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

亞美尼亞曆史悠久,曾經是擁有廣袤領土的王國,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就停靠在當年屬於亞美尼亞的亞拉臘山上。時光飛逝,如今的亞美尼亞只是國土面積不到3萬平方米、人口只有300萬的內陸小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在1700多年的宗教傳承中,亞美尼亞這片袖珍的清麗山水間留下了14000多座精美絕倫的教堂和修道院,諾亞方舟的一塊殘片和刺穿耶穌身體的聖矛長期被收藏在埃奇米阿津的宗教珍寶館中,每個亞美尼亞人對這些久遠的神話都深信不疑。

1、埃奇米阿津的珍寶和廢墟

埃裡溫是亞美尼亞的首都,然而,要探尋亞美尼亞充滿神祕色彩的歷史,卻必須從離埃裡溫18公里的埃奇米阿津開始,因為從公元117年起的數百年間,埃奇米阿津一直是亞美尼亞的都城。


"

亞美尼亞曆史悠久,曾經是擁有廣袤領土的王國,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就停靠在當年屬於亞美尼亞的亞拉臘山上。時光飛逝,如今的亞美尼亞只是國土面積不到3萬平方米、人口只有300萬的內陸小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在1700多年的宗教傳承中,亞美尼亞這片袖珍的清麗山水間留下了14000多座精美絕倫的教堂和修道院,諾亞方舟的一塊殘片和刺穿耶穌身體的聖矛長期被收藏在埃奇米阿津的宗教珍寶館中,每個亞美尼亞人對這些久遠的神話都深信不疑。

1、埃奇米阿津的珍寶和廢墟

埃裡溫是亞美尼亞的首都,然而,要探尋亞美尼亞充滿神祕色彩的歷史,卻必須從離埃裡溫18公里的埃奇米阿津開始,因為從公元117年起的數百年間,埃奇米阿津一直是亞美尼亞的都城。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2世紀末,一個亞美尼亞貴族的後代聖格雷戈裡開始在埃奇米阿津傳播基督教信仰,被國王提瑞達特三世當作“邪教分子”投入深坑地牢,14年後因為他醫好了國王的奇異病症,才得以與之修好,並勸說國王皈依了基督教,進而將基督教奉為國教。


"

亞美尼亞曆史悠久,曾經是擁有廣袤領土的王國,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就停靠在當年屬於亞美尼亞的亞拉臘山上。時光飛逝,如今的亞美尼亞只是國土面積不到3萬平方米、人口只有300萬的內陸小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在1700多年的宗教傳承中,亞美尼亞這片袖珍的清麗山水間留下了14000多座精美絕倫的教堂和修道院,諾亞方舟的一塊殘片和刺穿耶穌身體的聖矛長期被收藏在埃奇米阿津的宗教珍寶館中,每個亞美尼亞人對這些久遠的神話都深信不疑。

1、埃奇米阿津的珍寶和廢墟

埃裡溫是亞美尼亞的首都,然而,要探尋亞美尼亞充滿神祕色彩的歷史,卻必須從離埃裡溫18公里的埃奇米阿津開始,因為從公元117年起的數百年間,埃奇米阿津一直是亞美尼亞的都城。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2世紀末,一個亞美尼亞貴族的後代聖格雷戈裡開始在埃奇米阿津傳播基督教信仰,被國王提瑞達特三世當作“邪教分子”投入深坑地牢,14年後因為他醫好了國王的奇異病症,才得以與之修好,並勸說國王皈依了基督教,進而將基督教奉為國教。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01年,聖格雷戈裡奉命在亞美尼亞修建第一座教堂(即埃奇米阿津教堂),從此它被定格為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主教堂,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信徒來此朝拜。埃奇米阿津主教堂作為亞美尼亞基督教的中心,每七年舉辦一次隆重的聖禮儀式,世界上所有的亞美尼亞教堂都會派人蔘加,並帶走每七年才熬製一次的洗禮油。


"

亞美尼亞曆史悠久,曾經是擁有廣袤領土的王國,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就停靠在當年屬於亞美尼亞的亞拉臘山上。時光飛逝,如今的亞美尼亞只是國土面積不到3萬平方米、人口只有300萬的內陸小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在1700多年的宗教傳承中,亞美尼亞這片袖珍的清麗山水間留下了14000多座精美絕倫的教堂和修道院,諾亞方舟的一塊殘片和刺穿耶穌身體的聖矛長期被收藏在埃奇米阿津的宗教珍寶館中,每個亞美尼亞人對這些久遠的神話都深信不疑。

1、埃奇米阿津的珍寶和廢墟

埃裡溫是亞美尼亞的首都,然而,要探尋亞美尼亞充滿神祕色彩的歷史,卻必須從離埃裡溫18公里的埃奇米阿津開始,因為從公元117年起的數百年間,埃奇米阿津一直是亞美尼亞的都城。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2世紀末,一個亞美尼亞貴族的後代聖格雷戈裡開始在埃奇米阿津傳播基督教信仰,被國王提瑞達特三世當作“邪教分子”投入深坑地牢,14年後因為他醫好了國王的奇異病症,才得以與之修好,並勸說國王皈依了基督教,進而將基督教奉為國教。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01年,聖格雷戈裡奉命在亞美尼亞修建第一座教堂(即埃奇米阿津教堂),從此它被定格為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主教堂,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信徒來此朝拜。埃奇米阿津主教堂作為亞美尼亞基督教的中心,每七年舉辦一次隆重的聖禮儀式,世界上所有的亞美尼亞教堂都會派人蔘加,並帶走每七年才熬製一次的洗禮油。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準確地說,如今的埃奇米阿津教堂是一個佔地面積極廣的建築群,臨街的大門修建得猶如紀念碑,為紀念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1700年而建,門上刻畫了國王將權杖交於主教的神聖場景。


"

亞美尼亞曆史悠久,曾經是擁有廣袤領土的王國,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就停靠在當年屬於亞美尼亞的亞拉臘山上。時光飛逝,如今的亞美尼亞只是國土面積不到3萬平方米、人口只有300萬的內陸小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在1700多年的宗教傳承中,亞美尼亞這片袖珍的清麗山水間留下了14000多座精美絕倫的教堂和修道院,諾亞方舟的一塊殘片和刺穿耶穌身體的聖矛長期被收藏在埃奇米阿津的宗教珍寶館中,每個亞美尼亞人對這些久遠的神話都深信不疑。

1、埃奇米阿津的珍寶和廢墟

埃裡溫是亞美尼亞的首都,然而,要探尋亞美尼亞充滿神祕色彩的歷史,卻必須從離埃裡溫18公里的埃奇米阿津開始,因為從公元117年起的數百年間,埃奇米阿津一直是亞美尼亞的都城。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2世紀末,一個亞美尼亞貴族的後代聖格雷戈裡開始在埃奇米阿津傳播基督教信仰,被國王提瑞達特三世當作“邪教分子”投入深坑地牢,14年後因為他醫好了國王的奇異病症,才得以與之修好,並勸說國王皈依了基督教,進而將基督教奉為國教。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01年,聖格雷戈裡奉命在亞美尼亞修建第一座教堂(即埃奇米阿津教堂),從此它被定格為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主教堂,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信徒來此朝拜。埃奇米阿津主教堂作為亞美尼亞基督教的中心,每七年舉辦一次隆重的聖禮儀式,世界上所有的亞美尼亞教堂都會派人蔘加,並帶走每七年才熬製一次的洗禮油。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準確地說,如今的埃奇米阿津教堂是一個佔地面積極廣的建築群,臨街的大門修建得猶如紀念碑,為紀念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1700年而建,門上刻畫了國王將權杖交於主教的神聖場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時至今日,當年的王宮也成了埃奇米阿津教堂的宗教珍寶館,收藏著無數聖物,從諾亞方舟殘片到曾刺入耶穌胸口的聖矛,從耶穌頭上的荊冠碎片到聖格雷戈裡鑲金嵌寶的右臂護套,從千年前的彩繪《福音》書到歷代大主教華麗的聖衣冠……當參觀者從一件件寶物前走過,恍若在翻閱著一部基督教厚重的史書。


"

亞美尼亞曆史悠久,曾經是擁有廣袤領土的王國,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就停靠在當年屬於亞美尼亞的亞拉臘山上。時光飛逝,如今的亞美尼亞只是國土面積不到3萬平方米、人口只有300萬的內陸小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在1700多年的宗教傳承中,亞美尼亞這片袖珍的清麗山水間留下了14000多座精美絕倫的教堂和修道院,諾亞方舟的一塊殘片和刺穿耶穌身體的聖矛長期被收藏在埃奇米阿津的宗教珍寶館中,每個亞美尼亞人對這些久遠的神話都深信不疑。

1、埃奇米阿津的珍寶和廢墟

埃裡溫是亞美尼亞的首都,然而,要探尋亞美尼亞充滿神祕色彩的歷史,卻必須從離埃裡溫18公里的埃奇米阿津開始,因為從公元117年起的數百年間,埃奇米阿津一直是亞美尼亞的都城。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2世紀末,一個亞美尼亞貴族的後代聖格雷戈裡開始在埃奇米阿津傳播基督教信仰,被國王提瑞達特三世當作“邪教分子”投入深坑地牢,14年後因為他醫好了國王的奇異病症,才得以與之修好,並勸說國王皈依了基督教,進而將基督教奉為國教。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01年,聖格雷戈裡奉命在亞美尼亞修建第一座教堂(即埃奇米阿津教堂),從此它被定格為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主教堂,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信徒來此朝拜。埃奇米阿津主教堂作為亞美尼亞基督教的中心,每七年舉辦一次隆重的聖禮儀式,世界上所有的亞美尼亞教堂都會派人蔘加,並帶走每七年才熬製一次的洗禮油。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準確地說,如今的埃奇米阿津教堂是一個佔地面積極廣的建築群,臨街的大門修建得猶如紀念碑,為紀念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1700年而建,門上刻畫了國王將權杖交於主教的神聖場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時至今日,當年的王宮也成了埃奇米阿津教堂的宗教珍寶館,收藏著無數聖物,從諾亞方舟殘片到曾刺入耶穌胸口的聖矛,從耶穌頭上的荊冠碎片到聖格雷戈裡鑲金嵌寶的右臂護套,從千年前的彩繪《福音》書到歷代大主教華麗的聖衣冠……當參觀者從一件件寶物前走過,恍若在翻閱著一部基督教厚重的史書。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在埃奇米阿津,還有一座著名的教堂廢墟非同尋常,它正式的名稱叫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建於7世紀,毀於10世紀,而且從此沒有修復重建。即便如此,殘留下來的斷垣殘壁依舊遮擋不住它昔日的輝煌,其壯觀的景緻至今依然令人驚歎。

