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有多牛?看了他的簡歷你就知道了

朱熹,男,宋朝人。享年71歲,諡號“文公”,封爵“徽國公”,世稱“朱子”。

職業: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農學家、水利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地質學家、神學家、人類學家、醫學家、美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成就:

1. 培育出數千弟子和門人,可考者321人。

2. 創辦了同安縣學、武夷精舍、考亭書院,重建了白鹿洞書院和嶽麓書院,親自制定了學規,編撰了小學到大學的教材。

3. 著作126種,共400多卷,其中:文集104卷,撰書200多卷,言論集140卷,以及由他編次、註釋、校刊的書270多卷,還有1200多首詩詞留存於世。

4. 所著《四書章句集註》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5. 西方自然科學的鼻祖。

6. “二進制”的最初發現者。

7. 世界上第一個辨認出化石的人,比西方早出四百多年。

8. 從對高山螺蚌殼的考察去研究地球的變化。

9. 提出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比德國者哲學家康德和法國天文學家拉普拉斯早出五百多年。

10.對地質學化石、否認神創論、宇宙起源、地心說、大地自轉、日食與月食、潮汐、雪花六角晶體形狀、雨虹等的形成、地理對氣候的影響、生物與人類起源、中醫診脈、農業生產結構、農作物佈局及具體的生產技術等問題都有深入的研究。

公元1130年農曆九月中旬,江西省婺源縣紫陽鎮發生了一件從未有過的異事。一口老井中突然噴出赤虹,紫氣貫天,三日不絕,而這口井,正位於尚未在晉江石井鎮首任鎮監位子上坐穩的朱鬆祖宅附近。朱鬆出生的那一年,這口井也曾經連續幾天升騰起白色氣體,驚動了四鄉八里。時隔33年,這口井又冒出彩虹般的紫色氣體。

無獨有偶,在福建省尤溪縣城關南北向的兩座山,也莫名地在古井噴虹的第三天燒起了大火,北山的火勢呈“文”字,南山的火勢呈“公”字,正好合成“文公”。在宋徽宗六年已從祖宅遷居到福建尤溪縣寄住在鄭義齋館舍的朱鬆見之大異,以為是天降祥瑞,此火燒得怪,必有所印,說不定就是天賜的祥兆呢。

果不其然,這是一場喜火。第二天交午時分,夫人祝氏臨盆,順利產下一子。早已迫不及待的朱鬆抱起細細打量此兒眼眉,長得容貌豐實、天庭廣闊,但右眼角有顯明的七顆黑痣,如北斗七星一樣分佈。這七顆黑痣,五大二小,六在眉目旁,一在顴外脣下須側。隨程顥程頤兄弟研學過伊洛之學的朱鬆焉能不知“萬物生生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之理,他以一個理學家的直覺預感到此兒日後定時龍飛鳳鳴之輩。

朱熹,男,宋朝人。享年71歲,諡號“文公”,封爵“徽國公”,世稱“朱子”。

職業: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農學家、水利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地質學家、神學家、人類學家、醫學家、美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成就:

1. 培育出數千弟子和門人,可考者321人。

2. 創辦了同安縣學、武夷精舍、考亭書院,重建了白鹿洞書院和嶽麓書院,親自制定了學規,編撰了小學到大學的教材。

3. 著作126種,共400多卷,其中:文集104卷,撰書200多卷,言論集140卷,以及由他編次、註釋、校刊的書270多卷,還有1200多首詩詞留存於世。

4. 所著《四書章句集註》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5. 西方自然科學的鼻祖。

6. “二進制”的最初發現者。

7. 世界上第一個辨認出化石的人,比西方早出四百多年。

8. 從對高山螺蚌殼的考察去研究地球的變化。

9. 提出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比德國者哲學家康德和法國天文學家拉普拉斯早出五百多年。

10.對地質學化石、否認神創論、宇宙起源、地心說、大地自轉、日食與月食、潮汐、雪花六角晶體形狀、雨虹等的形成、地理對氣候的影響、生物與人類起源、中醫診脈、農業生產結構、農作物佈局及具體的生產技術等問題都有深入的研究。

公元1130年農曆九月中旬,江西省婺源縣紫陽鎮發生了一件從未有過的異事。一口老井中突然噴出赤虹,紫氣貫天,三日不絕,而這口井,正位於尚未在晉江石井鎮首任鎮監位子上坐穩的朱鬆祖宅附近。朱鬆出生的那一年,這口井也曾經連續幾天升騰起白色氣體,驚動了四鄉八里。時隔33年,這口井又冒出彩虹般的紫色氣體。

無獨有偶,在福建省尤溪縣城關南北向的兩座山,也莫名地在古井噴虹的第三天燒起了大火,北山的火勢呈“文”字,南山的火勢呈“公”字,正好合成“文公”。在宋徽宗六年已從祖宅遷居到福建尤溪縣寄住在鄭義齋館舍的朱鬆見之大異,以為是天降祥瑞,此火燒得怪,必有所印,說不定就是天賜的祥兆呢。

果不其然,這是一場喜火。第二天交午時分,夫人祝氏臨盆,順利產下一子。早已迫不及待的朱鬆抱起細細打量此兒眼眉,長得容貌豐實、天庭廣闊,但右眼角有顯明的七顆黑痣,如北斗七星一樣分佈。這七顆黑痣,五大二小,六在眉目旁,一在顴外脣下須側。隨程顥程頤兄弟研學過伊洛之學的朱鬆焉能不知“萬物生生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之理,他以一個理學家的直覺預感到此兒日後定時龍飛鳳鳴之輩。

朱熹有多牛?看了他的簡歷你就知道了

於是,朱鬆便以文公二山的喜火為小兒取名“熹”,乃“喜火”二字的結合(“熹”字亦作“熺”)。當時,尤溪一帶有“蛋下酒”風俗,一家有新嬰落地時,親友相鄰會紛紛前來祝賀,而主人則要準備兩個煎蛋,佐之以滾酒,鄰里共飲,盈室芬香。當晚,鄭義齋館舍主人鄭安道獲悉朱鬆喜添奇嬰,便前往道賀,與他談笑風生,把盞換杯,直喝得詩興大發,連續吟出了兩首道賀詩:

今宵湯餅會,滿座桂香來。圓月飛金鏡,流霞泛玉杯。

渥窪元異種,丹穴豈凡胎。載路聲聞徹,祥光燭上臺。

瑞氣靄南山,弧懸別墅間。此時誇降嶽,他日見探環。

席敞籬花豔,樽浮竹葉斑。老夫歌既醉,拄杖月中還。

三天後,闔府上下忙碌著為小朱熹洗身,而似乎心事重重的朱鬆卻在書房捻鬚自嘆。原來,朱鬆揹著家人找了一位卜算師,被告知此兒日後又是一個孔夫子。但是,心懷國家命運的朱鬆並不以為這是好事,他提筆寫道“行年已合識頭顱,舊學屠龍意轉疏。有子添丁助徵戌,肯令辛苦更冠儒?”在年輕時朱鬆也是氣凌霄漢、心雄萬夫,但此時看著這盤神州殘局,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對這個朝廷有何益處。

自三年前,金兵俘掠徽、欽二宗北去後,高宗才剛剛即位三年。可憐的南宋,也猶如一個新生的嬰兒,卻也是內有奸佞小人,外有虎狼之國的覬覦。他並不希望這個孩子長大成人後置身儒業,如果他能夠為國家徵戌貢獻一份力量,就算他此生的造化了。

但轉念一想,南宋朝廷向來以乞降的姿態向金兵求得一時安穩,而在抗金戰爭上從不做任何有力的部署,以致強敵屢次渡江南侵,時任高宗數次輾轉逃亡,如今,金兵雖已暫撤,而皇帝有十分議和之心,卻無半分主戰之意。這一切,他看在眼中卻無可奈何,只能在詩中訴諸萬種無奈。

舉子三朝壽一壺,百年歌好笑捻鬚。

厭兵已識天公意,不忍回頭更指渠。

既然卜算師坦言:“富也如此,貴也如此,生個小孩兒,便是孔夫子”,莫不如指靠天意罷了。

朱熹,男,宋朝人。享年71歲,諡號“文公”,封爵“徽國公”,世稱“朱子”。

職業: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農學家、水利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地質學家、神學家、人類學家、醫學家、美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成就:

1. 培育出數千弟子和門人,可考者321人。

2. 創辦了同安縣學、武夷精舍、考亭書院,重建了白鹿洞書院和嶽麓書院,親自制定了學規,編撰了小學到大學的教材。

3. 著作126種,共400多卷,其中:文集104卷,撰書200多卷,言論集140卷,以及由他編次、註釋、校刊的書270多卷,還有1200多首詩詞留存於世。

4. 所著《四書章句集註》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5. 西方自然科學的鼻祖。

6. “二進制”的最初發現者。

7. 世界上第一個辨認出化石的人,比西方早出四百多年。

8. 從對高山螺蚌殼的考察去研究地球的變化。

9. 提出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比德國者哲學家康德和法國天文學家拉普拉斯早出五百多年。

10.對地質學化石、否認神創論、宇宙起源、地心說、大地自轉、日食與月食、潮汐、雪花六角晶體形狀、雨虹等的形成、地理對氣候的影響、生物與人類起源、中醫診脈、農業生產結構、農作物佈局及具體的生產技術等問題都有深入的研究。

公元1130年農曆九月中旬,江西省婺源縣紫陽鎮發生了一件從未有過的異事。一口老井中突然噴出赤虹,紫氣貫天,三日不絕,而這口井,正位於尚未在晉江石井鎮首任鎮監位子上坐穩的朱鬆祖宅附近。朱鬆出生的那一年,這口井也曾經連續幾天升騰起白色氣體,驚動了四鄉八里。時隔33年,這口井又冒出彩虹般的紫色氣體。

無獨有偶,在福建省尤溪縣城關南北向的兩座山,也莫名地在古井噴虹的第三天燒起了大火,北山的火勢呈“文”字,南山的火勢呈“公”字,正好合成“文公”。在宋徽宗六年已從祖宅遷居到福建尤溪縣寄住在鄭義齋館舍的朱鬆見之大異,以為是天降祥瑞,此火燒得怪,必有所印,說不定就是天賜的祥兆呢。

果不其然,這是一場喜火。第二天交午時分,夫人祝氏臨盆,順利產下一子。早已迫不及待的朱鬆抱起細細打量此兒眼眉,長得容貌豐實、天庭廣闊,但右眼角有顯明的七顆黑痣,如北斗七星一樣分佈。這七顆黑痣,五大二小,六在眉目旁,一在顴外脣下須側。隨程顥程頤兄弟研學過伊洛之學的朱鬆焉能不知“萬物生生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之理,他以一個理學家的直覺預感到此兒日後定時龍飛鳳鳴之輩。

朱熹有多牛?看了他的簡歷你就知道了

於是,朱鬆便以文公二山的喜火為小兒取名“熹”,乃“喜火”二字的結合(“熹”字亦作“熺”)。當時,尤溪一帶有“蛋下酒”風俗,一家有新嬰落地時,親友相鄰會紛紛前來祝賀,而主人則要準備兩個煎蛋,佐之以滾酒,鄰里共飲,盈室芬香。當晚,鄭義齋館舍主人鄭安道獲悉朱鬆喜添奇嬰,便前往道賀,與他談笑風生,把盞換杯,直喝得詩興大發,連續吟出了兩首道賀詩:

今宵湯餅會,滿座桂香來。圓月飛金鏡,流霞泛玉杯。

渥窪元異種,丹穴豈凡胎。載路聲聞徹,祥光燭上臺。

瑞氣靄南山,弧懸別墅間。此時誇降嶽,他日見探環。

席敞籬花豔,樽浮竹葉斑。老夫歌既醉,拄杖月中還。

三天後,闔府上下忙碌著為小朱熹洗身,而似乎心事重重的朱鬆卻在書房捻鬚自嘆。原來,朱鬆揹著家人找了一位卜算師,被告知此兒日後又是一個孔夫子。但是,心懷國家命運的朱鬆並不以為這是好事,他提筆寫道“行年已合識頭顱,舊學屠龍意轉疏。有子添丁助徵戌,肯令辛苦更冠儒?”在年輕時朱鬆也是氣凌霄漢、心雄萬夫,但此時看著這盤神州殘局,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對這個朝廷有何益處。

自三年前,金兵俘掠徽、欽二宗北去後,高宗才剛剛即位三年。可憐的南宋,也猶如一個新生的嬰兒,卻也是內有奸佞小人,外有虎狼之國的覬覦。他並不希望這個孩子長大成人後置身儒業,如果他能夠為國家徵戌貢獻一份力量,就算他此生的造化了。

