怪癖!你以為是任性,其實這些壞習慣都是疾病預兆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李詩韻 通訊員 姚家琦


“小公舉”睡覺離不開毛絨玩具

關鍵詞:自閉症

咳嗽、打噴嚏,6歲的小女孩蓉蓉又生病了!一年時間,因為毛絨吸入鼻孔導致氣管異物以及身體過敏的次數不計其數——可不管爸媽怎麼勸說,蓉蓉的毛絨玩具都不能離手,睡覺前和起床前都要抱著毛絨玩具熊舔,每次少則20分鐘,多則能舔上半個小時。即便是睡著了,她還會把毛絨熊放在嘴邊。

“這肯定是不好的怪癖!”蓉蓉的媽媽嘗試了很多辦法,試圖丟掉家裡所有的毛絨玩具,不過,孩子總用哭鬧、不睡覺等辦法來抗拒。無奈,蓉蓉媽只能丟一次買一次。

在不少家長眼中,偏愛毛絨玩具的小女生並不奇怪,哪怕是過於執著,只會以為這是一種“嬌氣”。殊不知,這也可能是一種嚴重的疾病。

“不止是小女孩有這樣的習慣,有些小男孩對毛絨玩具也很執著。這時,就需要醫生來判斷孩子是否存在自閉風險。”湖南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所所長鍾燕表示,大多數孩子執著某一件玩具或事情都會因成長而改變,倘若很多年執迷同一件玩具或事情,就要引起警惕,因為孩子長時間堅持一個奇怪的癖好,孩子很可能患上了自閉症。

鍾燕介紹,除了喜歡某一種物品,愛吃愛聞特定物品也是症狀之一,比如愛聞汽油味、鞭炮味、木屑味等。而從發病原因上考慮,分為遺傳與後天環境影響兩大類,“有家族發病史的孩子一旦出現執迷行為或是長期缺乏父母陪伴與交流的孩子更需要警惕自閉症。”

七成孩子有成長怪癖!你以為是任性,其實這些壞習慣都是疾病預兆

邊玩邊“吃”,泥土沙粒不放過

關鍵詞:異食癖

不少孩子在外遊玩總能有所“收穫”:見到樹葉、小石子,就往口袋裡塞,攔都攔不住;在家裡,只要瞄到地上的泥巴沙粒,趁家長不注意,馬上塞進嘴裡……

儘管只有2歲,帥帥“貪吃”的行為可沒少讓爸媽著急。不久前,因為腹痛不止,伴腹脹、食慾不振,帥帥被帶到湖南省兒童醫院就診。經胃鏡檢查,發現胃部充滿毛髮狀物,胃幽門內塞滿頭髮,部分呈發球並轉移至腸道。

然而,帥帥的媽媽回憶,孩子年紀不大,但好奇心特別重。除了喜歡扯爸媽的頭髮往嘴裡塞,還總是喜歡趴在地上撿那些黑色的小顆粒,“我看到了,就會從他嘴裡摳出來,被他咬了好幾次!”

醫生診斷,帥帥患上了異食癖。這是他在取食過程中逐漸出現的一種特殊嗜好,對不應取食的食物進行難以控制的咀嚼與吞食。這類孩子喜歡吃沙石、泥土、毛髮、紙片,甚至某些小蟲等。

“不是所有好奇寶寶都是異食癖患者,這個病需要醫生專業診斷。”湖南省腦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周旭輝介紹,對孩子的這種行為,父母可以酌情處理。首先,對孩子撿拾的物品做個簡單的分類,告訴他們哪些可以撿,哪些不能碰,如果在教育過程中得以改變,行為則屬於“好奇心”。

而異食癖患兒以3—7歲的孩子更為多見,男孩多於女孩。他們會偷偷地吞食異物,如在夜間,或獨自一人活動時,有機會就吞食。如果不讓他們吞食,會表現得情緒憂鬱、焦躁不安。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在在生長期偏食導致身體嚴重缺乏鋅、鈣等微量元素,也可能導致異食癖。所以,當孩子喜歡亂吃垃圾,家長可適當讓孩子服用補鐵、補鋅的藥物,並在日常飲食中增加豬肝、瘦肉等食物。

七成孩子有成長怪癖!你以為是任性,其實這些壞習慣都是疾病預兆

溫柔寶寶最愛“踩死螞蟻”

關鍵詞:焦慮症

我們偶爾會看到一些孩子見到成群的螞蟻、蝸牛,就去用水澆或用腳踩;對貓貓狗狗這些小動物也並不友好。一些家長以為這只是“熊孩子”太淘氣,可如果性格溫柔的寶寶也出現殘忍的行為呢?

