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張元濟 陸心源 嚴修 日本 芷蘭齋 2017-06-03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中國古代圖書史》陳力著:陳力先生現任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前些年他分管國圖的古籍特藏部,因為這個原因,我時常跟他在一起開會,於是也就有了不少的交往。陳館長平易近人,跟他在一起聊天常常能聽聞到一些有趣的過往。因為是以書相識,當然聊天的話題更多者離不開個“書”字。後來他分管的工作越來越多,而善本特藏部也轉交給了其他的副館長去主管,我跟陳館長的交往漸漸稀疏了起來,雖然在一些場合仍然看到他在那裡安排各種事務,能明顯地感覺到他工作上的忙碌,所以當我接到他的這部大作時,著實有些吃驚。

陳館長的這部書乃是中國古代圖書通史,他從文字的起源講起,而後由文字到圖書,又接著延續到紙的發明和雕版印刷術的應用,翻看這樣的工具書,我最感興趣之處乃是其文中大量吸收了近些年的相關新發現。近兩年,我對目錄版本學上的一些定論,也開始以懷疑精神進行一些細緻的推敲,雖然有些事情證明自己的假設並不能成立,但在這樣的探討過程中,會對以往的固有認識做了一些修訂。看來,以科技的新發現來佐證原有的業界認定,是一種較為科學的辦法,雖然這種辦法也並非顛撲不破。

雖然說陳館長的這部大作乃是一部工具書,而這類書大多用來作為傳文的引用和確認,然而我在翻看這部中國的圖書通史時,卻能讓我感到如讀小說般的引我入勝。看來,有機會時,一定要向陳館長當面請教:何以能夠把這樣嚴肅的學術專著,寫成業界人喜歡讀的枕邊書?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採銅於山——馬泰來文史論集》:此書是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的王燕來老師寄給我者,王史稱這是馬泰來先生讓他轉呈之物。說來有意思,我跟馬先生郵件交往有年,然卻從未見過面,因為他身在美國,於我相隔較遠,這使得我沒機會向他當面請益。

我的印象中,跟馬先生交往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則是加拿大某圖書館接收了一批圖書捐贈,這些捐贈物全是中國的古書和碑帖。雖然是捐贈所得,但是該圖書館也要對這些物品做出價值上的估算,而後就找到了馬先生。雖然馬先生是中國圖書史研究專家,但他對古書和碑帖市場卻並不熟悉,尤其他並未參與過中國舉辦的古籍善本拍賣會,因此他通過復旦大學的吳格老師找到我,讓我對他所提供的名單一一標出市場參考價。

雖然說這些事並不難,但是古書的價格是有很多因素綜合而成者,當然首先是由版本的高低構成的,但即便如此,也並不是所有的後期版本都不如早期版本的座標高,除此之外,古書的價格還跟冊數、品相、批校、收藏者以及當今的市場熱點都有關聯,而馬先生提供給我的信息,則僅是書名作者和版本,而我也只能根據這有限的信息做出一個大概的估值。據說,我的估值而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也算是我給馬先生的工作所提供的一個小小幫助。

馬先生的這部大作當然是他對於歷史典籍的各種研究成果的彙編,這樣的書當然需要慢慢閱讀、仔細領會,但我還是忍不住翻看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比如文中提到了文震孟和馮夢龍之間的關係,而巧合的是,我在半年前剛去尋訪了這兩位前賢的遺蹟。

關於《京本通俗小說》的真偽問題,也是業界爭論已久的話題,有人認為這是繆荃孫偽造的一部書,但繆氏是如何造出該書者?我在以往卻未曾讀到過相關的研究文章,而馬先生經過一系列的推測,認定此書是繆荃孫根據《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兩書中所講的故事摘編而成,其在內容上只是改了一些字句。這樣的研究最讓人讀來過癮。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藏書家陸心源》徐楨基著:前一段,浙江出版史專家顧志興先生給我寄來了一本新作,顧先生在來信中提及徐楨基先生前些年寫了一本《藏書家陸心源》,而徐先生將這本書拿出了一些放在了顧先生那裡,徐楨基請顧先生將他的這些大作分發給了對陸心源有興趣的人,顧先生問我是否需要此書。那還用問?當然想得到。

