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裡“死屍復活”

子夜時分,黑黢黢的刑部大牢寂靜如死,上百名囚犯關押在四間老監房裡,再加上北京城六月的暑氣蒸騰,到處都瀰漫著難聞的怪味。

傍晚時分,剛剛絞死了一個囚徒,屍體就存放在隔壁預先備好的棺材裡,準備後半夜拉出去埋掉。幾個獄卒和監絞官早已熟絡,便邀請他喝酒,殺殺“晦氣”。微醺之際,突然,隔壁屋裡傳來了聲響,幾個人不禁停住了杯盞,面面相覷。那屋子除了裝有屍體的棺材,別無他物,難道是老鼠在作怪?

他們提著油燈摸到了隔壁屋,燈光如豆,在四壁間照來照去,卻哪裡看到什麼老鼠?正在這時,聲音又起,竟是從停放在屋子正中的棺材裡發出的—先是極其痛苦的幾聲呻吟,接著是一聲長喚:“人去矣,我可出也!”油燈“啪啦”一聲打落在地,黑暗中,能看到每個人慘白如紙的面孔……

噶禮遭“刺兒頭”張伯行彈劾

這不是什麼鬼怪故事,而是清代著名學者錢詠記錄在《履園叢話》第一卷裡發生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六月二十日的真實事件。事情還要從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的“張伯行噶禮互參案”說起。

康熙朝後期,文恬武嬉,貪汙成風,噶禮便是其中之一。鮮為人知的是,噶禮的母親是康熙帝的乳母,如此說來噶禮和康熙可謂“同乳兄弟”,這份情誼使康熙帝勢必會重用噶禮。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噶禮被任命為戶部侍郎,旋擢兩江總督。正所謂小節不懲,必成大奸,貪汙無度的噶禮竟然官運亨通,就必然會犯下更大的罪行。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時任江蘇巡撫張伯行道劾噶禮於上年江南鄉試中做手腳,“得銀五十萬兩,徇私賄賣舉人”,一時引起朝野震動。

一來,科考上的舞弊最容易引起士子不滿,引發大案;二來,張伯行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對官場腐敗深惡痛絕,又秉性耿直,是個人見人怕的“刺兒頭”,他與噶禮叫板,不能不使得天下人側目。何況張伯行在奏疏中那句“督臣敢於欺皇上、負皇上,臣則斷不敢顧念身家,畏避權勢”,等於指著康熙的鼻子說“你管不好你的狗,我來管,而且我才不管他是不是你的狗”。此疏一出,“遠近抄誦稱快,一時洛陽紙貴”。

下毒弒母天不容

康熙剛開始還想維護噶禮,但是偏偏有個最該維護噶禮的人,此時卻站出來支持張伯行了。這個人就是噶禮的母親、康熙的乳母。

在張伯行彈劾噶禮的時候,有一天,老太太正好去孝惠章皇后處問安,遇到康熙,康熙“詢其子所為,何以與張(伯行)不合,其母乃言其子貪狀,且為張(伯行)開脫”。噶禮得知此事,不但不思悔改,還犯下了一件駭人聽聞的罪行:指使家人在飯菜裡下毒,想毒死這個“多嘴多舌”的老孃!

不料老太太命大,沒死成,竟踉踉蹌蹌地跑到都察院告狀去了。

康熙得知此事,氣得差點把龍案給掀了,立刻將噶禮打入刑部大牢,然後又查出噶禮貪腐之巨,合計“房產七十五處,地一百餘頃,當鋪十三所”。

“詐屍”其實是未死

都察院對噶禮下毒弒母一案“奉旨廷訊”,核實案情無誤之後,“發部議凌遲處死”。康熙恨極了噶禮,“命挖其眼割其耳,籍沒其家,妻子同謀,法皆斬首”。

可行刑之前,康熙突然下旨“賜帛”,改斬首為絞刑,想讓噶禮落個全屍。噶禮得知後立刻給監絞官行賄,讓他在“帛系未絕時,即行棺殮”,也就是還沒有被絞死、剛剛昏厥時就裝入棺材。按照噶禮的計劃,應該是等棺材被移出刑部後,監絞官再想辦法將他救出,誰知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深更半夜,棺材裡坐起一具“屍體”,眼睛和耳朵裡還掛著血,這一幕嚇壞了刑部的獄卒,更讓監絞官肝膽俱裂—倘若被皇帝知道自己收了噶禮的錢,救他一命,豈不要人頭落地?見狀,監絞官急中生智,“懼事洩,一斧將其劈倒,連棺焚化,始行覆命”。這等於把噶禮當成殭屍給處置了。

而康熙帝得知噶禮“詐屍”一事之後,頗為驚詫,苦笑著說了句“這奴才真燒坯也”,大意是這奴才的命還挺硬的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