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嫁老頭、23歲守寡,不識字的她卻養出拿下35個博士學位的兒子

他一生拿下35個博士學位,敢於魯迅論戰、跟蔣介石叫板,30歲不到,便以《中學哲學史大綱》震驚中國文化圈和思想界,他就是胡適。然而,今天我要說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母親——馮順弟,這個大字不識一個,17歲嫁老頭、23歲守寡的女人,卻給了胡適最好的教育。

馮順第出身於農家,父親是馮金灶,14歲的時候,馮金灶被太平軍擄走,後來趁機出逃,好不容易回到家鄉,祖上的產業都被燒成灰燼。

經過馮金灶的努力耕種,沒幾年就修了磚屋,娶了媳婦。

次年,他們生下女兒馮順弟,之所以取名叫“順弟”,是因為馮金灶本想要個兒子,希望下一胎能順利生個弟弟。

由於馮順弟從小的生活環境艱苦,她整天看著父親奔波勞累自恨不是男兒,無法為其解憂。

17歲那年,剛好有人來給順弟提親,對方竟然是個47歲的老頭,這個老頭就是胡傳。

胡傳年齡雖大些,且連死過兩任老婆。但對方卻中過秀才,當過塾師,現任江蘇候補知府。官雖不大,但能辦事,人稱“三先生”,在當地也算是有名望的人。

他一生拿下35個博士學位,敢於魯迅論戰、跟蔣介石叫板,30歲不到,便以《中學哲學史大綱》震驚中國文化圈和思想界,他就是胡適。然而,今天我要說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母親——馮順弟,這個大字不識一個,17歲嫁老頭、23歲守寡的女人,卻給了胡適最好的教育。

馮順第出身於農家,父親是馮金灶,14歲的時候,馮金灶被太平軍擄走,後來趁機出逃,好不容易回到家鄉,祖上的產業都被燒成灰燼。

經過馮金灶的努力耕種,沒幾年就修了磚屋,娶了媳婦。

次年,他們生下女兒馮順弟,之所以取名叫“順弟”,是因為馮金灶本想要個兒子,希望下一胎能順利生個弟弟。

由於馮順弟從小的生活環境艱苦,她整天看著父親奔波勞累自恨不是男兒,無法為其解憂。

17歲那年,剛好有人來給順弟提親,對方竟然是個47歲的老頭,這個老頭就是胡傳。

胡傳年齡雖大些,且連死過兩任老婆。但對方卻中過秀才,當過塾師,現任江蘇候補知府。官雖不大,但能辦事,人稱“三先生”,在當地也算是有名望的人。

17歲嫁老頭、23歲守寡,不識字的她卻養出拿下35個博士學位的兒子

胡傳 馮順弟

馮金灶和妻子很猶豫這門親事,第一覺得胡傳年齡太大,大兒子和大女兒比順弟年齡還要大;另一方面,他們覺得如果女兒嫁過去相當於是要做填房,怎麼著也捨不得委屈自己的女兒。

可是順弟卻不以為然,她知道父親一直想蓋大房子沒錢,正好對方給的彩禮也算是豐厚,她想著如果答應了這門親事,父親一直以來的夢想就實現了。

於是順弟靈機一動,找算命先生算了一下她和胡傳的生辰八字,一算,兩人竟是金玉良緣。

順弟的父母很驚訝,覺得這可能就是命中註定的姻緣吧。就這樣,17歲的馮順弟,嫁給了大她30歲的胡傳。

婚後,胡傳對順弟還算是寵愛有加,經常教她讀書習字。兩年後,馮順弟生下一子,取名嗣穈,就是胡適,從此一家人過上了溫馨舒適的日子。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甲午中日戰爭爆發,胡傳把妻兒送回老家,在胡適4歲那年,傳來胡傳客死他鄉的噩耗。這一年,馮順弟才23歲,就成了寡婦。