尤其是在建築史上,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更為重要,因為這樣大規模的圓形教堂在東方乃至世界都是已知的第一座。


"

亞美尼亞曆史悠久,曾經是擁有廣袤領土的王國,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就停靠在當年屬於亞美尼亞的亞拉臘山上。時光飛逝,如今的亞美尼亞只是國土面積不到3萬平方米、人口只有300萬的內陸小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在1700多年的宗教傳承中,亞美尼亞這片袖珍的清麗山水間留下了14000多座精美絕倫的教堂和修道院,諾亞方舟的一塊殘片和刺穿耶穌身體的聖矛長期被收藏在埃奇米阿津的宗教珍寶館中,每個亞美尼亞人對這些久遠的神話都深信不疑。

1、埃奇米阿津的珍寶和廢墟

埃裡溫是亞美尼亞的首都,然而,要探尋亞美尼亞充滿神祕色彩的歷史,卻必須從離埃裡溫18公里的埃奇米阿津開始,因為從公元117年起的數百年間,埃奇米阿津一直是亞美尼亞的都城。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2世紀末,一個亞美尼亞貴族的後代聖格雷戈裡開始在埃奇米阿津傳播基督教信仰,被國王提瑞達特三世當作“邪教分子”投入深坑地牢,14年後因為他醫好了國王的奇異病症,才得以與之修好,並勸說國王皈依了基督教,進而將基督教奉為國教。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01年,聖格雷戈裡奉命在亞美尼亞修建第一座教堂(即埃奇米阿津教堂),從此它被定格為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主教堂,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信徒來此朝拜。埃奇米阿津主教堂作為亞美尼亞基督教的中心,每七年舉辦一次隆重的聖禮儀式,世界上所有的亞美尼亞教堂都會派人蔘加,並帶走每七年才熬製一次的洗禮油。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準確地說,如今的埃奇米阿津教堂是一個佔地面積極廣的建築群,臨街的大門修建得猶如紀念碑,為紀念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1700年而建,門上刻畫了國王將權杖交於主教的神聖場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時至今日,當年的王宮也成了埃奇米阿津教堂的宗教珍寶館,收藏著無數聖物,從諾亞方舟殘片到曾刺入耶穌胸口的聖矛,從耶穌頭上的荊冠碎片到聖格雷戈裡鑲金嵌寶的右臂護套,從千年前的彩繪《福音》書到歷代大主教華麗的聖衣冠……當參觀者從一件件寶物前走過,恍若在翻閱著一部基督教厚重的史書。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在埃奇米阿津,還有一座著名的教堂廢墟非同尋常,它正式的名稱叫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建於7世紀,毀於10世紀,而且從此沒有修復重建。即便如此,殘留下來的斷垣殘壁依舊遮擋不住它昔日的輝煌,其壯觀的景緻至今依然令人驚歎。

尤其是在建築史上,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更為重要,因為這樣大規模的圓形教堂在東方乃至世界都是已知的第一座。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拜占庭的康斯坦丁皇帝於652年親臨即將完工的茲瓦爾特諾茨教堂建築現場,並邀請建築師阿瓦涅斯去他的都城也修造一座同樣的教堂,這一計劃由於建築師死在前往康斯坦丁堡的路上而沒能實現。不過,茲瓦爾特諾茨教堂的建築理念還是得到了廣泛傳播,並且在歐亞新的建築和藝術傑作中得到發展。

2、信仰是解讀亞美尼亞的唯一鑰匙

修道院是教會專門培養神職人員的地方,在這裡,他們要接受教會的知識,修煉自己的品格行為。


"

亞美尼亞曆史悠久,曾經是擁有廣袤領土的王國,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就停靠在當年屬於亞美尼亞的亞拉臘山上。時光飛逝,如今的亞美尼亞只是國土面積不到3萬平方米、人口只有300萬的內陸小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在1700多年的宗教傳承中,亞美尼亞這片袖珍的清麗山水間留下了14000多座精美絕倫的教堂和修道院,諾亞方舟的一塊殘片和刺穿耶穌身體的聖矛長期被收藏在埃奇米阿津的宗教珍寶館中,每個亞美尼亞人對這些久遠的神話都深信不疑。

1、埃奇米阿津的珍寶和廢墟

埃裡溫是亞美尼亞的首都,然而,要探尋亞美尼亞充滿神祕色彩的歷史,卻必須從離埃裡溫18公里的埃奇米阿津開始,因為從公元117年起的數百年間,埃奇米阿津一直是亞美尼亞的都城。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2世紀末,一個亞美尼亞貴族的後代聖格雷戈裡開始在埃奇米阿津傳播基督教信仰,被國王提瑞達特三世當作“邪教分子”投入深坑地牢,14年後因為他醫好了國王的奇異病症,才得以與之修好,並勸說國王皈依了基督教,進而將基督教奉為國教。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01年,聖格雷戈裡奉命在亞美尼亞修建第一座教堂(即埃奇米阿津教堂),從此它被定格為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主教堂,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信徒來此朝拜。埃奇米阿津主教堂作為亞美尼亞基督教的中心,每七年舉辦一次隆重的聖禮儀式,世界上所有的亞美尼亞教堂都會派人蔘加,並帶走每七年才熬製一次的洗禮油。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準確地說,如今的埃奇米阿津教堂是一個佔地面積極廣的建築群,臨街的大門修建得猶如紀念碑,為紀念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1700年而建,門上刻畫了國王將權杖交於主教的神聖場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時至今日,當年的王宮也成了埃奇米阿津教堂的宗教珍寶館,收藏著無數聖物,從諾亞方舟殘片到曾刺入耶穌胸口的聖矛,從耶穌頭上的荊冠碎片到聖格雷戈裡鑲金嵌寶的右臂護套,從千年前的彩繪《福音》書到歷代大主教華麗的聖衣冠……當參觀者從一件件寶物前走過,恍若在翻閱著一部基督教厚重的史書。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在埃奇米阿津,還有一座著名的教堂廢墟非同尋常,它正式的名稱叫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建於7世紀,毀於10世紀,而且從此沒有修復重建。即便如此,殘留下來的斷垣殘壁依舊遮擋不住它昔日的輝煌,其壯觀的景緻至今依然令人驚歎。

尤其是在建築史上,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更為重要,因為這樣大規模的圓形教堂在東方乃至世界都是已知的第一座。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拜占庭的康斯坦丁皇帝於652年親臨即將完工的茲瓦爾特諾茨教堂建築現場,並邀請建築師阿瓦涅斯去他的都城也修造一座同樣的教堂,這一計劃由於建築師死在前往康斯坦丁堡的路上而沒能實現。不過,茲瓦爾特諾茨教堂的建築理念還是得到了廣泛傳播,並且在歐亞新的建築和藝術傑作中得到發展。

2、信仰是解讀亞美尼亞的唯一鑰匙

修道院是教會專門培養神職人員的地方,在這裡,他們要接受教會的知識,修煉自己的品格行為。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所以,修道院的選址多在遠離城鎮的荒山野嶺之中。在亞美尼亞,孤懸于山野上、洞穴旁的修道院最為動人心魄,那是信仰力量所在。

如果要在眾多的修道院中,評選最美修道院,始建於1105年的諾拉旺克修道院最有可能奪魁。

它選址於懸崖雪山之間,造型獨一無二,是世界上第一座在外牆建樓梯的雙層宗教建築,內外精雕細刻,加上紅砂岩堆砌的自身豔麗,天生具有一種柔美感。


"

亞美尼亞曆史悠久,曾經是擁有廣袤領土的王國,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就停靠在當年屬於亞美尼亞的亞拉臘山上。時光飛逝,如今的亞美尼亞只是國土面積不到3萬平方米、人口只有300萬的內陸小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在1700多年的宗教傳承中,亞美尼亞這片袖珍的清麗山水間留下了14000多座精美絕倫的教堂和修道院,諾亞方舟的一塊殘片和刺穿耶穌身體的聖矛長期被收藏在埃奇米阿津的宗教珍寶館中,每個亞美尼亞人對這些久遠的神話都深信不疑。

1、埃奇米阿津的珍寶和廢墟

埃裡溫是亞美尼亞的首都,然而,要探尋亞美尼亞充滿神祕色彩的歷史,卻必須從離埃裡溫18公里的埃奇米阿津開始,因為從公元117年起的數百年間,埃奇米阿津一直是亞美尼亞的都城。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2世紀末,一個亞美尼亞貴族的後代聖格雷戈裡開始在埃奇米阿津傳播基督教信仰,被國王提瑞達特三世當作“邪教分子”投入深坑地牢,14年後因為他醫好了國王的奇異病症,才得以與之修好,並勸說國王皈依了基督教,進而將基督教奉為國教。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01年,聖格雷戈裡奉命在亞美尼亞修建第一座教堂(即埃奇米阿津教堂),從此它被定格為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主教堂,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信徒來此朝拜。埃奇米阿津主教堂作為亞美尼亞基督教的中心,每七年舉辦一次隆重的聖禮儀式,世界上所有的亞美尼亞教堂都會派人蔘加,並帶走每七年才熬製一次的洗禮油。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準確地說,如今的埃奇米阿津教堂是一個佔地面積極廣的建築群,臨街的大門修建得猶如紀念碑,為紀念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1700年而建,門上刻畫了國王將權杖交於主教的神聖場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時至今日,當年的王宮也成了埃奇米阿津教堂的宗教珍寶館,收藏著無數聖物,從諾亞方舟殘片到曾刺入耶穌胸口的聖矛,從耶穌頭上的荊冠碎片到聖格雷戈裡鑲金嵌寶的右臂護套,從千年前的彩繪《福音》書到歷代大主教華麗的聖衣冠……當參觀者從一件件寶物前走過,恍若在翻閱著一部基督教厚重的史書。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在埃奇米阿津,還有一座著名的教堂廢墟非同尋常,它正式的名稱叫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建於7世紀,毀於10世紀,而且從此沒有修復重建。即便如此,殘留下來的斷垣殘壁依舊遮擋不住它昔日的輝煌,其壯觀的景緻至今依然令人驚歎。

