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健身愛好者手臂達40釐米都困難,而練健美的50釐米才是入門?

健身就是為了變得更強壯。在能接受的範圍內,誰都希望自己的手臂越粗越好。但是同樣按照頂級健美運動員的訓練方法,同樣做到吃練睡的完美結合,同樣是人類的基因,為何普通健身愛好者依然很難長圍度呢?為此,很多健身愛好者僅把目標設定在40釐米。要知道健美的入門臂圍已經超過了50釐米。

也許不會有哪個肌肉男願意去跟一個胖子比誰的胳膊粗,所以在講臂圍(曲臂)時都要附加上體脂率這個條件。對於同樣的圍度,體脂率為10%的臂圍肯定要比體脂率為20%的含金量要高,原因就是前者肌肉的含量更高。那麼,怎樣才能達到在極低體脂率的情況下,還可以擁有40多釐米臂圍的狀態呢?

健身就是為了變得更強壯。在能接受的範圍內,誰都希望自己的手臂越粗越好。但是同樣按照頂級健美運動員的訓練方法,同樣做到吃練睡的完美結合,同樣是人類的基因,為何普通健身愛好者依然很難長圍度呢?為此,很多健身愛好者僅把目標設定在40釐米。要知道健美的入門臂圍已經超過了50釐米。

也許不會有哪個肌肉男願意去跟一個胖子比誰的胳膊粗,所以在講臂圍(曲臂)時都要附加上體脂率這個條件。對於同樣的圍度,體脂率為10%的臂圍肯定要比體脂率為20%的含金量要高,原因就是前者肌肉的含量更高。那麼,怎樣才能達到在極低體脂率的情況下,還可以擁有40多釐米臂圍的狀態呢?

為何健身愛好者手臂達40釐米都困難,而練健美的50釐米才是入門?

手臂圍度

施瓦辛格曾經說過一句非常有啟發的話,“每增加10磅體重才有可能增加1英寸的臂圍”。很多剛開始健身的朋友都可以在體重不明顯改變的情況下實現臂圍的增粗,但是正式入門後發現,即使練得再辛苦,如果體重上不去,臂圍還是會停留在之前的水平。按道理,肌肉和脂肪不同,哪裡練得多哪裡就會更大,而且臂圍的增加本身就是同化的過程,會增加體重。可見,臂圍大小和體重存在非常密切的關係。

健身就是為了變得更強壯。在能接受的範圍內,誰都希望自己的手臂越粗越好。但是同樣按照頂級健美運動員的訓練方法,同樣做到吃練睡的完美結合,同樣是人類的基因,為何普通健身愛好者依然很難長圍度呢?為此,很多健身愛好者僅把目標設定在40釐米。要知道健美的入門臂圍已經超過了50釐米。

也許不會有哪個肌肉男願意去跟一個胖子比誰的胳膊粗,所以在講臂圍(曲臂)時都要附加上體脂率這個條件。對於同樣的圍度,體脂率為10%的臂圍肯定要比體脂率為20%的含金量要高,原因就是前者肌肉的含量更高。那麼,怎樣才能達到在極低體脂率的情況下,還可以擁有40多釐米臂圍的狀態呢?

為何健身愛好者手臂達40釐米都困難,而練健美的50釐米才是入門?

手臂圍度

施瓦辛格曾經說過一句非常有啟發的話,“每增加10磅體重才有可能增加1英寸的臂圍”。很多剛開始健身的朋友都可以在體重不明顯改變的情況下實現臂圍的增粗,但是正式入門後發現,即使練得再辛苦,如果體重上不去,臂圍還是會停留在之前的水平。按道理,肌肉和脂肪不同,哪裡練得多哪裡就會更大,而且臂圍的增加本身就是同化的過程,會增加體重。可見,臂圍大小和體重存在非常密切的關係。

為何健身愛好者手臂達40釐米都困難,而練健美的50釐米才是入門?

肌肉訓練

健美運動員可以在三五年內練出50釐米的臂圍,除了自身天賦外,主要有以下2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吃。如果用碗來形容健身愛好者的飯量,那麼健美運動員的飯量就能用鍋來形容。為了保證不浪費任何肌肉生長和減小肌肉消耗的機會,他們每頓飯都會攝入超高的熱量,以至於訓練時擁有充足的力量,訓練後還能夠憑藉盈餘的脂肪避免肌肉過多的流失。另外,更不可能出現因吃得不夠而造成身體缺少肌肉生長的原材料,導致增肌的效率下降。例如,長胖的同時肌肉也會增長。雖然很多胖子看起來沒有肌肉的線條,但實際上隱藏在脂肪下邊的肌肉量是非常可觀的。

健身就是為了變得更強壯。在能接受的範圍內,誰都希望自己的手臂越粗越好。但是同樣按照頂級健美運動員的訓練方法,同樣做到吃練睡的完美結合,同樣是人類的基因,為何普通健身愛好者依然很難長圍度呢?為此,很多健身愛好者僅把目標設定在40釐米。要知道健美的入門臂圍已經超過了50釐米。

也許不會有哪個肌肉男願意去跟一個胖子比誰的胳膊粗,所以在講臂圍(曲臂)時都要附加上體脂率這個條件。對於同樣的圍度,體脂率為10%的臂圍肯定要比體脂率為20%的含金量要高,原因就是前者肌肉的含量更高。那麼,怎樣才能達到在極低體脂率的情況下,還可以擁有40多釐米臂圍的狀態呢?

為何健身愛好者手臂達40釐米都困難,而練健美的50釐米才是入門?

