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而廣西兵天生悍勇的戰鬥力卻似乎從來不曾變化,紅軍時期的彭德懷元帥有這樣的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來自廣西的桂軍,曾讓紅軍遭遇重大損失。不過紅軍中的廣西戰士也不在少數,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佔了近20%,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了30%,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有16位是廣西人,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有17位是廣西人!

到了抗戰時期,廣西兵更是成為日寇難纏的對手!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而廣西兵天生悍勇的戰鬥力卻似乎從來不曾變化,紅軍時期的彭德懷元帥有這樣的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來自廣西的桂軍,曾讓紅軍遭遇重大損失。不過紅軍中的廣西戰士也不在少數,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佔了近20%,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了30%,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有16位是廣西人,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有17位是廣西人!

到了抗戰時期,廣西兵更是成為日寇難纏的對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個勢力擯棄前嫌,一致抗日,來自廣西的桂軍是中國軍隊中表現最為出色的部隊之一,除了廣西人天生的悍勇以外,近代以來廣西的各項基本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地瘠民貧,一直是全國的落後省份。在以黃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主政期間,廣西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面貌為之一新。“九一八”事變後,以上三人共同意識到,日本遲早要發動侵略戰爭,到時候舉國皆不能免,若不早做準備,勢必無法應對。於是他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借鑑學習了山西鄉村自治和國外經驗,於1932年公佈了《廣西省施政方針及進行計劃》,1934年又頒佈了理念超前的《廣西建設綱領》,號稱是廣西的“憲法”。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而廣西兵天生悍勇的戰鬥力卻似乎從來不曾變化,紅軍時期的彭德懷元帥有這樣的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來自廣西的桂軍,曾讓紅軍遭遇重大損失。不過紅軍中的廣西戰士也不在少數,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佔了近20%,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了30%,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有16位是廣西人,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有17位是廣西人!

到了抗戰時期,廣西兵更是成為日寇難纏的對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個勢力擯棄前嫌,一致抗日,來自廣西的桂軍是中國軍隊中表現最為出色的部隊之一,除了廣西人天生的悍勇以外,近代以來廣西的各項基本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地瘠民貧,一直是全國的落後省份。在以黃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主政期間,廣西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面貌為之一新。“九一八”事變後,以上三人共同意識到,日本遲早要發動侵略戰爭,到時候舉國皆不能免,若不早做準備,勢必無法應對。於是他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借鑑學習了山西鄉村自治和國外經驗,於1932年公佈了《廣西省施政方針及進行計劃》,1934年又頒佈了理念超前的《廣西建設綱領》,號稱是廣西的“憲法”。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廣西省立醫學院

具體來講,就是在政治上推行從省以至鄉村推行政、軍、學的“三位一體”制,使各項政令的貫徹執行直接通達村落,實際上這與延安的施政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軍事方面,則實行了“三自”(自衛、自治、自給)、“三寓”(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的政策,大搞民團建設,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教等方面的建設,史稱“四大建設”。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而廣西兵天生悍勇的戰鬥力卻似乎從來不曾變化,紅軍時期的彭德懷元帥有這樣的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來自廣西的桂軍,曾讓紅軍遭遇重大損失。不過紅軍中的廣西戰士也不在少數,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佔了近20%,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了30%,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有16位是廣西人,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有17位是廣西人!

到了抗戰時期,廣西兵更是成為日寇難纏的對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個勢力擯棄前嫌,一致抗日,來自廣西的桂軍是中國軍隊中表現最為出色的部隊之一,除了廣西人天生的悍勇以外,近代以來廣西的各項基本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地瘠民貧,一直是全國的落後省份。在以黃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主政期間,廣西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面貌為之一新。“九一八”事變後,以上三人共同意識到,日本遲早要發動侵略戰爭,到時候舉國皆不能免,若不早做準備,勢必無法應對。於是他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借鑑學習了山西鄉村自治和國外經驗,於1932年公佈了《廣西省施政方針及進行計劃》,1934年又頒佈了理念超前的《廣西建設綱領》,號稱是廣西的“憲法”。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廣西省立醫學院

具體來講,就是在政治上推行從省以至鄉村推行政、軍、學的“三位一體”制,使各項政令的貫徹執行直接通達村落,實際上這與延安的施政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軍事方面,則實行了“三自”(自衛、自治、自給)、“三寓”(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的政策,大搞民團建設,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教等方面的建設,史稱“四大建設”。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學生軍訓練大綱

對於以上政策,白崇禧這樣解釋:“寓兵於團是要達到兵民合一,寓將於學是要達到文武不分,寓徵於募是要達到實現國民義務兵役制”。“團”就是指民團,這是廣西建設中最重要的基本模式,同時負有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多種功能,是一個全民組織。在縣這一級,縣長不僅擔任當地民團組織團長,同時還是當地中學校長,可以理解為“縣長兼書記”。以民團組織為核心,就有了充分整合資源的能力。新桂系強制要求廣西境內18歲至45歲男子均有被徵為團兵的義務,必須參加民團訓練,“任何人均不能規避”,進而達到“全省皆兵”的目的。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而廣西兵天生悍勇的戰鬥力卻似乎從來不曾變化,紅軍時期的彭德懷元帥有這樣的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來自廣西的桂軍,曾讓紅軍遭遇重大損失。不過紅軍中的廣西戰士也不在少數,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佔了近20%,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了30%,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有16位是廣西人,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有17位是廣西人!

到了抗戰時期,廣西兵更是成為日寇難纏的對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個勢力擯棄前嫌,一致抗日,來自廣西的桂軍是中國軍隊中表現最為出色的部隊之一,除了廣西人天生的悍勇以外,近代以來廣西的各項基本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地瘠民貧,一直是全國的落後省份。在以黃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主政期間,廣西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面貌為之一新。“九一八”事變後,以上三人共同意識到,日本遲早要發動侵略戰爭,到時候舉國皆不能免,若不早做準備,勢必無法應對。於是他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借鑑學習了山西鄉村自治和國外經驗,於1932年公佈了《廣西省施政方針及進行計劃》,1934年又頒佈了理念超前的《廣西建設綱領》,號稱是廣西的“憲法”。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廣西省立醫學院

具體來講,就是在政治上推行從省以至鄉村推行政、軍、學的“三位一體”制,使各項政令的貫徹執行直接通達村落,實際上這與延安的施政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軍事方面,則實行了“三自”(自衛、自治、自給)、“三寓”(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的政策,大搞民團建設,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教等方面的建設,史稱“四大建設”。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學生軍訓練大綱

對於以上政策,白崇禧這樣解釋:“寓兵於團是要達到兵民合一,寓將於學是要達到文武不分,寓徵於募是要達到實現國民義務兵役制”。“團”就是指民團,這是廣西建設中最重要的基本模式,同時負有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多種功能,是一個全民組織。在縣這一級,縣長不僅擔任當地民團組織團長,同時還是當地中學校長,可以理解為“縣長兼書記”。以民團組織為核心,就有了充分整合資源的能力。新桂系強制要求廣西境內18歲至45歲男子均有被徵為團兵的義務,必須參加民團訓練,“任何人均不能規避”,進而達到“全省皆兵”的目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寓兵於團”培養兵源,“寓將於學”培養軍事幹部——大學成立軍官預備隊,接受過軍事教育的學生,一旦有事,便可立刻充當中下級軍官,而在校女學生則接受護理訓練。南寧的“廣西民團建設幹部學校”和桂林的“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就是為此目的而建的,今天桂林的建幹路就是因此得名。

“寓徵於募”,就是採取漸進式由徵、募混合制而最後達到全省義務兵役制,達到“拿起鋤頭就是農民,放下鋤頭就是軍人”的目的。同時,新桂系還主持修建公路和鐵路,並置辦兵工廠、軍需廠和各種修理廠。七七事變前的廣西已有“四屆經過訓練的士兵”,而且“擁有大小兵工廠10餘座,各種飛機560架”,戰備充分。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而廣西兵天生悍勇的戰鬥力卻似乎從來不曾變化,紅軍時期的彭德懷元帥有這樣的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來自廣西的桂軍,曾讓紅軍遭遇重大損失。不過紅軍中的廣西戰士也不在少數,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佔了近20%,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了30%,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有16位是廣西人,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有17位是廣西人!

到了抗戰時期,廣西兵更是成為日寇難纏的對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個勢力擯棄前嫌,一致抗日,來自廣西的桂軍是中國軍隊中表現最為出色的部隊之一,除了廣西人天生的悍勇以外,近代以來廣西的各項基本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地瘠民貧,一直是全國的落後省份。在以黃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主政期間,廣西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面貌為之一新。“九一八”事變後,以上三人共同意識到,日本遲早要發動侵略戰爭,到時候舉國皆不能免,若不早做準備,勢必無法應對。於是他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借鑑學習了山西鄉村自治和國外經驗,於1932年公佈了《廣西省施政方針及進行計劃》,1934年又頒佈了理念超前的《廣西建設綱領》,號稱是廣西的“憲法”。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廣西省立醫學院

具體來講,就是在政治上推行從省以至鄉村推行政、軍、學的“三位一體”制,使各項政令的貫徹執行直接通達村落,實際上這與延安的施政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軍事方面,則實行了“三自”(自衛、自治、自給)、“三寓”(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的政策,大搞民團建設,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教等方面的建設,史稱“四大建設”。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學生軍訓練大綱

對於以上政策,白崇禧這樣解釋:“寓兵於團是要達到兵民合一,寓將於學是要達到文武不分,寓徵於募是要達到實現國民義務兵役制”。“團”就是指民團,這是廣西建設中最重要的基本模式,同時負有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多種功能,是一個全民組織。在縣這一級,縣長不僅擔任當地民團組織團長,同時還是當地中學校長,可以理解為“縣長兼書記”。以民團組織為核心,就有了充分整合資源的能力。新桂系強制要求廣西境內18歲至45歲男子均有被徵為團兵的義務,必須參加民團訓練,“任何人均不能規避”,進而達到“全省皆兵”的目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寓兵於團”培養兵源,“寓將於學”培養軍事幹部——大學成立軍官預備隊,接受過軍事教育的學生,一旦有事,便可立刻充當中下級軍官,而在校女學生則接受護理訓練。南寧的“廣西民團建設幹部學校”和桂林的“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就是為此目的而建的,今天桂林的建幹路就是因此得名。

“寓徵於募”,就是採取漸進式由徵、募混合制而最後達到全省義務兵役制,達到“拿起鋤頭就是農民,放下鋤頭就是軍人”的目的。同時,新桂系還主持修建公路和鐵路,並置辦兵工廠、軍需廠和各種修理廠。七七事變前的廣西已有“四屆經過訓練的士兵”,而且“擁有大小兵工廠10餘座,各種飛機560架”,戰備充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6年2月,廣西全省學生救國聯合會

在南寧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後舉行抗日遊行

經過數年的建設,廣西由原來的邊緣落後之省一躍成為民國時期的兩個“模範省”(另一個是山西)之一,今世人矚目。國聯派來調查“九一八”事變的遠東調查團團長李頓來華考察廣西后,大讚不已:“假如中國有兩個省這樣幹下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滿洲了。”

1935年,胡適遊歷廣西后,在《南遊雜憶·廣西的印象》中寫道:“廣西給我的第一個好印象,是全省沒有迷信戀古的反動空氣,第二個印象是儉樸的風氣,第三個印象是治安,第四個印象是武化的精神。”最後,胡適還感慨地說:“國家民族爭生存的一線希望是在這一輩武化青年的身上了。”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而廣西兵天生悍勇的戰鬥力卻似乎從來不曾變化,紅軍時期的彭德懷元帥有這樣的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來自廣西的桂軍,曾讓紅軍遭遇重大損失。不過紅軍中的廣西戰士也不在少數,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佔了近20%,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了30%,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有16位是廣西人,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有17位是廣西人!

到了抗戰時期,廣西兵更是成為日寇難纏的對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個勢力擯棄前嫌,一致抗日,來自廣西的桂軍是中國軍隊中表現最為出色的部隊之一,除了廣西人天生的悍勇以外,近代以來廣西的各項基本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地瘠民貧,一直是全國的落後省份。在以黃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主政期間,廣西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面貌為之一新。“九一八”事變後,以上三人共同意識到,日本遲早要發動侵略戰爭,到時候舉國皆不能免,若不早做準備,勢必無法應對。於是他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借鑑學習了山西鄉村自治和國外經驗,於1932年公佈了《廣西省施政方針及進行計劃》,1934年又頒佈了理念超前的《廣西建設綱領》,號稱是廣西的“憲法”。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廣西省立醫學院

具體來講,就是在政治上推行從省以至鄉村推行政、軍、學的“三位一體”制,使各項政令的貫徹執行直接通達村落,實際上這與延安的施政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軍事方面,則實行了“三自”(自衛、自治、自給)、“三寓”(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的政策,大搞民團建設,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教等方面的建設,史稱“四大建設”。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學生軍訓練大綱

對於以上政策,白崇禧這樣解釋:“寓兵於團是要達到兵民合一,寓將於學是要達到文武不分,寓徵於募是要達到實現國民義務兵役制”。“團”就是指民團,這是廣西建設中最重要的基本模式,同時負有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多種功能,是一個全民組織。在縣這一級,縣長不僅擔任當地民團組織團長,同時還是當地中學校長,可以理解為“縣長兼書記”。以民團組織為核心,就有了充分整合資源的能力。新桂系強制要求廣西境內18歲至45歲男子均有被徵為團兵的義務,必須參加民團訓練,“任何人均不能規避”,進而達到“全省皆兵”的目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寓兵於團”培養兵源,“寓將於學”培養軍事幹部——大學成立軍官預備隊,接受過軍事教育的學生,一旦有事,便可立刻充當中下級軍官,而在校女學生則接受護理訓練。南寧的“廣西民團建設幹部學校”和桂林的“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就是為此目的而建的,今天桂林的建幹路就是因此得名。

“寓徵於募”,就是採取漸進式由徵、募混合制而最後達到全省義務兵役制,達到“拿起鋤頭就是農民,放下鋤頭就是軍人”的目的。同時,新桂系還主持修建公路和鐵路,並置辦兵工廠、軍需廠和各種修理廠。七七事變前的廣西已有“四屆經過訓練的士兵”,而且“擁有大小兵工廠10餘座,各種飛機560架”,戰備充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6年2月,廣西全省學生救國聯合會

在南寧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後舉行抗日遊行

經過數年的建設,廣西由原來的邊緣落後之省一躍成為民國時期的兩個“模範省”(另一個是山西)之一,今世人矚目。國聯派來調查“九一八”事變的遠東調查團團長李頓來華考察廣西后,大讚不已:“假如中國有兩個省這樣幹下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滿洲了。”

1935年,胡適遊歷廣西后,在《南遊雜憶·廣西的印象》中寫道:“廣西給我的第一個好印象,是全省沒有迷信戀古的反動空氣,第二個印象是儉樸的風氣,第三個印象是治安,第四個印象是武化的精神。”最後,胡適還感慨地說:“國家民族爭生存的一線希望是在這一輩武化青年的身上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由於提前有準備,桂軍成為一支受過愛國政治教育,受過嚴格軍事訓練,有團體紀律的軍隊,做到了“備戰最充分,出兵最迅速”,在抗戰爆發後不到一個月就擴編到40個團,從1930年到1943年,廣西全省壯丁接受軍事訓練總計2,147,918名,約佔壯丁總數的87%,而當時廣西省總人口也不過1200萬。而當抗戰爆發後,廣西省在極短時間內集結了六個軍開赴戰場,這便是民團訓練的巨大威力。

廣西各地人民的參軍熱情之高也為全國所僅見,自願報名的青壯年人數之多大大超過徵兵數量,以至於要通過抽籤來決定誰能參軍。廣西動員之迅速和快捷,“開中國近代上軍事動員前所未有的先例”。參加淞滬抗戰的桂軍在付出同樣的犧牲後,通過不斷補充合格兵員和幹部,戰鬥力能夠迅速恢復,這是同時期其它地方部隊,甚至中央軍也難以做到的。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而廣西兵天生悍勇的戰鬥力卻似乎從來不曾變化,紅軍時期的彭德懷元帥有這樣的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來自廣西的桂軍,曾讓紅軍遭遇重大損失。不過紅軍中的廣西戰士也不在少數,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佔了近20%,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了30%,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有16位是廣西人,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有17位是廣西人!