尤其是在建築史上,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更為重要,因為這樣大規模的圓形教堂在東方乃至世界都是已知的第一座。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拜占庭的康斯坦丁皇帝於652年親臨即將完工的茲瓦爾特諾茨教堂建築現場,並邀請建築師阿瓦涅斯去他的都城也修造一座同樣的教堂,這一計劃由於建築師死在前往康斯坦丁堡的路上而沒能實現。不過,茲瓦爾特諾茨教堂的建築理念還是得到了廣泛傳播,並且在歐亞新的建築和藝術傑作中得到發展。

2、信仰是解讀亞美尼亞的唯一鑰匙

修道院是教會專門培養神職人員的地方,在這裡,他們要接受教會的知識,修煉自己的品格行為。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所以,修道院的選址多在遠離城鎮的荒山野嶺之中。在亞美尼亞,孤懸于山野上、洞穴旁的修道院最為動人心魄,那是信仰力量所在。

如果要在眾多的修道院中,評選最美修道院,始建於1105年的諾拉旺克修道院最有可能奪魁。

它選址於懸崖雪山之間,造型獨一無二,是世界上第一座在外牆建樓梯的雙層宗教建築,內外精雕細刻,加上紅砂岩堆砌的自身豔麗,天生具有一種柔美感。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之所以有這款史無前例的創意造型,是因為建築師愛上了美麗的公主,而國王說,想娶公主,先建成世界上最美的教堂再說。壓力之下,建築師費盡心機,終於腦洞大開。諾拉旺克修道院問世之日,必定贏得無數讚歎,最後建築師是否抱得美人歸倒沒有人關心了。

在最美修道院評比中,格加爾德修道院(亦叫聖矛修道院)無疑是諾拉旺克修道院的“勁敵”。格加爾德修道院倚山而立、氣勢恢宏,是中世紀亞美尼亞修道院迄今整體建築和裝飾藝術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


"

亞美尼亞曆史悠久,曾經是擁有廣袤領土的王國,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就停靠在當年屬於亞美尼亞的亞拉臘山上。時光飛逝,如今的亞美尼亞只是國土面積不到3萬平方米、人口只有300萬的內陸小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在1700多年的宗教傳承中,亞美尼亞這片袖珍的清麗山水間留下了14000多座精美絕倫的教堂和修道院,諾亞方舟的一塊殘片和刺穿耶穌身體的聖矛長期被收藏在埃奇米阿津的宗教珍寶館中,每個亞美尼亞人對這些久遠的神話都深信不疑。

1、埃奇米阿津的珍寶和廢墟

埃裡溫是亞美尼亞的首都,然而,要探尋亞美尼亞充滿神祕色彩的歷史,卻必須從離埃裡溫18公里的埃奇米阿津開始,因為從公元117年起的數百年間,埃奇米阿津一直是亞美尼亞的都城。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2世紀末,一個亞美尼亞貴族的後代聖格雷戈裡開始在埃奇米阿津傳播基督教信仰,被國王提瑞達特三世當作“邪教分子”投入深坑地牢,14年後因為他醫好了國王的奇異病症,才得以與之修好,並勸說國王皈依了基督教,進而將基督教奉為國教。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01年,聖格雷戈裡奉命在亞美尼亞修建第一座教堂(即埃奇米阿津教堂),從此它被定格為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主教堂,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信徒來此朝拜。埃奇米阿津主教堂作為亞美尼亞基督教的中心,每七年舉辦一次隆重的聖禮儀式,世界上所有的亞美尼亞教堂都會派人蔘加,並帶走每七年才熬製一次的洗禮油。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準確地說,如今的埃奇米阿津教堂是一個佔地面積極廣的建築群,臨街的大門修建得猶如紀念碑,為紀念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1700年而建,門上刻畫了國王將權杖交於主教的神聖場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時至今日,當年的王宮也成了埃奇米阿津教堂的宗教珍寶館,收藏著無數聖物,從諾亞方舟殘片到曾刺入耶穌胸口的聖矛,從耶穌頭上的荊冠碎片到聖格雷戈裡鑲金嵌寶的右臂護套,從千年前的彩繪《福音》書到歷代大主教華麗的聖衣冠……當參觀者從一件件寶物前走過,恍若在翻閱著一部基督教厚重的史書。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在埃奇米阿津,還有一座著名的教堂廢墟非同尋常,它正式的名稱叫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建於7世紀,毀於10世紀,而且從此沒有修復重建。即便如此,殘留下來的斷垣殘壁依舊遮擋不住它昔日的輝煌,其壯觀的景緻至今依然令人驚歎。

尤其是在建築史上,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更為重要,因為這樣大規模的圓形教堂在東方乃至世界都是已知的第一座。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拜占庭的康斯坦丁皇帝於652年親臨即將完工的茲瓦爾特諾茨教堂建築現場,並邀請建築師阿瓦涅斯去他的都城也修造一座同樣的教堂,這一計劃由於建築師死在前往康斯坦丁堡的路上而沒能實現。不過,茲瓦爾特諾茨教堂的建築理念還是得到了廣泛傳播,並且在歐亞新的建築和藝術傑作中得到發展。

2、信仰是解讀亞美尼亞的唯一鑰匙

修道院是教會專門培養神職人員的地方,在這裡,他們要接受教會的知識,修煉自己的品格行為。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所以,修道院的選址多在遠離城鎮的荒山野嶺之中。在亞美尼亞,孤懸于山野上、洞穴旁的修道院最為動人心魄,那是信仰力量所在。

如果要在眾多的修道院中,評選最美修道院,始建於1105年的諾拉旺克修道院最有可能奪魁。

它選址於懸崖雪山之間,造型獨一無二,是世界上第一座在外牆建樓梯的雙層宗教建築,內外精雕細刻,加上紅砂岩堆砌的自身豔麗,天生具有一種柔美感。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之所以有這款史無前例的創意造型,是因為建築師愛上了美麗的公主,而國王說,想娶公主,先建成世界上最美的教堂再說。壓力之下,建築師費盡心機,終於腦洞大開。諾拉旺克修道院問世之日,必定贏得無數讚歎,最後建築師是否抱得美人歸倒沒有人關心了。

在最美修道院評比中,格加爾德修道院(亦叫聖矛修道院)無疑是諾拉旺克修道院的“勁敵”。格加爾德修道院倚山而立、氣勢恢宏,是中世紀亞美尼亞修道院迄今整體建築和裝飾藝術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4世紀時,亞美尼亞第一任大主教聖格雷戈裡為了保存羅馬士兵用來刺穿耶穌身體的那個聖矛(現存於埃奇米阿津教堂珍寶館)修建了這座修道院,其大部分建築物在岩石中鑿成,有一股清泉從巖壁流出,落在小教堂的水池中,潺潺聲響非常悅耳。修道院內部樸素莊嚴,靜靜的燭光裡只有廊柱上方的浮雕引人注目,牛頭口銜鐵環,鐵環上有兩條鏈子拴住了兩頭憨態可掬的獅子,鐵環下方還有一隻神鳥張翅佇立於盤羊背上。這些浮雕的含義不僅旅遊者看不懂,聽說連考古學家也為之傷透腦筋。

還有一家叫阿赫塔拉的修道院也有顏值加入最美修道院評比。它離格魯吉亞不遠,與阿赫塔拉要塞在一起,高懸于山頂,因為年久未修和遺世獨立,烏黑的門廊門柱更添了滄桑感,進入信仰中心,斑駁且美麗的壁畫呈現著古老的光澤。


"

亞美尼亞曆史悠久,曾經是擁有廣袤領土的王國,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就停靠在當年屬於亞美尼亞的亞拉臘山上。時光飛逝,如今的亞美尼亞只是國土面積不到3萬平方米、人口只有300萬的內陸小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在1700多年的宗教傳承中,亞美尼亞這片袖珍的清麗山水間留下了14000多座精美絕倫的教堂和修道院,諾亞方舟的一塊殘片和刺穿耶穌身體的聖矛長期被收藏在埃奇米阿津的宗教珍寶館中,每個亞美尼亞人對這些久遠的神話都深信不疑。

1、埃奇米阿津的珍寶和廢墟

埃裡溫是亞美尼亞的首都,然而,要探尋亞美尼亞充滿神祕色彩的歷史,卻必須從離埃裡溫18公里的埃奇米阿津開始,因為從公元117年起的數百年間,埃奇米阿津一直是亞美尼亞的都城。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2世紀末,一個亞美尼亞貴族的後代聖格雷戈裡開始在埃奇米阿津傳播基督教信仰,被國王提瑞達特三世當作“邪教分子”投入深坑地牢,14年後因為他醫好了國王的奇異病症,才得以與之修好,並勸說國王皈依了基督教,進而將基督教奉為國教。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01年,聖格雷戈裡奉命在亞美尼亞修建第一座教堂(即埃奇米阿津教堂),從此它被定格為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主教堂,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信徒來此朝拜。埃奇米阿津主教堂作為亞美尼亞基督教的中心,每七年舉辦一次隆重的聖禮儀式,世界上所有的亞美尼亞教堂都會派人蔘加,並帶走每七年才熬製一次的洗禮油。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準確地說,如今的埃奇米阿津教堂是一個佔地面積極廣的建築群,臨街的大門修建得猶如紀念碑,為紀念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1700年而建,門上刻畫了國王將權杖交於主教的神聖場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時至今日,當年的王宮也成了埃奇米阿津教堂的宗教珍寶館,收藏著無數聖物,從諾亞方舟殘片到曾刺入耶穌胸口的聖矛,從耶穌頭上的荊冠碎片到聖格雷戈裡鑲金嵌寶的右臂護套,從千年前的彩繪《福音》書到歷代大主教華麗的聖衣冠……當參觀者從一件件寶物前走過,恍若在翻閱著一部基督教厚重的史書。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在埃奇米阿津,還有一座著名的教堂廢墟非同尋常,它正式的名稱叫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建於7世紀,毀於10世紀,而且從此沒有修復重建。即便如此,殘留下來的斷垣殘壁依舊遮擋不住它昔日的輝煌,其壯觀的景緻至今依然令人驚歎。

尤其是在建築史上,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更為重要,因為這樣大規模的圓形教堂在東方乃至世界都是已知的第一座。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拜占庭的康斯坦丁皇帝於652年親臨即將完工的茲瓦爾特諾茨教堂建築現場,並邀請建築師阿瓦涅斯去他的都城也修造一座同樣的教堂,這一計劃由於建築師死在前往康斯坦丁堡的路上而沒能實現。不過,茲瓦爾特諾茨教堂的建築理念還是得到了廣泛傳播,並且在歐亞新的建築和藝術傑作中得到發展。