我對陸心源的心情比較複雜,以往我讀到的書則是對陸心源的兒子陸樹藩一面倒的斥責,認為他見利忘義,把十萬卷樓所藏之書賣給了日本人,而該樓乃是晚清四大藏書樓之一,其藏書質量之高令人矚目。當時商務印書館也想買下該批珍藏,因為開價太高,當時的商務館買不起,而後張元濟將這個消息報告給了清廷,希望由國家出錢將其買下,以此作為建立京師圖書館的基礎,可惜張元濟的呼應沒有受到重視,最終這批書成為了日本著名的漢學文庫——靜嘉堂的基礎。

但是任何事情越瞭解真相就越發不能愛憎分明,十幾年前我讀到了一部名為《潛園遺事》的書,該書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於1996年,裡面以詳實的資料介紹了陸樹藩賣書的原因,由此讓我得知,這位遭人憎恨的陸樹藩原來是為了救濟難民做公益而欠下了大筆的債。原本這筆鉅債並沒有算在他的頭上,可是很多人得到了慈善家的好名聲之後,把後續的爛事都甩到了陸樹藩的頭上,在萬般無奈之下,陸樹藩只好賣出這批家藏來還債。

有人會說,即便如此,他可以將書賣到國內,而事實也正是這樣:他聯繫了多人,希望國人能夠買下,但所聯繫之人大多哭窮,恨殺他的價格,而其所得無法償還所欠之債,在拖了很長一段時間後,陸樹藩看到國人購買無望,才將書賣給了日本人,更何況那時的官府並沒有規定文物不能出境,所以陸樹藩即使將書賣給日本人也並不違反國家的相應規定,既然如此,這有什麼可指責的呢?俗話說“站著說話不腰疼”,有些人自認為站在了道德的至高點,就隨意地批評別人,這種做法可謂對這句俗語做出了最準確的詮釋。

讀《潛園遺事》讓我瞭解到了這麼多的未知,而這本《藏書家陸心源》會不會讓我能得到更多的真相呢?收到顧志興轉贈之書,讓我大感興奮,原來此書的作者正是與《潛園遺事》為同一人。從該書的“後記”中得知,徐楨基先生就是根據《潛園遺事》進行了改寫和補充,其字數由原來的12萬,增加到了現在的26萬,其內容之詳實可想而知。細讀這本書,讓我更加印證了——當社會上一面倒地批判某人時,真應當靜下心來細想想:是這麼回事嗎?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端午》王稼句著:巧合的是,我寫這篇師友贈書錄的時間正是今年的端午,而我同時收到者不僅是王稼句先生的這部大作,另外還有一本蘇州中銳華府酒店所作“蘇州端午節筆記本”,與之同寄來者還有華府酒店自制的江南粽子。這些物品放在了一個手工竹籃內,看上去頗有走親戚的風味,這讓我想起20年前滿大街傳唱的一首歌——《回孃家》,這首歌唱得特別形象——“身穿大紅襖,頭戴一枝花,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身上還揹著一個胖娃娃”,當然,於今而言,送粽子或者捎帶上雞鴨都是受歡迎的綠色食品,但胖娃娃就算了,這可是男人們人人害怕的突發事件。

這一籃子端午禮品乃是蘇州中銳華府酒店總經理沈春蕾女史所贈,沈總所贈的節日禮物果真脫俗,然而這樣的脫俗卻能接地氣,因為裡面既有江南的肉粽,能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慾,同時還附有一本相關的書。王稼句先生是著名的江南才子,他對蘇州一地的歷史文獻堪稱做到了深耕細作,而這部《端午》雖然講的是全國範疇的概念,其主要著眼點其實還是在蘇州一地。

