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研發布國內首個智能網聯汽車評價體系框架

中國汽研 新能源 中國一汽 交通 華商網 2017-06-25

中國證券網訊 技術是否成熟,使用是否安全,用戶體驗怎樣……都將由一套科學評價體系來打分。6月23日,中國汽研在重慶正式發佈“i-VISTA智能網聯汽車評價體系框架”,從市場背景、技術優勢、服務對象、測評規則等多方面,對這個目前業內最專業、最權威的智能網聯汽車評價體系,進行了詳盡的解讀和展示。據悉,這是國內首個公開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評價體系。

據瞭解,智能化、網聯化和新能源是汽車產業發展的三大趨勢,為站上這一風口,各大汽車廠家及IT企業紛紛發力,除了爭相推出相關產品外,在營銷上更是大打智能網聯牌。如火如荼的背後,卻是行業技術標準和評價體系長期缺失的尷尬現實,導致了產品性能上良莠不齊,讓消費者的選擇無所適從。中國汽研率先發布“i-VISTA智能網聯汽車評價體系框架”,正是意在填補這一空白。

據悉,上述評價體系主要從安全、體驗、能耗、效率等方面,對智能網聯汽車進行全方位的測試評價,並給出評價結果。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祕書長吳紹明寄語,“期望i-VISTA作為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的公共平臺,進一步組織協調國內外行業相關資源,大力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技術、標準、規範以及測試設備等研究工作,充分發揮第三方測試評價平臺的作用,中立、規範、有序、權威地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的安全、體驗、能耗、效率等方面的測試評價工作”。

“我們就是要給汽車的‘智商’打分,通過科學的評價體系,把過去模糊的標準變得可量化,從而為車企和消費者提供權威的參考依據。”中國汽研總經理萬鑫銘在會上指出,智能網聯汽車雖然前景廣闊,但當下仍面臨著安全性能參差不齊、用戶體驗亟待提升等痛點,而i-VISTA體系的發佈和應用,有望從源頭上化解這些痛點。

據他介紹,從1995年開始,公司就著手進行智能汽車的相關研究,成為智能交通專家組成員,負責智能交通相關標準的起草工作。到2015年,已建成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測試評價能力,並通過ADAS標準的CNAS認證。2016年11月,重慶市政府與工信部簽訂的國家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範公共服務平臺“智能汽車集成系統試驗區i-VISTA”,也在中國汽研正式啟用。正是這種長期積澱,促成了智能網聯汽車評價體系的應運而生。

業內人士預測,該評價體系的推出和應用,不僅能為消費者選購智能網聯汽車提供權威參考,還將反作用於相關企業,促使他們對產品和技術進行優化設計,在帶給消費者更好用車體驗的同時,也助推整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

在發佈會現場,中國汽研董事長李開國宣讀了專家委員會聘任文件,聘任中國工程院李德毅、鍾志華、李駿院士為專家委員會顧問(名譽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李克強教授為主任委員,中國汽研副總經理謝飛為副主任委員,同濟大學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教授為副主任委員兼祕書長,同時聘請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程協會、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北汽、廣汽、吉利、江淮、中國信通院、交通部公路院、公安部無錫所、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百度、華為等單位的19名專家為委員。(王屹)

編輯:凡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