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古區隸屬甘肅省蘭州市,位於蘭州市的遠郊區,地處甘肅省中部,成立於1960年,因境內享堂峽以東的紅古川而得名,地理座標東經102°50′-102°54′和北緯36°19′-36°21′之間,東接西固區,西臨大通河,南瀕湟水河與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和永靖縣相望,北部黃土山嶺與永登縣毗鄰。位於蘭州、西寧兩大省會城市的幾何中心。

紅古區有109國道、京藏高速公路、蘭青鐵路、蘭鋁鐵路專用線貫穿全境,是內地通往青海、西藏的咽喉通道,也是連接歐亞大陸橋的戰略通道。紅古區海石灣鎮是亞洲第一龍,馬門溪龍的故鄉。

2014年10月,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紅古園區成功申報為第五批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

  • 中文名稱

  • 紅古區

  • 外文名稱

  • Honggu District

  • 別 名

  • 紅古

  • 行政區類別

  • 市轄區

  • 所屬地區

  • 甘肅蘭州

  • 下轄地區

  • 海石灣鎮、華龍街道等轄3個街道3個鎮1個鄉

  • 政府駐地

  • 海石灣鎮

  • 電話區號

  • 0931

  • 郵政區碼

  • 730084

  • 地理位置

  • 甘肅省中部

  • 面 積

  • 567.66平方千米

  • 人 口

  • 15萬

  • 方 言

  • 蘭銀官話

  • 氣候條件

  • 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

  • 著名景點

  • 永寧寺遺址

  • 機 場

  •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

  • 火車站

  • 海石灣站

  • 車牌代碼

  • 甘A

  • 行政區劃代碼

  • 620111

建制沿革

秦時屬隴西郡。

漢朝屬浩門、令居、允街三縣地。

唐朝屬廣武縣。

1958年永登縣併入蘭州市,改稱永登區。

1960年4月27日由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蘭州市設立紅古區。

析永登區置紅古區。以境內紅古城得名。

2006年,平安鎮增設新安村。至此,全區共有22個社區、34個行政村。

2008年,紅古區對18個社區進行更名,具體情況:1.窯街街道:將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社區依次更改為和平、團結、濱河、新村社區;2.下窯街道:將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社區依次更改為躍進、新躍、二坪臺、沙窩社區;3.海石灣鎮:將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社區依次更改為火車站、大通路、西苑、復興、華龍社區;4.紅古鄉:將原第一社區更改為紅古社區;5.花莊鎮:將原第一、第二社區分別更改為花莊、白土路社區;6.平安鎮:將原第一、第二社區分別更改為平安臺、張家寺社區。

2008年末,全區農村人口1.37萬戶/5.76萬人,有4個鄉鎮,38個行政村,170個村民小組。(不含城區數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紅古區常住總人口136101人,其中,窯街街道18123人,下窯街道17149人,礦區街道6357人,海石灣鎮54936人,花莊鎮12950人,平安鎮13886人,紅古鄉12700人。

2013年,市政府(蘭政函〔2013〕132號)批覆同意設立華龍街道。2015年,紅古鄉撤鄉改鎮獲批。2015年末,全區轄4個街道、4個鎮:窯街街道、下窯街道、礦區街道、華龍街道、海石灣鎮、花莊鎮、平安鎮、紅古鎮。共有22個社區、34個行政村。

風景旅遊

“金城西南紅古川,觀景勝似花果山,新添明珠海石灣,虎踞龍盤湟水畔”。紅古川舊稱峽外川,川境內以北有條峽谷,叫享堂峽,其峽以北稱八寶川,峽以南稱峽外川。峽外川長約百餘里。包括平安鄉、河嘴鄉、紅古鄉和海石灣。 川內有條湟水,順川東下,匯入黃河,南北兩面,山巒起伏。湟水兩岸,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曾有俗語“四馬二主拴者牢鰲者裝糧庫,峽外川是個搖錢樹”。年年入春時,桃紅柳綠,梨花似雪,民間曾在此舉辦果花節。 說起紅古川這個地名,還有一定的來歷,在川內紅古鄉有個小村莊,現稱紅古城村,舊時為魯土司管轄的一座古城。據記載,在明代古城以南有座舊古城,因城建在川中心,沒有水源,易攻難守,不適應戰略需要。故將城遷築到現紅古城。此處原名叫紅古土,建城後遂改名新古城,此城四周築有十多米高的城牆,南面臨河,西面挖有壕溝,東面是懸崖峭壁,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外城還有一條南北走向的護城河。既險要,又好取水。易守難攻的犄角之勢。城內有東西一弓形街道,北面建有王土司衙門,南面是貢爺住居地。據村內老人回憶,民國三十二至三十三年(1943至1944年),楊子恆的部隊,有一箇中隊在城內駐紮過。從王氏家譜表上證明,其先祖為王保保。 又一說,當年的邊陲守將和士兵,百姓多是土人(指少數民族),由於口音上,對“新”字讀不準,誤讀為“紅”。這樣天長日久才叫成了紅古城。1960年4月27日,由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設立紅古區,就以這座古城為名,故取名為紅古區。從此,人們便稱這條川為紅古川。有小詩一首“雪浪起峽谷,湟水繞平塬,百里紅古川,卻似小江南”。

永寧寺遺址

紅古區隸屬甘肅省蘭州市,位於蘭州市的遠郊區,地處甘肅省中部,成立於1960年,因境內享堂峽以東的紅古川而得名,地理座標東經102°50′-102°54′和北緯36°19′-36°21′之間,東接西固區,西臨大通河,南瀕湟水河與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和永靖縣相望,北部黃土山嶺與永登縣毗鄰。位於蘭州、西寧兩大省會城市的幾何中心。