4歲的小女孩婷婷從小性格溫和,與家裡餵養了6年的寵物犬相處融洽。可近日,婷婷卻被寵物犬咬傷了——原來,婷婷對寵物犬大叫了兩聲後,用手拖住狗狗的後腿,遭到了反擊。

面對溫柔寶寶的突然變化,婷婷媽媽很無奈。其實早在一段時間前,孩子就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曾經很喜歡小動物的婷婷突然愛上了“踩螞蟻”,踩死螞蟻后,自己還會生氣大哭。

“這就是典型的焦慮行為,很可能與家人的相處方式有關。”周旭輝解釋,從心理學上講,孩子在遭遇心理壓力、挫折或不適應新環境時,容易產生攻擊性或破壞性行為。孩子虐待小動物,實際是心理障礙的外在表現,他們往往通過這種方式發洩心中的鬱悶、緩解緊張情緒。

  所以,出現這種情況,父母一定要及時問問孩子,為什麼突然不喜歡小動物了,是否遇到了一些不高興的事,引導孩子說出他們心中的煩惱,然後採取相應措施,幫其找到釋放心理壓力的出口,避免遷怒於無辜的小動物。

七成孩子有成長怪癖!你以為是任性,其實這些壞習慣都是疾病預兆

愛漂亮的小女孩學會“擠眉弄眼”

關鍵詞:鼻炎

愛眨眼的習慣,6歲的妞妞早就有。從兩年前開始,妞妞的“拋媚眼”功夫就一直被家人看作調皮可愛的表現——遇上親朋好友,媽媽就“調戲”妞妞:“來,給叔叔阿姨眨個眼!”

  一向正常的孩子,突然會連續眨幾下眼,或者使勁用上嘴脣向下拉動鼻子。剛開始,妞妞媽媽以為孩子是從其他小朋友那裡學來的壞習慣,多教育就會改善。

  可是,這一“可愛”的表現卻讓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妞妞吃了苦。妞妞的班主任老師告訴媽媽,孩子可不是隻有下課才這樣,平時上課,她也經常對同學“擠眉弄眼”,自己注意力不集中,還弄得同學哈哈大笑,課堂紀律一度被破壞。

  接受過批評後,媽媽發現,妞妞不但沒改,“擠眉弄眼”的頻率更大了,加上她從小性格活躍,喜歡東跑西奔,大家都以為她是多動症。在老師的提示下,媽媽不得不帶她到醫院治療。

  難道,妞妞患上多動症了?

  老師的一席話,讓妞妞媽媽苦惱不已——注意力不集中,表情豐富,這些都是多動症的具體表現。於是,按照多動症治療了幾個月,妞妞的“擠眉弄眼”卻一直反反覆覆,不能治癒。如今,她開始害怕醫院,性格也越來越悶,有時候叫都叫不應。

  直到醫生提醒妞妞媽媽,“孩子可能不是多動症吧,去耳鼻喉科看看”,她才帶著妞妞來到湖南省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檢查,妞妞最終被確診為過敏性鼻炎。而在這個科室,還有著不少跟妞妞同樣症狀的孩子。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父母都是最好的見證者。可你一定還記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那些“怪異”行為,比如,被保護的“小公主”睡覺總舔著毛絨熊,怎麼都戒不掉、調皮的“小少爺”愛盯著成群的螞蟻,然後殘忍地踩上一腳……

家有“怪癖娃”,你是“以暴制暴”還是溫柔勸說呢?醫學專家的答案是:檢查身體!近日,一份醫療調查給不少中國家長敲了警鐘——調查顯示,全球有70%以上的孩子出現過“怪癖”,其中,有46%的“怪癖娃”身上被發現疾病風險。


到底哪些“怪癖”可能有健康風險?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熊孩子”的故事,為家長們排憂解難……

七成孩子有成長怪癖!你以為是任性,其實這些壞習慣都是疾病預兆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李詩韻 通訊員 姚家琦


“小公舉”睡覺離不開毛絨玩具

關鍵詞:自閉症

咳嗽、打噴嚏,6歲的小女孩蓉蓉又生病了!一年時間,因為毛絨吸入鼻孔導致氣管異物以及身體過敏的次數不計其數——可不管爸媽怎麼勸說,蓉蓉的毛絨玩具都不能離手,睡覺前和起床前都要抱著毛絨玩具熊舔,每次少則20分鐘,多則能舔上半個小時。即便是睡著了,她還會把毛絨熊放在嘴邊。