2、信仰是解讀亞美尼亞的唯一鑰匙

修道院是教會專門培養神職人員的地方,在這裡,他們要接受教會的知識,修煉自己的品格行為。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所以,修道院的選址多在遠離城鎮的荒山野嶺之中。在亞美尼亞,孤懸于山野上、洞穴旁的修道院最為動人心魄,那是信仰力量所在。

如果要在眾多的修道院中,評選最美修道院,始建於1105年的諾拉旺克修道院最有可能奪魁。

它選址於懸崖雪山之間,造型獨一無二,是世界上第一座在外牆建樓梯的雙層宗教建築,內外精雕細刻,加上紅砂岩堆砌的自身豔麗,天生具有一種柔美感。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之所以有這款史無前例的創意造型,是因為建築師愛上了美麗的公主,而國王說,想娶公主,先建成世界上最美的教堂再說。壓力之下,建築師費盡心機,終於腦洞大開。諾拉旺克修道院問世之日,必定贏得無數讚歎,最後建築師是否抱得美人歸倒沒有人關心了。

在最美修道院評比中,格加爾德修道院(亦叫聖矛修道院)無疑是諾拉旺克修道院的“勁敵”。格加爾德修道院倚山而立、氣勢恢宏,是中世紀亞美尼亞修道院迄今整體建築和裝飾藝術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4世紀時,亞美尼亞第一任大主教聖格雷戈裡為了保存羅馬士兵用來刺穿耶穌身體的那個聖矛(現存於埃奇米阿津教堂珍寶館)修建了這座修道院,其大部分建築物在岩石中鑿成,有一股清泉從巖壁流出,落在小教堂的水池中,潺潺聲響非常悅耳。修道院內部樸素莊嚴,靜靜的燭光裡只有廊柱上方的浮雕引人注目,牛頭口銜鐵環,鐵環上有兩條鏈子拴住了兩頭憨態可掬的獅子,鐵環下方還有一隻神鳥張翅佇立於盤羊背上。這些浮雕的含義不僅旅遊者看不懂,聽說連考古學家也為之傷透腦筋。

還有一家叫阿赫塔拉的修道院也有顏值加入最美修道院評比。它離格魯吉亞不遠,與阿赫塔拉要塞在一起,高懸于山頂,因為年久未修和遺世獨立,烏黑的門廊門柱更添了滄桑感,進入信仰中心,斑駁且美麗的壁畫呈現著古老的光澤。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搖曳的燭光映照著聖母抱著聖子的圖像,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裡聖母的形象與別處的不同,從服飾到容顏都已本土化,宛若風華正茂、溫良賢淑的亞美尼亞女子。


"

亞美尼亞曆史悠久,曾經是擁有廣袤領土的王國,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就停靠在當年屬於亞美尼亞的亞拉臘山上。時光飛逝,如今的亞美尼亞只是國土面積不到3萬平方米、人口只有300萬的內陸小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在1700多年的宗教傳承中,亞美尼亞這片袖珍的清麗山水間留下了14000多座精美絕倫的教堂和修道院,諾亞方舟的一塊殘片和刺穿耶穌身體的聖矛長期被收藏在埃奇米阿津的宗教珍寶館中,每個亞美尼亞人對這些久遠的神話都深信不疑。

1、埃奇米阿津的珍寶和廢墟

埃裡溫是亞美尼亞的首都,然而,要探尋亞美尼亞充滿神祕色彩的歷史,卻必須從離埃裡溫18公里的埃奇米阿津開始,因為從公元117年起的數百年間,埃奇米阿津一直是亞美尼亞的都城。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2世紀末,一個亞美尼亞貴族的後代聖格雷戈裡開始在埃奇米阿津傳播基督教信仰,被國王提瑞達特三世當作“邪教分子”投入深坑地牢,14年後因為他醫好了國王的奇異病症,才得以與之修好,並勸說國王皈依了基督教,進而將基督教奉為國教。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01年,聖格雷戈裡奉命在亞美尼亞修建第一座教堂(即埃奇米阿津教堂),從此它被定格為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主教堂,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信徒來此朝拜。埃奇米阿津主教堂作為亞美尼亞基督教的中心,每七年舉辦一次隆重的聖禮儀式,世界上所有的亞美尼亞教堂都會派人蔘加,並帶走每七年才熬製一次的洗禮油。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準確地說,如今的埃奇米阿津教堂是一個佔地面積極廣的建築群,臨街的大門修建得猶如紀念碑,為紀念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1700年而建,門上刻畫了國王將權杖交於主教的神聖場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時至今日,當年的王宮也成了埃奇米阿津教堂的宗教珍寶館,收藏著無數聖物,從諾亞方舟殘片到曾刺入耶穌胸口的聖矛,從耶穌頭上的荊冠碎片到聖格雷戈裡鑲金嵌寶的右臂護套,從千年前的彩繪《福音》書到歷代大主教華麗的聖衣冠……當參觀者從一件件寶物前走過,恍若在翻閱著一部基督教厚重的史書。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在埃奇米阿津,還有一座著名的教堂廢墟非同尋常,它正式的名稱叫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建於7世紀,毀於10世紀,而且從此沒有修復重建。即便如此,殘留下來的斷垣殘壁依舊遮擋不住它昔日的輝煌,其壯觀的景緻至今依然令人驚歎。

尤其是在建築史上,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更為重要,因為這樣大規模的圓形教堂在東方乃至世界都是已知的第一座。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拜占庭的康斯坦丁皇帝於652年親臨即將完工的茲瓦爾特諾茨教堂建築現場,並邀請建築師阿瓦涅斯去他的都城也修造一座同樣的教堂,這一計劃由於建築師死在前往康斯坦丁堡的路上而沒能實現。不過,茲瓦爾特諾茨教堂的建築理念還是得到了廣泛傳播,並且在歐亞新的建築和藝術傑作中得到發展。

2、信仰是解讀亞美尼亞的唯一鑰匙

修道院是教會專門培養神職人員的地方,在這裡,他們要接受教會的知識,修煉自己的品格行為。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所以,修道院的選址多在遠離城鎮的荒山野嶺之中。在亞美尼亞,孤懸于山野上、洞穴旁的修道院最為動人心魄,那是信仰力量所在。

如果要在眾多的修道院中,評選最美修道院,始建於1105年的諾拉旺克修道院最有可能奪魁。

它選址於懸崖雪山之間,造型獨一無二,是世界上第一座在外牆建樓梯的雙層宗教建築,內外精雕細刻,加上紅砂岩堆砌的自身豔麗,天生具有一種柔美感。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之所以有這款史無前例的創意造型,是因為建築師愛上了美麗的公主,而國王說,想娶公主,先建成世界上最美的教堂再說。壓力之下,建築師費盡心機,終於腦洞大開。諾拉旺克修道院問世之日,必定贏得無數讚歎,最後建築師是否抱得美人歸倒沒有人關心了。

在最美修道院評比中,格加爾德修道院(亦叫聖矛修道院)無疑是諾拉旺克修道院的“勁敵”。格加爾德修道院倚山而立、氣勢恢宏,是中世紀亞美尼亞修道院迄今整體建築和裝飾藝術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4世紀時,亞美尼亞第一任大主教聖格雷戈裡為了保存羅馬士兵用來刺穿耶穌身體的那個聖矛(現存於埃奇米阿津教堂珍寶館)修建了這座修道院,其大部分建築物在岩石中鑿成,有一股清泉從巖壁流出,落在小教堂的水池中,潺潺聲響非常悅耳。修道院內部樸素莊嚴,靜靜的燭光裡只有廊柱上方的浮雕引人注目,牛頭口銜鐵環,鐵環上有兩條鏈子拴住了兩頭憨態可掬的獅子,鐵環下方還有一隻神鳥張翅佇立於盤羊背上。這些浮雕的含義不僅旅遊者看不懂,聽說連考古學家也為之傷透腦筋。

還有一家叫阿赫塔拉的修道院也有顏值加入最美修道院評比。它離格魯吉亞不遠,與阿赫塔拉要塞在一起,高懸于山頂,因為年久未修和遺世獨立,烏黑的門廊門柱更添了滄桑感,進入信仰中心,斑駁且美麗的壁畫呈現著古老的光澤。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搖曳的燭光映照著聖母抱著聖子的圖像,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裡聖母的形象與別處的不同,從服飾到容顏都已本土化,宛若風華正茂、溫良賢淑的亞美尼亞女子。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比起阿赫塔拉修道院來,偌大的要塞和城堡建築只能用殘破來形容,不過這樣的殘破因為長期與樹木雜草共沐陽光雨露,又誕生出一種人工與自然的奇麗來。如今這裡只有一個人守著,陪伴著清涼的歲月和他心中的上帝。


"

亞美尼亞曆史悠久,曾經是擁有廣袤領土的王國,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就停靠在當年屬於亞美尼亞的亞拉臘山上。時光飛逝,如今的亞美尼亞只是國土面積不到3萬平方米、人口只有300萬的內陸小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在1700多年的宗教傳承中,亞美尼亞這片袖珍的清麗山水間留下了14000多座精美絕倫的教堂和修道院,諾亞方舟的一塊殘片和刺穿耶穌身體的聖矛長期被收藏在埃奇米阿津的宗教珍寶館中,每個亞美尼亞人對這些久遠的神話都深信不疑。

1、埃奇米阿津的珍寶和廢墟

埃裡溫是亞美尼亞的首都,然而,要探尋亞美尼亞充滿神祕色彩的歷史,卻必須從離埃裡溫18公里的埃奇米阿津開始,因為從公元117年起的數百年間,埃奇米阿津一直是亞美尼亞的都城。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2世紀末,一個亞美尼亞貴族的後代聖格雷戈裡開始在埃奇米阿津傳播基督教信仰,被國王提瑞達特三世當作“邪教分子”投入深坑地牢,14年後因為他醫好了國王的奇異病症,才得以與之修好,並勸說國王皈依了基督教,進而將基督教奉為國教。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01年,聖格雷戈裡奉命在亞美尼亞修建第一座教堂(即埃奇米阿津教堂),從此它被定格為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主教堂,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信徒來此朝拜。埃奇米阿津主教堂作為亞美尼亞基督教的中心,每七年舉辦一次隆重的聖禮儀式,世界上所有的亞美尼亞教堂都會派人蔘加,並帶走每七年才熬製一次的洗禮油。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準確地說,如今的埃奇米阿津教堂是一個佔地面積極廣的建築群,臨街的大門修建得猶如紀念碑,為紀念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1700年而建,門上刻畫了國王將權杖交於主教的神聖場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時至今日,當年的王宮也成了埃奇米阿津教堂的宗教珍寶館,收藏著無數聖物,從諾亞方舟殘片到曾刺入耶穌胸口的聖矛,從耶穌頭上的荊冠碎片到聖格雷戈裡鑲金嵌寶的右臂護套,從千年前的彩繪《福音》書到歷代大主教華麗的聖衣冠……當參觀者從一件件寶物前走過,恍若在翻閱著一部基督教厚重的史書。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在埃奇米阿津,還有一座著名的教堂廢墟非同尋常,它正式的名稱叫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建於7世紀,毀於10世紀,而且從此沒有修復重建。即便如此,殘留下來的斷垣殘壁依舊遮擋不住它昔日的輝煌,其壯觀的景緻至今依然令人驚歎。