胡傳死後,順弟的處境相當艱難,既要當幾個比她還大的孩子的後媽,又要維護好整個大家庭的和睦。

雖然胡傳給順弟留下了幾千兩銀子,可是這些銀子也只能勉強維持家用。

胡傳的的大兒子雖然比順弟還大,卻一點也不爭氣,敗家,賭博,吸鴉片,四處欠債,每到逢年過節,家裡總會來很多要債的。

順弟每次都會請來本家的長輩,給他們一些錢,才能把債主打發走。這樣的日子接連維持了幾年,但是順弟從來沒有一句怨言。

他一生拿下35個博士學位,敢於魯迅論戰、跟蔣介石叫板,30歲不到,便以《中學哲學史大綱》震驚中國文化圈和思想界,他就是胡適。然而,今天我要說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母親——馮順弟,這個大字不識一個,17歲嫁老頭、23歲守寡的女人,卻給了胡適最好的教育。

馮順第出身於農家,父親是馮金灶,14歲的時候,馮金灶被太平軍擄走,後來趁機出逃,好不容易回到家鄉,祖上的產業都被燒成灰燼。

經過馮金灶的努力耕種,沒幾年就修了磚屋,娶了媳婦。

次年,他們生下女兒馮順弟,之所以取名叫“順弟”,是因為馮金灶本想要個兒子,希望下一胎能順利生個弟弟。

由於馮順弟從小的生活環境艱苦,她整天看著父親奔波勞累自恨不是男兒,無法為其解憂。

17歲那年,剛好有人來給順弟提親,對方竟然是個47歲的老頭,這個老頭就是胡傳。

胡傳年齡雖大些,且連死過兩任老婆。但對方卻中過秀才,當過塾師,現任江蘇候補知府。官雖不大,但能辦事,人稱“三先生”,在當地也算是有名望的人。

17歲嫁老頭、23歲守寡,不識字的她卻養出拿下35個博士學位的兒子

胡傳 馮順弟

馮金灶和妻子很猶豫這門親事,第一覺得胡傳年齡太大,大兒子和大女兒比順弟年齡還要大;另一方面,他們覺得如果女兒嫁過去相當於是要做填房,怎麼著也捨不得委屈自己的女兒。

可是順弟卻不以為然,她知道父親一直想蓋大房子沒錢,正好對方給的彩禮也算是豐厚,她想著如果答應了這門親事,父親一直以來的夢想就實現了。

於是順弟靈機一動,找算命先生算了一下她和胡傳的生辰八字,一算,兩人竟是金玉良緣。

順弟的父母很驚訝,覺得這可能就是命中註定的姻緣吧。就這樣,17歲的馮順弟,嫁給了大她30歲的胡傳。

婚後,胡傳對順弟還算是寵愛有加,經常教她讀書習字。兩年後,馮順弟生下一子,取名嗣穈,就是胡適,從此一家人過上了溫馨舒適的日子。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甲午中日戰爭爆發,胡傳把妻兒送回老家,在胡適4歲那年,傳來胡傳客死他鄉的噩耗。這一年,馮順弟才23歲,就成了寡婦。


胡傳死後,順弟的處境相當艱難,既要當幾個比她還大的孩子的後媽,又要維護好整個大家庭的和睦。

雖然胡傳給順弟留下了幾千兩銀子,可是這些銀子也只能勉強維持家用。

胡傳的的大兒子雖然比順弟還大,卻一點也不爭氣,敗家,賭博,吸鴉片,四處欠債,每到逢年過節,家裡總會來很多要債的。

順弟每次都會請來本家的長輩,給他們一些錢,才能把債主打發走。這樣的日子接連維持了幾年,但是順弟從來沒有一句怨言。

17歲嫁老頭、23歲守寡,不識字的她卻養出拿下35個博士學位的兒子

胡適

除了大兒子不懂事,兩個兒媳也是極其刁鑽刻薄,兩人一懟上,不鬧十天半月不罷休。媳婦兩人跟順弟鬧氣時,亦是如此,整日黑著臉在家裡走來走去。對此,順弟只是忍耐著,絕不發脾氣,不會說任何一句傷感情的話。

順弟雖然待人仁慈、寬厚,可是在該剛強的時候她也絲毫不會軟弱,尤其是不允許自己的人格受侮辱。

胡適五叔是個不務正業的人,有一天在煙館裡發牢騷,說:“順弟管這麼大一家子的事,每次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我看啊,很可能是有什麼好處給他。”

這些話傳到順弟的耳朵裡,順弟很是不服氣,於是找來了幾位大本家,也把五叔叫來,當面質問他:“你說我給了好處,你給我拿出證據來,要是沒證據,你就給我當眾賠禮道歉!”

