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辦“俄羅斯商品一條街”

新聞 旅遊產業 國際 東北網 2018-12-16

俄羅斯商品一條街最初形成於1989年。1991年5月7日,黑河市(今愛輝區)政府決定正式成立俄羅斯商品一條街。該街最初位於中央街的商業繁華區,東起東興路西至西興路,是中蘇(俄)邊境地區最大的一處頗具特色的、以銷售俄羅斯商品為主的綜合性市場。

在黑河與蘇聯布拉戈維申斯克開通邊民“一日遊”後,前往蘇聯布市的中國遊客帶回了許多蘇產日用品,利用早晚時間在中央街銷售。大黑河島民貿市場開通後,隨著易貨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上街參與貿易的人數急劇增加,由最初的每日幾百人增至3000餘人,日交易額達7萬餘元。為順應黑河市民的現實需要,進一步培育和發展邊境貿易市場,黑河市政府決定順勢利導建立黑河市“俄羅斯商品一條街”市場。

“俄羅斯商品一條街”建立後,為鼓勵提高市民經商參貿的積極性,地、市工商部門制定了“四放開”管理辦法,即政策放開,凡入市經營者只需到工商部門領取攤位證即可;人員放開,允許各類人員上市依法經營;商品放開,凡國家允許上市的商品均可經銷;價格放開,商品價格由買賣雙方自由議價,隨行就市。同時,工商部門還實施了先免收稅費,待市場稍具規模後再逐步低收費的寬鬆優惠入市交易政策,這一政策使得市場規模迅速擴大。1992年-1993年,由於入市參貿人員迅猛增加,市場地段一再拓展延長,由原來的不足500米驟然增至2000米,市場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參加貿易的業務由300餘戶發展到1000餘戶,入市客流量日均達3萬餘人;市場經營的商品由毛領大衣、玩具、貂帽、披肩、剃鬚刀、望遠鏡、紀念郵票等,擴展為主營蘇聯(俄羅斯)生產的吃、穿、住、行、玩等各類商品,兼營國內輕工產品和飲食。

“俄羅斯商品一條街”的興起和繁榮,進一步促進了黑河邊境貿易的興盛和發展,也引起了國內外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經濟日報》、《中國商報》等國內各大新聞單位都進行了採訪和報道;美國、法國、日本、新加坡、荷蘭等國家的新聞部門也進行了參觀和採訪。國內外眾多媒體的宣傳報道,使黑河“俄羅斯商品一條街”馳名中外,美譽遠揚。

1996年1月,為適應城市建設發展和打造中央商業步行街的需要,黑河市委、市政府將“俄羅斯商品一條街”搬遷至黑河市海蘭街東段,並進行了統一規劃設計,形成了建築風格獨特的新的“俄羅斯商品街”,成為旅、貿、購、銷於一體的中俄民貿綜合性市場和中外客商來黑河的旅遊地之一。

黑河市檔案局提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