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中醫養生冬季進補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中醫養生冬季進補

  冬令進補,是我國傳統的防病強身、扶持虛弱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來看,進入冬季後,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消耗相對減少。此時進補能夠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於體內,從而扶正固本,滋養五臟,增強抵抗力。老年人由於機體功能減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季節,更適合進行食補。食補,對於改善營養狀況,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病體康復等方面,有藥物不能取代的效果。

  冬令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在膳食中多加入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並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秈米、粳米、玉米、小麥、黃豆、豌豆等谷豆類;韭菜、大蒜、香菜、蘿蔔、黃花菜等蔬菜;狗肉、羊肉、牛肉、雞肉及鱔魚、鰱魚、鯉魚、帶魚、蝦等肉食和水產品;椰子、橘子、菠蘿、荔枝、桂圓等水果。

  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補的佳品。老年人每天晨起服黃芪酒或人蔘酒 1小杯,可防風禦寒活血。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精肉、燉母雞、蹄筋,常飲牛奶、豆漿等,都可增強體質。將牛肉適量切小塊,加黃酒、蔥、姜,用沙鍋燉爛,食肉喝湯,有益氣止渴、強筋壯骨、滋養脾胃的功效。陽氣不足的老人,可將羊肉與蘿蔔同煮,然後去掉蘿蔔,即用以除去羊肉的羶腥味,加肉蓯蓉15克,巴戟肉15克,枸杞子15克同煮,食羊肉飲湯,有興陽溫運之功效。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老年人在冬天適度進補,為來年一年的身體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老人冬季進補——煲湯乃上乘之選

  近幾年,嗜湯、喜湯、品湯已是時尚。老年人冬季進補,湯無疑是上乘之選。然而,要使喝湯真正起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作用,在湯的製作和飲用方面一定要注重科學,做到「八要」。

  選料要得當

  選料得當是制好鮮湯的關鍵。用於制湯的原料,一般為動物性原料,像雞、鴨、禽骨、豬瘦肉、豬肘子、豬骨、火腿、板鴨、魚類等,但必須鮮味足、異味小、血汙少。

  食品要新鮮

  現代所講的鮮,是指魚、畜禽殺死後3~5小時,此時魚或禽肉的各種酶使脂肪、蛋白質等分解為氨基酸、脂肪酸等人體易於吸收的物質,此時不但營養最豐富,而且味道也最好。

  炊具要選擇

  制鮮湯以陳年瓦罐煨的效果最佳。瓦罐通氣性、吸附性好,還具有傳熱均勻、散熱緩慢等特點。煨出的湯滋味鮮醇,質地酥爛。

  火候要適當

  煨湯的要訣:旺火燒沸,小火慢煨。這樣才能使食品內的蛋白質浸出物等鮮香物質儘可能地溶解出來,以達到鮮醇味美的目的。只有文火才能使浸出物溶解得更多,既清澈,又濃醇。

  配水要合理

  用水量一般是煨湯的主要食品重量的3倍,同時應使食品與冷水共同受熱,即不中途加冷水,也不直接用沸水煨湯,以使食品的營養物質緩慢地溢出,最終達到湯色清澈的效果。

  搭配要適宜

  許多食物之間已有固定的搭配模式,使營養素起到互補作用,即餐桌上的「黃金搭配」。為了使湯的口味比較純正,一般不用很多品種的動物食品同煨。

  操作要精細

  注意調味用料的投放順序,特別注意不宜先放鹽,因鹽具有滲透作用,會使原料中水分排出,蛋白質凝固,鮮味不足。若在湯中加蔬菜應隨放隨吃,以減少維生素C的破壞。湯中適量放入味精、香油、胡椒、蔥、姜、蒜等調味品,但注意用量不宜太多,以免影響湯的原味。

  喝湯時間要講究

  吃飯前先喝湯,讓胃部分充盈,可減少主食的納入,從而避免熱量攝入過多。而飯後喝湯,容易使營養過剩,造成肥胖。

更多內容:

日雜誌︰洗澡不正確每年1.4萬猝死——冬天洗澡注意事項

老人冬季健康小常識以下八點需牢記

各年齡段的老年人有哪些飲食重點?記住這九點,合理飲食更長壽!

七個簡單習慣延長男人壽命,很容易做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