但轉念一想,南宋朝廷向來以乞降的姿態向金兵求得一時安穩,而在抗金戰爭上從不做任何有力的部署,以致強敵屢次渡江南侵,時任高宗數次輾轉逃亡,如今,金兵雖已暫撤,而皇帝有十分議和之心,卻無半分主戰之意。這一切,他看在眼中卻無可奈何,只能在詩中訴諸萬種無奈。

舉子三朝壽一壺,百年歌好笑捻鬚。

厭兵已識天公意,不忍回頭更指渠。

既然卜算師坦言:“富也如此,貴也如此,生個小孩兒,便是孔夫子”,莫不如指靠天意罷了。

朱熹有多牛?看了他的簡歷你就知道了

朱子問天

朱熹長到四歲,一日,朱鬆攜著他的手在院子裡閒庭散步,指著天告訴他這是“天”,朱熹問:“天之上何物?”父親一時驚訝無語,這就是盛傳的“朱子問天”的異事。

據說後來,朱熹為了弄清楚“天地四邊之外,是什麼物事?”這個問題,一度思量得幾乎成病。所謂“幼有所思,長有所為”,長大以後的朱熹對宇宙一直充滿了好奇,併成了保持著終生思考的自然科學家。

朱熹六歲,在父親的教導下對五行八卦之義已瞭然於胸。一日,他與鄉間少友在南溪書院沙丘上玩耍,別的兒童都在以沙取樂時,朱熹卻在沙上畫出了一個八卦圖。

朱鬆見兒子天資聰穎,便親自主持兒子的啟蒙教育,教授他通讀四書等經典,這樣一直到14歲,禪、道、文章、楚辭、詩經、兵法,幾乎無所不學。不幸的是,朱鬆在朱熹十一歲時因反對朝廷求和而遭到秦檜黨羽的排擠和打壓,一怒之下辭官歸鄉,卻因懷才不遇身體每況愈下,最終在朱熹十四歲時長辭病榻。

朱鬆離世前,已將朱熹託付給當地名儒“武夷三先生”(劉子翬、劉勉之和胡憲)。這三位先生都學養深厚,皆是名重一時的大學者,而且品行高潔。

三先生的教育很快把朱熹從一個老成持重的少年塑造成為出類拔萃的士子,四年之後,朱熹參加鄉試考取了貢生,次年,劉勉之將女兒劉清四許配給朱熹。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舉考取了進士,在21歲時終於任職福建省同安縣主簿,這一任就是四年。

朱熹,男,宋朝人。享年71歲,諡號“文公”,封爵“徽國公”,世稱“朱子”。

職業: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農學家、水利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地質學家、神學家、人類學家、醫學家、美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成就:

1. 培育出數千弟子和門人,可考者321人。

2. 創辦了同安縣學、武夷精舍、考亭書院,重建了白鹿洞書院和嶽麓書院,親自制定了學規,編撰了小學到大學的教材。

3. 著作126種,共400多卷,其中:文集104卷,撰書200多卷,言論集140卷,以及由他編次、註釋、校刊的書270多卷,還有1200多首詩詞留存於世。

4. 所著《四書章句集註》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5. 西方自然科學的鼻祖。

6. “二進制”的最初發現者。

7. 世界上第一個辨認出化石的人,比西方早出四百多年。

8. 從對高山螺蚌殼的考察去研究地球的變化。

9. 提出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比德國者哲學家康德和法國天文學家拉普拉斯早出五百多年。

10.對地質學化石、否認神創論、宇宙起源、地心說、大地自轉、日食與月食、潮汐、雪花六角晶體形狀、雨虹等的形成、地理對氣候的影響、生物與人類起源、中醫診脈、農業生產結構、農作物佈局及具體的生產技術等問題都有深入的研究。

公元1130年農曆九月中旬,江西省婺源縣紫陽鎮發生了一件從未有過的異事。一口老井中突然噴出赤虹,紫氣貫天,三日不絕,而這口井,正位於尚未在晉江石井鎮首任鎮監位子上坐穩的朱鬆祖宅附近。朱鬆出生的那一年,這口井也曾經連續幾天升騰起白色氣體,驚動了四鄉八里。時隔33年,這口井又冒出彩虹般的紫色氣體。

無獨有偶,在福建省尤溪縣城關南北向的兩座山,也莫名地在古井噴虹的第三天燒起了大火,北山的火勢呈“文”字,南山的火勢呈“公”字,正好合成“文公”。在宋徽宗六年已從祖宅遷居到福建尤溪縣寄住在鄭義齋館舍的朱鬆見之大異,以為是天降祥瑞,此火燒得怪,必有所印,說不定就是天賜的祥兆呢。

果不其然,這是一場喜火。第二天交午時分,夫人祝氏臨盆,順利產下一子。早已迫不及待的朱鬆抱起細細打量此兒眼眉,長得容貌豐實、天庭廣闊,但右眼角有顯明的七顆黑痣,如北斗七星一樣分佈。這七顆黑痣,五大二小,六在眉目旁,一在顴外脣下須側。隨程顥程頤兄弟研學過伊洛之學的朱鬆焉能不知“萬物生生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之理,他以一個理學家的直覺預感到此兒日後定時龍飛鳳鳴之輩。

朱熹有多牛?看了他的簡歷你就知道了

於是,朱鬆便以文公二山的喜火為小兒取名“熹”,乃“喜火”二字的結合(“熹”字亦作“熺”)。當時,尤溪一帶有“蛋下酒”風俗,一家有新嬰落地時,親友相鄰會紛紛前來祝賀,而主人則要準備兩個煎蛋,佐之以滾酒,鄰里共飲,盈室芬香。當晚,鄭義齋館舍主人鄭安道獲悉朱鬆喜添奇嬰,便前往道賀,與他談笑風生,把盞換杯,直喝得詩興大發,連續吟出了兩首道賀詩:

今宵湯餅會,滿座桂香來。圓月飛金鏡,流霞泛玉杯。

渥窪元異種,丹穴豈凡胎。載路聲聞徹,祥光燭上臺。

瑞氣靄南山,弧懸別墅間。此時誇降嶽,他日見探環。

席敞籬花豔,樽浮竹葉斑。老夫歌既醉,拄杖月中還。

三天後,闔府上下忙碌著為小朱熹洗身,而似乎心事重重的朱鬆卻在書房捻鬚自嘆。原來,朱鬆揹著家人找了一位卜算師,被告知此兒日後又是一個孔夫子。但是,心懷國家命運的朱鬆並不以為這是好事,他提筆寫道“行年已合識頭顱,舊學屠龍意轉疏。有子添丁助徵戌,肯令辛苦更冠儒?”在年輕時朱鬆也是氣凌霄漢、心雄萬夫,但此時看著這盤神州殘局,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對這個朝廷有何益處。

自三年前,金兵俘掠徽、欽二宗北去後,高宗才剛剛即位三年。可憐的南宋,也猶如一個新生的嬰兒,卻也是內有奸佞小人,外有虎狼之國的覬覦。他並不希望這個孩子長大成人後置身儒業,如果他能夠為國家徵戌貢獻一份力量,就算他此生的造化了。

但轉念一想,南宋朝廷向來以乞降的姿態向金兵求得一時安穩,而在抗金戰爭上從不做任何有力的部署,以致強敵屢次渡江南侵,時任高宗數次輾轉逃亡,如今,金兵雖已暫撤,而皇帝有十分議和之心,卻無半分主戰之意。這一切,他看在眼中卻無可奈何,只能在詩中訴諸萬種無奈。

舉子三朝壽一壺,百年歌好笑捻鬚。

厭兵已識天公意,不忍回頭更指渠。

既然卜算師坦言:“富也如此,貴也如此,生個小孩兒,便是孔夫子”,莫不如指靠天意罷了。

朱熹有多牛?看了他的簡歷你就知道了

朱子問天

朱熹長到四歲,一日,朱鬆攜著他的手在院子裡閒庭散步,指著天告訴他這是“天”,朱熹問:“天之上何物?”父親一時驚訝無語,這就是盛傳的“朱子問天”的異事。

據說後來,朱熹為了弄清楚“天地四邊之外,是什麼物事?”這個問題,一度思量得幾乎成病。所謂“幼有所思,長有所為”,長大以後的朱熹對宇宙一直充滿了好奇,併成了保持著終生思考的自然科學家。

朱熹六歲,在父親的教導下對五行八卦之義已瞭然於胸。一日,他與鄉間少友在南溪書院沙丘上玩耍,別的兒童都在以沙取樂時,朱熹卻在沙上畫出了一個八卦圖。

朱鬆見兒子天資聰穎,便親自主持兒子的啟蒙教育,教授他通讀四書等經典,這樣一直到14歲,禪、道、文章、楚辭、詩經、兵法,幾乎無所不學。不幸的是,朱鬆在朱熹十一歲時因反對朝廷求和而遭到秦檜黨羽的排擠和打壓,一怒之下辭官歸鄉,卻因懷才不遇身體每況愈下,最終在朱熹十四歲時長辭病榻。

朱鬆離世前,已將朱熹託付給當地名儒“武夷三先生”(劉子翬、劉勉之和胡憲)。這三位先生都學養深厚,皆是名重一時的大學者,而且品行高潔。

三先生的教育很快把朱熹從一個老成持重的少年塑造成為出類拔萃的士子,四年之後,朱熹參加鄉試考取了貢生,次年,劉勉之將女兒劉清四許配給朱熹。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舉考取了進士,在21歲時終於任職福建省同安縣主簿,這一任就是四年。

朱熹有多牛?看了他的簡歷你就知道了

延平先生李侗

按理來說,才學卓越的朱熹稍加用功,或許就可以有望飛黃騰達,但他卻失去了為官之志。彷徨苦惱之餘,他覺得拜當時的大儒李侗為師。為表誠心,他不坐舟車,步行三百餘里,沿著漫漫山路一直走到了李侗所在的南平。

李侗見朱熹心正意誠,對他十分器重,把貫通的洛學全盤傳授予他。自此,朱熹不但承襲二程的洛學,並綜合了北宋各大家思想,奠定了他一生學說的基礎。

在李侗的點撥下,朱熹豁然大悟,開始走向更高遠的境界,並於而立之年出版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本書。雖然當時的朱熹不在朝廷做官,他的《謝上蔡語錄後序》卻引起了此時正物色人才的宋孝宗注意。宋孝宗是南宋名副其實的中興之主,在這位君子皇帝在位期間,當時儒者彬彬輩出,如陸游、范成大、楊萬里、尤袤、辛棄疾都活躍在孝宗當政期間。

朱熹被召入朝為官之前,就對孝宗的品行有所耳聞,因此,以入朝還未坐穩,就大膽進言反對和議,皇帝不悅,安排他做一些擦邊工作,朱熹便相當於換了一個地方研究學問。也許這是天意,他生來就是一個儒者,如果不是皇帝的冷淡,興許他不會有太多的孤獨空間鑽研理學。

與其在官場漫步,不如辭官歸鄉,39歲的朱熹借為母親丁憂之故回到故里,在那辛勞筆耕、潛心著述,即便是皇帝后來下旨傳歸,他也無心再入朝堂了。

從此,他在這方生他養他的土地上一待就是十年,著書、辦學、論辯、講學……心在理學,身老尤溪本應是他最好的歸宿,可孝宗的一紙詔書讓他動了出山之意,在好友的寫信規勸下,朱熹離開故里去了江西。那年正值大旱,滿目所見,無非哀民遍野,他到任後,即著手興修水利,抗災救荒。在這裡,他也譜寫了中國教育史上的輝煌篇章。

朱熹,男,宋朝人。享年71歲,諡號“文公”,封爵“徽國公”,世稱“朱子”。

職業: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農學家、水利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地質學家、神學家、人類學家、醫學家、美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成就:

1. 培育出數千弟子和門人,可考者321人。

2. 創辦了同安縣學、武夷精舍、考亭書院,重建了白鹿洞書院和嶽麓書院,親自制定了學規,編撰了小學到大學的教材。

3. 著作126種,共400多卷,其中:文集104卷,撰書200多卷,言論集140卷,以及由他編次、註釋、校刊的書270多卷,還有1200多首詩詞留存於世。

4. 所著《四書章句集註》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5. 西方自然科學的鼻祖。

6. “二進制”的最初發現者。

7. 世界上第一個辨認出化石的人,比西方早出四百多年。

8. 從對高山螺蚌殼的考察去研究地球的變化。

9. 提出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比德國者哲學家康德和法國天文學家拉普拉斯早出五百多年。