後來五叔拿不出證據,只好當面給順弟賠罪。


馮順弟作為母親的一言一行胡適都看在眼裡,他跟母親一起生活了9年,母親大大小小的舉動也給胡適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要做一個寬厚的人,心懷慈悲;要懂得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尊嚴;要去養成一身好脾氣,不至於給別人造成不快的情緒。

胡適曾在紀念母親的文章裡有這樣一段話“後來,漸漸懂得看人的臉色了。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所以,在馮順弟的言傳身教下,胡適長大後成了一位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卻又能同時不媚權貴,不降志辱身。

有那麼一句話說得好: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有什麼樣的孩子,先成為什麼樣的父母。馮順弟對胡適的教育恰恰印證了這句話。


胡傳臨死前,曾留下遺言:“穈兒天資聰穎,應該令他讀書”。

馮順弟也知道讀書有多麼重要,胡適還不到4歲,便被母親送入學堂,而學費順弟總是給超出學費三倍,只是希望胡適能夠接受最好的教育。

這對不富裕的胡適家而言當然是不小的負擔,但是順弟還是一直堅持這麼做。她甚至向別人借了八十塊大洋,只為給兒子買一部圖書集成。

要知道當時的八十塊大洋是什麼概念?當年北京一套四合院的房子也不過二百塊,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當管理員的月薪也不過八塊。

馮順弟雖然一輩子沒怎麼念過書,卻用母愛為兒子打開了一扇天窗,讓他明白了知識的光亮是何等明媚,讓他能見識到外面廣闊的世界,這才有了震驚思想界的胡適。

1917年,胡適學留美歸來,成為“洋博士”,赴北大任教。之後,他遵從母命娶了江冬秀。

眼看就要能如願抱上孫子時,因操勞過度、積勞成疾,順弟卻駕鶴西去,享年46歲。順弟去世之時,全鄉無論男女老幼,皆陷入悲痛之中。

他一生拿下35個博士學位,敢於魯迅論戰、跟蔣介石叫板,30歲不到,便以《中學哲學史大綱》震驚中國文化圈和思想界,他就是胡適。然而,今天我要說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母親——馮順弟,這個大字不識一個,17歲嫁老頭、23歲守寡的女人,卻給了胡適最好的教育。

馮順第出身於農家,父親是馮金灶,14歲的時候,馮金灶被太平軍擄走,後來趁機出逃,好不容易回到家鄉,祖上的產業都被燒成灰燼。

經過馮金灶的努力耕種,沒幾年就修了磚屋,娶了媳婦。

次年,他們生下女兒馮順弟,之所以取名叫“順弟”,是因為馮金灶本想要個兒子,希望下一胎能順利生個弟弟。

由於馮順弟從小的生活環境艱苦,她整天看著父親奔波勞累自恨不是男兒,無法為其解憂。

17歲那年,剛好有人來給順弟提親,對方竟然是個47歲的老頭,這個老頭就是胡傳。

胡傳年齡雖大些,且連死過兩任老婆。但對方卻中過秀才,當過塾師,現任江蘇候補知府。官雖不大,但能辦事,人稱“三先生”,在當地也算是有名望的人。

17歲嫁老頭、23歲守寡,不識字的她卻養出拿下35個博士學位的兒子

胡傳 馮順弟

馮金灶和妻子很猶豫這門親事,第一覺得胡傳年齡太大,大兒子和大女兒比順弟年齡還要大;另一方面,他們覺得如果女兒嫁過去相當於是要做填房,怎麼著也捨不得委屈自己的女兒。