吃著可口的粽子,翻看著稼句先生的專著,再將心得體會寫在專用的筆記本上,其考慮之周詳,真讓我感慨沈總做事之用心。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顧隨和他的弟子》趙林濤著:該書乃是中華書局的李世文先生所贈,他覺得此書對我有用,而我翻看該書,果真有很多未曾瞭解到的事實。

其實顧隨的舊藏我僅有四部,而其批校之本則僅存一部,雖然如此,我還是對這位大學問家充滿了敬意。因為偶然的原因,我得到了跟《紅樓夢》有關的一件重要物證——《萋香軒文稿》。為了搞懂這部書,我讀了一系列相關的論述,讀完之後,對我以往的疑問雖有所解惑,但由此而產生的新惑則倍於舊惑,真應了那句名言——說有易,說無難。

雖然能夠發現很多問題,但想要解決問題或者排查問題,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紅學家周汝昌則是顧隨先生的弟子,趙林濤的這部專著內,專有一節細談了顧隨與周汝昌之間的故事,而這其中當然有很多話題都涉扯到了《紅樓夢》。看來,得暇當細讀此書,希望能從中發現我未曾瞭解到的細節。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掌故》第二集:該書也是李世文先生所贈。《掌故》一書則是由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先生親任主編,而執行主編則是著名的琴史研究專家嚴曉星先生。我跟嚴先生至今未曾謀面,然而他所寫之書我卻讀過多本,他的這份認真勁兒用在了編《掌故》方面,使得該書第一集甫一面世就大受歡迎,而後其再接再厲,出版了第二集,該集中的內容有不少是我感興趣者,比如艾俊川先生所寫的《小萬柳堂紀事》。

因為吳芝瑛所刻之書我藏有多部,而其夫廉泉所出版的《扇面大觀》,我也藏有40集全套,尤其廉泉與人合辦的文明書局,該書所出之書,我至少藏有幾十種,也正因如此,使得我對他們夫婦二人的軼事頗感興趣。然而對他們夫婦相關的傳聞,我卻看到過許多不同的說法,尤其吳芝瑛是否真的給秋瑾安葬之事,相關說法似有貶義。

去年,我在西湖邊找到了他二人的居所——小萬柳堂,但即便如此,我還是沒搞清楚此事的真偽。艾俊川在此文中則稱,在安葬秋瑾的整個過程,吳芝瑛均未出面,具體事務均是由廉泉操辦者。這個結論至少說明吳芝瑛確實安葬了秋瑾,雖然不是她親手。

《掌故》第二集中,我感興趣的話題還有勵俊所撰《狄平子的鑑藏生涯》。我對狄平子感興趣是緣於20年前嘉德上拍的一批唐人寫經,這些經有多件乃是狄平子的舊藏,其中有一件上面有他的長跋,而該件也正是我欲得之物,然而在開拍之前,拍賣公司突然宣佈這件佛經限定國有機構購買,為此與之失之交臂。

細讀勵俊此文,方得知這位狄平子原來收藏名氣如此之大,其名聲不在龐虛齋、葉恭綽、吳湖帆、張蔥玉之下,然而前幾位大收藏家今日之名聲越來越大,唯有狄平子少有提及,這是什麼原因呢?看來,勵俊此文正是要解讀這個疑惑。

柯愈春的《讀書種子謝興堯》一文也是我感興趣的內容。十七、八年前,中國書店賣出了一批謝興堯舊藏,而我僅得到了其中的兩件。對於謝的爭論,我倒沒有太多的興趣,然其中對於他的人棄我取的藏書觀念則最為欣賞,可惜這篇文章中未曾提及謝的收藏觀。

除此之外,該書中還有多位師友的作品,比如有柳向春先生研究唐代《高逸圖》的文章,而白謙慎先生談的話題依然是傅山,唐吟方先生寫的是藝林掌故的點點滴滴,這一切都給我增加了許多新知識,由此也可看出,嚴曉星先生對於文章內容的偏好。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嚴修日記》陳鑫整理:此書乃是《津沽筆記史料叢刊》主編王振良先生所贈。王先生雖然出版了多個書系,然這部《嚴修日記》卻是我的偏愛,因為從中可以得到太多的一手史料。上個月我剛到貴陽去尋訪過貴州官書局遺址,而該書局正是嚴修任貴州學政期間所創辦者,能夠得到這部日記,使得我對該文的寫作又增添了更多的信息。