到了抗戰時期,廣西兵更是成為日寇難纏的對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個勢力擯棄前嫌,一致抗日,來自廣西的桂軍是中國軍隊中表現最為出色的部隊之一,除了廣西人天生的悍勇以外,近代以來廣西的各項基本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地瘠民貧,一直是全國的落後省份。在以黃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主政期間,廣西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面貌為之一新。“九一八”事變後,以上三人共同意識到,日本遲早要發動侵略戰爭,到時候舉國皆不能免,若不早做準備,勢必無法應對。於是他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借鑑學習了山西鄉村自治和國外經驗,於1932年公佈了《廣西省施政方針及進行計劃》,1934年又頒佈了理念超前的《廣西建設綱領》,號稱是廣西的“憲法”。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廣西省立醫學院

具體來講,就是在政治上推行從省以至鄉村推行政、軍、學的“三位一體”制,使各項政令的貫徹執行直接通達村落,實際上這與延安的施政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軍事方面,則實行了“三自”(自衛、自治、自給)、“三寓”(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的政策,大搞民團建設,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教等方面的建設,史稱“四大建設”。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學生軍訓練大綱

對於以上政策,白崇禧這樣解釋:“寓兵於團是要達到兵民合一,寓將於學是要達到文武不分,寓徵於募是要達到實現國民義務兵役制”。“團”就是指民團,這是廣西建設中最重要的基本模式,同時負有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多種功能,是一個全民組織。在縣這一級,縣長不僅擔任當地民團組織團長,同時還是當地中學校長,可以理解為“縣長兼書記”。以民團組織為核心,就有了充分整合資源的能力。新桂系強制要求廣西境內18歲至45歲男子均有被徵為團兵的義務,必須參加民團訓練,“任何人均不能規避”,進而達到“全省皆兵”的目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寓兵於團”培養兵源,“寓將於學”培養軍事幹部——大學成立軍官預備隊,接受過軍事教育的學生,一旦有事,便可立刻充當中下級軍官,而在校女學生則接受護理訓練。南寧的“廣西民團建設幹部學校”和桂林的“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就是為此目的而建的,今天桂林的建幹路就是因此得名。

“寓徵於募”,就是採取漸進式由徵、募混合制而最後達到全省義務兵役制,達到“拿起鋤頭就是農民,放下鋤頭就是軍人”的目的。同時,新桂系還主持修建公路和鐵路,並置辦兵工廠、軍需廠和各種修理廠。七七事變前的廣西已有“四屆經過訓練的士兵”,而且“擁有大小兵工廠10餘座,各種飛機560架”,戰備充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6年2月,廣西全省學生救國聯合會

在南寧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後舉行抗日遊行

經過數年的建設,廣西由原來的邊緣落後之省一躍成為民國時期的兩個“模範省”(另一個是山西)之一,今世人矚目。國聯派來調查“九一八”事變的遠東調查團團長李頓來華考察廣西后,大讚不已:“假如中國有兩個省這樣幹下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滿洲了。”

1935年,胡適遊歷廣西后,在《南遊雜憶·廣西的印象》中寫道:“廣西給我的第一個好印象,是全省沒有迷信戀古的反動空氣,第二個印象是儉樸的風氣,第三個印象是治安,第四個印象是武化的精神。”最後,胡適還感慨地說:“國家民族爭生存的一線希望是在這一輩武化青年的身上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由於提前有準備,桂軍成為一支受過愛國政治教育,受過嚴格軍事訓練,有團體紀律的軍隊,做到了“備戰最充分,出兵最迅速”,在抗戰爆發後不到一個月就擴編到40個團,從1930年到1943年,廣西全省壯丁接受軍事訓練總計2,147,918名,約佔壯丁總數的87%,而當時廣西省總人口也不過1200萬。而當抗戰爆發後,廣西省在極短時間內集結了六個軍開赴戰場,這便是民團訓練的巨大威力。

廣西各地人民的參軍熱情之高也為全國所僅見,自願報名的青壯年人數之多大大超過徵兵數量,以至於要通過抽籤來決定誰能參軍。廣西動員之迅速和快捷,“開中國近代上軍事動員前所未有的先例”。參加淞滬抗戰的桂軍在付出同樣的犧牲後,通過不斷補充合格兵員和幹部,戰鬥力能夠迅速恢復,這是同時期其它地方部隊,甚至中央軍也難以做到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日本人對桂軍的評價是:“戰鬥力可以和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比的雜牌軍”,“中國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軍隊”,國內歷史學家的評價則是“雜牌軍中的王牌”。

論性質,桂軍的確是“雜牌”,但打起仗來可真不是雜牌水平。在廣西狼兵痛擊倭寇的三百多年以後,廣西子弟再度踏上祖先的征程,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與崑崙關戰役、桂柳會戰與守衛桂林城等戰鬥,全國和廣西各戰場,到處都有廣西子弟兵浴血沙場。廣西檔案館資料顯示,廣西在八年抗戰期間“共徵調了100萬兵員補充部隊和組建新兵。徵調的兵員中,死傷人員已經無法統計了”。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而廣西兵天生悍勇的戰鬥力卻似乎從來不曾變化,紅軍時期的彭德懷元帥有這樣的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來自廣西的桂軍,曾讓紅軍遭遇重大損失。不過紅軍中的廣西戰士也不在少數,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佔了近20%,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了30%,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有16位是廣西人,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有17位是廣西人!

到了抗戰時期,廣西兵更是成為日寇難纏的對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個勢力擯棄前嫌,一致抗日,來自廣西的桂軍是中國軍隊中表現最為出色的部隊之一,除了廣西人天生的悍勇以外,近代以來廣西的各項基本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地瘠民貧,一直是全國的落後省份。在以黃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主政期間,廣西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面貌為之一新。“九一八”事變後,以上三人共同意識到,日本遲早要發動侵略戰爭,到時候舉國皆不能免,若不早做準備,勢必無法應對。於是他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借鑑學習了山西鄉村自治和國外經驗,於1932年公佈了《廣西省施政方針及進行計劃》,1934年又頒佈了理念超前的《廣西建設綱領》,號稱是廣西的“憲法”。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廣西省立醫學院

具體來講,就是在政治上推行從省以至鄉村推行政、軍、學的“三位一體”制,使各項政令的貫徹執行直接通達村落,實際上這與延安的施政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軍事方面,則實行了“三自”(自衛、自治、自給)、“三寓”(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的政策,大搞民團建設,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教等方面的建設,史稱“四大建設”。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學生軍訓練大綱

對於以上政策,白崇禧這樣解釋:“寓兵於團是要達到兵民合一,寓將於學是要達到文武不分,寓徵於募是要達到實現國民義務兵役制”。“團”就是指民團,這是廣西建設中最重要的基本模式,同時負有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多種功能,是一個全民組織。在縣這一級,縣長不僅擔任當地民團組織團長,同時還是當地中學校長,可以理解為“縣長兼書記”。以民團組織為核心,就有了充分整合資源的能力。新桂系強制要求廣西境內18歲至45歲男子均有被徵為團兵的義務,必須參加民團訓練,“任何人均不能規避”,進而達到“全省皆兵”的目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寓兵於團”培養兵源,“寓將於學”培養軍事幹部——大學成立軍官預備隊,接受過軍事教育的學生,一旦有事,便可立刻充當中下級軍官,而在校女學生則接受護理訓練。南寧的“廣西民團建設幹部學校”和桂林的“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就是為此目的而建的,今天桂林的建幹路就是因此得名。

“寓徵於募”,就是採取漸進式由徵、募混合制而最後達到全省義務兵役制,達到“拿起鋤頭就是農民,放下鋤頭就是軍人”的目的。同時,新桂系還主持修建公路和鐵路,並置辦兵工廠、軍需廠和各種修理廠。七七事變前的廣西已有“四屆經過訓練的士兵”,而且“擁有大小兵工廠10餘座,各種飛機560架”,戰備充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6年2月,廣西全省學生救國聯合會

在南寧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後舉行抗日遊行

經過數年的建設,廣西由原來的邊緣落後之省一躍成為民國時期的兩個“模範省”(另一個是山西)之一,今世人矚目。國聯派來調查“九一八”事變的遠東調查團團長李頓來華考察廣西后,大讚不已:“假如中國有兩個省這樣幹下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滿洲了。”

1935年,胡適遊歷廣西后,在《南遊雜憶·廣西的印象》中寫道:“廣西給我的第一個好印象,是全省沒有迷信戀古的反動空氣,第二個印象是儉樸的風氣,第三個印象是治安,第四個印象是武化的精神。”最後,胡適還感慨地說:“國家民族爭生存的一線希望是在這一輩武化青年的身上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由於提前有準備,桂軍成為一支受過愛國政治教育,受過嚴格軍事訓練,有團體紀律的軍隊,做到了“備戰最充分,出兵最迅速”,在抗戰爆發後不到一個月就擴編到40個團,從1930年到1943年,廣西全省壯丁接受軍事訓練總計2,147,918名,約佔壯丁總數的87%,而當時廣西省總人口也不過1200萬。而當抗戰爆發後,廣西省在極短時間內集結了六個軍開赴戰場,這便是民團訓練的巨大威力。

廣西各地人民的參軍熱情之高也為全國所僅見,自願報名的青壯年人數之多大大超過徵兵數量,以至於要通過抽籤來決定誰能參軍。廣西動員之迅速和快捷,“開中國近代上軍事動員前所未有的先例”。參加淞滬抗戰的桂軍在付出同樣的犧牲後,通過不斷補充合格兵員和幹部,戰鬥力能夠迅速恢復,這是同時期其它地方部隊,甚至中央軍也難以做到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日本人對桂軍的評價是:“戰鬥力可以和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比的雜牌軍”,“中國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軍隊”,國內歷史學家的評價則是“雜牌軍中的王牌”。

論性質,桂軍的確是“雜牌”,但打起仗來可真不是雜牌水平。在廣西狼兵痛擊倭寇的三百多年以後,廣西子弟再度踏上祖先的征程,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與崑崙關戰役、桂柳會戰與守衛桂林城等戰鬥,全國和廣西各戰場,到處都有廣西子弟兵浴血沙場。廣西檔案館資料顯示,廣西在八年抗戰期間“共徵調了100萬兵員補充部隊和組建新兵。徵調的兵員中,死傷人員已經無法統計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抗戰時期的廣西還有一支獨特的“中華民國革命廣西抗日救國學生軍”,全部由廣西境內各中學和高校的學生組成,約有兩萬人的規模。在1938年至1941年的4年中,除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外,還直接參加了大小戰鬥70餘次,包括慘烈的崑崙關戰役,付出了巨大犧牲。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而廣西兵天生悍勇的戰鬥力卻似乎從來不曾變化,紅軍時期的彭德懷元帥有這樣的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來自廣西的桂軍,曾讓紅軍遭遇重大損失。不過紅軍中的廣西戰士也不在少數,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佔了近20%,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了30%,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有16位是廣西人,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有17位是廣西人!

到了抗戰時期,廣西兵更是成為日寇難纏的對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個勢力擯棄前嫌,一致抗日,來自廣西的桂軍是中國軍隊中表現最為出色的部隊之一,除了廣西人天生的悍勇以外,近代以來廣西的各項基本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地瘠民貧,一直是全國的落後省份。在以黃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主政期間,廣西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面貌為之一新。“九一八”事變後,以上三人共同意識到,日本遲早要發動侵略戰爭,到時候舉國皆不能免,若不早做準備,勢必無法應對。於是他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借鑑學習了山西鄉村自治和國外經驗,於1932年公佈了《廣西省施政方針及進行計劃》,1934年又頒佈了理念超前的《廣西建設綱領》,號稱是廣西的“憲法”。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廣西省立醫學院

具體來講,就是在政治上推行從省以至鄉村推行政、軍、學的“三位一體”制,使各項政令的貫徹執行直接通達村落,實際上這與延安的施政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軍事方面,則實行了“三自”(自衛、自治、自給)、“三寓”(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的政策,大搞民團建設,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教等方面的建設,史稱“四大建設”。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學生軍訓練大綱

對於以上政策,白崇禧這樣解釋:“寓兵於團是要達到兵民合一,寓將於學是要達到文武不分,寓徵於募是要達到實現國民義務兵役制”。“團”就是指民團,這是廣西建設中最重要的基本模式,同時負有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多種功能,是一個全民組織。在縣這一級,縣長不僅擔任當地民團組織團長,同時還是當地中學校長,可以理解為“縣長兼書記”。以民團組織為核心,就有了充分整合資源的能力。新桂系強制要求廣西境內18歲至45歲男子均有被徵為團兵的義務,必須參加民團訓練,“任何人均不能規避”,進而達到“全省皆兵”的目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寓兵於團”培養兵源,“寓將於學”培養軍事幹部——大學成立軍官預備隊,接受過軍事教育的學生,一旦有事,便可立刻充當中下級軍官,而在校女學生則接受護理訓練。南寧的“廣西民團建設幹部學校”和桂林的“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就是為此目的而建的,今天桂林的建幹路就是因此得名。

“寓徵於募”,就是採取漸進式由徵、募混合制而最後達到全省義務兵役制,達到“拿起鋤頭就是農民,放下鋤頭就是軍人”的目的。同時,新桂系還主持修建公路和鐵路,並置辦兵工廠、軍需廠和各種修理廠。七七事變前的廣西已有“四屆經過訓練的士兵”,而且“擁有大小兵工廠10餘座,各種飛機560架”,戰備充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6年2月,廣西全省學生救國聯合會

在南寧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後舉行抗日遊行

經過數年的建設,廣西由原來的邊緣落後之省一躍成為民國時期的兩個“模範省”(另一個是山西)之一,今世人矚目。國聯派來調查“九一八”事變的遠東調查團團長李頓來華考察廣西后,大讚不已:“假如中國有兩個省這樣幹下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滿洲了。”

1935年,胡適遊歷廣西后,在《南遊雜憶·廣西的印象》中寫道:“廣西給我的第一個好印象,是全省沒有迷信戀古的反動空氣,第二個印象是儉樸的風氣,第三個印象是治安,第四個印象是武化的精神。”最後,胡適還感慨地說:“國家民族爭生存的一線希望是在這一輩武化青年的身上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由於提前有準備,桂軍成為一支受過愛國政治教育,受過嚴格軍事訓練,有團體紀律的軍隊,做到了“備戰最充分,出兵最迅速”,在抗戰爆發後不到一個月就擴編到40個團,從1930年到1943年,廣西全省壯丁接受軍事訓練總計2,147,918名,約佔壯丁總數的87%,而當時廣西省總人口也不過1200萬。而當抗戰爆發後,廣西省在極短時間內集結了六個軍開赴戰場,這便是民團訓練的巨大威力。

廣西各地人民的參軍熱情之高也為全國所僅見,自願報名的青壯年人數之多大大超過徵兵數量,以至於要通過抽籤來決定誰能參軍。廣西動員之迅速和快捷,“開中國近代上軍事動員前所未有的先例”。參加淞滬抗戰的桂軍在付出同樣的犧牲後,通過不斷補充合格兵員和幹部,戰鬥力能夠迅速恢復,這是同時期其它地方部隊,甚至中央軍也難以做到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日本人對桂軍的評價是:“戰鬥力可以和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比的雜牌軍”,“中國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軍隊”,國內歷史學家的評價則是“雜牌軍中的王牌”。

論性質,桂軍的確是“雜牌”,但打起仗來可真不是雜牌水平。在廣西狼兵痛擊倭寇的三百多年以後,廣西子弟再度踏上祖先的征程,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與崑崙關戰役、桂柳會戰與守衛桂林城等戰鬥,全國和廣西各戰場,到處都有廣西子弟兵浴血沙場。廣西檔案館資料顯示,廣西在八年抗戰期間“共徵調了100萬兵員補充部隊和組建新兵。徵調的兵員中,死傷人員已經無法統計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抗戰時期的廣西還有一支獨特的“中華民國革命廣西抗日救國學生軍”,全部由廣西境內各中學和高校的學生組成,約有兩萬人的規模。在1938年至1941年的4年中,除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外,還直接參加了大小戰鬥70餘次,包括慘烈的崑崙關戰役,付出了巨大犧牲。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除了李宗仁,白崇禧可能就是最出名的廣西人了

他其實還是一名穆斯林教名“奧馬爾

抗戰期間,廣西籍將領廣泛分佈在國共雙方的軍隊中,國軍中的廣西將領有李宗仁(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白崇禧(國民政府副參謀總長)、黃紹竑(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廖磊(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十戰區司令長官)等,八路軍中的廣西籍將領則有李天佑、韋傑、冼恆漢等人;新四軍中則有周子昆、韋國清、覃健等人。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而廣西兵天生悍勇的戰鬥力卻似乎從來不曾變化,紅軍時期的彭德懷元帥有這樣的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來自廣西的桂軍,曾讓紅軍遭遇重大損失。不過紅軍中的廣西戰士也不在少數,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佔了近20%,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了30%,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有16位是廣西人,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有17位是廣西人!

