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拉河畔蕩起美妙音符

音樂 樂器 舞蹈 藝術 東北網 2017-05-17
比拉河畔蕩起美妙音符

比羅比詹市文化宮裡,孩子們在排練舞蹈。

黑龍江日報5月15日訊 當一段流水式的音符從琴鍵上飛出,像粼粼的波光從比拉河面蕩向遠方,美妙的音符穿透時間的侷限,也曾跨過國境到過意大利、德國,以及我省的伊春、鶴崗等地。“音樂無國界”,在俄羅斯採訪,感受更為深切。

記者一行首先來到坐落於比羅比詹市區的普希金音樂學校。這家以詩人普希金的名字命名的音樂學校創辦於1937年,是和城市同齡的一所國立學校。學校針對少年兒童進行音樂基礎教育,課程設有西洋樂器、本民族樂器和舞蹈。俄羅斯小學實行半日制,學生在普通學校讀完半天課程,就來到這裡學習音樂、舞蹈等藝術知識。220名在校學生主要來自比羅比詹市區。學院規模不算大,卻在俄羅斯聯邦頗負盛名,名列俄羅斯前50名。“學生來這上課主要是為了提高音樂素養,接受音樂啟蒙。其中會有一部分學生將來把音樂作為自己的事業,有的畢業生學有所成,在莫斯科教音樂。”副校長奧爾加介紹說。學校有27名教師,師生比例在1:8左右,這讓師生交流更為充分。在教師的悉心指導下,學生們得到過很多獎項。“很多教師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這裡,有的教師小時候在這裡學習,現在成了這裡的教師,音樂對於這座城市來說,更重要的是傳承。”

學校舉辦旅遊音樂節,讓學生接受來自其他國家的音樂文化。也會到其他國家演出,參加音樂交流活動。在一間教室,學生在用手風琴演奏流行樂《雨》。手風琴這個俄羅斯民間樂器,已經融入到民族的血液之中。

比羅比詹市文化宮是這裡的藝術中心,一座典型的蘇聯時期的老建築。參觀了演出廳、排練室及各種設施,文化宮工作人員指著中國友好城市贈送的核桃工藝大花瓶、舞臺上的電子屏,向我們講述了其中凝結的中俄深厚友誼。市立舞蹈學校成立於1963年,在校長伊麗娜的辦公室,擺放著普京總統簽字授權的紀念章。這裡有合唱團等多個藝術團體,曾到我省伊春、同江等地演出。去年比羅比詹市慶期間,鶴崗代表團曾到這個文化宮來演出。伊麗娜聽說是中國客人,很高興地講述了她到鶴崗演出時的情景。她和學生一起,在珍藏的碟片中找出了當年演出的CD,給我們播放兩地音樂人合作創作並共同演唱的《比羅比詹-鶴崗》這首歌的演出錄音。伊麗娜的兒子在比羅比詹電視臺工作,前不久曾到鶴崗市採訪當地的企業。

據瞭解,哈爾濱音樂學院的音樂教師中有不少是來自俄羅斯的。兩國的文化藝術交流和經貿交流合作一道,協奏出生動的樂章。

軍人之家2號養老院最大的特點是突出“家”的概念。90歲的薇拉,房間在養老院五樓,臥室、廚房、客廳,乾淨整潔。院長丹妮婭告訴記者,軍人之家養老院是國立養老機構,80%以上的老年人年齡在80歲以上,接收的老人大多數是沒有住房或是住房比較陳舊。在這裡,老年人既可以自己做飯,也可以由工作人員提供買菜、洗衣服、修理下水等服務,這些服務都是免費的。記者注意到,這家養老院每一層都有休息室,方便老年人平時會客或者彼此談心。在一些老人家的門上還貼有“美好祝願”話語的便利貼,讓人倍感溫馨。丹妮婭說,這些都是來看望老年人的孩子們貼上的,表達著他們對老年人的良好祝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