可是順弟卻不以為然,她知道父親一直想蓋大房子沒錢,正好對方給的彩禮也算是豐厚,她想著如果答應了這門親事,父親一直以來的夢想就實現了。

於是順弟靈機一動,找算命先生算了一下她和胡傳的生辰八字,一算,兩人竟是金玉良緣。

順弟的父母很驚訝,覺得這可能就是命中註定的姻緣吧。就這樣,17歲的馮順弟,嫁給了大她30歲的胡傳。

婚後,胡傳對順弟還算是寵愛有加,經常教她讀書習字。兩年後,馮順弟生下一子,取名嗣穈,就是胡適,從此一家人過上了溫馨舒適的日子。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甲午中日戰爭爆發,胡傳把妻兒送回老家,在胡適4歲那年,傳來胡傳客死他鄉的噩耗。這一年,馮順弟才23歲,就成了寡婦。


胡傳死後,順弟的處境相當艱難,既要當幾個比她還大的孩子的後媽,又要維護好整個大家庭的和睦。

雖然胡傳給順弟留下了幾千兩銀子,可是這些銀子也只能勉強維持家用。

胡傳的的大兒子雖然比順弟還大,卻一點也不爭氣,敗家,賭博,吸鴉片,四處欠債,每到逢年過節,家裡總會來很多要債的。

順弟每次都會請來本家的長輩,給他們一些錢,才能把債主打發走。這樣的日子接連維持了幾年,但是順弟從來沒有一句怨言。

17歲嫁老頭、23歲守寡,不識字的她卻養出拿下35個博士學位的兒子

胡適

除了大兒子不懂事,兩個兒媳也是極其刁鑽刻薄,兩人一懟上,不鬧十天半月不罷休。媳婦兩人跟順弟鬧氣時,亦是如此,整日黑著臉在家裡走來走去。對此,順弟只是忍耐著,絕不發脾氣,不會說任何一句傷感情的話。

順弟雖然待人仁慈、寬厚,可是在該剛強的時候她也絲毫不會軟弱,尤其是不允許自己的人格受侮辱。

胡適五叔是個不務正業的人,有一天在煙館裡發牢騷,說:“順弟管這麼大一家子的事,每次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我看啊,很可能是有什麼好處給他。”

這些話傳到順弟的耳朵裡,順弟很是不服氣,於是找來了幾位大本家,也把五叔叫來,當面質問他:“你說我給了好處,你給我拿出證據來,要是沒證據,你就給我當眾賠禮道歉!”

後來五叔拿不出證據,只好當面給順弟賠罪。


馮順弟作為母親的一言一行胡適都看在眼裡,他跟母親一起生活了9年,母親大大小小的舉動也給胡適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要做一個寬厚的人,心懷慈悲;要懂得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尊嚴;要去養成一身好脾氣,不至於給別人造成不快的情緒。

胡適曾在紀念母親的文章裡有這樣一段話“後來,漸漸懂得看人的臉色了。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所以,在馮順弟的言傳身教下,胡適長大後成了一位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卻又能同時不媚權貴,不降志辱身。

有那麼一句話說得好: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有什麼樣的孩子,先成為什麼樣的父母。馮順弟對胡適的教育恰恰印證了這句話。


胡傳臨死前,曾留下遺言:“穈兒天資聰穎,應該令他讀書”。

馮順弟也知道讀書有多麼重要,胡適還不到4歲,便被母親送入學堂,而學費順弟總是給超出學費三倍,只是希望胡適能夠接受最好的教育。

這對不富裕的胡適家而言當然是不小的負擔,但是順弟還是一直堅持這麼做。她甚至向別人借了八十塊大洋,只為給兒子買一部圖書集成。

要知道當時的八十塊大洋是什麼概念?當年北京一套四合院的房子也不過二百塊,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當管理員的月薪也不過八塊。

馮順弟雖然一輩子沒怎麼念過書,卻用母愛為兒子打開了一扇天窗,讓他明白了知識的光亮是何等明媚,讓他能見識到外面廣闊的世界,這才有了震驚思想界的胡適。

1917年,胡適學留美歸來,成為“洋博士”,赴北大任教。之後,他遵從母命娶了江冬秀。

眼看就要能如願抱上孫子時,因操勞過度、積勞成疾,順弟卻駕鶴西去,享年46歲。順弟去世之時,全鄉無論男女老幼,皆陷入悲痛之中。

17歲嫁老頭、23歲守寡,不識字的她卻養出拿下35個博士學位的兒子

胡適與妻子江冬秀

順弟教育孩子很有一套,胡適在《四十自述》中這樣回憶他的母親:“我的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嚴厲眼光,就嚇住了。