到了抗戰時期,廣西兵更是成為日寇難纏的對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個勢力擯棄前嫌,一致抗日,來自廣西的桂軍是中國軍隊中表現最為出色的部隊之一,除了廣西人天生的悍勇以外,近代以來廣西的各項基本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地瘠民貧,一直是全國的落後省份。在以黃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主政期間,廣西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面貌為之一新。“九一八”事變後,以上三人共同意識到,日本遲早要發動侵略戰爭,到時候舉國皆不能免,若不早做準備,勢必無法應對。於是他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借鑑學習了山西鄉村自治和國外經驗,於1932年公佈了《廣西省施政方針及進行計劃》,1934年又頒佈了理念超前的《廣西建設綱領》,號稱是廣西的“憲法”。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廣西省立醫學院

具體來講,就是在政治上推行從省以至鄉村推行政、軍、學的“三位一體”制,使各項政令的貫徹執行直接通達村落,實際上這與延安的施政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軍事方面,則實行了“三自”(自衛、自治、自給)、“三寓”(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的政策,大搞民團建設,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教等方面的建設,史稱“四大建設”。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學生軍訓練大綱

對於以上政策,白崇禧這樣解釋:“寓兵於團是要達到兵民合一,寓將於學是要達到文武不分,寓徵於募是要達到實現國民義務兵役制”。“團”就是指民團,這是廣西建設中最重要的基本模式,同時負有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多種功能,是一個全民組織。在縣這一級,縣長不僅擔任當地民團組織團長,同時還是當地中學校長,可以理解為“縣長兼書記”。以民團組織為核心,就有了充分整合資源的能力。新桂系強制要求廣西境內18歲至45歲男子均有被徵為團兵的義務,必須參加民團訓練,“任何人均不能規避”,進而達到“全省皆兵”的目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寓兵於團”培養兵源,“寓將於學”培養軍事幹部——大學成立軍官預備隊,接受過軍事教育的學生,一旦有事,便可立刻充當中下級軍官,而在校女學生則接受護理訓練。南寧的“廣西民團建設幹部學校”和桂林的“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就是為此目的而建的,今天桂林的建幹路就是因此得名。

“寓徵於募”,就是採取漸進式由徵、募混合制而最後達到全省義務兵役制,達到“拿起鋤頭就是農民,放下鋤頭就是軍人”的目的。同時,新桂系還主持修建公路和鐵路,並置辦兵工廠、軍需廠和各種修理廠。七七事變前的廣西已有“四屆經過訓練的士兵”,而且“擁有大小兵工廠10餘座,各種飛機560架”,戰備充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6年2月,廣西全省學生救國聯合會

在南寧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後舉行抗日遊行

經過數年的建設,廣西由原來的邊緣落後之省一躍成為民國時期的兩個“模範省”(另一個是山西)之一,今世人矚目。國聯派來調查“九一八”事變的遠東調查團團長李頓來華考察廣西后,大讚不已:“假如中國有兩個省這樣幹下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滿洲了。”

1935年,胡適遊歷廣西后,在《南遊雜憶·廣西的印象》中寫道:“廣西給我的第一個好印象,是全省沒有迷信戀古的反動空氣,第二個印象是儉樸的風氣,第三個印象是治安,第四個印象是武化的精神。”最後,胡適還感慨地說:“國家民族爭生存的一線希望是在這一輩武化青年的身上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由於提前有準備,桂軍成為一支受過愛國政治教育,受過嚴格軍事訓練,有團體紀律的軍隊,做到了“備戰最充分,出兵最迅速”,在抗戰爆發後不到一個月就擴編到40個團,從1930年到1943年,廣西全省壯丁接受軍事訓練總計2,147,918名,約佔壯丁總數的87%,而當時廣西省總人口也不過1200萬。而當抗戰爆發後,廣西省在極短時間內集結了六個軍開赴戰場,這便是民團訓練的巨大威力。

廣西各地人民的參軍熱情之高也為全國所僅見,自願報名的青壯年人數之多大大超過徵兵數量,以至於要通過抽籤來決定誰能參軍。廣西動員之迅速和快捷,“開中國近代上軍事動員前所未有的先例”。參加淞滬抗戰的桂軍在付出同樣的犧牲後,通過不斷補充合格兵員和幹部,戰鬥力能夠迅速恢復,這是同時期其它地方部隊,甚至中央軍也難以做到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日本人對桂軍的評價是:“戰鬥力可以和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比的雜牌軍”,“中國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軍隊”,國內歷史學家的評價則是“雜牌軍中的王牌”。

論性質,桂軍的確是“雜牌”,但打起仗來可真不是雜牌水平。在廣西狼兵痛擊倭寇的三百多年以後,廣西子弟再度踏上祖先的征程,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與崑崙關戰役、桂柳會戰與守衛桂林城等戰鬥,全國和廣西各戰場,到處都有廣西子弟兵浴血沙場。廣西檔案館資料顯示,廣西在八年抗戰期間“共徵調了100萬兵員補充部隊和組建新兵。徵調的兵員中,死傷人員已經無法統計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抗戰時期的廣西還有一支獨特的“中華民國革命廣西抗日救國學生軍”,全部由廣西境內各中學和高校的學生組成,約有兩萬人的規模。在1938年至1941年的4年中,除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外,還直接參加了大小戰鬥70餘次,包括慘烈的崑崙關戰役,付出了巨大犧牲。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除了李宗仁,白崇禧可能就是最出名的廣西人了

他其實還是一名穆斯林教名“奧馬爾

抗戰期間,廣西籍將領廣泛分佈在國共雙方的軍隊中,國軍中的廣西將領有李宗仁(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白崇禧(國民政府副參謀總長)、黃紹竑(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廖磊(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十戰區司令長官)等,八路軍中的廣西籍將領則有李天佑、韋傑、冼恆漢等人;新四軍中則有周子昆、韋國清、覃健等人。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7年10月,淞滬會戰進行了兩個月後,蔣介石苦心經營多年的德械師幾乎全部打光,在這緊要關頭,決定調桂軍加入淞滬戰場。桂系悍將廖磊率領桂系第48軍和第7軍經過七天的日夜行軍,於10月15號趕到上海,然後立即投入戰鬥。在沒有空中支援,缺少炮火的情況下,與日軍精銳的第三師團展開對攻,付出了巨大犧牲,基本上打光了六個師,十名旅長中有九名戰死。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而廣西兵天生悍勇的戰鬥力卻似乎從來不曾變化,紅軍時期的彭德懷元帥有這樣的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來自廣西的桂軍,曾讓紅軍遭遇重大損失。不過紅軍中的廣西戰士也不在少數,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佔了近20%,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了30%,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有16位是廣西人,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有17位是廣西人!

到了抗戰時期,廣西兵更是成為日寇難纏的對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個勢力擯棄前嫌,一致抗日,來自廣西的桂軍是中國軍隊中表現最為出色的部隊之一,除了廣西人天生的悍勇以外,近代以來廣西的各項基本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地瘠民貧,一直是全國的落後省份。在以黃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主政期間,廣西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面貌為之一新。“九一八”事變後,以上三人共同意識到,日本遲早要發動侵略戰爭,到時候舉國皆不能免,若不早做準備,勢必無法應對。於是他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借鑑學習了山西鄉村自治和國外經驗,於1932年公佈了《廣西省施政方針及進行計劃》,1934年又頒佈了理念超前的《廣西建設綱領》,號稱是廣西的“憲法”。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廣西省立醫學院

具體來講,就是在政治上推行從省以至鄉村推行政、軍、學的“三位一體”制,使各項政令的貫徹執行直接通達村落,實際上這與延安的施政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軍事方面,則實行了“三自”(自衛、自治、自給)、“三寓”(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的政策,大搞民團建設,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教等方面的建設,史稱“四大建設”。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學生軍訓練大綱

對於以上政策,白崇禧這樣解釋:“寓兵於團是要達到兵民合一,寓將於學是要達到文武不分,寓徵於募是要達到實現國民義務兵役制”。“團”就是指民團,這是廣西建設中最重要的基本模式,同時負有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多種功能,是一個全民組織。在縣這一級,縣長不僅擔任當地民團組織團長,同時還是當地中學校長,可以理解為“縣長兼書記”。以民團組織為核心,就有了充分整合資源的能力。新桂系強制要求廣西境內18歲至45歲男子均有被徵為團兵的義務,必須參加民團訓練,“任何人均不能規避”,進而達到“全省皆兵”的目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寓兵於團”培養兵源,“寓將於學”培養軍事幹部——大學成立軍官預備隊,接受過軍事教育的學生,一旦有事,便可立刻充當中下級軍官,而在校女學生則接受護理訓練。南寧的“廣西民團建設幹部學校”和桂林的“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就是為此目的而建的,今天桂林的建幹路就是因此得名。

“寓徵於募”,就是採取漸進式由徵、募混合制而最後達到全省義務兵役制,達到“拿起鋤頭就是農民,放下鋤頭就是軍人”的目的。同時,新桂系還主持修建公路和鐵路,並置辦兵工廠、軍需廠和各種修理廠。七七事變前的廣西已有“四屆經過訓練的士兵”,而且“擁有大小兵工廠10餘座,各種飛機560架”,戰備充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6年2月,廣西全省學生救國聯合會

在南寧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後舉行抗日遊行

經過數年的建設,廣西由原來的邊緣落後之省一躍成為民國時期的兩個“模範省”(另一個是山西)之一,今世人矚目。國聯派來調查“九一八”事變的遠東調查團團長李頓來華考察廣西后,大讚不已:“假如中國有兩個省這樣幹下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滿洲了。”

1935年,胡適遊歷廣西后,在《南遊雜憶·廣西的印象》中寫道:“廣西給我的第一個好印象,是全省沒有迷信戀古的反動空氣,第二個印象是儉樸的風氣,第三個印象是治安,第四個印象是武化的精神。”最後,胡適還感慨地說:“國家民族爭生存的一線希望是在這一輩武化青年的身上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由於提前有準備,桂軍成為一支受過愛國政治教育,受過嚴格軍事訓練,有團體紀律的軍隊,做到了“備戰最充分,出兵最迅速”,在抗戰爆發後不到一個月就擴編到40個團,從1930年到1943年,廣西全省壯丁接受軍事訓練總計2,147,918名,約佔壯丁總數的87%,而當時廣西省總人口也不過1200萬。而當抗戰爆發後,廣西省在極短時間內集結了六個軍開赴戰場,這便是民團訓練的巨大威力。

廣西各地人民的參軍熱情之高也為全國所僅見,自願報名的青壯年人數之多大大超過徵兵數量,以至於要通過抽籤來決定誰能參軍。廣西動員之迅速和快捷,“開中國近代上軍事動員前所未有的先例”。參加淞滬抗戰的桂軍在付出同樣的犧牲後,通過不斷補充合格兵員和幹部,戰鬥力能夠迅速恢復,這是同時期其它地方部隊,甚至中央軍也難以做到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日本人對桂軍的評價是:“戰鬥力可以和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比的雜牌軍”,“中國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軍隊”,國內歷史學家的評價則是“雜牌軍中的王牌”。

論性質,桂軍的確是“雜牌”,但打起仗來可真不是雜牌水平。在廣西狼兵痛擊倭寇的三百多年以後,廣西子弟再度踏上祖先的征程,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與崑崙關戰役、桂柳會戰與守衛桂林城等戰鬥,全國和廣西各戰場,到處都有廣西子弟兵浴血沙場。廣西檔案館資料顯示,廣西在八年抗戰期間“共徵調了100萬兵員補充部隊和組建新兵。徵調的兵員中,死傷人員已經無法統計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抗戰時期的廣西還有一支獨特的“中華民國革命廣西抗日救國學生軍”,全部由廣西境內各中學和高校的學生組成,約有兩萬人的規模。在1938年至1941年的4年中,除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外,還直接參加了大小戰鬥70餘次,包括慘烈的崑崙關戰役,付出了巨大犧牲。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除了李宗仁,白崇禧可能就是最出名的廣西人了

他其實還是一名穆斯林教名“奧馬爾

抗戰期間,廣西籍將領廣泛分佈在國共雙方的軍隊中,國軍中的廣西將領有李宗仁(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白崇禧(國民政府副參謀總長)、黃紹竑(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廖磊(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十戰區司令長官)等,八路軍中的廣西籍將領則有李天佑、韋傑、冼恆漢等人;新四軍中則有周子昆、韋國清、覃健等人。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7年10月,淞滬會戰進行了兩個月後,蔣介石苦心經營多年的德械師幾乎全部打光,在這緊要關頭,決定調桂軍加入淞滬戰場。桂系悍將廖磊率領桂系第48軍和第7軍經過七天的日夜行軍,於10月15號趕到上海,然後立即投入戰鬥。在沒有空中支援,缺少炮火的情況下,與日軍精銳的第三師團展開對攻,付出了巨大犧牲,基本上打光了六個師,十名旅長中有九名戰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人在抗戰中最為響亮的一仗,當屬臺兒莊戰役。此次戰役的指揮者正是桂系的代表人物,廣西桂林人李宗仁,他以廣西人特有的包容性,反對蔣介石搞“中央系”和“雜牌軍”的做法,雖然他統轄的軍隊除桂軍外,還有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川軍等,這些派系過去互有積怨。李宗仁在民族大義面前一視同仁,撫卹戰鬥勇敢的“雜牌軍”,斥責延誤戰機的中央軍,使各路人馬軍心穩定,心懷感激,出現了龐炳勳、張自忠的臨沂大捷,王銘章血戰滕縣的壯烈場面,最終痛殲日軍達萬人以上,創造了抗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利。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而廣西兵天生悍勇的戰鬥力卻似乎從來不曾變化,紅軍時期的彭德懷元帥有這樣的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來自廣西的桂軍,曾讓紅軍遭遇重大損失。不過紅軍中的廣西戰士也不在少數,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佔了近20%,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了30%,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有16位是廣西人,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有17位是廣西人!

到了抗戰時期,廣西兵更是成為日寇難纏的對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個勢力擯棄前嫌,一致抗日,來自廣西的桂軍是中國軍隊中表現最為出色的部隊之一,除了廣西人天生的悍勇以外,近代以來廣西的各項基本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地瘠民貧,一直是全國的落後省份。在以黃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主政期間,廣西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面貌為之一新。“九一八”事變後,以上三人共同意識到,日本遲早要發動侵略戰爭,到時候舉國皆不能免,若不早做準備,勢必無法應對。於是他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借鑑學習了山西鄉村自治和國外經驗,於1932年公佈了《廣西省施政方針及進行計劃》,1934年又頒佈了理念超前的《廣西建設綱領》,號稱是廣西的“憲法”。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廣西省立醫學院

具體來講,就是在政治上推行從省以至鄉村推行政、軍、學的“三位一體”制,使各項政令的貫徹執行直接通達村落,實際上這與延安的施政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軍事方面,則實行了“三自”(自衛、自治、自給)、“三寓”(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的政策,大搞民團建設,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教等方面的建設,史稱“四大建設”。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學生軍訓練大綱

對於以上政策,白崇禧這樣解釋:“寓兵於團是要達到兵民合一,寓將於學是要達到文武不分,寓徵於募是要達到實現國民義務兵役制”。“團”就是指民團,這是廣西建設中最重要的基本模式,同時負有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多種功能,是一個全民組織。在縣這一級,縣長不僅擔任當地民團組織團長,同時還是當地中學校長,可以理解為“縣長兼書記”。以民團組織為核心,就有了充分整合資源的能力。新桂系強制要求廣西境內18歲至45歲男子均有被徵為團兵的義務,必須參加民團訓練,“任何人均不能規避”,進而達到“全省皆兵”的目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寓兵於團”培養兵源,“寓將於學”培養軍事幹部——大學成立軍官預備隊,接受過軍事教育的學生,一旦有事,便可立刻充當中下級軍官,而在校女學生則接受護理訓練。南寧的“廣西民團建設幹部學校”和桂林的“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就是為此目的而建的,今天桂林的建幹路就是因此得名。

“寓徵於募”,就是採取漸進式由徵、募混合制而最後達到全省義務兵役制,達到“拿起鋤頭就是農民,放下鋤頭就是軍人”的目的。同時,新桂系還主持修建公路和鐵路,並置辦兵工廠、軍需廠和各種修理廠。七七事變前的廣西已有“四屆經過訓練的士兵”,而且“擁有大小兵工廠10餘座,各種飛機560架”,戰備充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6年2月,廣西全省學生救國聯合會

在南寧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後舉行抗日遊行

經過數年的建設,廣西由原來的邊緣落後之省一躍成為民國時期的兩個“模範省”(另一個是山西)之一,今世人矚目。國聯派來調查“九一八”事變的遠東調查團團長李頓來華考察廣西后,大讚不已:“假如中國有兩個省這樣幹下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滿洲了。”

1935年,胡適遊歷廣西后,在《南遊雜憶·廣西的印象》中寫道:“廣西給我的第一個好印象,是全省沒有迷信戀古的反動空氣,第二個印象是儉樸的風氣,第三個印象是治安,第四個印象是武化的精神。”最後,胡適還感慨地說:“國家民族爭生存的一線希望是在這一輩武化青年的身上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由於提前有準備,桂軍成為一支受過愛國政治教育,受過嚴格軍事訓練,有團體紀律的軍隊,做到了“備戰最充分,出兵最迅速”,在抗戰爆發後不到一個月就擴編到40個團,從1930年到1943年,廣西全省壯丁接受軍事訓練總計2,147,918名,約佔壯丁總數的87%,而當時廣西省總人口也不過1200萬。而當抗戰爆發後,廣西省在極短時間內集結了六個軍開赴戰場,這便是民團訓練的巨大威力。

廣西各地人民的參軍熱情之高也為全國所僅見,自願報名的青壯年人數之多大大超過徵兵數量,以至於要通過抽籤來決定誰能參軍。廣西動員之迅速和快捷,“開中國近代上軍事動員前所未有的先例”。參加淞滬抗戰的桂軍在付出同樣的犧牲後,通過不斷補充合格兵員和幹部,戰鬥力能夠迅速恢復,這是同時期其它地方部隊,甚至中央軍也難以做到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日本人對桂軍的評價是:“戰鬥力可以和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比的雜牌軍”,“中國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軍隊”,國內歷史學家的評價則是“雜牌軍中的王牌”。

論性質,桂軍的確是“雜牌”,但打起仗來可真不是雜牌水平。在廣西狼兵痛擊倭寇的三百多年以後,廣西子弟再度踏上祖先的征程,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與崑崙關戰役、桂柳會戰與守衛桂林城等戰鬥,全國和廣西各戰場,到處都有廣西子弟兵浴血沙場。廣西檔案館資料顯示,廣西在八年抗戰期間“共徵調了100萬兵員補充部隊和組建新兵。徵調的兵員中,死傷人員已經無法統計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抗戰時期的廣西還有一支獨特的“中華民國革命廣西抗日救國學生軍”,全部由廣西境內各中學和高校的學生組成,約有兩萬人的規模。在1938年至1941年的4年中,除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外,還直接參加了大小戰鬥70餘次,包括慘烈的崑崙關戰役,付出了巨大犧牲。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除了李宗仁,白崇禧可能就是最出名的廣西人了

他其實還是一名穆斯林教名“奧馬爾

抗戰期間,廣西籍將領廣泛分佈在國共雙方的軍隊中,國軍中的廣西將領有李宗仁(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白崇禧(國民政府副參謀總長)、黃紹竑(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廖磊(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十戰區司令長官)等,八路軍中的廣西籍將領則有李天佑、韋傑、冼恆漢等人;新四軍中則有周子昆、韋國清、覃健等人。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7年10月,淞滬會戰進行了兩個月後,蔣介石苦心經營多年的德械師幾乎全部打光,在這緊要關頭,決定調桂軍加入淞滬戰場。桂系悍將廖磊率領桂系第48軍和第7軍經過七天的日夜行軍,於10月15號趕到上海,然後立即投入戰鬥。在沒有空中支援,缺少炮火的情況下,與日軍精銳的第三師團展開對攻,付出了巨大犧牲,基本上打光了六個師,十名旅長中有九名戰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人在抗戰中最為響亮的一仗,當屬臺兒莊戰役。此次戰役的指揮者正是桂系的代表人物,廣西桂林人李宗仁,他以廣西人特有的包容性,反對蔣介石搞“中央系”和“雜牌軍”的做法,雖然他統轄的軍隊除桂軍外,還有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川軍等,這些派系過去互有積怨。李宗仁在民族大義面前一視同仁,撫卹戰鬥勇敢的“雜牌軍”,斥責延誤戰機的中央軍,使各路人馬軍心穩定,心懷感激,出現了龐炳勳、張自忠的臨沂大捷,王銘章血戰滕縣的壯烈場面,最終痛殲日軍達萬人以上,創造了抗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利。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於河南殉國的桂軍173師師長鍾毅

武漢失守後,於1939年5月1940年5月和11月三次發動攻勢,掃蕩隨縣、棗陽地區。李宗仁率戰區主力抗擊日軍。桂系“第84軍擔任隨、棗一線的正面防禦”,他們以血肉之軀抗擊日寇的飛機大炮,軍長莫樹德“嚴令全軍,非有命令,即使到最後一人,也不能擅自撤離陣地”,官兵與敵“多次肉搏,雖傷亡很大,也不後退一步”,戰況極為悲壯,擔任掩護的173師,“自師長鍾毅以下,大半於新野縣城殉國”。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而廣西兵天生悍勇的戰鬥力卻似乎從來不曾變化,紅軍時期的彭德懷元帥有這樣的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來自廣西的桂軍,曾讓紅軍遭遇重大損失。不過紅軍中的廣西戰士也不在少數,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佔了近20%,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了30%,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有16位是廣西人,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有17位是廣西人!