手臂圍度

施瓦辛格曾經說過一句非常有啟發的話,“每增加10磅體重才有可能增加1英寸的臂圍”。很多剛開始健身的朋友都可以在體重不明顯改變的情況下實現臂圍的增粗,但是正式入門後發現,即使練得再辛苦,如果體重上不去,臂圍還是會停留在之前的水平。按道理,肌肉和脂肪不同,哪裡練得多哪裡就會更大,而且臂圍的增加本身就是同化的過程,會增加體重。可見,臂圍大小和體重存在非常密切的關係。

為何健身愛好者手臂達40釐米都困難,而練健美的50釐米才是入門?

肌肉訓練

健美運動員可以在三五年內練出50釐米的臂圍,除了自身天賦外,主要有以下2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吃。如果用碗來形容健身愛好者的飯量,那麼健美運動員的飯量就能用鍋來形容。為了保證不浪費任何肌肉生長和減小肌肉消耗的機會,他們每頓飯都會攝入超高的熱量,以至於訓練時擁有充足的力量,訓練後還能夠憑藉盈餘的脂肪避免肌肉過多的流失。另外,更不可能出現因吃得不夠而造成身體缺少肌肉生長的原材料,導致增肌的效率下降。例如,長胖的同時肌肉也會增長。雖然很多胖子看起來沒有肌肉的線條,但實際上隱藏在脂肪下邊的肌肉量是非常可觀的。

為何健身愛好者手臂達40釐米都困難,而練健美的50釐米才是入門?

進擊的胖子

第二個原因就是將訓練分成增肌期和減脂期。當然,他們的訓練量很大(阿諾曾一週6練,早晚各算1次),練得也很全面,但大家都是專項訓練,呈現出來的結果還不至於是天翻地覆的。增肌期就是上邊講到的,在訓練的同時把自己吃成胖子,儘量達到肌肉生長的極限。減脂期就是將身上的脂肪減掉,露出肌肉的線條。在這個時期內,飲食就不能像增肌期那樣高碳高蛋白的放肆吃喝了,應以肌肉流失最小化和降低體脂率為主要目標。從增肌期結束,到完成減脂期,前後體重相差30~40磅是非常普遍的。

健身就是為了變得更強壯。在能接受的範圍內,誰都希望自己的手臂越粗越好。但是同樣按照頂級健美運動員的訓練方法,同樣做到吃練睡的完美結合,同樣是人類的基因,為何普通健身愛好者依然很難長圍度呢?為此,很多健身愛好者僅把目標設定在40釐米。要知道健美的入門臂圍已經超過了50釐米。

也許不會有哪個肌肉男願意去跟一個胖子比誰的胳膊粗,所以在講臂圍(曲臂)時都要附加上體脂率這個條件。對於同樣的圍度,體脂率為10%的臂圍肯定要比體脂率為20%的含金量要高,原因就是前者肌肉的含量更高。那麼,怎樣才能達到在極低體脂率的情況下,還可以擁有40多釐米臂圍的狀態呢?

為何健身愛好者手臂達40釐米都困難,而練健美的50釐米才是入門?

手臂圍度

施瓦辛格曾經說過一句非常有啟發的話,“每增加10磅體重才有可能增加1英寸的臂圍”。很多剛開始健身的朋友都可以在體重不明顯改變的情況下實現臂圍的增粗,但是正式入門後發現,即使練得再辛苦,如果體重上不去,臂圍還是會停留在之前的水平。按道理,肌肉和脂肪不同,哪裡練得多哪裡就會更大,而且臂圍的增加本身就是同化的過程,會增加體重。可見,臂圍大小和體重存在非常密切的關係。

為何健身愛好者手臂達40釐米都困難,而練健美的50釐米才是入門?

肌肉訓練

健美運動員可以在三五年內練出50釐米的臂圍,除了自身天賦外,主要有以下2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吃。如果用碗來形容健身愛好者的飯量,那麼健美運動員的飯量就能用鍋來形容。為了保證不浪費任何肌肉生長和減小肌肉消耗的機會,他們每頓飯都會攝入超高的熱量,以至於訓練時擁有充足的力量,訓練後還能夠憑藉盈餘的脂肪避免肌肉過多的流失。另外,更不可能出現因吃得不夠而造成身體缺少肌肉生長的原材料,導致增肌的效率下降。例如,長胖的同時肌肉也會增長。雖然很多胖子看起來沒有肌肉的線條,但實際上隱藏在脂肪下邊的肌肉量是非常可觀的。

為何健身愛好者手臂達40釐米都困難,而練健美的50釐米才是入門?

進擊的胖子

第二個原因就是將訓練分成增肌期和減脂期。當然,他們的訓練量很大(阿諾曾一週6練,早晚各算1次),練得也很全面,但大家都是專項訓練,呈現出來的結果還不至於是天翻地覆的。增肌期就是上邊講到的,在訓練的同時把自己吃成胖子,儘量達到肌肉生長的極限。減脂期就是將身上的脂肪減掉,露出肌肉的線條。在這個時期內,飲食就不能像增肌期那樣高碳高蛋白的放肆吃喝了,應以肌肉流失最小化和降低體脂率為主要目標。從增肌期結束,到完成減脂期,前後體重相差30~40磅是非常普遍的。

為何健身愛好者手臂達40釐米都困難,而練健美的50釐米才是入門?

賽季和非賽季

話說回來,許多健身愛好者都知道這些道理,但為何還是不能實現臂圍的增粗呢?原因在於接受不了自己變成胖子的陣痛。很多健身愛好者覺得長胖的樣子很難看(不能露肉,還會遭不明事理的人白眼),所以訓練方法都是給以肌肉足量的訓練刺激,不至於發胖但又恰好能夠增肌減脂的飲食計劃。不過可惜的是,這種理想狀態太難實現了!與其在夢中想著如何完美增肌,倒不如踏踏實實做好每天的訓練和飲食,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