10.對地質學化石、否認神創論、宇宙起源、地心說、大地自轉、日食與月食、潮汐、雪花六角晶體形狀、雨虹等的形成、地理對氣候的影響、生物與人類起源、中醫診脈、農業生產結構、農作物佈局及具體的生產技術等問題都有深入的研究。

公元1130年農曆九月中旬,江西省婺源縣紫陽鎮發生了一件從未有過的異事。一口老井中突然噴出赤虹,紫氣貫天,三日不絕,而這口井,正位於尚未在晉江石井鎮首任鎮監位子上坐穩的朱鬆祖宅附近。朱鬆出生的那一年,這口井也曾經連續幾天升騰起白色氣體,驚動了四鄉八里。時隔33年,這口井又冒出彩虹般的紫色氣體。

無獨有偶,在福建省尤溪縣城關南北向的兩座山,也莫名地在古井噴虹的第三天燒起了大火,北山的火勢呈“文”字,南山的火勢呈“公”字,正好合成“文公”。在宋徽宗六年已從祖宅遷居到福建尤溪縣寄住在鄭義齋館舍的朱鬆見之大異,以為是天降祥瑞,此火燒得怪,必有所印,說不定就是天賜的祥兆呢。

果不其然,這是一場喜火。第二天交午時分,夫人祝氏臨盆,順利產下一子。早已迫不及待的朱鬆抱起細細打量此兒眼眉,長得容貌豐實、天庭廣闊,但右眼角有顯明的七顆黑痣,如北斗七星一樣分佈。這七顆黑痣,五大二小,六在眉目旁,一在顴外脣下須側。隨程顥程頤兄弟研學過伊洛之學的朱鬆焉能不知“萬物生生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之理,他以一個理學家的直覺預感到此兒日後定時龍飛鳳鳴之輩。

朱熹有多牛?看了他的簡歷你就知道了

於是,朱鬆便以文公二山的喜火為小兒取名“熹”,乃“喜火”二字的結合(“熹”字亦作“熺”)。當時,尤溪一帶有“蛋下酒”風俗,一家有新嬰落地時,親友相鄰會紛紛前來祝賀,而主人則要準備兩個煎蛋,佐之以滾酒,鄰里共飲,盈室芬香。當晚,鄭義齋館舍主人鄭安道獲悉朱鬆喜添奇嬰,便前往道賀,與他談笑風生,把盞換杯,直喝得詩興大發,連續吟出了兩首道賀詩:

今宵湯餅會,滿座桂香來。圓月飛金鏡,流霞泛玉杯。

渥窪元異種,丹穴豈凡胎。載路聲聞徹,祥光燭上臺。

瑞氣靄南山,弧懸別墅間。此時誇降嶽,他日見探環。

席敞籬花豔,樽浮竹葉斑。老夫歌既醉,拄杖月中還。

三天後,闔府上下忙碌著為小朱熹洗身,而似乎心事重重的朱鬆卻在書房捻鬚自嘆。原來,朱鬆揹著家人找了一位卜算師,被告知此兒日後又是一個孔夫子。但是,心懷國家命運的朱鬆並不以為這是好事,他提筆寫道“行年已合識頭顱,舊學屠龍意轉疏。有子添丁助徵戌,肯令辛苦更冠儒?”在年輕時朱鬆也是氣凌霄漢、心雄萬夫,但此時看著這盤神州殘局,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對這個朝廷有何益處。

自三年前,金兵俘掠徽、欽二宗北去後,高宗才剛剛即位三年。可憐的南宋,也猶如一個新生的嬰兒,卻也是內有奸佞小人,外有虎狼之國的覬覦。他並不希望這個孩子長大成人後置身儒業,如果他能夠為國家徵戌貢獻一份力量,就算他此生的造化了。

但轉念一想,南宋朝廷向來以乞降的姿態向金兵求得一時安穩,而在抗金戰爭上從不做任何有力的部署,以致強敵屢次渡江南侵,時任高宗數次輾轉逃亡,如今,金兵雖已暫撤,而皇帝有十分議和之心,卻無半分主戰之意。這一切,他看在眼中卻無可奈何,只能在詩中訴諸萬種無奈。

舉子三朝壽一壺,百年歌好笑捻鬚。

厭兵已識天公意,不忍回頭更指渠。

既然卜算師坦言:“富也如此,貴也如此,生個小孩兒,便是孔夫子”,莫不如指靠天意罷了。

朱熹有多牛?看了他的簡歷你就知道了

朱子問天

朱熹長到四歲,一日,朱鬆攜著他的手在院子裡閒庭散步,指著天告訴他這是“天”,朱熹問:“天之上何物?”父親一時驚訝無語,這就是盛傳的“朱子問天”的異事。

據說後來,朱熹為了弄清楚“天地四邊之外,是什麼物事?”這個問題,一度思量得幾乎成病。所謂“幼有所思,長有所為”,長大以後的朱熹對宇宙一直充滿了好奇,併成了保持著終生思考的自然科學家。

朱熹六歲,在父親的教導下對五行八卦之義已瞭然於胸。一日,他與鄉間少友在南溪書院沙丘上玩耍,別的兒童都在以沙取樂時,朱熹卻在沙上畫出了一個八卦圖。

朱鬆見兒子天資聰穎,便親自主持兒子的啟蒙教育,教授他通讀四書等經典,這樣一直到14歲,禪、道、文章、楚辭、詩經、兵法,幾乎無所不學。不幸的是,朱鬆在朱熹十一歲時因反對朝廷求和而遭到秦檜黨羽的排擠和打壓,一怒之下辭官歸鄉,卻因懷才不遇身體每況愈下,最終在朱熹十四歲時長辭病榻。

朱鬆離世前,已將朱熹託付給當地名儒“武夷三先生”(劉子翬、劉勉之和胡憲)。這三位先生都學養深厚,皆是名重一時的大學者,而且品行高潔。

三先生的教育很快把朱熹從一個老成持重的少年塑造成為出類拔萃的士子,四年之後,朱熹參加鄉試考取了貢生,次年,劉勉之將女兒劉清四許配給朱熹。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舉考取了進士,在21歲時終於任職福建省同安縣主簿,這一任就是四年。