到了抗戰時期,廣西兵更是成為日寇難纏的對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個勢力擯棄前嫌,一致抗日,來自廣西的桂軍是中國軍隊中表現最為出色的部隊之一,除了廣西人天生的悍勇以外,近代以來廣西的各項基本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地瘠民貧,一直是全國的落後省份。在以黃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主政期間,廣西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面貌為之一新。“九一八”事變後,以上三人共同意識到,日本遲早要發動侵略戰爭,到時候舉國皆不能免,若不早做準備,勢必無法應對。於是他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借鑑學習了山西鄉村自治和國外經驗,於1932年公佈了《廣西省施政方針及進行計劃》,1934年又頒佈了理念超前的《廣西建設綱領》,號稱是廣西的“憲法”。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廣西省立醫學院

具體來講,就是在政治上推行從省以至鄉村推行政、軍、學的“三位一體”制,使各項政令的貫徹執行直接通達村落,實際上這與延安的施政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軍事方面,則實行了“三自”(自衛、自治、自給)、“三寓”(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的政策,大搞民團建設,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教等方面的建設,史稱“四大建設”。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學生軍訓練大綱

對於以上政策,白崇禧這樣解釋:“寓兵於團是要達到兵民合一,寓將於學是要達到文武不分,寓徵於募是要達到實現國民義務兵役制”。“團”就是指民團,這是廣西建設中最重要的基本模式,同時負有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多種功能,是一個全民組織。在縣這一級,縣長不僅擔任當地民團組織團長,同時還是當地中學校長,可以理解為“縣長兼書記”。以民團組織為核心,就有了充分整合資源的能力。新桂系強制要求廣西境內18歲至45歲男子均有被徵為團兵的義務,必須參加民團訓練,“任何人均不能規避”,進而達到“全省皆兵”的目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寓兵於團”培養兵源,“寓將於學”培養軍事幹部——大學成立軍官預備隊,接受過軍事教育的學生,一旦有事,便可立刻充當中下級軍官,而在校女學生則接受護理訓練。南寧的“廣西民團建設幹部學校”和桂林的“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就是為此目的而建的,今天桂林的建幹路就是因此得名。

“寓徵於募”,就是採取漸進式由徵、募混合制而最後達到全省義務兵役制,達到“拿起鋤頭就是農民,放下鋤頭就是軍人”的目的。同時,新桂系還主持修建公路和鐵路,並置辦兵工廠、軍需廠和各種修理廠。七七事變前的廣西已有“四屆經過訓練的士兵”,而且“擁有大小兵工廠10餘座,各種飛機560架”,戰備充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6年2月,廣西全省學生救國聯合會

在南寧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後舉行抗日遊行

經過數年的建設,廣西由原來的邊緣落後之省一躍成為民國時期的兩個“模範省”(另一個是山西)之一,今世人矚目。國聯派來調查“九一八”事變的遠東調查團團長李頓來華考察廣西后,大讚不已:“假如中國有兩個省這樣幹下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滿洲了。”

1935年,胡適遊歷廣西后,在《南遊雜憶·廣西的印象》中寫道:“廣西給我的第一個好印象,是全省沒有迷信戀古的反動空氣,第二個印象是儉樸的風氣,第三個印象是治安,第四個印象是武化的精神。”最後,胡適還感慨地說:“國家民族爭生存的一線希望是在這一輩武化青年的身上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由於提前有準備,桂軍成為一支受過愛國政治教育,受過嚴格軍事訓練,有團體紀律的軍隊,做到了“備戰最充分,出兵最迅速”,在抗戰爆發後不到一個月就擴編到40個團,從1930年到1943年,廣西全省壯丁接受軍事訓練總計2,147,918名,約佔壯丁總數的87%,而當時廣西省總人口也不過1200萬。而當抗戰爆發後,廣西省在極短時間內集結了六個軍開赴戰場,這便是民團訓練的巨大威力。

廣西各地人民的參軍熱情之高也為全國所僅見,自願報名的青壯年人數之多大大超過徵兵數量,以至於要通過抽籤來決定誰能參軍。廣西動員之迅速和快捷,“開中國近代上軍事動員前所未有的先例”。參加淞滬抗戰的桂軍在付出同樣的犧牲後,通過不斷補充合格兵員和幹部,戰鬥力能夠迅速恢復,這是同時期其它地方部隊,甚至中央軍也難以做到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日本人對桂軍的評價是:“戰鬥力可以和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比的雜牌軍”,“中國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軍隊”,國內歷史學家的評價則是“雜牌軍中的王牌”。

論性質,桂軍的確是“雜牌”,但打起仗來可真不是雜牌水平。在廣西狼兵痛擊倭寇的三百多年以後,廣西子弟再度踏上祖先的征程,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與崑崙關戰役、桂柳會戰與守衛桂林城等戰鬥,全國和廣西各戰場,到處都有廣西子弟兵浴血沙場。廣西檔案館資料顯示,廣西在八年抗戰期間“共徵調了100萬兵員補充部隊和組建新兵。徵調的兵員中,死傷人員已經無法統計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抗戰時期的廣西還有一支獨特的“中華民國革命廣西抗日救國學生軍”,全部由廣西境內各中學和高校的學生組成,約有兩萬人的規模。在1938年至1941年的4年中,除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外,還直接參加了大小戰鬥70餘次,包括慘烈的崑崙關戰役,付出了巨大犧牲。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除了李宗仁,白崇禧可能就是最出名的廣西人了

他其實還是一名穆斯林教名“奧馬爾

抗戰期間,廣西籍將領廣泛分佈在國共雙方的軍隊中,國軍中的廣西將領有李宗仁(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白崇禧(國民政府副參謀總長)、黃紹竑(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廖磊(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十戰區司令長官)等,八路軍中的廣西籍將領則有李天佑、韋傑、冼恆漢等人;新四軍中則有周子昆、韋國清、覃健等人。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7年10月,淞滬會戰進行了兩個月後,蔣介石苦心經營多年的德械師幾乎全部打光,在這緊要關頭,決定調桂軍加入淞滬戰場。桂系悍將廖磊率領桂系第48軍和第7軍經過七天的日夜行軍,於10月15號趕到上海,然後立即投入戰鬥。在沒有空中支援,缺少炮火的情況下,與日軍精銳的第三師團展開對攻,付出了巨大犧牲,基本上打光了六個師,十名旅長中有九名戰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人在抗戰中最為響亮的一仗,當屬臺兒莊戰役。此次戰役的指揮者正是桂系的代表人物,廣西桂林人李宗仁,他以廣西人特有的包容性,反對蔣介石搞“中央系”和“雜牌軍”的做法,雖然他統轄的軍隊除桂軍外,還有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川軍等,這些派系過去互有積怨。李宗仁在民族大義面前一視同仁,撫卹戰鬥勇敢的“雜牌軍”,斥責延誤戰機的中央軍,使各路人馬軍心穩定,心懷感激,出現了龐炳勳、張自忠的臨沂大捷,王銘章血戰滕縣的壯烈場面,最終痛殲日軍達萬人以上,創造了抗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利。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於河南殉國的桂軍173師師長鍾毅

武漢失守後,於1939年5月1940年5月和11月三次發動攻勢,掃蕩隨縣、棗陽地區。李宗仁率戰區主力抗擊日軍。桂系“第84軍擔任隨、棗一線的正面防禦”,他們以血肉之軀抗擊日寇的飛機大炮,軍長莫樹德“嚴令全軍,非有命令,即使到最後一人,也不能擅自撤離陣地”,官兵與敵“多次肉搏,雖傷亡很大,也不後退一步”,戰況極為悲壯,擔任掩護的173師,“自師長鍾毅以下,大半於新野縣城殉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崑崙關戰役紀念碑

在崑崙關戰役中,國軍主力雖是杜聿明的第五軍,但桂系的第16集團軍也參加了會戰,並在“九塘擊斃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殲敵約五千人,取得了抗戰以來首次攻堅戰的勝利”。1940年1月,桂軍與日軍在桂南展開激戰。桂系16集團軍與64軍對桂南日軍展開反攻,並於10月中旬收復龍洲,30日收復南寧,終於將日軍逐出了桂南。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而廣西兵天生悍勇的戰鬥力卻似乎從來不曾變化,紅軍時期的彭德懷元帥有這樣的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來自廣西的桂軍,曾讓紅軍遭遇重大損失。不過紅軍中的廣西戰士也不在少數,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佔了近20%,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了30%,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有16位是廣西人,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有17位是廣西人!

到了抗戰時期,廣西兵更是成為日寇難纏的對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個勢力擯棄前嫌,一致抗日,來自廣西的桂軍是中國軍隊中表現最為出色的部隊之一,除了廣西人天生的悍勇以外,近代以來廣西的各項基本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地瘠民貧,一直是全國的落後省份。在以黃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主政期間,廣西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面貌為之一新。“九一八”事變後,以上三人共同意識到,日本遲早要發動侵略戰爭,到時候舉國皆不能免,若不早做準備,勢必無法應對。於是他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借鑑學習了山西鄉村自治和國外經驗,於1932年公佈了《廣西省施政方針及進行計劃》,1934年又頒佈了理念超前的《廣西建設綱領》,號稱是廣西的“憲法”。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廣西省立醫學院

具體來講,就是在政治上推行從省以至鄉村推行政、軍、學的“三位一體”制,使各項政令的貫徹執行直接通達村落,實際上這與延安的施政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軍事方面,則實行了“三自”(自衛、自治、自給)、“三寓”(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的政策,大搞民團建設,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教等方面的建設,史稱“四大建設”。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學生軍訓練大綱

對於以上政策,白崇禧這樣解釋:“寓兵於團是要達到兵民合一,寓將於學是要達到文武不分,寓徵於募是要達到實現國民義務兵役制”。“團”就是指民團,這是廣西建設中最重要的基本模式,同時負有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多種功能,是一個全民組織。在縣這一級,縣長不僅擔任當地民團組織團長,同時還是當地中學校長,可以理解為“縣長兼書記”。以民團組織為核心,就有了充分整合資源的能力。新桂系強制要求廣西境內18歲至45歲男子均有被徵為團兵的義務,必須參加民團訓練,“任何人均不能規避”,進而達到“全省皆兵”的目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寓兵於團”培養兵源,“寓將於學”培養軍事幹部——大學成立軍官預備隊,接受過軍事教育的學生,一旦有事,便可立刻充當中下級軍官,而在校女學生則接受護理訓練。南寧的“廣西民團建設幹部學校”和桂林的“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就是為此目的而建的,今天桂林的建幹路就是因此得名。

“寓徵於募”,就是採取漸進式由徵、募混合制而最後達到全省義務兵役制,達到“拿起鋤頭就是農民,放下鋤頭就是軍人”的目的。同時,新桂系還主持修建公路和鐵路,並置辦兵工廠、軍需廠和各種修理廠。七七事變前的廣西已有“四屆經過訓練的士兵”,而且“擁有大小兵工廠10餘座,各種飛機560架”,戰備充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6年2月,廣西全省學生救國聯合會

在南寧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後舉行抗日遊行

經過數年的建設,廣西由原來的邊緣落後之省一躍成為民國時期的兩個“模範省”(另一個是山西)之一,今世人矚目。國聯派來調查“九一八”事變的遠東調查團團長李頓來華考察廣西后,大讚不已:“假如中國有兩個省這樣幹下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滿洲了。”

1935年,胡適遊歷廣西后,在《南遊雜憶·廣西的印象》中寫道:“廣西給我的第一個好印象,是全省沒有迷信戀古的反動空氣,第二個印象是儉樸的風氣,第三個印象是治安,第四個印象是武化的精神。”最後,胡適還感慨地說:“國家民族爭生存的一線希望是在這一輩武化青年的身上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由於提前有準備,桂軍成為一支受過愛國政治教育,受過嚴格軍事訓練,有團體紀律的軍隊,做到了“備戰最充分,出兵最迅速”,在抗戰爆發後不到一個月就擴編到40個團,從1930年到1943年,廣西全省壯丁接受軍事訓練總計2,147,918名,約佔壯丁總數的87%,而當時廣西省總人口也不過1200萬。而當抗戰爆發後,廣西省在極短時間內集結了六個軍開赴戰場,這便是民團訓練的巨大威力。

廣西各地人民的參軍熱情之高也為全國所僅見,自願報名的青壯年人數之多大大超過徵兵數量,以至於要通過抽籤來決定誰能參軍。廣西動員之迅速和快捷,“開中國近代上軍事動員前所未有的先例”。參加淞滬抗戰的桂軍在付出同樣的犧牲後,通過不斷補充合格兵員和幹部,戰鬥力能夠迅速恢復,這是同時期其它地方部隊,甚至中央軍也難以做到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日本人對桂軍的評價是:“戰鬥力可以和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比的雜牌軍”,“中國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軍隊”,國內歷史學家的評價則是“雜牌軍中的王牌”。

論性質,桂軍的確是“雜牌”,但打起仗來可真不是雜牌水平。在廣西狼兵痛擊倭寇的三百多年以後,廣西子弟再度踏上祖先的征程,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與崑崙關戰役、桂柳會戰與守衛桂林城等戰鬥,全國和廣西各戰場,到處都有廣西子弟兵浴血沙場。廣西檔案館資料顯示,廣西在八年抗戰期間“共徵調了100萬兵員補充部隊和組建新兵。徵調的兵員中,死傷人員已經無法統計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抗戰時期的廣西還有一支獨特的“中華民國革命廣西抗日救國學生軍”,全部由廣西境內各中學和高校的學生組成,約有兩萬人的規模。在1938年至1941年的4年中,除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外,還直接參加了大小戰鬥70餘次,包括慘烈的崑崙關戰役,付出了巨大犧牲。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除了李宗仁,白崇禧可能就是最出名的廣西人了

他其實還是一名穆斯林教名“奧馬爾

抗戰期間,廣西籍將領廣泛分佈在國共雙方的軍隊中,國軍中的廣西將領有李宗仁(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白崇禧(國民政府副參謀總長)、黃紹竑(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廖磊(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十戰區司令長官)等,八路軍中的廣西籍將領則有李天佑、韋傑、冼恆漢等人;新四軍中則有周子昆、韋國清、覃健等人。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7年10月,淞滬會戰進行了兩個月後,蔣介石苦心經營多年的德械師幾乎全部打光,在這緊要關頭,決定調桂軍加入淞滬戰場。桂系悍將廖磊率領桂系第48軍和第7軍經過七天的日夜行軍,於10月15號趕到上海,然後立即投入戰鬥。在沒有空中支援,缺少炮火的情況下,與日軍精銳的第三師團展開對攻,付出了巨大犧牲,基本上打光了六個師,十名旅長中有九名戰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人在抗戰中最為響亮的一仗,當屬臺兒莊戰役。此次戰役的指揮者正是桂系的代表人物,廣西桂林人李宗仁,他以廣西人特有的包容性,反對蔣介石搞“中央系”和“雜牌軍”的做法,雖然他統轄的軍隊除桂軍外,還有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川軍等,這些派系過去互有積怨。李宗仁在民族大義面前一視同仁,撫卹戰鬥勇敢的“雜牌軍”,斥責延誤戰機的中央軍,使各路人馬軍心穩定,心懷感激,出現了龐炳勳、張自忠的臨沂大捷,王銘章血戰滕縣的壯烈場面,最終痛殲日軍達萬人以上,創造了抗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利。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於河南殉國的桂軍173師師長鍾毅

武漢失守後,於1939年5月1940年5月和11月三次發動攻勢,掃蕩隨縣、棗陽地區。李宗仁率戰區主力抗擊日軍。桂系“第84軍擔任隨、棗一線的正面防禦”,他們以血肉之軀抗擊日寇的飛機大炮,軍長莫樹德“嚴令全軍,非有命令,即使到最後一人,也不能擅自撤離陣地”,官兵與敵“多次肉搏,雖傷亡很大,也不後退一步”,戰況極為悲壯,擔任掩護的173師,“自師長鍾毅以下,大半於新野縣城殉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崑崙關戰役紀念碑

在崑崙關戰役中,國軍主力雖是杜聿明的第五軍,但桂系的第16集團軍也參加了會戰,並在“九塘擊斃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殲敵約五千人,取得了抗戰以來首次攻堅戰的勝利”。1940年1月,桂軍與日軍在桂南展開激戰。桂系16集團軍與64軍對桂南日軍展開反攻,並於10月中旬收復龍洲,30日收復南寧,終於將日軍逐出了桂南。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桂林保衛戰殉國三將軍闞維雍(左上)

陳濟桓(左下)和呂旃蒙

1944年1月,日軍發動了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的“一號作戰”,連克鄭州、洛陽、長沙、衡陽等軍事要地,10月又發動了對桂林的攻擊。桂林守軍不到兩萬,而日軍卻有十萬之眾,在絕對兵力劣勢之下,守土有責的桂軍進行了殊死抵抗。日軍使用了大量的毒氣、窒息性煤氣和火焰噴射器攻擊桂林各處守軍陣地,經過十天的激戰才佔領了桂林,據戰後統計守城的戰鬥和非戰鬥人員共15000人,其中軍參謀長呂旃蒙、中將陳濟桓,少將闞維雍以身殉國。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而廣西兵天生悍勇的戰鬥力卻似乎從來不曾變化,紅軍時期的彭德懷元帥有這樣的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來自廣西的桂軍,曾讓紅軍遭遇重大損失。不過紅軍中的廣西戰士也不在少數,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佔了近20%,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了30%,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有16位是廣西人,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有17位是廣西人!