翻看該日記,能夠看到嚴修寫日記的方式是有詳有略,其大多的篇數乃是寥寥數語,而唯有重要的事件他才詳細地將其記錄下來。這種記錄的方式倒是便於翻看。而該書的整理者陳鑫先生,則在“導讀”中專門談及了“嚴修使黔”的背景與面對的問題,這篇“導讀”寫得頗為詳實,使我瞭解到了一些未曾注意到的問題。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中國出版家張元濟》盧仁龍著:本月上旬,浙江省圖的童聖江主任與何勤先生帶我到海鹽去尋找張元濟的墓址,因為找對了人,使得這次的尋墓之旅頗為順利,回來後準備撰寫該文,而後查找相應的史料,無意間搜到了盧仁龍先生曾出版過這樣一部書,於是立即給他去電,理直氣壯地索要此書。幾天之後,我收到了這部大作。

雖然該書中未曾載有我想看到的張元濟墓的事情,但我卻從中讀到了許多有用的資訊,而有些史料是我在以往未曾關注過的。

我認識盧先生之初,他就在製作工程浩大的《文津閣四庫全書》,當時我在國圖善本部看到許多位工作人員在用一種特殊的翻拍架正在拍照該書,再後來,我到揚州尋訪揚州詩局時,在那處舊址內看到了擺放的這部大書,其氣勢之宏大足以令人震撼,由此也讓我得知,盧先生真可謂有志者事竟成,他終於把這部書製作了出來。

兩個月前,盧先生又給我來電,他說這部《四庫全書》會在故宮內的文淵閣陳列,他邀請我去參加這個盛典,可惜陰錯陽差的原因,我未能恭逢盛事,而我對他的韌性則越發地佩服,如今他在百忙之中還能寫出這樣的專著,可見這位盧先生確實是精力過人。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鐵琴銅劍樓抄書紙”:說來慚愧,這疊鐵琴銅劍樓的專用抄書紙乃是常熟市圖書館館長李燁先生在去年贈送給我的,回來之後因為忙於雜事,這疊紙就不知道壓在了哪裡,前一度在家整理書房,竟然從雜物堆中翻撿了出來,而此時距李館長贈送給我已有一年多的時間,於是我立即發微信跟李館長鄭重地表示我的歉意。

鐵琴銅劍樓乃是晚清四大藏書樓之一,其所藏之書的珍本部分大多歸了國家圖書館,而餘外的所藏有一大部分歸了常熟市圖書館,故鐵琴銅劍樓舊藏在市面上很少出現,尤其此樓所抄之書我卻僅得到過一部,然此抄書紙卻與我的所得頗不相同,該箋紙是用一種很薄的手工用紙刷印而成者,這樣的紙有類於今日安徽涇縣所產的雁皮紙。

用這麼薄的紙來製作抄書紙,這種做法以往未曾見到過,該紙的版心刻著“海虞瞿氏鐵琴銅劍樓影鈔本”。由此可知,用這麼薄的紙來作抄書紙,乃是為了影鈔的便利,可是就一般的情況來說,影鈔之本會有各種各樣的行格,而此紙一經將行格刻就,如何能正好與底本行數相同呢?尤其特別之處乃是該紙的上欄未刻,看來是為了便於書寫提抬。