尤其是在建築史上,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更為重要,因為這樣大規模的圓形教堂在東方乃至世界都是已知的第一座。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拜占庭的康斯坦丁皇帝於652年親臨即將完工的茲瓦爾特諾茨教堂建築現場,並邀請建築師阿瓦涅斯去他的都城也修造一座同樣的教堂,這一計劃由於建築師死在前往康斯坦丁堡的路上而沒能實現。不過,茲瓦爾特諾茨教堂的建築理念還是得到了廣泛傳播,並且在歐亞新的建築和藝術傑作中得到發展。

2、信仰是解讀亞美尼亞的唯一鑰匙

修道院是教會專門培養神職人員的地方,在這裡,他們要接受教會的知識,修煉自己的品格行為。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所以,修道院的選址多在遠離城鎮的荒山野嶺之中。在亞美尼亞,孤懸于山野上、洞穴旁的修道院最為動人心魄,那是信仰力量所在。

如果要在眾多的修道院中,評選最美修道院,始建於1105年的諾拉旺克修道院最有可能奪魁。

它選址於懸崖雪山之間,造型獨一無二,是世界上第一座在外牆建樓梯的雙層宗教建築,內外精雕細刻,加上紅砂岩堆砌的自身豔麗,天生具有一種柔美感。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之所以有這款史無前例的創意造型,是因為建築師愛上了美麗的公主,而國王說,想娶公主,先建成世界上最美的教堂再說。壓力之下,建築師費盡心機,終於腦洞大開。諾拉旺克修道院問世之日,必定贏得無數讚歎,最後建築師是否抱得美人歸倒沒有人關心了。

在最美修道院評比中,格加爾德修道院(亦叫聖矛修道院)無疑是諾拉旺克修道院的“勁敵”。格加爾德修道院倚山而立、氣勢恢宏,是中世紀亞美尼亞修道院迄今整體建築和裝飾藝術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4世紀時,亞美尼亞第一任大主教聖格雷戈裡為了保存羅馬士兵用來刺穿耶穌身體的那個聖矛(現存於埃奇米阿津教堂珍寶館)修建了這座修道院,其大部分建築物在岩石中鑿成,有一股清泉從巖壁流出,落在小教堂的水池中,潺潺聲響非常悅耳。修道院內部樸素莊嚴,靜靜的燭光裡只有廊柱上方的浮雕引人注目,牛頭口銜鐵環,鐵環上有兩條鏈子拴住了兩頭憨態可掬的獅子,鐵環下方還有一隻神鳥張翅佇立於盤羊背上。這些浮雕的含義不僅旅遊者看不懂,聽說連考古學家也為之傷透腦筋。

還有一家叫阿赫塔拉的修道院也有顏值加入最美修道院評比。它離格魯吉亞不遠,與阿赫塔拉要塞在一起,高懸于山頂,因為年久未修和遺世獨立,烏黑的門廊門柱更添了滄桑感,進入信仰中心,斑駁且美麗的壁畫呈現著古老的光澤。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搖曳的燭光映照著聖母抱著聖子的圖像,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裡聖母的形象與別處的不同,從服飾到容顏都已本土化,宛若風華正茂、溫良賢淑的亞美尼亞女子。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比起阿赫塔拉修道院來,偌大的要塞和城堡建築只能用殘破來形容,不過這樣的殘破因為長期與樹木雜草共沐陽光雨露,又誕生出一種人工與自然的奇麗來。如今這裡只有一個人守著,陪伴著清涼的歲月和他心中的上帝。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埃裡溫的繁華里散發出的藝術光芒

與山野中清寂的修道院相比,首都埃裡溫則充滿活力,一片繁華。


"

亞美尼亞曆史悠久,曾經是擁有廣袤領土的王國,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就停靠在當年屬於亞美尼亞的亞拉臘山上。時光飛逝,如今的亞美尼亞只是國土面積不到3萬平方米、人口只有300萬的內陸小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在1700多年的宗教傳承中,亞美尼亞這片袖珍的清麗山水間留下了14000多座精美絕倫的教堂和修道院,諾亞方舟的一塊殘片和刺穿耶穌身體的聖矛長期被收藏在埃奇米阿津的宗教珍寶館中,每個亞美尼亞人對這些久遠的神話都深信不疑。

1、埃奇米阿津的珍寶和廢墟

埃裡溫是亞美尼亞的首都,然而,要探尋亞美尼亞充滿神祕色彩的歷史,卻必須從離埃裡溫18公里的埃奇米阿津開始,因為從公元117年起的數百年間,埃奇米阿津一直是亞美尼亞的都城。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2世紀末,一個亞美尼亞貴族的後代聖格雷戈裡開始在埃奇米阿津傳播基督教信仰,被國王提瑞達特三世當作“邪教分子”投入深坑地牢,14年後因為他醫好了國王的奇異病症,才得以與之修好,並勸說國王皈依了基督教,進而將基督教奉為國教。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01年,聖格雷戈裡奉命在亞美尼亞修建第一座教堂(即埃奇米阿津教堂),從此它被定格為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主教堂,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信徒來此朝拜。埃奇米阿津主教堂作為亞美尼亞基督教的中心,每七年舉辦一次隆重的聖禮儀式,世界上所有的亞美尼亞教堂都會派人蔘加,並帶走每七年才熬製一次的洗禮油。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準確地說,如今的埃奇米阿津教堂是一個佔地面積極廣的建築群,臨街的大門修建得猶如紀念碑,為紀念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1700年而建,門上刻畫了國王將權杖交於主教的神聖場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時至今日,當年的王宮也成了埃奇米阿津教堂的宗教珍寶館,收藏著無數聖物,從諾亞方舟殘片到曾刺入耶穌胸口的聖矛,從耶穌頭上的荊冠碎片到聖格雷戈裡鑲金嵌寶的右臂護套,從千年前的彩繪《福音》書到歷代大主教華麗的聖衣冠……當參觀者從一件件寶物前走過,恍若在翻閱著一部基督教厚重的史書。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在埃奇米阿津,還有一座著名的教堂廢墟非同尋常,它正式的名稱叫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建於7世紀,毀於10世紀,而且從此沒有修復重建。即便如此,殘留下來的斷垣殘壁依舊遮擋不住它昔日的輝煌,其壯觀的景緻至今依然令人驚歎。

尤其是在建築史上,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更為重要,因為這樣大規模的圓形教堂在東方乃至世界都是已知的第一座。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拜占庭的康斯坦丁皇帝於652年親臨即將完工的茲瓦爾特諾茨教堂建築現場,並邀請建築師阿瓦涅斯去他的都城也修造一座同樣的教堂,這一計劃由於建築師死在前往康斯坦丁堡的路上而沒能實現。不過,茲瓦爾特諾茨教堂的建築理念還是得到了廣泛傳播,並且在歐亞新的建築和藝術傑作中得到發展。

2、信仰是解讀亞美尼亞的唯一鑰匙

修道院是教會專門培養神職人員的地方,在這裡,他們要接受教會的知識,修煉自己的品格行為。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所以,修道院的選址多在遠離城鎮的荒山野嶺之中。在亞美尼亞,孤懸于山野上、洞穴旁的修道院最為動人心魄,那是信仰力量所在。

如果要在眾多的修道院中,評選最美修道院,始建於1105年的諾拉旺克修道院最有可能奪魁。

它選址於懸崖雪山之間,造型獨一無二,是世界上第一座在外牆建樓梯的雙層宗教建築,內外精雕細刻,加上紅砂岩堆砌的自身豔麗,天生具有一種柔美感。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之所以有這款史無前例的創意造型,是因為建築師愛上了美麗的公主,而國王說,想娶公主,先建成世界上最美的教堂再說。壓力之下,建築師費盡心機,終於腦洞大開。諾拉旺克修道院問世之日,必定贏得無數讚歎,最後建築師是否抱得美人歸倒沒有人關心了。

在最美修道院評比中,格加爾德修道院(亦叫聖矛修道院)無疑是諾拉旺克修道院的“勁敵”。格加爾德修道院倚山而立、氣勢恢宏,是中世紀亞美尼亞修道院迄今整體建築和裝飾藝術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4世紀時,亞美尼亞第一任大主教聖格雷戈裡為了保存羅馬士兵用來刺穿耶穌身體的那個聖矛(現存於埃奇米阿津教堂珍寶館)修建了這座修道院,其大部分建築物在岩石中鑿成,有一股清泉從巖壁流出,落在小教堂的水池中,潺潺聲響非常悅耳。修道院內部樸素莊嚴,靜靜的燭光裡只有廊柱上方的浮雕引人注目,牛頭口銜鐵環,鐵環上有兩條鏈子拴住了兩頭憨態可掬的獅子,鐵環下方還有一隻神鳥張翅佇立於盤羊背上。這些浮雕的含義不僅旅遊者看不懂,聽說連考古學家也為之傷透腦筋。

還有一家叫阿赫塔拉的修道院也有顏值加入最美修道院評比。它離格魯吉亞不遠,與阿赫塔拉要塞在一起,高懸于山頂,因為年久未修和遺世獨立,烏黑的門廊門柱更添了滄桑感,進入信仰中心,斑駁且美麗的壁畫呈現著古老的光澤。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搖曳的燭光映照著聖母抱著聖子的圖像,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裡聖母的形象與別處的不同,從服飾到容顏都已本土化,宛若風華正茂、溫良賢淑的亞美尼亞女子。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比起阿赫塔拉修道院來,偌大的要塞和城堡建築只能用殘破來形容,不過這樣的殘破因為長期與樹木雜草共沐陽光雨露,又誕生出一種人工與自然的奇麗來。如今這裡只有一個人守著,陪伴著清涼的歲月和他心中的上帝。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埃裡溫的繁華里散發出的藝術光芒