到了抗戰時期,廣西兵更是成為日寇難纏的對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個勢力擯棄前嫌,一致抗日,來自廣西的桂軍是中國軍隊中表現最為出色的部隊之一,除了廣西人天生的悍勇以外,近代以來廣西的各項基本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地瘠民貧,一直是全國的落後省份。在以黃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主政期間,廣西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面貌為之一新。“九一八”事變後,以上三人共同意識到,日本遲早要發動侵略戰爭,到時候舉國皆不能免,若不早做準備,勢必無法應對。於是他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借鑑學習了山西鄉村自治和國外經驗,於1932年公佈了《廣西省施政方針及進行計劃》,1934年又頒佈了理念超前的《廣西建設綱領》,號稱是廣西的“憲法”。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廣西省立醫學院

具體來講,就是在政治上推行從省以至鄉村推行政、軍、學的“三位一體”制,使各項政令的貫徹執行直接通達村落,實際上這與延安的施政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軍事方面,則實行了“三自”(自衛、自治、自給)、“三寓”(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的政策,大搞民團建設,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教等方面的建設,史稱“四大建設”。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學生軍訓練大綱

對於以上政策,白崇禧這樣解釋:“寓兵於團是要達到兵民合一,寓將於學是要達到文武不分,寓徵於募是要達到實現國民義務兵役制”。“團”就是指民團,這是廣西建設中最重要的基本模式,同時負有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多種功能,是一個全民組織。在縣這一級,縣長不僅擔任當地民團組織團長,同時還是當地中學校長,可以理解為“縣長兼書記”。以民團組織為核心,就有了充分整合資源的能力。新桂系強制要求廣西境內18歲至45歲男子均有被徵為團兵的義務,必須參加民團訓練,“任何人均不能規避”,進而達到“全省皆兵”的目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寓兵於團”培養兵源,“寓將於學”培養軍事幹部——大學成立軍官預備隊,接受過軍事教育的學生,一旦有事,便可立刻充當中下級軍官,而在校女學生則接受護理訓練。南寧的“廣西民團建設幹部學校”和桂林的“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就是為此目的而建的,今天桂林的建幹路就是因此得名。

“寓徵於募”,就是採取漸進式由徵、募混合制而最後達到全省義務兵役制,達到“拿起鋤頭就是農民,放下鋤頭就是軍人”的目的。同時,新桂系還主持修建公路和鐵路,並置辦兵工廠、軍需廠和各種修理廠。七七事變前的廣西已有“四屆經過訓練的士兵”,而且“擁有大小兵工廠10餘座,各種飛機560架”,戰備充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6年2月,廣西全省學生救國聯合會

在南寧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後舉行抗日遊行

經過數年的建設,廣西由原來的邊緣落後之省一躍成為民國時期的兩個“模範省”(另一個是山西)之一,今世人矚目。國聯派來調查“九一八”事變的遠東調查團團長李頓來華考察廣西后,大讚不已:“假如中國有兩個省這樣幹下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滿洲了。”

1935年,胡適遊歷廣西后,在《南遊雜憶·廣西的印象》中寫道:“廣西給我的第一個好印象,是全省沒有迷信戀古的反動空氣,第二個印象是儉樸的風氣,第三個印象是治安,第四個印象是武化的精神。”最後,胡適還感慨地說:“國家民族爭生存的一線希望是在這一輩武化青年的身上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由於提前有準備,桂軍成為一支受過愛國政治教育,受過嚴格軍事訓練,有團體紀律的軍隊,做到了“備戰最充分,出兵最迅速”,在抗戰爆發後不到一個月就擴編到40個團,從1930年到1943年,廣西全省壯丁接受軍事訓練總計2,147,918名,約佔壯丁總數的87%,而當時廣西省總人口也不過1200萬。而當抗戰爆發後,廣西省在極短時間內集結了六個軍開赴戰場,這便是民團訓練的巨大威力。

廣西各地人民的參軍熱情之高也為全國所僅見,自願報名的青壯年人數之多大大超過徵兵數量,以至於要通過抽籤來決定誰能參軍。廣西動員之迅速和快捷,“開中國近代上軍事動員前所未有的先例”。參加淞滬抗戰的桂軍在付出同樣的犧牲後,通過不斷補充合格兵員和幹部,戰鬥力能夠迅速恢復,這是同時期其它地方部隊,甚至中央軍也難以做到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日本人對桂軍的評價是:“戰鬥力可以和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比的雜牌軍”,“中國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軍隊”,國內歷史學家的評價則是“雜牌軍中的王牌”。

論性質,桂軍的確是“雜牌”,但打起仗來可真不是雜牌水平。在廣西狼兵痛擊倭寇的三百多年以後,廣西子弟再度踏上祖先的征程,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與崑崙關戰役、桂柳會戰與守衛桂林城等戰鬥,全國和廣西各戰場,到處都有廣西子弟兵浴血沙場。廣西檔案館資料顯示,廣西在八年抗戰期間“共徵調了100萬兵員補充部隊和組建新兵。徵調的兵員中,死傷人員已經無法統計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抗戰時期的廣西還有一支獨特的“中華民國革命廣西抗日救國學生軍”,全部由廣西境內各中學和高校的學生組成,約有兩萬人的規模。在1938年至1941年的4年中,除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外,還直接參加了大小戰鬥70餘次,包括慘烈的崑崙關戰役,付出了巨大犧牲。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除了李宗仁,白崇禧可能就是最出名的廣西人了

他其實還是一名穆斯林教名“奧馬爾

抗戰期間,廣西籍將領廣泛分佈在國共雙方的軍隊中,國軍中的廣西將領有李宗仁(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白崇禧(國民政府副參謀總長)、黃紹竑(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廖磊(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十戰區司令長官)等,八路軍中的廣西籍將領則有李天佑、韋傑、冼恆漢等人;新四軍中則有周子昆、韋國清、覃健等人。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7年10月,淞滬會戰進行了兩個月後,蔣介石苦心經營多年的德械師幾乎全部打光,在這緊要關頭,決定調桂軍加入淞滬戰場。桂系悍將廖磊率領桂系第48軍和第7軍經過七天的日夜行軍,於10月15號趕到上海,然後立即投入戰鬥。在沒有空中支援,缺少炮火的情況下,與日軍精銳的第三師團展開對攻,付出了巨大犧牲,基本上打光了六個師,十名旅長中有九名戰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人在抗戰中最為響亮的一仗,當屬臺兒莊戰役。此次戰役的指揮者正是桂系的代表人物,廣西桂林人李宗仁,他以廣西人特有的包容性,反對蔣介石搞“中央系”和“雜牌軍”的做法,雖然他統轄的軍隊除桂軍外,還有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川軍等,這些派系過去互有積怨。李宗仁在民族大義面前一視同仁,撫卹戰鬥勇敢的“雜牌軍”,斥責延誤戰機的中央軍,使各路人馬軍心穩定,心懷感激,出現了龐炳勳、張自忠的臨沂大捷,王銘章血戰滕縣的壯烈場面,最終痛殲日軍達萬人以上,創造了抗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利。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於河南殉國的桂軍173師師長鍾毅

武漢失守後,於1939年5月1940年5月和11月三次發動攻勢,掃蕩隨縣、棗陽地區。李宗仁率戰區主力抗擊日軍。桂系“第84軍擔任隨、棗一線的正面防禦”,他們以血肉之軀抗擊日寇的飛機大炮,軍長莫樹德“嚴令全軍,非有命令,即使到最後一人,也不能擅自撤離陣地”,官兵與敵“多次肉搏,雖傷亡很大,也不後退一步”,戰況極為悲壯,擔任掩護的173師,“自師長鍾毅以下,大半於新野縣城殉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崑崙關戰役紀念碑

在崑崙關戰役中,國軍主力雖是杜聿明的第五軍,但桂系的第16集團軍也參加了會戰,並在“九塘擊斃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殲敵約五千人,取得了抗戰以來首次攻堅戰的勝利”。1940年1月,桂軍與日軍在桂南展開激戰。桂系16集團軍與64軍對桂南日軍展開反攻,並於10月中旬收復龍洲,30日收復南寧,終於將日軍逐出了桂南。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桂林保衛戰殉國三將軍闞維雍(左上)

陳濟桓(左下)和呂旃蒙

1944年1月,日軍發動了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的“一號作戰”,連克鄭州、洛陽、長沙、衡陽等軍事要地,10月又發動了對桂林的攻擊。桂林守軍不到兩萬,而日軍卻有十萬之眾,在絕對兵力劣勢之下,守土有責的桂軍進行了殊死抵抗。日軍使用了大量的毒氣、窒息性煤氣和火焰噴射器攻擊桂林各處守軍陣地,經過十天的激戰才佔領了桂林,據戰後統計守城的戰鬥和非戰鬥人員共15000人,其中軍參謀長呂旃蒙、中將陳濟桓,少將闞維雍以身殉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在七星巖被日寇用毒氣殺害的國軍官兵被安葬於

桂林七星公園普陀山,三將軍紀念碑立於其側

守城主將,131師少將師長闞維雍(追贈中將),見城破在即,留下了“千萬頭顱共一心,豈忍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斷頭不作降將軍!”的絕命詩,在鐵封山師部舉槍自盡,壯烈殉國,時年44歲。城防司令部中將參謀長陳濟桓身負重傷,後自殺,時年51歲。第31軍參謀長呂旃蒙少將率部打開突圍通道,與敵反覆肉搏,戰死,時年40歲。11月8日,七星山普陀峰失守,部分守軍及傷員800多人撤入七星巖中繼續抵抗,日軍無法攻入洞內,便向洞內施放毒氣,繼以火攻,守軍官兵除少數人由後洞突圍脫身外,其餘全部壯烈殉國。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而廣西兵天生悍勇的戰鬥力卻似乎從來不曾變化,紅軍時期的彭德懷元帥有這樣的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來自廣西的桂軍,曾讓紅軍遭遇重大損失。不過紅軍中的廣西戰士也不在少數,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佔了近20%,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了30%,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有16位是廣西人,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有17位是廣西人!

到了抗戰時期,廣西兵更是成為日寇難纏的對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個勢力擯棄前嫌,一致抗日,來自廣西的桂軍是中國軍隊中表現最為出色的部隊之一,除了廣西人天生的悍勇以外,近代以來廣西的各項基本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地瘠民貧,一直是全國的落後省份。在以黃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主政期間,廣西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面貌為之一新。“九一八”事變後,以上三人共同意識到,日本遲早要發動侵略戰爭,到時候舉國皆不能免,若不早做準備,勢必無法應對。於是他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借鑑學習了山西鄉村自治和國外經驗,於1932年公佈了《廣西省施政方針及進行計劃》,1934年又頒佈了理念超前的《廣西建設綱領》,號稱是廣西的“憲法”。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廣西省立醫學院

具體來講,就是在政治上推行從省以至鄉村推行政、軍、學的“三位一體”制,使各項政令的貫徹執行直接通達村落,實際上這與延安的施政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軍事方面,則實行了“三自”(自衛、自治、自給)、“三寓”(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的政策,大搞民團建設,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教等方面的建設,史稱“四大建設”。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學生軍訓練大綱

對於以上政策,白崇禧這樣解釋:“寓兵於團是要達到兵民合一,寓將於學是要達到文武不分,寓徵於募是要達到實現國民義務兵役制”。“團”就是指民團,這是廣西建設中最重要的基本模式,同時負有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多種功能,是一個全民組織。在縣這一級,縣長不僅擔任當地民團組織團長,同時還是當地中學校長,可以理解為“縣長兼書記”。以民團組織為核心,就有了充分整合資源的能力。新桂系強制要求廣西境內18歲至45歲男子均有被徵為團兵的義務,必須參加民團訓練,“任何人均不能規避”,進而達到“全省皆兵”的目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寓兵於團”培養兵源,“寓將於學”培養軍事幹部——大學成立軍官預備隊,接受過軍事教育的學生,一旦有事,便可立刻充當中下級軍官,而在校女學生則接受護理訓練。南寧的“廣西民團建設幹部學校”和桂林的“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就是為此目的而建的,今天桂林的建幹路就是因此得名。

“寓徵於募”,就是採取漸進式由徵、募混合制而最後達到全省義務兵役制,達到“拿起鋤頭就是農民,放下鋤頭就是軍人”的目的。同時,新桂系還主持修建公路和鐵路,並置辦兵工廠、軍需廠和各種修理廠。七七事變前的廣西已有“四屆經過訓練的士兵”,而且“擁有大小兵工廠10餘座,各種飛機560架”,戰備充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6年2月,廣西全省學生救國聯合會

在南寧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後舉行抗日遊行

經過數年的建設,廣西由原來的邊緣落後之省一躍成為民國時期的兩個“模範省”(另一個是山西)之一,今世人矚目。國聯派來調查“九一八”事變的遠東調查團團長李頓來華考察廣西后,大讚不已:“假如中國有兩個省這樣幹下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滿洲了。”

1935年,胡適遊歷廣西后,在《南遊雜憶·廣西的印象》中寫道:“廣西給我的第一個好印象,是全省沒有迷信戀古的反動空氣,第二個印象是儉樸的風氣,第三個印象是治安,第四個印象是武化的精神。”最後,胡適還感慨地說:“國家民族爭生存的一線希望是在這一輩武化青年的身上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由於提前有準備,桂軍成為一支受過愛國政治教育,受過嚴格軍事訓練,有團體紀律的軍隊,做到了“備戰最充分,出兵最迅速”,在抗戰爆發後不到一個月就擴編到40個團,從1930年到1943年,廣西全省壯丁接受軍事訓練總計2,147,918名,約佔壯丁總數的87%,而當時廣西省總人口也不過1200萬。而當抗戰爆發後,廣西省在極短時間內集結了六個軍開赴戰場,這便是民團訓練的巨大威力。

廣西各地人民的參軍熱情之高也為全國所僅見,自願報名的青壯年人數之多大大超過徵兵數量,以至於要通過抽籤來決定誰能參軍。廣西動員之迅速和快捷,“開中國近代上軍事動員前所未有的先例”。參加淞滬抗戰的桂軍在付出同樣的犧牲後,通過不斷補充合格兵員和幹部,戰鬥力能夠迅速恢復,這是同時期其它地方部隊,甚至中央軍也難以做到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日本人對桂軍的評價是:“戰鬥力可以和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比的雜牌軍”,“中國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軍隊”,國內歷史學家的評價則是“雜牌軍中的王牌”。

論性質,桂軍的確是“雜牌”,但打起仗來可真不是雜牌水平。在廣西狼兵痛擊倭寇的三百多年以後,廣西子弟再度踏上祖先的征程,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與崑崙關戰役、桂柳會戰與守衛桂林城等戰鬥,全國和廣西各戰場,到處都有廣西子弟兵浴血沙場。廣西檔案館資料顯示,廣西在八年抗戰期間“共徵調了100萬兵員補充部隊和組建新兵。徵調的兵員中,死傷人員已經無法統計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抗戰時期的廣西還有一支獨特的“中華民國革命廣西抗日救國學生軍”,全部由廣西境內各中學和高校的學生組成,約有兩萬人的規模。在1938年至1941年的4年中,除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外,還直接參加了大小戰鬥70餘次,包括慘烈的崑崙關戰役,付出了巨大犧牲。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除了李宗仁,白崇禧可能就是最出名的廣西人了

