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了中國首批“腦殘粉”的名伶荀慧生,最後為何死於非命?

今天提到“腦殘粉”,很多人立刻想到的就是吳亦凡、鹿晗、李易峰等小鮮肉偶像明星。事實上早在民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追捧名角的“腦殘粉”,而這些名角在黃金時期的顏值可是一點不輸當下的小鮮肉。

在追捧名角的“腦殘粉”中,很大一部分是出手闊綽的銀行家、企業家,例如中國銀行董事長馮耿光就是梅蘭芳的忠實擁躉,曾斥巨資贊助梅蘭芳出國演出;還有早期南方最負盛名的坤伶張文豔,一個姓曹的富商為了捧她不惜花費過兩三萬金。

培養了中國首批“腦殘粉”的名伶荀慧生,最後為何死於非命?

年輕時的荀慧生

除了銀行家和企業家,“腦殘粉”中也有文采出眾的筆桿子大文豪,還有喜歡追逐潮流的年輕大學生。當時的文人和大學生們最喜歡捧的就是荀慧生,因為荀慧生的藝名叫“白牡丹”,所以這些擁護荀慧生的文人和大學生們就結成“白黨”,其中不乏沙大風、楊懷白、鄂呂弓、舒舍予等當時的大文豪,以及張大千、吳昌碩等大畫家。

千萬不要小看這些筆桿子們,他們憑藉手中的一支筆,往往能夠輕易影響當時的輿論,對藝人的聲名有著重要影響。例如在“四大名旦”的評選中,荀慧生當時的聲名並不及梅蘭芳、程硯秋和尚小云,最終能夠入選全憑“白黨”的傾力相助。

培養了中國首批“腦殘粉”的名伶荀慧生,最後為何死於非命?

四大名旦,從左至右依次為程硯秋、尚小云、梅蘭芳、荀慧生

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評選“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白黨”的重要組織之一“白牡丹社”社長,也就是《新聞報》副刊主編嚴獨鶴力捧荀慧生,在《新聞報》上整版甚至對摺兩版刊登荀慧生的劇照,而且是一連多天持續轟炸,用龐大的輿論攻勢幫助荀慧生成功躋身“四大名旦”之列。

據說當時的評選並沒有使用“四大名旦”之稱,主辦方《順天時報》至始至終用的都是“五大名伶”的說法。據研究發現,“四大名旦”這一稱號應該也是“白黨”首先提出來的,目的正是為了力捧荀慧生,將其推至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同樣的藝術地位。

培養了中國首批“腦殘粉”的名伶荀慧生,最後為何死於非命?

荀慧生《玉堂春》劇照

荀慧生出身苦寒,從小被賣入戲班學戲,幼時嚐盡了人間的悲苦。好在上天眷顧,給了他出色的長相和嗓音,特別是受到王瑤卿等大家的指點之後,荀慧生出道不久即受到觀眾的廣泛追捧。他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戲,代表作有《元宵謎》、《玉堂春》、《棋盤山》等,是一個非常高產的演員。

同那個時代的眾多大師一樣,荀慧生也通過銳意革新成功創造了自己的“荀派”藝術。荀慧生將自己的藝術理念總結為三條:一是讓人喜悅,二是讓人聽懂,三是讓人動情。

培養了中國首批“腦殘粉”的名伶荀慧生,最後為何死於非命?

荀慧生劇照

他在唱腔上廣泛吸收昆、梆、漢、川等曲調,並從生活以及人物內心情感出發,打造出了俏麗、輕盈、諧趣的旦角唱腔。而他塑造的人物也多是活潑俊秀的少女和少婦形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紅娘》。

新中國成立後,荀慧生曾擔任北京市戲曲研究所所長、河北省梆子劇院院長等職位,與程硯秋和梅蘭芳兩位大師的早逝相比,荀慧生在新中國生活了更長的時間,但也恰恰是“長壽”讓他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災難。

培養了中國首批“腦殘粉”的名伶荀慧生,最後為何死於非命?

荀派《紅娘》造型

1966年那個瘋狂的年月,《海瑞罷官》遭到批評的同時,一大批戲曲表演藝術家也遭到批鬥。1966年8月23日,荀慧生被押往孔廟,與老舍、蕭軍等作家一起被罰跪、焚燒戲服,並遭受鞭笞。回到家後的荀慧生脊背已是血跡斑斑,破碎了的襯衣與血痂粘連在一起,此後遭受揪鬥和毒打成了家常便飯。

那段時間,年邁的荀慧生被押往京郊的沙河農場,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1968年12月下旬的一天,荀慧生在疲累中因體力不支倒在雪地裡,無人理睬竟長達四個多小時。12月26日,荀慧生去世,終年68歲。

(責任編輯:楊波)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

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