而胡適終究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一生拿了35個博士學位,其學問、眼界、心胸、德操為人稱道。30歲不到,便以《中學哲學史大綱》震驚了當時中國文化圈和思想界。他立志高遠、不媚權貴、不辱其身,待人處事,可以說百年難得一見的君子。

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我認為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使‘設計人’的工作,不僅成為教師的事業,也要成為家長的事業。家庭教育是教育學的第一篇章,而在家庭中,母親是最細緻的、最有才幹的雕塑家。

馮順弟雖然一生坎坷,待人處事平和卻不柔弱,在生活的苦難面前始終保持堅強。她生活在社會底層,無法給孩子豐厚的物質生活,卻始終向上至善,做孩子最好的導師和榜樣。

他一生拿下35個博士學位,敢於魯迅論戰、跟蔣介石叫板,30歲不到,便以《中學哲學史大綱》震驚中國文化圈和思想界,他就是胡適。然而,今天我要說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母親——馮順弟,這個大字不識一個,17歲嫁老頭、23歲守寡的女人,卻給了胡適最好的教育。

馮順第出身於農家,父親是馮金灶,14歲的時候,馮金灶被太平軍擄走,後來趁機出逃,好不容易回到家鄉,祖上的產業都被燒成灰燼。

經過馮金灶的努力耕種,沒幾年就修了磚屋,娶了媳婦。

次年,他們生下女兒馮順弟,之所以取名叫“順弟”,是因為馮金灶本想要個兒子,希望下一胎能順利生個弟弟。

由於馮順弟從小的生活環境艱苦,她整天看著父親奔波勞累自恨不是男兒,無法為其解憂。

17歲那年,剛好有人來給順弟提親,對方竟然是個47歲的老頭,這個老頭就是胡傳。

胡傳年齡雖大些,且連死過兩任老婆。但對方卻中過秀才,當過塾師,現任江蘇候補知府。官雖不大,但能辦事,人稱“三先生”,在當地也算是有名望的人。

17歲嫁老頭、23歲守寡,不識字的她卻養出拿下35個博士學位的兒子

胡傳 馮順弟

馮金灶和妻子很猶豫這門親事,第一覺得胡傳年齡太大,大兒子和大女兒比順弟年齡還要大;另一方面,他們覺得如果女兒嫁過去相當於是要做填房,怎麼著也捨不得委屈自己的女兒。

可是順弟卻不以為然,她知道父親一直想蓋大房子沒錢,正好對方給的彩禮也算是豐厚,她想著如果答應了這門親事,父親一直以來的夢想就實現了。

於是順弟靈機一動,找算命先生算了一下她和胡傳的生辰八字,一算,兩人竟是金玉良緣。

順弟的父母很驚訝,覺得這可能就是命中註定的姻緣吧。就這樣,17歲的馮順弟,嫁給了大她30歲的胡傳。

婚後,胡傳對順弟還算是寵愛有加,經常教她讀書習字。兩年後,馮順弟生下一子,取名嗣穈,就是胡適,從此一家人過上了溫馨舒適的日子。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甲午中日戰爭爆發,胡傳把妻兒送回老家,在胡適4歲那年,傳來胡傳客死他鄉的噩耗。這一年,馮順弟才23歲,就成了寡婦。


胡傳死後,順弟的處境相當艱難,既要當幾個比她還大的孩子的後媽,又要維護好整個大家庭的和睦。

雖然胡傳給順弟留下了幾千兩銀子,可是這些銀子也只能勉強維持家用。

胡傳的的大兒子雖然比順弟還大,卻一點也不爭氣,敗家,賭博,吸鴉片,四處欠債,每到逢年過節,家裡總會來很多要債的。

順弟每次都會請來本家的長輩,給他們一些錢,才能把債主打發走。這樣的日子接連維持了幾年,但是順弟從來沒有一句怨言。

17歲嫁老頭、23歲守寡,不識字的她卻養出拿下35個博士學位的兒子

胡適

除了大兒子不懂事,兩個兒媳也是極其刁鑽刻薄,兩人一懟上,不鬧十天半月不罷休。媳婦兩人跟順弟鬧氣時,亦是如此,整日黑著臉在家裡走來走去。對此,順弟只是忍耐著,絕不發脾氣,不會說任何一句傷感情的話。