與山野中清寂的修道院相比,首都埃裡溫則充滿活力,一片繁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從自由廣場到共和國廣場的千米之路,最能感受到亞美尼亞都市的藝術氣息。


"

亞美尼亞曆史悠久,曾經是擁有廣袤領土的王國,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就停靠在當年屬於亞美尼亞的亞拉臘山上。時光飛逝,如今的亞美尼亞只是國土面積不到3萬平方米、人口只有300萬的內陸小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在1700多年的宗教傳承中,亞美尼亞這片袖珍的清麗山水間留下了14000多座精美絕倫的教堂和修道院,諾亞方舟的一塊殘片和刺穿耶穌身體的聖矛長期被收藏在埃奇米阿津的宗教珍寶館中,每個亞美尼亞人對這些久遠的神話都深信不疑。

1、埃奇米阿津的珍寶和廢墟

埃裡溫是亞美尼亞的首都,然而,要探尋亞美尼亞充滿神祕色彩的歷史,卻必須從離埃裡溫18公里的埃奇米阿津開始,因為從公元117年起的數百年間,埃奇米阿津一直是亞美尼亞的都城。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2世紀末,一個亞美尼亞貴族的後代聖格雷戈裡開始在埃奇米阿津傳播基督教信仰,被國王提瑞達特三世當作“邪教分子”投入深坑地牢,14年後因為他醫好了國王的奇異病症,才得以與之修好,並勸說國王皈依了基督教,進而將基督教奉為國教。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01年,聖格雷戈裡奉命在亞美尼亞修建第一座教堂(即埃奇米阿津教堂),從此它被定格為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主教堂,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信徒來此朝拜。埃奇米阿津主教堂作為亞美尼亞基督教的中心,每七年舉辦一次隆重的聖禮儀式,世界上所有的亞美尼亞教堂都會派人蔘加,並帶走每七年才熬製一次的洗禮油。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準確地說,如今的埃奇米阿津教堂是一個佔地面積極廣的建築群,臨街的大門修建得猶如紀念碑,為紀念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1700年而建,門上刻畫了國王將權杖交於主教的神聖場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時至今日,當年的王宮也成了埃奇米阿津教堂的宗教珍寶館,收藏著無數聖物,從諾亞方舟殘片到曾刺入耶穌胸口的聖矛,從耶穌頭上的荊冠碎片到聖格雷戈裡鑲金嵌寶的右臂護套,從千年前的彩繪《福音》書到歷代大主教華麗的聖衣冠……當參觀者從一件件寶物前走過,恍若在翻閱著一部基督教厚重的史書。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在埃奇米阿津,還有一座著名的教堂廢墟非同尋常,它正式的名稱叫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建於7世紀,毀於10世紀,而且從此沒有修復重建。即便如此,殘留下來的斷垣殘壁依舊遮擋不住它昔日的輝煌,其壯觀的景緻至今依然令人驚歎。

尤其是在建築史上,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更為重要,因為這樣大規模的圓形教堂在東方乃至世界都是已知的第一座。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拜占庭的康斯坦丁皇帝於652年親臨即將完工的茲瓦爾特諾茨教堂建築現場,並邀請建築師阿瓦涅斯去他的都城也修造一座同樣的教堂,這一計劃由於建築師死在前往康斯坦丁堡的路上而沒能實現。不過,茲瓦爾特諾茨教堂的建築理念還是得到了廣泛傳播,並且在歐亞新的建築和藝術傑作中得到發展。

2、信仰是解讀亞美尼亞的唯一鑰匙

修道院是教會專門培養神職人員的地方,在這裡,他們要接受教會的知識,修煉自己的品格行為。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所以,修道院的選址多在遠離城鎮的荒山野嶺之中。在亞美尼亞,孤懸于山野上、洞穴旁的修道院最為動人心魄,那是信仰力量所在。

如果要在眾多的修道院中,評選最美修道院,始建於1105年的諾拉旺克修道院最有可能奪魁。

它選址於懸崖雪山之間,造型獨一無二,是世界上第一座在外牆建樓梯的雙層宗教建築,內外精雕細刻,加上紅砂岩堆砌的自身豔麗,天生具有一種柔美感。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之所以有這款史無前例的創意造型,是因為建築師愛上了美麗的公主,而國王說,想娶公主,先建成世界上最美的教堂再說。壓力之下,建築師費盡心機,終於腦洞大開。諾拉旺克修道院問世之日,必定贏得無數讚歎,最後建築師是否抱得美人歸倒沒有人關心了。

在最美修道院評比中,格加爾德修道院(亦叫聖矛修道院)無疑是諾拉旺克修道院的“勁敵”。格加爾德修道院倚山而立、氣勢恢宏,是中世紀亞美尼亞修道院迄今整體建築和裝飾藝術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4世紀時,亞美尼亞第一任大主教聖格雷戈裡為了保存羅馬士兵用來刺穿耶穌身體的那個聖矛(現存於埃奇米阿津教堂珍寶館)修建了這座修道院,其大部分建築物在岩石中鑿成,有一股清泉從巖壁流出,落在小教堂的水池中,潺潺聲響非常悅耳。修道院內部樸素莊嚴,靜靜的燭光裡只有廊柱上方的浮雕引人注目,牛頭口銜鐵環,鐵環上有兩條鏈子拴住了兩頭憨態可掬的獅子,鐵環下方還有一隻神鳥張翅佇立於盤羊背上。這些浮雕的含義不僅旅遊者看不懂,聽說連考古學家也為之傷透腦筋。

還有一家叫阿赫塔拉的修道院也有顏值加入最美修道院評比。它離格魯吉亞不遠,與阿赫塔拉要塞在一起,高懸于山頂,因為年久未修和遺世獨立,烏黑的門廊門柱更添了滄桑感,進入信仰中心,斑駁且美麗的壁畫呈現著古老的光澤。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搖曳的燭光映照著聖母抱著聖子的圖像,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裡聖母的形象與別處的不同,從服飾到容顏都已本土化,宛若風華正茂、溫良賢淑的亞美尼亞女子。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比起阿赫塔拉修道院來,偌大的要塞和城堡建築只能用殘破來形容,不過這樣的殘破因為長期與樹木雜草共沐陽光雨露,又誕生出一種人工與自然的奇麗來。如今這裡只有一個人守著,陪伴著清涼的歲月和他心中的上帝。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埃裡溫的繁華里散發出的藝術光芒

與山野中清寂的修道院相比,首都埃裡溫則充滿活力,一片繁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從自由廣場到共和國廣場的千米之路,最能感受到亞美尼亞都市的藝術氣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自由廣場以氣勢恢宏的國家歌劇院為醒目標誌,建於1933年的國家歌劇院,包括兩個大廳:擁有1400座位的音樂廳和擁有1200座位的國家歌劇芭蕾舞劇院,是古老建築風格與現代建築風格的完美融合,令人過目不忘。由20世紀早期傑出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師、亞美尼亞最著名的建築師亞歷山大·塔馬尼揚(他的肖像出現在亞美尼亞500德拉姆紙幣上)設計。自由廣場和廣場邊上的天鵝湖,極好地襯托了國家歌劇院的華美和氣派。


"

亞美尼亞曆史悠久,曾經是擁有廣袤領土的王國,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就停靠在當年屬於亞美尼亞的亞拉臘山上。時光飛逝,如今的亞美尼亞只是國土面積不到3萬平方米、人口只有300萬的內陸小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在1700多年的宗教傳承中,亞美尼亞這片袖珍的清麗山水間留下了14000多座精美絕倫的教堂和修道院,諾亞方舟的一塊殘片和刺穿耶穌身體的聖矛長期被收藏在埃奇米阿津的宗教珍寶館中,每個亞美尼亞人對這些久遠的神話都深信不疑。

1、埃奇米阿津的珍寶和廢墟

埃裡溫是亞美尼亞的首都,然而,要探尋亞美尼亞充滿神祕色彩的歷史,卻必須從離埃裡溫18公里的埃奇米阿津開始,因為從公元117年起的數百年間,埃奇米阿津一直是亞美尼亞的都城。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2世紀末,一個亞美尼亞貴族的後代聖格雷戈裡開始在埃奇米阿津傳播基督教信仰,被國王提瑞達特三世當作“邪教分子”投入深坑地牢,14年後因為他醫好了國王的奇異病症,才得以與之修好,並勸說國王皈依了基督教,進而將基督教奉為國教。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01年,聖格雷戈裡奉命在亞美尼亞修建第一座教堂(即埃奇米阿津教堂),從此它被定格為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主教堂,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信徒來此朝拜。埃奇米阿津主教堂作為亞美尼亞基督教的中心,每七年舉辦一次隆重的聖禮儀式,世界上所有的亞美尼亞教堂都會派人蔘加,並帶走每七年才熬製一次的洗禮油。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準確地說,如今的埃奇米阿津教堂是一個佔地面積極廣的建築群,臨街的大門修建得猶如紀念碑,為紀念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1700年而建,門上刻畫了國王將權杖交於主教的神聖場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時至今日,當年的王宮也成了埃奇米阿津教堂的宗教珍寶館,收藏著無數聖物,從諾亞方舟殘片到曾刺入耶穌胸口的聖矛,從耶穌頭上的荊冠碎片到聖格雷戈裡鑲金嵌寶的右臂護套,從千年前的彩繪《福音》書到歷代大主教華麗的聖衣冠……當參觀者從一件件寶物前走過,恍若在翻閱著一部基督教厚重的史書。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在埃奇米阿津,還有一座著名的教堂廢墟非同尋常,它正式的名稱叫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建於7世紀,毀於10世紀,而且從此沒有修復重建。即便如此,殘留下來的斷垣殘壁依舊遮擋不住它昔日的輝煌,其壯觀的景緻至今依然令人驚歎。

尤其是在建築史上,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更為重要,因為這樣大規模的圓形教堂在東方乃至世界都是已知的第一座。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拜占庭的康斯坦丁皇帝於652年親臨即將完工的茲瓦爾特諾茨教堂建築現場,並邀請建築師阿瓦涅斯去他的都城也修造一座同樣的教堂,這一計劃由於建築師死在前往康斯坦丁堡的路上而沒能實現。不過,茲瓦爾特諾茨教堂的建築理念還是得到了廣泛傳播,並且在歐亞新的建築和藝術傑作中得到發展。

