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本期導讀:皈依是要讓我們認識到,把握人活這一世的一個意義,是為了讓我們去成佛、成菩薩、成聖人。本期推出“皈依之路”系列之十《皈依的目的和意義》,探討皈依怎麼跟成佛聯繫在一起,培養我們內心的一種力量,一種善的力量。

本期導讀:皈依是要讓我們認識到,把握人活這一世的一個意義,是為了讓我們去成佛、成菩薩、成聖人。本期推出“皈依之路”系列之十《皈依的目的和意義》,探討皈依怎麼跟成佛聯繫在一起,培養我們內心的一種力量,一種善的力量。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佛言祖語:見佛無厭足,聞法亦無厭。供養於眾僧,亦未曾知足。——《雜阿含經》卷二十二

學誠法師法語:有了佛法以後就不同了,因為我們人的生命狀態發生了改變,所以你心裡想的事情,你嘴裡說的事情,你身體做的事情,你每天的活動,每天的工作所作所為,它的意義都是不一樣的。


文章: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佛教的引導我們成佛,離苦得樂,它有它的理論,有它的教材。五乘佛法都是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乘這五乘佛法,它的理論呢?教材就是經律論,這些就是教材了。

宗教的實踐,我們每天有功課,週末我們有學習班,平時我們有心得的交流分享,以後我們可以向這些學得比較久的同修,出家的法師進行請教,然後慢慢讓我們生命無序的狀態,把它變成有序的。讓我們這種生命沒有目標,沒有宗旨,這樣一種情形,變成一個有宗旨,有目標,這樣一個生命的狀況。

本期導讀:皈依是要讓我們認識到,把握人活這一世的一個意義,是為了讓我們去成佛、成菩薩、成聖人。本期推出“皈依之路”系列之十《皈依的目的和意義》,探討皈依怎麼跟成佛聯繫在一起,培養我們內心的一種力量,一種善的力量。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佛言祖語:見佛無厭足,聞法亦無厭。供養於眾僧,亦未曾知足。——《雜阿含經》卷二十二

學誠法師法語:有了佛法以後就不同了,因為我們人的生命狀態發生了改變,所以你心裡想的事情,你嘴裡說的事情,你身體做的事情,你每天的活動,每天的工作所作所為,它的意義都是不一樣的。


文章: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佛教的引導我們成佛,離苦得樂,它有它的理論,有它的教材。五乘佛法都是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乘這五乘佛法,它的理論呢?教材就是經律論,這些就是教材了。

宗教的實踐,我們每天有功課,週末我們有學習班,平時我們有心得的交流分享,以後我們可以向這些學得比較久的同修,出家的法師進行請教,然後慢慢讓我們生命無序的狀態,把它變成有序的。讓我們這種生命沒有目標,沒有宗旨,這樣一種情形,變成一個有宗旨,有目標,這樣一個生命的狀況。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沒有學佛法,天天只知道工作上學,他沒有辦法真正去理解學習生活工作的意義。如果我們學了佛法以後能有覺悟,在學習生活工作上都能夠體會到佛法,就是一方面我們能夠用佛法來指導我們怎麼樣更好地學習,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

另一個方面在學習生活工作的基礎上,學習生活工作的本身,體悟到更深刻的佛法。如果沒有學佛法的話,學習只是讀世間的書籍,工作只是在勞動,在做事,生活也體現不出它的目的出來。

有了佛法以後就不同了,因為我們人的生命狀態發生了改變,所以你心裡想的事情,你嘴裡說的事情,你身體做的事情,你每天的活動,每天的工作,所作所為,它的意義都是不一樣的。

就猶如大家參加寺廟裡邊的這種活動,做早晚功課啊,浴佛啊,皈依呀等等,這些宗教的活動,宗教的行為。大家內心都是非常祥和,非常安靜,非常善良,非常地平和,就不會有很多的躁動,有很多的恐懼,有很多的這種不良的一些情緒,他就沒有。(3)(未完待續)

——摘自學誠法師2010年5月北京龍泉寺開示《皈依的目的和意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