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賁師師長,在常德血染戰袍,可為何蔣介石還要對他下達處決令?

中國近代史 蔣介石 餘程萬 張靈甫 八千里路雲和月 2017-06-15

虎賁師師長,在常德血染戰袍,可為何蔣介石還要對他下達處決令?

(電影《喋血孤城》)

常德會戰結束兩個月後,蔣介石在南嶽會議上進行講評。會上,蔣介石對七十四軍尤其是五十一師、五十八師在外圍的優異表現做出了特別褒揚,稱他們以六個團對抗近六個日軍聯隊,還能夠立於主動地位,不斷向敵人發起攻擊,稱得上是抗戰史上最輝煌的戰績。

會後,被蔣介石誇讚為“模範軍人”的五十八師師長張靈甫獲頒雲麾勳章一枚,他也是常德會戰中有幸受勳的少數將領之一。除此之外,七十四軍還有八十九人作為特殊立功人員受到表彰,其中就包括炮兵團團長金定洲、五十七師一七一團團長杜鼎。

七十四軍中,唯一遭到處罰的是五十七師師長餘程萬。蔣介石在講評中,直接稱他是“不名譽的汙點”,罪名就是未能堅守待援,致丟失常德。

參加開羅會議期間,蔣介石曾對羅斯福和丘吉爾講到過常德會戰。可以想見,期間他不免做出五十七師將與常德城共存亡之類的表示。儘管西方元首對寧死不降、誓死不退等理念並沒有東方人這麼執著,可是老蔣還是覺得餘程萬讓他丟了面子。另一方面,如果求全責備一點的話,在未能妥善處置傷員等問題上,餘程萬也確實難辭其咎。

虎賁師師長,在常德血染戰袍,可為何蔣介石還要對他下達處決令?

(常德會戰中的日軍俘虜)

餘程萬被押解至重慶受審,據說蔣介石已下達處決手令。當時軍內外都有許多人為之鳴不平。常德百姓首先為餘程萬叫屈,認為餘雖駐守常德僅半年,但恪盡職守,愛民惜民,是國民黨將領中比較好的一個,且他在常德苦戰了十多天,遲遲不見援軍到來,是在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選擇了突圍。

王耀武對下級要求嚴格,但也覺得餘程萬守常德,基本盡到了自己應盡的責任,因此專門寫信給陳誠,歷數餘程萬的種種戰績為其求情。

軍令部、第六戰區長官部都為此專門做了調查。軍令部還組織了一個有中外記者參加的戰地考察團,到常德視察戰場情況。根據實地彈痕、戰鬥遺蹟以及五十七師的傷亡狀況,考察團認定,五十七師盡了最大努力,確實是到了彈盡援絕、無兵可守、無地可退的境地後,才不得已退出了常德。

根據各方投寄的請願材料,軍法總監部籤請蔣介石減刑。看過材料後,老蔣也漸漸消了氣,最後以“不給名義,交第二十四集團軍戴罪立功,以觀後效”了結此案。

虎賁師師長,在常德血染戰袍,可為何蔣介石還要對他下達處決令?

(常德會戰後,參戰官兵實地演示當時的作戰經過)

中國軍隊的特點是,長官權威主要依賴於其臨陣的表率作用,一個戰將一旦有過類似“汙點”,指揮打仗時便很難有說服力,他自己也會因留有心理陰影,而不敢輕易決斷和對部下進行處分。換句話說,他在軍界的榮耀基本上就算是完結了。餘程萬是一個典型例子,他後來雖得以重回王耀武所執掌的第二十四集團軍,但已難有建樹。張靈甫私下評論說,如果當年餘程萬能夠在常德堅持到底,哪怕最後戰死,也是一個“死而重於泰山的好機會”,“失去了,太可惜”。

實際上,大多數人置身於同一境遇下,並不見得會比餘程萬做得更好。在不久之後的常衡會戰中,第十軍軍長方先覺又引起了人們更大的爭議。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虎部隊》)

實體書《虎部隊》已出版上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