2、信仰是解讀亞美尼亞的唯一鑰匙

修道院是教會專門培養神職人員的地方,在這裡,他們要接受教會的知識,修煉自己的品格行為。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所以,修道院的選址多在遠離城鎮的荒山野嶺之中。在亞美尼亞,孤懸于山野上、洞穴旁的修道院最為動人心魄,那是信仰力量所在。

如果要在眾多的修道院中,評選最美修道院,始建於1105年的諾拉旺克修道院最有可能奪魁。

它選址於懸崖雪山之間,造型獨一無二,是世界上第一座在外牆建樓梯的雙層宗教建築,內外精雕細刻,加上紅砂岩堆砌的自身豔麗,天生具有一種柔美感。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之所以有這款史無前例的創意造型,是因為建築師愛上了美麗的公主,而國王說,想娶公主,先建成世界上最美的教堂再說。壓力之下,建築師費盡心機,終於腦洞大開。諾拉旺克修道院問世之日,必定贏得無數讚歎,最後建築師是否抱得美人歸倒沒有人關心了。

在最美修道院評比中,格加爾德修道院(亦叫聖矛修道院)無疑是諾拉旺克修道院的“勁敵”。格加爾德修道院倚山而立、氣勢恢宏,是中世紀亞美尼亞修道院迄今整體建築和裝飾藝術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4世紀時,亞美尼亞第一任大主教聖格雷戈裡為了保存羅馬士兵用來刺穿耶穌身體的那個聖矛(現存於埃奇米阿津教堂珍寶館)修建了這座修道院,其大部分建築物在岩石中鑿成,有一股清泉從巖壁流出,落在小教堂的水池中,潺潺聲響非常悅耳。修道院內部樸素莊嚴,靜靜的燭光裡只有廊柱上方的浮雕引人注目,牛頭口銜鐵環,鐵環上有兩條鏈子拴住了兩頭憨態可掬的獅子,鐵環下方還有一隻神鳥張翅佇立於盤羊背上。這些浮雕的含義不僅旅遊者看不懂,聽說連考古學家也為之傷透腦筋。

還有一家叫阿赫塔拉的修道院也有顏值加入最美修道院評比。它離格魯吉亞不遠,與阿赫塔拉要塞在一起,高懸于山頂,因為年久未修和遺世獨立,烏黑的門廊門柱更添了滄桑感,進入信仰中心,斑駁且美麗的壁畫呈現著古老的光澤。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搖曳的燭光映照著聖母抱著聖子的圖像,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裡聖母的形象與別處的不同,從服飾到容顏都已本土化,宛若風華正茂、溫良賢淑的亞美尼亞女子。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比起阿赫塔拉修道院來,偌大的要塞和城堡建築只能用殘破來形容,不過這樣的殘破因為長期與樹木雜草共沐陽光雨露,又誕生出一種人工與自然的奇麗來。如今這裡只有一個人守著,陪伴著清涼的歲月和他心中的上帝。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埃裡溫的繁華里散發出的藝術光芒

與山野中清寂的修道院相比,首都埃裡溫則充滿活力,一片繁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從自由廣場到共和國廣場的千米之路,最能感受到亞美尼亞都市的藝術氣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自由廣場以氣勢恢宏的國家歌劇院為醒目標誌,建於1933年的國家歌劇院,包括兩個大廳:擁有1400座位的音樂廳和擁有1200座位的國家歌劇芭蕾舞劇院,是古老建築風格與現代建築風格的完美融合,令人過目不忘。由20世紀早期傑出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師、亞美尼亞最著名的建築師亞歷山大·塔馬尼揚(他的肖像出現在亞美尼亞500德拉姆紙幣上)設計。自由廣場和廣場邊上的天鵝湖,極好地襯托了國家歌劇院的華美和氣派。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在自由廣場到共和國廣場之間是埃裡溫最主要的商業步行街,琳琅滿目的商場與悠閒愜意的咖啡館鱗次櫛比,這樣的千米穿越猶如一次休閒漫步。

到了共和國廣場,即使“美盲”也會眼睛一亮,因為這個超大廣場的周圍是亞美尼亞國家核心建築密集區:亞美尼亞總理府、國家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文學藝術博物館、外交部等部委大樓、萬豪亞美尼亞酒店、國家郵電總局,皆為亞美尼亞古典式建築,以當地盛產的紅、粉、白各色岩石建造,以粉紅色為主色調,共和國廣場中心有噴泉、綠地,現在有一部分地方成了停車場。共和國廣場原名列寧廣場,其中央靠西位置的列寧塑像已於20世紀末移除,亞美尼亞的近代滄桑彷彿也就此抹去。


"

亞美尼亞曆史悠久,曾經是擁有廣袤領土的王國,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就停靠在當年屬於亞美尼亞的亞拉臘山上。時光飛逝,如今的亞美尼亞只是國土面積不到3萬平方米、人口只有300萬的內陸小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在1700多年的宗教傳承中,亞美尼亞這片袖珍的清麗山水間留下了14000多座精美絕倫的教堂和修道院,諾亞方舟的一塊殘片和刺穿耶穌身體的聖矛長期被收藏在埃奇米阿津的宗教珍寶館中,每個亞美尼亞人對這些久遠的神話都深信不疑。

1、埃奇米阿津的珍寶和廢墟

埃裡溫是亞美尼亞的首都,然而,要探尋亞美尼亞充滿神祕色彩的歷史,卻必須從離埃裡溫18公里的埃奇米阿津開始,因為從公元117年起的數百年間,埃奇米阿津一直是亞美尼亞的都城。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2世紀末,一個亞美尼亞貴族的後代聖格雷戈裡開始在埃奇米阿津傳播基督教信仰,被國王提瑞達特三世當作“邪教分子”投入深坑地牢,14年後因為他醫好了國王的奇異病症,才得以與之修好,並勸說國王皈依了基督教,進而將基督教奉為國教。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01年,聖格雷戈裡奉命在亞美尼亞修建第一座教堂(即埃奇米阿津教堂),從此它被定格為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主教堂,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信徒來此朝拜。埃奇米阿津主教堂作為亞美尼亞基督教的中心,每七年舉辦一次隆重的聖禮儀式,世界上所有的亞美尼亞教堂都會派人蔘加,並帶走每七年才熬製一次的洗禮油。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準確地說,如今的埃奇米阿津教堂是一個佔地面積極廣的建築群,臨街的大門修建得猶如紀念碑,為紀念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1700年而建,門上刻畫了國王將權杖交於主教的神聖場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時至今日,當年的王宮也成了埃奇米阿津教堂的宗教珍寶館,收藏著無數聖物,從諾亞方舟殘片到曾刺入耶穌胸口的聖矛,從耶穌頭上的荊冠碎片到聖格雷戈裡鑲金嵌寶的右臂護套,從千年前的彩繪《福音》書到歷代大主教華麗的聖衣冠……當參觀者從一件件寶物前走過,恍若在翻閱著一部基督教厚重的史書。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在埃奇米阿津,還有一座著名的教堂廢墟非同尋常,它正式的名稱叫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建於7世紀,毀於10世紀,而且從此沒有修復重建。即便如此,殘留下來的斷垣殘壁依舊遮擋不住它昔日的輝煌,其壯觀的景緻至今依然令人驚歎。

尤其是在建築史上,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更為重要,因為這樣大規模的圓形教堂在東方乃至世界都是已知的第一座。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拜占庭的康斯坦丁皇帝於652年親臨即將完工的茲瓦爾特諾茨教堂建築現場,並邀請建築師阿瓦涅斯去他的都城也修造一座同樣的教堂,這一計劃由於建築師死在前往康斯坦丁堡的路上而沒能實現。不過,茲瓦爾特諾茨教堂的建築理念還是得到了廣泛傳播,並且在歐亞新的建築和藝術傑作中得到發展。

2、信仰是解讀亞美尼亞的唯一鑰匙

修道院是教會專門培養神職人員的地方,在這裡,他們要接受教會的知識,修煉自己的品格行為。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所以,修道院的選址多在遠離城鎮的荒山野嶺之中。在亞美尼亞,孤懸于山野上、洞穴旁的修道院最為動人心魄,那是信仰力量所在。

如果要在眾多的修道院中,評選最美修道院,始建於1105年的諾拉旺克修道院最有可能奪魁。

它選址於懸崖雪山之間,造型獨一無二,是世界上第一座在外牆建樓梯的雙層宗教建築,內外精雕細刻,加上紅砂岩堆砌的自身豔麗,天生具有一種柔美感。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之所以有這款史無前例的創意造型,是因為建築師愛上了美麗的公主,而國王說,想娶公主,先建成世界上最美的教堂再說。壓力之下,建築師費盡心機,終於腦洞大開。諾拉旺克修道院問世之日,必定贏得無數讚歎,最後建築師是否抱得美人歸倒沒有人關心了。

在最美修道院評比中,格加爾德修道院(亦叫聖矛修道院)無疑是諾拉旺克修道院的“勁敵”。格加爾德修道院倚山而立、氣勢恢宏,是中世紀亞美尼亞修道院迄今整體建築和裝飾藝術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4世紀時,亞美尼亞第一任大主教聖格雷戈裡為了保存羅馬士兵用來刺穿耶穌身體的那個聖矛(現存於埃奇米阿津教堂珍寶館)修建了這座修道院,其大部分建築物在岩石中鑿成,有一股清泉從巖壁流出,落在小教堂的水池中,潺潺聲響非常悅耳。修道院內部樸素莊嚴,靜靜的燭光裡只有廊柱上方的浮雕引人注目,牛頭口銜鐵環,鐵環上有兩條鏈子拴住了兩頭憨態可掬的獅子,鐵環下方還有一隻神鳥張翅佇立於盤羊背上。這些浮雕的含義不僅旅遊者看不懂,聽說連考古學家也為之傷透腦筋。

還有一家叫阿赫塔拉的修道院也有顏值加入最美修道院評比。它離格魯吉亞不遠,與阿赫塔拉要塞在一起,高懸于山頂,因為年久未修和遺世獨立,烏黑的門廊門柱更添了滄桑感,進入信仰中心,斑駁且美麗的壁畫呈現著古老的光澤。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搖曳的燭光映照著聖母抱著聖子的圖像,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裡聖母的形象與別處的不同,從服飾到容顏都已本土化,宛若風華正茂、溫良賢淑的亞美尼亞女子。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比起阿赫塔拉修道院來,偌大的要塞和城堡建築只能用殘破來形容,不過這樣的殘破因為長期與樹木雜草共沐陽光雨露,又誕生出一種人工與自然的奇麗來。如今這裡只有一個人守著,陪伴著清涼的歲月和他心中的上帝。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埃裡溫的繁華里散發出的藝術光芒

