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軍傲慢拒絕參觀新裝備後 窩火的他回國做了啥

武器 地空導彈 防空兵學院 寧靜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6-06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作者:錢曉虎、高伍、孫繼偉 責任編輯:姚遠

熟悉萬明傑教授的人都知道,他喜歡“仰望星空”。看著浩瀚無垠的星空,萬明傑的眼神裡有自豪、更有擔憂:雖然祖國長空安詳寧靜,看不到戰火硝煙,但作為軍隊科研工作者,他要把防空利劍磨得更快一些,防空經緯織得更密一些。

被外軍傲慢拒絕參觀新裝備後 窩火的他回國做了啥

一心向戰,一切為戰。防空兵學院教授萬明傑專注防空導彈研究二十九年——

丹心一片織經緯

■解放軍報記者 錢曉虎 特約記者 高 伍 通訊員 孫繼偉

被外軍傲慢拒絕參觀新裝備後 窩火的他回國做了啥

萬明傑近影。趙 亮攝

【專家小傳】萬明傑,1984年入伍,防空兵學院教授,防空導彈專家。曾獲國家級成果12項,軍隊級一等獎5項,軍隊科技進步獎20餘項。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全軍軍事訓練先進個人,參加過邊境自衛作戰,榮立二等功3次。

熟悉萬明傑教授的人都知道,他喜歡“仰望星空”。看著浩瀚無垠的星空,萬明傑的眼神裡有自豪、更有擔憂:雖然祖國長空安詳寧靜,看不到戰火硝煙,但作為軍隊科研工作者,他要把防空利劍磨得更快一些,防空經緯織得更密一些。

這是軍人的天然憂患。“什麼都可以等,研究打仗不能等。”2004年,萬明傑作為訪問學者到某軍事大國防空大學參觀。“這是我們的新型裝備,不允許你們參觀。”一名中校傲慢地打斷了萬明傑等人的參觀行程。

“作為軍人,面對此情此景,心頭無比窩火。”當年一幕,永遠記在萬明傑的心底。

回國後的他,支起行軍床,吃住實驗室,憋著一股勁,向著困擾部隊多年的“遙控干擾紅外源靶標”研究項目發起衝擊。短短3個月,他體重降到89斤。憑著一股韌勁,該項目最終研發成功並列裝部隊,既設真了戰場電磁環境,又降低了實彈射擊成本,進一步提高了我軍野戰防空訓練水平。

仰望星空,心繫國防。2007年,萬明傑作為專家指導部隊某次實兵實裝演習。“敵”機來襲,雷達在強電磁干擾下出現“黑窗”,操作手還沒反應過來,顯示屏已一片雪花。“敵”機臨空,卻沒了任何招法。擔任考評組組長的萬明傑,毫不留情地判了不及格。

“部隊缺少有針對性的對抗訓練設備,平時未遇到如此強的干擾,關鍵時候怎能不慌亂?”落敗營長的一番牢騷話,讓萬明傑看清了自己主攻的方向。

三年背水一戰,夢想漸漸成真。《複雜電磁環境下防空兵地空導彈作戰》《防空兵作戰運用》等成果相繼問世,3種車載式地空導彈反干擾訓練系統、1種車載式導彈分佈式操作模擬訓練系統等多個重點項目先後完成並在部隊得到廣泛運用。

一心向戰,一切為戰。萬明傑敢於揭露問題,無論參加何種演訓,無論擔當哪種角色,他都把“觀局、識局、破局”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目標被擊落,還要挨批評,雖然心裡一時不舒服,但是越想越覺得萬教授說得有理!”一位基層指揮員談起“火力-2016·山丹”防空兵跨區訓練演習,對萬明傑連連豎起大拇指。

在地空對抗階段,某防空旅多個雷達同時發現3批目標,而指揮信息系統顯示為6批目標。演習指揮員未校驗批次,就倉促下達“對6批目標”自主抗擊的指令。3批目標被成功擊落後,指揮所內大家鼓掌相慶。

“這是值得高興的時候嗎?這次是3批目標按6批打,下次會不會6批按3批打?目標都不清楚就開火,說到底就是技術不過硬。”觀摩演習的萬明傑馬上找到演習指揮員,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眾目睽睽之下,指揮員頗為尷尬地將暴露的問題寫進了覆盤檢討報告。

多年來,思戰謀戰、真打實練,已固化為萬明傑的一種職業操守、一種行為習慣。

2016年,學院組織學員在某訓練基地進行實彈射擊演練。然而發射前,意外出現筒彈的5個參數不合格。儘管已是凌晨時分,“中軍帳”依然燈火通明。

“絕不能讓學員白白錯過實彈射擊的訓練機會。”萬明傑主動請纓,他帶領團隊逐一排查分析,上百項指令測試,數十次的測試比對,整整5個多小時,終於在黎明前查明瞭原因,完成了所有筒彈的測試。

上午9時,筒彈運抵發射陣地,實彈射擊如期進行。伴隨發射指令,導彈呼嘯而出。陣地頓時歡呼聲四起,萬明傑如釋重負。

“說到底,我是一名老師。把學生教好,我願意付出一切。”前不久,在萬明傑向黨組織遞交的思想彙報裡,這句話格外讓人動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