此紙的末尾欄外還刻著“巨瞿啟甲呈進”字樣,由此讓我理解了該影鈔紙刻行格之惑:這種紙專門是用作影鈔鐵琴銅劍樓所藏的稀見宋元珍本。可能是有人覬覦該樓所藏的這些書,於是瞿啟甲自僱抄手影鈔這些書呈獻給索要者,既然是“臣”字款,看來這批書是要貢獻給朝廷。鐵琴銅劍樓當年專門影鈔一批書進呈給了皇帝,此樓曾經還有過這樣一段有趣的歷史,這是我以往未曾聽聞過的故事,真希望某天能看到一部已抄之本,以此來滿足我的這個小小好奇心。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天祿琳琅知見書錄》劉薔著:劉薔給我來微信稱,她編輯多年的這部大書終於印出來了,她問我是要毛邊本還是普通的精裝本。劉薔的這句問話讓我有了一個小糾結:按理說毛邊本的製作數量要比普通本少許多,從收藏角度來說,物以稀為貴,顯然毛邊本比普通本更有收藏價值,然而我卻知道劉薔的這部大作是一部極為實用的工具書,我能從中查到許多未曾瞭解的資料,可是這樣的書製作成毛邊本,顯然不容易翻閱,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她贈給我兩本——毛邊用來收藏,精裝用來使用。

然而她的這部大作,其體量近百萬字,定價也不便宜,估計她手中有限的那本樣書,肯定分不過來,於是我忍住了自己的貪念,告其給我哪一種都可以。但劉薔是個認真的人,她一定讓我選擇是毛邊還是精裝。其實我更好奇於她為什麼也開始製作毛邊本,而劉薔則稱這是沈津先生的主意,因為沈先生認識不少喜好藏書之人,而藏書家們當然偏好毛邊,所以劉薔也就從善如流的製作了一批專供收藏之物。

但不知為何,我從她的口氣中聽出她還是希望我能接受毛邊本,因為她也覺得毛邊書雖然看上去特別,但從使用上而言,大多數人會感到不便。而後她又跟我講述了其對毛邊本的態度。看來,在劉薔的朋友圈中,還是喜好非毛邊者為多。

既然如此,我本著體諒之心“勉為其難”地說自己願意要毛邊本,但我同時提出了一個小條件,那就是請她將自己對毛邊本的態度寫在該書的封面上。而劉薔果真在給我的題記中寫上了“又及”,她也稱自己無法欣賞毛邊本的美好。看來,我主動提出接受該書確實起到了替她“分憂解難”的作用。

為了拜讀她的這部大作,我還是將這部毛邊本撕開了一些書頁,雖然這種撕法有損毛邊本的價值,但畢竟書還是用來讀的。該書的前面乃是沈津先生所書序言,由此序中得知,劉薔撰寫此書用時八年,這份認真真的令我欽佩。

對於《天祿琳琅書目》,沈津先生以自己的眼光予以瞭解讀,這讓我由此而瞭解到他對天祿琳琅所藏之本的態度。而劉薔的這部大作也讓我獲得了新知識,因為她在該書的附錄內列出了“天祿琳琅目外書”,而在此前,這是我未曾注意到的一類收藏,因為其鈐章方式與天祿琳琅的固有格式不相同,使得我一直不曾注意這些書,由此可知,她在這方面的研究下了何等的工夫。

劉薔的勤奮也是我最為佩服者,因為天祿琳琅的舊藏有一半都在臺灣,為此她特意在臺灣住了半年的時間,把那裡的所藏一一目驗。這份工夫也是他人難以做到者。她的這本《知見書錄》還收錄了許多私人藏書家所藏之本,她也曾光臨寒舍把我所藏的那幾部一一著錄了出來,而翻看她在該書中所列的統計表,我的所藏果真收錄在了裡面,這也算是我與此書的一份小因緣。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湯顯祖與“臨川四夢”》等:此四本書乃是江西高校出版社副社長詹斌先生所贈。我在江西尋訪時,經毛靜先生介紹,得以結識了年輕有為的詹社長。能夠感覺到詹社長是位性情中人,並且有著難得的出版情懷,與這樣的朋友聊天最感愜意。

在南昌時,詹館長曾帶領我去尋訪藩王之墓,可惜上了導航的當,將我們指引到了一片荒山之中,而後我還要趕飛機,致使尋訪未果。這個小遺憾到現在還未能彌補上,但我卻在北京再次見到了詹社長和毛靜先生,他以此書為贄,而收到這樣的禮物讓我非常高興。