朱熹有多牛?看了他的簡歷你就知道了

延平先生李侗

按理來說,才學卓越的朱熹稍加用功,或許就可以有望飛黃騰達,但他卻失去了為官之志。彷徨苦惱之餘,他覺得拜當時的大儒李侗為師。為表誠心,他不坐舟車,步行三百餘里,沿著漫漫山路一直走到了李侗所在的南平。

李侗見朱熹心正意誠,對他十分器重,把貫通的洛學全盤傳授予他。自此,朱熹不但承襲二程的洛學,並綜合了北宋各大家思想,奠定了他一生學說的基礎。

在李侗的點撥下,朱熹豁然大悟,開始走向更高遠的境界,並於而立之年出版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本書。雖然當時的朱熹不在朝廷做官,他的《謝上蔡語錄後序》卻引起了此時正物色人才的宋孝宗注意。宋孝宗是南宋名副其實的中興之主,在這位君子皇帝在位期間,當時儒者彬彬輩出,如陸游、范成大、楊萬里、尤袤、辛棄疾都活躍在孝宗當政期間。

朱熹被召入朝為官之前,就對孝宗的品行有所耳聞,因此,以入朝還未坐穩,就大膽進言反對和議,皇帝不悅,安排他做一些擦邊工作,朱熹便相當於換了一個地方研究學問。也許這是天意,他生來就是一個儒者,如果不是皇帝的冷淡,興許他不會有太多的孤獨空間鑽研理學。

與其在官場漫步,不如辭官歸鄉,39歲的朱熹借為母親丁憂之故回到故里,在那辛勞筆耕、潛心著述,即便是皇帝后來下旨傳歸,他也無心再入朝堂了。

從此,他在這方生他養他的土地上一待就是十年,著書、辦學、論辯、講學……心在理學,身老尤溪本應是他最好的歸宿,可孝宗的一紙詔書讓他動了出山之意,在好友的寫信規勸下,朱熹離開故里去了江西。那年正值大旱,滿目所見,無非哀民遍野,他到任後,即著手興修水利,抗災救荒。在這裡,他也譜寫了中國教育史上的輝煌篇章。

朱熹有多牛?看了他的簡歷你就知道了

白鹿洞書院

最令人矚目的,是他在江西重建了“海內第一書院”——白鹿洞書院。他所制定的學規也成為了南宋之後中國封建社會七百多年書院辦學的基本規範,也成為中國教育史上最早的典章制度之一。

朱熹54歲,辭去了一身職務又回到了故里,自稱“武夷山中客”,並在武夷山隱屏峰下建立了一座頗具規模的學府——紫陽書院。此後,他即在此廣收門徒,著書講學,長達六年之久,栽培了大量學生。

在紫陽書院度過的六年,四方士友也紛紛來投,與他共吟賞山水之樂。這段時光,可謂是朱熹一生中最愜意的時光了。他曾攜友人同遊武夷山中的九曲溪,作了一首《九曲棹歌》:

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識箇中奇絕處,棹歌閒聽兩三聲。

一曲溪邊上釣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橋一斷無消息,萬壑千巖鎖翠煙。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臨水為誰容。道人不作陽臺夢,興入前山翠幾重。

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幾何年。桑田海水今如許,泡沫風燈敢自憐。

四曲東西兩石巖,巖花垂落碧㲯毿。金雞叫罷無人見,月滿空山水滿潭。

五曲山高雲氣深,長時煙雨暗平林。林間有客元人識,唉乃聲中萬古心。

六曲蒼屏繞碧灣,茆茨終日掩柴關。客來倚棹巖花落,猿鳥不驚春意閒。

七曲移舟上碧灘,隱屏仙掌更回看。卻憐昨夜峰頭雨,添得飛泉幾道寒。

八曲風煙勢欲開,鼓樓巖下水瀠洄。莫言此地無佳景,自是遊人不上來。

九曲將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漁郎更覓桃源路,除是人間別有天。

大學者錢鍾書曾這樣評論此詩:“假如一位道學家的詩集裡,講義語錄的比例還不大,肯容許些閒言語,他就算得道學家中間的大詩人,例如朱熹。”的確,這首《九曲棹歌》輕靈、通透,讀來滿目煙雲,縹緲曲盡,耳邊恍若聞棹歌矣,而它的作者,就是那個曾經提出“存天理,滅人慾”被人們偽化的理學家朱熹。

如果沒有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的全方位深入研究,朱熹也無從成為一個“道學家中間的大詩人”。

光宗繼位的那一年,朱熹已然花甲之年一老翁矣,然而他還是被召任出山,但第二年就卸任還鄉了。在此其間,他又在福建修考亭書院,此後雖亦在官場悠遊,卻只以講學為主業了。

朱熹,男,宋朝人。享年71歲,諡號“文公”,封爵“徽國公”,世稱“朱子”。

職業: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農學家、水利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地質學家、神學家、人類學家、醫學家、美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成就:

1. 培育出數千弟子和門人,可考者321人。

2. 創辦了同安縣學、武夷精舍、考亭書院,重建了白鹿洞書院和嶽麓書院,親自制定了學規,編撰了小學到大學的教材。

3. 著作126種,共400多卷,其中:文集104卷,撰書200多卷,言論集140卷,以及由他編次、註釋、校刊的書270多卷,還有1200多首詩詞留存於世。

4. 所著《四書章句集註》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5. 西方自然科學的鼻祖。

6. “二進制”的最初發現者。

7. 世界上第一個辨認出化石的人,比西方早出四百多年。

8. 從對高山螺蚌殼的考察去研究地球的變化。

9. 提出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比德國者哲學家康德和法國天文學家拉普拉斯早出五百多年。

10.對地質學化石、否認神創論、宇宙起源、地心說、大地自轉、日食與月食、潮汐、雪花六角晶體形狀、雨虹等的形成、地理對氣候的影響、生物與人類起源、中醫診脈、農業生產結構、農作物佈局及具體的生產技術等問題都有深入的研究。

公元1130年農曆九月中旬,江西省婺源縣紫陽鎮發生了一件從未有過的異事。一口老井中突然噴出赤虹,紫氣貫天,三日不絕,而這口井,正位於尚未在晉江石井鎮首任鎮監位子上坐穩的朱鬆祖宅附近。朱鬆出生的那一年,這口井也曾經連續幾天升騰起白色氣體,驚動了四鄉八里。時隔33年,這口井又冒出彩虹般的紫色氣體。

