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廣交界岑溪市

趙佗 歲月地圖 歲月地圖 2017-10-23

兩廣交界岑溪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的縣級市,現由梧州市代管;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兩廣交界處,是兩廣交流和珠三角經濟圈與大西南的結合點之一。

兩廣交界岑溪市

漢初,趙佗建立南越國,岑溪市境隸屬南越國。岑溪始名於公元757年。兩廣交界岑溪市

岑溪市正在規劃建設成為桂東南副中心城市。[1]

岑溪市下轄岑城鎮、水汶鎮、南渡鎮等14個鎮,享有中國花崗岩之都、中國古典三黃雞之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觀賞石之鄉、中國玉桂之鄉等的美譽,榮獲中國綠色名市、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市等榮譽稱號。[2]兩廣交界岑溪市

中文名稱

岑溪市

外文名稱

Cenxi

別名

廣西“小深圳”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兩廣交界岑溪市

歷史沿革

漢初,趙佗建立南越國,岑溪市境隸屬南越國。公元前111年平南越後,置蒼梧郡猛陵縣,今市境大部分為猛陵縣境。兩廣交界岑溪市

共4張

岑溪歷代區域圖

公元524年在岑溪市境大部分地區置永業郡,郡治在筋竹舊縣村。兩廣交界岑溪市

公元583年廢郡,改為永業縣。曾一度廢縣,於公元596年復置。兩廣交界岑溪市

公元622年,以永業縣地置南義州,分置安義(在今市東部)、龍城(在今岑溪市中部)、義城(在今岑溪市西部)三縣,州治設在龍城縣。兩廣交界岑溪市

公元757年,安義縣改為永業縣,龍城縣改為岑溪縣,是為岑溪縣名之始。

公元973年,原南義州三縣先後並歸岑溪縣。此後歷代除隸屬變遷外,岑溪縣名及建置基本不變。[5]

1951年和1953年,原屬藤縣的糯垌、三堡兩區先後劃歸岑溪縣,至此岑溪縣下轄17個人民公社。[6]

1984年10月,改公社為鄉鎮,改大隊為村(居) 民委員會,全縣劃分為13個鄉4個鎮。[6]

1989年8月筋竹、三堡、誠諫、馬路、波塘、水汶等6個鄉改為鎮,全縣劃分為16鎮1鄉。[6]

1995年9月,岑溪撤縣設市(縣級市),仍隸屬梧州地區。兩廣交界岑溪市

1997年4月,改由梧州市代管至今。

2005年6月1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05]166號)同意調整岑溪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撤銷樟木鎮,整建制併入岑城鎮,岑城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曇容鎮,整建制併入馬路鎮,馬路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吉太鄉,整建制併入南渡鎮,南渡鎮政府駐地不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