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為何普及難?是因為療效不好嗎?

放療為何普及難?是因為療效不好嗎?

筆者所學的專業是公共衛生預防醫學,基礎和臨床的知識所學有限,但也算是面面俱到,而且自詡學得還比較紮實,這點要特別感謝母校異常嚴苛的考試製度。

從事腫瘤防治工作以後,大多數臨床前沿知識還是能夠一點就通,從實踐追溯理論,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然而放射治療卻是例外。

感覺到陌生,不僅是因為之前學習的不足,還有工作中接觸少的原因,說人話就是感覺放療還不夠普及。

為什麼呢?

以下是本人的學習心得。

很多疾病,特別喜歡講某幾種治療方法是治癒該病的幾架馬車,但是在癌症治療中卻很少有這樣的提法。

因為癌症是一類疾病,不同部位、不同體質、不同病灶大小位置、不同病理類型、甚至不同分子分型都會導致療法選擇上的差異,沒有辦法像馬車一樣讓多種療法並駕齊驅。

所以手術、化療和放療常被稱為癌症的三大療法。

可是類似“腫瘤能切一定要(手術)切掉”和“癌症治療最痛苦的是化療”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放療卻連一句吐槽都掙不到。

筆者剛參加工作時,正是癌症多學科綜合治療(MDT)的興起階段。

所見的戰隊中,有手術醫生為中心的,也有內科(化療)醫生為主導的,病理學和影像學診斷則像左右護法,地位得到極大的提升,放療卻依舊如附庸一般。

也許有本地並非鼻咽癌高發區的原因,但是別忘了上海腫瘤醫院的創始就叫做“中比鐳錠治療院”。

可見是放療起家,必為根本。

所以那時候有“坐49路就能見到臉上劃紅線的人”的說法。

49路是途徑腫瘤醫院的主要公交線,劃紅線是當時接受放射治療時為了定位做的標記,鼻咽癌等口腔頜面部腫瘤的患者只能往臉上畫。

不僅如此,放療先驅、“中比鐳錠治療院”老院長吳桓興也是將首都日壇醫院改建成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首任院長。

可見放療在腫瘤治療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但這是不是隻存在於過去式了呢?

有學者援引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報道:全球腫瘤總體治癒率約為67%,手術貢獻佔30%、放療佔30%、化療佔7%。

這個統計數據雖說有失偏頗,特別遺漏了營養支持等其他輔助療法的功效,但是放療依然能和手術平起平坐是本文想特別指出的重點。

之前筆者在《中美癌症防治能力比比看》中提到,在美國,癌症的放療非常之普及,全國有2734個放射治療中心,放療儀達到每萬人12.4臺。

相比之下,我國的放療服務能力低了有10倍,放療儀每萬人僅1.1臺,放射治療中心都設在大型醫院內,且只有1105個。

放療為何普及難?是因為療效不好嗎?

筆者所學的專業是公共衛生預防醫學,基礎和臨床的知識所學有限,但也算是面面俱到,而且自詡學得還比較紮實,這點要特別感謝母校異常嚴苛的考試製度。

從事腫瘤防治工作以後,大多數臨床前沿知識還是能夠一點就通,從實踐追溯理論,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然而放射治療卻是例外。

感覺到陌生,不僅是因為之前學習的不足,還有工作中接觸少的原因,說人話就是感覺放療還不夠普及。

為什麼呢?

以下是本人的學習心得。

很多疾病,特別喜歡講某幾種治療方法是治癒該病的幾架馬車,但是在癌症治療中卻很少有這樣的提法。

因為癌症是一類疾病,不同部位、不同體質、不同病灶大小位置、不同病理類型、甚至不同分子分型都會導致療法選擇上的差異,沒有辦法像馬車一樣讓多種療法並駕齊驅。

所以手術、化療和放療常被稱為癌症的三大療法。

可是類似“腫瘤能切一定要(手術)切掉”和“癌症治療最痛苦的是化療”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放療卻連一句吐槽都掙不到。

筆者剛參加工作時,正是癌症多學科綜合治療(MDT)的興起階段。

所見的戰隊中,有手術醫生為中心的,也有內科(化療)醫生為主導的,病理學和影像學診斷則像左右護法,地位得到極大的提升,放療卻依舊如附庸一般。

也許有本地並非鼻咽癌高發區的原因,但是別忘了上海腫瘤醫院的創始就叫做“中比鐳錠治療院”。

可見是放療起家,必為根本。

所以那時候有“坐49路就能見到臉上劃紅線的人”的說法。

49路是途徑腫瘤醫院的主要公交線,劃紅線是當時接受放射治療時為了定位做的標記,鼻咽癌等口腔頜面部腫瘤的患者只能往臉上畫。

不僅如此,放療先驅、“中比鐳錠治療院”老院長吳桓興也是將首都日壇醫院改建成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首任院長。

可見放療在腫瘤治療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但這是不是隻存在於過去式了呢?

有學者援引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報道:全球腫瘤總體治癒率約為67%,手術貢獻佔30%、放療佔30%、化療佔7%。

這個統計數據雖說有失偏頗,特別遺漏了營養支持等其他輔助療法的功效,但是放療依然能和手術平起平坐是本文想特別指出的重點。

之前筆者在《中美癌症防治能力比比看》中提到,在美國,癌症的放療非常之普及,全國有2734個放射治療中心,放療儀達到每萬人12.4臺。

相比之下,我國的放療服務能力低了有10倍,放療儀每萬人僅1.1臺,放射治療中心都設在大型醫院內,且只有1105個。

放療為何普及難?是因為療效不好嗎?

那麼,效果這麼好的東西,普及率和知曉率為什麼會如此之低呢?

時至今日,普通老百姓對放療還是知之甚少,習慣稱呼TA為“照光”或者“烤電”,也說明了瞭解不深,流於表面。

普及是知曉的前提,否則讓患者知曉了,卻無法提供相應的服務,豈不是找打的“畫餅充飢”?

所以應該是要多培養人才、多建設放療科室、多購置放療儀器……

但是對於“不差錢”的政府而言,怎麼把錢花出成了最大的難題,相反建設和購置成了最不難的事情,最難的還是人的問題。

之前的中美比較數據還提到,中國的放射腫瘤專業人員數有7121人,平均每個治療中心配置6個人以上。而美國則只有2683人,還比治療中心數量要少!

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算錯或抄錯了?應該不會。

平均不到1個人的美國放射治療中心是怎麼開張營業的?

中國也能這樣普及推廣下去嗎?

箇中原因還真是可以再展開去,仔細討論討論。


本文是春曉醫生參與腫瘤患者生存健康管理體系建設項目的心得體會,所有文字僅代表個人觀點,用於分享交流。

歡迎參與和關注本項目的同行留言,您的想法和建議,將有助於工作的開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