我喜歡此書的原因是此書內所收錄的《湯顯祖與“臨川四夢”》,因為此前不久我剛剛到此人,而我寫此文時,距我尋訪到湯顯祖的墓已經有了四年的時間,今見此書也確實有著如逢故人之感。此套書中的另一冊《湯顯祖與蔣士銓》也是我感興趣的話題,因為我在《覓曲記》中談到了蔣士銓,為此我也費盡周折找到了蔣的墓,而這部書能夠將這兩位戲劇界的大人物合到一起來談,這樣的另樣視角當然給我以啟迪。

該四本書在裝幀上也很有特點,因為其使用了近兩年頗為流行的裸脊裝,這樣的裝幀不僅是設計上的獨特,其更為重要者,是能將書平攤開來,因此說裸脊裝的設計點之一乃是對真讀書人的體貼。然而這種裝幀方式也有一個小缺憾——因為書脊上不印書名,使得插架時不便於尋找。看來,天下事求完美確實很不容易,有其利也必有其弊。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海源續閣藏善本古籍掇英》:該書乃是翁連溪先生所贈。翻看這本精美的圖冊,首先寓目者乃是著名目錄版本學家李致忠先生所題的書法作品——海源續閣。雖然我與李先生相識有年,然而我卻很少看到他的墨寶,李先生能給該書題寫閣名,可見他對這批所藏的看重程度。該書內列有審定人除了李致忠先生外還有陳紅彥、趙前、楊健和翁連溪,經過這麼多位專家的審定,可見此書的收錄與編纂,其態度之審慎。

關於海源續閣,我在此前卻未曾聽聞過,細讀李致忠先生所寫“海源閣殘叢簡述”一文,李先生在這裡從海源閣的創始人楊兆煜講起,而後講到了楊以增、楊紹和、楊保彝、楊敬夫,但其文中卻未曾提到海源續閣是何人所創建者。細看該書內所附書影,這些書上大多鈐有“海源殘閣藏書印”,只是不知此印為何人所鈐。

翻看這本書錄,裡面大多是一些宋元殘本,確實可符“殘閣”之名。而該書錄的卷後還附有幾本宋元時期大藏經零本,上面未曾鈐蓋“海源殘閣”之印。該圖冊的卷末有該書的編者張玉坤所寫“後記”,看來這些書而今都藏在了他那裡。但是,“海源殘閣”究竟是誰的堂號呢?這個疑問不知到何時才能明瞭。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藏書家將10萬卷藏書賣給日本人賑濟難民,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

《書魂尋蹤》:該書的第一次印刷因為粘合劑過期問題,使得此書產生了書皮脫落,為此引起了許多讀者的詬病。因為讀者跟印刷廠沒聯繫,所以將這種不滿都向作者來發洩,雖然我僅是該書的作者,而非書的排版與印刷者,但此書跟我有關,所以我未向讀者做任何辯解,而是向他們一一表示歉意。

此事發生後,我與該書責編王燕來先生做過多次溝通,王先生也說此書的製作廠家承認是他們的問題,並且該批膠總計用在了七部書上,而拙作乃是七部之一,這也算是中了個小獎。

雖然說廠家願意承擔調換的費用,但畢竟少有人會將書寄給廠家。為了挽回這種影響,我向王燕來先生提出希望能夠變換一種封皮,以使該書不再發生脫膠,並且以新的面目出現也能平息讀者的不滿。

燕來先生從善如流,他跟裝幀設計以及印刷廠都做了溝通,而後以全新的封面設計再次印刷,以此來呈現給大家。我得書之後,進行了破壞性的試驗,果真沒有出現開裂,看來本批書在生產廠家方面予以了認真對待。

書籍也是商品,既然是人工製作,不可能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有問題不可怕,只要能夠認真對待、認真解決,就能夠平息讀者的不滿。燕來先生以及印刷廠家能夠及時糾偏,僅憑這一點,就足以令我欽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