“這肯定是不好的怪癖!”蓉蓉的媽媽嘗試了很多辦法,試圖丟掉家裡所有的毛絨玩具,不過,孩子總用哭鬧、不睡覺等辦法來抗拒。無奈,蓉蓉媽只能丟一次買一次。

在不少家長眼中,偏愛毛絨玩具的小女生並不奇怪,哪怕是過於執著,只會以為這是一種“嬌氣”。殊不知,這也可能是一種嚴重的疾病。

“不止是小女孩有這樣的習慣,有些小男孩對毛絨玩具也很執著。這時,就需要醫生來判斷孩子是否存在自閉風險。”湖南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所所長鍾燕表示,大多數孩子執著某一件玩具或事情都會因成長而改變,倘若很多年執迷同一件玩具或事情,就要引起警惕,因為孩子長時間堅持一個奇怪的癖好,孩子很可能患上了自閉症。

鍾燕介紹,除了喜歡某一種物品,愛吃愛聞特定物品也是症狀之一,比如愛聞汽油味、鞭炮味、木屑味等。而從發病原因上考慮,分為遺傳與後天環境影響兩大類,“有家族發病史的孩子一旦出現執迷行為或是長期缺乏父母陪伴與交流的孩子更需要警惕自閉症。”

七成孩子有成長怪癖!你以為是任性,其實這些壞習慣都是疾病預兆

邊玩邊“吃”,泥土沙粒不放過

關鍵詞:異食癖

不少孩子在外遊玩總能有所“收穫”:見到樹葉、小石子,就往口袋裡塞,攔都攔不住;在家裡,只要瞄到地上的泥巴沙粒,趁家長不注意,馬上塞進嘴裡……

儘管只有2歲,帥帥“貪吃”的行為可沒少讓爸媽著急。不久前,因為腹痛不止,伴腹脹、食慾不振,帥帥被帶到湖南省兒童醫院就診。經胃鏡檢查,發現胃部充滿毛髮狀物,胃幽門內塞滿頭髮,部分呈發球並轉移至腸道。

然而,帥帥的媽媽回憶,孩子年紀不大,但好奇心特別重。除了喜歡扯爸媽的頭髮往嘴裡塞,還總是喜歡趴在地上撿那些黑色的小顆粒,“我看到了,就會從他嘴裡摳出來,被他咬了好幾次!”

醫生診斷,帥帥患上了異食癖。這是他在取食過程中逐漸出現的一種特殊嗜好,對不應取食的食物進行難以控制的咀嚼與吞食。這類孩子喜歡吃沙石、泥土、毛髮、紙片,甚至某些小蟲等。

“不是所有好奇寶寶都是異食癖患者,這個病需要醫生專業診斷。”湖南省腦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周旭輝介紹,對孩子的這種行為,父母可以酌情處理。首先,對孩子撿拾的物品做個簡單的分類,告訴他們哪些可以撿,哪些不能碰,如果在教育過程中得以改變,行為則屬於“好奇心”。

而異食癖患兒以3—7歲的孩子更為多見,男孩多於女孩。他們會偷偷地吞食異物,如在夜間,或獨自一人活動時,有機會就吞食。如果不讓他們吞食,會表現得情緒憂鬱、焦躁不安。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在在生長期偏食導致身體嚴重缺乏鋅、鈣等微量元素,也可能導致異食癖。所以,當孩子喜歡亂吃垃圾,家長可適當讓孩子服用補鐵、補鋅的藥物,並在日常飲食中增加豬肝、瘦肉等食物。

七成孩子有成長怪癖!你以為是任性,其實這些壞習慣都是疾病預兆

溫柔寶寶最愛“踩死螞蟻”

關鍵詞:焦慮症

我們偶爾會看到一些孩子見到成群的螞蟻、蝸牛,就去用水澆或用腳踩;對貓貓狗狗這些小動物也並不友好。一些家長以為這只是“熊孩子”太淘氣,可如果性格溫柔的寶寶也出現殘忍的行為呢?