他其實還是一名穆斯林教名“奧馬爾

抗戰期間,廣西籍將領廣泛分佈在國共雙方的軍隊中,國軍中的廣西將領有李宗仁(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白崇禧(國民政府副參謀總長)、黃紹竑(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廖磊(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十戰區司令長官)等,八路軍中的廣西籍將領則有李天佑、韋傑、冼恆漢等人;新四軍中則有周子昆、韋國清、覃健等人。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7年10月,淞滬會戰進行了兩個月後,蔣介石苦心經營多年的德械師幾乎全部打光,在這緊要關頭,決定調桂軍加入淞滬戰場。桂系悍將廖磊率領桂系第48軍和第7軍經過七天的日夜行軍,於10月15號趕到上海,然後立即投入戰鬥。在沒有空中支援,缺少炮火的情況下,與日軍精銳的第三師團展開對攻,付出了巨大犧牲,基本上打光了六個師,十名旅長中有九名戰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人在抗戰中最為響亮的一仗,當屬臺兒莊戰役。此次戰役的指揮者正是桂系的代表人物,廣西桂林人李宗仁,他以廣西人特有的包容性,反對蔣介石搞“中央系”和“雜牌軍”的做法,雖然他統轄的軍隊除桂軍外,還有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川軍等,這些派系過去互有積怨。李宗仁在民族大義面前一視同仁,撫卹戰鬥勇敢的“雜牌軍”,斥責延誤戰機的中央軍,使各路人馬軍心穩定,心懷感激,出現了龐炳勳、張自忠的臨沂大捷,王銘章血戰滕縣的壯烈場面,最終痛殲日軍達萬人以上,創造了抗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利。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於河南殉國的桂軍173師師長鍾毅

武漢失守後,於1939年5月1940年5月和11月三次發動攻勢,掃蕩隨縣、棗陽地區。李宗仁率戰區主力抗擊日軍。桂系“第84軍擔任隨、棗一線的正面防禦”,他們以血肉之軀抗擊日寇的飛機大炮,軍長莫樹德“嚴令全軍,非有命令,即使到最後一人,也不能擅自撤離陣地”,官兵與敵“多次肉搏,雖傷亡很大,也不後退一步”,戰況極為悲壯,擔任掩護的173師,“自師長鍾毅以下,大半於新野縣城殉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崑崙關戰役紀念碑

在崑崙關戰役中,國軍主力雖是杜聿明的第五軍,但桂系的第16集團軍也參加了會戰,並在“九塘擊斃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殲敵約五千人,取得了抗戰以來首次攻堅戰的勝利”。1940年1月,桂軍與日軍在桂南展開激戰。桂系16集團軍與64軍對桂南日軍展開反攻,並於10月中旬收復龍洲,30日收復南寧,終於將日軍逐出了桂南。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桂林保衛戰殉國三將軍闞維雍(左上)

陳濟桓(左下)和呂旃蒙

1944年1月,日軍發動了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的“一號作戰”,連克鄭州、洛陽、長沙、衡陽等軍事要地,10月又發動了對桂林的攻擊。桂林守軍不到兩萬,而日軍卻有十萬之眾,在絕對兵力劣勢之下,守土有責的桂軍進行了殊死抵抗。日軍使用了大量的毒氣、窒息性煤氣和火焰噴射器攻擊桂林各處守軍陣地,經過十天的激戰才佔領了桂林,據戰後統計守城的戰鬥和非戰鬥人員共15000人,其中軍參謀長呂旃蒙、中將陳濟桓,少將闞維雍以身殉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在七星巖被日寇用毒氣殺害的國軍官兵被安葬於

桂林七星公園普陀山,三將軍紀念碑立於其側

守城主將,131師少將師長闞維雍(追贈中將),見城破在即,留下了“千萬頭顱共一心,豈忍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斷頭不作降將軍!”的絕命詩,在鐵封山師部舉槍自盡,壯烈殉國,時年44歲。城防司令部中將參謀長陳濟桓身負重傷,後自殺,時年51歲。第31軍參謀長呂旃蒙少將率部打開突圍通道,與敵反覆肉搏,戰死,時年40歲。11月8日,七星山普陀峰失守,部分守軍及傷員800多人撤入七星巖中繼續抵抗,日軍無法攻入洞內,便向洞內施放毒氣,繼以火攻,守軍官兵除少數人由後洞突圍脫身外,其餘全部壯烈殉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激烈的戰鬥後,桂林化為一片廢墟

10多天來,兩萬多將士浴血奮戰,然而寡不敵眾,桂林城於11月10日陷落。就戰鬥本身而言,守城將士在外無援兵、內無補充的情況下,面對數倍於已的強敵,孤軍奮戰,確實可歌可泣,桂林也是抗戰中最後淪陷的一座省會城市。

據桂林城防司令部司令韋雲淞戰後所寫的《桂林防守軍戰鬥要報》記載,桂林保衛戰中,國軍傷亡約9000人,日軍傷亡6000餘人。日軍在戰報中稱:“在桂林遭到了當地土著武裝的頑強阻擊,這些土著武裝的裝備雖差,但是極為凶悍,至死決心甚濃,其勇猛為我軍遠遠不及,我軍士氣低落到極點……”,“……皇軍陣亡9名聯隊長、31名大隊長,近100名中隊長和小隊長,灕江之水為敵我兩軍之血染之為赤,此役是我一生中所經歷到的最慘烈的戰役,並非在於規模,而在於敵軍之勇猛……”

廣西地方民團組成的敢死隊甚至在身上綁手榴彈,划著竹排去炸燬日軍的登陸艇。日軍每到一地,都會遭到當地民團的堅決抵抗,在“焦土抗戰”的政策之下,老百姓要麼提前撤走,要麼遁入深山,要麼自發抵抗,日軍甚至連劫掠的對象都找不到,這是日軍其它戰場上很難遇到的。戰後,灕江上“十里漂屍,江水染紅”,足見戰鬥之慘烈。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而廣西兵天生悍勇的戰鬥力卻似乎從來不曾變化,紅軍時期的彭德懷元帥有這樣的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來自廣西的桂軍,曾讓紅軍遭遇重大損失。不過紅軍中的廣西戰士也不在少數,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佔了近20%,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了30%,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有16位是廣西人,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有17位是廣西人!

到了抗戰時期,廣西兵更是成為日寇難纏的對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個勢力擯棄前嫌,一致抗日,來自廣西的桂軍是中國軍隊中表現最為出色的部隊之一,除了廣西人天生的悍勇以外,近代以來廣西的各項基本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地瘠民貧,一直是全國的落後省份。在以黃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主政期間,廣西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面貌為之一新。“九一八”事變後,以上三人共同意識到,日本遲早要發動侵略戰爭,到時候舉國皆不能免,若不早做準備,勢必無法應對。於是他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借鑑學習了山西鄉村自治和國外經驗,於1932年公佈了《廣西省施政方針及進行計劃》,1934年又頒佈了理念超前的《廣西建設綱領》,號稱是廣西的“憲法”。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廣西省立醫學院

具體來講,就是在政治上推行從省以至鄉村推行政、軍、學的“三位一體”制,使各項政令的貫徹執行直接通達村落,實際上這與延安的施政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軍事方面,則實行了“三自”(自衛、自治、自給)、“三寓”(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的政策,大搞民團建設,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教等方面的建設,史稱“四大建設”。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學生軍訓練大綱

對於以上政策,白崇禧這樣解釋:“寓兵於團是要達到兵民合一,寓將於學是要達到文武不分,寓徵於募是要達到實現國民義務兵役制”。“團”就是指民團,這是廣西建設中最重要的基本模式,同時負有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多種功能,是一個全民組織。在縣這一級,縣長不僅擔任當地民團組織團長,同時還是當地中學校長,可以理解為“縣長兼書記”。以民團組織為核心,就有了充分整合資源的能力。新桂系強制要求廣西境內18歲至45歲男子均有被徵為團兵的義務,必須參加民團訓練,“任何人均不能規避”,進而達到“全省皆兵”的目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寓兵於團”培養兵源,“寓將於學”培養軍事幹部——大學成立軍官預備隊,接受過軍事教育的學生,一旦有事,便可立刻充當中下級軍官,而在校女學生則接受護理訓練。南寧的“廣西民團建設幹部學校”和桂林的“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就是為此目的而建的,今天桂林的建幹路就是因此得名。

“寓徵於募”,就是採取漸進式由徵、募混合制而最後達到全省義務兵役制,達到“拿起鋤頭就是農民,放下鋤頭就是軍人”的目的。同時,新桂系還主持修建公路和鐵路,並置辦兵工廠、軍需廠和各種修理廠。七七事變前的廣西已有“四屆經過訓練的士兵”,而且“擁有大小兵工廠10餘座,各種飛機560架”,戰備充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6年2月,廣西全省學生救國聯合會

在南寧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後舉行抗日遊行

經過數年的建設,廣西由原來的邊緣落後之省一躍成為民國時期的兩個“模範省”(另一個是山西)之一,今世人矚目。國聯派來調查“九一八”事變的遠東調查團團長李頓來華考察廣西后,大讚不已:“假如中國有兩個省這樣幹下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滿洲了。”

1935年,胡適遊歷廣西后,在《南遊雜憶·廣西的印象》中寫道:“廣西給我的第一個好印象,是全省沒有迷信戀古的反動空氣,第二個印象是儉樸的風氣,第三個印象是治安,第四個印象是武化的精神。”最後,胡適還感慨地說:“國家民族爭生存的一線希望是在這一輩武化青年的身上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由於提前有準備,桂軍成為一支受過愛國政治教育,受過嚴格軍事訓練,有團體紀律的軍隊,做到了“備戰最充分,出兵最迅速”,在抗戰爆發後不到一個月就擴編到40個團,從1930年到1943年,廣西全省壯丁接受軍事訓練總計2,147,918名,約佔壯丁總數的87%,而當時廣西省總人口也不過1200萬。而當抗戰爆發後,廣西省在極短時間內集結了六個軍開赴戰場,這便是民團訓練的巨大威力。

廣西各地人民的參軍熱情之高也為全國所僅見,自願報名的青壯年人數之多大大超過徵兵數量,以至於要通過抽籤來決定誰能參軍。廣西動員之迅速和快捷,“開中國近代上軍事動員前所未有的先例”。參加淞滬抗戰的桂軍在付出同樣的犧牲後,通過不斷補充合格兵員和幹部,戰鬥力能夠迅速恢復,這是同時期其它地方部隊,甚至中央軍也難以做到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日本人對桂軍的評價是:“戰鬥力可以和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比的雜牌軍”,“中國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軍隊”,國內歷史學家的評價則是“雜牌軍中的王牌”。

論性質,桂軍的確是“雜牌”,但打起仗來可真不是雜牌水平。在廣西狼兵痛擊倭寇的三百多年以後,廣西子弟再度踏上祖先的征程,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與崑崙關戰役、桂柳會戰與守衛桂林城等戰鬥,全國和廣西各戰場,到處都有廣西子弟兵浴血沙場。廣西檔案館資料顯示,廣西在八年抗戰期間“共徵調了100萬兵員補充部隊和組建新兵。徵調的兵員中,死傷人員已經無法統計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抗戰時期的廣西還有一支獨特的“中華民國革命廣西抗日救國學生軍”,全部由廣西境內各中學和高校的學生組成,約有兩萬人的規模。在1938年至1941年的4年中,除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外,還直接參加了大小戰鬥70餘次,包括慘烈的崑崙關戰役,付出了巨大犧牲。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除了李宗仁,白崇禧可能就是最出名的廣西人了

他其實還是一名穆斯林教名“奧馬爾

抗戰期間,廣西籍將領廣泛分佈在國共雙方的軍隊中,國軍中的廣西將領有李宗仁(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白崇禧(國民政府副參謀總長)、黃紹竑(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廖磊(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十戰區司令長官)等,八路軍中的廣西籍將領則有李天佑、韋傑、冼恆漢等人;新四軍中則有周子昆、韋國清、覃健等人。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7年10月,淞滬會戰進行了兩個月後,蔣介石苦心經營多年的德械師幾乎全部打光,在這緊要關頭,決定調桂軍加入淞滬戰場。桂系悍將廖磊率領桂系第48軍和第7軍經過七天的日夜行軍,於10月15號趕到上海,然後立即投入戰鬥。在沒有空中支援,缺少炮火的情況下,與日軍精銳的第三師團展開對攻,付出了巨大犧牲,基本上打光了六個師,十名旅長中有九名戰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人在抗戰中最為響亮的一仗,當屬臺兒莊戰役。此次戰役的指揮者正是桂系的代表人物,廣西桂林人李宗仁,他以廣西人特有的包容性,反對蔣介石搞“中央系”和“雜牌軍”的做法,雖然他統轄的軍隊除桂軍外,還有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川軍等,這些派系過去互有積怨。李宗仁在民族大義面前一視同仁,撫卹戰鬥勇敢的“雜牌軍”,斥責延誤戰機的中央軍,使各路人馬軍心穩定,心懷感激,出現了龐炳勳、張自忠的臨沂大捷,王銘章血戰滕縣的壯烈場面,最終痛殲日軍達萬人以上,創造了抗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利。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於河南殉國的桂軍173師師長鍾毅

武漢失守後,於1939年5月1940年5月和11月三次發動攻勢,掃蕩隨縣、棗陽地區。李宗仁率戰區主力抗擊日軍。桂系“第84軍擔任隨、棗一線的正面防禦”,他們以血肉之軀抗擊日寇的飛機大炮,軍長莫樹德“嚴令全軍,非有命令,即使到最後一人,也不能擅自撤離陣地”,官兵與敵“多次肉搏,雖傷亡很大,也不後退一步”,戰況極為悲壯,擔任掩護的173師,“自師長鍾毅以下,大半於新野縣城殉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崑崙關戰役紀念碑

在崑崙關戰役中,國軍主力雖是杜聿明的第五軍,但桂系的第16集團軍也參加了會戰,並在“九塘擊斃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殲敵約五千人,取得了抗戰以來首次攻堅戰的勝利”。1940年1月,桂軍與日軍在桂南展開激戰。桂系16集團軍與64軍對桂南日軍展開反攻,並於10月中旬收復龍洲,30日收復南寧,終於將日軍逐出了桂南。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桂林保衛戰殉國三將軍闞維雍(左上)

陳濟桓(左下)和呂旃蒙

1944年1月,日軍發動了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的“一號作戰”,連克鄭州、洛陽、長沙、衡陽等軍事要地,10月又發動了對桂林的攻擊。桂林守軍不到兩萬,而日軍卻有十萬之眾,在絕對兵力劣勢之下,守土有責的桂軍進行了殊死抵抗。日軍使用了大量的毒氣、窒息性煤氣和火焰噴射器攻擊桂林各處守軍陣地,經過十天的激戰才佔領了桂林,據戰後統計守城的戰鬥和非戰鬥人員共15000人,其中軍參謀長呂旃蒙、中將陳濟桓,少將闞維雍以身殉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在七星巖被日寇用毒氣殺害的國軍官兵被安葬於

桂林七星公園普陀山,三將軍紀念碑立於其側

守城主將,131師少將師長闞維雍(追贈中將),見城破在即,留下了“千萬頭顱共一心,豈忍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斷頭不作降將軍!”的絕命詩,在鐵封山師部舉槍自盡,壯烈殉國,時年44歲。城防司令部中將參謀長陳濟桓身負重傷,後自殺,時年51歲。第31軍參謀長呂旃蒙少將率部打開突圍通道,與敵反覆肉搏,戰死,時年40歲。11月8日,七星山普陀峰失守,部分守軍及傷員800多人撤入七星巖中繼續抵抗,日軍無法攻入洞內,便向洞內施放毒氣,繼以火攻,守軍官兵除少數人由後洞突圍脫身外,其餘全部壯烈殉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激烈的戰鬥後,桂林化為一片廢墟

10多天來,兩萬多將士浴血奮戰,然而寡不敵眾,桂林城於11月10日陷落。就戰鬥本身而言,守城將士在外無援兵、內無補充的情況下,面對數倍於已的強敵,孤軍奮戰,確實可歌可泣,桂林也是抗戰中最後淪陷的一座省會城市。

據桂林城防司令部司令韋雲淞戰後所寫的《桂林防守軍戰鬥要報》記載,桂林保衛戰中,國軍傷亡約9000人,日軍傷亡6000餘人。日軍在戰報中稱:“在桂林遭到了當地土著武裝的頑強阻擊,這些土著武裝的裝備雖差,但是極為凶悍,至死決心甚濃,其勇猛為我軍遠遠不及,我軍士氣低落到極點……”,“……皇軍陣亡9名聯隊長、31名大隊長,近100名中隊長和小隊長,灕江之水為敵我兩軍之血染之為赤,此役是我一生中所經歷到的最慘烈的戰役,並非在於規模,而在於敵軍之勇猛……”

廣西地方民團組成的敢死隊甚至在身上綁手榴彈,划著竹排去炸燬日軍的登陸艇。日軍每到一地,都會遭到當地民團的堅決抵抗,在“焦土抗戰”的政策之下,老百姓要麼提前撤走,要麼遁入深山,要麼自發抵抗,日軍甚至連劫掠的對象都找不到,這是日軍其它戰場上很難遇到的。戰後,灕江上“十里漂屍,江水染紅”,足見戰鬥之慘烈。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蔣介石始終視李宗仁為政敵

由於廣西的建設得當,後備兵員訓練有素,歷經苦戰的桂軍反而越打越多。但抗戰結束後,蔣介石視廣西為“異端”,刻意矮化李、白等人,把他們侷限於地方軍閥的角色,需要時利用一下,不需要時就排擠打壓,致使廣西的治理模式未能在全國推廣,這是國民黨政府在抗戰勝利後又迅速走向崩潰的一個原因。

但即使這樣,桂系軍隊仍然是國民黨軍中戰鬥力首屈一指的部隊,粟裕等相當多的解放軍將領曾有過共同的認識:“要分清國民黨軍中那些是精銳部隊,一要看裝備,美式裝備的肯定是精銳部隊;二要看口音,廣西口音的部隊一定也是精銳部隊。如果是既有美式裝備又有廣西口音,那絕對是國民黨軍中最精銳的……”。在躍進大別山時期,劉伯承元帥曾經制訂的殲敵順序是“先打最弱之保安隊,次打較強之中央軍,最後打最強之桂軍。”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而廣西兵天生悍勇的戰鬥力卻似乎從來不曾變化,紅軍時期的彭德懷元帥有這樣的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來自廣西的桂軍,曾讓紅軍遭遇重大損失。不過紅軍中的廣西戰士也不在少數,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佔了近20%,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了30%,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有16位是廣西人,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有17位是廣西人!