紅古區有109國道、京藏高速公路、蘭青鐵路、蘭鋁鐵路專用線貫穿全境,是內地通往青海、西藏的咽喉通道,也是連接歐亞大陸橋的戰略通道。紅古區海石灣鎮是亞洲第一龍,馬門溪龍的故鄉。

2014年10月,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紅古園區成功申報為第五批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

  • 中文名稱

  • 紅古區

  • 外文名稱

  • Honggu District

  • 別 名

  • 紅古

  • 行政區類別

  • 市轄區

  • 所屬地區

  • 甘肅蘭州

  • 下轄地區

  • 海石灣鎮、華龍街道等轄3個街道3個鎮1個鄉

  • 政府駐地

  • 海石灣鎮

  • 電話區號

  • 0931

  • 郵政區碼

  • 730084

  • 地理位置

  • 甘肅省中部

  • 面 積

  • 567.66平方千米

  • 人 口

  • 15萬

  • 方 言

  • 蘭銀官話

  • 氣候條件

  • 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

  • 著名景點

  • 永寧寺遺址

  • 機 場

  •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

  • 火車站

  • 海石灣站

  • 車牌代碼

  • 甘A

  • 行政區劃代碼

  • 620111

建制沿革

秦時屬隴西郡。

漢朝屬浩門、令居、允街三縣地。

唐朝屬廣武縣。

1958年永登縣併入蘭州市,改稱永登區。

1960年4月27日由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蘭州市設立紅古區。

析永登區置紅古區。以境內紅古城得名。

2006年,平安鎮增設新安村。至此,全區共有22個社區、34個行政村。

2008年,紅古區對18個社區進行更名,具體情況:1.窯街街道:將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社區依次更改為和平、團結、濱河、新村社區;2.下窯街道:將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社區依次更改為躍進、新躍、二坪臺、沙窩社區;3.海石灣鎮:將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社區依次更改為火車站、大通路、西苑、復興、華龍社區;4.紅古鄉:將原第一社區更改為紅古社區;5.花莊鎮:將原第一、第二社區分別更改為花莊、白土路社區;6.平安鎮:將原第一、第二社區分別更改為平安臺、張家寺社區。

2008年末,全區農村人口1.37萬戶/5.76萬人,有4個鄉鎮,38個行政村,170個村民小組。(不含城區數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紅古區常住總人口136101人,其中,窯街街道18123人,下窯街道17149人,礦區街道6357人,海石灣鎮54936人,花莊鎮12950人,平安鎮13886人,紅古鄉12700人。

2013年,市政府(蘭政函〔2013〕132號)批覆同意設立華龍街道。2015年,紅古鄉撤鄉改鎮獲批。2015年末,全區轄4個街道、4個鎮:窯街街道、下窯街道、礦區街道、華龍街道、海石灣鎮、花莊鎮、平安鎮、紅古鎮。共有22個社區、34個行政村。

風景旅遊

“金城西南紅古川,觀景勝似花果山,新添明珠海石灣,虎踞龍盤湟水畔”。紅古川舊稱峽外川,川境內以北有條峽谷,叫享堂峽,其峽以北稱八寶川,峽以南稱峽外川。峽外川長約百餘里。包括平安鄉、河嘴鄉、紅古鄉和海石灣。 川內有條湟水,順川東下,匯入黃河,南北兩面,山巒起伏。湟水兩岸,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曾有俗語“四馬二主拴者牢鰲者裝糧庫,峽外川是個搖錢樹”。年年入春時,桃紅柳綠,梨花似雪,民間曾在此舉辦果花節。 說起紅古川這個地名,還有一定的來歷,在川內紅古鄉有個小村莊,現稱紅古城村,舊時為魯土司管轄的一座古城。據記載,在明代古城以南有座舊古城,因城建在川中心,沒有水源,易攻難守,不適應戰略需要。故將城遷築到現紅古城。此處原名叫紅古土,建城後遂改名新古城,此城四周築有十多米高的城牆,南面臨河,西面挖有壕溝,東面是懸崖峭壁,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外城還有一條南北走向的護城河。既險要,又好取水。易守難攻的犄角之勢。城內有東西一弓形街道,北面建有王土司衙門,南面是貢爺住居地。據村內老人回憶,民國三十二至三十三年(1943至1944年),楊子恆的部隊,有一箇中隊在城內駐紮過。從王氏家譜表上證明,其先祖為王保保。 又一說,當年的邊陲守將和士兵,百姓多是土人(指少數民族),由於口音上,對“新”字讀不準,誤讀為“紅”。這樣天長日久才叫成了紅古城。1960年4月27日,由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設立紅古區,就以這座古城為名,故取名為紅古區。從此,人們便稱這條川為紅古川。有小詩一首“雪浪起峽谷,湟水繞平塬,百里紅古川,卻似小江南”。

永寧寺遺址

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

永寧寺遺址

北魏後期都城洛陽的重要佛寺故址。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東15公里的漢魏洛陽城遺址內﹐坐落於北魏宮城的西南側﹐佔地面積達9萬平方米。它是一座以佛塔為中心的佛寺﹐是專供皇帝﹑太后禮佛的場所。寺建於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為靈太后胡氏所建﹐永熙三年(534)被大火焚燬。 永寧寺遺址中央﹐迄今尚存塔基遺蹟﹐為高大的土臺﹐當地俗稱木寧寺或木塔寺﹐清代誤定為陵冢﹐樹“漢質帝靜陵”碑﹐至今碑石猶存。遺址於1963年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勘察﹐1979~1981年發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