4歲的小女孩婷婷從小性格溫和,與家裡餵養了6年的寵物犬相處融洽。可近日,婷婷卻被寵物犬咬傷了——原來,婷婷對寵物犬大叫了兩聲後,用手拖住狗狗的後腿,遭到了反擊。

面對溫柔寶寶的突然變化,婷婷媽媽很無奈。其實早在一段時間前,孩子就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曾經很喜歡小動物的婷婷突然愛上了“踩螞蟻”,踩死螞蟻后,自己還會生氣大哭。

“這就是典型的焦慮行為,很可能與家人的相處方式有關。”周旭輝解釋,從心理學上講,孩子在遭遇心理壓力、挫折或不適應新環境時,容易產生攻擊性或破壞性行為。孩子虐待小動物,實際是心理障礙的外在表現,他們往往通過這種方式發洩心中的鬱悶、緩解緊張情緒。

  所以,出現這種情況,父母一定要及時問問孩子,為什麼突然不喜歡小動物了,是否遇到了一些不高興的事,引導孩子說出他們心中的煩惱,然後採取相應措施,幫其找到釋放心理壓力的出口,避免遷怒於無辜的小動物。

七成孩子有成長怪癖!你以為是任性,其實這些壞習慣都是疾病預兆

愛漂亮的小女孩學會“擠眉弄眼”

關鍵詞:鼻炎

愛眨眼的習慣,6歲的妞妞早就有。從兩年前開始,妞妞的“拋媚眼”功夫就一直被家人看作調皮可愛的表現——遇上親朋好友,媽媽就“調戲”妞妞:“來,給叔叔阿姨眨個眼!”

  一向正常的孩子,突然會連續眨幾下眼,或者使勁用上嘴脣向下拉動鼻子。剛開始,妞妞媽媽以為孩子是從其他小朋友那裡學來的壞習慣,多教育就會改善。

  可是,這一“可愛”的表現卻讓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妞妞吃了苦。妞妞的班主任老師告訴媽媽,孩子可不是隻有下課才這樣,平時上課,她也經常對同學“擠眉弄眼”,自己注意力不集中,還弄得同學哈哈大笑,課堂紀律一度被破壞。

  接受過批評後,媽媽發現,妞妞不但沒改,“擠眉弄眼”的頻率更大了,加上她從小性格活躍,喜歡東跑西奔,大家都以為她是多動症。在老師的提示下,媽媽不得不帶她到醫院治療。

  難道,妞妞患上多動症了?

  老師的一席話,讓妞妞媽媽苦惱不已——注意力不集中,表情豐富,這些都是多動症的具體表現。於是,按照多動症治療了幾個月,妞妞的“擠眉弄眼”卻一直反反覆覆,不能治癒。如今,她開始害怕醫院,性格也越來越悶,有時候叫都叫不應。

  直到醫生提醒妞妞媽媽,“孩子可能不是多動症吧,去耳鼻喉科看看”,她才帶著妞妞來到湖南省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檢查,妞妞最終被確診為過敏性鼻炎。而在這個科室,還有著不少跟妞妞同樣症狀的孩子。

七成孩子有成長怪癖!你以為是任性,其實這些壞習慣都是疾病預兆

鏈接>>

這些“怪癖”是種“身體信號”

怪癖一:抖動

寶寶睡得正好,突然小胳膊小腿開啟了抖動模式,一激靈,讓寶爸寶媽嚇一跳。是在夢中打架了嗎?其實,這是一種神經反射行為,一般在寶寶4個月左右會減少。家長可以用手指輕輕按住寶寶抖動的胳膊或腿,如果抖動停止了就是正常的,如果沒有停止,就要及時就醫,排除是否患有癲癇。

怪癖二:打呼嚕

寶寶的鼻道狹窄,呼吸時通過的氣流很容易被阻礙,再加上可能會有哭鬧時產後的眼淚、鼻涕等分泌物,就會讓在睡覺的時候發出雜音或者呼嚕聲,一般在寶寶3—4個月左右後,慢慢改善。不過,如果一直打呼嚕,甚至愈發嚴重,就要當心是否由其他病理性原因造成,避免影響生長髮育。

怪癖三:撞頭

寶寶在睡覺前後,經常會四處撞頭,有床墊的時候撞床墊,沒有床墊的時候撞圍欄……調查顯示,有超過20%的寶寶都會有撞頭的舉動,男寶寶的撞頭機率要大於女寶寶。一般在3歲左右就會慢慢減少或者停止。這時,家長要考慮寶寶是否有耳部疾病或其他不適,同時做好保護措施,防止寶寶受傷。


編輯:天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