順弟雖然待人仁慈、寬厚,可是在該剛強的時候她也絲毫不會軟弱,尤其是不允許自己的人格受侮辱。

胡適五叔是個不務正業的人,有一天在煙館裡發牢騷,說:“順弟管這麼大一家子的事,每次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我看啊,很可能是有什麼好處給他。”

這些話傳到順弟的耳朵裡,順弟很是不服氣,於是找來了幾位大本家,也把五叔叫來,當面質問他:“你說我給了好處,你給我拿出證據來,要是沒證據,你就給我當眾賠禮道歉!”

後來五叔拿不出證據,只好當面給順弟賠罪。


馮順弟作為母親的一言一行胡適都看在眼裡,他跟母親一起生活了9年,母親大大小小的舉動也給胡適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要做一個寬厚的人,心懷慈悲;要懂得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尊嚴;要去養成一身好脾氣,不至於給別人造成不快的情緒。

胡適曾在紀念母親的文章裡有這樣一段話“後來,漸漸懂得看人的臉色了。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所以,在馮順弟的言傳身教下,胡適長大後成了一位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卻又能同時不媚權貴,不降志辱身。

有那麼一句話說得好: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有什麼樣的孩子,先成為什麼樣的父母。馮順弟對胡適的教育恰恰印證了這句話。


胡傳臨死前,曾留下遺言:“穈兒天資聰穎,應該令他讀書”。

馮順弟也知道讀書有多麼重要,胡適還不到4歲,便被母親送入學堂,而學費順弟總是給超出學費三倍,只是希望胡適能夠接受最好的教育。

這對不富裕的胡適家而言當然是不小的負擔,但是順弟還是一直堅持這麼做。她甚至向別人借了八十塊大洋,只為給兒子買一部圖書集成。

要知道當時的八十塊大洋是什麼概念?當年北京一套四合院的房子也不過二百塊,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當管理員的月薪也不過八塊。

馮順弟雖然一輩子沒怎麼念過書,卻用母愛為兒子打開了一扇天窗,讓他明白了知識的光亮是何等明媚,讓他能見識到外面廣闊的世界,這才有了震驚思想界的胡適。

1917年,胡適學留美歸來,成為“洋博士”,赴北大任教。之後,他遵從母命娶了江冬秀。

眼看就要能如願抱上孫子時,因操勞過度、積勞成疾,順弟卻駕鶴西去,享年46歲。順弟去世之時,全鄉無論男女老幼,皆陷入悲痛之中。

17歲嫁老頭、23歲守寡,不識字的她卻養出拿下35個博士學位的兒子

胡適與妻子江冬秀

順弟教育孩子很有一套,胡適在《四十自述》中這樣回憶他的母親:“我的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嚴厲眼光,就嚇住了。

而胡適終究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一生拿了35個博士學位,其學問、眼界、心胸、德操為人稱道。30歲不到,便以《中學哲學史大綱》震驚了當時中國文化圈和思想界。他立志高遠、不媚權貴、不辱其身,待人處事,可以說百年難得一見的君子。

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我認為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使‘設計人’的工作,不僅成為教師的事業,也要成為家長的事業。家庭教育是教育學的第一篇章,而在家庭中,母親是最細緻的、最有才幹的雕塑家。

馮順弟雖然一生坎坷,待人處事平和卻不柔弱,在生活的苦難面前始終保持堅強。她生活在社會底層,無法給孩子豐厚的物質生活,卻始終向上至善,做孩子最好的導師和榜樣。

17歲嫁老頭、23歲守寡,不識字的她卻養出拿下35個博士學位的兒子

馮順弟的故事告訴我們:言傳再多,也不如身教有用,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本身。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市井間,藏鴻澔之心,蘊時光之美。蒲述,為你講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