到了抗戰時期,廣西兵更是成為日寇難纏的對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個勢力擯棄前嫌,一致抗日,來自廣西的桂軍是中國軍隊中表現最為出色的部隊之一,除了廣西人天生的悍勇以外,近代以來廣西的各項基本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地瘠民貧,一直是全國的落後省份。在以黃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主政期間,廣西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面貌為之一新。“九一八”事變後,以上三人共同意識到,日本遲早要發動侵略戰爭,到時候舉國皆不能免,若不早做準備,勢必無法應對。於是他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借鑑學習了山西鄉村自治和國外經驗,於1932年公佈了《廣西省施政方針及進行計劃》,1934年又頒佈了理念超前的《廣西建設綱領》,號稱是廣西的“憲法”。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廣西省立醫學院

具體來講,就是在政治上推行從省以至鄉村推行政、軍、學的“三位一體”制,使各項政令的貫徹執行直接通達村落,實際上這與延安的施政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軍事方面,則實行了“三自”(自衛、自治、自給)、“三寓”(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的政策,大搞民團建設,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教等方面的建設,史稱“四大建設”。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學生軍訓練大綱

對於以上政策,白崇禧這樣解釋:“寓兵於團是要達到兵民合一,寓將於學是要達到文武不分,寓徵於募是要達到實現國民義務兵役制”。“團”就是指民團,這是廣西建設中最重要的基本模式,同時負有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多種功能,是一個全民組織。在縣這一級,縣長不僅擔任當地民團組織團長,同時還是當地中學校長,可以理解為“縣長兼書記”。以民團組織為核心,就有了充分整合資源的能力。新桂系強制要求廣西境內18歲至45歲男子均有被徵為團兵的義務,必須參加民團訓練,“任何人均不能規避”,進而達到“全省皆兵”的目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寓兵於團”培養兵源,“寓將於學”培養軍事幹部——大學成立軍官預備隊,接受過軍事教育的學生,一旦有事,便可立刻充當中下級軍官,而在校女學生則接受護理訓練。南寧的“廣西民團建設幹部學校”和桂林的“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就是為此目的而建的,今天桂林的建幹路就是因此得名。

“寓徵於募”,就是採取漸進式由徵、募混合制而最後達到全省義務兵役制,達到“拿起鋤頭就是農民,放下鋤頭就是軍人”的目的。同時,新桂系還主持修建公路和鐵路,並置辦兵工廠、軍需廠和各種修理廠。七七事變前的廣西已有“四屆經過訓練的士兵”,而且“擁有大小兵工廠10餘座,各種飛機560架”,戰備充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6年2月,廣西全省學生救國聯合會

在南寧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後舉行抗日遊行

經過數年的建設,廣西由原來的邊緣落後之省一躍成為民國時期的兩個“模範省”(另一個是山西)之一,今世人矚目。國聯派來調查“九一八”事變的遠東調查團團長李頓來華考察廣西后,大讚不已:“假如中國有兩個省這樣幹下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滿洲了。”

1935年,胡適遊歷廣西后,在《南遊雜憶·廣西的印象》中寫道:“廣西給我的第一個好印象,是全省沒有迷信戀古的反動空氣,第二個印象是儉樸的風氣,第三個印象是治安,第四個印象是武化的精神。”最後,胡適還感慨地說:“國家民族爭生存的一線希望是在這一輩武化青年的身上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由於提前有準備,桂軍成為一支受過愛國政治教育,受過嚴格軍事訓練,有團體紀律的軍隊,做到了“備戰最充分,出兵最迅速”,在抗戰爆發後不到一個月就擴編到40個團,從1930年到1943年,廣西全省壯丁接受軍事訓練總計2,147,918名,約佔壯丁總數的87%,而當時廣西省總人口也不過1200萬。而當抗戰爆發後,廣西省在極短時間內集結了六個軍開赴戰場,這便是民團訓練的巨大威力。

廣西各地人民的參軍熱情之高也為全國所僅見,自願報名的青壯年人數之多大大超過徵兵數量,以至於要通過抽籤來決定誰能參軍。廣西動員之迅速和快捷,“開中國近代上軍事動員前所未有的先例”。參加淞滬抗戰的桂軍在付出同樣的犧牲後,通過不斷補充合格兵員和幹部,戰鬥力能夠迅速恢復,這是同時期其它地方部隊,甚至中央軍也難以做到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日本人對桂軍的評價是:“戰鬥力可以和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比的雜牌軍”,“中國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軍隊”,國內歷史學家的評價則是“雜牌軍中的王牌”。

論性質,桂軍的確是“雜牌”,但打起仗來可真不是雜牌水平。在廣西狼兵痛擊倭寇的三百多年以後,廣西子弟再度踏上祖先的征程,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與崑崙關戰役、桂柳會戰與守衛桂林城等戰鬥,全國和廣西各戰場,到處都有廣西子弟兵浴血沙場。廣西檔案館資料顯示,廣西在八年抗戰期間“共徵調了100萬兵員補充部隊和組建新兵。徵調的兵員中,死傷人員已經無法統計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抗戰時期的廣西還有一支獨特的“中華民國革命廣西抗日救國學生軍”,全部由廣西境內各中學和高校的學生組成,約有兩萬人的規模。在1938年至1941年的4年中,除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外,還直接參加了大小戰鬥70餘次,包括慘烈的崑崙關戰役,付出了巨大犧牲。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除了李宗仁,白崇禧可能就是最出名的廣西人了

他其實還是一名穆斯林教名“奧馬爾

抗戰期間,廣西籍將領廣泛分佈在國共雙方的軍隊中,國軍中的廣西將領有李宗仁(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白崇禧(國民政府副參謀總長)、黃紹竑(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廖磊(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十戰區司令長官)等,八路軍中的廣西籍將領則有李天佑、韋傑、冼恆漢等人;新四軍中則有周子昆、韋國清、覃健等人。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7年10月,淞滬會戰進行了兩個月後,蔣介石苦心經營多年的德械師幾乎全部打光,在這緊要關頭,決定調桂軍加入淞滬戰場。桂系悍將廖磊率領桂系第48軍和第7軍經過七天的日夜行軍,於10月15號趕到上海,然後立即投入戰鬥。在沒有空中支援,缺少炮火的情況下,與日軍精銳的第三師團展開對攻,付出了巨大犧牲,基本上打光了六個師,十名旅長中有九名戰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人在抗戰中最為響亮的一仗,當屬臺兒莊戰役。此次戰役的指揮者正是桂系的代表人物,廣西桂林人李宗仁,他以廣西人特有的包容性,反對蔣介石搞“中央系”和“雜牌軍”的做法,雖然他統轄的軍隊除桂軍外,還有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川軍等,這些派系過去互有積怨。李宗仁在民族大義面前一視同仁,撫卹戰鬥勇敢的“雜牌軍”,斥責延誤戰機的中央軍,使各路人馬軍心穩定,心懷感激,出現了龐炳勳、張自忠的臨沂大捷,王銘章血戰滕縣的壯烈場面,最終痛殲日軍達萬人以上,創造了抗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利。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於河南殉國的桂軍173師師長鍾毅

武漢失守後,於1939年5月1940年5月和11月三次發動攻勢,掃蕩隨縣、棗陽地區。李宗仁率戰區主力抗擊日軍。桂系“第84軍擔任隨、棗一線的正面防禦”,他們以血肉之軀抗擊日寇的飛機大炮,軍長莫樹德“嚴令全軍,非有命令,即使到最後一人,也不能擅自撤離陣地”,官兵與敵“多次肉搏,雖傷亡很大,也不後退一步”,戰況極為悲壯,擔任掩護的173師,“自師長鍾毅以下,大半於新野縣城殉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崑崙關戰役紀念碑

在崑崙關戰役中,國軍主力雖是杜聿明的第五軍,但桂系的第16集團軍也參加了會戰,並在“九塘擊斃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殲敵約五千人,取得了抗戰以來首次攻堅戰的勝利”。1940年1月,桂軍與日軍在桂南展開激戰。桂系16集團軍與64軍對桂南日軍展開反攻,並於10月中旬收復龍洲,30日收復南寧,終於將日軍逐出了桂南。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桂林保衛戰殉國三將軍闞維雍(左上)

陳濟桓(左下)和呂旃蒙

1944年1月,日軍發動了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的“一號作戰”,連克鄭州、洛陽、長沙、衡陽等軍事要地,10月又發動了對桂林的攻擊。桂林守軍不到兩萬,而日軍卻有十萬之眾,在絕對兵力劣勢之下,守土有責的桂軍進行了殊死抵抗。日軍使用了大量的毒氣、窒息性煤氣和火焰噴射器攻擊桂林各處守軍陣地,經過十天的激戰才佔領了桂林,據戰後統計守城的戰鬥和非戰鬥人員共15000人,其中軍參謀長呂旃蒙、中將陳濟桓,少將闞維雍以身殉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在七星巖被日寇用毒氣殺害的國軍官兵被安葬於

桂林七星公園普陀山,三將軍紀念碑立於其側

守城主將,131師少將師長闞維雍(追贈中將),見城破在即,留下了“千萬頭顱共一心,豈忍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斷頭不作降將軍!”的絕命詩,在鐵封山師部舉槍自盡,壯烈殉國,時年44歲。城防司令部中將參謀長陳濟桓身負重傷,後自殺,時年51歲。第31軍參謀長呂旃蒙少將率部打開突圍通道,與敵反覆肉搏,戰死,時年40歲。11月8日,七星山普陀峰失守,部分守軍及傷員800多人撤入七星巖中繼續抵抗,日軍無法攻入洞內,便向洞內施放毒氣,繼以火攻,守軍官兵除少數人由後洞突圍脫身外,其餘全部壯烈殉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激烈的戰鬥後,桂林化為一片廢墟

10多天來,兩萬多將士浴血奮戰,然而寡不敵眾,桂林城於11月10日陷落。就戰鬥本身而言,守城將士在外無援兵、內無補充的情況下,面對數倍於已的強敵,孤軍奮戰,確實可歌可泣,桂林也是抗戰中最後淪陷的一座省會城市。

據桂林城防司令部司令韋雲淞戰後所寫的《桂林防守軍戰鬥要報》記載,桂林保衛戰中,國軍傷亡約9000人,日軍傷亡6000餘人。日軍在戰報中稱:“在桂林遭到了當地土著武裝的頑強阻擊,這些土著武裝的裝備雖差,但是極為凶悍,至死決心甚濃,其勇猛為我軍遠遠不及,我軍士氣低落到極點……”,“……皇軍陣亡9名聯隊長、31名大隊長,近100名中隊長和小隊長,灕江之水為敵我兩軍之血染之為赤,此役是我一生中所經歷到的最慘烈的戰役,並非在於規模,而在於敵軍之勇猛……”

廣西地方民團組成的敢死隊甚至在身上綁手榴彈,划著竹排去炸燬日軍的登陸艇。日軍每到一地,都會遭到當地民團的堅決抵抗,在“焦土抗戰”的政策之下,老百姓要麼提前撤走,要麼遁入深山,要麼自發抵抗,日軍甚至連劫掠的對象都找不到,這是日軍其它戰場上很難遇到的。戰後,灕江上“十里漂屍,江水染紅”,足見戰鬥之慘烈。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蔣介石始終視李宗仁為政敵

由於廣西的建設得當,後備兵員訓練有素,歷經苦戰的桂軍反而越打越多。但抗戰結束後,蔣介石視廣西為“異端”,刻意矮化李、白等人,把他們侷限於地方軍閥的角色,需要時利用一下,不需要時就排擠打壓,致使廣西的治理模式未能在全國推廣,這是國民黨政府在抗戰勝利後又迅速走向崩潰的一個原因。

但即使這樣,桂系軍隊仍然是國民黨軍中戰鬥力首屈一指的部隊,粟裕等相當多的解放軍將領曾有過共同的認識:“要分清國民黨軍中那些是精銳部隊,一要看裝備,美式裝備的肯定是精銳部隊;二要看口音,廣西口音的部隊一定也是精銳部隊。如果是既有美式裝備又有廣西口音,那絕對是國民黨軍中最精銳的……”。在躍進大別山時期,劉伯承元帥曾經制訂的殲敵順序是“先打最弱之保安隊,次打較強之中央軍,最後打最強之桂軍。”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國民黨軍中的桂系軍隊雖然給解放軍制造了很多麻煩,最終還是從歷史舞臺上消失了,白崇禧跟隨蔣介石撤到了臺灣,李宗仁則經過一番周折後返回大陸,成為新中國的一員。在解放軍的開國將領中,廣西籍有上將兩人——李天佑和韋國清,中將4人——韋傑、冼恆漢、莫文驊、覃健。將領的數量雖然少了一點,但廣西兵善戰的特點卻是不變的,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廣西兵再次證明了自己。廣西籍官兵在參戰部隊中人數最多,還給越軍留下了“不打廣西兵”的“寶貴經驗”。

歷史事實證明,廣西人可謂是天生的優秀戰士,無論身在哪個陣營,都能做到服從命令聽從指揮,能不折不扣地執行命令,從不怯陣,戰力爆表。現在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戰爭了,各地都以貧富論高低,按如此標準,今天的廣西顯得有點默默無聞。不過,誰也不能保證永遠都是歲月靜好,也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刻,還得需要勇悍的廣西人出來奮戰,就像《廣西軍軍歌》中所唱的那樣——

我們有強壯的身體!我們有熱烈的肝膽!

我們要保護民眾四萬萬!我們要鞏固國防守邊關!

我們不會咬文嚼字,我們只會流血流汗!

我們不會哀求討好,我們只會苦幹硬幹!

流血流汗才是英雄,苦幹硬幹才是好漢!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軍武次位面】作者:楊樹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中國西南部的廣西人是中國人中比較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樸實憨厚,和諧包容,勇敢善戰,雖地處邊陲,卻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位於中國地理上的第二臺階,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大致範圍在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地佔多,廣佈喀斯特,只有中間靠西的部分有一片平原,形成一個小盆地,北迴歸線橫貫中部。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看上去秀麗的山水

在古代對人類並不友好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炎熱潮溼,叢林茂密,山地險峻,蛇蟲獸蟻眾多,這在古代世界並不算是好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較惡劣,所以中原文明很難穿越崇山峻嶺到達這裡。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廣西基本上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和廣東一樣,都被稱為“南蠻”。

在這種艱苦,甚至是危險的環境中,不蠻一點,不野一點,會連生存都成問題,這是廣西人“善戰”特性的濫觴——要與天鬥、與地鬥、還要與人鬥,才能活下來。秦之前的廣西土著人,確實也夠“蠻”,“蠻”到了連橫掃六國的秦軍都對付不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遣五十萬大軍向南進軍,力圖一統嶺南地區。此時的秦軍乃是勝利之師,裝備精良,經驗豐富,士氣高昂,大有一掃而平的氣勢。但真到了兩廣地區,尤其是今天的廣西境內,才發現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不堪言。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始皇派遣“尉屠雎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雎,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適戍以備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直到清代,壯族男子依然有佩刀的習俗

秦時期的“廣西人”雖然整體落後,卻是游擊戰的高手,他們善於爬山越嶺,駕船盪舟,又熟悉地理,充分了利用山高密林河多谷深的地形,在首領“譯籲宋”和“桀駿”的先後帶領下,發起了對秦軍一線部隊和補給線的破交戰和偷襲戰。處處捱打,暈頭轉向的秦軍竟然被“大破”,還“伏屍數十萬”(可能指雙方的總傷亡,排除誇張的水分,實際戰果也很可觀了),甚至連主將屠睢都戰死了,秦國不得不調動預備隊來應戰——這可是那些更加先進的東方六國都難以取得的成就。

當時的“廣西人”,其實是今天廣西境內包括壯族在內的許多少數民族的祖先,他們給廣西文化注入了濃濃的血性元素。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同,古代“廣西人”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具備侵略性,但一旦外敵來襲,就必定血戰到底。另一方面,他們的戰鬥力不是像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中原各國那樣靠制度來激發,而是更多的依靠戰士個體的悍勇,甚至到近現代也是如此。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秦亡後,南方的秦軍主將趙佗自立為南越王

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統一

秦軍雖然吃了虧,但靈渠通航以後,整體上落後的南方土著們便難以威脅到秦軍的水上運輸線,最終仍然被擊敗。秦朝在兩廣地區設置了桂林郡和象郡,廣西第一次被納入中原文明圈之內。從此以後的兩千年裡,漢族人和苗、瑤、回等其它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帶來了儒家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塑造了不同族群和平共處的包容性。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今天壯族人口在廣西各地的佔比分佈

直到今天,廣西仍然是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省級行政區,雖然漢族人口最多,佔比為61%,但壯族人口也佔到了35%(壯族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餘下為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那些世居廣西的兄弟民族延續了悍勇的品性,陸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也不可避免地趨同了——環境就這樣了,斯斯文文不利生存,不變得硬朗一點,強蠻一點,咋個活涅?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九郡的行政中心。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是吳,後歸於晉,再歸於南朝的宋、齊、樑、陳各政權。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是在唐朝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中央政府設置了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大致相當於廣東和廣西。宋朝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置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就是這樣得名的。

唐宋時期的廣西,經濟已經有所發展,邕州橫山寨(在今田東縣)、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成為西南地區的民族集市和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口岸,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廣西出產的緂布和壯錦質量上乘,色彩豐富,是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將廣西視為南部軍事重鎮,在各主要隘口派駐兵馬,實行屯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之始。

直到清雍正年間開始施行實質上的“改土歸流”之前,歷代中央王朝在廣西都以羈縻手段為主,由廣西各地實質上處於“高度自治”的狀態,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充當土官,所以無論是生活在廣西的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被完全“儒化”,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廣西人“蠻”的特質能夠得以保存。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明代曾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說法,與浙江義烏兵、福建藤牌軍、關寧鐵騎並稱四大精銳。據相關學者考證,“狼兵”是由“俍兵”誤傳而來,“俍”是壯族的古稱,所以“狼兵”其實是“壯兵”。但狼兵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了,壯族先民們並不在意,反而認為這是一種榮譽——當年被認為是“虎狼之師”的秦軍都是手下敗將,咱不就是山野中的狼群嘛?