與山野中清寂的修道院相比,首都埃裡溫則充滿活力,一片繁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從自由廣場到共和國廣場的千米之路,最能感受到亞美尼亞都市的藝術氣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自由廣場以氣勢恢宏的國家歌劇院為醒目標誌,建於1933年的國家歌劇院,包括兩個大廳:擁有1400座位的音樂廳和擁有1200座位的國家歌劇芭蕾舞劇院,是古老建築風格與現代建築風格的完美融合,令人過目不忘。由20世紀早期傑出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師、亞美尼亞最著名的建築師亞歷山大·塔馬尼揚(他的肖像出現在亞美尼亞500德拉姆紙幣上)設計。自由廣場和廣場邊上的天鵝湖,極好地襯托了國家歌劇院的華美和氣派。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在自由廣場到共和國廣場之間是埃裡溫最主要的商業步行街,琳琅滿目的商場與悠閒愜意的咖啡館鱗次櫛比,這樣的千米穿越猶如一次休閒漫步。

到了共和國廣場,即使“美盲”也會眼睛一亮,因為這個超大廣場的周圍是亞美尼亞國家核心建築密集區:亞美尼亞總理府、國家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文學藝術博物館、外交部等部委大樓、萬豪亞美尼亞酒店、國家郵電總局,皆為亞美尼亞古典式建築,以當地盛產的紅、粉、白各色岩石建造,以粉紅色為主色調,共和國廣場中心有噴泉、綠地,現在有一部分地方成了停車場。共和國廣場原名列寧廣場,其中央靠西位置的列寧塑像已於20世紀末移除,亞美尼亞的近代滄桑彷彿也就此抹去。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當然,共和國廣場最誘人的不是廣場本身,而是它邊上的亞美尼亞國家畫廊。


"

亞美尼亞曆史悠久,曾經是擁有廣袤領土的王國,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就停靠在當年屬於亞美尼亞的亞拉臘山上。時光飛逝,如今的亞美尼亞只是國土面積不到3萬平方米、人口只有300萬的內陸小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在1700多年的宗教傳承中,亞美尼亞這片袖珍的清麗山水間留下了14000多座精美絕倫的教堂和修道院,諾亞方舟的一塊殘片和刺穿耶穌身體的聖矛長期被收藏在埃奇米阿津的宗教珍寶館中,每個亞美尼亞人對這些久遠的神話都深信不疑。

1、埃奇米阿津的珍寶和廢墟

埃裡溫是亞美尼亞的首都,然而,要探尋亞美尼亞充滿神祕色彩的歷史,卻必須從離埃裡溫18公里的埃奇米阿津開始,因為從公元117年起的數百年間,埃奇米阿津一直是亞美尼亞的都城。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2世紀末,一個亞美尼亞貴族的後代聖格雷戈裡開始在埃奇米阿津傳播基督教信仰,被國王提瑞達特三世當作“邪教分子”投入深坑地牢,14年後因為他醫好了國王的奇異病症,才得以與之修好,並勸說國王皈依了基督教,進而將基督教奉為國教。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01年,聖格雷戈裡奉命在亞美尼亞修建第一座教堂(即埃奇米阿津教堂),從此它被定格為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主教堂,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信徒來此朝拜。埃奇米阿津主教堂作為亞美尼亞基督教的中心,每七年舉辦一次隆重的聖禮儀式,世界上所有的亞美尼亞教堂都會派人蔘加,並帶走每七年才熬製一次的洗禮油。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準確地說,如今的埃奇米阿津教堂是一個佔地面積極廣的建築群,臨街的大門修建得猶如紀念碑,為紀念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1700年而建,門上刻畫了國王將權杖交於主教的神聖場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時至今日,當年的王宮也成了埃奇米阿津教堂的宗教珍寶館,收藏著無數聖物,從諾亞方舟殘片到曾刺入耶穌胸口的聖矛,從耶穌頭上的荊冠碎片到聖格雷戈裡鑲金嵌寶的右臂護套,從千年前的彩繪《福音》書到歷代大主教華麗的聖衣冠……當參觀者從一件件寶物前走過,恍若在翻閱著一部基督教厚重的史書。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在埃奇米阿津,還有一座著名的教堂廢墟非同尋常,它正式的名稱叫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建於7世紀,毀於10世紀,而且從此沒有修復重建。即便如此,殘留下來的斷垣殘壁依舊遮擋不住它昔日的輝煌,其壯觀的景緻至今依然令人驚歎。

尤其是在建築史上,茲瓦爾特諾茨教堂遺址更為重要,因為這樣大規模的圓形教堂在東方乃至世界都是已知的第一座。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拜占庭的康斯坦丁皇帝於652年親臨即將完工的茲瓦爾特諾茨教堂建築現場,並邀請建築師阿瓦涅斯去他的都城也修造一座同樣的教堂,這一計劃由於建築師死在前往康斯坦丁堡的路上而沒能實現。不過,茲瓦爾特諾茨教堂的建築理念還是得到了廣泛傳播,並且在歐亞新的建築和藝術傑作中得到發展。

2、信仰是解讀亞美尼亞的唯一鑰匙

修道院是教會專門培養神職人員的地方,在這裡,他們要接受教會的知識,修煉自己的品格行為。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所以,修道院的選址多在遠離城鎮的荒山野嶺之中。在亞美尼亞,孤懸于山野上、洞穴旁的修道院最為動人心魄,那是信仰力量所在。

如果要在眾多的修道院中,評選最美修道院,始建於1105年的諾拉旺克修道院最有可能奪魁。

它選址於懸崖雪山之間,造型獨一無二,是世界上第一座在外牆建樓梯的雙層宗教建築,內外精雕細刻,加上紅砂岩堆砌的自身豔麗,天生具有一種柔美感。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據說之所以有這款史無前例的創意造型,是因為建築師愛上了美麗的公主,而國王說,想娶公主,先建成世界上最美的教堂再說。壓力之下,建築師費盡心機,終於腦洞大開。諾拉旺克修道院問世之日,必定贏得無數讚歎,最後建築師是否抱得美人歸倒沒有人關心了。

在最美修道院評比中,格加爾德修道院(亦叫聖矛修道院)無疑是諾拉旺克修道院的“勁敵”。格加爾德修道院倚山而立、氣勢恢宏,是中世紀亞美尼亞修道院迄今整體建築和裝飾藝術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4世紀時,亞美尼亞第一任大主教聖格雷戈裡為了保存羅馬士兵用來刺穿耶穌身體的那個聖矛(現存於埃奇米阿津教堂珍寶館)修建了這座修道院,其大部分建築物在岩石中鑿成,有一股清泉從巖壁流出,落在小教堂的水池中,潺潺聲響非常悅耳。修道院內部樸素莊嚴,靜靜的燭光裡只有廊柱上方的浮雕引人注目,牛頭口銜鐵環,鐵環上有兩條鏈子拴住了兩頭憨態可掬的獅子,鐵環下方還有一隻神鳥張翅佇立於盤羊背上。這些浮雕的含義不僅旅遊者看不懂,聽說連考古學家也為之傷透腦筋。

還有一家叫阿赫塔拉的修道院也有顏值加入最美修道院評比。它離格魯吉亞不遠,與阿赫塔拉要塞在一起,高懸于山頂,因為年久未修和遺世獨立,烏黑的門廊門柱更添了滄桑感,進入信仰中心,斑駁且美麗的壁畫呈現著古老的光澤。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搖曳的燭光映照著聖母抱著聖子的圖像,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裡聖母的形象與別處的不同,從服飾到容顏都已本土化,宛若風華正茂、溫良賢淑的亞美尼亞女子。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比起阿赫塔拉修道院來,偌大的要塞和城堡建築只能用殘破來形容,不過這樣的殘破因為長期與樹木雜草共沐陽光雨露,又誕生出一種人工與自然的奇麗來。如今這裡只有一個人守著,陪伴著清涼的歲月和他心中的上帝。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3、埃裡溫的繁華里散發出的藝術光芒

與山野中清寂的修道院相比,首都埃裡溫則充滿活力,一片繁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從自由廣場到共和國廣場的千米之路,最能感受到亞美尼亞都市的藝術氣息。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自由廣場以氣勢恢宏的國家歌劇院為醒目標誌,建於1933年的國家歌劇院,包括兩個大廳:擁有1400座位的音樂廳和擁有1200座位的國家歌劇芭蕾舞劇院,是古老建築風格與現代建築風格的完美融合,令人過目不忘。由20世紀早期傑出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師、亞美尼亞最著名的建築師亞歷山大·塔馬尼揚(他的肖像出現在亞美尼亞500德拉姆紙幣上)設計。自由廣場和廣場邊上的天鵝湖,極好地襯托了國家歌劇院的華美和氣派。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在自由廣場到共和國廣場之間是埃裡溫最主要的商業步行街,琳琅滿目的商場與悠閒愜意的咖啡館鱗次櫛比,這樣的千米穿越猶如一次休閒漫步。

到了共和國廣場,即使“美盲”也會眼睛一亮,因為這個超大廣場的周圍是亞美尼亞國家核心建築密集區:亞美尼亞總理府、國家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文學藝術博物館、外交部等部委大樓、萬豪亞美尼亞酒店、國家郵電總局,皆為亞美尼亞古典式建築,以當地盛產的紅、粉、白各色岩石建造,以粉紅色為主色調,共和國廣場中心有噴泉、綠地,現在有一部分地方成了停車場。共和國廣場原名列寧廣場,其中央靠西位置的列寧塑像已於20世紀末移除,亞美尼亞的近代滄桑彷彿也就此抹去。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當然,共和國廣場最誘人的不是廣場本身,而是它邊上的亞美尼亞國家畫廊。


諾亞方舟停靠之地(亞美尼亞)遍地是瑰寶


在亞美尼亞還沒獨立出來之前,這個畫廊的歐洲藝術品收藏就排在全蘇聯第三位,很多是二戰時期轉移自俄羅斯的名家作品,陳列品分列於八個樓層中。對於這個歷史悠久的基督教國家來說,三、四層的中古亞美尼亞藝術品尤為精彩,最震撼的是揭取自亞美尼亞不同教堂和修道院的大幅中世紀壁畫。可以這麼說,正是因為亞美尼亞國家畫廊的豐富收藏,讓與之毗鄰的國家歷史博物館黯然失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