無獨有偶,在福建省尤溪縣城關南北向的兩座山,也莫名地在古井噴虹的第三天燒起了大火,北山的火勢呈“文”字,南山的火勢呈“公”字,正好合成“文公”。在宋徽宗六年已從祖宅遷居到福建尤溪縣寄住在鄭義齋館舍的朱鬆見之大異,以為是天降祥瑞,此火燒得怪,必有所印,說不定就是天賜的祥兆呢。

果不其然,這是一場喜火。第二天交午時分,夫人祝氏臨盆,順利產下一子。早已迫不及待的朱鬆抱起細細打量此兒眼眉,長得容貌豐實、天庭廣闊,但右眼角有顯明的七顆黑痣,如北斗七星一樣分佈。這七顆黑痣,五大二小,六在眉目旁,一在顴外脣下須側。隨程顥程頤兄弟研學過伊洛之學的朱鬆焉能不知“萬物生生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之理,他以一個理學家的直覺預感到此兒日後定時龍飛鳳鳴之輩。

朱熹有多牛?看了他的簡歷你就知道了

於是,朱鬆便以文公二山的喜火為小兒取名“熹”,乃“喜火”二字的結合(“熹”字亦作“熺”)。當時,尤溪一帶有“蛋下酒”風俗,一家有新嬰落地時,親友相鄰會紛紛前來祝賀,而主人則要準備兩個煎蛋,佐之以滾酒,鄰里共飲,盈室芬香。當晚,鄭義齋館舍主人鄭安道獲悉朱鬆喜添奇嬰,便前往道賀,與他談笑風生,把盞換杯,直喝得詩興大發,連續吟出了兩首道賀詩:

今宵湯餅會,滿座桂香來。圓月飛金鏡,流霞泛玉杯。

渥窪元異種,丹穴豈凡胎。載路聲聞徹,祥光燭上臺。

瑞氣靄南山,弧懸別墅間。此時誇降嶽,他日見探環。

席敞籬花豔,樽浮竹葉斑。老夫歌既醉,拄杖月中還。

三天後,闔府上下忙碌著為小朱熹洗身,而似乎心事重重的朱鬆卻在書房捻鬚自嘆。原來,朱鬆揹著家人找了一位卜算師,被告知此兒日後又是一個孔夫子。但是,心懷國家命運的朱鬆並不以為這是好事,他提筆寫道“行年已合識頭顱,舊學屠龍意轉疏。有子添丁助徵戌,肯令辛苦更冠儒?”在年輕時朱鬆也是氣凌霄漢、心雄萬夫,但此時看著這盤神州殘局,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對這個朝廷有何益處。

自三年前,金兵俘掠徽、欽二宗北去後,高宗才剛剛即位三年。可憐的南宋,也猶如一個新生的嬰兒,卻也是內有奸佞小人,外有虎狼之國的覬覦。他並不希望這個孩子長大成人後置身儒業,如果他能夠為國家徵戌貢獻一份力量,就算他此生的造化了。

但轉念一想,南宋朝廷向來以乞降的姿態向金兵求得一時安穩,而在抗金戰爭上從不做任何有力的部署,以致強敵屢次渡江南侵,時任高宗數次輾轉逃亡,如今,金兵雖已暫撤,而皇帝有十分議和之心,卻無半分主戰之意。這一切,他看在眼中卻無可奈何,只能在詩中訴諸萬種無奈。

舉子三朝壽一壺,百年歌好笑捻鬚。

厭兵已識天公意,不忍回頭更指渠。

既然卜算師坦言:“富也如此,貴也如此,生個小孩兒,便是孔夫子”,莫不如指靠天意罷了。

朱熹有多牛?看了他的簡歷你就知道了

朱子問天

朱熹長到四歲,一日,朱鬆攜著他的手在院子裡閒庭散步,指著天告訴他這是“天”,朱熹問:“天之上何物?”父親一時驚訝無語,這就是盛傳的“朱子問天”的異事。

據說後來,朱熹為了弄清楚“天地四邊之外,是什麼物事?”這個問題,一度思量得幾乎成病。所謂“幼有所思,長有所為”,長大以後的朱熹對宇宙一直充滿了好奇,併成了保持著終生思考的自然科學家。

朱熹六歲,在父親的教導下對五行八卦之義已瞭然於胸。一日,他與鄉間少友在南溪書院沙丘上玩耍,別的兒童都在以沙取樂時,朱熹卻在沙上畫出了一個八卦圖。

朱鬆見兒子天資聰穎,便親自主持兒子的啟蒙教育,教授他通讀四書等經典,這樣一直到14歲,禪、道、文章、楚辭、詩經、兵法,幾乎無所不學。不幸的是,朱鬆在朱熹十一歲時因反對朝廷求和而遭到秦檜黨羽的排擠和打壓,一怒之下辭官歸鄉,卻因懷才不遇身體每況愈下,最終在朱熹十四歲時長辭病榻。

朱鬆離世前,已將朱熹託付給當地名儒“武夷三先生”(劉子翬、劉勉之和胡憲)。這三位先生都學養深厚,皆是名重一時的大學者,而且品行高潔。

三先生的教育很快把朱熹從一個老成持重的少年塑造成為出類拔萃的士子,四年之後,朱熹參加鄉試考取了貢生,次年,劉勉之將女兒劉清四許配給朱熹。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舉考取了進士,在21歲時終於任職福建省同安縣主簿,這一任就是四年。

朱熹有多牛?看了他的簡歷你就知道了

延平先生李侗

按理來說,才學卓越的朱熹稍加用功,或許就可以有望飛黃騰達,但他卻失去了為官之志。彷徨苦惱之餘,他覺得拜當時的大儒李侗為師。為表誠心,他不坐舟車,步行三百餘里,沿著漫漫山路一直走到了李侗所在的南平。

李侗見朱熹心正意誠,對他十分器重,把貫通的洛學全盤傳授予他。自此,朱熹不但承襲二程的洛學,並綜合了北宋各大家思想,奠定了他一生學說的基礎。

在李侗的點撥下,朱熹豁然大悟,開始走向更高遠的境界,並於而立之年出版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本書。雖然當時的朱熹不在朝廷做官,他的《謝上蔡語錄後序》卻引起了此時正物色人才的宋孝宗注意。宋孝宗是南宋名副其實的中興之主,在這位君子皇帝在位期間,當時儒者彬彬輩出,如陸游、范成大、楊萬里、尤袤、辛棄疾都活躍在孝宗當政期間。