“廣西狼兵”是明代廣西土司地區的地方武裝,主要分佈在南丹、慶遠、那地、東蘭州以及思恩、田州等如今的河池、百色一帶,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多由壯族和瑤族組成,他們長期在山林中以遊獵為生,天生悍烈,驍勇善戰。《明英宗實錄》記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在其所著的《籌海圖編》“卷十一·經略·客兵·附錄·狼兵”記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能以少擊眾,十出而九勝!”。南明唐王政權的中書舍人鄺露在他的地理著作《赤雅》中也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話劇《瓦氏夫人》

她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東南沿海,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朝政府徵調田州土官婦瓦氏,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6800人規模的狼兵部隊,千里馳援浙江。到達前線後,瓦氏以“我自備軍糧,不效尺寸(指建功立業),何以歸見鄉黨”來激勵部下奮勇殺敵,無論土官還是士兵,個個奮勇爭先。

瓦氏曾率狼兵在金山衛從倭寇包圍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時斃敵4000餘人,還有以50戰200,依然擊潰倭寇的驚人紀錄,在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戰役中,瓦氏聯合各路人馬再度大敗倭寇,獲得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被嘉靖帝冊封為二品夫人,“至是,瓦氏勇猛,始為敵人所畏服”。

在戚家軍出現之前,廣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由於本就出身於遊獵民族,狼兵作戰天然就講究協作,小組戰術運用熟練,善於將不同的兵種組合到一起,常以7人為一組,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陣形,卻從無後退的步法,戚繼光的鴛鴦陣就大量參考了狼兵的戰鬥經驗。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遠赴遼東的狼兵依然能在冰天雪地中力挫鋒芒正盛的八旗軍,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率黑旗軍擊敗法軍的老將

馮子材就是廣西欽州人

晚清時期橫掃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同樣起於廣西,初期能夠一路擊潰清軍各路軍隊,順利打到南京,祕訣就在於洪秀全麾下的“老廣西”天生能打,後來的敗亡也由於這些廣西老兵在天京內鬥中被消耗殆盡,曾國藩就這樣評價過他的對手:“長毛中後期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在鴉片戰爭之後的1885年,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外戰勝利——鎮南關大捷,法國內閣因此倒臺,而這次戰鬥中的清軍主力,仍然是廣西兵!

清末的兩廣是受鴉片毒害最為深重的地區,廣西人民反帝反清的熱情也因此格外高漲。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西南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在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起義中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起義,廣西隨之宣佈獨立。

在北伐戰爭中,李宗仁率領的廣西第七軍加入北伐軍行列,第七軍是北伐軍中最精銳的主力之一,被譽為“鋼七軍”,這支廣西部隊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而廣西兵天生悍勇的戰鬥力卻似乎從來不曾變化,紅軍時期的彭德懷元帥有這樣的評價:“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來自廣西的桂軍,曾讓紅軍遭遇重大損失。不過紅軍中的廣西戰士也不在少數,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佔了近20%,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了30%,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中,有16位是廣西人,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有17位是廣西人!

到了抗戰時期,廣西兵更是成為日寇難纏的對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個勢力擯棄前嫌,一致抗日,來自廣西的桂軍是中國軍隊中表現最為出色的部隊之一,除了廣西人天生的悍勇以外,近代以來廣西的各項基本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地瘠民貧,一直是全國的落後省份。在以黃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主政期間,廣西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面貌為之一新。“九一八”事變後,以上三人共同意識到,日本遲早要發動侵略戰爭,到時候舉國皆不能免,若不早做準備,勢必無法應對。於是他提出“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借鑑學習了山西鄉村自治和國外經驗,於1932年公佈了《廣西省施政方針及進行計劃》,1934年又頒佈了理念超前的《廣西建設綱領》,號稱是廣西的“憲法”。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廣西省立醫學院

具體來講,就是在政治上推行從省以至鄉村推行政、軍、學的“三位一體”制,使各項政令的貫徹執行直接通達村落,實際上這與延安的施政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軍事方面,則實行了“三自”(自衛、自治、自給)、“三寓”(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的政策,大搞民團建設,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教等方面的建設,史稱“四大建設”。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學生軍訓練大綱

對於以上政策,白崇禧這樣解釋:“寓兵於團是要達到兵民合一,寓將於學是要達到文武不分,寓徵於募是要達到實現國民義務兵役制”。“團”就是指民團,這是廣西建設中最重要的基本模式,同時負有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多種功能,是一個全民組織。在縣這一級,縣長不僅擔任當地民團組織團長,同時還是當地中學校長,可以理解為“縣長兼書記”。以民團組織為核心,就有了充分整合資源的能力。新桂系強制要求廣西境內18歲至45歲男子均有被徵為團兵的義務,必須參加民團訓練,“任何人均不能規避”,進而達到“全省皆兵”的目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寓兵於團”培養兵源,“寓將於學”培養軍事幹部——大學成立軍官預備隊,接受過軍事教育的學生,一旦有事,便可立刻充當中下級軍官,而在校女學生則接受護理訓練。南寧的“廣西民團建設幹部學校”和桂林的“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就是為此目的而建的,今天桂林的建幹路就是因此得名。

“寓徵於募”,就是採取漸進式由徵、募混合制而最後達到全省義務兵役制,達到“拿起鋤頭就是農民,放下鋤頭就是軍人”的目的。同時,新桂系還主持修建公路和鐵路,並置辦兵工廠、軍需廠和各種修理廠。七七事變前的廣西已有“四屆經過訓練的士兵”,而且“擁有大小兵工廠10餘座,各種飛機560架”,戰備充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6年2月,廣西全省學生救國聯合會

在南寧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後舉行抗日遊行

經過數年的建設,廣西由原來的邊緣落後之省一躍成為民國時期的兩個“模範省”(另一個是山西)之一,今世人矚目。國聯派來調查“九一八”事變的遠東調查團團長李頓來華考察廣西后,大讚不已:“假如中國有兩個省這樣幹下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滿洲了。”

1935年,胡適遊歷廣西后,在《南遊雜憶·廣西的印象》中寫道:“廣西給我的第一個好印象,是全省沒有迷信戀古的反動空氣,第二個印象是儉樸的風氣,第三個印象是治安,第四個印象是武化的精神。”最後,胡適還感慨地說:“國家民族爭生存的一線希望是在這一輩武化青年的身上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由於提前有準備,桂軍成為一支受過愛國政治教育,受過嚴格軍事訓練,有團體紀律的軍隊,做到了“備戰最充分,出兵最迅速”,在抗戰爆發後不到一個月就擴編到40個團,從1930年到1943年,廣西全省壯丁接受軍事訓練總計2,147,918名,約佔壯丁總數的87%,而當時廣西省總人口也不過1200萬。而當抗戰爆發後,廣西省在極短時間內集結了六個軍開赴戰場,這便是民團訓練的巨大威力。

廣西各地人民的參軍熱情之高也為全國所僅見,自願報名的青壯年人數之多大大超過徵兵數量,以至於要通過抽籤來決定誰能參軍。廣西動員之迅速和快捷,“開中國近代上軍事動員前所未有的先例”。參加淞滬抗戰的桂軍在付出同樣的犧牲後,通過不斷補充合格兵員和幹部,戰鬥力能夠迅速恢復,這是同時期其它地方部隊,甚至中央軍也難以做到的。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日本人對桂軍的評價是:“戰鬥力可以和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比的雜牌軍”,“中國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軍隊”,國內歷史學家的評價則是“雜牌軍中的王牌”。

論性質,桂軍的確是“雜牌”,但打起仗來可真不是雜牌水平。在廣西狼兵痛擊倭寇的三百多年以後,廣西子弟再度踏上祖先的征程,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與崑崙關戰役、桂柳會戰與守衛桂林城等戰鬥,全國和廣西各戰場,到處都有廣西子弟兵浴血沙場。廣西檔案館資料顯示,廣西在八年抗戰期間“共徵調了100萬兵員補充部隊和組建新兵。徵調的兵員中,死傷人員已經無法統計了”。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抗戰時期的廣西還有一支獨特的“中華民國革命廣西抗日救國學生軍”,全部由廣西境內各中學和高校的學生組成,約有兩萬人的規模。在1938年至1941年的4年中,除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外,還直接參加了大小戰鬥70餘次,包括慘烈的崑崙關戰役,付出了巨大犧牲。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除了李宗仁,白崇禧可能就是最出名的廣西人了

他其實還是一名穆斯林教名“奧馬爾

抗戰期間,廣西籍將領廣泛分佈在國共雙方的軍隊中,國軍中的廣西將領有李宗仁(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白崇禧(國民政府副參謀總長)、黃紹竑(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廖磊(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十戰區司令長官)等,八路軍中的廣西籍將領則有李天佑、韋傑、冼恆漢等人;新四軍中則有周子昆、韋國清、覃健等人。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1937年10月,淞滬會戰進行了兩個月後,蔣介石苦心經營多年的德械師幾乎全部打光,在這緊要關頭,決定調桂軍加入淞滬戰場。桂系悍將廖磊率領桂系第48軍和第7軍經過七天的日夜行軍,於10月15號趕到上海,然後立即投入戰鬥。在沒有空中支援,缺少炮火的情況下,與日軍精銳的第三師團展開對攻,付出了巨大犧牲,基本上打光了六個師,十名旅長中有九名戰死。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廣西人在抗戰中最為響亮的一仗,當屬臺兒莊戰役。此次戰役的指揮者正是桂系的代表人物,廣西桂林人李宗仁,他以廣西人特有的包容性,反對蔣介石搞“中央系”和“雜牌軍”的做法,雖然他統轄的軍隊除桂軍外,還有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川軍等,這些派系過去互有積怨。李宗仁在民族大義面前一視同仁,撫卹戰鬥勇敢的“雜牌軍”,斥責延誤戰機的中央軍,使各路人馬軍心穩定,心懷感激,出現了龐炳勳、張自忠的臨沂大捷,王銘章血戰滕縣的壯烈場面,最終痛殲日軍達萬人以上,創造了抗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利。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於河南殉國的桂軍173師師長鍾毅

武漢失守後,於1939年5月1940年5月和11月三次發動攻勢,掃蕩隨縣、棗陽地區。李宗仁率戰區主力抗擊日軍。桂系“第84軍擔任隨、棗一線的正面防禦”,他們以血肉之軀抗擊日寇的飛機大炮,軍長莫樹德“嚴令全軍,非有命令,即使到最後一人,也不能擅自撤離陣地”,官兵與敵“多次肉搏,雖傷亡很大,也不後退一步”,戰況極為悲壯,擔任掩護的173師,“自師長鍾毅以下,大半於新野縣城殉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崑崙關戰役紀念碑

在崑崙關戰役中,國軍主力雖是杜聿明的第五軍,但桂系的第16集團軍也參加了會戰,並在“九塘擊斃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殲敵約五千人,取得了抗戰以來首次攻堅戰的勝利”。1940年1月,桂軍與日軍在桂南展開激戰。桂系16集團軍與64軍對桂南日軍展開反攻,並於10月中旬收復龍洲,30日收復南寧,終於將日軍逐出了桂南。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桂林保衛戰殉國三將軍闞維雍(左上)

陳濟桓(左下)和呂旃蒙

1944年1月,日軍發動了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的“一號作戰”,連克鄭州、洛陽、長沙、衡陽等軍事要地,10月又發動了對桂林的攻擊。桂林守軍不到兩萬,而日軍卻有十萬之眾,在絕對兵力劣勢之下,守土有責的桂軍進行了殊死抵抗。日軍使用了大量的毒氣、窒息性煤氣和火焰噴射器攻擊桂林各處守軍陣地,經過十天的激戰才佔領了桂林,據戰後統計守城的戰鬥和非戰鬥人員共15000人,其中軍參謀長呂旃蒙、中將陳濟桓,少將闞維雍以身殉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在七星巖被日寇用毒氣殺害的國軍官兵被安葬於

桂林七星公園普陀山,三將軍紀念碑立於其側

守城主將,131師少將師長闞維雍(追贈中將),見城破在即,留下了“千萬頭顱共一心,豈忍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斷頭不作降將軍!”的絕命詩,在鐵封山師部舉槍自盡,壯烈殉國,時年44歲。城防司令部中將參謀長陳濟桓身負重傷,後自殺,時年51歲。第31軍參謀長呂旃蒙少將率部打開突圍通道,與敵反覆肉搏,戰死,時年40歲。11月8日,七星山普陀峰失守,部分守軍及傷員800多人撤入七星巖中繼續抵抗,日軍無法攻入洞內,便向洞內施放毒氣,繼以火攻,守軍官兵除少數人由後洞突圍脫身外,其餘全部壯烈殉國。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激烈的戰鬥後,桂林化為一片廢墟

10多天來,兩萬多將士浴血奮戰,然而寡不敵眾,桂林城於11月10日陷落。就戰鬥本身而言,守城將士在外無援兵、內無補充的情況下,面對數倍於已的強敵,孤軍奮戰,確實可歌可泣,桂林也是抗戰中最後淪陷的一座省會城市。

據桂林城防司令部司令韋雲淞戰後所寫的《桂林防守軍戰鬥要報》記載,桂林保衛戰中,國軍傷亡約9000人,日軍傷亡6000餘人。日軍在戰報中稱:“在桂林遭到了當地土著武裝的頑強阻擊,這些土著武裝的裝備雖差,但是極為凶悍,至死決心甚濃,其勇猛為我軍遠遠不及,我軍士氣低落到極點……”,“……皇軍陣亡9名聯隊長、31名大隊長,近100名中隊長和小隊長,灕江之水為敵我兩軍之血染之為赤,此役是我一生中所經歷到的最慘烈的戰役,並非在於規模,而在於敵軍之勇猛……”

廣西地方民團組成的敢死隊甚至在身上綁手榴彈,划著竹排去炸燬日軍的登陸艇。日軍每到一地,都會遭到當地民團的堅決抵抗,在“焦土抗戰”的政策之下,老百姓要麼提前撤走,要麼遁入深山,要麼自發抵抗,日軍甚至連劫掠的對象都找不到,這是日軍其它戰場上很難遇到的。戰後,灕江上“十里漂屍,江水染紅”,足見戰鬥之慘烈。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蔣介石始終視李宗仁為政敵

由於廣西的建設得當,後備兵員訓練有素,歷經苦戰的桂軍反而越打越多。但抗戰結束後,蔣介石視廣西為“異端”,刻意矮化李、白等人,把他們侷限於地方軍閥的角色,需要時利用一下,不需要時就排擠打壓,致使廣西的治理模式未能在全國推廣,這是國民黨政府在抗戰勝利後又迅速走向崩潰的一個原因。

但即使這樣,桂系軍隊仍然是國民黨軍中戰鬥力首屈一指的部隊,粟裕等相當多的解放軍將領曾有過共同的認識:“要分清國民黨軍中那些是精銳部隊,一要看裝備,美式裝備的肯定是精銳部隊;二要看口音,廣西口音的部隊一定也是精銳部隊。如果是既有美式裝備又有廣西口音,那絕對是國民黨軍中最精銳的……”。在躍進大別山時期,劉伯承元帥曾經制訂的殲敵順序是“先打最弱之保安隊,次打較強之中央軍,最後打最強之桂軍。”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國民黨軍中的桂系軍隊雖然給解放軍制造了很多麻煩,最終還是從歷史舞臺上消失了,白崇禧跟隨蔣介石撤到了臺灣,李宗仁則經過一番周折後返回大陸,成為新中國的一員。在解放軍的開國將領中,廣西籍有上將兩人——李天佑和韋國清,中將4人——韋傑、冼恆漢、莫文驊、覃健。將領的數量雖然少了一點,但廣西兵善戰的特點卻是不變的,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廣西兵再次證明了自己。廣西籍官兵在參戰部隊中人數最多,還給越軍留下了“不打廣西兵”的“寶貴經驗”。

歷史事實證明,廣西人可謂是天生的優秀戰士,無論身在哪個陣營,都能做到服從命令聽從指揮,能不折不扣地執行命令,從不怯陣,戰力爆表。現在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戰爭了,各地都以貧富論高低,按如此標準,今天的廣西顯得有點默默無聞。不過,誰也不能保證永遠都是歲月靜好,也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刻,還得需要勇悍的廣西人出來奮戰,就像《廣西軍軍歌》中所唱的那樣——

我們有強壯的身體!我們有熱烈的肝膽!

我們要保護民眾四萬萬!我們要鞏固國防守邊關!

我們不會咬文嚼字,我們只會流血流汗!

我們不會哀求討好,我們只會苦幹硬幹!

流血流汗才是英雄,苦幹硬幹才是好漢!

中國行省二十八,廣西子弟最剛強!各個天生會打仗,個個喜歡把兵當!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廣西兵為何被稱為狼兵?日軍聽到廣西口音就膽寒,打仗比日軍還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