朱熹被召入朝為官之前,就對孝宗的品行有所耳聞,因此,以入朝還未坐穩,就大膽進言反對和議,皇帝不悅,安排他做一些擦邊工作,朱熹便相當於換了一個地方研究學問。也許這是天意,他生來就是一個儒者,如果不是皇帝的冷淡,興許他不會有太多的孤獨空間鑽研理學。

與其在官場漫步,不如辭官歸鄉,39歲的朱熹借為母親丁憂之故回到故里,在那辛勞筆耕、潛心著述,即便是皇帝后來下旨傳歸,他也無心再入朝堂了。

從此,他在這方生他養他的土地上一待就是十年,著書、辦學、論辯、講學……心在理學,身老尤溪本應是他最好的歸宿,可孝宗的一紙詔書讓他動了出山之意,在好友的寫信規勸下,朱熹離開故里去了江西。那年正值大旱,滿目所見,無非哀民遍野,他到任後,即著手興修水利,抗災救荒。在這裡,他也譜寫了中國教育史上的輝煌篇章。

朱熹有多牛?看了他的簡歷你就知道了

白鹿洞書院

最令人矚目的,是他在江西重建了“海內第一書院”——白鹿洞書院。他所制定的學規也成為了南宋之後中國封建社會七百多年書院辦學的基本規範,也成為中國教育史上最早的典章制度之一。

朱熹54歲,辭去了一身職務又回到了故里,自稱“武夷山中客”,並在武夷山隱屏峰下建立了一座頗具規模的學府——紫陽書院。此後,他即在此廣收門徒,著書講學,長達六年之久,栽培了大量學生。

在紫陽書院度過的六年,四方士友也紛紛來投,與他共吟賞山水之樂。這段時光,可謂是朱熹一生中最愜意的時光了。他曾攜友人同遊武夷山中的九曲溪,作了一首《九曲棹歌》:

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識箇中奇絕處,棹歌閒聽兩三聲。

一曲溪邊上釣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橋一斷無消息,萬壑千巖鎖翠煙。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臨水為誰容。道人不作陽臺夢,興入前山翠幾重。

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幾何年。桑田海水今如許,泡沫風燈敢自憐。

四曲東西兩石巖,巖花垂落碧㲯毿。金雞叫罷無人見,月滿空山水滿潭。

五曲山高雲氣深,長時煙雨暗平林。林間有客元人識,唉乃聲中萬古心。

六曲蒼屏繞碧灣,茆茨終日掩柴關。客來倚棹巖花落,猿鳥不驚春意閒。

七曲移舟上碧灘,隱屏仙掌更回看。卻憐昨夜峰頭雨,添得飛泉幾道寒。

八曲風煙勢欲開,鼓樓巖下水瀠洄。莫言此地無佳景,自是遊人不上來。

九曲將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漁郎更覓桃源路,除是人間別有天。

大學者錢鍾書曾這樣評論此詩:“假如一位道學家的詩集裡,講義語錄的比例還不大,肯容許些閒言語,他就算得道學家中間的大詩人,例如朱熹。”的確,這首《九曲棹歌》輕靈、通透,讀來滿目煙雲,縹緲曲盡,耳邊恍若聞棹歌矣,而它的作者,就是那個曾經提出“存天理,滅人慾”被人們偽化的理學家朱熹。

如果沒有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的全方位深入研究,朱熹也無從成為一個“道學家中間的大詩人”。

光宗繼位的那一年,朱熹已然花甲之年一老翁矣,然而他還是被召任出山,但第二年就卸任還鄉了。在此其間,他又在福建修考亭書院,此後雖亦在官場悠遊,卻只以講學為主業了。

朱熹有多牛?看了他的簡歷你就知道了

嶽麓書院

朱熹65歲任湖南長沙太守期間,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當時湖南理學興盛,而坐落在湘江邊上的嶽麓書院是湖南理學派的中樞之地,也是南宋時全國的四大書院之一。隨著四方學人士子紛紛雲集於朱熹門下,嶽麓書院張木式的山長地位受到了挑戰,故兩方理學泰斗聯袂講學,平分秋色。寬闊的講堂左右各置一椅,兩位大師平起平坐,一時間輿馬之眾,生徒雲集,甚至到了坐不能容,池水立涸的地步。

這種二師會講的教學方式,在中國古代是前所未有。朱熹有一首詩《觀書有感》,頗能道出這種教學方式的獨到之處。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讀書要有悟,心中須有活潑流動的自在境界,就如水要清澈,須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注入。作為一個理學家,朱熹並不唯我獨尊,他既通曉自然,焉能不知獨木不成林的道理?有了張木式的存在,他才能不斷探尋到學術中的源頭活水,有了二位大師的分庭抗禮,學子們也能在接受不同鮮活思想的過程中,做到廣泛包容,新水長流。

朱熹的所有職業頭銜中,應當還再添一項:帝王師。身在長沙的朱熹在寧宗繼位的那一年,以“天下第一等人”的身份被召回,擔任了寧宗的廷前侍講,也就是這位26歲帝王的老師。

為了使這位帝王成為一代明君,朱熹傾其一生所學,在寧宗前苦心說教,最終皇帝一聽百厭,罷了他的“國師”之職。在朝前待了短短46天,朱熹就被遣回老家。尚未坐穩之際,朝中就掀起了一陣世所罕見斬殺理學的妖風,朱熹的門人,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而這時的他,已經老病交加,臥床不起,一年之後,在血雨腥風的反理學運動中畸零死去。

這場浩浩蕩蕩的反理學運動,讓本來至高無上的理學成了一門人人唾棄的假道學,讓南宋知識分子遭受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

但是,朱熹傾盡一生之心血的理學,不會因為區區一場運動而失去其莫大的聲光。它還是與天地之精神相往來,與四方上下相對接。因為理,在乎天地生物之間,在乎草木禽獸之間,它就當然應然地在那裡,誰也無從改變。

已然從朝夜運轉的萬物中通悟到自然法理的朱熹,看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獸,此皆形而下之器也,對於生死,早已坦然面對,而況是人間的情與欲?

朱熹在生命垂危之際,面對周身病痛、左右眼皆瞎的病狀,卻以生前數倍之精力傾注於理學著作中,真正地做到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大師者、大學者、大儒者的本色。

我們今天在讀到朱熹留下來的文字,或許也應捫胸慶幸地感慨一句: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文/玄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